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菜园里课件

菜园里课件(篇1)

教学过程资源时间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DVD)出示课件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们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你看载着新鲜蔬菜的汽车开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确认自己记住了,就从旁边盒子里取出一张字词卡片。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字能记住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1、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谁记得快,读得准,就由谁领读。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3、让没起立读的同学把生字卡片读给大家听,大家给这些同学找出进步点。

三、自学儿歌,朗读擂台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着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拼拼。认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语文环境。

2、小组讨论,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哪个小组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红星。

4、认识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的构字规律)。

5、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着重引导理解,突出教学难点。如“捉迷藏”一词,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读书上的有关句子。告诉学生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根,是埋在地底下的,走到萝卜地里,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看不到萝卜,萝卜就像躲起来跟我们“捉迷藏”一样。接着问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和我们捉迷藏?”让大家各抒已见,了解其他蔬菜的特点。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课件,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红星。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7、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按笔画顺序书写,一笔一画的写在课后的田字格中。先描红,再书写。

8、朗读擂台,体验成功

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把各种蔬菜瓜果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请每一组一名平时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其他人做动作。比赛前,请小组成员一起朗读儿歌,帮助这些选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其他人练习表演,通过手势,动作表现出蔬菜的特点,朗读擂台赛在比赛时,任意点拨,肯定学生朗读的精彩之处,并让大家评议:说说哪位同学读得好,哪小组表演得好。最后评出最佳朗读能手,最佳合作小组。

四、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四人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再交换画,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五、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把新认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里的展板上,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

DVD

实物

字词

卡片

DVD

DVD

蔬菜

4分钟

16分

1分半钟

5分钟

菜园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出不在,激发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

4、工整、正确的书写本课的生字,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出不在,激发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蔬菜?

2、这些蔬菜的家都在哪里?板书菜园里

3、师:瞧!这两个字眨着眼,要跟我们说话呢?

菜说: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记住我的摸样呢?

园说:种着许多蔬菜的地方叫──

种着许多果树的地方叫──

种着许多花的地方叫────

你还知道哪些园?

师:看来,这两个字已经和我们交上朋友了,让我们亲热地叫一叫他们吧。(齐读课题)

二、认识蔬菜,畅谈特点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菜园,去认识更多的蔬菜宝宝吧!

1、出示课件(菜园里)

2、找一找、认一认菜园里有哪些蔬菜。

(学生找到一种蔬菜,随机学习一种蔬菜名。)(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3、学生读语文书94页的蔬菜名。

4、读词卡,并把词卡发给学生。

5、游戏,说话练习:

⑴我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出示实物

⑵我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带词卡上台)──实物与词语相结合。

⑶你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说话联系。)

黄瓜:你喜欢我什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作用等方面说。

黄瓜的皮绿绿的好像什么?

黄瓜的皮上还有什么?好像什么?(请学生动手摸一摸)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茄子: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课件,看茄子挂在枝上好像什么?

萝卜:出示课件,看萝卜好像在跟我们干什么?学习捉迷藏

南瓜: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件,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理解越老皮越黄(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豆角:老师可喜欢豆角了,我也想把他画下来,谁能教教我怎么画。

先帮老师选颜色,再告诉老师怎么画?

理解青青细又长(学生边说老师边板画)

6、说话训练:

菜园里有()色的()。

菜园里红绿黄紫多()。

整个菜园真实一片()。

三、朗读儿歌,深入品析

1、师:有个叫寒枫的人看到这幅美丽的菜园风光写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出示儿歌,学生自主读一读。

3、再选一种你喜欢的蔬菜美美地读一读。

4、赛读。

5、师:多么灿烂的菜园,多么迷人的风光啊!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

师生对读。

四、生字书写

这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蔬菜宝宝,其中有两个有点玩累了,想在田字格中安个家,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指导书写卜、又

五、总结谈话

教学反思

让游戏贯穿教学还孩子快乐童年

这节课着力体现一年级语文的学习重点,即识、读、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利用图片、实物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课堂语言尽量赋予童趣,如和蔬菜娃娃交朋友等。根据儿童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特点,安排多次、形式多样的出现生字、词语,如帮蔬菜娃娃找名字、送蔬菜娃娃回家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旧知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同样,在读悟儿歌时,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品读。这些举措使小朋友们学得更轻松、更愉悦。

菜园里课件(篇3)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啊?(生说)大家喜欢吃的蔬菜可真不少。各式各样的蔬菜里含有很多丰富的营养,大家一定不要挑食,多吃蔬菜。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看一看。(师板书课题)谁能读读课题?(指名2人,在齐读一遍)

二、新授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菜园吧!(点击示菜园图)

2、小朋友们看一看,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随学生说点击相应的词语)

3、你看这里还藏着卷心菜呢!(点击)大家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

4、还有一种蔬菜已经被农民伯伯摘下来装到卡车上了,你瞧是什么?(点击出词:豆角)你吃过豆角吗?瞧这就是又细又长的豆角!(出示豆角实物)

5、小朋友们快大声叫叫这些蔬菜的名字吧!(生自读生词)谁还能大声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名读)谁还能带着大家读一读?

6、这些蔬菜的名字又跑到老师的手里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带音节词卡,齐读一遍)

7、小朋友们都自己准备了词卡,快跟你的同位一起读读吧。如果你的同位有不认识的字,你要教教他。(师贴菜图及菜名)

8、大家读的可真认真啊!现在这些蔬菜都已经被农民伯伯运到了超市里,摆到了货架上,请小朋友来帮助售货员阿姨给蔬菜贴上标签吧!标签已经在这摆好了,请你把你的词卡也像老师这样摆好。第一种蔬菜是什么?茄子的标签在哪里?(生找到举起卡片)请一个同学上来贴!(找到贴到图下)你们可真棒,一下就找到了!你能带着大家读读吗?(生领读,其余的词如是处理)

9、大家可真能干,一会儿就学会了九种蔬菜的名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打打节拍。(点击示课文,师按节奏范读儿歌。)

10、大家喜欢这首儿歌吗?那就赶快把书打开,翻到95页,自己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读不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开始吧!

11、大家看,谁藏在儿歌里呢?(点红生字)它们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赶快叫叫他们的名字吧!谁能读一读,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

12、瞧!儿歌里的生字宝宝已经跑到老师手里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重点讲:藏──小朋友看,这个字的笔划特别多,让我们用心记一记,再来读一读,谁能用它来组个词?风──小朋友看这个字有一部分是红颜色的,它就是这个字的偏旁,名字叫风字框,跟老师一起说风字框,谁能用风组词?;菜──用菜组词)。我们再开火车读一读好吗?

13、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儿歌我们也一定能读好!(全黑儿歌)请小朋友自己再来读一读儿歌。谁想读给大家听?(指读1人)

14、读了儿歌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随机链接萝卜和南瓜的分析图)

萝卜: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那为什么说萝卜也会捉迷藏呢?(点击萝卜地)这是一片萝卜地,萝卜藏在哪儿呢?(点击萝卜图)瞧,原来萝卜藏在地里呢。我们吃的萝卜是根,他深埋在地下,成熟了我们看不到,要拔出来才能看见。看!萝卜多顽皮呀!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所以我们说萝卜地下捉迷藏。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南瓜:这是刚刚长出来的小南瓜,(点)过了一段时间,南瓜长大了,(点)又过了一段时间,长大的南瓜变老了。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皮越来越黄了。)所以说,南瓜越老皮越黄。

15、刚才我们来到菜园,看到了许多新鲜的蔬菜,有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真是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16、让我们一起拍着手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17、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又学会了一首有趣的儿歌,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写写字吧!

18、请你看大屏幕,这个字你认识吗?(卜)这个字有哪几画组成?(点击笔画,示笔顺,生书空)

19、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竖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点呢?对,要注意把字写在田字格的中间。(边说边点击笔画)师:板演卜。

20、请大家打开书第96页,把卜描红,再写两个,注意你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师巡视)

21、请小朋友坐好,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写剩下的三个字。下课!

菜园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记十四个生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主要教法、学法

按照看图归类识字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认字,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蔬菜实物九种,表示蔬菜名称的词卡若干,多媒体课件一组。

2、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准备一种蔬菜实物;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写上蔬菜的名字。

3、蔬菜小模具多种,用于奖励(随机)课堂上会学习的小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动态的菜园图。

2、课件出示“菜园”二字,这两个生字娃娃谁认识呢?怎么认识的?读一读。还有其他方法认识的吗?你要提醒大家这两个字的读音吗?教大家读读。

3、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菜园里去参观参观。愿意吗?出发之前,我们先分好组:带黄瓜的同学为“黄瓜组”,带茄子的同学为“茄子组”,带萝卜的同学为“萝卜组”,剩下的为“辣椒组”。记住,我们要比比哪个组观察最仔细,收获最大。好,让我们唱着歌儿一起出发吧:快来吧,快来吧,高高兴兴去菜园,菜园里面蔬菜多,快走吧,快走吧!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1、认识蔬菜,词语中识字

⑴到了,到了!这不是你们要看的菜园吗?课件再次出示动态菜园图。你觉得这个菜园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菜园里蔬菜很多?

⑵这么多的蔬菜,你认识哪些呢?课件出示九种蔬菜图片和词语。

⑶抽生回答。如所请学生全部认完,就请他介绍学习方法并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如所请学生只能认一部分,就启发同学们想一想:不会认的怎么办呢?这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借助图片和拼音,记住它们的名字,重点认记不会的。)

⑷学生再自由认记。

⑸检查认记情况:课件一种一种出示带图片的词语齐读。

⑹去掉图片认读:课件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分组读,教师提醒:(子、卜:轻声;心:前鼻音)。

⑺去掉音节读:请同学们拿出去掉音节的词卡,同桌互抽,不会的互相教一教。

⑻师生互动:老师出示一种蔬菜,学生从词卡中找出它的名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

⑼重点认识本课部分生字:你们发现没有,在词语中,有几个穿红色衣服的生字娃娃,我们再和它“打个招呼”(读一读)。

2、了解蔬菜,儿歌中识字:

⑴菜园里的蔬菜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优美动听的儿歌更是有趣。请大家打开书95页,自己练习读儿歌,看谁先把它读通顺。

⑵抽一生读儿歌。

⑶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⑷理解儿歌(说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豆角青青细又长”和“南瓜越老皮越黄”,其余几句由学生分组学习;理解儿歌时,理解一句,通过课件出示一句,生字为红色。)

①蔬菜们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也想来凑凑热闹,你看,豆角来了,(出示实物):谁能说说它的颜色和样子?儿歌中哪句写豆角?(出示)“豆角青青细又长”。导读。

②出示嫩、老南瓜实物:瞧,一下子来了两个南瓜,看着这两个南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南瓜的异同)出示“南瓜越老皮越黄”。

③各蔬菜小组拿出蔬菜:看看、摸摸、闻闻、把你感觉到的给同桌说说;看看哪句写你手中的蔬菜,用横线画出来。

④请各小组汇报一下:黄瓜组:哪句写黄瓜?出示“黄瓜身穿绿衣裳”,导读(裳:轻声)。茄子组:勾的哪句?老师有个问题不懂,儿歌中怎么说(出示)“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组:读读写萝卜的句子:(出示)“萝卜地下捉迷藏”课件播放“拔萝卜”的动画及儿歌,学生随着画面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大家都在拔萝卜,到底想把萝卜从什么地方拔出来呢?对,萝卜真调皮,它躲在地下就像和我们捉迷藏呢!辣椒组:你们画的哪一句?(出示)“辣椒长个尖尖嘴”。其实,蔬菜中除了这种尖椒外,还有很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辣椒,你还见过哪些?

⑤各种颜色的蔬菜在一起,菜园里真是好看极了:(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结合插图体会并读一读)这些蔬菜不光好看,而且营养价值极丰富。小朋友们可要多吃蔬菜哟!

⑸把儿歌连起来读一读,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⑹儿歌中也一直跟着几个红色的生字娃娃,我们再和它见见面(读一读)。

3、脱离语境,认记生字:

⑴生字娃娃们看到你们学得这么开心,都从词语和儿歌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全课音节生字自由练习读、抽生读、重点读“心、捉、藏”几个字。

⑵生字娃娃脱掉音节帽子,你分得清谁是谁吗?课件出示全课去掉音节的生字:我会认各组比赛读。

⑶生字娃娃们搬家了,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熟字与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会读青菜、土豆、萝卜、越长越大、小嘴、细心、风光、公园、又细又长、捉迷藏、(抽生读,注意“长”的读音。)

三、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1、开火车游戏:生字娃娃们坐上火车了,火车轰隆隆──

2、摘茄子游戏:火车继续开,开到菜园里,再次出示菜园图。哎呀,生字娃娃们藏到茄子里面去了。如果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它会送给你们一个大茄子的!我们开始行动吧!(课件演示:菜园里的每个茄子上都有一个生字,生读对一个就摘下一个茄子,放到篮子里,生字认完,菜园里的茄子就摘光了。)师:大家学得真好,一会儿就把生字娃娃们找出来了。看来你们已成为好朋友了。

四、课外延伸,扩展识字

1、为了认识蔬菜,小朋友们还随爸爸妈妈一起到过菜市场,并把自己喜欢的蔬菜画了下来。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画拿出来,在小组内教你的伙伴认识你画的蔬菜及名称。

2、同学们又认识了很多蔬菜。谁愿意把自己画的蔬菜拿出来展示展示。(请学生上展示台展示并把画张贴在黑板上)

3、大家往这儿看(师指黑板),好多的蔬菜呀!这不又是一个菜园吗?(教师贴“菜园”二字)。哦,这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菜园。下课后,小朋友们找上自己的伙伴来参观参观,认识更多的蔬菜。

4、总结:这节课,各蔬菜小组的小朋友们到菜园里走了一趟,收获真不小!不但认识了蔬菜,和很多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菜园。下节课,我们再到菜园里去走走、看看,把儿歌读得更好,生字记得更牢,再一起学习写几个笔画简单的生字。行吗?

