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等量关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等量关系的教案 篇1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的例3以及它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板书: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s=abs=ahs=ah÷2s=(a+b)h÷2
(2)教师就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问:
“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求面积吗?”
“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能求高吗?怎样求?”(面积乘以2除以底)
“知道了三角
根据您的需求,趣祝福搜集了一篇“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作为您的参考。通常,老师们在上课前就会精心备课,准备好教学课件。因此,如果想要随意敷衍,老师们就需要小心了。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点。相信在您阅读本文后,会获得一些收获!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 篇11、创设代数与几何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
2、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
1、对基本不等式从不同角度的探索证明;
2、通过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分析法的证明思路。
1、创设用代数与几何两方面背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
2、尝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3、从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思路,即由条件到结论,或由结论到条件。
1、采用探究法,按照联想、思考、合作交流、逻辑分析、抽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撰写教案课件,然而教案课件并非随意编写而能够达到要求。教案是教师展现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笔者在众多文章中发现了一篇非常杰出的作品,《中班等分教案》。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收获!
中班等分教案(篇1)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的韵律,体验诗歌的情趣。
2.对诗歌文字感兴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了解小鹿的外形特征,理解小树所指。
4.认读重点字词:松树、淘气、小鹿、摇、走路
活动准备
字卡、音带、挂图、小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告诉幼儿今天请了一个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以作掩饰的挂图,按以下顺序揭开画面,先揭开鹿角,在揭开鹿腿,最后揭开鹿身,每揭开一部分请幼儿猜猜他是谁?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讲了什么内容?教师适时的出示大字卡:松树、小鹿。
三、理解活动
您是否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教案"小编精心为您准备了一份相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需要预先制定教案,编写教案课件时,教师需要投入一些心思去完成。准备教案课件,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的一种措施,新老师会很看重这个。相信您会找到对您有帮助的信息!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教学内容: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智力游戏).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适当的图形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分解训练,分析几何图形之间包含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单位图形.
教学难点:
推导图形中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色图形、小卷子两张(同题板1、题板2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含有几个小三角形)
一、复习导入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导入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