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童年的发现教案

趣祝福编辑在搜索结果中发现了一篇非常有用的“童年的发现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之前准备好的,但是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进行设计和完善。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成果,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可以将本文作为参考!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实习工作个人计划总结范本7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

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

⑴ 自学生字词。

⑵ 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

⑴ 字词:

规律、随心所欲、繁殖、细胞、困窘。

⑵ 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

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模仿作者的发现谈感受

五、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

六、作业

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2】

设计解读: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2)小结: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感悟“梦境”和“发现”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四、体味发现的“不简单”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五、回溯“发现”,升华主旨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不简单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 祸患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惭愧

幸亏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作声 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幸亏 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四、名言积累,布置预学要求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五、课内阅读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轻巧),可以(随心所欲 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六、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扩展阅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十三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听写,订正。

3、复习发现过程。

二、精读“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这儿,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1、交流读句子。

2、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画了哪些词语?

4、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6、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2、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1、交流,读句——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你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3、小结: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三、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四、总结。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大胆猜想——得到证实

仔细观察 大胆创新 坚持不懈 勤奋钻研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2)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枫香坪小学 张绍贵】

〖适时补叙 相益得彰〗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作品(课文)丰富的文学形象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的共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课文调动学生情感,往往还很不够,还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适时叙充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则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语文教学中补叙的形式和时机是多种多样的,譬如补叙的时机可以是教学之初的揭题导入,可以是教学之中的补充叙述、说明,可以是教学之末耐人寻味的拓展开发。揭题导入的补叙是最常见的,我在执教《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时,上课后,我说: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你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同学们凝神思考,我点几个同学纷纷说出了自己童年的趣事,这些事各不相同,无不富有童年色彩。在此基础上我说:有一个孩子也发生了很有趣的事,大家听听看,与你自己的童年趣事有什么不同?接着同学们关书听我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听后说出了自己的第一感受。……教师简单的叙说,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一小学 姚银欢】

〖有“备”而来 满载而归·量体裁衣,关注对象〗

于勇正:“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最终得由学生来说。有效,就是好课。学生‘意文兼得’了就是好课。”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记得《童年的发现》曾经在人教版第十一册里以略读课文出现过,现在又以精读课安排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五年级下册,因本人是高年段的语文教师,这一课也教过几回了,但每次上完后仍觉得心虚,学生虽然不说,但从学生在课堂上一脸的茫然,便会得知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

课后,我放下教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问及上完课后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时,学生心中的郁闷一吐而快:

生1:什么是胚胎发育?

生2: 费奥多罗夫为什么能直呼老师的名字?

生3:“梦中飞行”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备课时,我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基础,也忽视了这是一篇俄国作者的作品,学生甚少接触外国作品,对其语言风格不了解,以及对有关生物进化等知识的认识欠缺等因素。

于是在此交流后,在上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上网查阅了解俄国人的语言和生活的习性,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上课时,我首先从“胚胎发育”讲起,让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学习课文时,学生茫然的目光少了,求知若渴的目光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更主动了。

【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关小学 付子萍】

〖浅谈“课堂管理”·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因厌烦而出现的纪律问题〗

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是学生出现纪律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或过于重复,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比如:《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的趣事。作者在童年的时候自以为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但当年轻的女教师讲人类的起源,讲人类的发育和进化时,才发现自己的发现是错误的,因而笑出声来,被老师赶出教室。作者给自己找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世界上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课文要求学生对这句话进行分析,理解其含义。确实,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有的学生感到理解困难是情理之中的。此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压抑障碍,表现出玩东西、观窗外、搞小动作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纪律问题,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本质。不应当只想到学生的行为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不利,或因为学生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愤怒。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身心引导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重新回到积极的思维状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才是我们目标。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师生的对抗。不但问题无法解决,而且造成学生永久性心理障碍。形成班级的差生群体,贻害学生的一生。

【江苏省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 王 燕】

〖学会阅读,促进发展·寻找课内外阅读的共同点〗

要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我们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的阅读动向。新学期,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都很新奇,喜欢从头到尾把它先读一遍。有一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于是,我翻开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看到了《童年的发现》一文,眼前一亮。原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科学家的故事来研究,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的故事、资料和有关图片。这样,科学家的那种热爱科学,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得到了领悟。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李 芳】

〖例说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机智灵活,高潮迭起〗

我教《童年的发现》在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我们不但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够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你们能把这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吗?”等学生读文找到那句话时,我接着说:“会读书的人还能够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你们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吗?”学生继续读找,劲头十足。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镇第二小学 陈明恋】

〖培养自主意识 激发求知欲望·合作探究,提高自主·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这个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导向性问题,如教《童年的发现》时,让学生研究: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还可以是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只有一个地球》中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有学生问: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呢?这个问题就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去探究。

厚积方可薄发──《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姜 钿

参加完学校组织的“白纸备课”活动,心中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这篇教案我可以写得更好。我们组抽的课文是《童年的发现》,这是一篇充满了童趣的文章,回想起自己设计的教案,却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情感的体验;本可以通过“以读促悟”的方法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却过多的设计了老师过多的引导、涉入;对课文应该在朗读上大做文章,我设计的教案对此却忽略了;课文的导入、激趣可以设计的更风趣些,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更强化些等等。

自己可以找很多理由为这些遗憾开脱,如备课时间不够充分,资料不够完整,教材不熟悉等等,但仔细反思,如果将这次活动立足于对自己基本功的考核,就不禁十分惶恐了:自己的基本功还要充实。

为什么在活动之后的许多好的想法,在活动时却没有及时的设想出来呢?我想自己的原因在于平时的教学过程澡忽略了积累,没有及时地将教学中的优劣予以筛选。俗话说,功在平时,没有平时及时的反思、总结,怎能做到厚积薄发呢?

我们组抽取的课文是《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可以重点进行读的训练,如小作者的想象,课堂上的对话可以进行朗读训练,同时,在读中也可以进行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理解的训练,对“进化论”的理解等等。这些方面,我能很快地把握住,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却不能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显得比较生硬,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总结,将教学基本功练扎实。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3)

一、激情导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这节课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下课!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四小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姚秋生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

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时刻,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样有趣的发现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5。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2)在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地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六、总结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6)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屏幕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充满幻想,(板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这节课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下课!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请教老师

{想象研究

{思考推算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8)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如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发现的?

