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图形变换课件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mp_lab平台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mp_lab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或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让学生打开mp_lab平台动手操作复习,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绕哪个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师强调: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mp_lab平台,既熟练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1、图形变换(1),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让学生进行利用mp_lab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这时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设计意图:利用mp_lab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

4、巩固尝试

出示图形(2)、(3)、(4),先观察,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三个变换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图形。

1、先观察,再说一说右边的图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发挥学生的想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造个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个中美丽的图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美,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整个活动呈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方格纸上图形的变换过程的观察与交流,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教材安排了四个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变成“主动”,把“负担”变成“享受”,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学习目标:

1、能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复杂的图形。

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复杂的图形。

教学难点: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图案,学生欣赏图案。

2、引发问题: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吗?

3、手口并用,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纸板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个别生展示。

(3)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课本第35页图

1、解决问题(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①提出问题

请大家观察上面的两幅图,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怎样变换的?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②操作感知

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间可进行交流。

③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指名汇报,学生边操作边说明。

方法一:用平移的方法;方法二:先旋转,后平移。

④再次感知

全班同学用方法二试一试,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2、解决问题(2):“风车”图形中的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1)提出问题:

观察→想一想→摆→摆

(2)操作感知

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间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3、解决问题(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1)提出问题:

观察→想一想→摆→摆

(2)操作感知

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间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4、解决问题(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1)提出问题:

观察→想一想→摆→摆

(2)操作感知

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同桌间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三、初尝实践

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试一试”

观察→想一想→动手摆→摆→全班交流

四、达标检测

课本36页“练一练”

1、第1题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第2题

(1)独立解答;

(2)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纸片通过操作帮助思考;

(3)全班交流。

五、动脑想象,自主设计

选择你喜欢的某一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画出它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六、总结评价

从下面四个方面谈一谈你的收获,好吗?

1、你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吗?

2、你及同伴对你的表现满意吗?

3、你在你的团队中合作愉快吗?

4、你今后还打算做哪些尝试呢?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大家留心生活,大胆动脑思考、动手创作,一定能设计出更好、更美的图案,相信你是最棒的。

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努力体现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这也是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别的地方。如何把这类课上的新颖有趣,充分符合课标的要求。教学时,我围绕本节教学目标及“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训主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我先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每一步变换的方式,再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如描述“平移”时,要突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描述“旋转”时,要突出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3、注重不同的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得到新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得到新的图形,发展其思维创新能力。

4、注重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中,我设计了“动脑想象,自主设计”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图案设计,这样,每个学生都达到了发展,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3】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方向、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距离)旋转:绕某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完全一样)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

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5】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 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 m. 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二、小结

三、作业

教学反思:

1、 从生活导入

我根据同学们喜欢的大风车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旋转,然后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出发,找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 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从钟表出发,通过钟表指针的演示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之中的旋转方向和旋转的中心点,使知识层层深入,突出了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把难点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观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对于旋转角度的认识,让学生根据“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把前后的图形画下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全班交流发现展示的图形不一样,制造了矛盾冲突,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认识了旋转的角度

第2课时: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二、小结

三、作业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学习到较疲倦之时,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3课时: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教学重难点:能用语言描述自己设计图案的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意义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本活动的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图案,还要求学生能制作美丽的图案,后者是重点。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2、3题

本练习的三道题目都是操作题,教材中的要求是画一画,但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只有学生十分熟悉了摆的过程,才有可能画得好图形的变换。

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素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类似的内容,以供学生开展活动。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自语(说一说图形变化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都与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可以初步建立起图形变换的表象图案。因此,开展本题的活动可以采用先想象,后操作的程序,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第5题

在开展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要说说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或旋转的。

第6题

对学有余力,又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全班学生的要求,也不作测试。

在电脑中进行,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二、小结

三、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图形的旋转》的教学难点到底在哪?根据课后老师的意见和结合名师的建议,有人认为难点是方向,特别对于逆时针的概念,学生很难把握;有人认为角度是难点,学生无法判断;根据特级教师朱国荣的理解中心点才是难点。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把这三个要素分散到各个阶段中,降低了难度,但研究的都比较肤浅,平均用力,学生理解的也较为表面化。

2、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开始的时候都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义在两个层面,包括描述旋转现象和设计图形。但在实际中该以哪个为重点,特别是对设计图形的目标该定位到哪一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画标准的图形应该还算是个难点,比如把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他(她)可能知道旋转后的图形,但如果把它画下来却并不一定规范,如果说把这个也作为这节课的目标的话,无疑提高了教学要求,学生不一定能达到。所以我觉得描述旋转现象才是重中之重,设计后面还有两个课时的要求,放到后面重点解决。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6】

听了邹老师上的这节有关“图形与变换”的复习课之后,本人受益匪浅。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从可操作、可测量的角度概括为两个外显的学习行为“能识别”与“会画图”。这里“能识别”的范围,是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典型的、常见的平移、旋转现象;“会画图”的限制条件,一是利用方格纸,二是简单的图形,三是两个特殊方向上的平移和90°的旋转。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邹老师上的是一堂总复习课,作为复习课本身,那就是“查漏补缺”。

1、再现。邹老师采用了单刀直入的方式,请学生回忆了对图形进行变换的几种方法是平移、对称、旋转、以及放大与缩小。并及时地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图形进行判断和说理,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用一个词语来说的话,那就是“速战速决”。同时也较好地落实了对图形与变换中“能识别”的教学目标。

2、梳理。这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要把分散的各种知识,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进行归类整理,沟通它们之间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的结构。今天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落实上是通过让学生用一个半圆来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进行自己设计图案来完成的。操作中,不仅很好地促使学生一边思考图形变换的要点,而且一边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生的演示反馈,使学生对平移、对称、旋转的性质一览无余。

3、落实:这个环节是落实“双基”的重要环节,也是查漏补缺的关键环节,切不可少。老师把知识的提升点落在了对平移、对称、旋转的关系上,巧妙地通过让学生对一所带有烟囱的房子的两次连续对称后发现,原来如果是将一个图形两次轴对称变换,对称轴互相平行的情况下,第三个图形相当于把第一个图形作了一回平移变换。而在对称轴互相垂直的情况下,第三个图形相当于把第一个图形作了一回旋转变换。虽然没有刻意地让学生来准确地表述这些话,只是让学生有这样的一个直观认识和发现,但这无疑是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相信当时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吧,原来平移、对称、旋转还有这样的联系的呀!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所以本节课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他们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探究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兴趣浓厚的,他们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风车。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运动?(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许色后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风车”,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风车的旋转。(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认识

