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转述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每位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都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正是教师开始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编写好的教案和课件是实现课程和教学科目质量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编写出好的教案和课件呢?为此,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转述句课件”的资料,请阅读后收藏本页!

转述句课件(篇1)

1、创设情境。

(美术老师走进教师)语文老师:*老师,你有事吗?

美术老师:*老师,打扰您了,请问**同学在吗?

语文老师:对不起,他请假了,您找他有什么事吗?

美术老师:明天下午,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通知他带齐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请您一定要转告他,谢谢!

2、(面向全体学生)**同学请假了,你们有办法帮助老师完成这项任务吗?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打电话、到他家告诉他、写一张条子......

4、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学会转述

讨论交流

上课伊始,在美术老师的友情参与下,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境质疑,激发情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听、积极地想、积极地说,印证了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⒆灾鞒⑹裕废白

1、找一个伙伴,互相练习说。

2、指名学生表演。

3、师生评价、补充、指导。

4、小结:向别人转述事情时,必须先把内容听清楚,转述时才能说完整。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错,还要注意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ハ嗔废八

指名学生表演

评价、补充

组织学生尝试合作表演,并在演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并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在随后的口语交际中扬长避短。

1、老师这里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到老师这儿来听,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2、反馈转述情况,评价最佳合作小组。

练习传话

反馈评价

馐且桓龊献鞅热问降挠蜗贰0学会转述的口语训练置于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中,通过传话的游戏,再次让学生知道转述是要听清楚、说明白。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游戏活

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1、听故事,并把故事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好朋友,请他们转述一件事情。

转述句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在转述别人的话时要注意抓住说话的要点,要做到清晰、准确、完整。

2.做传话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说话是要点,要做到清晰、准确、完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何转述别人的话,在转述别人的话时应注意什么,知道这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交流)

二、知道方法(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抓住内容要点、做到表达清晰、准确、完整。)

三、做传话游戏。

四、学生谈体会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自由选择说话的内容,在课上大家相互交流,互相评议。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

二、在班级交流

三、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四、指导学生写作。

五、作业:1、把老师的话转述给家长;把家长的话转述给老师……2、预习下一课。

转述句课件(篇3)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设计的是“先倾听,再转述”。从能力发展看,这是在三上年级简单转述基础上的一次提升练习,是对学生听、记、说能力的一次锻炼;从内容选择看,“听”和“转述”的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是本单元主题的拓展。课文中的提示语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对这次口语交际的安排和“听”“记”“说”的总体要求,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是对“听”和“记”的具体要求,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是对“转述”的具体要求。

设计理念

“听”与“说”能力的发展应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不是“明白”或是“懂得”了就代表实现了,而是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大量实践才能达成的。因此,本设计强调“明方法——重实践——显个性”,从而完成“方法引路——实践习得——个性发展”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能听明白教师读的文章的内容,并记住内容,能准确清楚地转述出来。

2.学习记忆文章内容的方法。

3.培养认真倾听的态度,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学重、难点

听,要听得明白;记,要记得清楚;说,要说得准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男子汉》、《衣角的硬币》等亲情文章,学生课外搜集一篇自己受感动的亲情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课题

1.复习旧知。三年级时我们练习过“转述”,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说一段话,请你转述给现在不在课堂里的张明同学听。(请一生在教室外等候)

教师深情叙述:

殷殷的血缘,融成生命的河流;绵绵的亲情,铺就成长的道路:寒风瑟瑟,雪花飘飞,心系游子的母亲,送你一件厚厚的棉衣;成长路上,过年时节,朴实的'爷爷,送你一份特殊的压岁钱;轻轻捏在水饺上的穗状花边、露天电影场里父子特殊的高度,都在记忆的河床上,洒满了亲情的贝壳,贝壳上刻满了感恩的纹路,每一条都那么深刻、悠长……

今天老师将为同学们送上一篇美文,它朴实无华,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情感蕴藏在细节中,成为永恒!

2.学生运用原有能力转述给原在教室外等候的同学听。(通过听的同学的收获进行评价与点拨。教师提醒学生抓主要内容,注意人物语气转换,适当记忆优美感人的语句。)

3.揭题。刚才我们倾听一段话并进行了转述。这节课,我们要听一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板书:先倾听,再转述

(以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新知学习前的“热身运动”,在心理、能力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阅读课文明方法

1.在听文章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想想要听清什么、记住什么、说清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故事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句子:深情、优美、形象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情理结合的,理性地阅读分析课文要求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培养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倾听文章重实践

1.教师第一遍阅读短文《男子汉》,学生交流故事大意。

男子汉

清晨,一阵整理东西、关皮箱的声音把我弄醒了。父亲又要走了!父亲是位导演,事业使他必须整年漂泊在外。离别情深,每一次的团聚都是我俩最高兴的事。

父亲那沉重的脚步声响了起来,那声音在向我的房间靠近,每一步都听得十分清晰。忽然,那声音停住了。好一会儿,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悄悄地翻身下床,那声音却离去了,移到大门口。门“喀哒”一声开了,又轻轻地关上,只发出了一声极小心的“砰”。

我身不由已地来到了阳台上。空旷的马路静极了,悄然无声,一切都好像在睡梦中。从下面的大门洞里走出了一个高大的身影,裹在一件深色的大衣里。他开始在坚实的路上行走,右手提着一个黑色皮箱,左肩跨着背包。他快步走到了马路的中央。我突然发现父亲已停住了脚步,慢慢回过头来,朝这儿投来一瞥。不知为何,我连忙俯身躲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当我再次抬起头来眺望时,只能看见那个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大街的尽头……

再见,父亲。一路顺风!

2.教师第二遍阅读文章《男子汉》,学生交流印象深刻且对关系到文章中心表达的重点词句。

例:那声音在向我的房间靠近,每一步都听得十分清晰。忽然,那声音停住了。好一会儿,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悄悄地翻身下床,那声音却离去了,移到大门口。门“喀哒”一声开了,又轻轻地关上,只发出了一声极小心的“砰”。

再如:我突然发现父亲已停住了脚步,慢慢回过头来,朝这儿投来一瞥。不知为何,我连忙俯身躲了起来。

学生评价是否捕捉到了重点词句。

3.学生尝试选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说给同桌听,同桌对照课文要求评价。

4.重点品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骑在父亲脖子上看电影的情景。

(初步实践需要分步达成,学生在分步练习中才能逐渐掌握方法,得到能力的有效锻炼提高。其中关注重点词句是对“亲情”类文章转述的个性解读,只有捕捉住对表达中心有帮助的词句才能心有所动,在转述中感动他人。另外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选择较短的文章进行转述练习有利于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小组练习显个性。

1.四人小组按要求练习,要求读文章的同学口齿清晰、声情并茂,听的同学有困难时适当动笔帮助记忆,遇到其他困难想办法解决。(给负责朗读的学生分发短文《衣角的硬币》)

衣角的硬币

十几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去邻城上中学。母亲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我预备行囊。直到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居然还把我早已打点好的行囊都翻了出来,重新整理了一下。第二天,当我掏出一件外套穿上时,才惊讶地发现,我的每一件外套的衣角都多了一枚硬币。

于是我去问母亲,怎么好好的衣服,都缝上了一枚硬币啊?母亲淡然一笑,说,硬币可以辟邪。

我就笑着责怪她太过迷信,思想不开窍。母亲却只是憨笑,并不反驳。

后来,我开始了孤独的学习生活,每天劳累于繁重的学业之中,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只是每当穿上外套的时候,手插在口袋里,总要习惯隔着布料捏捏那枚硬币,便总想起母亲,心中也继续暗笑她的迂腐。

再后来,一场意外却改变了我对硬币的想法。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我独自坐车离开城市,去西郊外的一个风景区游玩。那里其实是个无人打理的森林保护区,山野苍茫,郁郁葱葱,风景极好。我一下子被那秀美的山景打动了,决心去攀爬最高的山峰。看那最辽阔的风景。当我站在山顶上,遥望那辽远的土地上崛起的那座平时令人备感惶恐的城市,在自己的足下变得如此渺小时,我年轻的心中顿时升起一种征服者的快意,不由得尽情地大喊起来……

下山的时候,已经临近黄昏,我准备坐路过的班车回学校。但当我摸索口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钱包居然不见了。我顿时焦灼起来,在周身上下反复翻找着,但始终没有发现那只钱包的踪影。一定是丢在莽莽的山野中了,我心中一阵恐慌。当时,周遭只有空旷的山野和马路,根本没有人家,只有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

就在我濒临绝望的时候,我却摸到了那枚硬币,那枚衣角的硬币。当我从衣角挖出来这枚一块钱的硬币时,激动得差点要落下泪来。这枚硬币,足以让我坐上回城的夜车,顺利地回到学校了。

回去后,我特地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起这件事情来。接电话的是父亲,他听完我的诉说之后,居然大叫起来,他说真让你妈猜中了,没想到这么惊险的事情真的会在你身上发生。

