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教案课件

想要深入了解“站教案课件”不妨先来阅读这份详尽介绍,感谢你选择阅读希望信息对你有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财务工作计划

站教案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⑵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⑶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洞庭湖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3、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

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站教案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思考,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方法导航

1、本文可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3、本文充满了童趣,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二、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3、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山水、人物画和西洋风景、人物画各一幅。

四、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 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唱着快乐的歌儿离我们远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童年时我们常和儿时的伙伴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你是否想到这也是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呢?

今天,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丰子恺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中国画”——《竹影》。

(二)整体感知

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然后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关于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关于文中生、难字词的音、义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读,查找工具书,小组内相互讨论补充、订正等方式得出满意答案。

(1)、读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2)、词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2、 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这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1)、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什么? 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明确:

(1)、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2)、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教师可当堂出示同一题材的两种画,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了解中国画跟西洋画的不同。

明确: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一) 课堂小结启示

这部分内容由多个学生谈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而有的收获启示,然后老师归纳补充,得出满意的答案。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而且更要善于创造美。这样,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

明确:

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活的神气。

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

2、课外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关于竹的诗文: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郑板桥 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五、 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站教案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___、___ 收藏_ 惬意___ 口头禅___

徘徊___、___ 弥漫___ 姿态___ 水门汀__

二、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

六、研读探究:

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质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吗?”等等,这样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获益。

1, 思考题一: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

画”或者“童年趣事”?

2, 思考题二:

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

特点?

3、思考题三:

你觉得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也就是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4、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站教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

1、 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 看图作文。

4、 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精选阅读

2023江雪课件(推荐4篇)


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江雪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教师关注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把握教学方向。

江雪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非常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 雪景如在目前。――顾U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够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够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够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非常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 崇高理想不能够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 (鸟语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 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 ,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江雪课件(篇3)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在湖南永州,有一位诗人家喻户晓,他就是——唐朝的柳宗元。(板书:柳宗元)

2、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写的《江雪》,它是唐诗中的一首精品。

二、感受诗境

1、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画,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诗中的画面。(师配古琴曲朗诵)

2、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出的诗中的画面,师边听边画:首先是被大雪覆盖的群山万岭,条条小路已被大雪覆盖。寒冷的江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小船,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正在垂钓。

这是我们看到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你听到声音了吗?(学生交流画面寂静无声)

3、如果说“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那是什么样的场景?添加上一个“绝”和“灭”之后呢?

你看,添上一个字,境界大不同,这就是古诗语言的魅力!

4、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说雪,诗中哪里写到雪了?除了诗题和诗的最后一个字,在其他诗句里,你能找到雪吗?

5、小结:诗中没有具体写到雪,却让我们感到处处都有雪影,处处都有雪迹,这就是诗人高明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冰天雪地、人鸟无踪、寒江独钓的画面和意境,给你什么感觉?

三、体味心境

1、其实,诗境也是诗人的心境。这首绝句,绝不仅仅是为了描绘一幅江乡雪景图,还蕴藏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而要了解诗人的心境,就必须穿越千年,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出示资料,配乐介绍):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做官以后,关心百姓,大胆革新,可是革新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那是个十分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面对当权者的打击报复、母亲去世、女儿夭折、朋友们的杳无音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柳宗元写下了《江雪》这首诗。

2、想一想,从热闹繁华的京城长安,到千里之外荒凉偏远的永州,自己的才干不能施展,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各一方,又失去亲人,诗人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呢?

3、这样的孤独和寂寞恐怕我们常人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把每行诗开头的字连起来读,是什么?(红色显示:千、万、孤、独)顺着读是“千万孤独”,倒过来读是“独孤万千”,变个顺序读是“万千孤独”,不管怎样去看,诗人要表露的都是“十分孤独”!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失落呀!座座苍山能明白他的心思吗?条条小路能理解他的心境吗?那片孤舟能承载他的希望吗?陪伴他的只有“千万孤独”了。请大家把这种孤独读出来!

4、同学们,这个渔翁,他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独钓于众人不钓之处,任凭天寒地冻,他坚守在寒江小舟之上,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渔翁?(体会诗人的孤傲、坚毅)

5、是呀,我们看不清渔翁脸上的神情,但能想象得出他的眼神一定是坚定、刚毅的!这就是当时的柳宗元,孤独而又孤傲。再读,读出诗人的孤傲!

6、同学们,表现孤独和孤傲可以有多种方式,柳宗元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寒江独钓”的方式呢?

7、人们不禁要问:“蓑笠翁”为什么要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垂钓呢?他能钓到什么呢?(让学生自主创设多元答案)

8、同学们听说过姜太公钓鱼吗?昔日姜太公钓鱼,鱼钩是直的,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那不是钓鱼,为的是钓取功名;而今天,柳宗元的垂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的是一种情操、一种气节,钓什么已无关紧要了。“寒江独钓”本身就已经表明一种态度了,那就是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

9、其实,人生难免不失意,失意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只有这样,才可以拥有一身铮铮傲骨!

10、请带上诗人的这种心境和情感,再来读这首诗。

四、吟唱诗文

1、这样的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诗,已经不足以表达诗人的情感,那我们就来吟唱吧。(放音乐)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江雪》。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永州地方的百姓是怎么唱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学。(放曲子)

2、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首曲子实际上也是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谱曲的,这样的唱也可以说成是“吟”,吟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吟唱《江雪》。

江雪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

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学会朗诵古诗。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风教学课件推荐7篇


风教学课件【篇1】

本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生我的母亲、一位祖**亲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学生生活是幸福无忧的,在父母浓浓的爱和细致的呵护中,对季老这份复杂的感情缺乏现实的体验。加之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体会,让学生明晰两位母亲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导对“终天之恨”的研读,了解“怀念”源于“离开”。“怀念”是不断在回忆中纠缠。

对生母的“悔恨”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去体会季老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时引入古诗词《游子吟》,加深学生感悟。

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情怀。

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情感。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出示照片及简介)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经五年级上册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相信你们对他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交流一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靠近他。

1.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2.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①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入梦呢?读第3自然段。

③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1.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初识“终天之恨”。

②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③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终天之恨。)

(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①抓词句——一品“终天之恨”。

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终天之恨呢?再读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句子并简单说体会。

预设:读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体会到季老在母亲去世后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见他伤心到极点了……

预设:读着“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句话,我仿佛看到季老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他是多么悲伤呀!