教案述评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画,展现菜园风光。图下安排了9个词语,都是蔬菜的名称。第三部分是短文,介绍了蔬菜的特点。最后两部分分别是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了一个“参观菜园”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菜园”中学习:通过课件出示动态菜园图,以蔬菜名称给各小组命名,唱儿歌,奖励蔬菜模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出示蔬菜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自主认识蔬菜名称;通过实物、课件演示,合作学习,了解蔬菜特点,理解儿歌,体会儿歌意境;通过开火车、“摘茄子”等形式巩固识字;通过交流展示蔬菜画,拓展识字。总之,让学生在“参观菜园”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自主探究,感受蔬菜的特点,将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教学。学生对于“参观菜园”这种设计很感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中,学得主动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基础教育课改汇报课,获得了区内外观摩教师、领导的的高度评价。(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傅开国)

菜园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

2、能力目标: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主要教法、学法

1、教法:从本课集中归类识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引导、讨论、合作等方法综合运用。

2、学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尝试自主认字,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的学法,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做一做、教一教、帮一帮”的学习过程中,牢固地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在每个小组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在每种蔬菜旁放上表示蔬菜名称的字词卡片(要注拼音数量与小组学生数相同)。

2、课件一组。

3、课前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想办法写上蔬菜的名字。(可以是一种蔬菜,也可以是多种蔬菜。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课件,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师出示板书:菜园里)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说得好的同学可为本组夺得一张蔬菜图片。)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10分钟)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些新朋友,他们就是新鲜的蔬菜。请组长把他们请出来。孩子们,喜欢它们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菜,再读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的名字,把名字记住了,就从口袋里取一张字词卡片。

1、做“找朋友”的游戏,请一名学生当小队长,任意出示一种蔬菜,其余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并举起来。谁第一个举起,就请谁领读。(哪个小组都找对了,就奖励一张蔬菜图片。)

2=、老师再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其余同学当好小听众。(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三、自学生词,初读儿歌(20分钟)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这些就是课文里的“小调皮”,请小朋友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圈出这些“小调皮”。(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圈圈、点点、拼拼。让识字这一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

2、小组启思,合作识字。

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一帮、比一比、记一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屏幕上的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学生自由扩词造句。(哪个小组想出的记字办法好,让大家认可,就可争得小蔬菜)。

4、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了解草字头字的构字规律:跟植物有关的字多数都有草字头。)

5、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蔬菜。(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展示成功的机会)。

四、练习写字,重点指导(5分钟)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光会认还不行,还得会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写两个笔画简单的字。

1、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前两个字“卜、又”,想想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个别指导。

五、运用生活经验,扩展识字(7分钟)

1、小组交流。

每人在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蔬菜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在组内交流这些蔬菜有什么用途。再交换画,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

2、成功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介绍蔬菜的用途,并领着大家读蔬菜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菜的名称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认得多,评出“识字大王”。

六、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

公开课评点摘要

教学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创设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活动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体现较充分,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化枯燥为具体,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怎样记汉字”的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性。

还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注意学习习惯的指导,开展活动做到收放自如。

菜园里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9个词语和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设计意图:

1、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2、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助等形式,在多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3、让学生扮演蔬菜进行,积累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感悟和体会。

4、指导写字时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词语卡片、相关蔬菜头饰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板书课题:菜园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兴趣十足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学词。

指名带读课题:谁能带大家拼一拼课题里的两个生字宝宝?(学生带读,老师点评)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听!我们一起去菜园看看都有哪些蔬菜?(展示蔬菜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把你知道的蔬菜名说出来吧。(出示课件蔬菜图片和名称)这些蔬菜都有自己的名片!

(1)出示带图片的词语,自由读,同桌互听。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词语读流利。同桌相互纠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发现他人优、缺点的能力。

(2)去掉图片出示词语,指名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这些词语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设计意图:用当小老师的方法巧妙地兼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蔬菜,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做课堂的主人。

2、学字

(1)启发学生识字:小朋友们学词语学得真快!那么你们看屏幕上的生字宝宝,你们能想办法记住他们吗?先小组讨论一下。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我们班的小老师可真棒!下面让我们班的“小火车”开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渗透识字方法。

三、学习儿歌

1、师:有一位叔叔把这些可爱的蔬菜写进了一首儿歌,想读读它吗?

2、师:请一名小朋友读儿歌,其他小朋友找一找儿歌中写了哪些蔬菜?

3、指名说蔬菜名,师相机贴出蔬菜卡片。

4、师:请大家再读读儿歌,你最喜欢哪种蔬菜,就把描写它的句子多读几遍。

(指名说自己喜欢的蔬菜,学生说到哪种蔬菜就学习描写它的句子)

(1)(出示豆角图)

师:看着图,谁介绍一下豆角?(指名说)

师:儿歌中是怎样写豆角的呢?(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

师:儿歌写了豆角哪些方面的特点?(指名说)(颜色:青青形状:细又长)

指导朗读。

(2)(出示黄瓜图)

师:黄瓜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蔬菜,谁来说说它?(指名说)

师:黄瓜的皮是绿色的,所以儿歌中说——(出示相关句子)

师:平时谁穿衣服?儿歌把黄瓜当作可爱的小朋友来写,说它穿着绿衣裳,让我们感觉到黄瓜像小朋友一样漂亮、可爱。

指导朗读。

(3)(出示茄子图)

师:喜欢吃茄子吗?茄子是什么样的?

师:茄子长在枝上,紫紫的、亮亮的,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漂亮吗?

师:一起读读吧。

(4)师:冬天到了,妈妈是不是经常提醒你要多吃些萝卜?

(出示萝卜地)师:我们就一起到萝卜地里看看吧!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我们只看到绿绿的叶子。)

师:萝卜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快找找,萝卜在哪呢?(指名说萝卜藏在地下)

师:萝卜真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谁来读读?(出示相关句子)

(5)(出示辣椒图)

师:我们看看辣椒长在什么地方?说说它的样子吧!(指名说)

师: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特别丰富,我看谁和它们交上了朋友?(指名读)

(6)师: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南瓜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师:想知道它是怎么长大的吗?(出示南瓜生长图)

师:所以儿歌中说(出示相关句子)读——

师:谁也能用“越……越……”说一句话?(指名说)

(7)师:同学们,当你走进菜园,看到这么多蔬菜,你想说些什么?能夸夸菜园吗?

师:儿歌中是怎么夸菜园的?(出示“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菜园不仅好看,这么多蔬菜成熟了,说明农民伯伯丰收了。你就是农民伯伯,高兴吗?读读吧!(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你抬着南瓜,看看满园的蔬菜,你高兴的说——(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师:你边摘着茄子,边欣赏着满园的蔬菜,你高兴地说——(齐读“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

(8)齐读儿歌,师生合作读儿歌,加动作表演读儿歌。

四、拓展练习。

1、师:同学们,菜园里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蔬菜,它们的颜色、形状、味道各不相同,我们也学着课文的样子,夸夸它们吧。(出示蘑菇、土豆、西红柿、蒜苗、苦瓜、卷心菜图,以及句式:“()青青细又长()地下捉迷藏()高高打灯笼()身穿绿衣裳”帮助学生说话)(指名说)

2、画画连连(课件出示)

五、、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在菜园里认识了很多的蔬菜朋友,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千万不要挑食。因为蔬菜里有我们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能让我们快高长大。今天回家把你最喜欢的蔬菜画一幅画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在菜园里的成果吧。

附:板书设计

豆角细又长

黄瓜绿又长

茄子打灯笼

萝卜黄,红捉迷藏

辣椒红、青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黄。

菜园里课件(篇7)

教材简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蔬菜的特点,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

教学理念

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识字,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和识字活动,通过认识蔬菜,读相应词卡,使汉字与实物对应,让学生在经过多次视觉刺激后记住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心、又”2个字,认识笔画“卧钩”。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什么地方呢?(出示菜园图)

caiyuan

2、板书:菜园里

认识“菜园”两个字。

⑴指名读,说说你在哪见过这两个字。

⑵齐读课题

二、认识生字,汇报交流

1、看图: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学生观察交流)

2、今天,老师特意从菜园里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蔬菜,想看看吗?

⑴小组认识蔬菜实物。

⑵对应蔬菜自由练读词语卡片。(每人一套)

3、教师举蔬菜、学生举相应的词语卡片,指名领读词卡。教师举词语卡片,小组合作举蔬菜。

4、读儿歌

师:我把这些蔬菜的名称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

⑴教师范读背儿歌。

⑵自由读儿歌,画生字。

⑶指读儿歌(2~3人)

5、整体认知生字

caiyuanluobodoujiaoxinxiyouzhuomicangzuiyue

菜园萝卜豆角心细又捉迷藏嘴越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互相提醒,哪些字的音读起来要注意。

⑶指读生字。

⑷交流识字方法、识字途径。

这些字里面哪些是你原来就认识的,怎样认识的?你原来不认识的字今天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课间律动。

三、巩固识字

1、“小鱼吐泡泡”形式认字(不注音的14个字)

2、游戏:摘蔬菜:

⑴指名把自已喜欢吃的蔬菜从图中摘下来,读准字音。

⑵组词,找找这些字哪些能成为好朋友,组成词,齐读。

⑶美美地练读儿歌。

⑷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写字

1、出示生字“心、又”,指读。

2、指导观察: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3、教师范写“心”介绍新笔画“卧钩”,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笔顺。

4、学生描红,临帖。

5、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教学反思

上完了《菜园里》这节识字课之后,我对于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深层的体会。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识字的益处,也深切地意识到:教师创造性地教,才会给孩子的学习以极大的动力。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应归功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开课伊始,我就带学生看图进入“菜园里”。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摸蔬菜,认识蔬菜,使学生忘记了课堂,仿佛真的来到了菜园里,再通过用蔬菜名称编儿歌、引导学生读到菜园摘菜的游戏巩固识字等,始终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学得高兴,学得投入。

2、让识字变得轻松,生动起来:

新教材每课安排的生字都不少,本课就有14个,即使只认不写,学生的压力也不小,怎样才能处理好“识字”这一重点呢?在本课教学中,我感受到:只有让学生的识字活动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为他们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才能使他们轻松地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菜园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2个偏旁“走”、“几”。

2、正确、流利儿歌朗读。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通过劳动实践,买菜、种种菜,进一步激发了解蔬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蔬菜;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记忆9种蔬菜。学写本课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

老师将九种蔬菜名称的词卡贴在黑板上,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取一个词带大家读一读。

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巩固词语:做找朋友的游戏,一个人拿菜,一个人拿词卡。(一人说“我是茄子,”另一人说“我是你的名字茄子”)。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2、描红后各写两个。

3、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儿歌,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2、创设情境,拓展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音出示词语卡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九种蔬菜,你现在能让它对号入座吗?

二、朗读儿歌并理解

1、这些词语,放到儿歌中会读吗?

2、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3、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

4、表演读。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先读读,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填在菜单上。

2、反馈:把菜单交给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齐读词语和短文。

3、扩展活动

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图片,课后交流。

板书设计

豆角细又长

黄瓜绿衣裳

茄子打灯笼

萝卜捉迷藏

辣椒尖尖角

南瓜越老皮越黄

菜园里课件(篇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菜?(生回答)

2.看来孩子们都很喜欢蔬菜,如果蔬菜娃娃知道大家这么喜欢他们,一定会很开心!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菜园里认识这些蔬菜娃娃们。(板书:菜园里)

3.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4.你教大家读一遍吧!(生领读课题)

5.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6.小朋友们向教室周围看看有几种蔬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7.下面就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从第一组开始按顺序下座位,看看,摸摸这九种蔬菜,读读卡片上的字,如果小组中每个人会读了,组长就取走放在蔬菜旁的一张词语卡片,等到把九种蔬菜的卡片都拿齐了,你们就回到座位上坐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观察得认真,认字最快,呆会我可是有奖励的哟!(生伴着《铃儿响叮铛》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蔬菜,读认词语,拿卡片)

8.XX组第一个拿齐卡片,坐好了!请大家坐好,把卡片摆在桌上。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了朋友?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1.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给蔬菜娃娃找名字的游戏!请各组组长从你的桌子下面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图片,小组的伙伴们一起帮助上面的蔬菜娃娃找名字,这些名字就在你们刚才取走的卡片上,找到了就把它的名字贴在图片的下面。孩子们,你们想取胜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各小组成员间可以安排一个人找卡片,一个人贴卡片,还可以安排人来看看贴得是不是准确。相信咱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刚才第一个拿齐卡片的小组,我把上台贴的机会送给你们,请你们小组到讲台上来!一会儿我还会把在下面贴得最快的一组的作品拿到讲台上和他们的一起展出!孩子们:行动起来吧!胜利一定属于你们!(学生小组活动)

2.展出最快的一组。问:他们和你们贴的一样吗?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好吗?

3.如果这次老师从词语中抽出几个字,你们还会读吗? 那么就来看大屏幕吧!(出示课件)

(1)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位学生读 ;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是否准确。(注意正音)

(2)把字读给你相邻的同学听 ;咱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我知道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样吧,今天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和你们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好吗?咱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观察得最认真!

(3)(出示课件)用鼠标指着课件中展示的菜园分别问:茄子、卷心菜、南瓜、白菜、萝卜这些蔬菜都是什么颜色的?这些蔬菜的颜色好看吗?你喜欢吗?菜园里的蔬菜瓜果红、绿、黄、紫真好看,菜园一片好风光,我们来夸夸美丽的菜园。(展示课件,出示儿歌)

三、学读儿歌,细细体会

1.请小朋友们自己先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按我们以前的习惯,把它圈出来,再读一读上面的音节。(自读儿歌。)

2.看见大家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棒!师范读儿歌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老师读得怎么好呀?(生评议:你读得时候带表情,你读得有感情,你读得好听,你带着微笑去读儿歌……)谢谢同学们的夸奖,你们想读好儿歌吗?

3.那你们就学着老师那样带着表情和感情去读一读儿歌,夸一夸美丽的菜园。(生齐读儿歌。)

4.你们觉得儿歌中哪句话最难读?生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

5.师播放课件展示难读的句子,有这么多难读的句子。现在你们把自己难读的句子告诉小组中的同学,请他教你读,如果还不会读,就告诉老师。

(1)小组合作学读儿歌。

(2)汇报学习结果。

A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中还有哪些句子不会读?(我们组还有第。。。句读不好。)

B谁会读?谁来帮帮他?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儿歌。

6.咱们解决了这么多难读的句子,再读儿歌一定能读好!谁能读一遍儿歌?

(1)指名学生读儿歌。

(2)读得多流利呀!谁敢向他挑战?(抽生读)

7.读得多棒呀!现在咱们带上表情,给儿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读儿歌,好吗?(全体学生起立表演读儿歌。)

8.试着用动作背一背课文。

孩子们真了不起,读得好,演得好,我真喜欢你们!不过,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情况:蔬菜王国的小精灵知道大家伙儿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瓜果,她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四、扩展延伸,发散思维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1):画面出现九种小动物,

1.指着大屏幕:这些小动物是小精灵请的蔬菜管理员,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呢?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师点击动物的图案,转变为本课的词,这就是小精灵想考你的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我代表小精灵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学生上台点击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读一读。)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2):蔬菜王国的小精灵出现在大屏幕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蔬菜王国的小精灵,你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都不相同,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其他蔬菜瓜果的特点吗?说对了,我有礼物送给你们!

课件显示文字内容:

()青青细又长,()地下捉迷藏。

()高高打灯笼,()身穿绿衣裳。

听清楚小精灵的要求了吗?你们平时还见过哪些蔬菜?它是什么形状、颜色的?有什么特点?

你能照着儿歌那样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吗?

学生发言。

5.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我真高兴。课下把你知道的蔬菜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看谁知道的最丰富。你们爱画画吗?

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就和画画有关!播放课件出示作业:画画连连(P96的课后练习)会做吗?