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6、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教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会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除此之外,学生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体现。

2、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更想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还应适当写出教学设计的意图。

3、最近几年很少看到用复习做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了,我一直以为对此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来我们的想法有相通之处,新课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复习,怎样复习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安排复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个作用是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必要。如果不复习可不可以?就这节课来说直接让学生观察欣赏图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试讲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把握,经过思考,我认为还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等等。于是,我试讲了本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过程和环节都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高, 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2、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和样子这一活动,在这个操作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操作得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评价语言单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引导每个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3、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后面操作环节时间显得很紧张,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是能落实得更充分些,学生掌握得会更好。

一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从开帖到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专家、老师、朋友们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拜读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斟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充分;

3、教学目标形式化,缺少非预定的目标;

4、对师生的课堂行为缺少充分的预设;

5、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进行第二稿教学设计,希望各位朋友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3-105页。

设计理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图形的变换。

比如说:1、窗户在打开或关闭时是一种平移现象。2、汽车方向盘的转动是一种旋转现象。3、旋转门的运动是旋转。4、开关水龙头是旋转,而水龙头的水是向下平移。5、用放大镜看苍蝇是按比例放大,中国地图是按比例缩小。6、窗花是轴对称图形。7、小船向前行驶是一种平移现象。(课件出示)随机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

师:刚才这些,都是图形的变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变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

(一)分类整理。

师:如果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把这些变换方法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把图形变换的方法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位置变换);它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第二类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大小变换);它们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二)复习位置变换。

1、轴对称。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们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点是什么?

(2)结合轴对称的知识,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假如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1)怎样为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而本身没有改变方向。

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中心转动。

(2)你能说出图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B的?图B又是如何变换得到图C的?

学生观察,汇报:图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B。

图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C。

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B的对称图形得到图C。

(3)把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时,各要注意什么?

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需要数准平移了几格,最好的方法是先找一个对应点。(板书:方向和距离)

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板书:中心点、方向和度数)

3、变换比较

仔细观察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三种变换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表格)。

(三)复习图形的缩放变换。

1、师:我们复习了第一类变换(位置变换),它们在变换时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时还需要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形状变了吗,大小呢?

2、出示一个三角形,你能按4:1放大吗?

(1)把这幅图按4:1放大,表示什么?

(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每条边有什么关系?

(3)放大后的面积与原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两点:①放大后与放大前相对应的边的比是4:1。②放大后的面积是原面积的16倍。

3、将三角形B的各边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三角形C与三角形B相对应的边的比是几比几?三角形C与三角形B面积比是几比几?

比较:把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相对应的边的比总是相等的。

三、应用与拓展

1、图形A是怎样变换得到图形C的?

2、下面4幅图,哪一幅图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变换的?

3、你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教师引导说出:只要找出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关键点的对称点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来找。

4、下面这些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分别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5、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9】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一块小黑板),这块板前后有东西吗?(没有)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小魔术!看看这块板等会变出什么!准备:(魔术变变变,哟!看看后面,再看看前面,变出了一个"机器人")对!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3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1个,三角形7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小朋友说得非常棒,所以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静静地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家长和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和家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家长和幼儿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音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图形的变换课后反思本次的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满意。这节课"图形的变换"比较新颖,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特别课前准备充足,通过变魔术,送礼物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整堂课,幼儿学得开心之余又发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各家长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我的要求。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计得太高,孩子操作时间比预期的长。

2、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把操作过程我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和操作有点不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满意,活动内容“图形的变换”所选取的各种图形,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活动过程中,出示不同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进而在机器人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特征。活动方式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通过课前准备充足及幼儿的探索观察,大胆操作动手发现图形之间的不同变换,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应用七巧板,组合各种生动形象。幼儿在交流过程中通过观察推理,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的自己的看法,通过猜测再进行动手操作验证。整堂课,幼儿兴趣较大并在操作中发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本次活动能够较顺利完成活动设定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同时本次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计得太高,孩子操作时间比预期的偏长。

2、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表达过于随意简单。

3、引入环节时间偏长,出现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因条件限制,未能充分利用课件进行具体细致地示范引导。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10】

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进行各种设计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对图形变换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观察对三种变换进行再认识,再理解,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学生经历作图设计、知识应用和内化等数学活动,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灵活,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应用生活当中。

重点是对图形变换形成知识体系并应用,难点是应用三种变换及其基本性质灵活的解决有关问题。

平移是学生初一学的,轴对称是初二学的,旋转是初三学的,现在放到一起复习,学生肯定有知识遗忘或应用无处下手的现象,所以要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知识体系,还要经过练习、总结形成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

(1).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悟学习.

(2).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思考学习.

(3).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创新学习.

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填一填,测一测,动一动、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自我检测,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互动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形变换和基本性质,并会在实践中应用。

通过这五个活动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欣赏生活中有关图形变换的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启发学生里面蕴涵着什么数学知识,由学生观察得出,都是由一个基本图案经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变换形成的,由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动画演示三种变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引起回忆,由学生自己在学案上填一填,小组交流后再师生对照答案,及时改正错误、解决疑问,教师要总结:这三种变换都是全等变换。这个过程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者,而是引导者,合作者,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图形变换问题是近几年的中考热点之一,主观题、客观题都有,出题一般立意新颖,变化巧妙,所以我挑了4道出的比较巧又简单的小题,让学生作一个自我检测,通过独立动手动脑初步应用三种变换及其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树立进一步学好知识的信心。

因为是复习课,学生有图案设计的基础,所以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剪贴,在课上展示,并标上自己用到了哪些变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更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美无处不在。

小组解决两道中等难度的题,提倡多种解法。先个人深入思考,再小组交流,找到不同解法,最后由一些同学来当一当小老师,教师总结:第一题一种方法是利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不变,一种方法是先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差,再利用平移前后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结合相似求出三角形的底与高。第二题是先把结论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与差,再利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结合正方形的知识去证需要的全等。这里要渗透应用意识和转化思想。

最后由教师总结图形变换题型的应对策略,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运用提高,继续努力。

图形的变换课件【篇11】

23.2.2 图形变换的应用

开发区三中 齐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利用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解释和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并能计算某些图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经历综合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悟性及处理问题的数学意识。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通过同伴合作、交流、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在图案设计、图像的面积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讨论、探究,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变换设计、制作图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设计、制作图案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问题:这件美丽的织品图案中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几种图形变换?请举例说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问题:(1)图中运用哪些图形变换? 请举例说明。

(2)这幅的图片是用哪几种基本图形巧妙地加以组合的?这些基本图形又是怎样通过变换的?

