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大班数学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可以通过学生反应来体现,撰写教案时需要考虑什么?经过深思熟虑趣祝福选取了一篇十分有用的“大班数学教案”,请认真查看本文的表格和图表!

大班数学教案(篇1)

一、引出话题

1、师以警察身份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对违反交通法规车辆展开讨论。

2、师小结车辆违规的种种可能性。

二、讨论解决

1、出示一辆没有牌照的车:为什么它不能上路?有什么办法让他继续在马路上行驶。

2、出示三个不同的车牌:

1)看看这几个车牌是用几个数字组成的?

2)寻找规律(发现这些数字都是连在一起的)

3)比较其中的两个车牌。1234、4321

4)小结:这些车牌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编排的,而有的是采用了从大到小倒数的方式,有的是采用了从小到大顺数的方式编排的。

3、老师出示一个数的车牌,引导幼儿按接着往下数和接着往前数的方法编一个有规律的车牌。

幼儿用两种方法编车牌:56789、54321

三、实践操作

1、引发幼儿自己设计车牌的兴趣,并要求幼儿设计一个有规律的车牌号码。

2、介绍材料层次:

已有两个数字,编成一个五位数的车牌。

已有一个数字,编成一个五位数的车牌。

没有数字提示,自己编一个五位数的车牌。

3、幼儿编车牌,老师巡回指导。

四、内化迁移

游戏:我是小司机

规则:

1、出示指示牌:说明一条路是顺数的车牌的汽车开的。

一条是倒数的车牌的汽车开的。

2、幼儿游戏:听音乐,分别按规则开汽车,听从老师的指挥。

3、开车离开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对7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幼儿为可爱的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以为动物设计电话为载体,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家中的电话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对给定的7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课前准备幼儿能说出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记录表人手一份动物图片4个

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电话机)对了,相信小朋友家中都有,那我想知道,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谁来告诉我,我来帮你记录下来。

分析讨论。这些号码有几个数字组成?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二、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

1、电话号码中藏着一个秘密呢?你发现什么秘密?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为什么?

三、为小动物装电话。

动物园里要给小动物装电话,请小朋友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出示四只小动物(陆地和水中个两只)。

1、分清分清陆地上的动物和水中的动物这些动物住在那里?

2、设计电话号码。

提出操作要求:

A、每一只动物的电话号码都要用到1——7这7个数字。

B、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

C、7个数字不能重复。

D、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一样后面3个数不一样。

3、你想为小动物设计什么号码?幼儿说教师板书然后集体检查。

四、幼儿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记录表,提出活动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交流验证。

1、你给谁设计了电话号码,是多少?师幼共同验证是否按要求。

2、请幼儿和同伴客人老师交流检查电话号码。

六、抽奖增加乐趣。

从孩子熟悉的家庭电话号码人手激起幼儿的'兴趣。寻找电话号码中的秘密发现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电话号码前面4个数是一样的。后面3个数不一样的规律。

以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为载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尝试用7个数组合成不同的电话号码。交流验证体验成功的快乐。抽奖进一步体验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重在引导幼儿为可爱的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让幼儿比较并发现电话号码和数字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数字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数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又到了落叶飘飘的季节,孩子们对落叶总是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将一片片的树叶捡在一起,有的孩子拿着树叶玩过家家的游戏,有的孩子玩数数的游戏……玩得乐此不疲。《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本活动利用秋季的落叶,创设“运用落叶自制树叶项链”的问题情境,让孩子感知树叶的多样性并尝试通过探索、操作,了解ABAB的排序规律,在活动设计上层层递进,激发大班幼儿的挑战欲望,体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感知树叶形态的多样性,尝试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

2、在活动中能积极探索,体验制作树叶项链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枫叶、银杏叶、桂花树叶若干;项链图片;ABAB规律卡;箩筐。

【活动过程】

(一)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1.教师出示树叶,尝试给树叶分类。

引导语:秋天到了,有的树叶开始从树上落下来了。昨天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捡了许多不同的树叶,带来想请你们看一看、分一分,把一样的树叶放在同一个筐里?

2.讨论交流,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树叶的名称吗?

(二)运用多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

1.出示项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按不同特征进行ABAB规律的排列。

提问:这些项链上的珠子是怎么排列的?

2.出示ABAB规律卡,了解ABAB规律的含义。

3.幼儿尝试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按照ABAB的规律制作树叶项链。

(1)指导语: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想请你们来帮忙制作树叶项链。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4.讨论交流:你的项链是怎么做的?

(三)运用一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

1.引导语: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如果只给你们一种树叶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行不行?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讨论交流:谁成功了?你是怎样用一种树叶排出ABAB的规律?

4.小结:有的是改变树叶方向排列的,有的是改变树叶形状排列的,这些项链都很漂亮。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藏着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你就会有新发现。

5、指导语:戴上漂亮的树叶项链,我们一起去参加树叶舞会。

【活动建议和延伸】

1.若园内场地充足,建议带领幼儿到树下一边捡落叶一边进行排序活动。

2.和孩子一起用制作的项链打扮自己,举行树叶舞会,活动后将作品在区域中进行呈现,鼓励幼儿挑战不同的排列方式。

【活动反思】

《制作树叶项链》是大班的一节学习规律排序的数学活动。执教老师在这一简单、乏味的数学规律排序活动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猫家做客这一情境贯穿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从ppt课件出发,边放ppt边讲故事,提问“小熊去小猫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两种花的简单规律排序,三种花的简单规律排序)然后,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规律排序小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将路补充完整,如此一来让幼儿体验了成功帮助小熊的快乐,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后是让幼儿猜测小猫裙子上的花边规律。操作一是让幼儿们一组合作制作一条有规律排序的项链,如此一来,小朋友们体验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乐,一起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操作是为自己制作一条果叶项链。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从规律的简单排列慢慢过渡到复杂排列,完成了从易到难的教学过度,有利于幼儿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提问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过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简单清楚明了。但是对于创设故事情境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如果最后结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应就更好了。

大班数学教案(篇4)

主题目标:

1、 爱护动物,有目的地观察和比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有初步的保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

我们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参观,孩子们玩得很愉快。回园后,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动物。孩子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大象跑步快吗?……于是设计了“我喜欢的动物”的活动。让孩子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

1、先说说幼儿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并说明理由。

有的说喜欢猴子,有的说喜欢小鹿,有的说喜欢大象,有的说喜欢老虎,有的说喜欢孔雀,有的说喜欢......

还有的幼儿喜欢的是动物园里没有的,象小猫小狗,小鸭小鹅......