你们这么棒呀!这么了不起!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画出你最棒的作业,让我欣赏、欣赏!(学生伴着音乐《秋日私语》画画)

菜园里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走字旁”、“几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的自主活动,既认识了蔬菜,又认记了生字,而且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有利于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各类蔬菜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儿歌内容。本课的儿歌是为巩固识字学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这些蔬菜的认识。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手势动作来表现蔬菜的特点;组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这样,既检查、交流了朗读情况,又复习巩固了生字新词。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学写“心”、“风”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到菜市场了解一些蔬菜。

2、在各小组旁摆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等。

3、师生各准备一套写有蔬菜名的生字卡。

4、多媒体课件一组。

教学用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走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谁来读一读?看到“菜”和“园”,你有什么好办法再见面就能认识它。(提示学生用形声字特点来记)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过渡:(出示农民伯伯动画形象)农民伯伯,您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呀!您能带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认一认您种的蔬菜吗?(课件背景音:好的,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哟。)

1、课件相机在插图中配上相应的菜名并带读,学生跟读。

2、瞧,农民伯伯还把新鲜的蔬菜送到我们班来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菜,再读一读卡片上的字,记住它们的名字。

3、(师任意举起一种蔬菜)请同学们在自己面前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种蔬菜的名称,谁找的快,读得准,就站起来读一读。

4、(师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

5、(课件出示不注拼音的儿歌)你能在这首儿歌中找出你认识的蔬菜名吗?(指名读)

三、自学儿歌、体会感悟

过渡:同学们都喜欢读儿歌,这首儿歌就是农民伯伯为了欢迎我们,为同学们所准备的,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呀?

1、初读儿歌(读通、读准)

⑴请你们自由读一读,并找出藏在儿歌里的生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儿歌读通顺。

⑵(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在组内互读,并互相纠正读音。

⑶检查认字情况。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⑷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方法。(师引导识记“草字头”、“走字旁”)

⑸游戏巩固:农民伯伯菜园大丰收了,他要把蔬菜装到火车上,运到城里去,你们能帮他吗?做“开火车”游戏。(课件显示火车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火车车厢上的生字。根据学生认读结果,设计两种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

2、细读儿歌(读懂、读好)

⑴自由读儿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⑵引导学生质疑。重点理解“捉迷藏”、“越老皮越黄”。

①联系生活实际及课件直观演示,理解“萝卜地下捉迷藏”。

②结合实物及课件演示,理解“南瓜越老皮越黄”。

⑶再读儿歌。重点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蔬菜动画图和相应的句子)指导句子的朗读。

①指导学生读出表示蔬菜特点的重音。

②学生读出句子的停顿。

③学生利用体态语言,深化理解蔬菜特点。

⑷师生问答读。(以猜谜形式进行)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过渡:农民伯伯正在他的菜园里举办一场“儿歌朗读擂台赛”,想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你们想去吗?

1、请学生自由组合参加比赛。(可一人参加,也可组队参加)

2、组织学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朗读手”、“最佳合作小组”,颁发小奖品。

3、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过渡:今天农民伯伯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干脆我们都变成“蔬菜娃娃”,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1、师示范说:“我是西红柿姑娘,我身穿红衣裳,多美呀!我的味道又酸又甜,营养价值也很高,大家都喜欢我。”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准备,互相交流。(比比谁说的有趣、有特点)

3、指名学生上台自我介绍。

六、拓展延伸,创编儿歌

过渡:我们参观了农民伯伯的菜园,现在我们到农民伯伯的果园看看。

你能照课文的样子,给你喜欢的水果编一首儿歌吗?

七、课外扩展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水果还有很多很多,请你把认识的蔬菜水果用彩笔画一幅“蔬菜水果图”,并写上名称,送给农民伯伯,祝他来年还是个丰收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复习儿歌。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1个偏旁“几字旁”和1个笔画“卧钩”。

3、完成课后“我会读”、“画画连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运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识字。

2、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课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其他学生进行评议。

3、(课件出示“我会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二、体验交流,展示评比

1、小组内展示学生的“蔬菜瓜果图”,并教组员认读它们的名字。

2、全班展示学生的画,学生进行评议,评出“小画家”。

3、指导学生完成“画画连连”。

三、练习写字,重点指导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

3、重点指导写好“心”、“风”。(随机认识笔画“卧钩”和偏旁“几字旁”)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菜园里课件(篇11)

设计理念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本课的设计正是在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让学生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而且本课的儿歌是为巩固识字学词服务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也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因为课文中所描写的都是常见的蔬菜,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直接创设出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识事物,学习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菜、园等7个生字,会写卜、心、又、风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他们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四周摆上各种蔬菜: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2、每样蔬菜边放上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卡片,蔬菜旁边放一个小纸盒,里面放上与学生数等同的表示该蔬菜名称的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多媒体课件出示菜园的图片和课题)指名读课题。

2、教学生字:菜、园(用好方法记一记)

3、媒体出示王大妈在菜园里的图片。

过渡:今天王大妈菜园里的蔬菜大丰收了,王大妈年纪大了,正急着找人帮忙呢。我们一起去帮帮她好吗?要成为小帮手,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卡通式人物王大妈带学生走进课文,使学生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一开始就处在愉悦的状态之中。)

二、认识蔬菜

1、师口述要求:要收蔬菜,首先得认识它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蔬菜,想办法记住它们的名字。

要求:

⑴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周围看一看,摸一摸。

⑵读读旁边的生子卡片,试着记住名字。

⑶把盒子里的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名都记住了,再回到座位上。

2、学生自由找到各种蔬菜读一读,记一记,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老师拿起一种蔬菜,学生找到小卡片大声读,比一比谁读得快,念得准,声音响亮。

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走进相关的富有情趣的认知园地,让一个个陌生、枯燥的方块字变成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教师创设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由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把单纯的接收性学习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读课文生字词语。

过渡:王大妈还是不放心,想亲自考考小朋友。

1、出示书中9个词语,用小卡片考考同桌。

2、指名带拼音读,然后再指名去拼音读。

3、请小老师领读。

同桌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认读生字,有利于生字的巩固,体现了识记的梯度。

(四)读儿歌,了解蔬菜特点。

1、过渡:第一关,小朋友都顺利通过了,现在过第二关,我们一起来夸夸王大妈家的蔬菜。(出示儿歌)

⑴布置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

用O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夸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⑵指名同学读儿歌。(重点正音:藏、捉、嘴、越)

⑶听录音,听听王大妈自己师怎样夸自家的蔬菜的。

⑷跟王大妈比一比,把你喜欢的蔬菜夸一夸。

⑸教师拿起一种蔬菜,想夸的小朋友站起来夸一夸,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又夸得好。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因为有了前面的具体感知,所以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反复朗读中对课文所描述的豆角青青细又长、南瓜越老皮越黄能够有很好的感悟。)

2、过渡:王大妈听了大家夸奖,可高兴了,决定让大家过第三关,请一个小朋友选择一种蔬菜来介绍介绍。

⑴小朋友选择其中一种蔬菜,说说刚才看到、摸到的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⑵和好朋友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蔬菜。

3、再读儿歌,师生齐夸。

(学生通过生活获得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把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个体的体验,在相互的交流中,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五、开展摘蔬菜游戏巩固生字

1、蔬菜后边藏着7个字宝宝,小朋友们能找到它们吗?找到了再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

2、指导心、卜、又、风四个生字的书写。

媒体出示四个生字。

小朋友,这四个字宝宝可调皮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同桌讨论怎样记4个生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齐读生字。

4、生字书写指导:让学生说说它们在田字格的位置,媒体演示生字书写的要领。特别指导心字卧钩的写法。

5、教师指导,学生描红。再自由选择每个字写1~3个。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既能取得良好的识记效果,又能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

菜园里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会认菜、园等14个生字,会写心、风2个字。认识1个新笔画卧钩和新偏旁风字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些蔬菜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心、风。

教学难点

写好心、风两个字。

教学准备

1、在教室四周设置四个菜园,每个菜园摆放好蔬菜,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每种蔬菜上贴有表示蔬菜名称的卡片(要注拼音)。

2、多媒体课件一组。

3、让学生画一张或多张自己喜欢的蔬菜画,并写上蔬菜的名称,贴于教室四面墙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地方?(随生的回答指导读好菜园两个字,特别是菜的平舌音)认识菜园里的这些蔬菜吗?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性、激励性评价,就是对的要具体,有分寸地赞赏,错的要委婉地引导,积极强化)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菜园里认识更多的蔬菜。

二、认读生字

1、创设情景,自主认字:

瞧,这里是天天菜园,圆圆菜园,青青菜园,里面有许多新鲜的蔬菜,我们一组去一个菜园参观参观。怎么参观呢?我有个建议:(课件出示要求)

⑴仔细观察,(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抱一抱)这是些什么菜?你觉得它们长得怎么样?

⑵它们的名字就在卡片上,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下面就和你的好伙伴一起去吧,会读会记了就回到座位上。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教师把课堂设置成几个菜园,摆设出贴上词语卡片的蔬菜,孩子们在自读词语卡片的同时,也达到了抽象思维与直观形象的统一。

2、反馈自读效果: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每次师指一生读5~6个,生评。老师对学生易错的字做到心中有数,随错随纠。

3、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⑴(课件出示生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⑵指名读,可抽学习速度慢一点的学生,节奏可快一点。

4、小结:小朋友们读得准,记得快,真不错。

5、认读不带拼音的词语。

去掉了拼音还会读吗?试一试,看谁读得好。(指导读出语感)

6、读儿歌,学生字。

⑴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介绍一下它的样子。

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生自读)

⑶生齐读,师指导读好轻声:衣裳、灯笼。

⑷(播放课件,五颜六色、光泽诱人的蔬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请看,这些蔬菜长得多好呀!

⑸把你最喜欢的蔬菜读给大家听听。

生自读,指名生读,师范读,部分生读等多种形式,师指导生读出喜爱之情。在指导读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部分蔬菜的特点,如:萝卜长在地底下,南瓜越老皮越黄等。

⑹小朋友都这么喜欢蔬菜,那采点回家吧!(课件展示:小竹篮上有儿歌中的生字)不过,茄子娃娃说,读准了生字,才能提着小竹篮摘蔬菜,敢迎接挑战吗?

带拼音,生齐读;去拼音,男女生竞读。

7、巩固生字词。

(出示课件:依次出示茄子地、卷心菜地及各种各样的蔬菜,每个蔬菜上有一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读准了字音蔬菜就消失。)

现在咱们就一起去摘蔬菜吧!

瞧,像小灯笼似的茄子。(开火车摘茄子)

又大又绿的卷心菜多吸引人啊!(开火车摘卷心菜)

这儿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你想摘哪种就摘吧!(这里的蔬菜上是生词,指名生摘一种蔬菜)

评:低年级的学生应让他们在乐中学、在趣中学,游戏仍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摘蔬菜这个游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争先恐后地读词语、摘蔬菜,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任务。

三、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小朋友的收获真不小,真是满载而归。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告诉小组里的小伙伴,比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多最好。(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⑴菜:艹采

萝:艹罗(熟字加偏旁)

迷:辶米

⑵卜、又(记笔画)

⑶捉(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记忆字形)

⑷藏(出示课件进行有趣的记忆)

对于那些有不同见解的记字方法,师应给予鼓励。

评: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对于生字字形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让他们尽情地去想象并畅所欲言,从中让学生发现识记字形的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3、指导书写风:

⑴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园字是由外边的方框与元字组成,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偏旁,叫风字框(课件展示风,显红风字框)

⑵风字框像哪个字?(课件出示:几──几)

它们有什么不同?(风字框的横折弯钩旁的弧度很小,稍稍往外斜一点)师边述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

⑶小朋友们可以书空,再在书上练习一下。(生书写,师巡视。)

⑷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书写,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4、指导书写心:

⑴心字有一个新的笔画,认识吗?(课件展示心,显红卧钩)这叫卧钩。它像什么呢?

⑵要写好心字,卧钩很重要。(师边范写边述)写卧钩时,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写两点。

⑶生尝试书空,再在书上写,师巡视。

评:课程标准中指出:低段写字要求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优美。本课重点书写的两个汉字风心,均有一个新偏旁和一个新笔画需指导,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弄清新偏旁、新笔画与以往掌握的偏旁、笔画的不同,再通过范写,让学生明白风字框和卧钩的书写方法,最后,学生通过独立书写,在实践中体会。在整个写字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书写方法,巡视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

四、拓展训练

1、今天,我们到菜园里摘了许多蔬菜,不过我们平时吃过的也不少。(师指墙上已贴好的蔬菜图片)瞧,这是小朋友们画的各种蔬菜。读一读,记住了就把它摘下来,比一比,看谁认识的蔬菜最多。

学生下位认生字,摘蔬菜图片。

2、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读给小伙伴听听。

3、认识蔬菜最多的是谁呢?

指名生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图片,并认读,认识的学生可跟着一起读。如有读错,师注意纠正,对认读又多又准的学生给予鼓励,并评出识字大王。

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执教者充分利用了孩子们生活经验,用他们熟知的蔬菜作为新的课程资源,利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

五、总结

从课本里,我们能学习许多生字;在生活中,我们也能认识更多的生字。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认真学习,咱们人人都能成为识字大王。

注:罗佳老师执教的本课《菜园里》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菜园里课件(篇13)

教材简析

《菜园里》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三课。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菜园的情景图及图下三组词语,通过图画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第二部分是根据情景图配备有关蔬菜的儿歌,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第三部分是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和4个会写的字。

教学对象

分析本班学生拼音知识掌握较好,基本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但对识记字形不感兴趣,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活动情景,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一个笔画“乚”和二个偏旁“走、几”。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培养自主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四个生字是本课难点。

教学策略

选择采用尝试,情景教学法,综合运用引导、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六、教学媒体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蔬菜实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

1、认识14个生字;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了解儿歌的内容;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4、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新笔画和新偏旁;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情感,启动主体

小朋友,你见过菜园吗?能向同学介绍一下吗?(多媒体出示“菜园”情景图,指导观察说话,认识“菜园”)

二、发挥主体,自主识字

1、王老师从美丽的菜园里摘了一些蔬菜回来,如果你是菜园的主人,能向客人介绍它们的名字吗?(看实物说菜名)

2、合作认读菜名,识记字形。

3、交流自学情况。

4、找朋友游戏。

三、小组合作,自学儿歌了解蔬菜的特点

1、蔬菜王国的国王听到你们这样夸她的孩子,可开心啦。我们听听她在说什么?(师演示课件,范读儿歌)

2、自已试着读一读,把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3、同桌互读儿歌,相互读一读,听一听,帮一帮。

4、全班交流。

5、出示生字,自由认读。(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难读难记的字)

6、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用多媒体课件引导理解:“萝卜地下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指导用“越……越……”说话。

四、实践创新,体验成功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出示小白兔图片,引出小白兔送给小朋友的礼物,自由读,指名读,并说说小白兔为什么要我们小朋友多吃蔬菜。(多媒体课件出示:我的菜园里有豆角、萝卜、白菜、花菜、土豆、菜豆,还有花生。萝卜和花生在地下捉迷藏。我爱吃蔬(shū)菜。)

