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1
作文班的孩子们到齐了,大家期待今天的作文班有什么惊喜。
一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子上摆了一些东西:塑料碗、塑料勺、盐巴、胡椒粉和筷子。“这是做什么呀?难不成是做菜吗?”大家交头接耳,询问起来。
钟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做一个科学分离小实验。
实验前,老师简要介绍了实验步骤,布置好分组完成任务后,我们立马忙碌起来。我们认真操作的样子,俨然像一位位小科学家呢!
我先把盐巴和胡椒粉一股脑儿倒在塑料碗里,同伴夸我动作麻利。接着,成灏同学拿起筷子搅拌起来,那洁白晶莹的盐巴与灰黄色的胡椒粉沫拌在一块,就像细小的冰块上洒上了灰溜溜的芥末粉一样,好似一道特色菜。瞧瞧,卓桐同学居然流口水!呵呵,如果是做菜,我们真想成为厨师呢!
开始进行分离了,俊达同学迫不及待,操起那把小勺子,样子有点像大螃蟹挥动着钳子。他抓住勺子在自己的衣服上使劲地擦来擦去,那动作真滑稽,好像在搔痒痒,逗得同学和老师都笑了。钟老师开玩笑说:“别那么卖力,担心把衣服擦出洞来。”“呵呵,擦出洞来不碍事,老师担心的是擦断了勺子!”俊杰笑着说。俊达把勺子放在盐巴和胡椒粉的上方,奇怪的事真的发生了。那勺子像是有了魔力。那胡椒粉被什么魔力拉了上来。我们看了,吃惊得张大了嘴,那嘴巴大得能装下一个驼鸟蛋。
我们组继续努力,没到十分钟,那胡椒粉被分离在另一个碗里。摩擦过的勺子,怎么能吸付胡椒粉呢?老师说:“勺子靠近盐巴,一些盐巴也会被粘上来的,这是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其实,在生活中,还会碰到一些类似现象,比如,冬天时脱毛衣有噼里啪啦的声音,还伴有一点火花……”
哦,原来如此,今天,我们发现了分离实验的小秘密。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啊!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2
蜡烛,针,杯子,实验即将要开始。
在老爸的帮助下,我把针穿过蜡烛,架在两个杯子上,我期待着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可是蜡烛好像不听我的话,在那一动不动地躺着。我试着拨弄一下,可是蜡烛晃了晃,没有丝毫要坐跷跷板的意思,我使劲儿地摇晃蜡烛,可蜡烛就像吃了秤砣,硬是不动。啥?刘老师骗人也不至于骗到这种地步吧,难道是做蜡烛是冒牌儿的?我心里一边暗暗猜测,一边打开手机重新看要求,原来蜡烛两边还要点上火呀!
老爸小心翼翼地引燃了蜡烛两头,较低一点的蜡烛开始疯狂燃烧,蜡油啪嗒啪嗒往下掉,好像下一秒就立刻变成了一堆灰烬。而在上面的一头呢,一星火苗摇摇晃晃,似乎一阵轻微的鼻息也能将它置于死地。烧着烧着,在下头的蜡烛慢慢地晃起来,我的心一下子崩得像钢丝绳,怕再出点儿什么差错。蜡烛慢慢地往上翘,不一会儿,一开始在下面的蜡烛就慢慢地翘到上面,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蜡烛烧得越来越短,跷跷板就跷的更快。不一会儿,一支蜡烛便被我折腾得一干二净。唉,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为我干”的精神呀!