2、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

3、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

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有的拼出了小兔,有的拼出了长颈鹿,有的还拼出了小山羊...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大班数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10以内自编应用题

【活动目标】

1、理解加法中得数(和)与两个加数的包含关系。

2、能根据一幅图画编加法应用题,答题列式。

3、 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创编加法应用题。

难点: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具:

树枝、屋檐、树枝和屋檐、两根电线杆背景图各一;小鸟磁铁10个;笔1支;活动单47A-D《小鸟飞来了》(每张4题为一套,裁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

2、学具(俩人共用)共14套:

活动单47A-D《小鸟飞来了》(每张4题为一套,裁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笔每组1支。

经验准备

1、幼儿前期经验,有试编应用题的经验

2、规则:两人结伴,一人选活动单编加法应用题,另一个人接过活动单回答列算式。交换角色做下一题。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环节1:讨论玩法(约10分钟)

通过磁铁演示,帮助幼儿理解画面信息。基于“看图编应用题”的活动经验,与幼儿讨论确定活动规则。

1、学习编题

教师:“今天派派、麦麦给小朋友带来了新的看图编题的活动单,(用小鸟磁铁在背景图上呈现出活动单47A的第一幅画面)看这幅图你能看懂吗?你能跟根据这一幅图来编应用题吗?谁来试试看?”

请个别幼儿试编应用题。

教师变换背景为屋檐与树枝的活动单47C的第一幅画面说:“再来看这张图,怎么编题呢?”指导幼儿再次试编应用题。

2、讨论规则

教师出示裁好的4套活动单47A-D《小鸟飞来了》:“这个活动名字叫小鸟飞来了,派派和麦麦像以前玩看图编应用题那样,一个人编题目一个人解答列算式,然后再交换,合作的很好,你想不想也和好朋友一起来合作玩呀?”

教师继续说:“两个人一起玩时,先拿几套活动单?(一套)

放在两人什么地方?(中间)

然后谁先来选活动单来编题?(由俩人商量后决定)

一人选活动单编好题目后,由谁来解答列式?

(由另一个人)

活动单由谁保管?(由列式的人保管)

接下来怎么做?(俩人交换角色重新开始)

一套题有四张每人要编几道题?(每人编两道)

这个活动和看图编应用题的规则一样,小朋友们会玩了吗?”

(二)进行部分

环节2:分组操作(约10分钟)

1、分组操作

请幼儿开始操作

教师提醒幼儿:先结伴在选活动,游戏双方可以坐在同一边方便看活动单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操作,重点指导新活动。

观察幼儿是否理解“小鸟飞来了”意图,看幼儿是否能合作,根据现场幼儿发展水平分层指导。

(三)结束部分

环节3:交流评价(约10分钟)

重点讨论“为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列出的算式却是一样。” 并请幼儿根据算式自编应用题,加深对算式抽象意义的理解。

(点评操作中好友合作的情况)

1、交流

教师:“今天小朋友去玩过‘小鸟飞来了’你是和谁一起玩的?谁愿意来及介绍一下你们编的题目?”

请出两结伴幼儿,用小鸟磁贴在背景图上摆出活动单上的图景,演绎轮流编题、回答列式过程。

教师提问他们各自列出的'算式意义以及得数(和)与两个加数的关系。

例如:1+9=10每个数什么意思?为什么1+9=10?(因为1和9合起来就是10)

教师:“有哪些小朋友编的题也列出了同样的算式?”

教师:“你们编的是同样的事情吗(不是)

那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会一样呢?”

(因为他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教师:“今天在编应用题时,你们遇到困难了吗?”

如果幼儿提出来,教师则问“是什么?”并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2、评价

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你和朋友合作愉快吗?”

教师根据现场幼儿的表现进行补充点评。

评价要点:(1) 能理解一幅图的图意,根据图意编题、答题列式。

(2) 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3、结束 请幼儿将活动单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交流。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理解加法中得数(和)与两个加数的包含关系,能根据一幅图画编加法应用题,答题列式。但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上大多数幼儿可以达到,个别幼儿不愿与同伴一起合作,将材料全放到自己那边,还有的幼儿不遵守活动规则,一边编题一边说出式子,下次我需要在强调活动的规则。

大班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进行二次分类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小动物胸饰、围栏围成"新家"、幼儿用书《小动物住新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动物新村里造了几幢新房子,这下小动物们可热闹了。可是该怎么分房子呢?"

2、扮演角色(体验一次分类)

(1)、幼儿戴上胸饰扮演小动物,自己商量该怎么分,住到"新家"里。(幼儿交流)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生活在水里、天上、陆地)按照野兽与家禽分按照动物翅膀的数目、脚的数目、是否是两栖动物分

(2)、幼儿尝试进行分类主要让幼儿知道分类的依据3、贴贴玩玩(进行二次分类)

(1)、幼儿将《小动物住新家》里的动物剪下,依据特征贴在各幢房子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动物是小朋友们最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动物,小朋友们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怎样让幼儿了解动物,进而能根据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简单的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新课程里设计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能更加贴近动物、爱护动物。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让幼儿观察狮子、牛、燕子、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给孩子们一个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总结出动物的分类,使他们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野兽、家畜、飞禽、家禽的概念,进行一个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们对于动物的喜爱程度是根据小动物的可爱程度来决定的,我们班的孩子喜欢兔子、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以游戏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既便于观察幼儿又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在《动物找家》游戏中幼儿又进一步巩固了对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认识,另外在第二遍游戏中,教师可以增加幼儿难以归类的动物,再一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胆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能直接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当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三个家的布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场所的特征应更加的明显些,这样“小动物”们就不会进错“家”了。教师应该真正的参加游戏,以猎人的身份去抓捕动物,这样孩子们才会对游戏更感兴趣,才能起到预设的效果。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应该保护它们,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在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以后的教学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大班数学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能力目标: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发散点: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下面将为您展示趣祝福的编辑精选的“大班数学教案”,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科学制定和执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3、继续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西瓜图片若干,蓝绿色的篮子图片各一张,4以内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集体,小组,个人练习

二、学习4的分解组成

1、认识西瓜,出示西瓜图片--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分西瓜出示蓝绿色的篮子图片--请把西瓜分给蓝绿色的篮子,可以怎么分?(个别幼儿操作)--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3、记一记--谁有好办法把分西瓜的事记录下来? --请幼儿用数字和分合符号记录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儿认读分合式,先说分后说合

三、出示操作纸,师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给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四、根据幼儿完成情况讲评。

大班数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2、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3、愿意与同伴商量,合作进行液体的实验操作。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液体的.守恒现象。

难点:探索发现判断液体多少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过守恒现象。

2、物质准备:

①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够幼儿操作)、一次性透明塑料杯、量杯、写有“多、少、一样多”字样的粘纸、彩色及时贴,幼儿用红、绿液体等以上物品各若干;

②教师操作台、红、绿、蓝、黄(其中这两个容器的材料要不同)液体四瓶、相同一次性塑料杯两只;

③空牛奶瓶、饮料瓶、沐浴露、洗发水等瓶子若干;

④记录纸、笔。

四、活动过程:

(一)请求帮助,导入活动。

1、出示两个装有黄、蓝液体的不同大小的瓶子,问: 这量杯水是否一样多?

