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数学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趣祝福的编辑为大家甄选了一篇题目为《数学教案》的好文。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希望您阅读后有所收获!

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 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 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10 7

数学教案 篇3

课题:跳绳 (共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5+3( )6+3( )9—9( )2+6( )4+5( )

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课堂上教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四、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六、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台20台8台4台

4月16台30台14台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1. (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 (1)1.2匹(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七、课后练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温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数3 5 5 7 6 2 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约97天

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

精选阅读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享


下面由趣祝福小编给您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教案”。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编写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果您需要再次访问此页面请及时收藏!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营养搭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学生一般不会去关注。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大多数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营养的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均衡饮食。

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营养配餐和评价配餐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3、让学生了解并解决一些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导学策略

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情景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⑴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知道20xx年奥运会将在哪儿举行?

(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我们的身体正在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营养配餐方面的知识。)

教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饭菜中主要有哪些营养吗?

教师:你还真是博学多才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点题:

教师:饭菜中的营养非常丰富,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我们今天着重研究一下前三种。

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儿童,一顿午饭大约需要蛋白质30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120克。

⒉探索新知:

⑴学生预习:(小资料和小明的午饭)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新知,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在学生预习中,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预习、探究的情况,随时建构调节教学环节。

⑵指导学习

教师:好了,你们表现的时候到了,谁能告诉大家小明这顿午饭的营养符合营养师的建议吗?

教师:完全正确,你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计算)

教师:好聪明,既然小明的午餐营养不均衡,那么营养师会给他什么建议呢?

教师:很好,那么就请大家按照营养师的建议,给小明也给你们自己设计一份既好吃又营养的午餐,好吗?

⒊巩固新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可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最优午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

学生回答: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阅读情境中的图、表、文字与数字,即读图、读表、读字。从图、表、文字与数字的关系中看懂情境中直接给出的数学信息。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蛋白质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根据100克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表,青菜和宫保鸡丁各成分含量已知,而米饭只有50克,是100克的1/2,所以米饭中各成分的含量是100克米饭中各成分含量的1/2,从而求得这顿午饭中蛋白质含量为27.45克,脂肪含量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营养师的建议出入较大。

营养师会建议他多吃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板书:

营养配餐

(投影出示书中表格)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在交流中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展示他们的思维,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整个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学生在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和见解的宽松氛围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直接出示你知道吗?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于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书中的题目是这样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学生回答。2.师说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会用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同时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画图或列表。教师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二、以鸡兔同笼为例,探究假设1.教师出示题目: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师边出示边说明:为了解答方便,老师适当的改了几个数据。师:看到这个题目,是否觉得比较难?师:这样吧,我们用以前的一种策略画图来解决。师让学生上台画鸡或兔,当学生有疑问时,问:这样画鸡或兔是否很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来代替?师应引导学生用圈来表示鸡或兔,用2脚与4脚区分鸡与兔。问:能不能马上确定鸡兔各有几只?因此,我们画图时不能马上画出几只兔几只鸡。师:这时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鸡或兔了。分别板书:假设都是鸡假设都是兔。师:我们先来假设都是兔,兔有几条腿?我们就用短线段表示脚,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脚都画上。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腿?为什么会多腿?(要求学生一定说出因为把鸡当成是兔)了多几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鸡多几条腿?师:因为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条腿,所以我们每次拿走2条腿。要拿走几次,你是怎样算的?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吗?现在兔有几只鸡有几只了?你能否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请同桌互说把刚才的过程表述出来。师:刚才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式子表示,谁来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84=32(条)表示假设全部是兔总共有32条腿。32-22=10(条)表示实际多画了10条腿。4-2=2(条)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只)表示鸡有5只。8-5=3(只)表示兔有3只。教师重点多次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出每句话的含义。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全部是兔,然后数出兔的腿与实际的腿的差距,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所以看这个差距里有几个2,所求出的与假设相反的鸡,最后求兔。2、刚才我们假设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设全部是鸡,应该怎样想?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有能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学生画图完成或看提示完成。在交流时分别对每步提问。问:82=16表示什么?(假设全部是鸡总共有16条腿)22-16=6表示什么?(实际少画了6条腿)4-2=2表示什么?(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102=5表示什么?(鸡有5只)8-5=3表示什么?(兔有3只)师:上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师:除了全部假设为鸡或兔,我们还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总过8只可以假设鸡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们可以怎样假设?师:如果是偶数,我们可以假设每种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数,我们可以假设一种为一半多一点,另一种为一半少一点。而且,此类假设我们用表格来解决。师出示表格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腿的条数和22条腿比较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442+44=24多了2条在这里多了2条,表明什么?按照刚才的假设兔4只太多了还是太少了?如何调整?如果在这里少了4条,表明什么?该如何调整?师小结:此种方法我们首先假设各有一半,然后按照这种假设算出腿的总数,根据与题意差距,合理地调整。4、师:要知道我们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还应检验,如何检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三种方法解答了鸡兔同笼问题,都是采用的假设法,可以假设一种全是,也可以假设另一种全是,还可以假设各有一半,在解答时,可以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种来解答。三、以引入题为辅,再次巩固假设法。1、师:刚才我们采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我们回到刚才的你知道吗。老师把题目转化了。出示题目。现在你会解决了吗?这样吧,行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话半分钟后会出现提示,还是不行的话一分钟后可以两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要求学生检验。2、交流时在实物转换仪展示学生作业,师提问学生每步的意义。方法一:354=140(条)方法二:352=70(条)140-94=46(条)94-70=24(条)4-2=2(条)4-2=2(条)鸡462=23(只)兔242=12(只)兔242=12(只)鸡462=23(只)方法三: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腿的条数和94条腿比较

1817182+174=104多10条

2015202+154=100多6条

2312232+124=94正好

小结:对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四、以例题为练,提炼假设方法。1、师:刚才我们解答了两道鸡兔同笼问题,知道了此类题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师来考考你。(出示例题)全班51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了11条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2、师:现在你能归纳这种方法的解答过程吗?小结:于此类题目,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一种量,先求出另一种量,再求出一种量,也可以假设两种量各一半,然后适当调整,到最后与题目相符。五、总结。师:你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评价目标:

1、了解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程度。

2.了解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3、了解学生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况。

评价内容:

一、填空:16%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百分数。

(1)春运期间,某些热点线路火车票的价格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2)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一直在百分之七以上。()

2、少年宫武术队男、女生人数比是5: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3、植树成活率98%,表示成活的棵数占()的98%。

4、710=()=()/()=()%。

5、某商品打九折销售,表示降价后的单价是原价的()%;打七五折销售,表示降价后的单价是原价的()%。

6、下面每个大正方形都表示整数1,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7(1)(图略)

46%表示()

(2)一件衣服含羊毛80%,涤纶20%。

20%表示()

8、轿车的速度比客车快25%,轿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9、李华从家到学校,已经行了全程的75%,还剩全程的()%没有走。

10、4是5的()%,5是4的()%。

二、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百分数(除不尽时,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8%

0.753/52.022/11

1/20.410.65/8

三、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小数。4%

1.07%60%0.05%150%

四、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分数。4%

25%8%90%0.1%

五、计算下面各题。16%

5/112/5+6/115/211/22/73/14

1/39/2+(3/41/6)(3/42/3)(3/21/3)

六、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0%

1、一根绳长37/100米,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是57%。()

2、10的40%等于4。()

3、上星期,六(3)班的出勤率是102%。()

4、小明做黄豆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有95粒发芽,发芽率是95%。()

5、及格率一定小于或等于1。()

七、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6%

1、一批水果的38%是苹果。

()38%=()

2、芳芳的口算正确率是98%。

()98%=()

3、某小区居民家庭的电脑普及率是15%。、

()15%=()

八、解决实际问题。

1、下面是某书店第二季度各月的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1)书店四月份的营业额相当于五月份的百分之几?