跷跷板缓缓地升起降落,我的好奇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蜡烛会上下晃动?天才老爸给我了答案,原来蜡烛一头在低下去的时候火拼命燃烧,滴下的蜡油减轻了它的重量,所以就翘上去了,可是那头滴下来的蜡烛又“悲剧重演",这样蜡烛就坐上了跷跷板。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3
今天,肖老师做了个实验,实验名叫“硬币‘跳水’记”。
实验前,我想硬币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水一定会漫出来的。
实验开始了,我一动不动地盯着水杯里的水,肖老师小心翼翼的把一个个硬币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面开始一点点往上鼓,一个、二个、三个,水面已经鼓成了一个曲面,直到第九个硬币的时候,水面明显就比杯子口还高出四五毫米了。
我想这下水要漫出来了,当第十个硬币沉入水中,才有一两滴水沿着杯子的边沿流出来,我不禁大吃一惊,肖老师微笑着解释说:“水是有张力的,由于我们没打破水的张力,这张力牢牢支撑住水面,所以水没有漫出来。”
在今天实验中,我明白只要你用心观察,对这些现象不断问为什么会这样,就能解答生活中的许多谜。
简评:生活是创作最好的老师,观察生活,写作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4
暑假的一天,我和老爸在家里闲着无聊,又停了电,电视也看不成,于是老爸提议:“我们来一次科学实验比赛?”“好!”我大声赞成。
我们俩二话没说便开始准备材料。老爸先开始实验,只见他拿出酒精灯、铁环、铁球、铁链和小木棍。他用带有铁链的铁球穿过铁环,再拉出来。我心想:不就是钻进钻出,有什么了不起?他把铁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他才把铁球拿出来,这时铁球已被烧得通红,当铁球再要穿过铁环时,像变胖了似的,怎么也钻不过去。老爸又把铁球放进放了冰块的、还漂着冰渣子的水盆里,顿时,水面漂出一缕白烟。冷却后的铁球就像原来一样可以穿进穿出了。老爸解释道:“当铁球被加热后不能钻进钻出是因为非常常见的一个原理——热胀冷缩,这种原理的涉及面是非常大的。”
到我做实验了,我也不甘示弱。我做的实验是“瓶子吃鸡蛋。”我准备的材料是:沙子、剥了壳的熟鸡蛋、瓶口比鸡蛋小一点的玻璃瓶、酒精、棉球、打火机。我先在玻璃瓶里铺了一层沙子,以防把玻璃瓶烧坏,再把酒精洒在棉球上,点燃,放进玻璃瓶,并马上把鸡蛋放在玻璃瓶上。火熄灭时,鸡蛋就进入瓶子里,我像老爸一样解释起来:“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瓶子里的氧气被耗尽,由于鸡蛋把杯口堵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火熄灭后,气压降低,有一定弹性的鸡蛋就被吸入瓶里了。”
“哈哈……”这次竞赛在欢笑声语中结束了。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多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5
今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去上科学课,因为这节课我们要“变水为冰”。这么热的天,真的能把水变成冰吗?同学们的心中都有个小问号。
科学徐老师早就准备好了实验用的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个装着水的试管、一支温度计。这些就能变出冰来?同学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徐老师先为我们做了示范: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装着水的试管放进玻璃杯里,又把温度计插进试管里。“再加上冰块就行了!”徐老师说。同学们一听这么简单,都跃跃欲试。“慢着,“徐老师继续说,“在插试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然试管底部会碎的。还有,实验进行中千万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哦!”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
我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插好温度计,此时显示的是二十七度。接着,徐老师在玻璃杯里放了冰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生怕错过了关键时刻。温度迅速地下降着,可是水依然没有结成冰。温度计在到达五度后,水银就像被冻住似的,不再发生变化了。同学们紧锁眉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人甚至为水“加起油”来,可是,水就是不听指挥,偏不结冰。