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②用幼儿说的方法证明两杯水的容积的多与少,师幼共同讨论方法的正误。 (注意细节提示:操作时,要把杯中液体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

(二)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1、启发幼儿用一个杯子比较液体的多少。(提示:操作台上的材料可能会给你的实验带来帮助)

2、幼儿两两协商合作,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上前边演示边讲述操作方法。

4、引导幼儿用量杯精确比较液体的多少。

①介绍操作材料;

②提示操作要求。

5、幼儿再次合作实践操作,并记录。

6、师幼共同小结:比较液体的多少可以利用两个相同的杯子,也可以用一个杯子;在使用一个杯子比较时要记得用符号作好标记,以便分辨的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量杯,他能告诉我们多多少、少多少。

(三)拓展思考,生活迁移

1、生活中,哪些需要用量杯?

2、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或日用品,你从那里能很快比较出他们的多少呢?

(四)延伸活动。

回家或去超市时去找一些液体物品,比较他们的多少。

大班数学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大班数学教案(篇4)

学情分析

幼儿有时难以分清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次,在幼儿的图书中看到了大嘴巴青蛙,我突发灵感,用大嘴巴青蛙做游戏和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很好地区分开大于号和小于号,寓教于乐,改变以往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数学符号“>”“

2.使幼儿在游戏、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号和“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大嘴巴青蛙图片2张,荷叶图片2张。

2.挂图两幅:一幅是9只苍蝇和2只苍蝇的图片,另一幅是5只蚊子和15只蚊子的图片。

3.红房子上贴着“>10”的标志,绿房子上贴着“

4.题卡若干,“>”“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哪一个小动物?大眼睛,大嘴巴;唱起歌来呱呱呱;专吃害虫保庄稼。(青蛙)

(出示青蛙)师:你们仔细瞧瞧,它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

幼:大嘴青蛙。

师:它是一只大嘴青蛙。(师模仿青蛙的声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只大嘴青蛙,专吃害虫保庄稼,现在我要去看一看哪里有害虫。

2.引导幼儿认识“>”的符号

出示图片一:

师:嗡嗡嗡,是谁在叫呢?原来是小朋友非常讨厌的苍蝇。

师:谁能告诉我有几只苍蝇?(9只苍蝇)那我们就用数字“9”来表示。

嗡嗡嗡,右边又飞来了几只苍蝇,小朋友告诉我。(右边又飞来了2只苍蝇)

那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

师:咕噜咕噜,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大嘴巴青蛙的肚子在叫,它想吃害虫了。(模仿大嘴青蛙的声音)两只苍蝇不够吃,我要吃得多又多,左边看,右边瞧,哪边的苍蝇多又多?(左边的苍蝇多又多)小朋友真聪明,我要张大嘴巴吃掉它。

师;大嘴巴青蛙应该怎样跳到荷叶上?谁能来帮助它?(教师边说边正反面地演示青蛙的大嘴)请小朋友把大嘴巴青蛙贴到荷叶上。

师;小朋友真聪明,青蛙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大,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双手来表演一下它的大嘴巴。(小朋友用双手自由来模仿)

师:大嘴巴青蛙还会变呢,大嘴巴青蛙变变变,变出一个大于号。(出示大于号“>”)的符号。

师:它就是数字符号大于号,从左到右念一遍:9>2。

3.引导幼儿认识“

出示图片二:

师:大嘴巴青蛙吃了好多苍蝇,肚子饱饱的,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大嘴巴青蛙又出发捉害虫了,又捉到谁了呢?(出示蚊子)

师:请小朋友用最快的方法来数一数,左边和右边各有多少只蚊子?比比看谁的速度最快!(左边有5只蚊子,右边有15只蚊子)

师:5只蚊子用数字5来表示,15只蚊子用数字15来表示。(模仿大嘴巴青蛙)5只蚊子不够吃,我要吃得多又多。

师:谁能来帮助大嘴巴青蛙跳到荷叶上?(请小朋友把青蛙准确地贴到荷叶上)

师:小朋友用手来学学它的大嘴巴。大嘴巴青蛙变变变,变出一个小于号。(出示小于号“

4.数字游戏

师:红房子是大于10的数字宝宝的家;绿房子是小于10的数字宝宝的家。(教师示范一遍,分别把数字15和6贴到红房子和绿房子里)

师:还有好多数字宝宝没有找到家呢,小朋友快去帮助它们吧!

幼儿操作,然后坐到一起来检查对与错。

5.操作活动:题卡练习

师:大嘴巴青蛙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题卡,看哪个小朋友贴得又对又快。

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题卡,念给来大二班做客的老师们听听。最后请

小朋友把自己的题卡送给老师们做个纪念。

6.音乐游戏:小鲤鱼动作表演

幼儿听音乐学小鲤鱼游,音乐停止时,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牌,如果幼儿先说出93>6.就让他们用身体表演出大于号或者小于号。游戏进行2次。

幼儿学青蛙跳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建议: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大班数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源于生活。年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是比较常见的,在年历中蕴涵着很多知识,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

2、学习使用年历查找日期。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已观察过年历,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自己的生日,认识汉字年、月、日。

2、房子年历卡片、数字卡(12、365、31、30、28)、汉字卡(大月、小月、平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房子卡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呀?(12)每座房子里面住着一些数字宝宝,请大家仔细观察每座房子里住的数字宝宝一样多吗?奇怪。怎么有的住了31个、有的住了30个、有的又是28个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听个故事,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加深理解。(边讲边出示数字卡)

1、师:“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有多少个?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几座房子?”

2、师:“这12座房子连起来就是1年,每座房子代表1个月,那一年共有几个月呢?”