2.问题:(1)说出它们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

(2)图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请举例说明。3.试一试:请分析奥运五环图案设计 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4.做一做:请利用简单图形的图形变换,设计一幅图案,并与同伴交流,并进行小组展示。

(三)、运用知识,体验成功

1.例题精讲:如图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考虑颜色),直线l是它的一条对称轴.已知图中圆的半径为r,求绿色部分的面积.(1)观察图中可以运用哪些图形变换。(2)能否化不规则图形面积为规则图形面积求?怎样转化?(3)板书求解过程。

2.练一练:如图四边形ABCD中,AC=30,BD=20,AC⊥BD于E,BE=DE,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教师小结:图形变换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有关图形的计算。

四、知识深化,应用提高 1.请同学们欣赏蓝印花布图案

2.蓝印花布的印刷应用了传统的镂空版白 浆防染印花工艺,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

如图是一块印有许多精美图案的设计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五、归纳小结、形成结构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了本节课的收获。

在交流中师生可共同整理知识点: 1.图形变换有哪些简单应用?

2.在进行图形变换计算图形面积时,应抓住整体与个体,规则与不规则之间的转化。

六、作业

运用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解释和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

编辑推荐

几何图形课件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支撑,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如果您对“几何图形课件”还不太熟悉趣祝福推荐阅读这篇文章,建议收藏这个链接之后可以方便阅读!

几何图形课件 篇1

活动背景:

幼儿对简单的几何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使敛有的基础上,提高对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了解呢?我知道“开放”和“封闭”这两个抽象性概念,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正确理解“开放”和“封闭”两个图形特征,是否能舞式,运用电教手段试一试呢?于是产生了此课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

2、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

3、利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仪。

2、每人两只篓子,一套卡片。

3、课件一套,两座小房子。

活动过程:

1、认识开放图形。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甜甜和小鸡)

(说明:在电脑上打出课题,以故事形式导入课题,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性。)

老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电脑,逐一出示相应的画面。

(1)甜甜家养了许多小鸡。

(2)这些小鸡很调皮到处乱跑。

(3)怎么办呢?甜甜很着急:她想呀想呀,想了个办法,手圈起来。

(4)小朋友看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你们想一想小鸡角跑出来呢?为什么呢?幼儿讨论。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有没有跑出来?(跑出来了)蒋鸡跑出。提问:小鸡从哪儿出来的?幼儿讨论。

(说明:让幼儿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用动画来演示效果。)

教师:这个地方线断开了,缺了一个口子,叫缺口。“小裂口跑出来了。”

(6)定义:像这个有缺口的图形就叫开放图形(闪烁刃形)。

教师:开放图形边上的线是断开的,有缺口,小鸡能从里面出来。

(7)仿认:老师逐一出示开放图形让幼儿仿认。

小朋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开放图形呢?正方形呢?

(说明:仿认这一环节遵循了由点及面,由个别到普遍的方法,发展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8)老师小结:边上有缺口的图形都是开放图形。

(9)请小朋友看看,你的篓子里有没有开放图形?找一个举给全体幼儿举卡片。

教师: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小鸡会从缺口跑出来呢?谁能帮甜甜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2、认识封闭图形。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好办法,现在我们起来。

(1)老师逐个演示补缺口。

采用电脑动画逐个补缺口,使幼儿一目了然。

补2个缺口后提问:看这儿还有缺口小鸡能不能跑出来呢)

教师:还有一个缺口,小鸡能跑出来,只要有一个缺口,放图形。我们再把它补起来,补完后提问:还有小鸡能跑,为什么?

教师:因为边上的线连起来了,一个缺口也没有了,好关闭起来了,把小鸡封在里面,小鸡再也跑不出来了。

(2)请幼儿看图:这个边上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一个好字封闭图形。(闪烁封闭图形)

小朋友学说“封闭图形”,个别说,集体说。

(3)教师:封闭图形边上的线是连起来的没有缺口,小鸡跑出来。

(4)仿认:出示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边上有没有它们是不是封闭图形?

教师:它们边上没有缺口都是封闭图形。(闪烁)

(5)请小朋友从篓子里找一个封闭图形举起来。

(6)老师小结:我们知道,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开放图形,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小朋友帮甜甜把小鸡圈起来,我们小朋友呐。(幼儿鼓掌)这时幼儿有种小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心理需求。

活动反思:

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几何图形课件 篇2

中班数学——认识椭圆

执教 周爱娣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能区分椭圆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片等。

2.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电脑课件的方式,引出课题。

边出示课件边讲述故事: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神奇、好玩的地方,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啊?(边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今天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是一座神奇的城堡,这座城堡里住着许多许多可爱的图形宝宝,所以这座城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图形王国。图形王国里的图形宝宝可多可多了,有我们小朋友已经认识的正方形宝宝、长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圆形宝宝,还有很多我们小朋友叫不上名字的宝宝。今天有几个图形宝宝来到了城堡中的一片草地上来聚会,你们猜一猜都有哪些图形宝宝来参加聚会了?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谁来了。(边演示课件边提出问题)这是谁呀?这是谁呢?这又是谁呢?圆形宝宝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我的好朋友,和我长的有一点像,但是又不大一样,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我们快把它请出来吧!(出示椭圆形)它就是椭圆形宝宝。

二、找找生活中的椭圆。

三、认识椭圆形的特征。

1.通过圆形与椭圆形进行比较,直观感受椭圆形的特征。

师:(出示一样高的椭圆形和圆形)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宝宝和一个椭圆形宝宝。刚才圆形宝宝说了,它这个好朋友和它长的有一点儿像,可又不太一样?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哪不一样?

师:我们先把这两个图形宝宝重叠,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找的很对,椭圆形比圆形要长、要扁。

2.圆形容易滚动,椭圆形不容易滚动。(汽车)

教师小结:椭圆形宝宝与圆形宝宝有两点不同,椭圆形宝宝比圆形宝宝要长一些、扁一些。它不容易滚动。

3.认识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处。

师:光滑,不像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样有角。

四、集体练习操作。

五、幼儿单独练习,给椭圆形涂上颜色。

展示讲评。

几何图形课件 篇3

活动名称

认识圆形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2.教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流程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 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活动结束

几何图形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区别各种图形。

2、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3、使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有难有易),胶水。

2、各种图形宝宝。

3、活动室四周的各图形宝宝。

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别图形

难点:学习交往

活动过程:

一、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图形朋友,看是谁呀?(出示各种图形宝宝,幼儿讲出各图形的名称)。

二、发出哭声,是谁在哭呀?师引导幼儿看四周的图形宝宝。

师: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宝宝没有朋友,很不开心,那怎么办?(幼儿讨论)

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师:图形宝宝说,要请朋友帮忙找和它一样形状的图形宝宝,并且要将一句好听的话,梯形宝宝我帮你找到了好朋友,你现在开心吗?