2、感受语言的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幽默活泼的语言特点。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童年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童年里珍藏着每一个人五彩斑斓的梦想,童年里包蕴着每一个人多姿多彩的追求。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可歌可颂的精彩故事,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难忘回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围绕“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提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1)学生汇报。

(2)出示:“人是有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3)默读这几句话,看一看能不能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师:从你们的转述中,我们知道了这就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继续读书,看一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反复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3)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读中,男女生轮读。

(5)孩子们,你们有过类似的梦吗?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样的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体会得真好,收获真多!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

(1)带着这个奇妙的问题,他们去请教老师。咱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2)此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好奇。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带着追根刨底的语气再读。

(3)他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地看鱼,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什么。

1、过渡引读:费奥多罗夫经过思考、请教、推算,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课上得到了证实,“我的想法竟然和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学生齐读);师继续导读:听了老师的批评我困窘地说---------(学生齐读);师导读: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苍白,大步朝我走来。(学生齐读)。

(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引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

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1、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自己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说。

2、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发现这艘充满创想的航船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吧!

童年时人生记忆中最完美的一页,其间发生了许多有趣、好奇的事。孩子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在童年的发现吧!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

(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

(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费奥多罗夫。板书:费奥多罗夫。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弄清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检查生词。指导易读错、写错的字。

  三、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童年中我究竟发现了什么?快速朗读课文,用“——”画出来。

  (1)交流。(板书:胚胎发育的规律。)读词:胚胎。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指读注释,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A、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3——13。B、请反复朗读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过程的句子。C、齐读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这就是我的发现。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带着这份高兴读读。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请看到1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4)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自豪呢!请高兴自豪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我有胚胎发育过程这样的发现,源于什么?默读3-13自然段。

  (1)指名说。随机板书:梦中飞行

  (2)有了这奇妙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请教老师

  (3)老师给了他们明确的答案吗?是啊,高年级,离我那么遥远,而飞行确仍在继续…..板书:大胆猜想

  (4)结果如何?板书:得到证实

  (5)看着板书,将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我“发现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听写,订正。

  3、复习发现过程。

  二、精读“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这儿,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1、交流读句子。2、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画了哪些词语?4、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5、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6、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充满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指名板书: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

  2、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1、交流,读句——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你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3、小结: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五、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总结。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七、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大胆猜想——得到证实

  仔细观察 大胆创新 坚持不懈 勤奋钻研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1)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 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1、敢于提问;

2、反复思考;

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

鲤鱼之死

鲤鱼早就听说大海浩瀚无边,那里有滚滚的波涛,有许许多多的鱼朋友。他想:要是有机会到大海里痛痛快快地玩一番,并表演那“鲤鱼跳龙门”的绝技,那该多好呀!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春风吹拂,阳光艳丽,海鸥捎来黄鱼的口信,邀请鲤鱼到大海里作客。鲤鱼一听,乐得一蹦三丈高……当即,它便让海鸥驮着它,把它带到大海边。

嗬,大海一片白茫茫,海面上不时地飞着一群群海鸟,行驶着一条条船只……但此刻,鲤鱼无心欣赏这一切,它一头扎进了海里……唉,说也怪,平日在海里游泳自如的它,现在的动作却迟钝了。渐渐的,渐渐的,它感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唉,真想不到,还没有见到黄鱼,它竟死在大海里。

鲤鱼直到死时,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原来海水又咸又苦,淡水鱼鲤鱼的鳃片上没有特殊的排盐组织,所以在大海里不久,便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2)

一、导入新课

这首《童年》以朴实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唱出了我们每个人心扉,正如歌词里所唱“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在住着神仙”之类充满幻想、充满好奇的问题是不是也在我们脑海里出现过?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板书:14*童年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认读生字词。

三、概说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四、精段品读

1、说说“我”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十个月。”

2、用上“梦中飞行”、“老师解答”、“认真思考”等关键词来说“我”的发现。

3、说一说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向学生讲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五、赏识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六、写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介绍什么是倒叙悬念法。

倒叙悬念法:写人记事的文章,开头写出事情的结局、结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个精彩的片断等,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文,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文章采用倒叙悬念的开头方法: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点出因得意于自己的发现笑出了声音,却受到了责罚。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读书欲望。

3、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七、总结全文。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屏幕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充满幻想,(板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这节课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下课!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四小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姚秋生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现代诗教案精品13篇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现在,就是我们制作教案课件的关键时刻。优质的教案和课件构成了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编写出高质量的课程教案呢?在筛选的过程中,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篇最新的“现代诗教案”,在你为这本好书打上收藏标签的同时,也请不忘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现代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 芦苇(wěi) 剪秋罗(luó) 眠(mián) 霸(bà)占(zhà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 白茫茫 香喷喷 金灿灿 亮晶晶

水汪汪 黑压压 沉甸甸 红彤彤 火辣辣

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十分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面,翻飞的鸟儿,悠闲漫步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感受,就一定就发现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本文精选了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这样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得熟练,读得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好地体会夕阳西下的情景和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现代诗教案【篇2】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课件出示2)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用身边的事物来勾起回忆交流齐读课题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二)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自由朗读课文听师读说一说观看课文配图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练习读诗读诗歌,品诗意思考回答边读边想讨论诗意思考回答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2、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自由做题,指名交流答案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教学反思

现代诗教案【篇3】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件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教案【篇4】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教案【篇5】

教材分析:《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他的诗清新、美好,既有情感特色,又有人生哲理。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用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念: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生字。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2、在朗读、自学第一首诗时,教师可随机点拨学生理解平坦、崎岖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交流面对生活中的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那些乐观对待生活的人。

3、教授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方法,并在教师指导学第一首诗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首诗。

教具准备:画好的小河、大山、燕子、劲竹、笑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现代诗: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现代诗二首》,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写作手法上多运用修辞。像1课《在天晴了的时候》中,小草、小白菊、凤蝶儿、云等等,作者都赋予了人的灵性,让人读起来亲切、自然、美好、欢乐。

2、介绍学法:对于现代诗,我们怎样学习呢?我来告诉大家,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像,想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3、介绍作者:下面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关于作者,你知道些什么?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配乐多种形式品读诗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1、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优美的乐声朗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配乐读。

3、两人搭配读。

4、接龙读。(每人读一大句)

三、交流诗人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诗中写了哪几种方式的生活?(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1、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小河图)

2、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贴大山图)

3、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贴燕子图、劲竹图)

总结: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这就是我们火热的生活。(板书:火热的生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微笑、乐观、积极)(贴笑脸图)

四、请同学们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面对不幸,积极进取的人呢?