小结:原来一年有12个月把所有的天数加起来总共有365天呢。

三、了解大月小月。

出示数字卡(31、30、28)

1、师:“刚才我们发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还有的是28天,是哪几个月呢?请三个小朋友来找一找、排一排。”

2、师:“谁能将这几个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

3、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排31天的这几个月和下面一排30天的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所有是31天的月叫大月,是30天的月叫小月。

4、师:“还剩几月了?有几天?二月是这一年中天数最少的一个月,我们叫它平月。”

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是平月只有28天。

四、了解练习查找日期。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呢?我们来找找在哪?”(请个别幼儿来找)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原来先要找几月,然后在它下面找几号。

2、集体练习“找生日”。

师:“前几天请小朋友回去了解了自己的生日,想不想来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在哪?”“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生日在哪是几月几日?”笔圈。

3、个别操作,巩固练习。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这是哪一年的年历?在一年中要过很多节日模拟知道这是什么节吗?能把这些节日9从年历上找出来吗?”(幼儿互相说说,请个别幼儿上来说。)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节日,回去可以帮爸爸、妈妈找找他们的生日,还有其他的一些节日。”

活动反思: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使幼儿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的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兴趣较浓厚。

大班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幼儿的动手、分辨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挂件一人一个,数字卡片,演示教具,魔术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够得到。第一份礼物需根据自己挂着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二、复习单数和双数。

1、通过观察,继续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演示教具)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他们排队有什么不同。(6条鱼,5只乌龟)

幼儿回答,教师归纳。

2、思考:你们挂着的图形上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3、游戏:抱一抱

(1)规则:教师任一出示1—10中的一个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的动作。(单数——自己抱一抱,双数两个人抱一起)

(2)游戏反复进行,教师不断变化数字,期间问幼儿为何要自己抱住自己或两个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三、变魔术: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识宫的问题都难不到你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吗?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单双数。我在上课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圈画点数图,发现不同,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总结出比较抽象的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在学习中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加以强化,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然后用动画出示菜园里的各种蔬菜的不同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比较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很快就熟记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在巩固理解单双数时,我设计了观看课件摸宝贝手指游戏。在学习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根据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在学习中我没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与时间让幼儿去主动探索,只是将幼儿围绕我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10以上的单双数的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

1. 教师:“>”和“”还是“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编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 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

自编谜语:一个小本子,天天挂墙上。一天撕一张,过年就撕完。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区别上下

活动目标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确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3、发展方位知觉,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上下(1-47)

2.毛绒玩具7-8件,分别放与教室内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做吗?游戏的规则是你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头顶上面拍手)下面拍拍手(在膝盖处拍手)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难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开

1、教师讲解:上、下

教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时,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上就是仰头,下就是低头,前是我们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上面是什么?

(有灯、风扇、屋顶)

我们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砖)

2、游戏:变变变

(1)请三个幼儿来前面站成一纵队,请大家看看并说一说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的又是谁?

(2)再请这三个小朋友往有图有真相后转身,再让大家看看现在前面的是谁?后面的是谁?中间是谁?

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玩此游戏,相互说说方位关系的变化。

3、找一找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的毛绒玩具,你们去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请若干个幼儿寻找,并说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师指导幼儿将话说完整,例如:小猫在橱子的上面。小狗在钢琴的下面。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试题配对,理解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图片与试题配对游戏中,体验加法试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灯笼、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

1、国庆节的装饰

提问:前几天我们去了易买得超市,去找国庆节的喜庆装饰,看看我们都找到了什么?

小结:红色是我们中国喜庆的颜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绸带和红红的枫叶,让我们的节日更热闹、更喜庆,在节日里挂上红色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师:国庆节的时候,老师也挂上了一些灯笼。

提问:老师这里有许多灯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灯笼有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真好看。

二、看灯笼找算式

1、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出示加法算式:

提问1、这些是什么?这些加法算式都认得吗?我们一起念一念。

提问2、这些试题上有什么?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用加法试题和灯笼做游戏。

提问:这里的四串灯笼,你最喜欢哪一串?请你为你喜欢的这串灯笼找一道算式题朋友,并告诉我们为什么?

三、看图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图片,为它找一道算式题,说出你的理由。

1、幼儿操作

2、幼儿交流

(1)先念题目,再说图片上的事情。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试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试题

小结:原来同一个图片可以用不同的试题表示,同一试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动延伸

这里的试题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灯笼,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比如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来了在2个苹果,一共买来了5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序列,感知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活动准备:

种子发芽、早晚的变化、洗手、脱衣服睡觉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讲一讲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脸、刷牙,后吃早餐。

2、师: 去上幼儿园,来到幼儿园里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师问好,去区角玩游戏、收玩具、最后跟老师去做早操。

3、师:吃点心了我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点心。

小结:小朋友刚刚我们说了很多平时做事情的先后顺序,知道我们做事都有先后顺序。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先后。

二、幼儿分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对时间与事件先后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

师: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有先后顺序。

种子发芽长出两片叶子长出许多叶子。

2、幼儿分组操作,根据图片内容的先后排序。

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一些生活及自然变化的图片,请小朋友给图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师评价。

师:小朋友为故事图片排好了序列,来看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给洗手的顺序排序的?

幼:我们是根据老师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来排序的。

师:这组的是从早到晚的变化排序,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看从太阳到月亮来排序。

师:这组的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排序的。

幼:我们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师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都学会了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会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见的先后顺序,请你说说还有那些?

妈妈炒菜的时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大班数数教案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教师关注教案和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把握教学方向,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由趣祝福小编为您挑选这篇文章名为《大班数数教案》,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大班数数教案【篇1】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自然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大班数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发现和记录、表述生活中的数字信息。

2、通过发现数字信息的过程增加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观察生活中数字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气象、汽车等方面)。

2、物质准备:演示PPT、电脑;记录纸、笔;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等(有数字标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数字密码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数字,请你一边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分别出示手机号码、天气、温度、门牌号、车牌号等图片,引导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这些东西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联系别人、知道时间可以方便我们上学、知道温度可以及时的增减衣服、了解到车是谁的、朋友的家住在哪里等,有了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2、了解数学的功能

★师:刚才的图片都出现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出示数字0-9

★请回忆一下平时你在哪些地方或是东西上看到数字的,上面写着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述

★小结:数字朋友无处不在,他其实就在我们许多熟悉的东西里,变成了有趣的数字密码,你能找到它,并且解开密码吗?

二、实践活动:寻找数字密码

1、了解实物

★今天数字和我们捉迷藏,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他们就躲在你身后的这些物品里,你们想找吗?

★先看看你拿是什么,然后找到数字,把它记下来好吗?

★出示记录纸:一边画实物,一边记数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2、幼儿记录数字密码

★如果记不住可以把东西拿到座位上记录,实物要画清楚,数字要记准确,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猜密码游戏

1、请小朋友来介绍下自己的的数字密码。

2、两两猜猜密码:找一个小伙伴两人一组来猜猜画的内容。

3、与老师互动猜密码:与客人老师互动,介绍自己的密码。

4、小结:数字真有趣,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有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回家后再找找哪里还有数字好吗?(崔威威)

大班数数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数教案【篇4】

活动名称:绕口令——数数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清楚的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学说绕口令,能正确发出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数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谈话: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谁?它喜欢在哪里玩?

二、观看幻灯,学习绕口令

1、"今天有几只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咱们一起找一找他们藏在哪?"