原来,因我从未远离过母亲,在我要离家的那几天里,母亲总是忐忑不安,甚至有些神经过敏起来,总试想着会有种种困难落到我的头上。她反复地问父亲,若孩子在外面遇到不测,或被偷或被抢,陷入困境怎么办啊?父亲却是情理中人,反复地回答人生祸福是无常的,并不是能轻易揣测和躲避得了的事情。但母亲还是情不自禁地陷入了那种无边的无奈和恐慌之中。最后思来想去,才在我离开前的那天夜里,连夜为我在每一件衣服里缝上了一枚硬币。她固执而无奈地认为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留下一个硬币,兴许对我会有用的。

听罢,我猛然醒悟过来。原来硬币的本意并不是迷信辟邪,只是母亲情切,担心我独在他乡,难免陷入困境而种下的一根救命的稻草而已。未曾想,在困境面前,那一枚带着母爱的硬币却真的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因此,我满怀感激地想,辟邪的并不是那衣角的硬币,而是母亲那无比深沉的爱啊!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又开始打点行囊,准备再次离开家乡,去江南一座遥远的海边城市工作。母亲依旧帮我整理行囊,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直到临行的前一天夜里还在张罗。

当我第二天踏上火车,当站台上那个苍老的身影变得遥远朦胧的时候,我迅速地打开了行李包,抽出一件件外套。果然,每一件外套的衣角都缝着一枚沉甸甸的硬币。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在漂泊流浪的日子,我总习惯将手插进外套的口袋,隔着布料将那衣角的硬币踏踏实实地捏在手里,仿佛母亲那深沉的爱意从未远离。

2.学生间转述,小组内评价。

3.指名学生代表上台转述,学生评价,老师点拨。

4.交流个性经验:如果你在刚才的练习中有自己的好方法,请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尤其是听长故事时该怎么记住说清。

(在紧扣要求的基础上,讲求“学无定法”,鼓励学生个性学习个性表达,在长文转述练习中鼓励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与同学分享学习经验,使大班化教学扬长避短。)

转述句课件(篇4)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转述”,是让学生转述一些事情,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围绕“通知”,提供两幅情境图和相关提示语,要求把事情转述给别人;第二部分是说明性的文字和一个小链接,提示了转述的要求和注意点。

交流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进行多种方式的口语交际,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弄清要点,确保转述的时候,不遗漏主要信息。

2.转述的过程中,注意人称的转换。

3.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小奖品。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的一次转述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走进交际话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你”。我请一组同学来参加。这组同学排成一个长队,然后我只把话说给第一个同学听,接着一个一个往后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小声地说一次,不能让其他人听见。(传话内容:因为语文老师临时有事,本周五的语文课和下周二的美术课对调一下。)

师:(请出最后一个同学)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话吗?

生:想。

师:幸亏只是个游戏,不然可闹笑话了。

师:同学们,刚才游戏中把话转告给别人,可以叫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转述应注意什么呢?

生1:转述的内容要听清楚。

生2:转述时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生3:转述时要注意人称变化。

师:的确如此,转述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说明白。说的时候,还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初步体验转述的形式,制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简单转述,弄清转述要点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几句话,咱们就先来练一练。

[课件出示:(1)今天下午,四年级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2)明天下午,班级举行树叶贴画比赛。(3)明天的美术课,请同学带来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你的组员练习转述。然后,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我们来评比一下。

生1:今天下午,四年级要在操场举行跳绳比赛。

生2:明天下午,我们班要举行树叶贴画比赛。

生3:明天的美术课,请大家带好彩笔、胶水、剪刀、白纸和采集来的树叶。

师:谁来说说看,这三位小朋友转述得怎么样?

生1:他们转述的时候,都很有礼貌,搞清楚了转述的对象。

生2:他们转述的时候,没有遗漏重要的信息,把转述的内容都说清楚了。

生3:我觉得他们转述的时候,口齿很清晰,声音也很响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是啊!这三位同学表现得真棒!在转述的时候,我们要弄清楚转述内容的要点,转述的时候,不要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进行转述的时候,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仪态大方。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转述练习,让学生了解转述的要点,为接下去转述复杂内容做好铺垫。

三、学习通知,尝试转述表演

师:同学们,看,下面这两个通知。

(出示通知内容,即课本11页通知的内容)

师:看清楚了吗?说说这两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第一个通知告诉我们更换借阅卡的具体要求。

生2:第二个通知告诉我们明天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地点……

生3:第二个通知需要我转述给小丽。

师:转述前先要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通知要分别转述给谁呢?

生:要转述给小军和小丽。

师:是的,我们转述时要注意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小组活动)

出示小组活动提示:

1.各小组任选一则通知进行转述练习。

2.分清角色:小丽、小军、转述者。

师:哪一组,先来试着表演?(汇报交流)

师:你们觉得他们转述清楚了吗?

生:很清楚,能将老师的话清楚地转告小丽。

师:你们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通知,提取主要信息,弄清人称变化,使转述有的放矢。分组活动练习,呈现转述情境,语言环境显得真实、有效。

四、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师:转述的作用可真大呀!多亏了你们,小军和小丽才能及时地、完全地了解了通知内容。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曾经遇到过什么情况呢?

师:老师也曾遇到过需要我转述的情况。有一次,学校要求老师们开会,把通知告诉了我,让我去通知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可是通知的内容太多了,我一下子没记住,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你们帮我想一想,当转述的内容很多记不住时,该怎么办?

生:可以拿笔记下一些重要的信息,转述的时候就不容易漏掉了。

……

师: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那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测试。请一位同学当孩子,一位同学当妈妈。孩子接一下老师的电话,并把电话的内容转述给妈妈。下面我们开始表演。

师:喂,是小红同学吗?

孩子:是的,老师好。

师: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妈妈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孩子:好的,老师。

孩子:妈妈。刚才老师打电话来找你。

妈妈:找我有什么事?

孩子:下个星期一早晨,轮到你做义工,请8点前到学校门卫,穿戴好义工服。

妈妈:好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她的转述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清楚,把老师的话都转述清楚了。

生2:她能弄清要点,没有遗漏主要信息。

五、总结方法,延伸转述内容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转述。

师: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称的转换。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你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欣慰。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把我的表扬转述给你的家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电话情境,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使转述练习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鉴于此,在这节课中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乐说。在表演中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体现了生生、师生互动,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先利用游戏“说悄悄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转述出错了,所以教师揭题,讲解什么是转述,以及转述别人的话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接着练习转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转述。

一、体现情境性

练习转述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文本内容,让小组成员之间练习,然后老师扮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表演练习转述。创设情景让孩子表演,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二、体现互动性

口语交际课堂,一定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模拟生活场景,学习使用语言。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的表扬也成为学生练习转述的材料。

三、体验形式的多样性

在导入新课环节,传话游戏能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从活动中认识到了只有正确转述才能取得游戏的成功。从游戏中孩子们总结出了“学会转述”的要求。在交际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沟通。

四、体现评价的重要性

需要指出的是,口语交际课具有时效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及课堂表现给以准确、及时的评价,并且注重引导孩子互相评价。

转述句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习转述,要听清楚、说明白。

2、说话时态度大方,讲究礼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板书:转述)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人家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板书:听清楚、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

(X老师走进教室)X老师,您有事?

X老师,打扰您了,请问X老师在这里听课吗?

上课前有个人找她,她出去了,您找她有什么事?

X校长通知她今天下午4:30到二楼会议室开会,要带一支2B铅笔和黑色钢笔。等一会儿X老师来了请您转告她。谢谢!

三、练习转述

1、复述通知

同学们,等会儿X老师来了,谁能把X校长的同志转告给X老师?转述时,一定要把原话记住,说得清楚明白。想想,刚才X老师怎么说的?不要忙着举手,每人先在心里说一遍,记不住的,可以问问同桌。

现在,请同学把X校长的通知说一下。谁先说?(相机点评)

2、扮角色转述

现在我当X老师,你们先说给我听听,怎么样?不过,除了把通知的话说清楚外,还得有礼貌,说话态度要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老师听见,当然也不要太响,因为只讲给一个人听。为了说好,各学习小组先出声地练习一遍。一个人说,其他人仔细听,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帮他修改。(各小组练习)

谁来试试?别忘了,我现在是X老师。(相机点评)

3、写留言条

哎,X老师怎么还不来呀?看来,她可能有事。等会儿我们就要放学了,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写张留言条放到X老师办公桌上,怎么样?我们学过写留言条,还记得怎样写吗?(复习留言条的写法)

好,现在大家都写,谁写得好,就把谁的放到X老师的桌子上去。(学生写留言条,老师巡视指导。)

多数学生已经写好了,请自己大声读一遍。同桌再互相检查一遍。

谁念给我听听?(相机评改)

4、情境转述

(X老师推门而入)X老师,您早来一会儿,我们就不必费这么大事了!(怎么回事?)

哪位同学来告诉X老师?(指名转述)

四、教学反馈

X老师这里还有一则好消息,想知道吗?请每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儿来听,再请他们传话给你们。

分组传话。反馈转述情况。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学会说话、写话多重要啊!今后要好好说,争取说得更好,写得更漂亮!