(2)书店五月份的营业额相当于六月份的百分之几?

2、套环游戏中,张军一共套了30个环,套中了21个。求张军套环的成功率。

3、六(3)班图书角有科技书36本,文艺书40本。

(3)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百分之几?

(4)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百分之几?

4、某市今年植树的成活率是85%。如果今年一共植树5000棵,成活了多少棵?

5、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比杏树少30棵,比杏树少百分之几?

6、六(3)班图书角有科技书60本,文艺书24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百分之几?

7、六(4)班图书角有科技书60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少24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少百分之几?

8、六1班有50人,这次单元练习中有1人不及格,那么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9、某自行车厂今年上半年计划生产自行车8000辆,实际第一季度生产了5000辆,第二季度生产了6000辆。

(1)第一季度完成上半年计划的百分之几?

(2)第二季度完成上半年计划的百分之几?

(3)今年上半年实际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小学负数的教案分享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小学负数的教案”或许能够为您解决一些疑问,这份计划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1

内容分析:

这熟悉的音乐和画面告诉大家,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是?老师从这个节目中收集到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信息,并用温度计表示出来了(如下)

(2)观察汇报: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

当有比较上海和北京时,师故作狐疑:北京和上海的温度不一样吗?让学生再次强调,一个是零上4摄氏度,一个是零下4摄氏度。

(2)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海拔。学生自主探索,用刚才学的数学方法表示出海拔。交流,认识到可以用+8844和-155分别表示它们的海拔。(3)巩固练习。

3、比较发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1)观察比较,发现共同的地方。(把例1和例2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流后认识:每组的两个量都是相反的关系,如果把其中的一个量用正数来表示,那么另一个数就用负数来表示。(2)拓展认识,深化理解。引导讨论:生活中除了温度和海拔当中有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其他地方也会有吗?他们可以怎么表示呢?比如(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汇报)

引导拓展:同学们也有如果对吗?先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共享成果。进一步体会:生活在中一些意义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而全面理解负数的意义。【说明:观察比较可以使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正、负数的意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形成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二、分类整理,深入认识。1、分类,认识正、负数。(1)让学生移动帖纸分类+44-4+18-10-8+8844-155+3193-400(2)交流分法和标准,在交流中,认识正、负数,并板书数轴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正、负数和0的关系。2、练习。(1)自主拓展:实际上,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并不是只有这些,还能再说几个吗?(2)练习: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内。-5+268-40--88.3+103012.4提问:①0为什么不写?②观察这些数和黑板上的正负数相比较,有什么发现【说明: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目的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除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拓展练习,活化理解。1、猜温度。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2)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183)℃【说明:让学生根据提示(冷了或热了)猜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这样安排充分挖掘习题功能,把静态的读、写转化成动态的生成,在答案步步逼近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2、描述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1)电梯中的负数。(2)存折中的负数。(3)人口信息A、根据20xx年10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2000人。B、根据新华网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中国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40000人。关于(3):在理解了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俄罗斯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情况,哪个更好一些?进行适当的辨证思想和责任教育。【说明:利用数学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是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上述练习不仅丰富了对负数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眼光】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说明:成功的教学在课尾时不应是问题的结束,而应是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五、数学文化熏陶。放短片:你知道吗?介绍负数的来源谈感想,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反思】: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对照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到以下几点:1、真实找准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2、扎实整合教材。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认识层面,努力挖掘出更多的具有共性背景的素材,并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发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温度和海拔层面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3、有效丰富理解。练习素材的开阔性、生活性、典型性、趣味性使学生的认识更丰厚,理解更深刻,参与更主动。【顾老师点评】:陶老师的这个案例在设计和教学时主要体现出了以下两个特色:1、挖掘了课程资源。老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教材的例1和例2只当作一种直观形象的背景,在清晰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描述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并及时引导补充和拓展,在众多的具有共性的材料列举之后,最后学生发现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意义相反的数量,而且他们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至此,学生对于正、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了温度和海拔层面的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2、活化了教学内容。教材编排的习题,主要想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训练学生读、写负数的能力。教师在使用练习时,充分挖掘出普通习题的教学价值,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课堂上极具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对于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温度采取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数的活动,集游戏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为一体,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2

课前交流:师:请看屏幕。三幅图片,知道是哪里吗?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它是美国的文化中心。那和中国发生了息息相关的事情。想不想看?一起欣赏下。用五十多个中国人宣传中国的小影片。课件播放。优酷上的一个文件:中国   生:我认识姚明。生:我认识邓亚萍。生:我认识郎萍。还有郭晶晶  师:不错。给我留下印象的是普通的面孔。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对我们班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可缺少的。

正式上课:一、经历负数形成过程

师:请看屏幕。这是形象片的体育明星们,一共五位。  师:现在0位。为什么现在是零位?   生:现在没人了  师:我们尺子上有零吗?表示什么?

生:表示刻度。师:就是开始的意思。 师:郎萍身高一点八四米,丁俊辉是174,如果把郭晶晶身高是164看作零,现在郎平身高是多少?丁俊辉是多少?

生:郎平是20

现在取三个点。三人的身高在直线上怎么表示。最下面是郭晶晶,中间是丁,最上面是郎平,是二十。

师:现在又变化了。现在把丁俊辉看作标准,记作零。老师这样记。  生:郭前面还要加减号。师:老师的问题在郭晶晶上面。你想到什么解决问题

师:假如郭是十,那么郎平和郭晶晶一样高了。师:现在有了一组相反的数据。

那怎么表示这两个十。学生思考、在作业纸上书写。师:谁来。生:学生上台展示。生:因为郎平是十,我写的是十,而郭比丁少十,我用减表示。

师:少了就想到了减号。生:……  师:把这两个相反意思的数表示出来了。数学家的方法是。多十用向上的箭头。少十用向下的箭头。

这里的减十叫负十,前面的符号叫负号。高十在前面添加一个加号,叫正号。大家来读下吧。

生:正十,负十。

师:现在好好看看这条直线。现在零表示丁俊辉,十表示郎平,郭晶晶的那个点呢?在哪里?能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

师:一起来看看。学生的作业纸。

展示:丁是零,郎是十,郭是20。

师:郭比丁矮,要在哪里找这个数。

生:零的下面。

课件显示:在零下面的作业纸。

师:是随意找吗?怎么找出负十。

师:再来看大屏幕。现在是把谁的身高看作0?