2、点击幻灯片2,请幼儿说说这是哪?(山)

2、"看看是谁藏在了山上?"(同时点击鼠标,出现"虎"),在幼儿的回答中反复并纠正"虎"的发音

3、带领幼儿学说短句"山上一只虎"

4、同样方法分别播放幻灯3、4、5、6,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幼儿的跟读中纠正字的发音

5、"小动物都被我们找到了,咱们再来回忆一下是从那找到的",播放幻灯7,并介绍绕口令的名称"数数歌"6、和小动物一起复述绕口令

三、巩固复习游戏:

1、看谁说得快(全体)

2、做动作说绕口令(全体)

3、绕口令接龙(分组)

教学反思:

1.课后我发现,幼儿虽能根据图片记住绕口令的内容,但在句子的顺序上容易颠倒,常常是念了这句不知道该念哪句,也因为背景图片的制作时,忽略了这一问题,使幼儿在这一点学习上产生了困扰。第二次上课,我将图片上的背景和动物另外分解出来按顺序排列,让幼儿看这个模板学习,果然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也克服了这一难题。

2.我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所以以幼儿将绕口令念熟为目标。活动开始的模仿幼儿都兴致盎然,但接下来的学念环节明显少了之前的兴趣和积极性,反复的学念让课程显得有些枯燥。之后我总结到:这主要是学念方式的过于单一,其实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小竞赛;也可以请幼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表演,奖励小红花。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气氛或许会更妙趣横生一些。

大班数数教案【篇5】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分铅笔》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2、师幼讨论:谁能有办法,让大家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记录单上的6组答案中,那两组是相像的?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大班数数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黑板、教师用笔、纸

2、操作材料人手一分:每人5个半圆片、10张方纸、7个圆片。

活动过程:

一、小熊弟弟过生日

1、教师边画图1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为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朋友来了,小熊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引导幼儿思考: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2)帮小熊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

(3)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4)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3、幼儿操作。

4、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小熊哥哥请客

1、教师边画图2边提出问题情景: 小熊哥哥也要请客了。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熊哥哥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5个果冻壳、6张糖纸、7个桃核。

2、思考: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1)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2)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3)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3、进一步思考思考: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

4、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三、总结:今天我们帮小熊弟弟和哥哥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大班数数教案【篇7】

内容与要求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活动准备

扑克牌两两副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2、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游戏中教师适时提问:“大了”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把数字8翻过去?除了这张牌,还有什么拍也可以翻过去,为什么?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2、出示红桃1~10、黑桃1~10的二十张牌。适时提问:这个问题只能翻过去一张牌,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翻掉更多的牌呢?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大班数数教案【篇8】

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减、等于符号,动物卡片图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过程:

1、介绍新朋友:教师出示+、-、=符号。“+”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别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原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开一个。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搀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有2只小鸭,游来了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

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一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这两个数字合起来是3。

2+1=3。”

“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两边的数量相等。)

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3、游戏:奇妙的口袋:

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带‘-’号你们要从圈里出来;看到‘=’号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大班数数教案【篇9】

活动设计背景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活动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6~10各数的书写

6~10各数的书写

活动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大班数数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高矮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3比较概念 3-4比较概念 3-5比较概念

2、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课件:3-3比较概念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图画物体的不同点:

两栋楼房,一栋楼房高,一栋楼房矮。

两座房子,一座房子高,一座房子矮。

两个厨子,一个厨子高,一个厨子矮。

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高,一个梯子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

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课件:3-4比较概念

让幼儿判断物体最高、最矮。

三栋楼,哪栋楼最高?哪栋楼最矮?

三棵树,哪棵树最高?哪棵树最矮?

3.课件:3-5比较概念

看一看图片上有谁?

公鸡,狗,长颈鹿,猫,小鸡。

比一比它们谁最高?谁最矮?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

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

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

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

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

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

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幼儿实践操作

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或三栋楼等)。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多和少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若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随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教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变化而改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对应比较与减法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空间方位指示和对应的学习经验。

2、在空间对应的基础上加强对比较型减法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23页、ppt课件、小动物、西瓜等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景。

孩子们,今天幼儿园要在这里举行“数学小能手”评选活动,你们想成为“数学小能手”吗?评委老师已经在等着我们了,向他们打个招呼吧!评委老师说,要想得到“数学小能手”的称号,必须闯过他们设置的三道关卡,你们有没有信心顺利过关?好,闯关活动现在开始!

二、布题。

第一关:复习空间方位辨识与计数。

1、小动物农场到了播种的季节。分别有四位小动物来管理这四块地,请你们先帮他们分一分,再请几个小朋友来帮助小动物们分别将西瓜种到四块地里,要求每块地里的西瓜的数量要不同。

2、这里有四张记录表,请你们分别将记录单中“√”位置所对应的小动物图像和西瓜的数量填写在表格中。

第二关:空间对应与比较减法。

收获的季节到了,农场有两块片地里种满了大玉米,请你对照标记图,分别将它们对应位置的玉米数量记录到它下面的括号中,并分算出,圆地里的玉米比方地里的玉米多几个或少几个?把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第三关:幼儿书面练习课堂检测。

最后一关,考验你的细心和能力。(看屏幕,读题目)分组,孩子独立完成练习。

三、评价反馈。

1、幼儿认真自查、互查。

2、集体反馈,个别修改。

3、请评委老师,为小朋友们颁发“数学小能手”证书。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完成《亲子手册》中的对应练习。

教学后记:

各环节设计比较紧凑,配合课件进行闯关活动,更能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积极性,讲解过程中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出错率明显降低。以指导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沉浸在闯关的激动中。

大班数数教案【篇11】

趣味的数字

1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明白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本事,发展幼儿的交往本事。

2准备工作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3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些趣味的数字和小朋友一齐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齐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忙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那里还有许多趣味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此刻教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教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日是几月几日你们怎样明白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能够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日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教师听。

大班数数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 巩固对10以内数的分类、数数、序数和6以内加法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 学习看价钱、计算价钱,提高计算能力及初步的理财能力。

3、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80张,记录笔,纸,夹子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商店》——了解不同商店的类型,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1、交代游戏规则:老师在前面摆了5张椅子,要开商店了,王老师想开水果店,请5位幼儿上来说说店里卖的是什么?

2、点心店、乐器店(你知道还有哪些乐器呢?)、家具店、调味品店

3、过渡: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开商店呢?假如真要开这么多店,那么店里面的商品该去哪里进货呢?(批发市场)

二、游戏《找商品》——目测数数,了解序数,积累10以内数的经验。

1、提问:批发市场里的商品可真多啊,快数数这里一共有几样商品,看谁有好办法最先数出来。你是怎么数的?

2、提问:快看看有哪些商品啊?请你找一找,摆在第一排的第六个是什么商品?你再看看手套在第几排的第几个?

3、请幼儿来说一说。

4、提问:请你找一找最后一排的倒数第三个是什么商品?倒数要从哪里开始数了?