六、课堂延伸

请大家把今天上课的情景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延伸阅读

平移和旋转课件


经过多方寻找“平移和旋转课件”被小编评为精品佳作。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0页,第3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 探究现象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平移和旋转特征正确辨别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起读一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 探究现象

三、 出示自学指导。

把数学课本翻到30、31面 例2、3

1、先看30、31面的6副图哪是平移、哪是旋转,说一说。

2、说一说生活中哪是平移、旋转现象

3、例2、移一移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要想完成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四、自学:1、学生自学5分钟。

2、小组议一议。

五、自学检查:

1、出示课件:观光电梯、陀螺、风车、推拉窗、钟表、火车等

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称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圈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一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电风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作圆周转动,旋转现象,

2、说一说。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你会用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蛇螺,理发店门前的标志。

火车,自行车等运动较复杂,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

(汽车,吊扇,风车,地铁,打开文具盒,翻书,台历,挂历,校门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图片,分别说说他是平移,还是旋转?《注:窗户和门要顺带说一下教室里的门窗。》

3、移移看出示课件:

要把平移的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1、课本做一做,用学具摆一摆。

2、说出下面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并用手势做出动作。

3、课本小鱼图。

4、出示小树图,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画一画。

提问:通过这些练习,你能说说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记住: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5、请在()里填写平移或旋转。

集体交流,订正。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九、课堂作业: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平移与旋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2、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据以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是怎样确定图形平移多少格。

本课要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格子图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在本课中采用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及观察法与分析法,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1、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2、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课件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课件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 。 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4、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3】

微课作品介绍

本视频适合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三年级学生在预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平移和旋转”时使用。本微课视频制作精美,声音清晰,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感知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初步形成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表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本视频适合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三年级学生在预习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平移和旋转》时使用。

学习内容分析

本视频内容为图形与几何领域里关于图形与运动的知识。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学生了解图形的运动知识,有利于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几何知识做好铺垫,有益于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分析

实例结合感知平移现象状语从句:旋转现象;初步形成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表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比较分类,初步感知

1、观察物体运动影片,思考: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2、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类并介绍为什么这样分。

3 、 小结:国旗、火车车厢、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风扇叶片、螺旋桨、钟表指针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就称为旋转。 “平移和旋转”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2种物体运动的方式。

二,结合实例,丰富感知

1、想想做做1,判断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2、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三,动手体验,把握特征

1、移动一次,将数学书平移到另一处。

对比这两组平移,说说有什么不同?

明确:平移时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旋转转盘,对比两组转动方式,说说有什么不同?

明确:旋转时也要注意方向和角度。

3、比较:刚刚物体在平移,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小结:平移,旋转只是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

4、介绍实例,感受生活中,学习中平移,旋转的价值。

5、思考:有没有物体,它的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四,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想想做做2,绿色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哪些树叶重合?

五,全课小结,渗透意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进一步介绍平移,旋转的实例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平移

和旋转“时使用本视频。另外,有关平移旋转的知识还有很多,物体

运动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去网上搜索更多进行了解。

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制作技术介绍

本微课使用Camtasia工作室软件制作。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4】

教材分析:

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走进生活,准确建模。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缆车滑行和国旗徐徐上升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平移”,像直升飞机螺旋桨和风车迎风旋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板书课题)。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

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5】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6】

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思想方法,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能正确判断,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游乐场都有什么好玩的?游乐场不仅好玩,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发现它们。那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吧!

2、课件出示游乐园设施图。

3、提问:这里有一些游乐项目,你们玩过吗?谁能给老师介绍这些游乐项目都是怎么玩的呀?(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游乐项目的玩法。)

4、你们刚刚用手势、身体模仿的就是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呢。那你们仔细观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同桌交流;汇报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5、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很对,像缆车、小火车、升降椅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平移;而像风车、旋转飞机、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两种现象。

6、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些物体是沿直线方向移动的属于平移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2、感知旋转

(出示课件)

那这些呢?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些物体围绕一个点转动的都属于旋转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如果学生提到车轮在旋转,就要及时补充:汽车沿着直线行驶的时候,车轮在旋转,车身相对于公路来说是在平移。)

3、体验运动:

(1)、体验平移: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2)、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课桌上的数学书做做平移现象吗?

(出示课件)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把它移动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数学书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

生2:我发现数学书的方向也没有改变。

师小结:对,数学书在平移的过程中,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4.学习例2:(课件出示)

现在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平移这张小房子的卡片。(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来相互重合?)

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我们每次平移后,小房子卡片的大小、形状有变化吗?卡片的方向有变化吗?

师总结:平移的特点就是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板书:(平移: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

5.学习例3:(课件出示)

现在大家对平移有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旋转呢?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运动。

(1)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风扇,风车等等。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做旋转,想不想试试?(左转一圈,右转一圈)

(2)看样子同学们对旋转也有很深的印象,那我们的数学书可以做旋转吗? (可以)学生尝试练习做旋转。

(3)小组交流:通过旋转数学书你有什么发现?

生1:数学书的形状、大小没有改变。

生2:方向改变了。

师小结:对,数学书旋转时,它的形状、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了。

板书:(旋转:形状和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

6、请同学比较平移与旋转,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并汇报)

生1、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形状、大小不变。

生2:旋转方向改变,而平移不变。

三、巩固拓展

师:现在你们能正确判断物体在做什么运动了吗?一起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四、课堂小结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的运动现象都是平移现象。同学们,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设计理念

我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触、感悟到的大量生动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构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对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进一步感悟动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年级引入这个内容,用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方法,为儿童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为后继学习平行线、角的分类,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活动: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学生在经历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索过程中:

体验平移和旋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丰富问题解决的技能;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二、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理论,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交流的环境,搭建起师生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其规律。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三、学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规律

1、观察比较、建立模型

观察观缆车、弹射塔、转盘、空中飞船等,建立平移、旋转的模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能反复再现的优势,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具体的、动态的印象。孩子们根据物体的运动特点进行分类,在对比中感悟、理解,从而由具体现象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模型。]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肢体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象,对三年级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用肢体语言来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特点,用动作的准确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2)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活动,孩子们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老师也从中反馈到他们对这个内容把握情况的信息,继而进入下面的环节。]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

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设疑引思,自主探究

比较:谁经过的路长一些?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局限,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两个图形间的距离。通过这样一个比较位置变化的参与性活动,他们动手操作,检验或修正自己的想法,数物体向某一方向平移的格数这一难点,就在孩子们的积极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2、观察推理、拓展思路

小老鼠吃苹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激励评价中,思路得以开拓,既巩固了平移的方法,又体验到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培养其求异思维,尝试接纳并欣赏他人。]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画平移轨迹图。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掌握了方法,突破了难点。]

(三)活用新知,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移一移,说一说

(3)涂一涂,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沿知识构建的顺序,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规律,掌握平移的方法。]

2、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从这道练习中,我们看到了,“小课堂——大社会”。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发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体会到变换的数学思想,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多层面地让学生参与总结,既达到对新知的回顾反思,又让其享受自我、伙伴及老师评价的喜悦。]

五、课后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旋转、平移现象,把它画下来或拍下来,加上文字说明,放到班级公共邮箱互相交流。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知识内容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教材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素材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格数)。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即格数)。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对于平移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图形平移的距离,学生往往会把平移前后图形间的格数误认为平移的距离。

三、教学设计及整合说明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电梯的上下运动、转动的风车、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缆车等物体运动的小动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进入第一个学习环节:认真观察并跟着做动作,体会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并进行分类。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让学生充分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

这样动态的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感受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高涨。之后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和“做一做”(用肢体动作表示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二)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我设计了由“点”、“线段”再到“面”的平移三个环节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点的平移,示范引领。

首先出示一个棋子图,老师先平移棋子,让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再把同学们分成两队,互相出题。游戏一:走棋子说方向和距离、游戏二:听命令走棋子。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点平移的方向并能正确数出点平移的格数。这样为判断图形的平移作了第一次准备。

2、线的平移,拓展思路。

接着让学生判断一条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让学生明白线段平移前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为探究图形的平移又一次进行铺垫。同时,也为判断图形的平移提供了一种方法。

3、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对于图形的平移,我设计了先让三角形向下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1格------每平移一格,我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原来的图形平移到这,三角形向下一共平移了几格。之后,小组讨论如果没有直观演示,怎样判断三角形平移的格数。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用找对应点或对应边的方法来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通过每一组对应点的闪动和对应点之间格数移动,强化了找对应点和数格的方法。对应边的教学通过每组对应边的闪动,让学生明白在找对应点或对应边时应找那些能很容易判断平移了几格的对应点或对应边。这样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两个图形之间的格数)与数学知识(即对应点或边之间的格数)之间的矛盾。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4、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练习题。首先让学生对课本中小房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进行质疑。并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判断。之后运用动画演示进行验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在学生自已解决金鱼图和火箭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之后,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创造

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例子:“上海音乐厅动迁”。让学生在生活应用的实例中进一步感知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并成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使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我们的教学会更精彩!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准确地画出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方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了智慧星,想得到吗?注意只有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表现好的同学才能得到,老师希望内为同学都能得到

一、欣赏图片,引入课题。

1、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来些游乐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先同桌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相机奖励智慧星)

4、揭示课题。

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

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板书:旋转)

做一做:要求学生做一个平移和旋转的动作。也可以由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

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1)师: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朋友小白兔搬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把家搬到哪?