三、幼儿动手,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讲好听的话。

四、唱歌:好朋友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几何图形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 * *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

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接下来的环节是“到兔妈妈家作客”,幼儿来到“兔妈妈家”,面对散落在地上的图形,幼儿根据要求,迅速按标志将图形正确分类……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几何图形课件 篇6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在教学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2)会画立方体及其组合体等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何画好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增强数学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全面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人文教育,渗透辨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教材第四章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首次接触几何图形,是一个由“数”到“形”的过渡章节,本章的内容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学习来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学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获得感知经验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性、实用性、重要性、趣味性,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简单组合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认知难点的突破方法是:(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用课件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视图。

关键:抓住实例,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三、教法、学法

教法: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观察发现得到概念——引导自主、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归纳小结、巩固延伸”的教学模式。

学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目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增知、益智、染情,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协调发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此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画图质疑引出概念

3、亲身感受体验新知

4、实例探究培养能力

5、小组探究动手操作

6、归纳小结巩固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方式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投影出

《题西林壁》的诗词和图片。

2、设置问题:

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

(引出课题、板书)

1、学生齐读《题西林壁》这首诗。

2、思考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

3、积极回答问题,由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1、媒体显示庐山远近景图片。

2、学习方式:个别学习,独立思考。

通过不同角度的庐山图片展示,在欣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苏轼的诗把同学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中提炼所含的数学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最后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环节二、画图质疑引出概念

1、对于一些立体图形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例如:这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设计师常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

2、要求学生画出这个工件的图形出来,并设置问题:(1)画出来的图形有什么问题?(2)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3)明确、引导学生学习三视图的概念。强调:在正面面对物体的情况下,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正视图(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叫侧视图。

1、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画图。

2、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画出自己所得到的图形。

3、对画出来的图形进行思考、讨论。

4、先独立思考问题(2),然后讨论解决方法,由几名同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一名学生上讲台前画出自己的方案或图形。

1、工件三视图展示

2、学习方式: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同伴交流。

通过学生画出这个工件的图形,使学生体会到他们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画出的结果也不同,但画的实际物体是一样的。突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兴趣,引出三视图。

从学生自己探索中发现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几何图形课件 篇7

学前班数学教案:2的认识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2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2。

掌握2和1的顺序以及2的组成,认识“>”。

通过观察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他们从小要爱学习,做事要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2的含义,掌握2的组成。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2。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熟悉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下面就请你们看大屏幕。

观察主题图出示课件2:2的主题图。

师: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来到了,天是那么蓝,看,谁来了?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生:有2只小鸟、2个小朋友、2架小飞机。

师:2只小鸟、2个小朋友、2架小飞机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这就是数字“2”。

出示数字卡片“2”(印刷体的)。

问:2是一笔写成的,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小鸭子在游水。

5、理解2的含义(1)(继续出示课件2):河中有两只小鸭子游水。

问:有几只小鸭子在游水?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找一找自己的身上长着几个2?

生:2只耳朵、2只眼睛、2个鼻孔、2只手、2只脚等。

(2)老师演示拨珠子:先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就是2颗珠子,1添1就是2。

(3)学生数圆片:

问:1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几?

(4)比大小出示实物图:教材第8页中间的方块图。

师:左边有几个方块?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右边有几个方块?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2和1比,结果怎么样?

生:2比1多。

师:2比1多也就是2大于1,在2和1的中间要写大于号“>”这就是大于号,这个式子读作:“2大于1”。

学生练习读。

(5)2的组成依次出示2片枫叶图,演示1再添上1。

问:这是几片枫叶?用几来表示?

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呢?

板书:

学生读:2是由1和1组成的,1和1组成2。

学生用小棒摆:1根,再添上1根,合起来就是2。

2根可以分成1根和1根。

6、指导写“2”(出示课件3):演示2的写法。

学生在教材第8页下面的第一行田字格中练习描2。

7、巩固练习观察图中数量是1的有谁?数量是2的有谁?

出示(课件4)用手指练习数的组成左、右手各举一个手指。

问:1和1组成几? 答:1和1组成2。(两手指合并)2可以分成几和几? 2可以分成1和1。(两手指分开)练习书写学生独立完成第8页的第2行田字格上1和2的书写,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8、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是谁呀?

几何图形课件 篇8

学前班数学教案:3的认识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3。

了解3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3以内数的大小,认识“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含义,掌握3的组成。

教学难点:

规范地书写数字3。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分别出示卡通的数字卡片1和2。

学生读:

1、2。

问:你还记得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吗?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今天还有一位数字朋友要和大家见面,你们猜它是谁?

生:3师:对!就是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3。

板书课题:3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3的实际意义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3)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位阿姨?几台电视?

师:3位阿姨、3台电视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问:你们看,3像什么?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有3吗?

学生举例。

2、学具操作学生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问:3里面有几个1?

教学3以内的数序教师演示:先拨2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

问:2个再添1个是几个?

边演示边提问:3个去掉1个是几个?

问:2的后面是几?3的前面是几?

学生按顺序读数:1、2、3。

倒着读:3、2、1。

3、比较2和3的大小出示方块图:左边2块,右边3块。

问:2和3比,结果怎么样?