生:右边的表格中看出来的。郎平是零。

师:把郎的身高看作零。其他的几位身高怎么记?

学生练习。写在作业纸。

师:哪位愿意汇报。

生:我说姚明。姚明比郎平高40厘米。姚明的身高记作四十。

师:有这样写的:40,行不行?

生:行。

生:我说邓亚萍,……   师:在这条直线上你能找到哪些?还有哪三人的身高没说。生:我说郭晶晶,郎平是零,郭比郎……,在负十后面画负二十。

师:负三十四呢?生:我说邓亚平。郭是负二十,邓比她少三十四厘米,应该在零下面画一个负十,在负十下面画负二十,在负二十下面画负三十四

师:负三十四到底在哪里   生:在负二十下面。师:在哪里。在零下面画多少小格。生:画三十四格。师:越往下越?生:矮   师:姚明的身高在哪

生:姚明的在零上面。因为姚比郎高,所以应该在零上面。

师:多少小格。师:在二十上面再高多少小格

师:我们在表示丁的身高,一会儿是十,一会儿是负十,怎么回事啊?

生:因为他们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标准是郭,一个标准是郎平。

师:看来这些数都是和谁比出来的?   生:标准。

二、厘清正负数之关系

师:说说是正数还是负数,再读一读。

+26、-5、8,负三分之二、-160。5

学生先说再读。

师:正数有多少?负数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0呢?是正数呢?还是负数呢?很伤脑筋的。

生:我觉得0是正数。因为零前面没有负数。

生:我觉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我们一般只说零,不说正零,负零。

师:我觉得第一个孩子说得好。

生:他说得是既不多也不少。

师:比零少的是负数,比零多的就是正数。零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生读。

三、拓宽负数表示范围

师:我们刚才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思考方法很有用处。

师:要确定通用的标准点。三百年前的瑞典的科学家,找到了冰点和沸点这两个标准。中间分成了一百等分。为了纪念他,这个温度就叫作摄氏度,介绍。

课件出示:五个城市的温度。

师:哪个地方结冰了。

生回答。

师:如果老师有一条直线,要把这条刻度标上去,根据零和正数和负数的关系,应该先定谁。

生:先定南京,是零度。

师:负五摄氏度和负二十,谁接近零。

生:负五。

师:这么多刻度都在上面,哪个刻度离零最远?

生:应该是十八,

师:相差多少小格

生:十八小格。

生:我觉得应该是负二十

师:负二十在零的哪里?

生:下面。

师:某小组五位同学体重如下表:

姓名 小马 小陆 小军 小洁 小花

体重 28 36 29 31 27

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我们以往的方法是什么?用今天的思考方法行吗?

生:我决定把小军体重定为零。

师:把29看作零。

生:小马是零下面一格。

师:用数表示。

生:小马是负一

师:小陆是?

生:是正六。

师:小军是多少?

生:是零。

师:小洁是?

生:正二。小花是负二。

师:然后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五,再除以五,得到一,原来是二十九,再加一,得到三十。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20xx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20xx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鈥?8在-6的左边,所以-8〈-6鈥?/p>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鈥?〉6,但是-8〈-6鈥潱寡醪教寤崃礁菏冉洗笮∈保灾荡蟮母菏炊?/p>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第2页的练习。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

玩游戏:

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生汇报:我赢

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

生1: 笑脸2 哭脸2

生2: 箭头向上2 箭头向下2

生3: 赢2 输2

生4: +2 -2

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十、一)

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

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

师板书:负数 正数

-2 +2

+-0

讨论:(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

(2)0呢 设置悬念

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北京-上海海口12℃~20℃

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

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4、小组讨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5℃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5℃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出示5℃图,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个温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应用。 层;到地下层。

3、解释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含义。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数轴)

(1) 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为

( 行( )米

( 行( )米

四、总结

教学后记:

教学中,借助温度计这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对气温数据的理解,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学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5

以下是番文网小编分享的六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1.负数19-个人教育版(个人教育版小学数学第二卷负数教案),为了您的赞赏。

负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负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正负数;

知道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出处:Z+xx+] 重难教学:

负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知识 1. 表示反义的量。

(1) 举例说明。

聊:如果你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自然会进入数学。让我们看几个例子(在课件中展示)。 [来源:薛 |主题 |网】①六年级上学期转学6人,本学期转学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2月份盈利1500元,3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相比,小明重了公斤,小华轻了公斤。

④ 水库的水位在夏天上升几米,冬天下降几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与特定的量结合起来,形成一组“意义相反的量”。 (补充板书:反义的数量。)

(2) 尝试。

如何在数学上表示这些相反的量?让学生选择一个例子,并尝试写出表达方法……? (3) 展示沟通。 ……? 2. 识别正数和负数。

(1)引入正数和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前面写“+”表示6人被调,加“-”表示6人被调(黑板上:+6 ? -6)。这种表达方式在数学上是完全一样的。

简介:像“-6”这样的数字称为负数(板书:负数);

这个数字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含义和作用,叫做“减号”。 “+”是一个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前面加“+”,也可以省略(板书:6)。事实上,我们过去知道的许多数字都是正数。

(2) 试一试。

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其他意义相反的量组。

写完后,沟通检查。

3. 联系现实,加深理解。

(1) 存折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教学实例2。)

(2) 结合现实生活,举出一组意义相反的量,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据学生在黑板上讲。 【来源:Science & Science & Network】这样的正数和负数能写出来吗? (板书:……???……)

强调一下:正如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数整数、正小数和正小数;

在它们前面加一个负号,变成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为负数。

4. 进一步了解“0”。

(1) 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某天某城市的气温(课件中显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 -5 ℃~5 ℃ ??深圳: ??? 12℃~23℃?读出。

(2) 找到并谈论它。

我们看当天首都北京的气温,“-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即负5度;

5℃什么意思?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两个温度的刻度吗? (课件显示的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为什么?现在你能快速发现吗? (给出温度计上的刻度数,并指向前面。)

告诉我,你是怎么这么快就找到的? (带演示的课件:首先查找 0°C,低于 -5°C,高于 5°C。)

你能快速找到 12°C 和 -3°C 吗? (3) 提高认识。

请学生看温度计并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或者负数都代表零以下的温度,正数都代表零以上的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总结。

如果我们过去知道的数字只分为正数和0,那么今天我们可以重新分类“数字”: ? (完美的黑板上书写。)

5. 练习。

阅读并填写。(练习1,问题1。)

3.练习应用 如今,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仍然被广泛使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总结与延伸【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交流收获。

2. 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强调:关于负数,在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输入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收获更多。 [来源:]

六年级数学教案-1,负数(个人教育版)

六年级数学教案-1,负数(个人教育版)(3 )

六年级数学教案-1,负数(个人教育版)(2)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分数,人教版,(1 )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育版六年级第二卷1负数同步练习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例l与课后练习一的相应习题。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说相反话的游戏,好吗如:我说上,你们说下,左(右)、买(卖)、我向东走100米、我是女的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自主创造,初知正负数