3、展示自已课外认识的蔬菜。

五、作业菜市场里的蔬菜非常丰富

小朋友回去之后跟爸爸妈妈去菜市场走一走,认识一些蔬菜,并把你喜欢的画下来。

教学反思

1、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往、角色表演,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2、遵循从儿童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规律。看图、识字、读儿歌都力求遵循从儿童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整堂课都用协商鼓励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如儿歌中的难点──萝卜“捉迷藏”“南瓜越老皮越黄”,教师用课件直观地展示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拓展“谁还喜欢捉迷藏?”“你能说一句话用上两个‘越’吗?”,练习说话,将识字充分地融入学生的言语实践,得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菜园里课件(篇14)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邬老师这一节课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教学。

一、情境创设非常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应归功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开始,邬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将孩子引入菜园的情境。把正襟危坐的认读生字这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成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呼唤蔬菜宝宝的名字。孩子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陌生的生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生动活泼的蔬菜宝宝。

二、手段多种、图文并茂

在整个识字、学习儿歌的过程,邬老师采用自读、互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比赛读、挑战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体现并落实语文学科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特点。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积淀语言。后来,邬老师还画了一幅幅漂亮的蔬菜宝宝画,让学生贴到了相对应的词语旁边,这样,使不稳定、不持久注意力的一年级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他们在动中求悟通过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识、写结合,在认字同时重视写字。

邬老师在本堂课中,认读了菜园、萝卜、豆角、卷心菜、辣椒、西红柿、南瓜、茄子、黄瓜、白菜这10个新词后,将萝卜的卜和心的认和写结合起来,观察字的占格、起笔、收笔落实在写字教学中。渐渐地让学生练就一手漂亮的铅笔字。

我觉得在上课之前老师能让学生跟随父母去菜市场,看菜买菜,认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这样效果会更好。

编辑推荐

球体的课件范例14篇


球体的课件【篇1】

中班体育活动:花样玩球寿光市文家中心幼儿园 李振红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让幼儿发现玩球的各种方法,体会玩球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2.录音机,磁带。呼啦圈,小棒,饮料瓶,积木板,羽毛球拍,保龄球,平衡木等。 活动过程:

1.幼儿随教师自由入活动场地。

2.幼儿听音乐《健康歌》做热身运动。

1.拿球,让球围绕幼儿身体及脚各转一圈,以激发幼儿玩球的兴趣。

(1)以不同方法拍球:

一只手拍球,双手拍球,快拍和慢拍等,让幼儿体会快拍与慢拍的不同。

教师在幼儿已经学会基本的拍皮球技能后,启发幼儿在以会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拍球,并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用手背拍球,背手拍球,转圈拍球,胯下拍球,两个小朋友互相交换拍球等。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做两个游戏加以巩固。

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皮球当做西瓜,并想出各种办法,将“大西瓜”运到目的地。

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玩球,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听音乐活动一下,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玩球的感觉。将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告诉大家。

球体的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手腿脚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及肌肉的力量与关节的柔韧性。

2.发展幼儿单脚站立、单脚踢球、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若干个足球、几个弓形门、一些细绳。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

(1)热身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热身运动,让幼儿充分活动开自己的身体。

(2)教师介绍足球的相关踢法和技巧,介绍过程中请若干幼儿做示范。

二、主体部分(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相互踢球。

(2)踢球入门: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开展踢球入门(弓形门)游戏。看谁踢进门的次数最多。左右脚都可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安全提示】

1.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充分的热身运动。

2.注意行进中的路径安排,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幼儿对射门活动有所认识。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要多次才能将球射入门中,而不是一次就能射进。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幼儿能够一脚踢,虽然命中率不够高,但踢球射门的热情非常的高。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本次活动主要以技能训练为重,在游戏化方面体现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多增加游戏的成分。

球体的课件【篇3】

教学准备:乒乓球40个。钥匙4,硬币40个,地球仪1个,弹子若干,珠珠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币,玩好后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这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总结: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象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现在来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谁愿意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教师总结: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现在请小朋友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我摸是去一样不一样(请幼儿触摸然后回答)

2、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手要圆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看)

5、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出现“球体”汉字)

五、找找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把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刚才小朋友在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体,那些你们知道除了老师今天带的外,你们还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拿东西也是球体呢?

六、小小魔术师

最后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做小小魔术师,把老师分给你的纸上这些圆形用蜡笔来变成球状物。

球体的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球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大,考吧。幼,师,网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球体的课件【篇5】

教学活动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运蛋,激发责任意识和呵护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各种搬运气球的辅助工具,如塑料袋、棍子、小篮、小桶、旧衣等。吹好的气球若干,装好水的气球“鸵鸟蛋”若干。

师:老师带了很多气球,一起找个地方玩一玩吧!看谁玩的方法既与众不同,又能保护好自己的气球。

在玩的'时候是怎么保护气球的?

1.师:刚才老师接到鸵鸟妈妈的电话,请小朋友去帮助它去运送蛋,那我们赶紧去吧!

师:运送时要小心,注意不要打碎妈妈的蛋(装有水的气球)。

师:刚才运送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保护鸵鸟蛋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护蛋的动作,如托着蛋走,抱着蛋走。)

师小结:只有保持自己身体平衡,才能将“蛋”完好无损地运到目的地。

2.第二次运送“鸵鸟蛋”

师:鸵鸟妈妈又来电话了,请我们帮忙把鸵鸟蛋送到“甜甜”食品加工厂去,一定要小心,不要弄破,要不鸵鸟妈妈就不能多卖钱了。

幼儿第二次运蛋,教师根据孩子情况给予提醒。活动后组织幼儿介绍护蛋的经验。

师:刚才鸵鸟妈妈打来电话,要我们帮忙把蛋运到农村加工厂,这次路途比较远了,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一次运又多又好的蛋呢?

师:这次的地形比较复杂,用手运“蛋”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运“蛋”的用具(事先放在活动场地旁边供幼儿自选),请你们根据需要自己选择,但是要说出你的用法。(用旧衣包住蛋,用塑料袋装,用小桶拎,用小篮提,用棍子挑……)

幼儿第三次运蛋,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的基本动作,并运用不同的工具,坚持完成任务。

师:刚才鸵鸟妈妈打电话要奖励我们呢!不过它要看看小朋友集体合作运蛋的本领强不强,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办法好,集体合作完成任务快。

4.给每个幼儿发奖品,和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结束活动。

球体的课件【篇6】

2、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培养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

3、在拍球过程中让幼儿初步感受到手掌拍的力量和球的关系使幼儿手眼协调。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反复练习,逐步熟悉队形散开、集合方法。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拍球动作。要求:用手向下拍一次球后,用双手接住球。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视。

3、教师教幼儿连续拍球:用手将球拍下,当球弹起后,再接着一下一下地拍。幼儿练习。

4、单手拍球,边走边拍,要注意节奏。

5、双手交替拍球。

6、手拍小皮球,我们绕圈走。

7、游戏“看谁拍得多”。

8、结束。表扬学拍球认真的幼儿,带领幼儿将球送入筐中。

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

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

1、拍皮球是民间游戏的一种,孩子们对拍皮球非常感兴趣,皮球除了“拍”以外还有很多玩法,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力、创造力。

2、拍皮球锻炼了幼儿控制手掌用力程度,能培养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动作的敏捷性,促进节奏感的发展,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能,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拍皮球》一课是一年级的一节音乐课,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二四拍,表现了小朋友们拍皮球时的愉快心情,歌曲第一句用后半拍休止的节奏表现出皮球运动时的弹性与动感,附点节奏则表现了小朋友们愉快的心情。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拍球的感受唱好这首歌。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孩子好动及参与性强的特点,把拍皮球的活动和学唱歌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内容上相互穿插,相互促进,形式上动静交替,让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加强了律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一种学中玩,玩中学的氛围中进行。首先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用律动感受《运动员进行曲》情绪的同时,创设运动场的情景,进入正题的学习。接着从随意的拍皮球到随音乐拍球,引入到音乐的节拍要素上,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特点,并能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到有弹性的演唱歌曲。最后在拉拉队的口号训练时,进行二声部训练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也创设情景将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

回顾整节课,这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这节课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当学生反复学念“多愉快,多愉快”这句仍学不会时,教师应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节奏难点。而在教唱歌曲的环节有些过于程式化,应该结合这首歌的情绪,引导学生表现这首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拍皮球时跳跃、富有弹性,进而用富有弹性的歌声来表现歌曲。还有就是教学中语言不够简洁、精炼。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课堂研究者,我们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立足细节课堂,精心备课,预设生成,进一步提高劝驾课堂的能力。

球体的课件【篇7】

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的身体活动意识与能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喜欢球类活动,已经积累了一些球类活动的经验,会用多种方法玩球,为了继续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我根据我班幼儿现有的动作水平和发展需要,设计了这一”调皮的大皮球“活动,旨在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的玩球经验,在活动中不断自我调整,提高身体运动能力。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尽量让幼儿多体验,努力给与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营造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积极、充分的运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经验,提高能力。如:在自由探索时,我鼓励幼儿尽情展现多种玩球的方法,同伴之间积极大胆地交流,并让个别幼儿带动全体幼儿一起进行活动,使幼儿获得自信与快乐;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自我尝试,个体体验→生生互动,共同体验→师生互动,积累经验的过程,并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经验,提升运动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继续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在尝试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3、幼儿感受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玩球的小游戏。

幼儿拿球自由进入场地,把球放在场地两边,听到哨声集合成2路纵队进行队形训练。

幼儿拿球做球操: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下蹲运动。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跳跃运动。第七节:整理运动

(1)师:你们手中都有一个球,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玩(个别幼儿展示)那你们再去玩一玩,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分散玩球)。

老师引导幼儿尝试拍球的方法幼儿可以一人拍,也可以相互合作。请个别幼儿拍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拍球的方法。

老师:今天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了球的多种玩法,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规则:分成两纵队,每对各拿一个球,由队头开始从胯下传球,传球时双手抱球从胯下传给下一位,下一位接球时要用双手接球,依次传球,传球过程中球不能落地,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队尾以答道结束。

规则:分成两纵队,每对各拿一个球,由队头从头顶双手依次传球给下一位,球先到达队尾者为胜,队尾以答道结束。

规则:两人面对面把球放于两人肚子中间夹住朝自己旁边侧行,球不能掉下来,男女两两组合从起点开始到达指定位置停将球放下,再下一组开始,依次进行,哪一组先结束为胜。(幼儿练习夹球侧行,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球体的课件【篇8】

1、利用脚内侧踢、传球

2、游戏:模拟射门

1:准备活动

(一)集合队伍、报数、清点人员、报告老师、师生相互问好。

(二)教师组织幼儿绕操场跑,拿球游戏

(三)幼儿自由玩球,熟悉球性

(四)教师带领幼儿球操练习(配乐)

2:熟悉球性练习

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列队站立,跟随老师练习踩球、拨球等练习。

3:新授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喜欢足球运动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足球技术中最基本的脚内侧踢、传球。

(一)利用脚内侧踢球

教师讲解踢、传球动作要领并示范:

要求幼儿用脚内侧踢球,踢球的后中部,踢得直,有力量。引导幼儿先进行踢球训练,待幼儿有一定的方向感后,再进行传球练习。

(1)幼儿分组进行对墙踢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交流为什么要用脚内侧踢球(用脚尖容易受伤,力量不大,脚会疼等),再练习。

(3)请技术好的同学示范,师生评价。

(4)在操场内分别划两组平行线,其间距5至8米,被分为四组的同学分别站立于平行线外,两两同学一一相对,要求幼儿利用脚内侧相互间进行踢球训练。

(教师在巡视中纠正幼儿不规范动作)

(5)动作小结

(二)游戏:模拟射门(利用脚内侧射门)

师:,同学们,点球大战开始啰,我们现在分组教学比赛,看看哪组同学进得球多。

放置四个少儿模拟球门,在6至8米处点上发球点,要求幼儿利用脚内侧进行射门练习,射中的幼儿奖励小红花,比比哪组红花多。

(1)阐述动作要领:引导幼儿努力踢进球门,踢直,有力度(教师做示范,并讲解游戏规则及奖励方法)

(2)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射门练习,及时进行奖励和评价。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作出正确的讲解。

4、整理与放松:

收球游戏“哪组收得快”

分组捡球、收球,然后到指定地点站立,看哪组动作快。

(2)利用轻松愉快的音乐作整理与放松活动。

(3)教师小结,反馈技艺的掌握情况,提出今后的改进意图。

(4)师生再见,下课。

球体的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来表现大家一起拍皮球的愉快心情。

2、初步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二拍子的韵律。

过程与方法:欣赏《乒乓变奏曲》,学生初步感受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五星红旗》拓展学生知识,结合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绪。难点:学唱的歌曲中出现的附点音符,第9、10小节的音准把握。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处理难点:3666┃3555┃

嘭通嘭通嘭通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536|523|523|1-‖

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设计意图:用孩子最热爱的边唱边游戏的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欣赏乐曲,拓展知识,培养爱国情感

《乒乓变奏曲》

1、教师导语: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喜欢一种运动,他说请小朋友听了这首乐曲之后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多媒体播放乐曲)

2、听完后回答。(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统一答案)。

3、小朋友们知道刚才听到地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教师多媒体出示木琴,有条件地可以出示实物。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木琴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

4、复听音乐,请小朋友边听边随着音乐节拍模拟自己认为合适的体育活动的动作。

5、揭示曲名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刚才有好多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语言猜出来了,它就是《乒乓变奏曲》。(教师出示一个乒乓球)

师:小朋友知道了解乒乓球吗?(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显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场面,我国奥运健儿,世界冠军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上领奖台那一刻激动、自豪的情景,多媒体同时播放《国歌》,教师做适当讲解。)

过渡语:小朋友们,咱们也一起来亲身体验一下发奖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来领略一下那令人振奋的场面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运动音乐,提升学生爱国热情。

《五星红旗》

师:请刚才在拍皮球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小朋友上台领奖(学生热烈鼓掌)叔叔阿

姨们还给小朋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歌曲,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歌声中再次祝贺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吧!

多媒体反复播放童声齐唱歌曲《五星红旗》,出示歌谱歌词,画面滚动播放各种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以及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一瞬间。(鼓励学生站起来,可以加上拍手的一些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体会歌曲情绪,把课堂推向高潮。)

师:小朋友们,当国歌再次奏起,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我们一起来呼喊"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热爱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呼喊)。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五星红旗》的欣赏,升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下课

奥运健儿们的那种顽强的奥运精神,坚强的毅力,都是值得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的,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拍皮球,跳绳开始吧,好好锻炼身体,将来在各种岗位上为国家争光。

球体的课件【篇10】

一、目标:

⒈探索皮球和易拉罐的组合玩法,体验玩球的乐趣。

⒉练习持物运球快走的技巧,发展平衡能力。

⒉皮球、易拉罐人手一个;篮筐16个;相应的图片(易拉罐、皮球)16个;草堆(障碍)8个;平衡木4个

⑴教师带领幼儿拿球跑至圈上。

⑵教师带领幼儿做皮球操。

师:蹲一蹲,转一圈;侧恻腰,踢踢腿;往上伸,转一圈;往上爬,掉下来;原地踏步。

⒉幼儿自由探索并交流玩球的方法。

⑴你们还想和皮球玩一玩吗?