师:2比3少,也就是2小于3,2和3的中间要用“小于号”连接,边板书边讲解:“

学生练习读。

师:如果把这两幅图交换一下位置,3和2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

问:“>”和“

师:我们可以用右手帮助记忆“>”,用左手帮助记忆“

4、教学3的组成学具操作:将3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学生操作以后互相说一说。

问:这两种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都分成了1和2两部分。

不同的地方是:1和2两部分的位置不同。

学生练习说3的组成:

5、指导写“3”演示课件5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下面田字格中的描红。

6、巩固练习

1、填空:

学生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2、师生对口令,说2和3的组成。

3、填数1、2、()。

3、()、1。

练习书写学生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的第3题。

7、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学习2的加法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活动过程:

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2)理解”+、=“"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3)幼儿动手操作“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4)分享、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几何图形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几何图形课件 篇10

1、复习用几何图形拼画、描画的基本方法。

2、根据主体物的不同,添画不同辅助物,形成情节和场面。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象力。

1、各类几何图形。

2、水彩笔、蜡笔、纸。

3、投影机、覆盖片、泡沫板。

一、复习描画的基本方法

师:小朋友已经学过了描画,请告诉老师什么叫描画,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描画,其他幼儿观察描画是否正确。要求沿着几何图形轮廓线描,手不能移动。

二、欣赏投影片,开阔思路,学习添画方法

1、分别出示覆盖片:鱼、鸟、地球。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可以添画些什么就能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2、欣赏老师的添画。

内容: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大树被锯倒,小鸟没有家了。

c.在地球上架起一座通向月球的桥梁,到月球上去旅行。

三、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今天我们也来描图形添画,看谁拼的画和别人不一样,添的画也和别人不一样。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拼画、描画,鼓励幼儿大胆添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有关情节,协助幼儿克服各人绘画中的难点。

四、讲评

1、幼儿讲评。

提问:

a.你认为哪张画描画得非常准确?

b.你认为哪张画内容独特?

e.你认为哪张画还需要修改,怎样改?

2、教师讲评。

发现重叠拼画的方法,请用重叠拼画方法的小朋友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

几何图形课件 篇11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几何图形拼物粘贴的基本技能。

2、学习表现物体主要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

3、鼓励幼儿和同伴画得不一样,培养创新意识。

1、每组六种大小各异的几何图形;

2、课件、范例;

3、记号笔、油画棒、胶水。

一、直接出示范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

T: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图,看看画的是什么?

你知道是怎么画成的?

你认识哪些图形宝宝?

二、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形卡片

T:这些图形宝宝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几何图形。

T:你能像老师一样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美丽的画吗?我请小朋友来试试。

三、个别幼儿黑板上操作,教师带领幼儿边讲解边评价。

提醒幼儿粘贴时要注意的地方。

T:仔细看看这只小鸟有什么地方有问题?(缺了眼睛)

告诉幼儿有的细小的地方我们可以用记号笔帮它添画上去。(教案.出自:.教案网.)还有一些背景也可以。像这条鱼应该在哪里游?那我们可以帮它添上河水,天空中可以天上云朵等。

四、欣赏课件

T:老师还带来了几张拼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下。

①图上是什么?运用了哪几种图形?

②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美丽的画?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注意画面合理布局,粘贴时胶水适量,保持画面整洁。

(2)鼓励幼儿大胆拼摆,并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适当添画。

六、展示作品,总结评价。

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请作者介绍。

表扬想象丰富,画面整洁的幼儿。

图形王国课件


今天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介绍的是“图形王国课件”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准备教案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加生动。

图形王国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两张、方形、圆形、三角形宝宝卡片各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题。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2、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师: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哎呀,形状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图形王国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探索和体验图形分类游戏乐趣的欲望

2引导孩子们在不影响颜色和大小的情况下,对圆、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通过图形分类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难度:不受图形颜色和大小的影响

活动准备

图形挂牌若干(一人一个).三个钻圈(分别贴着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图形粘板图形卡片若干操作盘玩具筐三个贴着不同图形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情境导入活动

为每位小朋友分发“图形门票”

发给幼儿不同形状的图形挂牌提前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特征的感知更好的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进入图形的王国参观让我们戴上门票跟着我的脚步出发”

2、 运用情境指导儿童图形分类

(一)选择图形“大门”进入

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显示钻戒

请小朋友们说出“大门”上图形的名称并找到和自己的“门票”一样形状的“大门”排好队依次走进奇妙的“图形王国”

(二)分类做椅子

将小椅子分别分成三组贴着正方形的椅子一组贴着圆形的椅子一组贴着三角形的椅子一组请小朋友按照自己的“门票”形状坐到贴着相应形状的小椅子一组中去(不断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三)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事先将图形放在操作盘里藏在每个椅子的下面引导幼儿找出)

展示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大粘板

师分别指向图形粘板提问幼儿是谁的“家”(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宝宝的家)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将“图形宝宝”送回“家”(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

(四)教师总结

“图形宝宝”送回“家”(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说出图形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知)

小结:我们在分类时不考虑图形的大小和颜色。只要它们符合同一图形的特征形状,就归为一类

三、归纳整理

出示分别贴着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筐请孩子们将自己的“门票”放进相应的筐里最后检查是否分类放正确(让幼儿在开始与结束都能在图形分类上得到巩固并及时得到验证)

四、活动延伸

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及图形挂牌投放到益智区让幼儿继续分类游戏

图形王国课件【篇3】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观点,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本身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比。因此,我设计了《图形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察看、对照、想象、着手等,感知不合图形的不合特征。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形。

活动难得:用几何图形拼出图形。

活动目标:

1.巩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半圆形。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用不合的几何图形拼出图形。

活动筹备:PPT、几何图形

活动历程:

(一)开始部分:

“本日,先生发明了一张信封,我来看看信里说了什么。”

教师念信,“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图形王国的国王,我邀请你们到我们图形王国的国王,我邀请你们到我们图形王国来玩,这儿有许多的漂亮的图形,你们乐意来吗”?

教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教师坐在前面以开仗车的形式来到图形王国。

“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开仗车到图形王国”教师放映音乐《火车快飞》。

二、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奥妙的箱子,你们看,便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器械。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器械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正方形,问:“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器械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器械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诞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器械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④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的?

⑤先生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年夜,方朴直正本领好。

梯形:四条边、四个角,上下两条边平平的、双方斜斜的,四个角还不一样年夜,像滑梯一样。

三、出示半圆

“小朋友们看一看,在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西瓜,西瓜是什么形状的,如果先生把西瓜切下来它酿成什么形状的呢。”

“是半圆形的,刚刚先生是横着切的,现在先生要竖着切,看看是不是酿成了半圆。”

“在生活中有哪些是半圆形呢?”

“小朋友们看一看先生可以用风车拼出什么图形呢”

出示PPT,风车转动。

四、游戏:小动物找家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许多多少有趣的器械,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许多多少的器械。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变”出四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他是什么动物呀?