1.情景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出记录表,听清老师说的话,用最简捷的方式记录这些信息。(师叙述,生记录。)

①海安1路公共汽车在文峰站上来2位乘客,到海安附小站下去2位乘客。

②本学期咱们五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转走16名同学。

③小名妈妈投资股票,四月份赚了6000元,五月份亏了2000元

上下车情况

转学情况

股票收入

文峰站

转来

四月份

海安附小站

转走

五月份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记录的信息给大家看看

第一种:用文字表示。

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

第三种:其他符号。

第四种:用+2、-2表示。

师:这些记录信息的方法都不错,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捷、明了

【设计意图:以现实生活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凸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

(3)认识正、负数。

师:像第一行的数叫正数,+2这个数读作正2,+这个符号叫正号。(板书:正数、+2、正号)

师:第二行的数叫负数,-2谁来读一读-是负号。(板书:负数、-2、负号)

师:正号、负号和以前学的加减号写法相同,但表示的意义却有所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板书课题)

2.快速抢读,并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66、-100、+7.8、-、36(同时贴在黑板相应位置)

师:36是什么数介绍: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

师:负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

负字。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读数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读数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沟通联系,再识正负数

1.教学例1.

(1)情景呈现。

师:海安附小四(3)班的孩子,刚在外面上完一节体育课,外面可真热呀!(课件出示32℃温度计),下课后他们喜滋滋地吃起了冷饮(出示0℃),这些冷饮是工人叔叔从冰库里搬出来的(出示温度-23℃)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改变教材中提供冬天气温的例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师:这三种温度各是多少?根据刚才的学习,可以怎样表示这些温度?

电脑出示:0℃、+32℃、-23℃(同时板贴)

哪种温度最高,在这种温度下上体育课有什么感觉?你能表演一下吗?

吃着0℃冷饮,有什么感觉?

零下23℃呢?这么冷的气温该是什么感觉啊?感谢幸苦劳动的工人叔叔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读数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师: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小结: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第3页练一练的第2题。(课件出示)

师:请看图写一写这几个温度,再读一读。

谁来说一说你写的温度?南极的温度和刚才冰库里的温度相比,谁更冷?(课件出示答案)

3.归纳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三、读读写写,掌握正负数

1.完成第6页第2题。

师:请同学们看第6页第2题,这里有两个海拔高度,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

师:谁来说一说它们是低于海平面还是高于海平面?谁更深些?

2.完成第7页第5题。

师:请再来看这里的几个温度,自己读一读,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师:你们会把这些温度从高排到低吗?

3.完成第6页第3题。

师:我们也来写几个正数和负数,请坐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1)1、2、3、4、5、-1、-2、-3、-4、-5。

(2)有分数、小数或整数(0除外)各种情况。

请一名学生键盘输入第一种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如果可以接着写下去,能写完吗?(电脑)这些正数越来越怎样?负数呢?(电脑)

上下闪烁1、-1,你会这样读一读吗?

师:刚才正、负数的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这根数轴来表示。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课件分布出示数轴)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巧妙地运用信息化环境,通过让学生在多媒体上写数,再读一读上下闪烁的1、-1,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时无限的,同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初中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1.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

(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意思?

(2)刘翔在美国尤金精英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3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讨论:风速怎么会有负的?

如果风速是+0.4米,你认为比赛的成绩会怎样?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从课外移入课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

2.多媒体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师:正负数真是无所不在,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负数的历史。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师: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寻找负数的其他知识。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学生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现实情境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及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2、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教学读写方法

1.游戏引入。

师:剪子包袱锤玩过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不过是有规则的。

课件出示:同桌的2个同学玩4次,把自己的输赢的结果记在心里。

生玩游戏,教师和其中一生一起玩。

师: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输赢情况。

生1:我赢3次,输1次。

生2:我赢4次。

生3:我赢1次,输3次。

生4:我赢2次,输2次。

[评析]本节课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2.初识负数。

师:如果赢2次记作2,那么输2次该怎么记呢?

生1:就在2前面写一个输。

生2:在2前面画一个“×”。

生3:在2前面画一个哭脸。

生4:在2前面加一个“—”。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方式既简便,又有数学的特点呢?

生:用“—”表示。

师:你的想法和科学家一样。在生活中除了赢和输是相反意义,还有哪些是意思相反的呢?

生1:收入和支出。

生2:转进和转走。

……

师:现在咱们也来用这种方法,记录下面两句话,指名两个同学到黑板前来写。

课件出示:(1)爸爸这个月收入为1500元,可以记作1500,支出水电费200元,可以记作(  )。(2)粮店运进大米60吨,记作60,运出12吨,记作(  )。

3.读负数。

师指着黑板的两组数据:2、1500、60和-2、-200、-12这两组数有什么不同?

生:2、1500、60这三个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

生:-2、-200、-12这三个数前面都有一个减号。

师:“-”在这里可不是减号了,叫负号,那我们把-2、-200、-12就叫做负数。这个-2就读作“负二”。

生读剩下的两个负数。

师:像2、1500、60就是正数,负数前面有一个“-”,那么正数前面也有个“+”,叫正号。人们为了简便,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这个+2就读作“正二”。

生读后面的两个正数。

师:正数前面的正号能省略,负数前面的负号也能省略吗?为什么?

生:不能省略负数前面的负号,负号去掉就没有办法与正数区分啦。

4.写负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并且会读正、负数了,那你们能写几个正、负数吗?

指名两生到黑板上各写5个正、负数,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

师: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写的正、负数读给大家听一下。

师: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还能写多少个正、负数。

生:无数个。

师:那也就是说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师在黑板上在写正、负数的后面加……并画上集合图)

[评析]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让其继续写下去会怎么样?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

5.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5    +26    8    -40    -120    +103

二、介绍负数的产生史(略)

三、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负数。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负数?

生1:天气预报。

生2:妈妈的工资条上。

生3:我们的一日常规记录。

……

2.出示天气预报图。

师:老师这儿带来了几个城市某一时刻的天气预报图。(课件一边出示天气预报图,边配音播报天气情况。)

生:图中北京的最高气温是4℃,最低是-4℃。

介绍温度计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温度计(课件出示温度计),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温度计上有两个刻度,左边是摄氏度,右边是华氏度,我们国家常用的是摄氏度。0度是作为零上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我们看温度计的时候只要看哪边的刻度就可以了?

生(齐答):左边。

师:现在温度计显示的是多少度呢?(课件分别出示10℃)

生:10℃

师:谁能来指一下-10℃在温度计的哪儿?

师:10℃和-10℃,两个温度哪个更冷一些?

生:-10℃冷。

师:用动作和表情把冷的感觉表示出来。

生做寒冷状,并念叨着好冷啊。

3.0与正数、负数的大小。

师:零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那么这个“0”与正数、负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负数

[评析]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在教学中从认识温度计,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及0上和0下的温度。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负数的应用

师: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那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填一填。

a.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  )米。

b.如果小华的位置是+4米说明他是向东行4米,那么小华的位置如果在-5米处,说明他是向(  )行(  )米。

2.出示电梯按钮,问上五楼和地下二楼应按哪两个键?