⑵请你找一个空的地方和皮球玩一玩吧。

⑶幼儿自由探索玩球的方法。

⑷集体交流玩球的方法。

师:请你带好自己的皮球朋友站到圈上。你是怎么玩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根据幼儿介绍的玩法,引导其他幼儿来学一学)

⒊引出易拉罐,并探索交流易拉罐和皮球一起玩的方法。

⑴皮球告诉我,他请了一个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玩,它是谁啊?(易拉罐)

⑵请你拿一个易拉罐和皮球一起玩起来。

⑶幼儿自由探索易拉罐和皮球一起玩的方法,教师个别指导。

⑷集体交流。

师:你的两个朋友带好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和着两个朋友是怎么玩的?(根据幼儿介绍的玩法,引导其他幼儿来学一学,并引出用易拉罐顶球的方式)

师:用易拉罐顶着皮球,另一只手不帮忙,小球没有掉下来,我们来试一试。

⑸幼儿尝试用易拉罐顶球走。

⑹交流经验。

师:你的小球掉下来了吗?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球掉下来了呢?

⑺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这次让我们的球不掉下来,行不行?

⑻师幼一同从来回尝试顶球走。

师:我们来挑战更难的`,请您们站成一排,我们顶着皮球,走到对面,你的小球不掉下来,行不行?(走过去)

师:我又要增加难度了,把手臂伸直,易拉罐顶着皮球,让我们走得又快又稳。(走过去)

⑼交流经验。

师:谁愿意来介绍下你的小球是怎么样保持得这么稳的?你有什么方法?

⒋分小组进行易拉罐顶球接力赛。

⑴变换场地,分组。

师: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更大的挑战,我们来换一个场地,那边有红、黄、蓝、绿四个标记,请你选择并站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上,每排10个人,我们来数一数。

⑵讲解走场地的方式。

师:我们用易拉罐顶着球,这只小手不帮忙,一个跟着一个,走过小山坡,走到对面标记上,掉下来的球把它捡回来接着走。

⑶幼儿初次走场地。

⑸幼儿进行顶球接力赛。

师:我们来次接力赛,我们把球运到对面的筐里,我们要绕过小树林,爬过小山坡,把球和易拉罐运到相应的篮筐里,再从边上跑回来,拍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请一个幼儿来示范)

球体的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来源教案网)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球体的课件【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并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品。

3、在操作活动中喜欢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准备:

圆纸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块;圆柱体积木、光盘、小球、弹珠、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发现球体可向任何方向滚动。

1、小朋友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圆片)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圆片,你来玩玩这些小圆片,但在玩的过程中不能让圆片离开桌面,一会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操作。

3、你是怎样玩的?(转着玩的、滚着玩的)怎样滚着玩?(立起来滚)谁和她的玩法是一样的?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前后,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如果不离起来会不会滚?(不会)师总结: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动。

4、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滚呢?我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来试试,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

幼儿操作:谁来说说,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

师总结: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滚朝后滚,还可以转着滚,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二、比较乒乓球和圆片,指导球体不管从那一面看都是圆的。

1、请小朋友摸一摸,握一握乒乓球和圆片,然后告诉我他们在什么东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时候有一条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两只手就会撑起来。

2、从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圆片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看上去有两面是圆的,但也能看到一条直线,乒乓球从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师总结: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

三、联系生活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体。

1、出示大盘: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请你找出里面的球体。相互之间看看找的对吗?为什么不对?

2、老师也找了一个,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球体?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球体?

四、幼儿操作:制作球体刚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给老师都打来电话,他要生产一批玩具,他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批球体,请你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吧。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球体的课件【篇13】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球体的课件【篇1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并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品。

3、在操作活动中喜欢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准备:

圆纸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块;圆柱体积木、光盘、小球、弹珠、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发现球体可向任何方向滚动。

1、小朋友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圆片)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圆片,你来玩玩这些小圆片,但在玩的过程中不能让圆片离开桌面,一会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操作。

3、你是怎样玩的?(转着玩的、滚着玩的)怎样滚着玩?(立起来滚)谁和她的玩法是一样的?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前后,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如果不离起来会不会滚?(不会)师总结: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动。

4、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滚呢?我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来试试,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

幼儿操作:谁来说说,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

师总结: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滚朝后滚,还可以转着滚,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二、比较乒乓球和圆片,指导球体不管从那一面看都是圆的。

1、请小朋友摸一摸,握一握乒乓球和圆片,然后告诉我他们在什么东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所以在摸的时候有一条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两只手就会撑起来。

2、从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圆片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看上去有两面是圆的,但也能看到一条直线,乒乓球从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师总结: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

三、联系生活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体。

1、出示大盘: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请你找出里面的球体。相互之间看看找的对吗?为什么不对?

2、老师也找了一个,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球体?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球体?

四、幼儿操作。

制作球体刚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给老师都打来电话,他要生产一批玩具,他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批球体,请你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吧。

艾滋病课件(范例14篇)


经过我们反复调试这个“艾滋病课件”终于达到了我们的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加快乐地学习和工作。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同时要清楚知道一份优秀教案课件,也能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

艾滋病课件【篇1】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方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方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死亡效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正如课文最生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恩科西不但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学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1、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2、学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细细品读、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1、复习导入:

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联系整篇课文介绍小恩科西,用恰当的词形容恩科西。

2、回顾学法,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找出描写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段和体现恩科西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关心别的患病儿童的句子。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恩科西的精神。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小恩科西的顽强,再让学生通过品读句子学习,恩科西坦然面对困难,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呼吁学生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4、拓展延伸,引导说话。

以“从恩科西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话,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次设计主要是想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

艾滋病课件【篇2】

1.导入

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 ——艾滋病

2.复习

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

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

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

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详细步骤,一步步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复习部分、延伸拓展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原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艾滋病课件【篇3】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班会目的:开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为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组织同学进行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来警告提醒同学们艾滋病的影响和危害。

4、最后让同学把资料整理再给出建议并让同学串稿。

班会过程:

一、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

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

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

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

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

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

引出传播途径的话题,除了输血还有其他方法:

1、介绍国内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大使:他们是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与病人亲密接触不歧视他们。

2、游戏名称:解扣8人围一圈双手随便拉别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样解开,中间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个大圈。

(六)结束: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乐章。

班主任小结:

班会结束了,班会主要是以六大步进行的,通过同学有步骤地讲解,一目了然的让同学们了解关注到艾滋病,中间播放同学自演的短片和游戏环节先是带动了气氛再是通过这些形式让同学更真实的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课件【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二)细读课文5、6、7、节。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15、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文献摘录: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xx年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艾滋病课件【篇5】

今天上完了15课,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因为13、14课上得都不太满意。

第一节课,我从20xx年的南非世界杯导入南非这个国家,接而介绍南非的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困扰南非人民的疾病,整个导入花了3、4分钟的时间。关于本课的导入,补充两点,一是最近我们班的同学踢足球蔚然成风,兴趣浓厚,所以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我又在反思,这是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是不是离题太远了。

第二课时伊始,我就以书后第三题的大问题(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贯穿课的始终。学生自学了10分钟左右,我请学生汇报学习的收获。

学生们找到了这样几处:

第一处: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毕竟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学生抓住了毕竟、挺等。

第二处: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拍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学生抓住了不是而是、坦然、一边一边等。

第三处:20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静静地,最难能可贵的是好几个同学提出这里的终于用得不妥,一个学生解释到:终于一词表现出了恩科西终于摆脱了病魔的折磨。大家都很赞同他的意见。

读到这里,孩子们都在围绕着恩科西与天灾斗进行品读,随即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小恩科西仅仅是跟艾滋病在斗争吗?

看到学生们想不出什么?于是我读了下面的一组句子:

他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这一句我读了两遍)

等我长大了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恩科西还与那些对艾滋病人歧视、偏见斗,学生他们表述上不是太准确,甚至有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意思,不过大家心知肚明。这些算是与人祸斗吧。

所以,恩科西与天灾人祸斗!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我们也不可忽视!我拿出来读一读,让学生说一说!

这就是今天的一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摆脱了前一课的零散,有种整的感觉!哈哈,有点自恋了!

艾滋病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课前准备: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5、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疾病等“灾难”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1、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

2、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

(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

五(2)班学生。

三、教学方式:

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

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

(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

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2)万一有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

(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

(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

(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

(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

9、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10、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艾滋病课件【篇8】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课前先学: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3、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勇敢的声音、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指导书写:

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观察两幅彩色插图:

课前先学: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3、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综合训练联系课后练习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个人准备: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可以画出有关语句,加上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归纳在笔记本上。

2、合作探究:朗读有关语句,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推选小组代表。

3、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为中心,表达对恩科西的同情、赞赏。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设计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9】

教案标题: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 ,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 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

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二)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 艾滋病预防措施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

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危害:

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1)减少担忧;

(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

(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

(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

检测途径: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艾滋病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如传播途径;感知艾滋病的可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2、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4、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5、思考质疑的问题。

(1)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2)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1)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失去……失去……”理解。了解反衬的写法)

四、综合训练

指导书写:“携”的右下“乃”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遭”的笔画较多,要注意笔顺,并写好“走之旁”。

五、拓展延伸

观察两幅彩色插图:找到相应的文章,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斗争的励志的名人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2、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

赞赏。

2、从恩科西的身上,我们学到了面对“灾难”,应该怎样做?

(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

(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敌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六、作业设计

在《上下五千年》读本中找几个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奋斗的人物故事读一读。

艾滋病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高危险的传染病。

2、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艾滋病。

3、最终让学生自觉地加入红丝带,关心保护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红丝带40条;

3、纸片40张;

4、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5、公益歌曲“感恩的心”;

6、小奖品1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生问好。

师:大家看看今天老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老师身上多了红丝带。

师:大家已经在课下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的预习情况。谁能告诉老师,红丝带代表了什么?

生:当你不知晓它的含义时,它只能是一条无言的红色带子。但在每年的12月1日,当你在胸前别上一条折好的红丝带,它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一条飘动的红丝带表示了对全世界艾滋病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师:孩子,你说得太好了,我们把鼓励送给他(奖品和掌声)。

出示课件一:课题《舞动的红丝带》

师:跟我齐读课题,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二:提出问题什么叫艾滋病?它是怎样传播的?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讨论好的请自觉坐好,谁来先给老师讲讲什么叫艾滋病?

生: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师:还有补充吗?

生:艾滋病艾滋病的缩写是AIDS,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师:你们说的很全面,不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告诉我们艾滋病的缩写是AIDS,艾滋病毒简称HIV,(进行板书)看来课下的预习做的很认真,我们也把鼓励送给他(奖品和掌声)。下面让我们看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例子。

出示课件三:关于艾滋病的实例及图片,进一步说明艾滋病的危害。

师:艾滋病是不是很可怕?

生:是。

师: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是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四:艾滋病的四种传播途径,教师进一步进行讲解。

(1)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3)共用针具的传播(4)母婴传播

师:虽然艾滋病可以预防,但看到艾滋病患者无助的'眼神,老师心中百感交集,大家又作何感想呢。小组讨论并把它写下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就请同学上台来说说。(把写好的内容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得真好,说出了真情实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我们把想说的话,以心型贴在前面的板书上周围。

师:我们的总理温家宝、影视明星濮存昕都非常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也要继承和发扬前辈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使舞动的红丝带舞起生命的力量,使所有的生命都得到尊重.让我们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去宣传,去呼唤,让结满爱心的红丝带飘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师:老师这里有红丝带,要发放给我们的小艾滋病志愿者,谁要缴入着光荣地组织?

学生踊跃举手,老师发放红丝带。

师: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齐声合唱歌曲“世界这么大”

出示课件五:公益歌曲“世界这么大”。

下课,师生再见。

课下作业:

发放艾滋病试卷,检测当堂学习成果。

艾滋病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称为“小斗士”。

教学难点:

理解恩科西为什么会因为入学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艾滋病会得到全世界如此重视,为什么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推知大意。

1、揭示课题,指名读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师简要的介绍一下艾滋病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小斗士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小斗士”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小斗士”是谁?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难点:

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小斗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课文2、3、4节,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节。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第三、四节。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重点体会“挺”字。用“坚持”“撑着”这些词语换它可以吗?

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5、6、7、节,感悟“斗争”。

过渡:小恩科西在面对这巨大的不幸时,是怎么抗争的呢?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三)细读课文8、9节,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1)指名读。

(2)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三、联系实际,树立培植信心。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艾滋病课件【篇13】

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世界防治艾滋病宣传标志等。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

(1)关注世界艾滋病的流行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红色纸条60张(用途:折“红丝带”),大头钉60枚,有关防艾的视频及音乐若干,计算机。

教学活动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课件投影“红丝带”图片(幻灯片1),让学生思考:这是个什么标志?

为配合学生思考,播放《红丝带,系住生命系住爱》视频。

2、认识“红丝带”,了解“红丝带”的象征意义。

(课件展示)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幻灯片14: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人类对HIV普遍易感。

由于其感染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较大。根据暴露机会大小,可分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

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有卖淫、多性伴、男性同性性行为、注射吸毒、接受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等危险行为的人;感染HIV的母亲所生婴儿;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

幻灯片15:

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艾滋病已不再是当年人们眼中的世纪绝症、超级癌症。

虽然艾滋病仍然无法根治,但通过高效抗病毒药物治疗(鸡尾酒疗法)后,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生命,长期存活。

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规定:抗病毒治疗免费。

4、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虽然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也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艾滋病可以预防,而且,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人的职责,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以下内容课件展示)

幻灯片16: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幻灯片17: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A.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

B.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

C.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

(课件展示相关漫画图片—幻灯片18—22)

(播放“日常生活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动漫视频,以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一些行为”)

幻灯片24:

为什么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5、作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发言)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幻灯片25)

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6、青少年在防治艾滋病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课件展示—幻灯片26)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的战略措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教师小结:

幻灯片29: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从自己做起,掌握认识艾滋病的知识。让我们行动起来——全民、全社会共同抵御艾滋病。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希望同学们经过这节课后,也可以把你们所学到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你们身边的其他人。

(播放姚明为艾滋病宣传所拍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人人有责!)