三、游戏《选商品》——尝试用分类方法,自编6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交代游戏规则:批发市场里这么多商品,小朋友都搞清楚了,那么开商店的话现在就该进货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再选商品的时候,先要想清楚你要开什么店,选什么商品?选的时候小朋友一次可选两件商品,但两件商品的价钱总数合起来只能是6元或是6元以内,不能超过6元哦。商品的右下角标有价钱,可要想清楚哦。

2、教师示范:那现在王老师先来进货,恩,我要开文具用品店,小朋友想想,我该进什么货呢?只能拿两件商品哦,看看这个几元?这个呢?加起来有没有超过6元,如果算不出来可以记录 2+4=6。

3、现在请你想想你要开什么店,选什么商品,每个商品的边上都有价钱,记住:你只能买6元钱以内或6元的东西,不能超过6元。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笔和纸,如果你在计算的时侯需要他们的话,就记录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中提问:你开的是什么店,选了哪些商品?选的对吗?他的价钱对不对。帮助幼儿进行核算。

6、一起去营业员阿姨那儿结算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垃圾应该放到指定的地方。从而使幼儿更加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知道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还从正面引导幼儿知道怎样处理垃圾,怎样使垃圾变废为宝。组织孩子们从我做起,捡拾路边的垃圾,并鼓励幼儿用巧妙的方法来说服刚刚随地扔垃圾的人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内,让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使他们意识到爱护周围环境人人有责,加强了周围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大班数数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案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数数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活动准备

1.20xx年台历

2.人手台历一册、一支笔。

音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台历

1.谈话引出活动(星期)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是星期几?

(幼儿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出示课件:台历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台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台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

这是几月份呢?这个月有几天?

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说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

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

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

再给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星期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画上五角星。

大班数学与教案


我希望我的“大班数学与教案”能成为您的最佳选项。同时,希望我的建议能为您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编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教案的制定是实践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1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活动过程

提出课题名称,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第二部分:让孩子观察钟面,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鼓励儿童积极地发现问题和寻求知识。

老师问:孩子们,仔细看,你在钟的表面上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两个针和12个数字。

)然后让孩子们进行比较,看看两个针头的区别,引出时针和分针的概念。通过老师的示范,拨动后面的齿轮,请仔细观察,谁的分针和时针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怎么走?在孩子们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老师总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有时针和分针。

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空格,但它们都从1转到12。

第三部分:认清整点和半点,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这个环节,我展示了三个时钟,分别拨12点、1点、2点,让孩子观察,比较是否有相同的地方?最后,分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个点。使孩子的知识能立即巩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老师的操作示范、孩子们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和时针的操作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教师拨钟面,(我们的一日活动)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第四部分:儿童操作钟面巩固整点、半点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老师说(我们的一日活动),请个别幼儿拨出整点、半点,其他的幼儿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几点起床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第五部分:与游戏活动,老狼老狼何时完成活动。

2008年6月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2

设计活动时,我重点思考一个“活”字。

1、“活”在自主。

认识标记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套圈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计数,有的数一数,有的是算一算,摆圈时,按照标记图去摆雪花片,面对红圈摆8个,黄圈摆1个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操作和加减算式,发现规律:两圈雪花片的总数与实际数量的差正是两圈相交处雪花片的数量。站圈,孩子们迁移摆圈的经验,协商合作,共同闯关。整个活动,孩子们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去学习、建构数学知识。

2、“活”在运用。

9的加减在这里不是机械的重复“数字的形成、组成,而是用来解决问题。“谁不用数就知道圈外有几个雪花片?”启发孩子用9的减法快速解决问题,摆圈时,教师及时出示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从中去发现规律;站圈则运用规律,解决难点——两圈相交处站几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如此以来,使数学知识与问题发生联系,激发孩子动脑,使数学真正成为思维的“体操”,让孩子们越学越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越学越聪明,这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期待着孩子们在“活”起来的数学活动中,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3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学习认识整点的时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进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3、培养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让幼儿熟练认识整点的时间。

难点:能够按照1:00——12:00的顺序,将表盘依次排序,并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励幼儿通过多种感知通道进行活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拨动钟表时针,让幼儿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提问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求知。

3、分组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巩固认读整点,并能用相对应的数字表示,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了,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引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经典游戏,稍加改编,通过游戏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检验。

五、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跟随活动进程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本节活动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即为几点。

2、谈话法:谈话不仅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用谈话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励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种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活动中用游戏调节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能辨认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可拨动的钟表、幼儿操作袋(1:00——12:00的表盘各一个,1:00——12:00的数字卡片个一张)每组一袋

场地准备:将桌椅摆放分为四组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4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经常可以看到它。时钟可以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它有关。孩子学会了认识时钟,才能更好地学会作息时间。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利用时钟的知识与孩子互动,达到教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对话、多**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以及分针和时针之间的操作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三。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工作、按时休息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日常生活

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 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今天,兔子的新店开业了。它邀请我们去那里。我们开车吧!(放**,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兔子的新店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兔子开了一家钟表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

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让我们邀请兔子来介绍一下

2问:钟的表面是什么?(针和数字)请说出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

三。初步了解分针和时针的操作关系

(1) 问:时针和分针的速度是一样的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 让我们让兔子告诉我们

(3) 老师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

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

当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1时,表示1:00;当分针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2时,表示2:0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

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 老师总结:当分针指向数字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时,表示半分。(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

然后我们要看时针经过的是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钟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更小,也就是说什么时间是半过去的。(教师示范讲解)3:30、7:

30、9:30

(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

问题:孩子们,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做早操?(8:30)你中午几点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运算法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特殊开会时间: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

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

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6、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工作、按时休息的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知道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做一个守时的好孩子。已经很晚了。我们该回家了。让我们跟兔子说再见吧!(放**)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5、6、7的分解,能用圆点和数字记录分解的结果。

2.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出示5只螃蟹导入。

2.请幼儿用圆点来表示小螃蟹。

3.重点引导幼儿说说分式符号的含义。

二、6只螃蟹做游戏。

1.教师再出示一只螃蟹。

2.幼儿讲述6只螃蟹在沙滩上玩会发生的情况。

3.幼儿操作分卡。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有效语言设计:

1.有5只螃蟹在沙滩上做游戏,它们一前一后的爬着。

2.两只小螃蟹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分号下面的两个小方框里应该画几个小圆点?

3.第二天,又有一只小螃蟹在沙滩上玩,现在一共有几只了?