3.连一连(练习一第4题)

4.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练一练第2题)

五、探究升华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记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93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11034米

六、本课小结

[设计理念]

我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正数和负数,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我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我首先进行课前游戏,通过生活中有许多相反的事例引出新数。其次教学时我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最后通过挖掘习题,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来的培训,感觉自己还是受益很多,一堂课的设计,根据教师理念,知识面、教学经验的累积等因素的差异,情景的设置与教学过程也会大相径庭。以往我们设计的认识负数,完全利用教材做最原始的依据,这也是多数教师惯用的伎俩,但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添设一些与学生较为密切的活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数学的知识运用其中,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有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更加容易接受。

我们研习了很多精彩的课例,专家们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是我们必然会遇见的情况,从另一侧面来说,专家们是在指导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一点真的大有学习参考的必要。我也从这些精选的课例分析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距离真正掌握这种技能还相差很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区体会与琢磨。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可以最到更好,应该是一直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进一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1.昨天我去水果市场,那里在进货和出货,你们瞧!(课件出示市场进出货的画面)

这是仓库管理员小王对水果进出的情况进行登记的结果,你们觉得他记清楚了吗?为什么?

要区分相反意义的量,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呢?

为了清楚地区分是运进了2吨还是运出了2吨,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真会创造。

2.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课件出示数学史)

二、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同桌讨论举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用加+或-的方法来表示。

交流汇报。

2.知识老人介绍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以及正、负数的读写法。(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的《你知道吗》)

3.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吗?还有吗?有多少个?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进一步认识负数。(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1.教学例1

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10)这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课件出示显示上海、南京、北京气温的温度计)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负数来表示这些温度吗?

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关键要找准谁的位置?

零摄氏度也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什么?

零上温度用什么数表示?零下温度呢?那0就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1.电梯中的负数:王叔叔和李阿姨都从办公楼的地面一层乘电梯,王叔叔去5楼开会,李阿姨去地下二层取车,他们分别应该按电梯里的哪个键?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2)100℃(3)-100℃

3.产品说明上的负数:食品包装袋上有这样的标记500+2g,质检人员拿出5袋后称重后和标准重量比较记录为:+0.1g、-1g、0g、+0.5g、-3g。

+0.1g、-1g、0g、+0.5g、-3g是什么意思?500+2g是什么意思?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你们班本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

有的班的人数了,有的班的人数了,人数增加和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那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学生填表。

指名展示台上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是最具有数学味的?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是的,数学家们也喜欢采用这种既简洁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加号和减号在这里应该读作正号和负号,现在你会读这些数吗?谁来试一试?师带大家读。那我们就一起用正号和负号重新记录一下好吗?

2.师:现在你会用正号和负号来记录其他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出示)

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7人下车。

张阿姨二月份存入2900元,三月份取出1200元。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05米,冬季水位下降0.04米。可以怎么记录?

二、教学例题

1.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城市图片和温度计)

放大温度计:这是什么?你会看温度计吗?怎么看?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师借机说明℃和F)

红色液柱显示:上海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南京呢?北京呢?那我们可以怎么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呢?(板书)+4℃也可以省略正号写成4℃,(师板书)那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师:还有三个城市的气温,你也来试着记录一下好吗?

出示:香港19℃哈尔滨-11℃西宁-7℃

学生记录,展示台上反馈。

3.这一天南极的温度是40℃,赤道的温度是40℃。

如果把我们的温度计分别拿到南极和赤道,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在温度计上画一画吗?

展示台上反馈。

4.出示例2: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高度8844米,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比海平面低155米呢?

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可以怎么记录?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呢?

某地的海拔高度是0米,你是怎么理解的?

5.练习一2

三、分类归纳

师总结:你们觉得这些数面熟吗?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正数)是的,正数其实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么这样的数呢?(都是负数),而负数是我们这节课刚认识的。(板书课题:认识负数)0呢?是什么数?师画出数轴。

负数是不是就只有这么几个呢?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说得完吗?那我们应该加上什么?()正数呢?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负数?(浏览)

四、巩固练习

1.P3练一练1

2.练习一5(增加:我国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7-25℃,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3.练习一4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10

(约10分钟)

1.结合学生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在东西方向上走的距离。

具体方法如下

(1)以大树为起点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在直线上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2)把他们行走后的情况和直线上的点(0、正、负数)对应起来。如-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1米,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1米。相反的,以大树为起点向东2米,在直线上对应的点2,以大树为起点向西2米,在直线上的点是-2。

2.同学们,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1)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3.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③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小学负数的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答案:-18℃温度低。【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0℃-3℃ 3℃(+3℃)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2)(教材第3页例2)。【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

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答案: 正数有:+4+41 51负数有:-?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正数:+8 负数:-8

+4-4 +2000-2000 +500-500 +100-100 +20-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内容】

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重点难点】 认识数轴、0。

?情景导入】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新课讲授】 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和-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和-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订正。

答案: 1.略

2.第4题:点a表示的数是-7;点b表示的数是-4;点c表示的数是-1;点d表示的数是3;点e表示的数是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2百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

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不便于计算和理解。10(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3.典例讲析。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格,即为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元表示的实际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3.练习二第1题:

(1)×50%=(元)×50%=(元)1×50%=(元)3×50%=(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4(个)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6(个)33÷=2(个)○④3÷=2(个)??(元),再买1个打折后元的面包。

⑤可以买3个元的面包,买2个元的面包。可以买1个元的面包,买2个元的面包??第3题: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20%=48(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总结: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分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格当作定价,正确区分定价、进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2.成数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万千瓦时)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20%)=÷=(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元)

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万元)

?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万元)

5=(万100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2=375(元)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场更省钱。【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a商场:230×50%=115(元)b商场:230-50×2=130(元)115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分享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实现多种教育理念的关键。趣祝福的编辑经过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为大家带来这篇“小学备课数学教案”,想要掌握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1】

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 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玩具

备注: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2】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3】

通过学生的比、画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数序的排列。

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

通过比、画、数、写、圈、摆等活动让学生愉快学习,掌握知识。

投影仪,数字卡片,小棒。

复习旧知。

复习数数。

新授。

教师指导学生看例4,并用投影仪出示数字1。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1,并仔细观察1的写法,看看1像什么?