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吧!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生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

师:读到这最后一句话,哪些词语令你强烈地感受到萦绕在季老心头的终天之恨呢?(出示最后一句: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抓住关键词品读“恨”的情态。

②抓时间——二悟“终天之恨”。

2.触景伤怀,品“思母之痛”。

(1)回读“梦”境,自然过渡。

这终身之恨随着作者留学德国而消失吗?不。(出示句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读第3自然段。

(2)发疑引思,日记明心声。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作者内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写法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一切,让我们自由读读作者的心声。(读11月18日日记。)

(3)真情告白,母子诉衷肠。

①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等待,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自己的归来?身处异国他乡的季老此时又有什么话要表白呢?

②分两组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一边孩子以“母亲啊”为开头写一写母亲着急地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一边的孩子以“儿啊”为开头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诉说心声。

③学生写话后交流。

(4)小结朗读: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3个字了:“真想哭”,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全班齐读11月18日日记。

3.探寻内心,品“思国之情”。

(1)过渡:就在母亲频来入梦之际,祖**亲也频来入梦。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季老的日记中去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吧。

(2)静读日记,读中生疑。

①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随着季老来到了1935年11月16日那座德国孤寂的小镇,暗夜渐渐织上天空,我们开始静静地读起季老当天的日记……让我们静思默想,用笔在文字的空白处写下你心中的疑问吧!

②此时,你心中有些什么疑问想问问季老?

循循善诱,设疑铺垫,步步牵引思维。

(3)诗中悟情,升华情感。

①穿插季老诗词,生读升华情感。

师:挂在季老心头的正是这飘渺的夜空,这飘渺的思念,在思念中想起了故乡,故乡的朋友和祖**亲,季老在诗中是这样表达情怀的: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②小结,回读“祖**亲频来入梦”的句子。

此时,我们也似乎明白,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缘由。让我们把心中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表达出来吧!读第3自然段。

1.提炼情感,回读课题。

思之深,才梦之切。让我们带着季老对生身母亲和祖**亲的敬意与爱慕。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2.延伸课堂,续探文本。

下节课,我们再与作者一同寻梦,在梦中品味这真挚的情感!

1.好好品读季老的日记,让我们也用日记写下自己的心。

2.读季羡林文章——《永久的悔》《寻梦》。

风教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发现了什么?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风教学课件【篇3】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怀念母亲》原文阅读: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风教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启发学生

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

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详见P12)

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指出:虽然可用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各点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的电场强弱,

但是电场力F的大小还和电荷q的电量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实验表明: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成正比,比值F/q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强度

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大小):E=F/q(适用于所有电场)

单位:N/C意义P13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带领学生讨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说明研究方法:将检验电荷放入点电荷周围的电场中某点,判断其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该点场强..

◎唯一性和固定性

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是唯一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该点电荷q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

带领学生总结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公式E=F/q和E=kQ/r2的区别及联系.

3、(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①大小:E=kQ/r2 (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

②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参见课本图14-7)

说明:公式E=kQ/r2中的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理解: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

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

(2)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先分析方法(P13-14)后举例:先在同一直线再不在同一直线。

例如:课本图1.3-3中P点的场强,等于+Q1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1和Q2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2的矢量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做是有许多点电荷组成的.利用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及叠加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其周围各点场强.

【例题】(课本P例题演变)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3.0×10-8C和Q=-3.0×912

10-8C,它们相距0.1m,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相等,r=0.1m

分析:点电荷Q1和Q2的电场在A点的场强分别为E1和E2,它们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合场强E在E1和E2的夹角的平分线上,此平分线跟Q1和Q2的连线平行.

解:E=E1cos60°+E2cos60°=2E1cos60°=2kQ1cos60°/r2代入数值得 E=2.7×104N/C 可以证明: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和电场强度一样

即:E=kQ/r2

◎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中的【说一说】,由学生讨论后归纳:

(1)关于静电平衡

(2)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电场的特点:

①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注意:这时的场强是合场强,即外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叠加)

②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的基本性质

①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

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

④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 介绍各种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况。

【演示】模拟电场线

指出: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5、匀强电场

(1)定义: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等间距)的平行直线.例如,两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如图14.3-1.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公式E=F/q和E=kQ/r2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

A.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B.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C.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q1q2/r2中kq2/r2是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此场对q1作用的电场力F=q1×kq2/r2,同样kq1/r2是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的大小,此场对q2作用的电场力F=q2×kq1/r2

D.无论定义式E=F/q中的q值(不为零)如何变化,在电场中的同一点,F与q的比值始终不变

4.讨论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于联系

●作业

复习本节课文

1、思考课本P16问题与练习第(1)、(3)、(4)、(5)、(7)题.

2、作业纸.

参考题

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电场力向 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左

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

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量数值均为q,相距r.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B.2kq/r2 C.4k/r2 D.8kq/r2

3.真空中,A,B两点上分别设置异种点电荷Q1、Q2,已知两点电荷间引力为10N,Q=1.0×10-2C,Q=2.0×10-2C.则Q在A处产生的场强大小是________N/C,方向是122

________;若移开Q2,则Q1在B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是________N/C,方向是________.

说明

1.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因而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同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所受电场力大的点,电场强.

2.应当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F/q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与电荷q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应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让学生领会电场强度的定义.