(1意外中失去双臂的书法家和志刚;2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通过自学成为了硕士、作家;3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美国残疾人霍金,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4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5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第九交响曲》还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走向了成功。

五、写格言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

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3、写完,配乐朗读。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写诗文。(大屏幕出示仿写例文)

仿写例文: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生活报我以滋润吗?我是一泓永不断流的清泉,温柔清冽。

生活报我以干涩吗?我是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绽放四季。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是一罐刚出炉的蜂蜜,甜蜜在心。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云朵站在天际。

六、在歌声中结束本诗的学习。(歌曲: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谭辉军|谢若琳))

七、配乐朗读第一、二诗,自学第二首诗。

1、了解诗人写诗背景。

2、了解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现代诗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体会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儿童的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二、学习重难点:

诗人怎样通过奇思妙想描绘儿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学习准备:

1、查阅资料:泰戈尔与《新月集》。

2、从语言、动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儿童的天性,并可用一些比喻句对儿童进行描绘。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用语言描绘儿童的天性

活动目的:课前蕴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儿童,了解儿童。

活动时间:7分钟

活动方法:小组比赛

活动步骤:

1、老师导入话题,并将班上同学分成四人为一组进行比赛。

2、两分钟后开始比赛,可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动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儿童,看谁说得精彩,对说得好的给以热烈的掌声。

3、小组比赛大约5分钟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如此优美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描绘,靠的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那么泰戈尔又是怎样描绘儿童的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呢?进入课文《纸船》的学习。

4、朗读《纸船》,勾出诗中对儿童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

活动二: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童的童真雅趣?

活动目的: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抢答,看谁找得准

活动步骤:

1、教师作活动说明: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认真思考诗中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特有的描绘,说得正确的,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并在后面写上他(她)的寻找结果。

2、学生自我感悟,抢答,其余同学当裁判。

3、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作适当评价。

4、比赛结束后,教师点评:写事物要抓住特点。

五、自我测评:

1、《纸船》对儿童进行了哪些生动的描绘和想象?

① ② ③ ④

2、先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想到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梦想什么?

4、小作文:以“儿童”为话题,抓住其特点,写一段话,文体不限 。

六、学习资源链接:

(1)泰戈尔

泰戈尔,即接宾特兰纳.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鸶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乐文学奖。

现代诗教案【篇7】

一、多音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二、近义词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三、反义词

斜—正 扁—圆

四、理解词语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五、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 一(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

六、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香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

七、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八、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九、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现代诗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

(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诗人是微笑着走向生活?

交流预设:

什么是平坦?在诗中,“平坦”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面对平坦,我们要去欣赏与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

什么样是崎岖?诗中指什么?诗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生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崎岖也不必畏惧,庄严地思索、行进,才是应有的态度。

面对幸福、不幸,诗人采取了什么态度?幸福时就让我们随之欢舞,不幸时就挺胸迎战吧。

(三)品读诗句,体味诗情。

学生细读,勾画感受深刻的诗句,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结合生活,理解诗句。

出示课件:面对生活的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作者选择的是微笑面对,你还知道哪些微笑面对生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经历,学了这首诗,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能不能也像诗人一样,拿起我们的笔,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呢?

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

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首,领悟诗歌韵味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1、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2、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4、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出示课件,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默读全文,思考:出示课件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们的?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默读,勾画,写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巡回指导。出示课件

(四)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四、情感升华

(一)这篇课文的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把它们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完以后喜欢这两首诗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出示课件

(二)请把自己的想法用格言的形式写下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现代诗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二、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归巢芦苇剪秋罗睡眠霸占

(重点指导生字:巢:是翘舌音“cháo”,避免读成“cáo”;

芦:读lú,不要读成lǔ;

罗:“罗”和“萝”是同音字,读“luò”;

眠:不要读一半,读成“mín”;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归巢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斜阳回到自己的窝。

霸占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偷渡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分小节读诗文。

四、范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2.出示课文挂图,引导看图。

五、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①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倦” “驮”体现了什么?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体验。

②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3.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聪明的你知道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读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的诗句语言,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六、指导朗读

方法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花牛的可爱,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去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配乐)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七、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诗歌。

九、当堂检测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 《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现代诗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的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2、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

3、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补充、整理。

4、出示课件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什么一个形象来表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2、自读诗歌,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 出示课件(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3、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了体现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

(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 “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 “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 “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

2、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领悟诗情)

3、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出示课件读《纸船》加深体验。 (深情、柔和、低沉,表现出爱与思念)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的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月亮、星星呢?

(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3、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地方法,说一段话。

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有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

《纸船》。

2、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2、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梦想什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1、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1)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

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 出示课件 “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 (3)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时间、地点、人物、氛围)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1、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2、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不妨试着做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现代诗教案【篇1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解题: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配乐朗诵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①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本教案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通过品味欣赏,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该教案设计体现了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思想。

探究活动

(1)学生自愿结组,对徐志摩的诗歌和闻一多的诗歌进行比较,看两者的异和同。

(2)学生可就本课书中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进行研究,建议切入点小。

(3)可以召开现代诗歌朗诵会或现代诗歌赏析会,材料来源于课本、读本或其他诗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写一篇评析鉴赏笔记,挑选有见地的班上交流。

现代诗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板书:生活)

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人读生词并理解

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

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

(微笑着走向生活)

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3、小组交流。(大屏幕出示):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的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师:那么想想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则是怎样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的?

学生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或名人。

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表情朗读,并作不同形式练读。

4、那么大家就带着坚强、乐观的态度再读这首诗。

小结:汪国真告诉我们无论怎样,我们应该“微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现在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例如欺骗、愚弄、误解、陷害、猜疑……你将会如何呢?