师边写边指导写法。

然后让学生书空1,再让学生在第8页“写一写”中沿虚线描1,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

教写“2--5“。(方法同教写“1”。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学生独立书写。

小组中交流并评选出最好的书写参加全班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课堂活动。

数一数,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习惯。

集体交流反馈。

圈一圈,写一写。

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师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学会了1--5各数的写法,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姿势的正确。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4】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使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

复习旧知。

复习写数。

新授。

创设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展示。

指名让分法不同的学生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每种分法都想出来,一个也不落下?同桌商量一下。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大家。

学生展示按顺序分。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边说边自己按顺序分一分。

小结。

我们通过分小棒得到了5的组成,以后凡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出更好的办法。

小组学习4、3和2的组成。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可以向同桌或老师请求帮助。)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先与同桌交流,再回家与父母交流。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课本第14页的课堂活动第1--3题。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活动来感知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蜜蜂、花朵的图片,圆片,小正方形。符号卡片,小棒,三角形。

导入。

指导看情境图1。

新授。

数一数。

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比一比。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师:花丛中有3朵盛开的花,有3只小蜜蜂在采蜜。(教师边讲解边出示蜜蜂图和花朵图,并把它们一一对应好。)

生答。

师:蜜蜂和花一个对一个,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蜜蜂和花同样多,用算式表示是:

学生认识“=”,书空后齐读。

动手操作,理解“多“和“少”。

师:蜻蜓和蜜蜂比,谁多,谁少?大家拿出圆片和三角形分别代表蜻蜓和蜜蜂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

学生反馈:蜻蜓比蜜蜂多,因为摆的时候有一只蜻蜓多出来了。

师:蜻蜓比蜜蜂多,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学生认识“》“,学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

师:蜜蜂3只,蜻蜓4只,蜜蜂比蜻蜓少,可以写作:

学生认识“〈“号,跟着老师书空,然后齐读。

写一写。

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符号。

摆一摆,填一填。

师:请小朋友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想一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小组交流,读一读3〈5和5〉3。

师强调: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都向着大的数。

应用拓展。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并用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说一句话。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课堂活动。

看图填数。学生看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比多少,填一填。先说一说,数一数,图上画着什么,有多少?然后学生独立填一填,同桌交流。

游戏。教师先作示范,同桌之间玩游戏。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5】

1、体会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2、巩固6、7的加减法。

2、集体完成第一组算式,你知道这个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吗?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了解答题情况。

1、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教师检查。

2、出示第2小题:导入,列式,交流,把所写的加减法算式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6的组成和6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正确计算。

(1)学生拿出8根小棒分一分,

(2)把分的结果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3)再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4)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教学例2:

(1)观察图,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数学问题吗?

(2)根据自己说的图意写出算式。

(3)说出计算方法。

(1)分小组学习,拿9个圆分两堆,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不同的分法,看书36页,填书。

(3)读算式。

(4)小结9可以分成什么,对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是什么。

小学备课数学教案【篇6】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分享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1~20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15、49都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和合数都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的呢?

师: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课件出示: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以及1,共三类。

2.制作质数表。

投影出示例1。

师: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呢?

生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生2:先把2的倍数划去,但2除外,划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然后划掉3的倍数,但3不划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时,我们要抓住质数与合数的本质特点,从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判断。在对整数进行分类时,要明确分类标准,不能把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混淆。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2】

一、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2.2。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 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4】

柯 秀 珍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以及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的已有知识,进一步理解统计量的作用和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新知识的领悟。

三、设计思路: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 探索新知,整理数据,训练能力。

(1) 分组讨论,分析处理数据。

(2) 全班交流汇报。

(3) 比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3、 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4、 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四、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用眼卫生进行渗透。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平均数和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一般水平的方法,且学生对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研究众数,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学习众数的必要性与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应用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或一般情况的统计量有哪些?(学生回忆)

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可能有所遗忘。】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十优比赛,接下去我们学校还准备举行校园集体舞比赛,各个班级就要开始积极准备了。学校规定每班选10名队员,所以班级要先进行一次选拔,大家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

学生自由交流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选舞姿比较优美的,跳得比较好的或有舞蹈天赋的。

○选个头比较均匀的,这样组成的舞蹈队形才会整齐、美观。

师: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参与我们五二班的选拔,好吗?(课件出示例一主题图)

出示20名队员的身高情况。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服务,但也要为学生所接受。由学校正在进行的十优比赛引出集体舞比赛,从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引入,即自然又能为学生所接受,符合新课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你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讨论,每人都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

身高是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

师:为什么?我们选平均数或中位数不行吗?

学生再次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做出决策(学生自由交流,得出结论):

平均数是1.475m, 中位数是1.485m,身高接近1.475m或1.485m,虽然也可以,但与1.52m比较以后,还是发现1.52m较好。因为用这个方案选出的队员身高比较均匀。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很好。你们说出了老师的想法,上面这组数据中,1.52m 出现的次数最多,以1.52m为标准选出来的队员身高会很匀称,组成的舞蹈队形也会很整齐、美观!那像1.52m这样的数叫什么呢?

1.52是这组数的众数,因为它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板书课题:众数)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不仅是能求众数,还要理解众数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对众数的认识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在学生已找到1.52m为标准时,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发现众数是最佳方案,也为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埋下伏笔。】

(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三个统计量:

区  别:描述的角度和使用的范围不同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居中的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众  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少有关。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平均数:与所有数据都有关。能够受到较大数与较小数的影响,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却不能表示一般水平。

师总结并指出: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但它们使用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这组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的乐趣。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出示做一做:

1、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

5.0  4.8  4.9  5.1  4.5  5.1  4.6  5.1  4.7  5.1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数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五(1)班同学左眼的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2、(出示)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  87  88  87  85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95  88  92  94  88  87  88

五(2)班:82  86  87  89  94  95  83  96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进一步理解众数,适时引导用眼卫生,保护视力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五)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出示)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员     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员工

人     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 6000 4000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那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在统计分析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众     数

平均数   --  整体情况

中位数   --  一般情况

众  数   --  集中情况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5】

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旋转等现象,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漂亮的图案,剪刀和蜡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同学们,在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历史的星空。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漂亮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变化得来的。那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特征和性质入手分析、对比)2.这些漂亮的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3.汇报。

二、独立设计。

1.学习借鉴

观察第7页下面方格纸中的两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独立绘制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用简单的图形通过变换得来的。咱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更多像这么美丽的图案。下面就来动手试一试吧!请同学们先构想一个基本图形,然后用这个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各种变化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提示设计思路:可通过平移来设计,可通过旋转来设计,也可以通过对称来设计,还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来设计。

3.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知识。

1.第8页3题。

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平移(图案1)学生作品1 图形的变化 对称(图案2)学生作品2 旋转(图案3)学生作品3

教学反思:

一课三有

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平淡无奇的教学设计却在学生们张扬的个性中变得有生有色起来。这“生”与“色”缘自何方?我反思教学,归纳为“一课三有”。

教师:有思考价值的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

价值1:简单明了的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对图形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平移是二下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前两课时基本没有涉及,复习回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

价值2:有对比就有鉴别,虽然平移、旋转和对称都属图形的变化,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同中求异,正确区分知识点,有效避免知识的混淆。

学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迷信教材,不盲从别人的观点。今天这节课在许多图案的分析上都存在激烈的争论。就是这些争论,最大程度地促使大家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争论1:铜镜中的图形到底旋转了4次还是3次?

旋转3次的同学认为图形旋转3次后就已完整形成铜镜的图案。旋转4次的同学认为旋转应由开始回到原位,所以共计4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我将教材“把图形旋转了4次”改为“把图形旋转了4次回到原位”才尘埃落定。

争论2:旋转与对称的争论?