课件出示小房图

2、判断方向。

(1)提问。师:小白兔的家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小组讨论。

(2)汇报。指名说并说出

(3)小结:箭头是用来指明图形平移的方向。

3、判断距离。

(1)设疑。师:小房子平移了几格?指名说

师:你同意刚才谁的意见?先小组交流。

(2)合作交流。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出自

(4)小结: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在图上任意找一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数一数它平移了几格,这整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平移后的图形形状不变。

3、强化练习。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结合平移运动的特点,设计小白兔搬家的故事,将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两部分知识串联起来。】

(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试一试”。第三题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画,确定画法。

(2)学生独立画,两名学生台上画。

(3)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集体判断画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参与到画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三)、延伸拓展探究图形的平移

1、数一数:数方格

(多媒体出示小鱼移动)

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多快乐呀!

那么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上找出小鱼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你是怎么看的?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可以看某一个点,鱼头移过了几格,小鱼就平移了几格,也可以看尾巴。)(多媒体演示,点住某一点闪亮,往前移)

2、试一试:同学都会数方格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在方格图上怎样画图形。

3、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先出示三角形图,再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请学生上台操作先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接。多媒体演示三个点移动,再连接)

4、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学生独立画在方格本上)

四、拓展训练赛一赛:快速营救大熊猫行动

现在有一个紧急任务请大家去执行,大熊猫保护者在深山发现了一头病重的大熊猫,发来信息,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前往营救。路线图是这样的:从营地出发,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2格。

生:小朋友们想参加营救活动吗?好,现在让我们两人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到达,成为第一组营救者。给于一定的时间。

师:让做完的同学到站台上展示(对错暂不管)

(这两位小朋友,合作默契,反应灵敏,最先到达了目的地,为挽救大熊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们授予他们英雄奖章)

师:对没有完成的同学,以示鼓励

(同学不用灰心,相信有你们的热情参与大熊猫会很快好起来的)

师:多媒体显示大熊猫图所在地和同学做得对照,做错的同学找原因。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熟悉和喜爱的事物运动,如: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等步骤,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使学生认识、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去比较和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比较容易,而判断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通过设计疑问,练习,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达到理解和共识,同时做适当的演示,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平移和旋转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

本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材中呈现的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迎风旋转等,都是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性。三是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五是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顺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分类,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经验,因此认识平移和旋转观察只需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数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格子数的不准确,画的时候不知从哪里着手。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分这两种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3、了解可以用图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图形变换中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转概念

1、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吧!

(课件出示:高空缆车、碰碰车、摩天轮、游船、旋转木马)

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它是怎样运动的?用手势比划比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这些游戏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小组汇报

生:摩天轮、旋转木马是一类;缆车、碰碰车、小游船是一类。

2、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生:高空缆车、碰碰车、小游船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把它们分为一类;摩天轮、旋转木马都是在转圆圈归为一类。

师小结:我们把缆车,碰碰车,游船这些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把旋转木马,摩天轮这样围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平移和旋转)

学生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体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手操作

师:知道了平移与旋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到底什么现象是平移,什么现象是旋转?

自己做一些动作表示出平移与旋转。

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如:用身边的学习用品创造出平移、旋转现象,用自己的身子试着做一做平移、旋转的动作。同学们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体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学生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推拉窗户、拉拉索、滑滑梯、射箭、运动中的汽车等都是平移,飞机的螺旋桨、转动的风车、转动方向盘、玩陀螺等是旋转。

当学生提到汽车时,要特别强调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整个车身是在做平移,而车轮是在做旋转动作。)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运的动画,你能说说它的运动是平移的还是旋转的吗?(多媒体出示:国旗,水笼头,转盘,开窗户,电梯)

说一说:下列图片中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画“”

3、做一做,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内涵的理解。

(1)取一根线,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做旋转。

(2)你还能用这颗纽扣作平移吗?

四、观察操作,研究平移距离(6分钟)

(1)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格向平移格向平移格

请学生用一枝铅笔,把它的笔尖放在三角形原来位置的某个顶点上,再根据三角形平移的方向和位置移动笔尖,观察它向什么方向平移,要落在什么位置,要平移几格。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2)填一填(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蜡烛向右平移了格小鱼向平移了格

(3)画一画

小组讨论:怎样能又快又准确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明白只要能够确定简单图形若干特征点平移后位置就能准确画出图

五、感悟总结

孩子们,伴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即将结束,请大家回顾一下,你有哪些收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怎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呢?

六、课外延伸

孩子们,课后请你们用心的观察,把你看到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说给大家听,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孩子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更加愿意学习数学,做个生活有心人。)

地球自转课件9篇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球自转课件”或许能够启迪您思考。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形式。感谢您的阅读和收藏也请不吝分享给您的朋友!

地球自转课件 篇1

晨昏线的判读:

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地球自转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实验演示,说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能够使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时差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复述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提高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地球自转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

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

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

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

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2008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

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地球自转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

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学生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我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通过学生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与没被照亮(即昼与夜)之间有一条分界线——晨昏线(圈)。

师:晨昏线(圈)有几条?

生(讨论):有无数条。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生:小结(通过学生小结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同时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动机和目标。)

八、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地球自转课件 篇5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悬导入法。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

“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

【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

【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

【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

(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

【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问题】

(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

(3)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比如纽约时间、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这又是为什么?

(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

(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5)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我们每天坐在这里学习的同时也“日行万里”。

环节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了解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及“日心说”和“地心说”。

环节四:小结作业

(1)让同学们回家之后自己动手进行本次课上的实验,重温知识。

(2)总结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其引发的地理意义。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自转课件 篇6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昼夜变化》单元的起始课。昼夜现象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运动以及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通过猜想、假设、模拟实验等手段,使学生理解昼夜现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尝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解释,并且进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教学难点: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教学准备:

小地球仪(或乒乓球)、手电筒、实验记录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播放课件,由描写日出和日落的诗句和昼夜变化的图片引出昼夜现象。

2.提问:日出和日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同学们,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吗?昼夜现象又为什么会交替着出现呢?(板书:昼夜变化?)

二、通过实验探究提出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或解释

1、 教师演示实验:

(1)如果让地球仪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小组通过模拟实验提出假设或解释:

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上述四种情况都可以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我们观察的昼夜现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用模拟实验来证明。

三、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1、分别对这四种情况进行检验

师生讨论: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④地球自转;这三种情况与我们知道的事实相悖;所以只有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是正确的。(板书:与地球自转有关)

2、探索地球如何进行自转:自西向东

提问:我们知道了昼夜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但是我们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出示图片)

学生:北京

教师:事实的确是北京先迎来黎明。如果要保证北京先迎来黎明,我们做实验观察一下,看看地球必须怎样转到才能做到?

3.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实验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板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四、课后小结: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并且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相关昼夜变化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与昼夜有关的还有哪些知识?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地球自转课件 篇7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引用毛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这样引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结论: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讲解地球的自转周期:

首先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引导学生思考。

结论: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一个超然于地球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故我们选择一颗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动的,以它为参照点算出来的周期即为恒星日。

④运用多媒体动画和彩图册上的图,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注意不同纬度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线速度则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结论: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②阅读表格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在近、远日点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正着身子公转,则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如何?

应该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着身子的(即地轴倾斜):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故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即黄赤交角。

由于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太阳射来的是平行光。

设计两个假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假设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么太阳光跟地面的关系(答案是到处都是垂直的,直射点有无数个。)

但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是球形,故直射点只有一个。

但地轴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范围最北为23026’N,最南为23026’S ,即南、北回归线上。

演示动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表1―3―1

授课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地球自转课件 篇8

目的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提问:

(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 1 )讲述:

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

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

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 4 )提问:

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这说明什么?

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

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

( 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 6 )讨论:

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

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

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7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板书:“地轴”)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 8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9 )提问:

①什么叫地球自转?我们根据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转?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③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

( 1 )讨论:

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

( 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 3 )分组实验:

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转动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 (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 5 )讨论:

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 6 )教师小结: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 7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 8 )提问:

①昼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昼夜现象为什么是交替循环的?

③昼夜的来临为什么会逐渐发生的?

3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 1 )谈话:地球除自转外,还有其他运动形式吗?

(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地球公转。

( 3 )观察:

①从图中看,地球在怎样运动?(绕太阳转动)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②你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要多长时间吗?(一年)

③从图中看,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地轴的方向是怎样的?(总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 4 )讲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角度不变,这样就造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大,有时太阳高度比较小,有时太阳高度居中。我们知道太阳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气温的变化,这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气温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现象。

巩固应用

l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问:

(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2 )什么是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 3 )一天 24 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 4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了多少周?

( 5 )为什么一年有 365 天?

布置作业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地球自转课件 篇9

1.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的成因,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2.能运用地球仪或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和解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认识地球运动,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规律;时区的划分及区时、地方时的概念与计算。

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

(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① 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

(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

②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

③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④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

[展示课件]: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做反馈练习1-5题,8(1)]

[继续活动]在小组内用地球仪演示,集体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自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的机会)

⑤假如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现象?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

(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

⑥用手电筒照地球仪,手电筒光线表示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正午、子夜、由黑夜转为白天和由白天转为黑夜的地方。

(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点,子夜的经线与之正相对,相差1800)

⑦什么是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0。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

[做反馈练习9(1)]

⑧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

(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1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学生分组活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和总结]

(1)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

(2) 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

一样?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东早西晚,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3)时区和区时有何不同?不同时区间的区时如何换算?