四、拓展练习

1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观点?请试着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仿写练习。

生活报我以痛苦吗?我会()生活报我以快乐吗?我会()生活报我以甜蜜吗?我会()生活报我以酸楚吗?我会()

五、拓展阅读。

说说文章给你的感触。

现代诗教案【篇13】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象组合”“以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课时

1.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4.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5.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不是第一次学习诗歌,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4)交流对画面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可插入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鸟儿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3.过渡: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

4.熟读诗歌,积累语言。

(1)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小组内相互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1.出示自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2.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2)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组织学生交流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师生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小诗。

4.仿照诗歌形式,尝试创作。

(1)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在草地里__,____。

(4)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设计意图:在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1.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读诗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走进诗歌的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大家阅读,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鸟儿坐压扁

驮着斜阳眠霸占

双翅一翻走甩尾

掉在江上梦偷渡

芦苇红颜

热爱大自然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一首现代诗四小节,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鄂教四年级教案精品


据您的要求,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鄂教四年级教案”。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精心策划教案和准备课件,现在正是教师开始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制定完善的教案有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更好的自己!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1】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2、师评价:是啊,把身边的朋友都忘了,这就是“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一次次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学生透过对重点词句的解析,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本相互走进,视界融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且通过入情地朗读,走近了罗丹,走近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面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你想说点什么,你呢,你也来谈。想想罗丹,再联系我们自己,你又想说点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做一切事都应该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样,茨威格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受到启发——自己平时学习时也应该全神贯注

(五)总结写法。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家,现在,我们再来联系这些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位大艺术家的形象会这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啊!(板书)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又是什么?对啊!这是生动地神态描写。(板书)还有吗?语言,是啊!这一句是语言描写。

小结:是啊,文章不是无情物,细致、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品质,能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罗丹之所以全神贯注,是因作者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表达出来的,并为学习拓展带文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引导。

五、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师:下面,我们就向刚才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第二篇文章《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借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罗丹又会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找到了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了吗?

预设生1:我找到了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读句子:罗丹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见他不声不响,用手拍着脑门,在工作室里来回踱个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冲向雕像,没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罗丹已经砍断那双“奇妙而完美”的双手。)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罗丹,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

预设生2:我抓住了对罗丹的语言描写(几个学生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罗丹急促的声音:“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不属于雕塑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通过这句话,我知道——(重视作品的整体,师是啊!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又看到了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质。

设计意图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有意识地选取《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再带一篇,既加深了学生罗丹东的了解,又进一步感受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六、总结写法,小练笔。

1、师:同学们,短时间内我们品读了两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板书)描写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我们写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同学们,你有没有敬佩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挑战(出示课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人物的品质表现出来。敢挑战吗?

2、谁来交流你的描写?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发挥教材培养学生作文技能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凭借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养成作文的熟练技能。

七、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书时,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指板书)了解人物,走进人物。通过刚才的小练笔呢,我们又学会了写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人物写活。课下,请同学们仿照今天学习的两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写完整,写具体。希望,你笔下的人物也会像罗丹一样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完善课内练笔,让学生养成作文应认真写完的习惯,并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斟酌,写好自己的习作。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时:2课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3】

声音的不同,除了音色和音量这两个因素之外,还与音调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弄清楚这个知识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我用两种不同的音调唱了一句歌(??)紧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我的问题:刚才从老师的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说我的声音一高一低,如同两个人发出的声音。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声音进行改变音调的测试。并通过敲击大小不同的木鱼,吹排箫,拨粗细、长短、松紧各不相同的橡皮筋,总结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什么情况下会发出低音。总结过后,得出结论:音调不同,声音就不同(出示板书)

就这样,学生一边玩一边体验一边讨论。“玩”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并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注意玩的结果。在“学玩结合”中,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参与、丰富的体验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在总结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尽情地表达和演示出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体验情况查漏补缺,帮助建立科学的概念。此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安排在15分钟左右。

(三)整理巩固,玩中求证。

科学必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验证,概念形成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概念,我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任选实验材料或通过拍拍手、跺跺脚等各种方式自告奋勇走上讲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怎样可以表现出声音的强弱,怎样可以表现出声调的高低。这样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又为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和实践机会,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此环节安排在10分钟左右。

(四)辨别赏析,升华认识。

在学生对声音的音色、音量、音调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噪音危害人体健康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延伸到具体的行为上,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情景: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在这陡然安静的瞬间,一个同学的铅笔盒及书本哗啦一声摔到了地上。(当然这是我提前设计并布置好的)在这强烈的反差下,学生必然深有感触。于是捉住时机马上提问:你愿意听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吗?你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声音是噪音?我们怎样才能杜绝噪声?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如:有的同学说在父母亲午休的时候,不能打扰他们;有的同学说在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不能大声的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等等。这样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会有更直接的体会,我无需过多的说教,就能够达到良好的现实教育目的。这一环节安排在10分钟左右。

在课程的最后,播放一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随着乐曲齐声歌唱,在这美好的乐曲声中,在这美好的心情中结束全课

小学的《科学》科目,是一门涵盖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地理知识等众多知识的学科。做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还将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寻和求索。我想,我的教学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外,请大家多多指教。在此,我也感谢各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谢谢!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4】

猜声音游戏:找一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让这个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用准备好的一段混合了各种声音的音像资料(边点图片边出示鸟鸣、笑声、读书声、汽车声、泉水叮咚声、琴声、歌声……)让学生来猜猜大自然中的声音。这样一来,学生马上就能初步感受到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色的不同。虽然音色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但此时就好理解了。

理解之后,为了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亲身体会,我让他们自行设计物体的发声实验。看谁能利用有限物体发出更多的声音。通过实验,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了“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我马上总结:每种物体的声音有都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色。音色不同,声音就不同。

声音的不同除了与发声体的音色有关之外,还与声音的强弱高低有关。为了让学生发现声音的这些特性。我又准备了针对性的活动‘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链接语,自学课文,找到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放声读一读,简单谈体会,读出理解。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音的高低知识

2.能力目标:表演蒙古舞的能力

3.情感目标: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音的高低

2.准确演唱、表演蒙古歌舞

教具学具:

录音机、课本、琴、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复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

2.加表演演唱歌曲

三、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初听《我是人民小骑兵》录音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聆听。

提示:A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B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3.再听录音机

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

4.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四、学唱《小松树》

1.听录音的范唱录音机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讲了什么?