3.应当要求学生确切地理解E=F/q和E=kQ/r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4.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计算时不应过于复杂,一般只限于两个电场叠加的情形.通过这种计算,使学生理解场强的矢量性

5.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教后记:

1、 对于两个公式的理解以及电场强度的定义还存在问题,要通过题目去强化。

2、 对于几种典型问题,学生死记答案,要让他们养成分析题目的习惯。 学生对于计算题过于依赖计算器,要让他们养成手算习惯。

风教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4、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率的理解和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资料,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储蓄就在我们身边。

2、 说储蓄的意义。

二、探究

1、拿出预习提纲,小组交流,检查,汇报,小组里完成。(约5分钟)。

引:这些专业术语中你理解哪一个?谁来说一说?

再引:下面我们再来打开教材的第99100页,看一看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识?

引导出:活期、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利率可以调整、国债不纳税、利息公式

2、过渡:了解到这么多知识,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个利息公式,自己小组设计一个本金和一个存期,算一算到期能得到多少利息?各小组自报本金和存期。

3、 各小组利用公式求利息,小组探究、交流、总结,合作完成。

4、展示各小组计算方案(有不同存期的)。

5、利息税何解?

6、联系课本第99页例5,税后利息怎算?各小组试做在预习提纲里。后各小组上台展示。

(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表达等能力)

三、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解决)

四、练习

1、 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6题 。

五、 总结

有什么收获吗?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什么?

六、 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7、9题。

刘老师这节课是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很实践.总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在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觉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和小组讨论进行计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小组自由设计讨论如何计算利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我觉得可以改进的是:这一节课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是对利息税和税后利息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感知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时,为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问:也就是实际得到的税后利息是存款利息的百分之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中,突破了难点。

风教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风教学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7)作业。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10、11自然段。

1)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找(找相应段落)

2)读(读有关内容)

3)思(思考几个问题)

4)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谈读后感。

3)质疑。

4)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复述课文。

青山不老的课件推荐4篇


趣祝福编辑为各位收集并分享了“青山不老的课件”,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以供参考。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教案和课件设计质量与教学效果密不可分。

青山不老的课件 篇1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景色如诗如画。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不知大家预习了课文,“青山不老 ” 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的?这是写作者感悟的一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青山不老 ”到底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老人___艰苦的条件下__创造了奇迹__,感悟___)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读)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读)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从文中找一找, 画一画。把自己的感受写一些。(文章哪里写的?)

读一读(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出示图片)(再读,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如今,这里沙漠变绿洲啊!

你能够说说,老人栽树的意义吗?

这些树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着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是啊:黄土和树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为树提供了营养,而树木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种关系正如老人与青山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导语: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指导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语气起来读?读一读。)

交流:作者从这位老人的身上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练习了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对自己说点什么呢?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总结:绿化、植树造林的路任重而道远哪!只有一个老农是远远不够的。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人 15年 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青山不老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满眼绿波的林海在15年前是怎样的吗?出示图片。 2、将这寸草不生的黄土改造成满眼绿波的林海,是何方高人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 读:指名读,齐读。 ⑵ 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667*3700=2467900平方米=246.79平方千米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环境的险恶。)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汉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学生回答。读第三自然段。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字面上是什么意思?理解得不错。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

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以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略到了——青山不老(齐读)

五、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3、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课堂,及时反馈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在我看来,“有效练习”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有效作业”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青山不老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读法 小组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 (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v 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v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青山不老的课件 篇4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2、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2)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1)、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二)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1)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3)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4)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5)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1)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六、作业:

1、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礼仪教育课件推荐12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要知道写了教案课件,是可以体现老师在教学上面的专业素养。希望这份“礼仪教育课件”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文章内容只供作为参考材料!

礼仪教育课件 篇1

餐饮礼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座位安排。现在,非家家房屋坐北向南、有堂屋,也非只用方桌。正对门的'座位为上座。主宾面门而坐,主人背门而坐。为什么?座位在最里面,无人常走来走去,免得心神不宁;面对门口,对门内外看得清楚,心理上轻松。(尽重让主客面向大家,不背台,心里舒畅。)

如主宾并坐,男主宾在男主人右,女主宾在女主人右。

大型公务宴请,宴厅进口放席次、坐位图。安排引导员。

主桌叫1号桌,放在厅前方或中间,以主桌为准,其他桌次为“近高远低,右高左低”。主桌人员最后入座。

2、主人安排一陪同人员坐末席,便于起身协助上菜,处理茶、烟、酒等临时情况。

3、入席时应向别的客人表示礼让,旁边有女士,应主动替女士拉开座椅。

4、席前,简洁交谈。等主人举筷后再用餐,中国俗话“主不动,客不食。”

5、用筷忌讳。春秋战国,中国人发明筷子,十六、七世纪,西方人才发明刀叉。用筷使人手巧,训练大脑。

忌敲筷;掷筷,(随手掷在桌上);

忌叉筷,交叉放,倒头,要摆在碗边、搁小盘上、筷枕上,不搁在碗上。

忌插筷,不能插在饭碗里。

忌挥筷,在盘里抄来抄去,夹着莱抖,还要防筷子打架。

忌舞筷,说话时,手拿筷子作道具,乱晃,指到别人面前。

6、上菜顺序:冷盘---主菜(热菜、大菜)---甜菜---点心---汤菜。上菜传统习惯:“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 即不把鸡头、鸭尾、鱼背朝向主宾。

7、取菜,不要夹得太多,掉在桌上。要管好嘴巴,维护形象:吃东西时应闭着嘴,要小口,不要满口,尽量不边嚼边说话,不要把筷子整个送到嘴里了。

不要直接把骨头和鱼刺往桌上吐,用筷子取出放在小盘里。

喝汤时不要咕咕作响,汤大烫,等一下再喝,不要用嘴去吹。

8、斟酒顺序:

顺时针,酒杯不能离席,若有长者、远客、贵宾应先斟,以示敬重。

斟酒时,站在客人右侧(防背侧对人),瓶口不要紧挨酒杯,也不需拿起酒杯。(白酒可满,“浅茶满酒”。)

9、敬酒。一是一齐敬,二是分类按主次、老幼、男女敬酒。

祝酒时,主人先举杯,杯口与双目持平,微笑点头示意。不能(尽量不)交叉碰杯。

敬酒而不劝或少劝酒,(反对往死里劝,唯恐人家不倒。对盲目劝酒者要回避: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深,何必一口吞;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公宴,主人引导客人们交谈,不冷落任何一位入席者,调节气氛。

10、吸烟要征得在场女士同意。中途不要随便离席。

11、席间话题,要忌讳不洁的东西,避免引起不愉快联想的事。更不能出言不慎,伤害别人。要谈愉快、健康、轻松的话题。婚宴上不要谈自己、谈昨天做什么,不要偏离冲淡婚庆主题气氛。

礼仪教育课件 篇2

一、设计意图

我国是文明古国,讲道德、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但现在的中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识越来越淡薄、针对这些现象,特设计了主题为《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班会的主要思想是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让礼仪重回每个学生的心,使七年级学生从刚入校就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而当今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言行,因此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听、说、合作能力及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因

此活动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说、想说、乐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讲文明,懂礼貌等礼仪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规范,明白知礼、守礼、行礼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的常用礼仪。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体会和感悟对家庭、学校、社会礼仪的认同感,愿意自觉遵守礼仪,懂得从小讲礼仪用语的重要性,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从小事做起,从而获得美好的友谊,在为班集体做贡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享受人生的乐趣。教法与学法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主要是给予引导和总结。努力使视、听、说有机地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地提高学生感知力。让学生从小懂得文明礼仪乃做人之本。

学法:学生主要以参与小品表演、朗诵、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感悟。此外,我还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让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直观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更快、更有效的传递了教学信息。

六、活动内容:

班会内容分为四大块———观赏图片、情景表演、礼仪示范、歌声升华。

七、活动形式:

观看图片、诗朗诵、小品、妙语接龙、欣赏歌曲,自我审视等形式。

八、活动准备:

1、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了本次《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范围。

2、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文明礼仪的各种资料,如故事、图片、歌曲,准备节目(歌唱、小品等)

3、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九、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主题:师生观赏文明礼仪的图片学生讨论,从图片中得到什么启发。

(二)、情景表演,辨析导行。

1、第一环节——通过图片,谈感受。

2、第二环节——小品表演《下课后》

3、第三环节——妙语接龙(一人说一条,从第一个同学说起,说一圈。如:人人为我→我行我素→素昧平生)

(三)、榜样示范,拓展延伸

4、第四环节——朗诵歌谣《文明礼仪三字经》,表演《礼仪示范》

(四)、总结回顾,歌声升华。

在《文明礼仪之歌》的音乐声中教师对本次班会总结。

十、课堂小结:

教师把文明礼仪比成一棵大树,而礼貌用语则好比叶子,只有文明礼貌用语多了,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那么,如何让其枝繁叶茂呢?只有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学们,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礼仪教育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文明进餐礼仪,知道主食、蔬菜、肉类、海鲜里有丰富的营养。

2.能够荤素搭配地选择午餐,并正确地使用餐具,根据自己的饭量自主取餐。

3.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进餐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主食、蔬菜、海鲜等食物中的营养介绍。

2.教师与伙房联系,午餐为幼儿提供主食、荤菜、素菜、水果各 2~3 种。

3.为幼儿准备自主取餐的勺子、夹子等工具,播放轻音乐。

4.准备:彩笔,画纸,大展板,双面胶等。

5.故事《小白和小黑》图片 4 幅:

图片 1:吃饭时,小白挑食,不吃青菜;小黑什么都吃,不挑食。图片 2:小白生病了,躺在床上很痛苦;小黑在外面玩得很开心。

图片 3:同伴告诉小白:“就是因为你挑食,所以身体不好,总生病。”图片 4:小白向小黑学习,吃饭不再挑食了。

活动建议

1.不挑食,身体好。

(1)欣赏故事《小白和小黑》,知道不挑食是好习惯。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吃饭的时候,小白和小黑有什么不同?小白为什么总是生病?

后来小白怎样了?让幼儿明白:应该向小黑学习,不挑食,身体好!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食品营养的资料,了解主食、蔬菜、肉类、海鲜里的各种营养物质。

(3)制作“食物营养提示板”,以便报餐员每天为大家介绍饭菜营养。 幼儿用简单的符号画出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后,教师帮助幼儿将卡片按照主食,蔬菜、肉类、海鲜等进行分类并粘贴,制作成“食物营养提示板”。

3、 快乐自助餐

(1)介绍饭菜营养,学习荤素搭配。

请报餐员向大家介绍饭菜的品种和营养,激发幼儿的食欲。教师可提问: 午餐怎样搭配比较合理?水果什么时间吃比较合适?为什么?