7、考考你:

幻灯片30: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HIV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2)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传播HIV。

(3)HIV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4)HIV可通过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5)与HIV感染者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可感染HIV。

(6)从外表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感染有HIV。

(7)没有方法可使你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性病。

(8)HIV可通过食物传播。

(9)HIV可通过咳嗽传播。

(10)如果你身体强壮健康,就不会得HIV/AIDS/STD。

二、“手拉手”游戏

请十个男同学上到讲台旁,参照课件展示的拉手方式(幻灯片31)“手拉手”。(播放背景音乐“给我爱的光”)

(该活动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感悟——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的活动情境)

三、活动总结:

(结合讲台旁十个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利用幻灯片32:进行全课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预防艾滋病。这样,我们的生命健康,将会像投影上面的夜景一样美丽、灿烂。

艾滋病课件【篇14】

活动目标:

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活动准备:

录像。

2、准备知识竞赛题十个。

3、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

4、每人写一篇《预防传染病》文章;

5、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准备,数码相机拍整节课活动情形,以备存档展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红领巾:整洁,勤换洗。

衣袖无污垢;

7、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8、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9、桌兜:整洁无杂物。

三、预防传染病知识竞赛:

划分两个小组,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分别给两个小组计分

1、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流感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C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2、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等

B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C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D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E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F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四、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情况和效果评价。

摩擦力课件范例14篇


摩擦力课件 篇1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学生会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学生猜想不全面,引导学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实验: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或准备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学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4、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3。)

指导学生看课本61页科学世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通过改变摩擦力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到科学的意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4。)

(通过1、4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2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通过5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四)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应用了那些摩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关于摩擦力,主要是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要求学生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没有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若说到产生条件就会牵扯到动摩擦、静摩擦,它们的产生条件是有区别的,讨论起来就非常的难。

摩擦力课件 篇2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教学难点:

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感受摩擦力活动1>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活动2>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试一试>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思考>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摩擦力课件 篇3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主题: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引言: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摩擦力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还在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教案将通过相关实例和实验,向学生展示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2.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认识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4.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学习内容:

1.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

- 通过实例和图示方式介绍摩擦力的概念;

- 说明摩擦力与物体表面性质及力的大小有关。

2.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 介绍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 给出公式,引导学生运用。

3.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通过实例分析,找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

-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影响。

4.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介绍工程领域中摩擦力的应用场景,如车辆刹车、滑动门、自动扶梯等;

- 鼓励学生调查并报告更多摩擦力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5.实践操作

-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感受摩擦力;

- 使用斜面、线轮、平衡杆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测量和计算摩擦力。

三、学习过程:

1.导入

- 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兴趣,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2.知识讲解

- 通过多媒体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和特性,结合实例解释其产生原因;

- 讲解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演示具体计算步骤。

3.应用分析

-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应用场景,如走路、刹车等;

- 举例分析工程领域中摩擦力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4.实验操作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和计算摩擦力;

-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5.总结

-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摩擦力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摩擦力在不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2.设计更多有趣的摩擦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演示。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2.分析学生对摩擦力概念和应用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

3.评价学生总结和拓展延伸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了解到摩擦力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摩擦力课件 篇4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摩擦力课件 篇5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课件 篇6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因数越小.实际上,当两物体表面很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交错齿合,会使动摩擦因数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洁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动摩擦因数更大,表面越光洁,动摩擦因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物体表面是光滑的”这是忽略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一种提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与上面叙述毫无关系.

N为物体所受的正压力.摩擦力的大小变化随着外力的变化关系如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问题1、目前我们学了哪几种力?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大小方向如何确定?

教师总结前几节所学习内容,为方便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分析力时可把握如下几个过程:

1、力产生的原因;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都需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会计算它的大小、能判断它的方向.前面我们为你学习了其中两种力:重力和弹力.这一节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摩擦力是三种力种比较难掌握.

首先请学生分析图示(如图所示),教师可以演示这个实验,B物体用钩码代替:

提问2:拉力与摩擦力是什么关系?去掉B,摩擦力是否存在?

答案:在B的作用下,物体A要向右运动,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摩擦力就是阻碍A物体向右运动,从而使A物体与支持面保持相对静止.

(1)、静摩擦力: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上述实验中,不断增加钩码,使拉力增大,可以分析出:静摩擦力也是增大.但当增大到某一值时,A物体开始滑动了.A物体将要滑动的瞬间

2、例题讲解:

握住水杯,使水杯在空中保持不动.让学生讨论水杯是否受摩檫力.若受,则其大小、方向怎样?

答案:水杯受到重力、手的弹力、手的静摩擦力作用.由于水杯静止在空中,因此静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

3、继续演示实验,在前述实验中,继续增加钩码个数,木块开始缓慢匀速滑动后,开始提问.

继续实验,向A木块施加压力(可以添加砝码),接着再愿基础上添加钩码,让木块又开始缓慢滑动.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课题1:

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可以选择的课题建议:

1、“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怎样”,关于本课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类似的文章并写出感想……,对于本文的写作形式可以不加限制。

2、“关于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本课题具有专题性质,可以针对某一方面详细叙述,如“摩擦在体育运动中”;“摩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等等。

课题2:

内容: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详细的讲述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因此学生在用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往往对实验的原理忽略,而注重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说明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相对与“实验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本实验是其延续,如果说实验1是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向,那么实验2就是针对具体细节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摩擦力课件 篇7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 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 (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入:

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堂上练习:

②用一水平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若物体沿竖直墙壁自由下落,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开展《摩擦力的再认识》系列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抛题。

本系列探究性活动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班分为8个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要求两周内完成,成果可以论文形式或课题报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交流答辩,互相学习。

摩擦力课件 篇8

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简介与教学设计

引言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滑动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实践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应用,并提供一个生动且实用的教学设计,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公式

1.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由于它们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2. 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μN 来表示,其中 F 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 是摩擦系数,N 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摩擦系数 μ 是与物体表面性质有关的量,可以是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二、滑动摩擦力的应用

1. 机械应用:滑动摩擦力对于机械运动至关重要。例如,滑动摩擦力可以使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使车辆能够行驶;在滑雪板上,滑动摩擦力可以帮助滑雪者控制速度和方向。

2. 自然界中的应用:滑动摩擦力也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山体滑坡的发生是由于山体上的滑动摩擦力突破了一定的极限,导致山体滑动;在冰川流动中,滑动摩擦力会导致冰川滑动。

三、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下面提供一个教学设计。

1. 实验观察: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观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验,如滑块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

2. 数据记录和分析:学生需要在实验中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他们可以测量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力,并观察摩擦力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例如,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质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 理论学习: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引入,学生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本质。

4. 案例分析和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来深入理解滑动摩擦力的应用。他们可以通过研究实际问题和场景,如汽车制动、滑雪运动等,来探讨滑动摩擦力对这些问题和场景的影响。

5. 综合讨论和总结: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对滑动摩擦力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扩展,以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结论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活和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应用,以及综合讨论和总结等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摩擦力课件 篇9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力,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和现象。因此,本教案将以摩擦力为主题,设计一堂有趣生动的物理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

b. 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理;

c. 掌握几种常见的摩擦力计算方法;

d. 能够分析运动中摩擦力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a. 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摩擦力,能否给出例子。

b. 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

a.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摩擦力的产生原理。

b. 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实验探究(25分钟)

a. 准备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组分别准备一个水平面和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测量不同材质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在实验后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

4.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

a. 介绍几种常见的摩擦力计算方法,如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b. 举例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5. 碰撞时的摩擦力(10分钟)

a. 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时摩擦力的影响,让学生设计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b.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6. 拓展与应用(20分钟)

a.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小汽车比赛的实验。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设计一个能够减小摩擦力的小汽车。

b. 学生演示实验并进行比赛,观察小汽车的表现并分析背后的原理。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

a.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理。

b.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平衡和平衡力的概念。

三、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数据和结论等。

2. 讨论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展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3. 小汽车比赛:学生根据设计的小汽车性能和比赛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摩擦力课件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六)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小议摩擦力

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

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

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

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

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是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的。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

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

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会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

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七)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摩擦力课件 篇11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 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教 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好 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 胎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学习中的摩擦现象。我预设学 生可能会想到粉笔写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现象,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擦 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认 知了“摩擦”现象后,马上引入“摩擦力”这一知识概念。在教学中我以提问渗入:在前两课我们知道了当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了弹力;气球吹大后喷出气体,产生 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物体摩擦时是否也存在一种力?为什么这样引导?因为我想对“摩擦力”这个概念虽有“摩擦”现 象做铺垫,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作一个很好的引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如果将书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让学生理解掌握,我觉得比较勉 强,学生也必定理解不深。在此,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容易去思考联系,然后会尝试感知寻找“摩擦力”。在学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动中,我就及时 给予学生引导,比如: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来感知摩擦力,同时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 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最后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测量的:“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明确了摩擦力大小可测量后,再将如 何测量,测量方法进行强调指导,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强 调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我让各小组尝试测桌上一样物体(自己学习用品或教师准备的大小不一的螺帽)运动时的摩擦力。在这我想是否可提示学生:如果小组 内选的物品比较大,可放在地上测。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接触面关系)。然后让学生汇报所测物体及结果,老师简单板书后提 出疑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 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当 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 证?再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首先,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如果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出现困难,就及时给予点 拨:从中也可以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因为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 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这样我想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交流之前给了每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探究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的关系”实验计划时应强调哪些条件改变?哪些不变?并明确实验方法,集体交流统一标准后教师可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结 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中对同一 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 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 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在 得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这一结论后,再让学生思考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对比实验,因为有了第一个实 验计划的制定。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 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教师小结:大家想发表意见,时间关系我们也不交流了,有兴趣你们多看书,查点资料,下课。

摩擦力课件 篇12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习

1.什么叫摩擦力

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两个面的刷毛的弯曲方向不同进一步理解每个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的概念。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个毛刷作演示。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研究弦振动的音调和欧姆定律时,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并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特别是对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摩擦与我们

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对“科学世界”内容的阅读和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

4.当堂反馈

(1)采用讨论的形式,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4题的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录音,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

摩擦力课件 篇13

通过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教导《摩擦力》这一课,让小朋友们了解摩擦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以下是幼儿园小班《摩擦力》教案,欢迎阅览!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摩擦力课件 篇14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

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

2)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只有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时才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总是阻碍相对运动的产生。)

1)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过课件和课本插图以及游戏:让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学比较拉力的大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

首先师生共同讨论后由教师演示压力大小对摩擦的影响,由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全班讨论写出结论,然后由不同学生小组(每组4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他因素对摩擦的影响(其中一人专门作讲解,一人记录)小组讨论后由一人将结论写进黑板上的表格。

组织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对同学前面的猜想正确的用红笔打√错误的打×以加深印象)

1)问题的提出:通过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人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问题和将粉笔横放与竖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课本上观察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世界”。

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增大与减小方法。

3)全班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与分类。

2)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工人在用油桶运油时总是将油桶放倒向前滚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自行车气不足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古诗词课件范例14篇


古诗词课件(篇1)

课前准备:

⒈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搜集这三位诗人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⒈组际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⒉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音。今天我们就随着古诗《泊船瓜洲》,与王安石共弹一曲思乡曲吧!

[背诵思乡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的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⒈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⒉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⑴学生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正音:正音:间、数、重、还。

⑶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或师范读。

⑷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读通是读懂的前提,因此,先让学生试读,适时辅以教师的范读,或学生的赛读,力求读通的同时,读美。并让学生借助图、课后注释,以学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来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⒈反复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⑵描述关于绿的好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绿过江南的美丽景色?(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绿满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和煦)指数名学生说。

⑶朗读体会绿意。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光图。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朗读。

师:你看,这绿字让你们这么一说,竟如此的丰富多彩;这绿字让你们这么一读,竟如此的生机盎然。知道吗,这小小的绿字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交流: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换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⒉质疑:春风真的只绿江南岸吗?那作者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说春风又绿江两岸呢?哪个词写出他想回家?(还)[

你有过思念家乡的感受吗?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朗读体会。

[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⒊是哪些景物让诗人想回家?他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点拨:

⑴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⑵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和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标出位置。结合图和注释理解诗意。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水间只数重山的意思。

⑶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①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学生心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时,教师适当地介绍背景,帮学生体会文字里面蕴涵的意思。]

②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⑷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⒋离家近了,应该回家;离家久了,更应该回家。可是什么原因

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⒈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⒉评: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⒊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⒋小组合作,把这首诗改编成小故事或作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改编诗作,为诗配画,则更是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五、运用所学,适时拓展

⒈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⒉补充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拓宽阅读的时空纬度:一是古诗,一是现代诗;一是思家,一是思家更思国。从而实现情感升华,深化学生情感内涵。

六、课外作业

收集思乡思亲的诗作,特别是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的诗。

[《泊船瓜洲》一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采用板画能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主题:京口、瓜洲一水相隔,岸上,诗人独自一人向着家乡的方向远眺,虽然家乡离此地相距深远,但诗人看来,只是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很近很近,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课件(篇2)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清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时论。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渎,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占诗。

古诗词课件(篇3)

[教学目标]

在利用注释,自读自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整合利用相关资料,探究词中深层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景及相关资料的适度整合与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与整体感知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完成。

疑难之处,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用多媒体或投影呈现,也可以印发给学生。

二、背景资料呈现,辅助解读作词动机与写景寓意。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_动日益高涨。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_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_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信息整合利用辅助:

1.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革命形势,词中着力描写“红”色,富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火热的情怀,“万山红遍”是“星火燎原”的外化。词中写“竞自由”寓自由解放追求。

2.国共合作,革命应由谁来领导,成为当时的焦点问题。此便是“谁主沉浮”质问的来由与内涵,由此可见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三、活动资料呈现,辅助解读“峥蝶岁月”的相关内容。

1.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工作期间,常与蔡和森等革命青年在橘子洲头散步、游泳、畅谈天下大事。

2.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信息整合利用辅助:

1.呼应“百侣曾游”。

2.呼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峥嵘岁月”,也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了诠释。“万户侯”、“中流击水”没必要字字落实,但寓意要清晰。

四、小结

背景决定心境,心境决定物象,物象传递情意。读诗词必须知人论世,利用相关资料去解读诗境,品悟诗情。这是鉴赏的基本素质。

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同“教学设计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诵比赛活动,“我最欣赏”的品味活动,“我们缺什么”研讨活动。

[教学过程]

一、朗诵比赛活动

预课:要求每个同学反复诵读课文,读得音准语畅。

学课:分组交流,人人有诵读展示机会,互相带动。先行分组齐诵,培育团队意识,提高整体能力。老师评点,评出优胜组,予以鼓励。后行个人诵读,每组推选的,全组帮助设计停顿、重音、表情等,集体评出个人,予以表扬。

二、“我最欣赏”的品味活动

要求:选出你欣赏的某个词、某一句、某几句,说明为什么,写成书面稿。相同的不可重复,突出“我认为”。基本同意的,可以补充;不同意的,提倡争鸣。教师在互动中做好指导与协调,确保活动有序有质有效。

形式:课前发布,自荐主持,课堂以对话形式展开。教师全程监控。课后可由课代表汇总个人发言张贴在墙报“学习栏”内,继续品评。

备要:参见“教学设计一”中“重点品悟”相关点及其鉴赏思路,重在思路对,不求刻板照对现有结论;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调控。

三、“我们缺什么”研讨活动

要求:人教版、苏教版不约而同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语文第一课,显然有所期许。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龄,与毛泽东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相比,我们究竟缺什么?请在整体理解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谈自己的体会。理解有困难的,教师及时扶助。