(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 5o到东经7 .5o ,经度间隔为15o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o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号×150”,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任意两时区间时区相差几个,区时即相差几小时;计算时要东“+”西“-”:计算东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计算西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4) 为什么要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如何规定的?它和1800线为何不重合?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将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 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对吗?为什么?

(北京的地方时是116oE经线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首都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也是我国实际统一使用的记时方法。所以各国不一定用区时记时,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人为规定以便利生活)

(6)当我国最东端(约135oE)早晨6点时,最西端(约73oE)的地方时是多少?

[做完除7题以外的反馈练习]

(自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演示问题和知识,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材自学,回答什么是地转偏向力?说出偏转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试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并解释以下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主要是牛顿惯性定律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地转偏向力深刻地影响地球上水流和气流的运动 。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

①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

③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④单向行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

(自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以逐步探究实例代替传统的叙述,使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地理景观,能够理解世界上一些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能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突出应用,在探索追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

①拿一个地球仪,在它静止的时候,从高纬度地区滴一滴红色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转动地球仪,在同样的地点滴一滴红胶水,观察胶水的轨迹与刚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

②用一把撑开的雨伞代表北半球,伞的顶端表示北极,伞的支架杆表示经线,分别在雨伞静止时和雨伞按地球自转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极”向下倒水,观察两种情况下水珠流动的轨迹与经线的相对方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③拔掉厨房水池中的塞子,观察水池中的水是怎样流走的,如是旋转流下,仔细看其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推断如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情况又会是怎样?

平移和旋转课件热门


这篇精选文章将深入探讨“平移和旋转课件”的内涵。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教师带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工具。希望您能将此文加入您的收藏夹中!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基础之上所学习的一个新的内容,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移和旋转》是让学生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同学,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教学时,考虑观察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协助同学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学生在判断图形在方格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教学的难点。为这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数一数,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确定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会欣赏生活中用平移与旋转的方法绘制的图案,感受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格子图、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二、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

2、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录像,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学生边看边做动作,后回答问题。)

2、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

3、小结:像缆车、电梯、这些物体是沿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做平移。像风扇的叶片、钟表指针、飞机的螺旋桨这些物体是沿一个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旋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学习的――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这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学生分类后,教师提出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根据暗示教学法将课件中平移和旋转做成运动的形式。这些都为教学新知作下很好的铺垫,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心理。)

4、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通过勾连同学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立模型就相对容易了。

5、探究生活,知识延伸。

课程标准倡议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同学活化。当小朋友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同学回到生活中。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规范“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6、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规范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同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区分。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同学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同学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小朋友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实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创清激趣,自主探究。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同学正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三角形上任意一点向下平移几格,整个图形就向左平移几格。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或一条边的平移过程。平移后的图形形状不变。

(意图:通过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试做,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然后师生合作,共同完善,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格数的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此处通过电脑演示思维过程,借助动态效果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化难为易。同时,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发现,教师都给予恰当地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想象,拓展思路。

利用刚得出来的这个结论,自己独立完成第二小题填一填。老师巡视指导,对学困生给予帮助。最后师生集体订正答案,多媒体播放一步步的过程。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同学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

①第一题:(课件出示)这里有一个三角形,题目中要求我们怎样做?(把三角形向右平移6个格)这个三角形大致移到什么地方呢?具体位置怎样确定呢?试着移一移,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通过交流,同学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先将三角行的三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六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三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利用这一方法课后完成第二题:(出示课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做为作业,紧接着我又给学生留了一道思维拓展题,此题属于拔高题,算是给尖子生留的一项作业吧。(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且把数学课和美术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理念。)

三、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课件欣赏)。

最后教师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转而制作出的各种图案”“南京江南大酒店的平移”,体现了知识的延伸,给学生提出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四、小结

随着时钟指针的旋转,我们这节课也快结束了,可是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做小老师?(点名说)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四个知识点。

五、发明奇迹,应用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学数学,才干使数学展现出丰富的魅力,才干让同学学到真实的、有活力的知识,才干有效地提高同学的素养。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能通过比较平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3、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地眼光去看问题。

教学重点:

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

1、对平移的切实感知。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想)一个星期天的早上,8:00(出示8:00时钟),芳芳起床了,她推开窗户(推窗户的图片)发现外面阳光灿烂,于是她的爸爸妈妈答应带她去游乐场玩。吃过早饭,上午9:00(出示9:00时钟),芳芳兴致勃勃地来到游乐场门口,买了只小风车后跑向游乐场(出示风车转动的图片),在9:30时(出示9:30时钟)终于来到了游乐场,看到那么多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她飞奔过去,也玩了起来。故事讲完了,请问在这个故事过程中,有哪些运动项目?(学生几乎答不出来,教师借助多媒体再将故事快速讲一遍)

二、初步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通过多媒体上的几幅图片)。

看图注意是怎样运动变化的,是怎么运动的,用手势比划比划。

2、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

(1)以上这些运动方式相同吗?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生回答,师总结:

像火车、缆车、滑梯等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板书:平移)在我们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个平移的现象吗?

像摩天轮、转椅、风车等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叫旋转(板书:旋转),在举出一个旋转的例子吗?

3、辨一辨。

(课件显示)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小结: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平移。

三、认识平移距离

1、导入:(小方格纸背景和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示意图)

去年圣诞节那天,芳芳家买了一棵漂亮的圣诞树,但由于放的位置不太好,芳放爸爸给它移了一下位置,可芳芳不知道是怎么移的,你能帮她吗?(出示课件,圣诞树向右移的连续动作直至停止)

2、设疑。

这棵圣诞树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

3、生讨论并反馈。(学生可能的想法)

(1):向右平移1格,因为两棵树之间是一格的距离(方向向右学生没问题)。

(2):向右平移6格,因为树走过了六格,树上的五角星或礼物盒走过了六格。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注意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的方向不变)

4、再次设疑。

假如这棵圣诞树上没挂星星和礼物盒,你会怎么帮芳芳知道是怎么移的?

5、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使学生自己明白无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6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哪个点作为出发点,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四、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移一移。

图形分别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小结: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移了多少格?(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平移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2、画一画。

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反馈:说说是怎么画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可以先画好所有的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原图把几个点连接,所成的图就是平移得到的)

3、移一移。(出示课件图,发下去已经准备好的作业纸)

先画出金鱼向左平移7格的图形。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主要让学生学会先画点,再来连接几个点的方法)

五、课后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

在由几何初步向空间图形的变革中,《平移和旋转》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富有思维性的教学过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课后有以下几点是自己做的比较满意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快乐。体验是一种重要的的学习方式,本课中力求体现这一特点。例如在课始,让学生听了我讲的故事后,结合自己曾在游乐园玩时的经历,用手势比划物体运动的方式,从而感悟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同时也在体验中感悟到学习的快乐。再在让生举例时也用肢体表示运动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

二、图形结合,体现课堂的数学味。课中让学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学生通过画一画,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的理解更加完善,比如用直线表示平移,就让学生感悟到不管是朝哪个方向运动,不管是前进还是倒退,只要是直线的运动就是平移;同样,不管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只要是圆周运动就是旋转。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思维性,突出了数学味,培养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三、适当拓展,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小鱼平移的练习。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学生会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同时在生活中平移和旋转往往又是同在一个物体的运动中。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3

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认识前后、上下和左右及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但是,这两种现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对于它们的具体特征学生都是知道的。因此,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然后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材分析:

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走进生活,准确建模。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缆车滑行和国旗徐徐上升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平移”,像直升飞机螺旋桨和风车迎风旋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板书课题)。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

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究生活,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

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创清激趣,自主探究。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船上的小鸟向左平移几格,船就向左平移几格。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

2、观察想象,拓展思路。

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让孩子们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拓宽思路。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学生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

通过交流,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先将平行四边行的四个顶点分别向上平移三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

三、创造奇迹,应用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精彩描述。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这样的例子。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学数学,才能使数学展现出丰富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有活力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4

总课时:7课时 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四周 上课时间:第五周

第5课时:简单的旋转作图

目标

知识目标:

1.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

能力训练:

1.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2.能够按要 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重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难点: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10分钟,学生观察,发现知识)

1.下列一组图形变换属于旋转变换的是( )

2.大家来看一面小旗子(出示小旗子,然后一边演示一边叙述),把这面小旗子绕旗杆底端旋转90°后,这时小旗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图案,你能把这时的图案画出来吗?

在原图上找了四个点,即O点、A点、B点、C点,如图(教师把该生所画的图在投影上放影)这四个点是表示这面小旗子的.关键点.