2.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3.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4.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合着录音伴奏,正确地演唱。

6.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教后记:

我课的一开始,我请学生说说小松树,并渲染它的四季常青,以及坚毅不拔的性格,使学生都非常喜欢小松树的品格,并崇敬它,形成想向它学习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再演唱歌曲时学生的兴趣就有了。音乐性的难点在第二和第四乐句中间的后八分音符学生往往要漏掉,我就用范唱和画旋律线(加小尾巴)的方式引导。在学唱第二段时,歌词的变化又加深了难度,往往到这个时间段,学生们的耐心已经磨光,精神专注度也不及前,这个时候我就用小松树的精神来鼓励大家:“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的坚强勇敢,一点也不怕困难”,果然大家唱得劲头就又足了。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诗句,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生词板

教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

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读诗句。

3.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释疑:

3.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四.读熟整首诗:

五.学写生字:

1.再次认读生字:

2.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

2.读诗:

二.思考与讨论:

1.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

3.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

三.指导朗读、背诵。

1.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

2.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背诵。

四.拓展:

1.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交流你的小练笔:

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8】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居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在( )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 )画下来。

(4)任选一题做:

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从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抄下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9】

1、掌握12个字,认识9个字。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说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在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网络拓展阅读,进一步感受诗的文字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思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带领学生网上搜索《再别康桥》,欣赏朗诵,由诗入文,激发兴趣。

师介绍:徐志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E

[《诗人》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鄂教四年级教案【篇10】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 )的环境)。

(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读好后--(画雁)……?

同学们,在这样( )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吗?

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习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别董大》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季教案精品十四篇


一起来看看趣祝福的编辑为您准备的精彩“四季教案”。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反应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和数据可供参考和使用帮助你学习和成长!

四季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3、我能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1)我学会了这些生字,我要记一记(提醒你:嫩、暖、烤、烘、恬、均匀、斑斓要重点记忆哦!)

这几个字不容易记,我还要写一写:

(2)我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错落:

恬静:

单调:

均匀:

色彩斑斓:

2、群学,同桌检测: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带问题自读课文。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熟读课文。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弦读xian不要读成xuan .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自学思考】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学习目标】

1、我能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要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自主探究】

1、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进行议论,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对作者的写法的看法?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意思,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4、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交流理解了的问题,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展示】:

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进行点评?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有表情。

2、学生交流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

3、指定学生朗读,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小组竞赛】:

各小组派代表抽取朗读的段落,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拓展延伸】

把你课外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

作业: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3、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叙述。

四季教案【篇2】

【教学理念】

本课旨在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能模仿文本创造美,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芳草地上。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学会“竖弯钩、横折弯钩”两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有关四季的图片、头饰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欣赏,初步感知四季

昨天呀,娄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春、夏、秋、冬”四位仙女,她们还送我好多关于四季的图片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1、播放课件──四季的美景:

你们可以尽情地欣赏,也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2、交流感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导入每个季节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都很美,有一位诗人把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看看作者笔下的春夏秋冬。出示课题──四季(小朋友一起和它打个招呼!)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韵文。

2、检查:

⑴ 课件创设情境出示生字词,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宝宝。

⑵ 挑你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好朋友听。

三、品读课文

四人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说说美在哪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这个季节的美丽。

(以下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机选择相应的两个小节进行重点品读即一个创编,一个表演朗读,另外两小节则以读带过。)

1、春天:

⑴ 为什么?还有同学要补充春天美在哪里吗?

⑵ 咱们看看课文中的春天是怎么写的?你能把它读一读吗?(随机教学生字)

⑶ 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⑷ 随机指导朗读,读出草芽嫩嫩的、细细的样子来。(比赛读 。)

⑸ 小朋友再想一想,春天到了,大地还有哪些变化?然后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悟再读这一小节。

⑹ 播放课件“多彩的春天”学生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一起歌唱《春天在哪里》。

⑺ 仿编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也能当当小诗人,学着他的样子,跟诗人比一比,看谁编的春天更美丽!

课件出示(桃花)(红红),她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 )( ),他对( )说( )

2、夏天:

⑴ 说说喜欢夏天的理由。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小节。

⑵ 播放课件“有趣的夏天”,进一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⑶ 指导朗读夏天这么美,你能把这种美通过朗读带给大家吗?

⑷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配上动作表现夏天的美。(四人小组合作表演朗读 ,创设情境指名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3、秋天:

⑴ 学生谈理解后,指导学生看图是呀,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你看谷穗都弯下了腰。指名让学生读读描写谷穗的句子。模仿谷穗鞠个躬。

⑵ 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随机教学“秋”。

⑶ 你还可以在哪里找到秋天?指名说,你能通过读体现秋天的美丽吗?

⑷ 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飘满落叶的秋天,去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播放课件“金色的秋天”。

4、冬天:

⑴ 说说冬天里有趣的事。随即引导学生看图你们看这里的雪人它怎样?指名把描写雪人的句子读一读。(随机教学生字)

⑵ 比赛读,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雪人的顽皮可爱。

小结还有两个季节也非常的美,非常有趣,就让咱们一起用读来把四季的美带给大家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间操

师先教儿歌并配上动作草芽尖尖长呀长,荷叶圆圆舞呀舞。

谷穗弯弯鞠个躬,雪人大肚子挺一挺。

配上音乐,师生互动。

五、指导书写

小朋友看了那么多美的景色,也读了那么多美的诗句,不知能否把字也写得美美的?

1、出示生字“七、儿”在田字格的位置。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教学新笔画竖弯钩。

3、说说自己的发现,提醒大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

4、师范写,生观察并书写。

六、巩固识字摘苹果

咱们都知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走进“知识果园”,看看你是否能收获到自己的知识果实。

(课件出示苹果园,每个苹果上有字宝宝。要求学生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有能力的也可以进行说话的练习)

四季教案【篇3】

本次活动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丰富性:

一、活动目标:

1、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与别人交流,把观察到的景与内心感受说与别人听,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二、重、难点:

重点:把观察到的景与内心感受及收集的关于四季的资料说与别人听,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

三、教学设计:

1、综合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

活动前的准备阶段,是对学生现阶段的电脑知识的检验,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检索资料要求时间短,摘抄要精。利用学生排节目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形式丰富多彩,有舞蹈,有朗诵,有音乐,有写作、有赏析,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语文的熏陶。活动前,学生深入大自然,更是对学生身心与精神的陶冶。