4.6只螃蟹在沙滩上爬呀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小螃蟹玩累了要回家了,它们会回到哪个洞里去呢?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6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

康宁镇中心幼儿园陈雪莲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

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儿童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各种感官、手和脑,**问题,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三。引导孩子运用讨论、交流等研究手段,体验探索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3、说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

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孩子在探索和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和手段注重可操作性、敏感性和经验性。

4、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服务于特定的活动目标,儿童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来发展。《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放着乒乓球、玻璃珠、圆纸和油灰,操作材料各一个。

2.教师示范的一个大例子。 教师一角有球形物体。

5、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讨论法、查找法。

6、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有六个环节,分别是: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滚一滚、捏一捏和活动延伸。这六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的。

第一个环节(导入):摸一摸。

教师:“昨天是森林里的小兔子跳跳的生日,小动物们送来她许多漂亮的礼物,但是有一件礼物跳跳从来没有见过,她觉得这件礼物非常神奇,于是她拜托老师让小朋友帮助她寻找这件礼物的奥秘。来吧,孩子们。这是神奇的礼物。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导入神奇的礼物——球,引导幼儿先从触觉入手,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改变单纯从理论入手的枯燥乏味局面,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摸起来圆滚滚的。

第二个环节:看一看

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礼物(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要求幼儿说出从哪个方向看礼物(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最后教师小结:

礼物(乒乓球)来自四面八方,是圆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从视觉出发,引导孩子们通过眼睛的观察,找到球体的另一个特征——它从四面八方都是圆的。

第三个环节:比一比

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礼物(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发现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对比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将圆纸片与球进行比较,发现圆纸片与球的不同之处,深化球体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这一基本特征。

第四个环节:滚一滚

老师分发玻璃珠,把球放在桌上,让孩子们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看看玻璃珠和礼物(乒乓球)滚动时候的共同点,并启发幼儿说出:礼物(乒乓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1礼物(乒乓球)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2、原来小兔子跳跳收到的这件神奇的礼物名叫“球体”。球体的外部特征是:从四面八方都是圆的,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这样的形状叫做球体。

请告诉小兔子她的礼物的名字是什么,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加入了新的球体——玻璃珠,目的是为了凸显具有同样外形特征的球体滚动的共同点,幼儿通过亲自动手玩一玩、滚一滚玻璃珠和礼物(乒乓球)进而发现球体的另一特征:礼物(乒乓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第五个环节:捏一捏

教师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捏出球体,并向同伴展示。教师:“小兔子跳跳说她也想让小朋友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礼物,她为大家准备了橡皮泥,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橡皮泥球。

完成后,老师请孩子们向您展示您制做的泥球。”这一环节是整个故事情境的结尾,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橡皮泥进一步巩固对球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六个环节(活动扩展):找出答案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首先,请儿童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在更深层次上,引导孩子们谈论日常生活中类似球体的物体。它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活动的价值。

七、说活动反思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滚一滚、捏一捏和活动延伸这六个环节中,幼儿分别运用了触觉、视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给幼儿提供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加深对所**物体的认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讨论法、寻找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7

《自然测量》说课稿

指教者:蔡金静

一、说教材

1教材**:这项活动用于儿童生活游戏。在一次的游戏当中,发现两个幼儿在为自己测量的数值有了争吵,因为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也为测量的方法进行着争执,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

《自然测量》

指教者:蔡金静

一、说教材

1教材**:这项活动用于儿童生活游戏。在一次的游戏当中,发现两个幼儿在为自己测量的数值有了争吵,因为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也为测量的方法进行着争执,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数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当然,其中一种测量方法也是他们对数的理解方法。居然发现幼儿对于测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有必要使幼儿对于测量有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幼儿对于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此教材有一定的生活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2目标定位:数学教育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评价的依据。《纲要》指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欲望。科学教育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进密联系,把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的对象。”且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这几个方面制定了以下四个目标:

1试着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物体,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不同的量具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对测量的兴趣和及积探索的精神。

3、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

4体验活动的乐趣,并愿意参与活动。

根据这个目标,我们注重通过孩子们的自由探索和发现,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深化活动。活动的难点是:

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以及用不同测量工具,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主要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了解到如何进行正确的记录。总之,我们树立了科学系统的目标观,努力形成有序的目标运行方案。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

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量具:稻草、筷子、羊毛、编织绳、粉笔等自然量具

2、记录工具:记录表、铅笔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影响幼儿,以自己良好的教育感染幼儿之外,还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引导,激发幼儿观察认知: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心理结构的纽带,皮亚杰发生论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都是**与幼儿与物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所谓操作法,是指孩子们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和学习。我为这次活动安排了两次行动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探索物体的长度,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记一记中获得感知。

第二个操作是让孩子们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用不同的材料测量同一物体。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

2、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法指让幼儿之间或是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大家共同讨论出一个结果。活动中,我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记录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演示和讨论,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

三。比较观察:比较观察是指对相似事物中不同因素的比较和鉴别——在同一事物中求不同,在不同中求相似。在本次活动中,才用此方法,一是让观察和比较个别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方法更好,更准确。

二是让孩子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测量同一物体,感知测量结果的差异。

4示范法:指教师通过讲解对话,向孩子展示实物或教具,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老师演示了如何完成一个简单的记录**,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简单的记录方法。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力,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升华了他们的情感。儿童在这项活动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写一写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通过两次的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自由地去探索测量物体从而感知测量的基本方法,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活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的测量方法、记录的方法。

通过介绍性评价,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正确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组织下一次活动的程序,流程如下:

激发兴趣——记录表和量具介绍——自由探索——深化课题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将疑惑变成问题抛给了幼儿,请幼儿来帮我想办法解决,让幼儿引出今天的课题——测量。并让孩子们谈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引出各种测量工具,激发孩子们测量的兴趣。

(二)介绍记录表及测量工具

在记录之前向幼儿介绍记录表和测量工具,让幼儿明确操作的内容和方向,使幼儿对测量的材料和记录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接着测量做好准备。

(3) 孩子们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体验测量的乐趣。

根据儿童好奇心和多动性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自由探索安排在第三个环节。我们已经通过了大量的测量材料供儿通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让幼儿来看一看、量一量、记一记、和同伴说说自己的测量、记录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还通过了幼儿的集中交流、展示自己的测量幼儿测量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而得由教师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这样他们就可以向别人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了吗?通过展示一个幼儿的测量和结果和老师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让幼儿来发现这两种测量、记录方法哪种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最后,总结和论证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在这一环节,体现了目标一的部分目标、第二目标和第三目标,主要体现在探索态度和参与意愿方面。

(四)深化课题

让幼儿了解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之后,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了二次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测量的难度,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测量同种物体,让幼儿感知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不同。

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

一、活动内容:《自然测量》

活动意图:在一次下午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中,发现一个幼儿在用一把长尺在钢琴椅上进行测量,之后告诉另一名幼儿“这把椅子有两米长”,另一个幼儿说“不对,我来测量”于是他也似乎开始认真的测量起来,之后告诉刚才那个幼儿不同的答案,于是两个人就在争论各自的答案,当然他们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都是不准确的。其实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其他孩子对测量也有一定的兴趣。

做为一个大班幼儿对于数应该有了更好地认识,测量也是认识数的一种方法,于是决定通过开设此次活动让幼儿初步掌握到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让他们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试着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物体,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不同的量具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对测量的兴趣和及积探索的精神。

3、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

4体验活动的乐趣,并愿意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量具:稻草、筷子、羊毛、编织绳、粉笔等自然量具

2、记录工具:记录表、铅笔

三。演示工具:黑板、粉笔、模拟测量对象等。

四、活动过程:

(1) 介绍问题,引导孩子说出各种测量工具,激发孩子的兴趣。

1、师:“这黑板的两侧的边哪边比较长?到底有多长?我不知道,小

朋友你们知道吗?”