铜镜是通过旋转得到的无容置疑,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质疑“铜镜也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以下面这条直线为对称轴,那么直线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那么它是否也可以说是轴对称图形呢?大家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最后判定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在表述时只要说清哪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即可。

但类似的图案再次发生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对称是仅于图形的形状有关,还是既与形状有关,又与颜色有关。因为如果按下面的直线为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形状完全重合,但颜色却正好相差。这是否算轴对称图形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争论3:平移与对称的争论?

花边是通过连续平移得到的,大家都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花边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长方形的中垂线。通过讨论,最终大家认同了这种观点。

但类似的图案又发生了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观察图案是否考虑边框。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条宽的线条比中间垂直线条要粗得多。如果不考虑,那么它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如果考虑,那么它只能是轴对称图形。您认为这里的图案需要应该考虑边框吗?

反馈:有一批优秀的作品

课标强调教学要注重过程,但结果同样不可忽视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位上的数是9的因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质数与合数。

师:找因数--找出1到20的各个数的因数,看一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找出之后进行分类。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有的有2个,有的有3个,还有的有4个或更多。

师: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类,大家把分类结果填在表中。

投影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7】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9】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人教数学五年级教案【篇12】

7

第一课时

西河小学    卢丰强

教学内容:课本P111-P113例1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32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1号、12号等等)。当老师点某个同学姓名时,如果不叫姓名,又叫什么呢?(学号)

师:因此可以看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邮政编码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课件出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要求生仔细观察、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形统一结论: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师:大家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课本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师出示课件,依次展示: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什么?(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什么?(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什么?(投递局、所)

②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车牌号、电话号码、门牌号、书号等等。)

3、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父母亲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搜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编码。

2、预习114 115内容

西河小学  卢丰强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西河小学   李玉亭

教学内容:课本P114~P115例2、例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 学习新知:

1、课件展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等)。

2、师生共同讨论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中间八位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前六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倒数三、四位表示乡镇、街道;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3、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学生试着编一下)

再与你抄写的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4、学习例3。

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 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

师生小结: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西河小学   李玉亭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

西河小学    翟淑斌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 例4,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在课上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的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编码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每部分分别用怎样的数字来表示,并能简单的运用其中的规律来给图书进行编号。

2、使学生在搜索信息、编写号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资源共享,

更好的探索数学知识。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正激起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学到的知识给班级图书编号。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调查的一些数字编码的含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前面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编码,了解了其中各个数字所表达的含义。下面复习一下。

2、说一说:邮政编码编码 255161 的含义;身份证号 370302198507184523 的含义。

我们自编的你的学号的意义,如1231。

指名口答,全班学生订正,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和好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116页情境图)师:小红来到图书馆,想借一本安徒生的童话书,可是图书馆的书太多,她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正在着急,图书馆的阿姨帮了她的忙,很快找到了小红需要的书。你知道图书馆阿姨是怎样快速找到图书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适当提示,得出:为了快速、方便的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人们将图书分类放置,编上号码,贴上标签。

师: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本图书,为了便于查询和统计,需要给图书编个号,即图书检索号,通常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进行编码,如果熟悉了图书的分类和检索方法后,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阅自己需要的书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

1、谈话讨论:

师:我们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捐了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找图书,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答出:给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目录,便于大家查书。

师:给图书编码,需要反映哪些信息?

生议论,得出:书的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同一类书的顺序号,等等。

师:我们图书角的书相对少一些,如何编号更合理些?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编号反映 类别、作者、书名、捐书人等(教师板书)。

2、合作设计: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课本117页表格,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图书角”图书的目录登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情。

3、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师指各个小组,派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目录登记单。

(如:A01001(35):A表示童话类,01表示作者安徒生,001表示书名《海的女儿》,35表示本班35号同学捐的书。

B0(27):B表示科幻类,02表示作者凡尔纳,003表示书名《海底两万里》,27表示本班27号同学捐的书。)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18-119页 练习二十四。

1、长途电话区号及电话号码各数字的意义。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全国部分大城市的区号及我省部分地市的区号,让学生简要了解。

2、从车牌号看出哪些信息?

讨论说明练习中车牌的信息。师课件出示本地的几个车牌,(旧式、新式各一至二个),师生讨论其中含有的信息,明确:车牌的唯一性。

3、看课本后面的书号,了解其中的信息。也可再看其它课本后面的书号,加深印象。

4、给楼房的每个房间编号。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写出编号,集体订正,确定统一的编号方法。(如:085302)

5、展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见编码的应用。师生讨论,举例说明。

四、全课总结:

1、课件示:谈一谈上完今天这节课后的收获。

(先讨论一下,再指小组派代表回答。)

2、师总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最常用常见的号码,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号码,如:考试号、商品编号、银行卡号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数字与编码(三)

图书馆检索号:字母   表示   书的种类

I242-47: 数字   表示   书的序号(出版日期、作者等)

五(1)图书角:

类别     作者     书次号     捐书人

A        01        001      (35)

西河小学    翟淑斌

2024小学数学教案分享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而内容的设计与完善则需要老师自行负责。一份出色的教案需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呢?趣祝福的编辑为您推荐一篇文章,题为“小学数学教案”。如需随时查看,请将本页添加到书签列表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 设计思路 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 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 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 (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 (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培养学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智慧老爷爷请王老师带来5个智慧星,请看,他说呀,想把这5个智慧星送给咱们一(8)班会倾听,能观察,肯发言,专心思考聪明孩子。想得到这些智慧星吗?看大家的表现吧!

一、创情导入、引入新课笑笑家的苹果成熟了,她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二、操作探究,理解意义

(一)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1、大家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现在发生了什么?掉下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3个苹果。)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原有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多少个?)

3、师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还剩下多少这一类的数学问题。

4、摆一摆。师:刚才我们讲出了这个数学故事,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用我们手上的学具摆出来。

请同学们拿出5个圆片来代替5个苹果,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

(先摆5个圆片,拿走2个圆片,还有3个)

5、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知道还剩下3个苹果的?引导学生说出:是从总数5里去掉2个,就是少了2个,还剩下3个。

6、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二)还剩下几块奶酪?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奶酪?看,小老鼠干什么呢?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有3块)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剩几块?)

3、摆一摆。

同桌互说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圆片摆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5、画一画。

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画下来吗?师引导:数学故事不仅可以讲出来,摆出来,还可以画出来呢,我们可以用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代替奶酪,怎样把5块奶酪,拿走2块又怎样画下来,思考一下,把这个过程画在本上。

6、交流汇报。

师引导把表达与操作,形与数结合,体会减法的意义。

三、抽象理解,认识减法

1、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两个数学故事。

2、我们把这个两个数学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怎么表示?板书:5—2=33、你知道每个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让学生结合情境说一说。

3、认识减号,读算式这里的—是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像这样的有减号的算法,叫作减法,补充课题,认识减法师:这个算式怎么读呢?(5减2等于3)从左往右读,能把减号两边的数交换吗?