2、紧扣“感受自然,与自然交流”这一目的进行活动

本活动进行前,已经安排一次郊外活动,围饶感受自然,与自然交流这一主题进行。本节课是对整个活动的成果展示。

开始的节目春夏秋冬自我介绍,其一是学生的才艺表演,其二是检查学生对四季景物的总体把握。

第二部分是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四季的知识,开阔视野。

第三部分赏析,可使学生学习著名作家是如何观察、刻画景物的。学生仍然在与大自然交流。

第四部分学生与自然物我交融,进行直接对话。

第五部分赏析交流,可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刻画景物的,也可锻炼其写作能力。

四、活动采用表演和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大家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激起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四季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生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并熟练掌握。

2.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4.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生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并熟练掌握。

2.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明确: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明确:“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文章第一段称呼雨为“她”行文中称雨为它,结尾称雨为“你”感悟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将很多物象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

四、课堂总结

雨是神奇大自然的一部分,作者喜欢雨正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而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必是一个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希望同学们也像作者一样以积极的心态感受雨的四季,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做一个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人。

四季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4、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分析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配乐)

一、 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 读

(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

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分析“春雨图”: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一幅雨中即景图,写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欣赏配乐朗诵时,我发现有些同学都被那美情朗读陶醉了。不过,我想,我们同学也能读,而且会读得更好。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同学们最想听谁读?)在听的同时,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给我们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图?写了哪些景?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你可在文中找关键词句。

(师生共同欣赏“春雨图”):

一场春雨过后,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展示:

柔软

春雨绵绵 娇媚 驱走冬天 改变姿容

透明

教师小结:确切地说,这是一幅春雨后景观图,春雨“润物无声”“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把你的五官都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树木睁开明亮的眼睛,我们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我们嗅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在这里,作者对雨充满了喜爱之情,把春雨写得亲切可爱。这段文字我最喜欢“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个深呼吸。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段文字)

同学们可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夏、秋、冬雨图。

(师生共同欣赏其余三幅图)

夏雨图:夏雨有什么特点?热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

多媒体展示:

热烈

夏雨倾盆 丰满大地 展示诱惑

粗犷

教师小结: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秋雨特点的词语。多媒体展示:

端庄 深情

秋雨轻轻 倾诉 沉思 纯净灵魂 产生情思

轻 发光

教师小结:“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更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的伤感。

冬雨图: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雨和南国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体展示:

自然

冬雨透明 降临温暖 带来蜜情

平静

教师小结:冬雨自然、平静给人带来异样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点到来。

归纳总结: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说春雨是一个娇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个泼辣的大嫂了;如果说秋雨是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那冬雨可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四、悟

1、体会情感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喜欢(美) 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

作者也曾说过:“我好像是属鱼的,因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适起来,情绪进入那种静谧的活跃,灵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润了。”

这与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是分不开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五、延伸拓展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齐读)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师生共同赏析)

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课外可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其中作者写了自己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六、课后练习:请抓住某景物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结束语

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用心观察自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四季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理解内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感情朗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自主鉴赏文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雨的四季》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够自主的去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老师要做引导分析,教授赏析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动态雨景,同时配以轻微的雨声,营造一种美妙的雨境。

同学们,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沟通天地的精灵。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走进雨的世界。(板书课题及作者)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亮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本课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赏析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之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二、作者简介

刘湛【zhàn】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三、掌握字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用笔标记,可以问同桌,也可以查字典。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花苞(bāo)娇媚(mèi)

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棱镜(léng)淅沥(xīlì)草垛(duò)高邈(miǎo)冷冽(liè)池畦(qí)睫毛(jié)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音乐起】教师范读第1、2段,请同学们朗读其余段落。

朗读指导:雄壮、强健、慷慨、有力——强而浑厚

哀怨、缠绵、委婉、纤细——弱而缓

广大、空旷、迂缓——长而舒缓

急促、激动、狭窄——短而急促

优美、欢乐、活泼、轻松、清秀——清亮、圆润、饱满

2、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1、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

2、春雨

3、夏雨

4、秋雨

5、冬雨

6、7、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一、(1)总写我喜欢雨。(喜雨)

二、(2——5)四季的雨。(绘雨)

三、(6——7)抒发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赞雨)

(3)根据分段,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布局的吗?

总——分——总

(小结: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

(4)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四季的雨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可从文中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更快更准确!)

2、文章第2段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的第3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5、第5段中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6、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思考: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7、第7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8.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原本的篇名?原先的标题妙在何处?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明确:

1、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沉静、端庄

冬雨:自然、平静

2、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3、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4、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5、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6、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7、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8.不能替换。“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五、研读课文,赏析语言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提示:可以从感官、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

(或: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语言表达、感情意境等任一方面畅所欲言】)

例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例2、“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了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3、“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形象生动写出春雨的无比娇媚,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例4、“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例5、“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三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像,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例6、“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特点。

(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一幅图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总结归纳:作者抓住多种景物及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

六、课堂小结

多美的文字啊!在作者笔下没有生命的树生机盎然,没有情感的花意态娇羞,没有声音的成长沙沙作响,没有味道的空气四溢芳香。这种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秀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雨的四季。它们被作者饱含温情乃至热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来之笔点染了四季,一支升花之笔写活了万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样也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1、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2、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3、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手法写景。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所学字词各三遍,熟记“读读写写”中的字词音义。

2、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3、预习第4课

板书设计:

喜雨

春雨:美丽娇媚由衷喜爱

雨的四季绘雨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热情赞美

冬雨:平静自然

赞雨

教学反思:

谢大锋

四季教案【篇7】

一、复习

1、全班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四季的美丽。

2、认读本课的生字。

二、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

展示自己的作品,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准备参加班里的比赛。

2、集体交流:

⑴ 各组代表进行表演:

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插入一下训练:

____,它对____说:“我是____。”

指名说、同桌互说。

⑵ 学生进行评议。

⑶ 评选出“小画家”“优秀表演家”“小作家”。

三、写字练习

同学们表演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写的肯定也很好!