小结: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湿搭配,饭后吃水果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交流讨论,了解进餐礼仪。

进餐前讨论:吃自助餐时应该注意什么?使幼儿明确进餐礼仪:不拥挤,

不撒饭;一次不要取很多,以免浪费;不够时主动去取。

(1)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自主取餐。幼儿取餐后,可自由结伴就餐。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播放轻音乐,创设宽松温馨的进餐环境。

附故事

小白和小黑

在同一个小区里,住着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小黑。吃饭的时候,小白很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土豆、萝卜、青菜都不爱吃,长得又瘦又黑, 经常生病。而小黑呢,他什么菜都喜欢吃,青菜、萝卜、芹菜、豆腐、肉,从不挑食,大口大口吃得很香。小黑长得壮壮的,人人看了都喜爱。有一天,小白又生病了,来看望他的小伙伴说:“小白,你怎么又生病了?你看人家小黑,身体多壮啊,从来不生病。”小白听了,难为情的低下了头。从此以后,小白学小黑, 样样菜都吃,没吃多久,小白长的跟小黑一样壮了,不再轻易生病了。小伙伴们见了也非常高兴。

礼仪教育课件 篇4

主题:文明礼仪

时间:20xx年4月 15 日 星期二

地点:七年级(2)班教室

班主任:王 银华

班级人数:25人

实到人数:25人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知识,了解文明礼仪都包括哪些方面:

(1)语言上讲文明

(2)行为上讲规范

(3)生活中讲卫生

(4)活动中讲参与

(5)集体中讲团结

(6)待人上讲礼貌

(7)处事上讲谦让

(8)时时处处讲安全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一个合格中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

3、通过此次班会课,使学生对文明习惯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

4、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重礼仪的品质,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5、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文明好学生。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好学生;

2、自觉用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行为

教学准备:把学生搜集的文明礼仪知识、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活动形式:故事引入、小组讨论、抢答、学生表演等

活动过程:班会引入:

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礼仪——不是表面,而是细节

尊重—— 不是忍让,而是双赢

培训——不是目的,而是提醒

礼仪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礼仪的内涵与实质:内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实质:尊重.

今天我们主要在: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这方面讨论

(一)“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2)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C.常说

(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A.是 B.有时 C.不

(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A.是的 B.很少 C.没有

(6)你会乱扔垃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7)看见校园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8)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做小动作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B.有时 C.不能

(10)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分数为30-24 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一定很差,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要注意咯。

(二)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

(三)作为一名讲文明的中学生,在校园里我们该怎么做呢?

1、言语要文明,见面问声好。友善共相处热情礼相待。

2、衣着应端庄,仪态要规范。

3、领物取物,主动排队,相互礼让,井然有序。

4、他人班级,非请莫进;他人财物,未准莫取。

5、走道楼梯,人来人往,你谦我让,主动留道。

6、弱小贫困,帮扶资助;残疾病患,文明相待。

7、桌面墙面,莫乱涂画;垃圾杂物,弃置有道。

8、进出校门,主动问好,微笑致意。

9、上课考试,休息时间,尊重他人,保持安静。

10、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着装整齐,端正严谨。

(四)《文明礼仪三句半》

主持人:刚才的礼仪知识学习,大家记住了多少?有四位同学把它们编成了一个“三句半”方便大家记忆,现在请看他们的表演《文明礼仪三句半》

(五)文明礼仪故事大比拼

主持人:记得有一段广告这样说道:“有时候,文明离我们不到十公分的距离;有

时候也许是几厘米的宽度;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就在我们心中,它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流露着。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是一份体谅;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是一份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份温暖;我们身边就有好多文明礼仪的故事。

(六)文明礼仪视频

(七)班主任总结

文明礼仪的关键在于小细节

细节,是每一个时代的本质。那穿过一切表象而固化下来的小小细节,维系着我们对品质、个性和精致生活的坚持。甚至可以说,细节就是品质,就是生活质量。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与粗糙时代对抗之后取得的胜利。从来没有过一个像今天这样值得推崇细节的时代,它令我们的生活渐入佳境,个性渐趋鲜明,社会渐显人性光辉。

文明礼仪与态度有关,与贫富无关;与个性有关,与能力无关,如果你热爱生活,你势必欢天喜地的奔赴这个真正的文明时代。

老师寄语:

说得多不如做得好——从现在做起

看着做不如自己做——从我做起

要我做不如我要做——从内心做起

校领导讲话:

结束语:

朋友们,文明礼仪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它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它会指导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把文明之花播撒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去吧,让我们在文明礼仪的世界中快乐前行......

礼仪教育课件 篇5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教案

一、教案概述

教案主题: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案

教案时间:2周

适用年龄:3-6岁幼儿

教案目标:通过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观念,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案方法:集体活动、小组活动、游戏、故事讲解、亲子互动等

教案资源:图片、故事书、绘本、道具、音乐等

二、教案内容

1. 周一:礼貌用语与动作

活动1:播放相关的故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与礼貌用语有关的动画片,如《小猪佩奇》中关于道谢、请、对不起等的场景。

活动2:老师示范礼貌用语与动作,如请、谢谢、对不起、抱歉等,并与幼儿进行情景模拟游戏。

活动3: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每组一个游戏题目,比如抢答礼貌用语,正确答题可获得小奖品。

2. 周二:餐桌礼仪

活动1:观看与餐桌礼仪相关的视频,教授如何端坐、使用餐具、文明用餐等。

活动2:准备相关道具和游戏,如吃水果比赛,比赛谁先吃完水果,并表现出端庄的餐桌礼仪。

活动3:亲子活动,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参加一场亲子餐桌礼仪游戏,让幼儿与家长一起通过游戏学习更多的餐桌礼仪。

3. 周三:交往礼仪

活动1:观看与交往礼仪相关的视频,教授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的礼仪。

活动2:小组活动,每组分为甲乙两人,进行情景模拟交往游戏。甲扮演礼仪不好的人,乙扮演礼仪好的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人友好交往。

活动3:进行友好交往的故事讲解和讨论,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与人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与人分享、合作等。

4. 周四:礼仪穿着与仪容仪表

活动1:观看与礼仪穿着和仪容仪表相关的视频,教授穿衣搭配、保持整洁等方面的礼仪。

活动2:组织比赛,让孩子们穿衣服自由搭配并进行评比,鼓励幼儿在穿着方面展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3:游戏环节,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场景下的仪容仪表表现,如面试、参加婚礼等。

5. 周五:整体复习与总结

活动1:通过回顾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复习,利用绘本、歌曲等资源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2:进行总结,让每个幼儿在小组内分享一周来的收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3:制作活动总结小册子,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图片及简单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送给幼儿带回家,与家长分享。