因为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 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旋转角彼此相等,所以根据已知:要把这面小旗绕O点按顺时针旋转90°.我在方格中找到点A,B,C的对应点A′,B′,C′,然 后连接, 就得到了所求作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5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及变换特征,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物体平移的格数。3、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合作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初步能判断物体平移或旋转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一、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经验

(把教具摆在桌子上)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今天班级中来了很多的老师。

师:看到这么多的听课老师,你想给她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吗,老师相信你们今天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的。还有谁想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2:今天在老师的桌子上出现了很多的东西。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为了奖励同学们这个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我们来做个猜词游戏,愿意吗?愿意的话就请听好游戏的规则:首先请一位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词语作

出相应的动作,个个小组分别来猜,看看哪组的同学能根据他的动作猜出词语,那组猜出的词语多,那组就可以赢得一枚智慧星,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的同学最棒。

师:分别出示方向盘、拉拉锁电风扇、升旗、风车、气管子词语。

生:分别猜出这些词语。

二、观察比较,深刻感知现象

师:同学们可真棒啊,这些词语都没有把你们难道,现在我宣布所有的小组下课后都会得到一枚智慧星。让我们再接再厉,再来观察一下,刚才的物体,他的运动方式和老师现在展示给你们看的是否一样。(出示小车的运动)谁来说一说,他和谁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

生:我觉得和打气、拉拉锁、升旗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那通过你们的观察,你发现小车是怎样运动的?

生:小车是在轨道上向前跑的。

师:说得很完整!小车是像有些喝醉酒的人骑自行车那样在公路上横冲直撞、歪歪扭扭的向前跑的吗?

生(笑着饶有趣味地说):不是,小车是沿着轨道朝着一定的方向往前跑的。

师:你说的可真好,那大家看看我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的?(是弯弯曲曲的吗?)同学们的观察可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电风扇。

师:谁能说说电风扇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生(边做动作边说):电风扇是绕着那个固定的点不停旋转的。(教师抓住旋转并板书。)

师:你们感觉小车与电风扇的风叶运动方式相同吗?

师:既然不一样你们能为他们分一分类吗?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分呢?能不能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他的说法你们同意吗?

生:风车、方向盘、电风扇的风叶的运动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旋转的。小车、拉拉锁、气管子归为一类,他们都是沿着轨道运动的(边说边用动作表示)。

师:正向同学们所说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拉拉锁、升旗、气管子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电风扇、方向盘、风车这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点做圆圈的就叫做旋转。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中的知识。(完成板书,读课题)

现在老师就来做个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运动?看看谁最厉害。(师开着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突然间车转弯了)(再重复一遍小车平移)谁来说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我认为第一次不是平移,第二次是平移。因为我觉得第一次的运动和前面的升旗,拉拉锁的运动方式不太一样。而第二次的运动是一样的,所以他是平移。

师: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不但说出了你的发现还说出了你的看法,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那他说的理由你们接受吗?现在,谁能来说一说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觉得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生:我觉得平移应该是沿着一条直线在做运动,它的方向不能改变。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

师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平移时物体必须沿着直线运动,而且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运动是平移和旋转的,仔细想一想,看看你能不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窗帘的运动是平移(边说边做动作)。

师:它不仅在说,而且手还在动,这样就非常好。

生:数学书上的夹子,把它往上推动或往下推动时,它的运动是平移。

生:妈妈买回来的陀螺玩具,运动起来是旋转的。

师:你们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真棒。

生:公园里的转转马是做旋转运动。

生:踏自行车时,车轮的运动是旋转的。

生:我们玩的风车的运动是旋转的。

生:当我们在打滑梯时,身体是在做平移运动。

......

师:谢谢你们让我见识不少,有些例子我还真是没想到。

师:现在了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什么是平移运动、什么是旋转运动,然后你来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稍停片刻后,学生睁开眼睛,老师巡视,挑选几个同学上去表演。)

三、深化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老师打算送给你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藏在你们的书桌里,大家可以把他拿出来了。(每人一艘纸板剪的船)

师:你们喜欢这个礼物吗?我送你们的礼物虽小,可别小看这小小地礼物,它可以带我们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岛进一步研究研究平移吧。看,我们的船从港口出发了!

师:(演示船的平移)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再引导:在平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词来表示方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师: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在这幅图上船向左平移了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用格尺量、用绳子量、数格子等。

师:你们得办法可真多啊,可是这些办法中老师觉得数格子的办法最好,因为要用尺子量的话,每个学生都要到这幅图上来量很不方便,而用数格子的方法,学生们坐在下面就能操作,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弄清船到底向左平移了几个格?

师:(再次演示船的平移)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这个船是怎样平移的,你该如何说啊?

生:这个船在向右平移,平移的距离是4格。(学生可能会说向前,老师给予肯定。再引导:在平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词来表示方位,让学生重新说一遍。)

师: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下吗?(让学生连起来说成这个船向右平移了4格)谁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不对,我认为小船应该是向右平移了7格。

师:那到底是几格呢?就让它(指小船卡片)带着我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首先看你们手中的表格,自己先按照表格的要求去思考一下,做一做,然后在小组交流一下,看谁能最先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告诉老师,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四人小组交流)

师:现在谁来介绍介绍你们的想法?让学生到黑板前演示。

生:我是用小船放在图上,每移动一格数一次,一共是移动了7格。

生:我是看船头的一点,认准这点,数出这点移动几格就是几格。一共是7格。

生:我是看船帆,数出船帆也是移动了7格。

生:我是先数出平移前后两船中间的间隔,再加上一个船所占的格数是4格,合起来也是7格。

师:多么好的方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是算出平移前后两艘船头尾所占总格数扣掉一艘船的格数,我也算出了7格。

师:你们实在太让我惊讶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两种方法呢!谢谢你们又让我学会了新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看面,有的看边,有的看点,还有的数间隔,但结果都怎么样?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物体平移时每一点的移动距离是一样的,我们只要确定一个面、线或点,数出这个面、线或点前后平移多少格,整个物体就是平移了多少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现在已经对平移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掌握的本领去解决问题吧!小房图和火箭图都说自己平移的格数多,争吵得不可开交,你们来帮帮它们

师(回到小房图和小火箭图):这里的小房子和小火箭是在纸上平移的,现实中的火箭会平移吗?

生:会。

师:火箭会平移是肯定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就不会有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了。但是,房子在现实中会平移吗?

生(异口同声的肯定回答):不会。

师:今天,老师就让你去见识一下。(出示上海音乐厅平移前后4幅图)沐浴了74年风雨的上海音乐厅,经过一年的时间向东南方向蹒跚行走了66.46米,成功平移!事实上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让我们的房子平移了。形象地说,楼房搬家,就是在楼房下面安上轨道,因为平移时每一点的移动距离是一样的,因此,楼房就可以像火车一样在轨道上运行。你感觉怎么样!(惊讶!特别佩服!)

师: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呢!(图片展示,这是全球首座全幢旋转住宅,这幢大楼位于南美国家巴西南部,楼高十一层,每层均可独立地三百六十度旋转,让大厦的住客可以从每个角度,浏览全市风景,更令人叫绝的是:住户可自行决定房子的旋转与否,而且可调旋转速度和方向,如果房子以最低速度旋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小时,住客甚至不会感觉到自己的房子正在旋转)生:哇塞,哇

师:感觉现在的科技怎么样?那谁能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叫做平移和旋转,还学会了用平移来解决一些问题,还了解了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真的让我们太向往了,希望我长大以后可以去亲自看一看。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游乐场的游乐器械的旋转和平移给我们带来了刺激和欢乐;交通工具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有今天老师展示给你们的这两例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更让人难以忘怀,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运用平移和旋转知识创造奇迹。

师: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真让人亦犹未尽,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用书上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6

学习内容:教科书

教学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能通过比较平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5、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学习难点:

1、对平移的切实感知。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图片,风画等。

预设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上海的外滩有一个很有名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吗?(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吗?怎样才能上去?(乘电梯)(板书:电梯有谁乘电梯去过东方明珠塔?没有乘过东方明珠电梯的同学,你们乘坐过其它楼房的电梯吗?)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移一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1)感知电梯的运动。

想一想,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大家用手来比一比。(生比划)

教师在投影仪上用小房子代替电梯,让其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向上的运动,问:电梯是这样运动的吗?(生否定)

再指一名上前来投影仪上演示电梯规范的运动状状(沿直线向上运动)。

(2)感知电风扇的运动。

想一想,电风扇是怎样运动的?用手比一比。(板书:风扇)

指一名学生做规范动作(围绕一个固定点作圆周运动)

(3)感知缆车运动。

课件显示缆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板书:缆车)

指一名学生做规范的动作。

(4)悉知风车的运动。

(师出示风车玩具)师示范风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板书:风车)

2、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

(1)师提问:以上四种运动方式相同吗?请同学们试着给这四种运动现象分分类?并读读为什么要这样?