“咦!这三个小动物似乎在哭,我们来问问它怎么了。“小狗、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乐意啊?”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来拼出房子。

小狗说,房子的身子是正方形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门是长方形的,窗子是半圆和圆形的。”

五、游戏:谁的本领年夜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此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许多多少有趣的器械,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许多多少的.器械。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此中的一幅图画)本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构成,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别的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手找出各类图形,及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六、操作演习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回到本身的座位上,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要拼出不合的图案”

停止部分:让门生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本日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许多多少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让小朋友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许多多少许多多少奥妙的器械,下次先生再带你们去,好欠好?

图形王国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图形分类游戏的乐趣。

2.引导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图形分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能够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难点:

能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图形挂牌若干(一人一个),.三个钻圈(分别贴着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图形粘板,图形卡片若干,操作盘,玩具筐三个,贴着不同图形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图形王国”情境导入活动

为每位小朋友分发“图形门票”。

发给幼儿不同形状的图形挂牌,提前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特征的感知,更好的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进入图形的王国参观,让我们戴上门票,跟着我的脚步出发!”

二、利用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图形分类

(一)选择图形“大门”进入。

出示分别贴着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钻圈。

请小朋友们说出“大门”上图形的名称,并找到和自己的“门票”一样形状的“大门”,排好队依次走进奇妙的“图形王国”。

(二)分类做椅子。

将小椅子分别分成三组,贴着正方形的椅子一组,贴着圆形的椅子一组,贴着三角形的椅子一组。请小朋友按照自己的“门票”形状坐到贴着相应形状的小椅子一组中去。(不断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三)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图形王国里,但是呀,淘气的图形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呢,图形国王都找不到它们,现在图形国王请小朋友们帮忙找一找淘气的图形宝宝都藏在了哪里?”(事先将图形放在操作盘里藏在每个椅子的下面,引导幼儿找出。)

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大粘板。

师分别指向图形粘板,提问幼儿是谁的“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图形宝宝的家。)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将“图形宝宝”送回“家”,先请一组图形的小朋友将找到的图形粘贴到相应的粘板上,其余两组小朋友当小裁判,看看他们有没有贴对,剩下两组同样形式进行。(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

(四)教师总结。

“图形宝宝”送回“家”后,同样请小朋友们坐回相应的图形椅子上,教师在不同粘板上分别取下两个图形一样,大小颜色不一样的图形,提问幼儿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说出图形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知。)

小结:我们在对图形分类时,不考虑图形的大小、颜色,只要符合同一种图形的特征,形状一样,它们就归为一类。

三、归纳整理

出示分别贴着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筐,请孩子们将自己的“门票”放进相应的筐里,最后检查是否分类放正确。(让幼儿在开始与结束都能在图形分类上得到巩固,并及时得到验证。)

四、活动延伸

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及图形挂牌投放到益智区,让幼儿继续分类游戏。

图形王国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一维排序。

2.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

3.对数学排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组成一座图形王国。

2.用图形串成的皇冠、项链、腰带各一个。

3.幼儿操作用小图形、标记、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观图形王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图形王国去参观。(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开汽车的动作边走边参观图形王国,并寻找位置坐下。)

(2)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图形。

师:图形王国的图形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什么图形?并和你认识的图形问好,如:三角形,你好!红色圆形,你真可爱!大正方形,你真棒!

(评析:老师和幼儿一起开着汽车参观图形王国,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也能从很多图形中找出自己所认识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也能说出图形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为接下去按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特征排序作了铺垫。)

2.学习按图形大小不同的顺序排序

教师出示一顶由大圆形和小圆形相间做成的皇冠,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是按图形大小不同的顺序排列的。

师:图形王国里藏着许多宝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顶漂亮的皇冠,它是用什么图形做出来的?这些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些大圆和小圆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师:原来这皇冠是按照大圆形、小圆形、大圆形、小圆形相间的顺序排列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顶漂亮的皇冠呢?

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并示范做皇冠的方法:

认识皇冠的接口。出示准备的不同的圆形,从接口处按大圆形、小圆形、大圆形、小圆形的顺序做成皇冠。

(评析:皇冠接口处的一朵小花,既符合事物存在的客观事实,又让小班幼儿初次进行排序活动有了一个着手的地方,便于幼儿养成从左向右排的排序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3.学习按图形的不同形状排序

教师展示一条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相间做成的项链,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是按图形的不同形状排列的。

师:看看这个又是什么宝贝呢?这条漂亮的项链它又是用什么图形做出来的?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是按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顺序排队的)

师:那这条项链怎么串呢?请同伴之间互相说说看。

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和老师合作在黑板上示范按图形的不同形状排序。

(评析:这一过程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老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出现,幼儿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很快地找出了按图形的不同形状排序的规律,在操作示范时也能运用两种不同的图形间隔进行排序。)

4.学习按图形的不同颜色顺序排序

教师打开一条由红图形和黄图形相间做成的腰带,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是按图形的不同颜色排列的。

师:看看这又是什么宝贝?这条漂亮的腰带它又是用什么图形做出来的?这些正方形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按什么顺序来排队的?请你们在同伴之间互相讲一讲。(引导幼儿说出是按蓝、黄、蓝、黄的颜色顺序排列的)

教师出示其他两种不同颜色的图形,老师给他们一定的规律,请一幼儿到黑板上示范操作,做成腰带。

5.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复习巩固按照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征进行排序活动。

请小朋友到你喜欢的图形娃娃那儿去,按照小花后面给你的样子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胶带上,做成皇冠、项链和皮带。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操作中,每一组都提供了不同的材料,并且幼儿操作的材料具有多用性的功能,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如:图形大的、胶带长的可做成项链和腰带,图形小、胶带短的可做成皇冠和手链,教师启发幼儿操作探索,巩固了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进行单一特征排序的技能,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

6.展示幼儿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1)幼儿戴上自己制作的皇冠、项链和腰带,相互之间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评析:展示幼儿制作的皇冠、项链和腰带等作品,使每位幼儿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既是活动的反馈,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请幼儿戴着自己制作的作品,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队,开着汽车离开图形王国。

(评析:幼儿戴着亲手制作的皇冠、项链和腰带等作品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队,开着汽车离开图形王国,使幼儿在良好的游戏情境中自主地活动,既做到首尾呼应,又较合理地处理好了整个活动的动静交替,并使整个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活动延伸:

将各种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材料投放在数学角中,让幼儿进行点数、找相同的图形、练习排序等。

活动评价:

1.本次活动以到图形王国旅行为主线的游戏形式展开,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图形,在王国里制作幼儿喜欢的各种小挂件,最后,开着汽车离开王国。动静交替的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设计生动有趣、结构巧妙、操作性强。

2.这是一次提升教师教学机智的数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反映及时修正教学行为,针对幼儿的需要及不同能力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引导。

3.这是一次不露教学痕迹的数学活动。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始终保持着积极探究的愉快情绪。

4.这是一个快乐的数学活动。师生气氛融洽,充分给予幼儿主动探索、积极讨论的空间,重点突出,内容安排具有层次性,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也得到了充分地满足。

图形王国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图形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图形王国),各种拼好的规律纸条若干

学具:白纸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小秘密,老师知道我们大(3)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一定都能闯过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那我们出发吧!!