三、教案评价与改进建议

1. 教案评价:

本周的教案在培养幼儿礼仪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掌握了礼貌用语与动作、餐桌礼仪、交往礼仪、礼仪穿着与仪容仪表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氛围。

2. 改进建议:

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互动,提前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并给予家长相应的指导与建议。同时,在反馈评估中,加强对幼儿的评估与引导,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与培养。

礼仪教育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礼仪教育课件 篇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我发现小班幼儿在进餐后没有漱口的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不会使用正确的漱口方法。如:在漱口过程中常常没有口腔清洁的环节,直接将水吐出来或咽下去,达不到清洁的目的。为了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礼仪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礼仪习惯。

2.学会漱口的基本方法,能在饭后自觉漱口。

3.培养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探索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并了解牙齿的`重要作用。

2.故事课件《小蛀虫旅行记》。

3.饼干、水杯、小镜子每人一份,水盆四个。

活动过程

一、了解刷牙、漱口的重要性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蛀虫旅行记》,导入活动。

师:小蛀虫为什么要到小明的牙齿里去做客?

幼:小明不讲卫生,不刷牙,不漱口;小明的牙里有好吃的;因为小蛀虫饿了。

师:小明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幼:这样不好,会牙疼;这样虫子会把牙吃掉;这样牙就不好看了,都黑了。

小结:如果我们不刷牙,吃完东西不漱口,牙齿会被蛀虫弄坏的,又疼又不好看。所以,小朋友一定不要像小明那样,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二、观察自己及同伴的牙齿,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让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及同伴的牙齿是什么样子,是否也被小蛀虫打了洞,说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牙齿也变黑了,有的上面还有小洞洞)

师:我们的牙齿变黑了,让虫蛀了,应该怎么办?

幼:回家让妈妈帮忙取出来;用力把虫子咬死;用牙膏把虫子药死;喝水把虫子冲走。

小结:牙齿有了小虫子也不要怕,小朋友要记得平时早晚一定要刷牙,吃完东西后要及时漱口,还要少吃甜食,睡觉前不要吃东西,小蛀虫就不会在我们的牙齿上安家了,我们的牙齿一定会又干净又漂亮。

三、学习漱口的方法

1.品尝饼干,并相互观察,说说感受。

让幼儿品尝准备好的饼干,吃完后让他们相互观察牙齿上什么样子,好不好看,说说牙齿上有残渣自己是什么感觉。

幼:“牙上有饼干。”“太难看了。”“太脏了。”“太难受了。”

2.动脑筋、想办法。说说嘴巴里有东西应该怎样做。

幼:应该刷牙。

师:这是个好办法,可我们这里没有牙刷呀。

幼:应该喝水,把东西冲走。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鑫雨小朋友想了想,大声道:“漱口。”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孩子恍然大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应该漱口”。

小结:吃完东西一定要记住漱口,这样我们的牙齿才干净,小蛀虫才不会跑到我们的牙齿上来安家。”

3.教师示范漱口的方法。

教师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一边为幼儿演示漱口的正确方法。

4.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漱口的动作。

(评析:小班的孩子,越直观形象越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念儿歌、做动作,整个漱口的过程基本上能记住了。他们对“咕噜、咕噜”这样的拟声词特别感兴趣。)

5.幼儿手拿水杯练习漱口,学会漱口的正确方法。

小结:小朋友,我们只有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吃完东西漱口,才会有健康、漂亮的牙齿。这样吃东西才会很香,我们的身体才会长得健健康康。

(评析:通过亲身体验,多数孩子学会了漱口的方法,知道每次漱口二至三次,牙齿才会变干净。在活动过程中好多幼儿还不能主动把水吐到指定的位置,有的孩子干脆玩起水来。在这个环节中,我随机教育幼儿不能把漱口水吐到地板上,要吐到指定的位置,而且漱口时不能浪费水。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漱口时还“咕噜”不起来,老师再三努力也没成功,只好把任务留给家长去完成。)

活动延伸

午餐及下午中餐过后,教师继续引导孩子按正确的方法漱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故事启迪法、观察法、亲身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幼儿不仅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正确漱口的方法,有了初步的饭后漱口意识。整个活动,我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去观察、思考、体验和表达。年龄小的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午餐过后孩子们能主动去喝水,有的却忘了漱口。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才想起来。下午中餐过后,大多数孩子已有漱口的意识,仍有一部分孩子还需要老师提醒。我想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会慢慢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面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借助家长的力量来配合完成。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于是在活动后我交代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监督。

礼仪教育课件 篇8

课后现代礼仪与形象设计

第一次见到老师时,我眼睛一亮。不得不说,老师是个很精致的女人。她说话轻柔甜美,让学生们感觉很好,上课的热情也提高了很多。礼仪课的大部分女生,作为为数不多的男生之一,可以说是花间小绿。我想每个人都是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信仰来求知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的热爱。自古以来,人们就将美丽和审美视为自己的天性,但我总觉得人们面对自己的天性时并不冷静。如今,很多公共场所的某处都会安装一面大镜子,让人们可以随时留意自己的容貌,但很多人在公共场合照镜子都不好意思,路过时显得紧张。你是害怕面对镜子里的自己,还是害怕别人觉得你很臭很虚荣?