(2)学生回答,师总结:

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一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板书:平移)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像电风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作圆周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板书:旋转),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板书:

电梯风扇

缆车风车

平移旋转

3、辨一辨。

(课件显示)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小熊拉车小猴玩风车缆车

风轮直升飞机螺旋浆转动

4、说一说。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蛇螺,理发店门前的标志。

火车,自行车等运动较复杂,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

5、移一移。

全班学生拿出教具在方格纸上做规范的朝上、下、左、右四个不同方向的平移运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动作的规范性(注意听老师口令,每做完一个动作,小房子图片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认识平移距离

1、教学例题。

(1)导入:(小方格纸背景和课件出示一只小船示意图)

师:在一片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行驶看一条小船,船头停看一只红鸟(显示一个点和红鸟)船尾有停着一只蓝鸟(显示一个点和蓝鸟),开动小船(演示小船移动),它在做什么运动?(平移运动)

(2)设疑。师:船停下来,两只小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红鸟说:我停在船头经过的距离是长一点。蓝鸟说:不对,不对,我停在船尾,经过的距离长一点。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3)生讨论并反馈。

生1:红鸟(蓝鸟)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生2:红鸟向前移一格,蓝鸟也移一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生3:两只鸟从开始到停下来正好走了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

(4)再次设疑。

小鸟停在船头和船尾的时候,都走7格,如果小鸟停下在船的其它地方,它经过的距离又是多少格呢?

(5)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可去掉船头(尾)的小鸟,用多媒体演示船上其它点的平移(包括中心点),使学生自己白天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7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小鸟停在船上什么位置,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6)第三次投疑并讨论。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概括结论: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需要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四、巩固练习

1、填一填。

课件出示三幅图,要求填空。

小房子向()平移()格;

酒杯向()平移()格;

蜡烛向()平移()格;

2、(1)画一画。

(课件出示)根据要求,画出下列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2)完成P41做一做(上),利用学具,用平移的方式画一排小鸭子,说说怎样才能使小鸭子学具的移动是平移。

3、完成P42做一做(下),师拿教具,让学生拉一拉,感受旋转引起的神奇效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后总结。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41至43页,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为我们供暖的热电厂的工人叔叔们又要开始忙碌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威海热电厂去参观一下吧。请你仔细观察,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汽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上的`这些黑黑的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建的职工家属楼”,最后画面静止)

[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由发言)

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

(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

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

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转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类,是吗?那大家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由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好吗?我认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从整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分法是非常符合老师要求的。(稍停顿)但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明白了吗?(明白)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换气扇旋转的动画)

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

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2: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属于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三、感悟体验

1、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

生3:拉抽屉是平移。

生4:滑梯是平移。

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有说的不严密的及时订正。时间最多为1分钟)

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创造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8

第一单元旋转和平移

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的教材分析:

1.编者意图:物体的旋转、平移与对称一样,既是显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显示世界物体运动变化最简捷的形式。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是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物体或图形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旋转现象。虽然旋转和平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比较起来,旋转现象直观上特征更明显,更易于识别,因此教材先引导学生了解旋转先行,再认识平移现象。

2.教材结构:(1)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2)简单图形的平移。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旋转和平移的现象,例如;学生玩的风车和转椅等现象学生都见到过,也都玩过,有可能他们不知道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简单物体和图形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单元的知识点: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性趣的素材让学生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平移。

(四)单元的重难点: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二、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1.教材结构:(1)通过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现象。

2.编者的意图:教材选择了大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旋转、平移现象。为了加强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体验,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受与平移现象,,通过交流加深对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旋转现象,认识平移现象时,同样先让学生从书包中沿同一方向拿书、在桌面上推书本,通过这些常见的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3.已有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现象,并在生活中见到过旋转的现象。

4.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

5.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风车,教师准备好旋转和平移的课件。

第二课时

1.教材结构:(1)理解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的含义。(2)画平移后的图形。

2.编者的意图:首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长方形纸片,了解平移过程中的两个因素,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弄清纸片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平移方向和平移的含义。第二个环节,在试一试中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已有经验: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旋转和平移现象。

4.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5.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标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风车: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在室内或室外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3.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一说风车和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然后教师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素材,说出旋转现象,再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例。

三、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取书和推书的动作。(教师要提出要求。)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刚才做的取书、推书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行移动。交流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然后教师说明书本等物品的运动就是平移。

四、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交流时,教师和学生要对所举事例谈谈感受,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平移现象。

五、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

第一题: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强,又能表现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的题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二题:图中的平移、旋转信息非常丰富,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如电视机的旋转、柜子门的开关等都是旋转现象;抽屉的抽拉、屏幕开关的左右移动等都是平移现象)。

第三题;可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玩陀螺:这是一次实践活动,课前由学生准备鞭子和陀螺,课上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玩陀螺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课下玩一玩,或让学生到室外表演一下,还可以举办一次陀螺比赛。

第二课时

标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画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处,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二、试一试:

(1)画出想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

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一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二题,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另外,平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如,小羊先向下平移3个方格,再向左平移3个方格可以吃到草;还可以先向左平移3个方格,再向下平移3个方格也能吃到草。

第三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四题,这是一道开放性、挑战性很强的题目,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放行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也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战事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图形。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确定主要对应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游乐名称卡片、组图卡(或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屏幕上展现各种娱乐项目:小火车、摩天轮、风车、缆车、转椅、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你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指名说)它是怎样运动的?生做动作,感受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2、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他们分分类吗?同桌可以商量商量(指名分类,并贴出卡片)

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理由。

像小火车、缆车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平移)

谁来用动作表示平移?

像风车、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板书:旋转)

动作怎样表示?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四人小组交流)

二、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瞧,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课件出示小房图)那它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跟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指名交流,出现不同答案。(课件演示:点)

(3)多数同学是看平移前后的点之间有几格,这个方法很好,那么,究竟哪个结果正确?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线图形平移过程)看,平移前在屋顶右边的点,平移后还在……?象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做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请在你的小房图中也找到一组对应点,用红笔点出来,再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根据学生说的,点击演示)一起数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

(5)通过点一点、数一数,我们发现,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

小结:……一组对应点,再数数中间有几格就行了。

2、鱼图、火箭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完成填空,交流)

3、仔细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5、看图填空。(想想做做4)

三、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根据这一规律,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准备怎么画?(指名交流,说清步骤)

(生动手画)

先画好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2、画好之后,怎样检验?

3、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师巡视、指导)

4、组图(想想做做5改动)

今天崔老师给你们上课,非常高兴,想送给你们每人一幅画留个纪念,不过要你们动动脑,动动手才能得到它,愿意试一试吗?请你按照图形下的要求画出每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就能知道是什么了,赶快动手吧!

(生独立完成。展示作品:一帆风顺。)

四、游戏活动,拓展运用

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不久,我国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上了天,叫?(神舟六号),它以每分钟行驶474千米的速度飞向太空,(放视频)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我国的选手发挥出色,(视频)他们的舞姿多么的优美!还有美丽的小花图案等等,这些都运用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动手又动脑,一定有(创造)。

那就请你把手中的学具,利用平移或旋转创造出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后记: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创设了游乐园这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模仿喜欢的娱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吸引学生关注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次,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按他们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讨论对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

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想出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在这个环节上,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猜测、交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但是,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没有经验可寻的情况下,对部分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教师还是应该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在书上找一组对应点,并数一数有几格的过程,细化了操作方法,学生掌握更加扎实到位。

课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图形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图案的设计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过渡教材(北师大版)《总复习》71面第1、2、3题。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图形(几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画出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图形;

3、培养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1、能正确画出图形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图形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方格黑板一块(学生每人准备3张方格纸)

教学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通过P71页3道题的练习,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为初中学习几何打下基础。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际上就是图形的坐标发生了变化,用方格纸来确定图形平移和旋转后位置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初中要学习的坐标),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建议在图形的各个位置标上序号,先确定每个序号变化后的位置,再画出平移和旋转后整个图形的位置。

平面图平移和旋转后,形状及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可以用它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电视动画制作、艺术创作中常常要对一个图形进行加工,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课件:放一段动画,将△□一个人一段文字将其平移,旋转45度,90度,180度,360度,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变化后形状是否改变,大小是否改变?)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我们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二、新授。

1、图形的平移:P71页第1题。

将图形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先让学生移动画图,然后教师引导讲解。

方法:

(1)在图形的各转角顶点上编号,如上图1、2、38。

(2)将1号点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记下移后1ˊ,依次移动2、38各点。

(3)将平移后的各点连成图形,涂上阴影。

注意:(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

(2)平移过程中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图形的旋转第2题(旋转90度)将图形绕0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讲解:(一)先编号,如左图,绕O点旋转。

(二)1旋转到3。

24573568467182

(三)旋转后图形仍是原图。

3、P71第3题(旋转45度)

将图形绕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

先让学生动手在准备的方格纸上画,然后教师讲解。

讲解:

1、先在图形上编号

2、依次找邮各点旋转后的位置

3、将旋转后的点按原图的连图方法连接成图形

注意:

1、旋转后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变

2、旋转方向要辨别清楚(顺时针,逆时针)

3、旋转角即是旋转后的点与中心的连线和旋转前该点与中心连线的夹角(有量角器控制)

三、作业:同步导学上。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二、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三、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平移和旋转课件模板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1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物体运动变化中最简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化的必要手段,也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增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现象。

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教法采用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始于探索,本节课我设计为四个环节,以期望在多种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上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游乐园各种游戏活动的动态实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喜欢哪种游戏活动?它是怎样运动的?