1、学习新笔画:竖弯钩。

2、学生自学“七”字,描红、临摹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纠正学生书写时的错误,全班改正并练习书写。

4、学习“儿、无”字方法同上。

5、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6、学生观察“九”字写法及占格位置。

7、指名说一说,教师示范练习。

8、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指导。

四、写字比赛

1、宣布需要书写的字“七、儿、九、无”,及书写要求。

2、学生书写。

3、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小结

〖板书设计〗

2、四 季

七 儿 九 无

〖教学后记〗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准备的不充分,再加缺少教师的指导,所以不是很成功。在书写方面,教师虽然强调了两种笔画的写法,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应加强练习和指导。

四季教案【篇8】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既歌颂自然,又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是比较理想的反映“神奇的自然”的文章。它优美的语言给人清新、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心态等。

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雨的四季》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够自主的去发现美,赏析美,因此,老师要做引导分析,教授赏析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教学重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分析法

教学媒体

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略。

板书设计:

总——分——总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到文章所建构的美妙意境中,欣赏语言艺术,做语言的积累,真情的感悟,精神的审美,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整堂课下来,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字词占用时间稍长,后文分析有点紧促,品读感悟方面还不是很完美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使各方面有所提高。

四季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

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四、课型

自读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季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与其说本课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季、蝴、蝶”等17个生字的字音。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17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些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季、辛、苦”3个生字。

【教学重点】

学习“季、蝴、蝶”等17个生字,并重点学习2个多音字“场、了”。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境中对17个生字进行教学,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才歌名。师揭示答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四季有关的课程,(板书课题《田家四季歌》)

指名读、齐读。

3)在这个题目中,要注意“季”的写法(板书书写“季”,并组词,并尝试说句子)

4)提问如何识记,出示季的字理来源。

二、自由读文,出示学习要求

(一)春:讲解“蝴蝶、麦苗、桑、肥”

1.文中的田家四季有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出示四季的图片,并问学生美不美?(生回答,美)

3.春天也很美,有一些美丽的事物正在等着我们呢?

1)出示“蝴蝶、”图片,问学生?生回答“蝴蝶”,并领读两遍,提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蝴蝶”都是虫字旁的字,并且都是左形右声的字,尝试用“蝴蝶”说句子。

2)拓展“虫”字旁相关的字,让学生大量去说。

3)出示“麦苗”图片,请学生回答,领读“麦苗”,并提问“麦苗”是什么,生回答,并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并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

4.出示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集体来读,(配乐优美的朗读)

1)单独出示“桑叶儿正肥”请一位学生来读,并重点标红“桑”“肥”,提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2)用熟字相加的办法或者组词识记(桑叶、肥胖,),并让学生尝试用组词说句子。

3)出示“桑”的字理

(二)夏

1.请学生读“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2.请学生看图理解“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请学生质疑“戴月光”是什么意思?

3.联系插图想一想,指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平时生活中还“戴”过什么东西?

4.辨析“戴”和“带”

戴红领巾、带项链、戴围巾、戴面具、戴手表

(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

5.练习:

①戴②带

1)妈妈()上心爱的珍珠项链,()着行李,去度假了。

2)农民伯伯()着草帽,挥着锄头,披星()月地在田间劳作。

(三)秋、冬

1.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是哪个季节?

2.出示相关句子“秋季里,稻上场”标红,借助插图理解,区分三声和二声。解释(三声是表示“处所”,适应某种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

3.出示多音字并组词(宝宝的名字都一样,但是意思不一样)。

4.出示板书,并让学生尝试组词说句子。

5.出示图片冬天(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请学生来读“了”这个字,纠正字音。

6.对比“采了蚕桑又插秧”,两个读音不相同。

7.宝宝的名字都一样,可是读音不一样,我是,我是。

8.出示句子练习。

(四)出示实物(大米,一粒粒)

1.“谷”解释谷和大米,帮助学生生活识字。

2.学会使用量词,(一粒米)(一粒粒米)帮助识记“粒”。

3.出示“故乡黄金粒粒香”出示相关图片。

4.农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5.学习“辛苦”,并出示图片,由此联想到《悯农》。

(五)集中识字

1.“农、归、虽、”识记。

2.可以组词,加一加,换偏旁识记。

3.组词说句子。

(六)检测生字识记

卡片读字,并且组词,开火车去读。

三、生字回文

1.配音乐读课文。

2.唱课文。

四、再读文

1.文中介绍了(田家)四季歌。

2.分别是那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3.引申到课后题中的四季农事活动(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辛苦”。

2.指导书空。

3.生强调写法。

4.师范写。

六、作业设置

1.搜集有关农事的谚语。

2.和家人一起背诵节气歌。

3.画一幅四季图。

四季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学宜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题目设计不宜过难过死。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如诗似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三、作者介绍

刘湛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四、整体感知,鉴赏文章

(一)朗读课文

配乐,教师范读2—5段,要求同学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

(二)分小组讨论,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不必强求一致):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三)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交流、讨论,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

(注:此处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春雨,但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操作,不给定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基本要素是课文原句、修辞方法、画面描述、艺术技巧等。学生可读、可写、可朗诵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师生在充分欣赏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后,再来想象,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身边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胸怀?你觉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

(注:此处答案灵活多变,强调发散性思维,学生可回答如李乐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讲出共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重点训练了通过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己鉴赏散文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课本是为我们自己以后能够独立地鉴赏文章服务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必局限于固定的题目、答案,要学会自己去寻找美文,鉴赏美文。

六、作业

赏析刘湛秋的诗歌《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展开想象和联想,模拟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把这首诗扩展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七、板书设计

因为本课教学设计为多媒体教学,因此,本课板书主要设计为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要体现简洁、实用的原则。

板书如下:

四季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教学难点:

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四季各季节的景物图、单个的季节景物图片、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从图导入。

1、情景激趣。

师:今日教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头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

2、出示图画。

⑴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

⑵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

⑶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日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期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

3、出示课题:《四季》

二、读课文。

1、小朋友自我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

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

⑴师:时间老人期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

⑵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

⑶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

三、演课文。

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

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

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教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

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

四、编课文。

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名阐述自我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一样景物粘贴于黑板上。

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能够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齐,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

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

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教师及时肯定表扬。

五、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我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

四季教案【篇13】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诗语言亲切,句式相似,情感浓烈,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理念:

(1)强化以生为本,进行先试后导。

(2)重视感悟体验,培养语感能力。

(3)加强学科沟通,促进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在尽情地朗读中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及特征;通过诵读及探究,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读儿童诗歌,在诗歌优美的韵律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时

一、情境感知,个体感受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师朗诵。

2、师生对话: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选择,有感而发

选择一景,尝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

三、呈现文本,读通文

1、初读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主学习生字

第二时

一、语言感悟,探究学习

1、师生合作读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探究学习,发现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二、情感感应,合作学习

1、选择季节,分组自主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读出四季不同的特征。

3、诵读全文,再现四季之美。

三、学科整合,升华情感

1、谱曲歌唱。

2、美景欣赏。

3、联系生活。

4、总结提升。

四季教案【篇1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品味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手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时间: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雨是文人的宠儿,对雨的情感,随文人的情感而各有不同,对雨的描写亦随作者的风格而有所不同。在刘湛秋先生笔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写出了怎样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的四季》。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分别找出描写不同季节的雨的特征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1、本文有怎样的行文线索?