在现代社会,以貌取人,不再是可以回避或需要回避的问题。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从外表看人太肤浅,不靠谱,但是想想一个人的外表,却能表达出他的很多内在品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陌生人的衣着品味来发现他或她的审美情趣,从而推断出他(她)的性格和生活状况。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他(她)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态度。所以,不讲究礼节和外在美的人,不是不拘小节,而是对自己极度不负责任。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尽量给别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因为以貌取人,不是人的自卑,而是人对美的本能感知和追求。

作为一个男孩,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学习化妆。我以前对化妆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化妆就是画一张脸。妆容要与身上的衣着、发型、个人气质、场合相配合,才能有整体的效果。比如眼影的温度要根据衣服的颜色来确定。如果是黑色、白色和灰色的衣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气质来选择;脸部颜色要统一,眼影、腮红、口红、眉毛的颜色要统一。注意搭配的和谐;此外,出席不同场合、参加不同活动时,脸上的妆容也应相得益彰。

以前我对穿衣的理解就是简单的衣服裤子鞋子,所以只要穿得舒服,不搭不搭。现在我知道穿着和正式着装有很多特殊性。身上的衣服、裤子、领带、鞋子和配饰都要考虑到颜色、材质、款式的统一和谐,这样才能穿出自己最美丽自信的一面,给别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礼仪不仅是表面上的礼貌和彬彬有礼,还泛指个人的姿势、行为、语言和表达方式。礼仪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一个小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修养和内涵。因此,生活中的小细节千万不能忽视,不仅在正式场合要注意礼仪,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训练。

在学习了现代礼仪与形象设计课程后,我感触很深,才更深刻地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才更清晰地理解了礼仪的深刻内涵。对于个人而言,礼仪是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礼仪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礼仪可以为内部营造和谐的关系,为外界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增进相互了解和交流,在细微处流露真情。

社会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俗话说“人多不怪”。懂得礼节,强调礼节,不仅能让别人不觉得无聊,还能让别人尊重你,认同你,亲近你。以后一起生活,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也会让事情变得更好,有更好的结果。相反,如果不注意这些小礼仪问题,打破“规矩”可能会让人反感,甚至导致关系恶化,导致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把握问题原理的前提下,我认为学完这门礼仪课,一定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正是因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了事情的最终结果。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应该积极学习礼仪,重视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注意必要的礼仪,尽可能地遵守,才能保证事情的正常和良好的发展。

我从这个形象设计和礼仪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感谢吴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明白了生活是一门艺术,而我们自己就是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而培养这种艺术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外在和内在!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小建议。以后有没有可能简化一些内容,多谈谈职场的礼仪,因为我们都快进入职场了一半,对职场的规矩还不是很了解。我希望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开展更多具体的活动,把老师说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我们的记忆更深刻,更容易理解。但是时间不多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内容要讲,所以希望能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 3. 班级很小,一个学期大家还不认识。我感到非常遗憾。老师能不能用一些方法让大家互相熟悉?

礼仪教育课件 篇9

【设计思路】

教导幼儿爱护公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幼儿对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怎么爱惜,对于幼儿园里面的物品也不怎么爱惜,我们要从小教会他爱护公物的意识,让他们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懂得爱护自己的桌椅及正确搬取椅子的方法。

2、养成爱护小椅子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椅子、故事图片、行为做法的图片、搬椅子的照片。

【活动重点】

能爱护自己的桌椅,会正确的搬取椅子。

【活动难点】

体验正确搬椅子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小椅子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听完后我要有问题问你们,记住了吗?

二、回忆故事内容懂得爱护小椅子。

1、现在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我故事里讲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小椅子为什么叹气?

3、小桌子听到小椅子的叹气声,跟小椅子说了一句话,谁知道它说了什么?

4、后来依依认识到错误,她是怎么做的?

小结:你们可真聪明,依依认识到错误后再也不乱写乱画、不晃小椅子了,并且非常的爱护小椅子了。

那我想问问小朋友,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小椅子,那你们怎样爱护小椅子呀?(幼儿讨论)

小结:你们说得都很好,不能乱写乱画、不晃悠、要经常擦洗小椅子,爱护小椅子。这样小椅子就会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

三、看图,知道正确的用椅子。

我们都知道了要爱护小椅子,现在你们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对不对?(出示图片)这里有两种小标志,高兴的笑脸和不高兴的哭脸,做的对的就贴上高兴的笑脸,错的就贴上哭的标志。

小结: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用椅,像这个小朋友一样,小椅子就会很伤心了,如果知道爱护小椅子,正确的坐椅子。小椅子就会很高兴了。

四、正确搬运椅子

1、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那除了不乱写乱画、不晃悠,还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搬小椅子,那怎样正确的搬椅子,不让小椅子磕了、碰了呢?(幼儿讨论)

2、教师示范,说清基本要点。

站在椅子的旁边,用左手握住椅子的中央,右手握住椅子高部分的中央,将距离身体外的椅子腿先抬起,再抬另一端。眼睛直视前方走向目的地,到了以后挨着身体的椅子腿先放下,再放另一端。

3、幼儿学习搬椅子。

现在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正确的搬椅子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队形,真样能让我们更好的搬椅子。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学习搬椅子(坐下时强调幼儿的坐姿,对椅子发出的声音要给予提示)

五、活动延伸——宣传爱护小椅子

我们今天学习了怎样正确的搬椅子,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懂得爱护小椅子。那你们像不想让其他的小朋友也爱护小椅子?我这里有宣传单,我们都来做个爱护小姨子的宣传员,好素所有的小朋友都爱护小椅子。那我们离开前要把小姨子收好了,请你们用正确的方法把小椅子搬到红线外的地方,椅子的前腿挨着红线,轻轻的走过去,放好就过来领取宣传单。开始吧!