形式:可用现场讨论形式,先分组让每个同学有发言机会,后由各组推荐者全班展示,教师欣赏、引导、调剂。可用随笔形式,将自己的想法以书面表达出来,教师评点展示,促进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备考:当今青年不乏理想与执着追求,但通常定位在个人发展上,缺少当年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当今青年图稳求安,优柔寡断,缺少当年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壮果敢;当今青年谈吐作文,少刚性多柔性,缺少当年革命青年深远而雄奇的思想气魄,急需补钙。从成长来看,少年大志,一生大为;少年无大志,一生难作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后来的丰功伟业,正是基于他们年轻时的壮志激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今时代同样需要“中流击水”、中流砥柱型的英豪,知识青年更应敢为人先立大志、成英豪,从进入高一开始早起步,踏实奋进,渐强渐升,以不辜负时代的重托,民族的期盼。

【相关链接】

1.《沁园春》词牌

沁园:东汉明帝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相传《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篇13句,四平韵;下篇12句,五平韵。

2.“挥斥”的化用

《庄子•天子方》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毛泽东“挥斥方遒”巧妙化用于其中“自由奔放”的意蕴,用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怀。

3.古诗词的语序变动

古典诗词受格律的制约,常破句(改变原有句序)重组。如《沁园春•长沙》起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正常句序当为: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望)北去湘江(流水)。因为词作押ou韵,故将“橘子洲头”后置作韵脚;为使前后音韵谐和,前两句也随之倒置,于是形成作品中的语序。古诗词语序的变动和省略,虽然破坏了一般的语法规律,却增强了美的韵律和特有的情趣,只是要学会品悟。

4.物性与情志的暗谐

在传统文化中,景物本身的特质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情的信息,即景语皆情语。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多用于传递孤独惆愁;杨柳、舟船、长亭、关山等,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高山、奔流、上天、人海等,多用于歌咏豪情壮志;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藉以抒发闲情逸致。如此等等,要有意识地积累,文化底蕴丰厚了,古诗词鉴赏的底子就厚了。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所以,是因为“杨柳”(寓有离别)、“晓月”(寓有凄寒)、“残月”(寓有孤独)营造了“伤离别”的浓浓情意。

物性与情志的暗谐始于《诗经》,屈原作《离骚》加以光大,广借奇花、异果、香草、佳木、峨冠、博带、长剑、美女等等,寄托自己高洁美好的情志;而杂木、泥淖、阴云、_雨、乌鹊等,则成为憎恶、鞭挞污浊、黑暗势力的外托之物。古诗中的佩剑、舞剑绝非习武善战,而是借剑明志(屈原、李白、辛弃疾诗中均写到)。古诗中雄关、长城、沧海、大江、长风等物,多与豪情壮志相谐;南山、幽居、禅寺等物,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已成为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

古诗词课件(篇4)

1、再画出标题框,右击页面空白处,右键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2、方法/步骤:

3、位置、大小等。

4、可以做的文雅一些,这样就能体现书卷气。风格也可以以古典为主,什么山啊,竹子啊之类的

5、红色字体。

6、选择图片或纹理填充,我们将选择好的图片当做PPT背景。

7、时代背景、现实事例等相联系,从而激发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做到迁知入文,移情入文,使学生获得与文本的“对话”.《相见欢》的课堂教学就说明了这一点.

8、时代背景: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核心.“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观时代现状,才情满于心.南唐灭而北宋生,被囚禁,离家思亲,郁郁寡欢生存于世的时代兴替的历史洪流之中,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就不难理解了.

9、《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昭君怨》《阳关三叠》《妆台静思》《平沙落雁》《夕阳萧鼓》《疏梅弄影》《出水莲》

10、白色背景,黑色或深蓝色深绿色字体。

11、观众布局、观众构成、情绪气氛。

12、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感悟其诗情画意;古诗词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这些艺术文化的传统教师应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训练.《相见欢》中老师的四首词和三首诗对“月”的讲解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理解,就对学生的常识积累和审美能力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观众布局、观众构成、情绪气氛做一定的选择,露天广场朗诵还是室内朗诵等等,做出相应的改变。

14、古诗词背景资料的类型及意义

15、用系统自带的图画软件就可完成。先分别把诗和图制成各自的JPG格式,再将图画设置成“透明”,叠加上去就行了。

16、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文本”组中的“文本框”,作者名称用横排文本框插入,诗句用垂直文本框插入。

17、给每个垂直文本框添加动画效果,这样在幻灯片播放的时候更加生动有趣。

18、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19、现实材料:是古诗词背景材料的深化.现实中重大的困难挫折我们应如何面对?是敢于面对,解决问题,还是一味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利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实例来进一步引导和警戒.

20、淡红色、淡黄色字体。

21、打开PPT,将版式设置为空白,方便我们的编辑。

22、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因为我们插入的是垂直文本框,这样就不需要在改变文字方向,简单许多。

23、启动PowerPoint2013,切换到“插入”选项卡选择“形状”组中的“圆角矩形”,插入到页面中。

24、弹出“设置背景格式”窗格,勾选“图片或纹理填充”,选择填充背景。

25、家庭状况、生平事迹、体验、表现作者独特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识.李煜的南唐后主,亡国之君,婉辞领袖的信息,无疑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

26、淡红色背景,深紫色或褐色字体。

27、OK,我们的动画到此已经全部完成

28、总之,加强古诗词背景资料意义的认识,可以更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更好的基于文本,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汇和精神的同构”!

29、画出圆角矩形之后,在“格式”选项卡下,调整矩形的填充颜色,为了村托文字,这里不建议大家填充较深的颜色。

30、然后右击标题框,编辑文字,输入诗歌的题目并改变字型、颜色等等。

31、大家还可以插入音频文件,营造一个气氛,让学生更好的领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

32、黑色背景,白色或淡黄色字体。

33、深蓝色背景,白色或黄色

34、古诗创作都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所以我幕赏析古诗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才能更透彻和有意义。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就是写的安史之乱背景下写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古诗词课件(篇5)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古诗词课件(篇6)

古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

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

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

4诗歌分类:诗歌

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

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三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为什么成为名句:一“大”一“直”,一“长”一“圆”虽随意而直白却把雄浑而壮观的景象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寓意境与明白如画的语句中。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次北固山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洛阳人,玄宗年间进士,《全唐诗》存有其诗十首。

诗意散译: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的摆脱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出生,夜晚象是孕育着浑圆的朝阳的母亲,而江南的春天似乎是进入了旧的一年,春天夜晚将尽,黎明即将来到的时刻,时间过的实在是太快了,作者用“生”“入”二字形象的将时间飞逝的感慨表达了出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如古寺,出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作者简介:玄宗年代进士,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常悠游名胜以自娱,

其诗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感情曲折。

诗意散译: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时的百鸟自由的欢唱,清晨的潭水倒影让人心的空灵,万物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空中偶尔传来钟磬的余音。

写作特色: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是非常精到的,整首诗歌是在一种清净无为的恬淡幽深的景色之中诞生的,作者选取了“初日、高林、竹径,花木掩映的禅房,清晨鸟儿的鸣叫,深而清澈的潭水,钟磬的余音”所有的这一切都展示着这样的一种气氛,使人如饮清泉甘露,心如明镜。名句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歌在表现意境方面尤其突出。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词又称为“诗余”和“长短句”,是配乐填写的诗句,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朝。通常分为上阙和下阙。上下阙的内容是不同的。词的名字是乐曲的调名。词从流派上来分可以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阕主要是写景描绘了三幅图画,有一种愁绪充斥其间。在下阕中笔锋一转,对人生充满了期望和豪情。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第5首诗歌的含义及意境并能熟练背诵

二教学重点:词义句意及作者常识

三教学方法:诵读和分析体会

四教学过程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意散译: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还没有被销蚀,磨洗过后,辨认出来是600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由此想到了当时东风如果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里浓艳的春色就会把二乔关锁在其中了。

3诗歌赏析:销,消失。将,拿。铜雀,铜雀台。二乔即大小乔是孙策和周俞的妻子,这里作者用借代的手法用大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代指周俞的失败。杜牧是一个有大志却未能得以实现的诗人,他是借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自己的不得志,使他说当时所有的人都使象周俞那样只是凭运气来得到胜利的,这使一首咏史诗,他是在借古喻今,他的评价不够客观,可以说周俞成了他的撒气筒。

作业:默写背诵

古诗词课件(篇7)

1、整组教材简介: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2、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3、教学内容及注意事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

教学时,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5、教学重点:

1、读懂文本,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积累语言。

二、周晓燕研讨课集体备课。

1、周晓燕说教学思路。

2、集体研讨,共商教学中难点及设计教法。

3、商议教学课件及在教学中的辅助点。

三、本组课题评价工具集的商议制定。

1、进一步学习我组的实验课题,明确现今要做的工作。

2、加强学习,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

3、每人写出课题实验的中期推进性总结,周三交。

四、五年级小课题的进一步研讨明确,老师要在班会课上对学生引领。明确本班研究的方向。

主题:走进西部,了解大西北

1、每班分工从五大块了解大西北。

2、周五各班教师小课题的引领。

五、教学中渗透管理的研讨

1、继续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常规的养成教育。

2、本周教师要严抓大小书包、两块抹布、放学路队的落实管理。,每天检查,管理到位。保证写字时间,写作时要认真指导。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

3、安全教育的加强和引导。教育学生上下学要按时。

4、实验小学是我家,文明礼仪靠大家,教育学生养成轻声说话,不摸墙,不打闹微笑礼仪的良好习惯。

六、本周各项活动的安排

1、与昌吉市第七小学手拉手同成长的书信活动。

2、五年级第二轮校值周工作安排。

3、系列学雷锋活动的开展。

4、备课教案的审查签字。

七、阅读班、作文班集体备课,共同商议下周教案。

古诗词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地。许多诗人在此流下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代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而其中最为人们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扑重点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n)、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2.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

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到这个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7.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8.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9.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读。

3.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4.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生答: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让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不要放过这么优秀的诗篇,赶快背下来吧。

第二课时(《秋思》《长相思》)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自由选择其中一首齐读,再交换朗读一次。

4.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5.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6.这么多遍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7.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这一次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生答:道不尽)。

1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4.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正音。注意读准畔声母是p帐的翘舌音zh。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4.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古诗词课件(篇9)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 “独”坐是“谁”独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 “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⑴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⑵ “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⑶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⑷ “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⑸ “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⑹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⑴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⑵ “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⑶ “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

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特别建议】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古诗词课件(篇10)

【设计意图】

寒冷的冬季,是各种花草树木枝叶枯萎凋谢的季节,而“梅花”却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生长特别旺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着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设计了古诗《梅花》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诗词课件(篇11)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这是一首游子的诗歌。全诗以游子的口吻抒发了对所思之人的想念

2、解析:

本课教学,其核心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特色,理解它关键是要作者在诗歌中式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涉江采芙蓉》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如果是男的,在诗歌中又是怎样来表现的,是女的又怎样来理解诗歌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呢?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意象的分析,诗歌语言的赏析进行。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2、解析:掌握通过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歌的方法。《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为“芙蓉”,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涉江采芙蓉》诗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抒情主人公的性别的模糊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诗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诗歌进行分析,后两首诗歌还必须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其中关键是补充讲解一些古代常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在补充讲解古代生活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使用PPT课件。因为使用PPT,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帮助他们来理解诗歌内容。播放课文朗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8.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怀人

9.“怀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谁在“环顾”?

明确: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时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六、课堂小结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七、目标检测

熟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题。

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不超过50字)

4、这是一首五言格律诗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答案:

1、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

4、不是格律诗,虽然这首诗八句,并且双数末尾一个字都押韵,符合律诗的特点,但是律诗的特点是中间两联一定要讲求对偶,而这首诗的三、四、五、六句就较随意了。

八、配餐作业

A组题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答案(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B组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6分)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⑴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⑵欢悦、惊喜。

C组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案(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九、教学反思

古诗词课件(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

清平乐·村居

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古诗词课件(篇13)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古诗词课件(篇14)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看电视课件(范例14篇)


看电视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1、写好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看电视吗?喜欢看什么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一说)如果你们看的电视节目冲突,你们会怎么做呢?

有一家人也喜欢看电视,不过他们看电视有些奇妙,想知道吗?赶紧读课文吧!

二、学生自提要求,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先自己试着给自己提一提读文要求。

2、教师出示写在小黑板上的读文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字词;

可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说还要在读课文中做到什么。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老师作补充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领读易读错的字、词、句;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一家人的亲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竞赛读。

4、小组思考讨论: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5、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

6、读课文二、三、四节,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情况,用“因为……,所以……”说话。

7、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家人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说说今后打算怎么做。

五、课后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电视课件 篇2

【教材简说】

《看电视》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以“奇妙”为线索,采用首尾呼应,设问引思的方法道明了一家四口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频道的浓浓情、款款爱,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建议教学时,紧扣“奇妙”展开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环节】

一、儿歌入情,初涉“奇妙”

1、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儿歌: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

我们爱自己的家,

我们爱爸爸妈妈,

我们爱爷爷奶奶,

我们爱家里的每一个人。

2、你是怎样爱你的家人的?

3、你想着我,我想着你,大家心中都念着、想着别人,这才是最温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小朋友的家,去看看他们的表现,或许你会有一些想法,会觉得奇妙?

用儿歌及语言的交流唤起孩子对家的温情,垫定情感的基调。同时引领孩子去关注一户人家,并以“奇妙”为引子去发现问题。

二、感知“奇妙”,自主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碰到生字多读读。

并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2、交流反馈读书所得。

读书所得交流应给予孩子充分的表现权,重在学生表述读书过程中的有所悟,不需要作深层感受,旨在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收获的喜悦。教师可适当捕捉感知“奇妙”的生发点。

3、自主、合作识字:

⑴ 把你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⑵ 共同来解决所提问题。

⑶ 开火车进行检查。

⑷ 进行“接龙比赛”。

孩子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这些来源于孩子的问题可利用优生资源解决,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优秀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分组读课文一遍,要求:

要读通顺。

三、深悟“奇妙”,多层练读

1、小组合作读,看谁读得美。

2、这一家人晚上看电视,怎么老是频道换来换去的?

3、选段读。

4、用“( )换频道,是因为( )”的形式师生对说。

5、看节目时,每个人的心情会是怎样?

教师范读。

6、想一想:

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什么?

学生自由读。

7、演读。

多层朗读,旨在诱发孩子有更多个性化的理解。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要写的字:

爸、全、关、写、完、家

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

指导重点笔画,如:

“巴”要封口。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创新练习

1、选词填空:

听 看 写 换 拍 唱

( )音乐 ( )双手 ( )京戏

( )文章 ( )电视 ( )频道

2、先给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如果能给你写的句子配上画,那就更棒啦!

3、实践活动:

你会去关心你的家人吗?

你知道你家人的爱好吗?

赶快行动吧!