这时,徐老师笑眯眯地走过来,在玻璃杯里撒了盐。过了一会,奇迹发生了,温度计又动了,温度下降到了零度。水终于结成冰了。“我们成功了!”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今天,我们变成了魔术师,亲手把水变成了冰。可是,盐为什么能使温度下降,把水变成冰呢?我一定要回家好好查资料,解开这个疑问。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6
周四的科学课上,老师教我们调制神奇的泡泡水,可以吹出大泡泡。
周五放学回家后,我就用课上老师教的方法成功地调制出了一盆子神奇的泡泡水,吹出了好多大泡泡。
我先准备好老师讲的材料:洗洁精、肥皂、洗衣粉、水、盆子和管子。先用盆子接了80毫升自来水,然后在盆子里放了20毫升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用筷子轻轻搅拌,不一会,我发现水面上浮起了一些白沫。继续搅拌,渐渐地,水面上漂满了白泡。我欣喜若狂:“可能泡泡水已经制好了吧!”我拿起管子蘸了一点点泡泡水,轻轻一吹,只见大大小小的泡泡争先恐后地从管子里跑出来。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端起盆子,到楼下吹泡泡了。
刚吹出去时,泡泡是透明的,慢慢地变成了彩色,有火红的,金黄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满天飞舞的泡泡,有的像珍珠,有的像葡萄,还有的像棋子,泡泡大的像个苹果,小的像米粒。
看着看着,仿佛感觉我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泡泡,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科学小实验作文 篇7
今天,我和妈妈做了一个小实验—如何让气球被扎到而不在一瞬间内爆炸。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众所周知,吹鼓的气球是十分脆弱的,可谓是不堪一击。别说扎它了,只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掐,都会让它变成一堆破破烂烂的橡胶皮。可是,我妈妈竟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你放心,你娘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怎么?你不相信我吗?”我真诚地点了点头。我的妈妈对我做出了一个“欲哭无泪”的表情,假装悲愤欲绝地对我说:“完了,连女儿都不相信我了。我活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意义?嘤嘤嘤……”不过,在老妈连哄带骗般的怂恿下,我还是将信将疑地帮她做这个危险的实验。
首先,我极不情愿地拿出了几个气球。妈妈急急忙忙地夺过我手里一个深沉如大海般的蓝气球。她手轻拿着气球,鼓起腮帮子就吹,活像一只气鼓鼓的河豚。我们俩一鼓作气,不知吹了多少个气球后,我妈就像京剧里的人物,立马就换了一副面孔。只见,她拿过一个鼓鼓的气球,轻轻放到空无一物的桌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我抖如筛糠的拿着长长的针的手,毫不留情地往气球上一扎。“啪”。这一扎,不仅气球爆了,还把我吓得魂飞魄散,七魂丢了三魄。真是气球爆一爆,我的小心脏抖三抖。这就是我的亲妈呀!
妈妈则是一脸无辜,老顽童般地吐了吐舌头,对我说:“嘿嘿,你信不信我有魔法?”我坚决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翻白眼,准备阻止她扎气球的举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妈妈眼疾手快地抽出针,像饿狼般盯着气球,又如同容嬷嬷那般,朝着这位天真烂漫的气球小燕子扎去。我大惊失色,闭上眼睛,不忍直视就下来的“血腥”场面。不过,意料之外的是,那“惨无人道”的声音并没有再次出现,我不由自主地睁开了眼睛,发现,针已经没进去一半了,可意料之中的爆炸声并未出现。我奇怪了:难道妈妈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魔法吗?见我一脸疑惑,妈妈便得意洋洋地笑了,并神秘地点了点头。
我不禁对妈妈崇拜得五体投地,再加上妈妈的怂恿,便也去试了试。但是,另外一个气球却没有刚才那个一样幸运了。连一秒都没有坚持过,它就英勇就义了,像一颗原子弹般,轰轰烈烈地爆炸了。吓得我花容失色。一旁的妈妈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不甘心准备再试一次。于是,我再次拿起针,做了几次深呼吸,并颤颤巍巍地往气球上轻轻一扎。不过,它依然没有被我的勇气感动,还是出现了意料之中的结局。我发出了鬼哭狼嚎般的尖叫。看着妈妈“奸诈”的笑脸,我在心里赌咒发誓,不管试多少次,一定要成功。终于,在我第N次的尝试下,气球顶着针,终于稳稳当当地站在了桌上。
见我成功了,妈妈也公布了实际上十分浅显易懂的原理。原来,在气球的顶端和底部聚集了大量没有延伸开的橡胶分子,这会使得这个区域非常有弹性,如果外力产生在这些区域,那么会有很大的缓冲空间,从而不会引爆气球。我望着这位得意到忘乎所以的女士,嫌弃地撇了撇嘴。
科学这位魔术师,真的很神秘莫测呢!不过,平常还是别去作死了……否则我幼小的心灵可承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