教师:每一层都有一个小秘密,要小朋友发现秘密后才能通过,那我们先来走第一层。

出示第一层:

(

(2)请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读读,这排图像宝宝是怎样排列的?你发现什么小秘密了吗?

(

(4)想想: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3、找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小秘密,闯过了第一关,想不想继续?

出示第二层:

(2)说说几个为一组?

(3)教师小结:这些图形宝宝都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不断重复的。

(4)想想:如果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4、改错

教师:刚才小朋友学的这么认真,图形宝宝有些不服气了,它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这里还有更难的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三层:

(1)你发现了什么?

(2)有什么要告诉老师的?

(3)教师小结

二、幼儿操作练习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闯过了三关,看,图形王国到了,你们想不想再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呢?

请小朋友看,每张桌子上都有图形王国的国王为你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你们每人拿一条,但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先找出纸条上的规律,然后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往下添图形。

(1)幼儿每人领一条。

(2)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3)幼儿集体操作

(4)幼儿交流。

三、创造

到图形王国去,有很多条路,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条有规律的路来考考其他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闯关,好不好?

图形王国课件【篇7】

一、教案

本节课主题: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历险记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基本的数学图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玩具建筑积木:用于幼儿合作建造图形王国的活动;

3. 儿歌、游戏教材:用于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

通过播放数学图形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醒幼儿对数学图形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意愿。

步骤二:认识数学图形(约10分钟)

利用图形卡片,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数学图形,并提问幼儿图形的名称和特点。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总结。

步骤三:幼儿活动(约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他们用积木建造不同的数学图形王国,如用长方形积木搭建宫殿,用三角形积木建造山丘等。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团队领导,其他成员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步骤四:游戏与儿歌(约15分钟)

通过游戏和儿歌的方式巩固幼儿对数学图形的记忆。比如,可以玩一个找图形游戏,让幼儿围绕教室找到不同的图形,还可以利用儿歌教唱的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图形。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约10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其他的数学图形扩展活动,如图形拼图、图形分类等。

二、反思

本节课动手能力训练较多,鼓励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幼儿活动环节,有些活动难度较高,部分幼儿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组的任务难度适中,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其次,在游戏环节中,游戏形式和教具的设计有待改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游戏,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射数学图形,让幼儿在图形中找出特定的形状等。同时,可根据幼儿的语言能力选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儿歌教唱,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在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团队合作和观察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教学活动的设计,创设更多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促进幼儿在数学图形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图形王国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两张、方形、圆形、三角形宝宝卡片各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题。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2、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师: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哎呀,形状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图形设计课件


为了满足您对“图形设计课件”的需求,我们整理了以下最新的资料供您参考。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本学期的教学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是一个及时的行动,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请您参考下文!

图形设计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秋千、汽车的车轮、过山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旋转吗?(-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旋转,那物体是怎样旋转的?旋转有什么特征呢?

3、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旋转”现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

4、用你的手比划一下,时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把时钟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风车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相反,叫什么旋转?(逆时针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研究图形的旋转必要考虑(中心点、方向)除了以上所述的,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吗?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8、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 )度到“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 )度到“12”。

师:刚刚我们在研究指针的旋转时除了说到了中心点和方向外还说到了什么? (角度)

师:现在你知道叙说物体的旋转要说清楚什么了吗?

三、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道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三角形学具在学习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同桌交流结果。

位置变了,中心点、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变。

【抛开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脑思考,熟练旋转的应用。

四、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图形在旋转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其实生活亦然,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每天都有好心情!

图形设计课件 篇2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行确定物体的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主要是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寻宝活动,再现旧知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神秘的宝盒。我把它藏在一个同学那里。想不想找到它?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到它。(出示课件)

1、学生根据提示寻宝。

2、打开宝盒,出示课题和本课教学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一下。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寻宝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开宝盒揭示课题,教学目标比较直观。]

二、自主梳理指导(一)

师:同学们,现在请打开你们记忆的大门,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请先观赏一组图片,相信对你们一定有所帮助!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帮助回忆。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数对,方向+距离)

2、完成第二小题。(师:我们共同完成好吗?)

(1)关于数对。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先确定什么?后确定什么?怎么写?(课件展示)

(2)关于方向和距离的知识点特别多,首先说说生活中你怎么确定方向的?谁能指出我们教室里的八个方位吗?(指名指一指)

师:全班一起指一指。你们指得特别准。

小活动:请出四名学生,说说相对于1号的位置。(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非常熟悉方向)

(3)地图上和平面图中通常怎么规定方向的?(课件展示)

(4)拼一拼。请打开桌上的信封,里面是我们学校的各个建筑,请根据描述拼成一幅平面图。(学生拼,教师指导)

师:(讨论)

(5)怎样在平面图中画出方向和位置呢?课件出示。请看大屏幕,芳芳的家在小红家的东偏南30度的方向上,请你确定芳芳家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各种活动,注意到真正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序整理和有效复习的关键。同时,教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有意识地整理成板书,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重点和关键。]

三、自主梳理指导(二)

1、课件展示,这是小明家所在街区的平面图,先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以学校为中心,你想用什么方法确定其他地点在什么位置?(指名说说)

3、学生在学习纸上记录,指名汇报。

(1)你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数对)学生汇报。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2)谁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学生出示作业纸展台演示。

(3)如果不在正方向上,你是怎么确定方向和距离的?在正方向上你是怎么确定方向和距离的?(学生回答)

(4)描述路线图。根据题意描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四、综合运用,整体提高

师:同学们对旧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接下来我们做做练习。请看大屏幕。

1、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第1、2两题。学生汇报。

2、出示课件。师:请拿出学习纸,一起读读题目要求。师:此题的比例尺是多少?(1∶20000)老师稍加改动了一下,比例尺改成1∶2000。谁想用这个比例尺来做此题?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展台展示,再贴在黑板上比较。)

五、教师评价

这节课咱们一起复习归纳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你们的表现真让人惊讶!所以老师要给你们每人五颗星!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数对

方向+距离

图形设计课件 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很多,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归纳,在知识的梳理、规律的寻找、正误的判断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个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帮助记忆理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

(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二、三、五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1.小组汇报交流。

2.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

师:你们认为这三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生小组合作交流)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角的度量。

(1)课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图形中,()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②以下面的点为端点,先画出3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再想一想,还可以画几条射线?