2、这些游戏的运动是否相同?分分类?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交流、感知并形成共识,引导学生进行类比。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类比、联想,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给游戏活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分类理由,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强调像缆车、滑滑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称为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围着固定点做圆周运动称为旋转。然后提出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让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同时着重强调平移不仅是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是斜着平移。最后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出平移和旋转。

2、第二环节是设计一个小实验,创设疑问。

用电脑演示:一条小船,船头有一只小白兔,船尾有一只小黑兔,小船出发向下平移。由此产生争论:经过一段时间后,谁走的路长?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移一移”、“说一说”、“画一画”独立思考后,并在小组进行激烈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情况下,明确他们是同时走的,所以走的路程一样长。也就是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的某一点移动多少格。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本着“放”的思想,使学生们在观察、讨论、操作中,感知、激发学生的思维,营造出“敢想、敢说、敢争论”的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第一组走进知识平台在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意义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第二组跨进知识阶段经历了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后达到独立判断图形的变化。

第三组攀登知识高峰结合实例、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3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4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活动,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这些都为他们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这一数学知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直观的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某些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

教学重点:

1、感知物体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直观的区分这两种现象。

2、能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格数)。

教学难点: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实验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分组交流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本节课以教法促学法,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引入课堂,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利用缆车和小鱼移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缆车的运动情况并用手画出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再出示小鱼,让学生观察小鱼的运动情况,并用手画出小鱼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1、分类。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用课件展示了游乐场的情景场面,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通过学生的'汇报,得出对平移与旋转一个浅显的认识。

2、联系实际,加深对平移、旋转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结合亲身体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几个生活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

著名心理学家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我说:“先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做完示范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口令,然后再全班一起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 接着让学生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进行一场大比拼。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设计了由“点”、“线段”再到“面”的平移,寻找多方面的观察角度。

1、点的平移,示范引领。首先出示一个棋子图,老师先平移棋子,让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

2、线的平移,拓展思路。接着让学生判断一条线段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3、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演示教科书上房子平移的课件,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学会找对应点或对应边的方法来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 ,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

根据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设计相关的练习,做到质与量的结合,使今天学的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收获。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

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2、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1、刚才我们在玩具中找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找一找。

3、除了游乐园和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4、除了这些,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吗?

运动就是旋转?

6、通过你的亲身感受,谁能说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7、结合你的感受联想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平移和旋转课件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一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鉴于这部分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2、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

图上平移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据以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是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这类现象的判断。

本课要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格子图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在本课中采用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及观察法与分析法,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

(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一图形不同颜色的平移图,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开始、1、2 3……)

第2个环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画三角形的平移图形,小组通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图形。可以选了几个画得快的同学上来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第3个小步骤是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每人画一张小树的平移图。

(这样让学生由发现——总结——应用使学生逐层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2、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 汽车方向盘 (2) 水龙头 (3) 推拉窗户核对。让学生判断。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性这样两次飞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述职报告课件(汇总6篇)


你收集了多少范文呢?很多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接触到范文。遇到范文时,可以多学习其中的框架思路,给大家推荐一篇具有阅读价值的文章题目为“述职报告课件”,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述职报告课件【篇1】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做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注意新课导入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其次: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

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教学领域。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拼搏!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述职报告课件【篇2】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健全和规范我校的市、区级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对象

在职、在岗的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经区教委重新考核审定的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眩

三、考核办法

1、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区教委、进修校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考核。

2、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考核评价由区人力社保局进行考核。

3、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照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考核标准,原则上市级学科带头人考核标准与区学术技术带头人相当,市级骨干教师考核标准与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相当,由学校进行考核。

4、学校考核的人员,其考核工作由校长室统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抓,教科室负责材料核实并作出初评,将考核结果报校长办公会审定。

5、考核时间为每学年一次,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的各类人员的考核结果,学校得到正式通知后予以公布,由学校考核的人员其考核结果在每一年的12月份公布。

6、经过考核,等次被确定为“优”的,学校按相关文件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市、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人民币500、300元;(另政府每月应有津贴)

(2)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民币500、300元;(若政府每月有津贴则对优秀等级获得者的奖励与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同,无津贴则建议适当提高其标准)

(3)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民币600、500元。(政府每月无津贴)

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周期内考核等次均在“合格”以上的人员,在年度考核、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方面予以优先资格。

7、经过考核,等次被确定为“不合格”的,相关主管部门将作出取消资格的处理,有政府补贴的将终止发放,不再享受相应荣誉的'一切待遇。此外,学校还将取消其三年之内的年度考核优秀、职级晋升和评先评优的申报资格。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标准(摘自(巴南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评分表))

1、遵纪守法,模范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分值5分。

2、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优化学科教学工作流程。分值5分。

3、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所教班级的成绩位于同年级同学科前列。分值10分。

4、坚持教育教学创新,每学年在学校或区内上2节以上的研究课、示范课或观摩课。分值10分。

5、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每学年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作2次以上的书面专题发言,引领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探讨。分值10分。

6、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每学年在校本培训中至少承担1次以上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分值10分。

7、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每学年主研或参与一个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分值10分。

8、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有1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区级以上的教育刊物上发表或在区以上教研会上交流发言或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获奖1次以上。分值10分。分值10分。

述职报告课件【篇3】

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依照教材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感觉美、表现美和制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辟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制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经过让学生观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日子感觉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间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

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别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具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怎么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照,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依照儿童对新奇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经历画、想象画的练习。

经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知道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进展了他们的观看能力、形象经历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进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别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通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制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办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能力和大胆的制造能力。

存在咨询题: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预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峻。

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办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

3、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难预备的材料由学校统一预备,课前提早布置学习用具和材料。

述职报告课件【篇4】

小学英语重在真实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选用的单词和句式,一般都是社会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他们的语音、音调。尤其是一些较难读的单词。

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凭一时的兴趣学习。他们对课堂上动手、游戏的部分十分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单词及语音的模仿、记忆等)一开始还有板有眼的,时间长了,加上有些单词比较难读,他们就感觉索然无味,于是就不专心听讲。这样,他们既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一些语音知识,下了课就忘得一干二净。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更加突出。后来,既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学习吃力,就自信心大减。最后甚至有不再要上英语课的想法。

有些学生由于内向,孤僻的性格。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而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及他们更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价值。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就连不得不参加的“onebyone”都是极低的声音,试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进行“pairwork”时,他们总是不投入,缺乏跟同学的合作精神。

目前,大部分学生每周只有三节课能接触到英语,加之班额较大,既使在英语课堂上也只有少数优秀的、积极的学生想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一堂课上单词、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同时,课后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语音掌握更加困难。由于不知道英语的基本音标,有些学生面对已遗忘的单音节词不知所措,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如果教师试图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点,就会使教学“机械化”。使得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由于原因的错综复杂,一味简单地进行知识到课,搞反复操练,只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对策:

第一:从一开始就适时的渗透一些规则的、基本的音标知识。对其中有规律可循的音和词加以归纳学习,这样在课后,让学生在遗忘时可以有一个记忆的线索,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知识自己去学拼简单的单词,并且对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几次成功的尝试会使得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在预习和复习时能积极参与进去,并乐在其中。

第二:因为中西方的发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小学生辨别能力有限,使得学生对一些音不能很好的区分,这就可利用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进行反复跟读练习,针对一些相近的音加以区分。如:/ai//ei/、/u://u/、/e///、////等。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听音连字母、听音圈单词等,让学生对典型的单词中的音标,做到耳熟能读,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第三:作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困难较多。没有一个象学习普通话那样的好氛围,但是,我们老师可以自创,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对话和活动,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动手的同时多动动口,使简单的句子落到实处,能够脱口而出。而且,可以要求学生在英语课上要用英语交谈,在平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尽量多用英语,不管语法是否对,你能讲就是值得表扬。

第四:可以让学生注意收听一些用英语播音的节目,如中央九台的节目,既能听音,也能看画面加深理解。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它所讲的内容,着重在于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英语的发音模式和方法,为纯正语音的学习作一个辅助。

总之,只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语音缺陷,用开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多练多说,我相信这一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善。

述职报告课件【篇5】

一年来,在医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___精神,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闻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坚持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万字,撰写工作报告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篇。二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年共计接待患者_人,实施手术_例,治愈病人_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述职报告课件【篇6】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经过让学生观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日子感觉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间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

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别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具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怎么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照,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依照儿童对新奇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经历画、想象画的练习。

经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知道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进展了他们的观看能力、形象经历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进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别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通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制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办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能力和大胆的制造能力。

存在咨询题: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预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峻。

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办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

3、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难预备的材料由学校统一预备,课前提早布置学习用具和材料。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职业技能培训总结(优选10篇)

职业技能培训总结 06-14

会计实习报告通用

会计实习报告 06-14

升学宴邀请函

升学宴邀请函 06-14

生日金句185句

生日金句 06-07

打篮球周记热门

打篮球周记 06-14

端午节倒计时文案(热门43句)

端午节倒计时文案 06-14

关于协同的名言(必备69句)

协同名言 06-14

读书笔记精彩句段和感悟集锦

读书笔记精彩感悟 读书笔记感悟 06-02

那秋风作文模板

秋风作文 06-14

表示失落的句子200句

表示失落句子 06-14

阿米巴观后感14篇

阿米巴观后感 06-1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