4、这两个数学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归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5、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用减法来计算的例子,我们还是以5—2=3为例子,它还要可能讲的是什么数学故事呢?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比如5颗糖,吃了2颗,还剩下3颗。有5元钱,花了2元,还有3元钱。

四、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1、画一画,算一算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尝试练习,汇报交流。

2、练一练第1题。

先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集体汇报。

五、评价小结,拓展运用利用智慧星讲评,老师想把智慧老人带来的智慧星奖下去,如果从这5个从一次拿走1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算式5—1=4,如果我一下子拿走2颗呢?5—2=3如果我一下子拿走3颗呢?5—3=2如果我一下子拿走4颗呢?5—4=1如果我一下子拿走5颗呢?(全部拿走)5—5=0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得数是0的减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认识减法的?减法有什么意义?附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图1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3个图25块奶酪拿走2块,还剩3块5—2=3减号读作:5减2等于3。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与梯形的分类;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平移和旋转等。

教学资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把几个还没有复习的单元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单元没有整理过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统计。)

提问:在这些单元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自由发言)

引入:接下去,我们来复习这些知识,希望大家通过复习,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复习升与毫升

1、整理与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再启发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对升与毫升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整理与复习第15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想法,进一步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

3、小结:升与毫升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整理与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交流正确的画法,强化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的`正确认识。

2、整理与复习第17题

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在图中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3、整理与复习第18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别围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然后结合有关知识的理解,分别回答有关的问题。

4、整理与复习第1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位学生板演,然后汇报交流,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5、小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四、复习平移、旋转与统计

1、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在方格图在分别画出轴对称图形,并把简单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交流画法,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把一个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90度的方法。

2、整理与复习第21题

(1)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情况;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优点?

(3)讨论交流:某位同学一至四年级身高增长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较合适?

(4)独立完成统计图;

(5)小组交流:说说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据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估计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结:平移、旋转与统计的重要知识点。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认真复习,迎接考试,以取得另自己满意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约5分钟)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20=7.4-5.4÷0.9=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进行复习(约30分钟)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习题纸。)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每人手里有一张表,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第一栏举例,可以是做过的例子,也可再举例。第二栏填简算的依据是什么?第三栏注意(即易错的地儿)是什么?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填在表里。(可把几类全研究,也可感兴趣的几个题)(约8分钟)

简便运算的题目(举例)

依据(定律或性质用字母表示)

注意(易错或提醒同学的地方)

7、学生汇报:(10分钟)

(1)比如,依据加法、乘法的结合、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的性质;除法性质。师适时板书:定律和性质,并适时师生、生生间进行。

(2)在学生汇报的同时,说到什么定律或性质时,如学生之间能相互补充最好,否则教师则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易错的题目,如:

(3)(意图:分配律的正确运用。②避免分配律迁移到除法中去)。

(5)×19×17

(6)3÷2.53÷2.5÷4

8、订正结果后改正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三、课堂:(2分钟)

今天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设计说明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发现。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

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

2.看一看。

(1)提出问题。

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描述:

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

②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根据规律写算式。

(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

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写出几组算式。

(2)交流想法和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和体会。

师:你们是怎样想出这些算式的?通过写这些算式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4.根据规律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的第四个问题,请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你们能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根据16×3=48,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算式你们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算出结果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规律,而学习计算规律的目的在于指导计算,本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二)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投影片)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投影片出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教师: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奇数,右边是偶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质数、合数的意义。

(1)教师:(指板书)请把1至12各数的约数的个数就出来(学生口答,老师在每列数的后面补出括号,填上数)?

教师:请观察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个数,看一看约数的个数有几种情况?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有三种情况,约数个数是一个,两个,两个以上。

教师:请再举几个数,看一看它们的约数的情况是不是与这几种情况相符合?

学生举例并分析出所举出的数的约数是2个或者两个以上。(小组活动)

(2)教师:请观察只有两个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看看这些约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出:1和它本身。

教师:如上面这些数,都具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板书:质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质数?

学生口答后老师再把板书补充完整: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教师:请观察有两个以上约数的这些数和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口答后,老师逐次板书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合数。

在学生完整地概括什么是合数后板书: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教师:的区别是什么?(约数只有两个还是两个以上。)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板书)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数竖排写)。

17(的约数):1,17(两个)

22(的约数):1,2,11,22(两个以上)

29(的约数):1,29(两个)

35(的约数):1,5,7,35(两个以上)

37(的约数):1,37(两个)

87(的约数):1,3,29,87(两个以上)

教师:根据什么来判断?(检查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学生口答,老师在上面各数后面板书出判断过程。

板书:17,29,37是质数

22,35,87是合数。

再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教师:一个数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判断它是不是质数时,需不需要把它的所有的约数都找出来?(不需要,只要找出第三个约数,就能证明它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口答练习: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19,21,43,67。

(2)教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检查它的约数外,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来判断。

请学生取出2~50的自然数表。按如下要求去做: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不包括2,3,5,7本身)看剩下的是什么数?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书写和讨论,老师巡视。最后说明这就是50以内的质数表。请看课本59页质数表。

练习:请判断下面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判断的?(查表或是看约数)

31,57,87,4325,632080。

(3)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质数、合数的区别是它们约数的个数,那么我们能不能按约数的个数这个特点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分几类呢?

学生讨论中有分两类,三类之争,老师引导从约数个数去看。最后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画出集合图:

教师:为什么1要单列一类?

口答后板书: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教师:到此,这节课要研究的自然数的一种新的分类问题已解决了,还认识了质数、合数两个概念。板书引出课题:质数和合数。

3.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口答填空:(投影片)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

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说明理由。

①质数都是奇数;

②合数都是奇数;

③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④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⑤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请再说一说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①在19,29,39,77,84,91中( )是质数;

②合数最少有()个约数,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一个数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按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作业:课本P62练习十三,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约数、倍数、奇数、偶数的基础上,新引进质数、合数两个新概念。教学从研究根据约数个数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入手,这个分类与已学过的奇数、偶数分类容易混淆,所以设计复习提问和新课教学共用一组板书,这样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便于比较的视觉效果,(奇数、偶数可以混合排列,也可以左右排列,前者观察与比较难度比后者大,这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选定)。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质数,合数以及1的区别在于约数个数的多少,同时使学生分清了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本质区别是对自然数采用了不同标准的分类,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在应用中既不会分类时把1划错范围或遗忘,也不会把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混为一体。

质数、合数概念的归纳,设计中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抓住关键词,逐层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质数,合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区别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部门学习计划(合集12篇)

部门学习计划 04-30

痛到骨子里心碎的句子经典

痛到骨子里心碎句子 痛到心碎句子 04-30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分享6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 04-29

最新电工实习周记范本

电工实习周记 04-30

顶着高温在工作的说说集合47条

工人顶着高温工作的说说 工人顶着酷暑工作的说说 04-30

五一快乐的句子(133句)

五一劳动节句子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句子 04-30

人到中年的无奈和感悟唯美句子(精选74句)

无奈的句子 人到中年的无奈语句 04-30

【方案分享】客运合伙经营方案汇编(5篇)

合伙经营合同 餐饮合伙经营协议 11-25

一周学习计划(精选14篇)

一周学习计划 04-30

温馨宝宝生日贺词精选

温馨宝宝生日贺词 温馨生日贺词 04-30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说说(合集36句)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说说 暴风雨来临前的优美句子 04-3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