图形设计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3、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4、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二、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

1、师: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街区图的内容

特别强调比例尺1 1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看图回答。

师:说一说从图上获得的信息,对于线路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生:从阳光小区到邮局怎样走?

生:出小区穿过马路向左拐弯,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弯。

生:沿着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

3、学生说出行进距离

让学生看课本第106页下面街区图的局部放大图,看该示意图是怎样量的。

强调:量目标位置所在的点到路的中轴线的距离。

活动二:

1、 师:观察挂图,想一想,你能帮助迷路的考察队确定大本营相对于大鸣山的位置吗?

生: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可以用类似“第几排第几列”的方法表示,也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有参照点和两个要素。第一种办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原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第二种方法,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师:比较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与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画在课本上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生:独立做题,再集体讲评。

(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拼图游戏

这里的一个数对表示一个方格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学生讨论: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距离?

学生回家完成

图形设计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2.在小组合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掌握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学具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由许多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你知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吗?

生1:有8个顶点。

生2:我知道它有6个面,每个面大小都一样。

生3:有12条棱。

2.师:接下来,我们找一找哪些小正方体的位置在顶点上?

学生上来指,找到了8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师:谁再来找一找哪些小正方体在棱长上?

学生上来指,教师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找。

师:哪些小正方体只出现在面上?

学生指,教师点评。

3.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大正方体

师: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呢?

生:10×10×10=1000,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如果我把这个大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涂上颜色,想象一下,每个小正方体的6个面都会被涂上颜色吗?

学生思考,举例说明:有的是3面涂色的,有的是2面涂色的,还有1面涂色的,还有没有涂色的。

师:现在,我们按照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分类。

师:看课件,数一数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呢?

学生发现不容易数出来。

师:当我们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可以想办法把它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来探索图形。

教师板书。

二、探索规律

1.课件出示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

师:数一数这个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呢?没有涂色的呢?完成记录表中的第一行。

学生边数边记录,之后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

师:小组合作完成,根据手中的这个正方体数一数每种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之后再找一找这些小正方体分别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上?

学生小组活动,数一数,找一找。

师:两面涂色的块数为什么是12?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展示数的过程,边数边指,发现它们都在大正方体的棱长上去除两端的位置。

教师板书:1×12=12

师:一面涂色的块数为什么是6呢?

生: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正好在这个面的最中间,不能靠到棱上,一个面上正好有一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那么六个面就有六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师: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呢?

生1:我是用眼睛看的,去掉周围的一圈正方体,就只有1个在最里面没有涂色。

生2:我是用减法算的,27-8-12-6=1

3.课件出示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

师:小组合作完成,根据手中的这个正方体数一数每种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按照刚才的方法进一步确定这些小正方体是不是在大正方体相应的位置上?

学生小组活动,数一数,找一找。

师:没有涂色的有8块,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1:我用64-8-24-24-6算出来的,没有涂色的是8块。

生2:我是这样拆分开的,先把正面和背面的一层去掉,再把左面和右面的一层去掉,再把上面和下面的一层去掉,就剩下一个比较小的正方体了,2×2×2=8,就是8个。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大家看看棱长上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次都减少几个?

生1:我发现每次减少2个。

4.师:谁来总结一下如何找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怎么数的?

生: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正方体的顶点上,所以有8个。

师:谁来说说如何找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怎么数的?

生:可以看一条棱上有几个小正方体再減去两端的2个小正方体,再用减的结果乘12就得出两面涂色的块数了。

师:谁来说说如何找到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怎么数的?

生1: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上,去除周围的一圈,再乘6,因为有6个面。

师:谁来说说如何找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

生1: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可以用减法来做,用总块数减去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减去两面涂色的块数再减去一面涂色的块数。

生2:还可以用一条棱上小正方体的个数减2的立方来算。

5.师:这里有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推算吗?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呢?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之后汇报交流。

师:现在你能直接计算出棱长是9厘米的正方体中每一类分别有多少个吗?

生1:三面涂色的是8块。

生2:两面涂色的这样算:(9-2)×12=84块。

生3:一面涂色的:9减2的平方再乘6等于294。

生4:没有涂色的:9减2的立方等于343。

三、巩固迁移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观察一下,这样的几何体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生1:第一个几何体有两层,最底下一层有3个正方体,上面一层一个正方体。

生2:第二个几何体,最上面有1个正方体,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6个。

生3:我发现二层的个数就是一层的个数加2,三层的个数就是二层的基础上加3,一层比一层多,加2,加3,这样有规律地加。

生4:第三个几何体,最上面也是1个,第二层3个,第三层6个,第四层10个。

生5:我是这么算的,直接用第二个几何体加上4就是这个几何体的个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试着算一算每个几何体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汇报交流。

生1:第一个几何体这么算:1+(1+2)=4

生2:我直接用4+6=10来算

生3:第二个几何体是这样算的:1+(1+2)+(1+2+3)=10

生4第三个几何体这样算:1+(1+2)+(1+2+3)+(1+2+3+4)=20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算一算第4个几何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生:1+(1+2)+(1+2+3)+(1+2+3+4)+(1+2+3+4+5)=35

师:如果把这个几何体的表面涂上颜色,你能根据涂色情况找到每一类小正方体的个数吗?请同学们下课后试一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学生成长周记14篇

学生成长周记 成长周记 09-20

邮政行政辞职报告十五篇

邮政行政辞职报告 邮政辞职报告 09-20

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2篇

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爆炸应急预案 09-20

会务主管年终述职报告系列十三篇

会务主管年终述职报告 会务主管年终述职 09-20

运动会100米加油稿(经典七篇)

运动会100加油稿 100加油稿 09-20

店面出租合同怎么写(范例六篇)

店面出租合同 09-20

[精品]简短的辞职信6篇

辞职信 05-04

2023超级温柔的神仙句子优质141句

超级温柔神仙句子 超级温柔句子 09-20

数学课件教案集锦

数学课件教案 课件教案 07-30

大学生德育自我评价(必备七篇)

大学生德育自我评价 德育自我评价 09-20

热心市民辞职报告合集

热心市民辞职报告 热心辞职报告 09-2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