礼仪教育课件 篇10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知识,了解文明礼仪都包括哪些方面:

(1)语言上讲文明(2)行为上讲规范(3)生活中讲卫生

(4)活动中讲参与(5)集体中讲团结(6)待人上讲礼貌

(7)处事上讲谦让(8)时时处处讲安全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一个合格中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选出主持人,主持人准备好讲稿,叫同学们查阅有关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

2、叫同学们结合校园中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做好发言准备,说明班会基本的流程,并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安排好小组长。

3、吩咐班干部设想好班会课时课室的布置情况,找好与班会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自己的行为习惯,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学习应用和改进,做一个表里一致,内秀外美的文明中学生。

教学流程:

宣布“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班长讲话

同学们,中国自古就是讲究一个礼仪的国度。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那作为小学即将毕业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衣冠端正、举止文明、遵守

纪律、生活俭朴,是对同学们的起码要求。同学们应该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质朴美。其次,同学们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同学们在和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交往时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还要待人真诚,做到诚实守信,因为这些能够体现出你的素养,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

同学们,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人本”,想让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争做文明好学生。

二、观看文明礼仪教育片第一节《仪表举止》(老师播放)

三、介绍文明礼仪知识:

坐姿礼仪:

优雅的坐姿传递着自信、友好、热情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高雅庄重的良好风范。给大家介绍几种坐姿,请一位同学示范,一位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做。

站姿礼仪:

优美的站姿能衬托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站姿要挺直、舒展、线条优美、精神焕发。给大家介绍几种站姿,请一位同学示范,一位讲解。

走姿礼仪: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形体语言,也是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请一位同学示范,一位讲解。

四、交往礼仪

一人讲解,几个人表演

1、不要言而无信

2、不要恶语伤人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矛盾。

4、不要随便发怒。

5、不要叫人外号。

五、交谈礼仪

1、介绍交谈惯用语:(两个人表演)

电话礼仪

(两个人表演)

六、文明礼仪

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文明礼仪、

1、从我做起

我的文明礼仪从校园做起,校园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校园文明礼仪是为维系校园正常秩序而要求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良好的礼仪,有利提高自身的修养,改善人际关系,净化校园风气。

2、分组介绍

在学习弘扬文明礼仪的过程中,我们班,分三个小组展开了讨论和研究

第一小组:同学之间的文明礼仪第二小组:师生之间的文明礼仪第三小组:校园活动中的文明礼仪

六、交流感受和想法。

七、班主任讲话

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礼仪教育课件 篇11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4.把礼仪贯穿到歌谣、听故事、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校园礼仪的歌曲,小故事

2.文明礼仪儿歌、朗诵等。

3.小黑板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礼仪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你们的好孩子吧。

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班主任: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听一听历史故事:“孔融让梨” “黄香诚心敬父母”。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黄香诚心敬父母: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

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

班主任:听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学生自由发言)

班主任:现在我们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生活,让我们把同学们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吧!

三、朗诵

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礼仪、用礼仪,要重言,更重行。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首文明礼貌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起嘴来读一读。(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对待长辈要用您,早晨见面说声早,平时互相问问好,分别再见别忘了,若求人请字先, 最后别忘说谢谢,影响别人对不起,回答请说没关系,文明做个好孩子,人人夸我数第一。

希望同学们千万别忘了哟,把文明用语牢牢记在心间。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文明礼貌歌”。

四、提问环节:

(场景一)当你想向同学借笔时,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场景二)如果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文具盒,你该怎么办?你的铅笔盒被碰掉

了,你生气吗?

(场景三)如果你在上楼道时,有同学被撞到了怎么办?

(场景四)大家都知道在学校里的规范礼仪是怎样的吗?(正确的走姿、正确的站姿、正确的坐姿、早上同学见面问好、课上举手回答问题等)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做到遇到师长,要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起;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

礼仪教育课件 篇12

文明礼仪教育ppt课件

1、②表现公布栏

2、提前布置讲环境,全程参与活动,组织课堂。

3、第二,纪律方面

4、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第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中央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合作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改掉了,变成了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敬长辈、善交往的好宝宝。

5、例,安全方面:①上下学(学生是否接送不接送,强调学生需按时按点回家;②在校上下楼梯,不能追逐,打闹;③有特殊情况请假,需提前告知你等等;

6、课堂纪律,主要看任课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课堂纪律好了,你的课才会有效果。那么第一,你要树立起你的威信,只有威信树立起来后,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都该知道怎么做(奖惩同步实施);第二,对于相对特殊的孩子,你可以通过和孩子,家长,其他老师沟通,多方面了解;

7、三、活动安排

8、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大堂”的活动安排。时间:5月9日(周五)下午3:35—4:15。

9、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活动前落实授课内容。讲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内容要符合认知水平,最好有课件,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尽量生动有趣。

10、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讲座电子稿、纸质稿。

11、或者向老教师请教,也是很好的。至于其他方面,你需根据学校管理,做出相应的规划。

12、其一,设立班干部,成为你的小帮手,帮助你管理班级事务;其二,准备好你的第一课。如果你是班主任(这很重要),你需准备好一节班会课件:

13、一、活动内容

14、第三,常规管理。

15、邀请社区居民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工作特点,请他们走进课堂,进行讲座。

16、你要了解你班里的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17、管理方面:①你可以制定班级公约,约束学生,当然有奖有惩(兑换奖品,打扫卫生等);

18、二、活动形式

19、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孝心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关注生态环境、体验生命成长、提高生存技能、发明创造、倡导文明礼仪、医学常识、劳动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等。

20、第一,了解学情。

21、文明礼仪方面:①校服,红领巾,校卡佩戴要求;②不留长指甲,穿拖鞋到校等;

22、以上针对小学,比较适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 入侵者教案 08-28

美丽的青岛文案(分享66句)

美丽青岛的说说 写青岛的文案 08-28

养生心得7篇

养生心得 08-28

父母陪伴的句子经典语录48条

父母陪伴语录句子 08-28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08-28

关于清明的对联有哪些48句

清明对联 08-28

小学音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集锦

小学音乐 08-28

课件推荐: 桥教案模板

桥教学设计 桥之思教学设计 01-17

少先队建队演讲稿

少先队建队演讲稿 建队演讲稿 08-28

名人名言·真理篇推荐

名人名言感悟句子四篇 国外名人名言 02-20

感慨还是上学的时候好句子(精选63句)

感慨还是上学好的句子 感慨还是上学好的说说 08-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