六、拓展性资料

妈妈笑起来,

嘴旁两个小酒窝。

奶奶笑起来,

额上流出道道河。

爸爸笑起来,

眼睛眯成一条线。

妈妈说我笑起来,

就像牡丹花一朵。

看一看你家里的人笑起来的样子,学着样说一说。

看电视课件 篇3

教学设计理念: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丰富和发展经验,采取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教学,培养学科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活动一:“电视我最爱”

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2、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3、最喜欢的电视人物。

4、最喜欢看电视的姿势。

三、活动二:辩论赛。

1、学生汇报自己看电视的烦恼。

2、小组辩论:看电视的好处与坏处。

4、学生谈感想。

四、活动三:看谁口才好。

1、教师创设情境。

2、师生模范家长和孩子的谈话。引导学生学会排出家长限制看电视的烦恼,正确处理自己和电视的关系。

1、学生填写调查统计表。

2、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不同,看电视时应有谦有让,尊重长辈。

六、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看电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的爸爸妈妈喜欢吗?

(板书:看)

你们一起看电视时是谁让着谁?

(指课件上的课文插图),图上这个小朋友,他家看电视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他家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出示生字,让学生学前认字,增加成就感,激励其他同学。

3、自由读:

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小声读课文: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5、检查识字情况:

⑴ 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⑵ 老师带读注音生字。

⑶读生字(去掉拼音)。

⑷ 开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朗读、感悟课文

1、生字回到课文:

自由读课文。

给诗歌标出小节。

2、指名5位同学接力读,其他同学听、点评。

3、小组合作读:

不懂的地方讨论讨论。

4、班内交流:

⑴ 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⑵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能解决的由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引导,通过朗读来感悟)

主要解决问题一:

“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

引导学生从诗歌二、三、四小节中朗读感悟。

(板书:奇妙)

主要解决问题二:

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板书:秘密 爱)

5、课件出示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⑴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家”:

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先描红,然后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五、布置作业

留意观察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到时打开电视请他们观看。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奇妙 秘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各种形式读。

2、出示会写的字:

认读。

扩词。

二、写字指导(剩下的五个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爸、全、完、关、写”,学生观察。

2、师范写。

3、学生先描红,再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练习写生字。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仔细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当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我们全家看电视为什么很奇妙?”时,我感到很高兴,准备带领学生通过学文去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问题。”这时,我有些犹豫,让他们继续问下去吗?会不会打乱课堂教学的条理性呢?不让学生们提问会不会伤害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呢?这些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我决定让学生继续提问,学生们又提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虽然他们的问题中有些比较浅显,如“咿咿呀呀”、“直叫”、“啥时”等词语的意思,可是这可以马上请学生及时帮忙解决。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可留待讲读课文时解决。从学生每一节课的提问来看,他们所表现的是有区别的,有层次的。我及时阻止了同学生对某些学困生所提问题的嘲笑,并借助语言、手势、眼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看电视课件 篇5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结合自家的情况,谈谈看电视的情况。

2.播放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场面,你能猜出他们正在看什么节目吗?(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发现明明家看电视中的“奇妙”所在,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学生汇报词语,师在屏幕上呈现词语。

三、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生字、生词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迷的方法识字,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或场合见到过这些字)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例如:学生汇报“精”时,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奇妙?

全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多种方式朗读)

1.围绕“奇妙”一词展开,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五小节)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出示反映,谦让、礼貌、孝顺等主题的小诗,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同时受到好的品行的熏陶)

看电视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球迷爸爸非常爱看足球赛,却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之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一“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重点

1、 能认课文中出现的“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能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学生讲家里看电视的趣事)

(猜谜语揭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家里看电视的趣事,易于学生走进文本)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交流,增加,巩固学生识字方法)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疏通字词,再来读课文,便于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请同桌互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请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齐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这一小节

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课文插图。)

品句:“好球,好球,快射门!”

问题一:说明了什么?

(先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再出示句子加以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比赛关掉,―――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4、看课文插图,学习第四小节

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5、学习第五小节。

问题二: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

(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以课文插图为契机,引导学生观看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通过反复朗读,品句,让学生体会爸爸的孝心,奶奶的慈爱,感悟到这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四、童谣总结全文:

我家看电视真奇妙, 频道不停来回调;

“球迷”偏把京剧挑,“戏迷”看球赛拍手笑;

妈妈工作太疲劳, 需听音乐看舞蹈;

为了他人心欢笑, 我们争把爱好抛。

(用童谣总结,使课文更加通俗易懂,也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看电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教学重点: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二、谈话激趣。

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5.完成随堂练习本上的第四题我也说几个。(关、写、家扩词)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节读得最棒,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②以“奇妙”设立县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小结及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读通了课文。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比赛读文,比比谁是最棒朗读者。板书设计:

看电视 爸爸 妈妈 奶奶 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爸”、“全”等6个字。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会写“爸”、“全”等6个字。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2、摘苹果游戏。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请同桌两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小节。

②读“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奶奶吗?(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三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聚焦:“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指导“!”号的朗读。

②议一议: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理解“秘密”在文中的意义,并体会亲人之间的“奇妙”之情)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5.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齐读二到五小节。

②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造句。

③全班进行交流。

④联系实际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空。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4.评议,再练写。

5.完成随堂练习第一题和第三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了他们一家人看电视的奇妙场面,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秘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你们读懂了吗?相信大家都会用行动来证明真的读懂了。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看电视 秘密? 心中有他人

看电视课件 篇8

设计理念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注意力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却饱含温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基于此,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的句子,然后逐步扩展到全文的朗读。并且设计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巩固。这样设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好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教学时间

二至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多媒体演示书上插图问: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错。

3、(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

5、(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6、小组检查生字。

7、(出示词语:全家奇妙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音乐舞蹈)指名读,齐读。

8、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

1、(出示: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指名读,问:同学们从这些话里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在“明明”“关掉”“不知为啥”“入了迷”等词语下面加点)在朗读时要重读这些词,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学生练读。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出示:奶奶啥时换了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3、(出示: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一小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问我家看电视奇妙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四、巩固练习

出示:因为——所以——

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比如: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听京剧,所以换了频道。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点评:

教师儿童化语言标准、语气亲切,课前复习导入设计了背诵《三字经》,是一年级进行经典教育的一个体现;朗读词语,则是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学扎实有效。,课堂上每个细节都市抓得很好,对学生的评价细致。激励学生方式好;注重了导行结合。从家庭的爱拓展到班级,集体甚至更大的范围;当学生提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可以结合课前学生背诵的三字经进行教育,把经典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看电视课件 篇9

教学主题:识字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视、光、孙、动、城、葫、芦、娃、宝9个生字,会写七、米、光、车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致意思。

3.激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内容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识字第一单元以及三个单元的阅读课后,这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途径和方法,本课通过看电视识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识字的道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本课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看电视也是识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并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本课趁热打铁,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自主识字。

四、设计思路:

通过多媒体课件、字卡和小蜜蜂头饰等直观教学手段,先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要求掌握的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供的儿歌,然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可是,有的小朋友并不满足这些,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去识认汉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显示P98页情景图)

(一)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图上画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小男孩说了什么?你从小男孩的话中知道了他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边边的意思。

二、引入生字,自学生字。

同学们,你们爱看电视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卡通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边看电视边识字,好不好?(多媒体课件,依次显示大风车七色光动画城等电视栏目片头,并打出对应词卡)

(一)引入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9个汉字就是大屏幕左边词语中的红字。现在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读课题与儿歌,找出这9个汉字,并用铅笔圈出来,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2.老师也想听听大家读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齐读给我听。

3.指导朗读。

4.多种形式练儿歌。

(指名读,老师引读,一部分读前半句,一部分读后半句)

(二)识记字形

同学们都已经会读这9个汉字了,可是,该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呢?请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字卡,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一记。你有什么好办法一会儿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三)检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读字卡

2.老师说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用生字组词、造句

4.做字音、字形找朋友的游戏。

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在汉字的百花园中畅游一圈,现在,大家看我们的黑板上也是鲜花盛开。老师要请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花蜜。我要发给每只小蜜蜂一张字卡,请它找到这个字相应的读音,并用这个字组个词。(黑板上粘好有9个生字的音节的鲜花,发给学生一个小蜜蜂头饰一张字卡)

三、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不仅要认识这9个汉字,还要学习书写4个汉字,七、光、米、车。大家看,字宝宝已经在田字格中站好了,你们告诉我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每一个字的书写笔顺的演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在练习本上书写。

3.展示评价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们的书写练习,互相评价。

四、拓展练习

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也像今天课上的这位小朋友一样是学习的有心人,在看电视的同时认识了很多字。现在,我就带来一些电视节目,看看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课件打出人与自然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动物世界生活等电视栏目片头)

五、激发识字兴趣,感悟识字方法

(大屏幕显示语文书P97页图)

1.图上小朋友在讨论些什么?

2.你用过这样的方法识字吗?

3.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实物展示,门票、包装袋、拼图游戏)

六、总结

其实,语文学习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处处留心,一定会认识很多的汉字。让我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主动地识记更多的汉字,好不好?

看电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02~105页。

〖教学准备〗

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地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3.探究讨论。“刚才有很多同学都提到,同学们经常会因为自己贪看电视而受到父母的责怪。在教科书第53页有一组画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下方的课文。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看电视不能只追求和满足于娱乐,而且还要学会有意识地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因此难免会产生矛盾,在出现矛盾时,应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

2.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如有无课时、学生的兴趣等,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小辩论会”,比如看电视是否有利于学习等,使学生通过辩论进一步认识到应该怎样看电视。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评价建议〗

1.学生对怎样看电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2.是否能够较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录像机,VCD、DVD机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合家团圆看电视是生活中常见的温馨场面。公益广告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渠道。电子邮件方便而快捷。这两页形象地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这一主题,并且比较全面地涉及了有关学习内容。电台广播,消息最及时,收听也方便。报纸的信息丰富全面。概述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交通台”的节目广受司机欢迎。(参照教材第50、51页)

这一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极富现实意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看电视与长辈发生争执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课文即具体呈现了一个例子。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此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课文中场景的表现。学生在就课文所提问题各抒己见。引导讨论活动。本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一个男孩因为不能正确处理看电视与学习的关系而导致的一些问题。教师可利用连环画让学生讨论,提出正确应对方式并鼓励他们实施。教师的话是对学生看电视的指导。教育学生对电视节目要有选择,时间要合理安排。(参照教材第52、53页)

看电视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教学难点】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题: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能谈谈你的家庭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有个小朋友小明,他们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2、自读课文:

⑴ 再读课文找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

⑵ 记住生字字音。

⑶ 检查生字情况:

分节读,正音。

三、生字教学

1、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四、写字教学

“全、家”两字教学。

五、读懂课文

1、再读课文,读懂后让你上来排顺序:

爸爸和我──足球迷→乐的直叫

奶奶──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一起笑

妈妈──音乐、舞蹈

2、找出把足球赛转成京剧的小节?

爸爸再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结果奶奶听的入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找出京剧换成足球这一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四五小节

1、自读一二三四五小节。

2、细读:

⑴ 学习第四小节:

① 第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按小节提示形式说明)

② 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怎么想?

③ 指导朗读。

⑵ 学习第五小节:

① 自读。

② 指导疑问朗读。

③ 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④ 指导朗读。

三、写字教学

爸 关 写 完

1、教师范写。

2、学生先书空,后描红。

3、学生练写。

四、指导整体朗读

尽量读出每个人的心态。

五、拓展教学

说一说你的家人是如何彼此关心的。

看电视课件 篇12

《看电视》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由一幅图、一首儿歌组成,其指导思想是通过看图辅助学生理解诗的大意,通过诗歌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体现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词学句意图。

根据新课标要求1、2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册使学生认识550字,掌握其中250个,每课认字13个左右。

1、知识思想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4个字,会写6字。

2、情感方面:

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辨认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完成识字,突破难点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画,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尝试、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依据本课的教材特点,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使学生学会识字,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1、导入新课,猜谜揭题:

我首先,以情激趣,“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谜语,好不好?”这样做其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

新课标要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感知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互相请教,解决疑难。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有哪些是不能解决的。突出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朗读感悟:

为了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依据教材特点,体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的教学理念,结合诗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先同桌读,在小组读,说说奇妙在什么地方?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这样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巩固阶段:

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我采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戏,看谁摘的果子多,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5、课堂练习:

我设计四人小组开展词语接龙比赛,看哪组的词语最长。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融合沟通。

6、实践活动:

给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谈谈感受。

7、指导书写。

看电视

奶奶京剧

爸爸足球换频道

妈妈音乐舞蹈

看电视课件 篇13

教学内容

《看电视》

教学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

分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教学

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

难点

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教学

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卡片,给“家、全”扩词。

2、摘果子,看看谁摘的果子多。

二、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

(3)[板书:奇妙?]奇妙在哪儿呢?

对课文的感悟,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2、读第二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3、读第三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范读——练习读)

4、读第四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妈妈怎么疲劳?演一演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5、读第五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6、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 ‘

三、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造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联系课文: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2、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四、实践活动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五、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围绕“奇妙”一词展开教学,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最后解决“为什么这么奇妙”,可谓水到渠成。

训练学生巧用因果关系句子的叙述方式,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板书设计

奶奶

爸爸

妈妈 互相关心,互敬互爱

小明

作业设计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的上课前先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再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家人看电视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学生汇报。当学生读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等句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学生通读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将互相关爱美德引申到课外,让学生运用在生活实处。在本篇课文中,我还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以及课外的延伸游戏“摘苹果”,摘苹果的游戏设计在即将下课之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而设定的,我觉得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一个放松的效果

看电视课件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人、手、足、口、耳、目”6个生字。会写“人、口、八、目”4个字。学习“撇”“捺”“横折”三种笔画。

2、辅导学生会背儿歌《手足口耳目》。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识字的重要,能主动学习汉字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生字

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相应的图文,告诉学生这是古代人模仿人体的形状造的字,“人”是楷书)

边引导学生看图边依次出示以下汉字相应的古文与现代文:手、足、口、耳、目。

(二)认读生字

1、出示卡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教师领读,注意纠正学生发不准的字音。

3、看清声母读:手、足

4、打开课本,学生看图自读生字

5、做找朋友游戏,巩固认记生字。(将拼音音节与汉字连一连)

(三)写字指导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四)朗读感悟

1、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读儿歌,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速度来读。

2、指名学生读,要读出韵味来。

3、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

(1)人的五件宝是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五件宝”?

三、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干部竞聘演讲优选9篇

干部竞聘演讲 07-17

[范例分享]菜园子作文(690字)

父亲的菜园子读后感600字 呼兰河传祖父的菜园子读后感 07-27

[参考作文]奶奶的菜园作文范例五篇

想奶奶作文 我的奶奶优秀作文 06-14

苹果丰收课件

苹果丰收课件 丰收课件 07-17

酒店欢送客人离开祝福语(摘录50句)

酒店欢送祝福语摘录 07-17

节约用电宣传文案汇集60句

节约用电的宣传语 节约用电文案 07-17

优质课心得体会11篇

优质课心得体会 07-17

开学典礼新生发言稿简短(优选7篇)

开学典礼新生发言稿 开学新生代表发言稿 07-17

借款协议书优选

借款协议书 07-17

庆六一儿童节句子(汇集50条)

六一儿童节句子 07-17

没有退路的名言名句(合集45句)

没有退路名言名句 07-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