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说说多种的测量工具。

(二)介绍记录表及测量工具

向孩子们介绍记录表和测量工具,使孩子们对记录有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如何记录?

(3) 孩子们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体验测量的乐趣。

1要求:自由选择工具,测量活动室地砖、桌椅、玩具柜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孩子们自由地操作,老师观察孩子们的测量和记录。

三。儿童集中交流:测量什么对象?选择什么测量工具?你是怎么量的?怎么记录的?(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并引导他们更详细地了解如何记录)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8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四、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

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幼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

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9

3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排序》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

比如:吃碗和盘子周围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我们老师是孩子们发现、使用和创造这种规律美的向导。

儿童的学习顺序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

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鼓励儿童在动手活动中比较和发现物体排列的可传递性和可逆性,并开展大胆而独立的分类活动。

(2) 提高儿童对分拣作业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发现和学习对象增减序律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和难点。

目的(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着重激发儿童对测序活动的兴趣,掌握分类操作方法,培养儿童的分类能力。

三、说重难点

重点:鼓励儿童在动手活动中比较和发现物体排列的可传递性和可逆性,并开展大胆而独立的分类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为了解决困难,我以新家为出发点,准备了各种形象、有趣的教具。通过各种有趣的分类活动的操作,孩子们可以学会分类,激发他们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大班的幼儿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操作,在活动中借助一些启发性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幼儿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从中找到排序的规律。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物质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个环节:老师展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直接引导主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个环节:老师介绍装修材料,提出装修要求。孩子们独立探索物体的简单排序规则,并分组操作。

(1) 地砖:根据蓝白颜色的变化规律。

⑵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⑶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⑷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在这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幼儿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这也便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及因材施教。在儿童自主操作、同伴探索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等活动中,第一级重点目标得以解决。

3、第三环节:教师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

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减少,小花一朵朵增加)。通过观察和比较,孩子们发现了数字递增和递减的规律。

然后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雪花,学习按顺序增减物体的数量。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训练了幼儿进行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环节: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5活动拓展:观察家庭和自然中有规律的秩序现象,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六、说教法学法

大班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转移新旧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本节中

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本课程遵循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情景引入法:

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对话、表演小品等情境,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观察法:

在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例题地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则,构建知识体系。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四、说亮点

首先,教师为孩子们提供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

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注重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知识。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作业材料的过程,把它看作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建并开展各种测序活动,帮助孩子从多个角度理解测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排序》

3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最熟悉。通过这样的材料让幼儿来主动的探讨和数数.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分苹果”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分苹果”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两数之间的多大小”的特征。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数数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数数,可能要求会比较的底,但是在对数与数之间的多大小来理解。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数数,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分苹果”的规律特征。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幼儿自己先自己来数数;

2、教师示范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每排五个的基本特征.这里,我准备卡纸水果,首先,我将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小朋友就会按五个五个来数,然后,我再请小朋友对20个苹果跟15个犁来进行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

活动准备:

1.一张图,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苹果贴贴纸

四、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操作法、语言讨论法

1、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数”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20个苹果,15个犁,10个西红柿,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让幼儿过来进行比较苹果跟犁多几个,犁跟西红柿多几个,。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我就引导幼儿先数数再讨论,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20个苹果跟15个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说苹果和梨,梨和西红柿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流程: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1、通过对水果的兴趣进行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

2、启发诱导,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先引导幼儿观察图案励幼儿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分类的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5、游戏活动,扩展思路加深印象。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2、幼儿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小动物卡片、玩具小狗、

T:每个人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请在你们的右手的手背上贴个小爱心,说一说右手能帮我们做什么?请你们举起右手转一转,摆一摆,摸摸耳朵,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棒。

T: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右手一只手都可以完成?左手可以帮右手做什么?请举起你的左手转一转………

T:我们跟着音乐来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左”、“右”

T:我们的身体除了手可以分左右,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左右?

T:我们一起来跟着指令做动作,伸左手、伸右手、伸左脚、右脚、左拍拍、右拍拍、小朋友手拉手向左走、向右走、向左跳、向右跳。

森林里建了一座新房子,所有的小动物都要搬新家,小猴子最聪明,它最先找到了它的家,其它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为每一个小动物找家)最后一个小动幼儿猜一猜它家的密码是什么?

规则:说出寻找的路线,往左走几步,往右走几步或往上走几步。

今天我们学会了区分左右,那我们回教室里找一找,教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文章来源:仁寿县富加镇幼儿园——陈敏投稿,此文章版权与本站无关。

大班数学与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理解单双数的概念。

2.能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

3.对单双数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1)大象开了一家糖果超市非常有意思,里面的所有糖果都要用卡片来换,两张卡片就换一颗糖,请小朋友看看你有几张卡片,能换几颗糖?

请幼儿先数一数自己有几张卡片,然后自由的换糖果。在换购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小结: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两个两个的数,最后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3)出示1——10的扑克牌卡片,让幼儿判断其单、双数。

(1)两两结对:幼儿取卡黏贴在身上,取到单数卡的幼儿找单数卡幼儿做朋友,取到双数卡的幼儿找双数卡的幼儿做朋友。单数与单数,双数与双数,幼儿两两结对在音乐声中走秀表演,音乐停止,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自己的单、双数朋友。

(2)击鼓取数:

游戏规则:幼儿伴随铃鼓声传递小箱子,当铃鼓声停止时,箱子在谁的手上谁就从箱里摸出一张数字卡,大声地报出什么数字、是双数还是单数。

找找生活中的单双数。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总结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总结 文明礼仪活动总结 09-26

长辈离世的句子必备

长辈离世句子 09-26

药厂实习周记(优选14篇)

药厂实习周记 09-26

一代宗师经典台词30条

一代宗师台词 09-26

感恩老师观后感十五篇

感恩老师观后感 09-26

最新班主任师德演讲稿锦集5篇

班主任师德演讲稿 09-26

怎么写请假条7篇

请假条怎样写 09-26

大班《元宵节真快乐》教案8篇

大班元宵节快乐教案 大班元宵节教案 05-17

[教案]还贷通知

代还贷款协议 代为提前还贷协议 09-02

最新工作介绍信(精选6篇)

工作介绍信 09-26

出版协议书锦集

出版协议书 09-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