明确:一条是以四季景物的描写为线索,一条是对雨的情感为线索。即:喜欢(美)爱恋(活力、滋润、流动)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我喜欢四季的雨。

春雨:美丽、娇媚

第二部分(②~⑤)四季的雨的特征。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第三部分(⑥)四季的雨对我的影响。

总结固趣: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抓住各季节雨的特征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在其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手法。

2、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就是要体会他的行文的风格,领悟他在文中所表现的意趣。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一、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探究

1、作者喜欢四季之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四季之雨给他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2、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让树枝变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让整个大地变美丽了。小草复苏,发出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3、请找出最能表现春雨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出春雨的特征:

明确:语句: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特征:美丽、娇媚。

二、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探究

1、“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总领下文内容,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夏雨给大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降低了,雨打荷尔蒙叶之声与蝉声蛙声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3、找出最能表现夏雨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出夏雨的特征:

明确:语句: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特征:热烈、粗犷。

三、朗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探究

1、秋雨能对人产生怎样的作用?

明确: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

2、找出最能表现秋雨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出秋雨的特征:

明确:语句: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特征:端庄、沉思。

四、朗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探究

1、冬雨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谧静。

2、找出最能表现冬雨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出冬雨的特征:

明确:语句: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特征:自然、平静。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探究

1、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给他的生命带来活力,给他的感情带来滋润,给他的思想带来流动。

2、“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这几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对北方少雨感到遗憾,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改变北方少雨的现状,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进而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

2、本文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以《我生命中一场难以忘怀的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注意借鉴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的写作技巧。

拓展学习: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总结固趣

本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表现得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布置作业:

1、预习《秋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雨的诗文,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梁遇春的《春雨》等。

中班安全教案(精品四篇)


教师依据预先准备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授课,每位教师都应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一篇关于《中班安全教案》的文章,感谢你对我的作品的收藏,我将不断努力成为更出色的创作者!

中班安全教案(篇1)

中班安全活动火灾安全自救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了解简单的防火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火灾自救的方法,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困难的勇敢精神,能够保护自身安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安全活动课,快来看看火灾安全自救教案吧。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防火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消防自救方法。

2、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困难的勇敢精神,能够保护自身安全。

三。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孩子完整、连贯地表达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字卡**火灾场面范画自救**

教学过程:

1、 出示“火”的**卡,请遵守

1、提问:这是什么字?火

先展示**让孩子**,然后让孩子知道火字是象形字,可以理解它的笔画顺序。那么火能燃着哪些东西?(布料、木材、汽油、酒精、蜡烛等)

2认识到火可以发光发热,组织孩子们讨论火的使用和危害。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请告诉我们用火。(烧饭、取暖、照明等)

(2) 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并出示**:

(1) 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儿童玩火、扔掉烟头、在禁地燃放烟花爆竹、明火照物、乱拉乱接电线等)

(2) 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和逃生自救?

① 当您发现火灾时,立即拨打火警**119。报警时,你应该把详细的地址和姓名说清楚。

② 在家**,不要惊慌,赶快用灭火器把火扑灭。

③ 冒烟逃生时,身体紧贴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 如果你着火了,不要跑。就地打滚或用厚衣服熄灭火焰。

⑤如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⑥ 如果室外发生火灾,不要开门,以免火势进入房间。用湿物品堵住门窗接缝,喷水降温。

⑦ 如果逃生路线被火势阻挡,应立即返回房间,并用手电筒、挥舞衣物等向窗户发出求救信号。

三、 防火自救游戏:

小朋友站成一圈,选几位小朋友头戴福娃欢欢的火焰头饰沿着圈外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朗诵防火儿歌,当儿歌停止后,戴头饰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们的衣服着火啦。着火的孩子很快就会想办法自救,比如当场打滚、脱掉外套或者假装被水淋湿。完成后,脱下头饰,走出圆圈,游戏从头开始。

游戏可重复进行。

防火儿歌

孩子们,不要玩火,不要让大家吃苦果;

它是电器,都有电,手湿了不要动电线;

不玩火,不动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如果发生火灾,请拨打119。

心不慌,意不乱,镇定冷静快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伏地。多吃对保护视力有保护的食物,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中班安全教案(篇2)

中级安全活动课程计划:安全小监护人课程计划

中班安全活动的安全监护人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中班安全活动。活动课。看一看“安全小监护人”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2.最初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三。培养孩子完整连贯地表达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4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

2,真实的东西:鞭炮,气球

3,录音机,**,方向盘

活动程序:

首先,介绍活动以激发兴趣。

今天,大哥大姐来我们这里玩,看!他们在做什么?(大班孩子放鞭炮不小心把手炸了)

老师问:大哥哥和姐姐安全吗?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吗?

第二,基本部分:**,论述了玩偶的行为是正确的,是错误的。

1.娃娃,狡猾的母亲不在家。他们做了很多不安全的事情。请让孩子们仔细看。他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好?为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

不能戴**眼镜;不能玩汽油不能打插头;不会玩刀。

如果你的手断了,就不能用脏抹布擦了。你不能吃药;你应该在喝之前试试水温;你不能用手砸玻璃。

看电视时不能离电视太近;无法向陌生人敞开大门;不能打锤子;不能砸耳朵,眼睛,鼻子

2注意幼儿园其他地方的安全,请通知孩子们。

三,结束部分

**是的,这是邀请孩子们参加健康与安全摄影展

孩子在**上判断安全行为的对错,并解释原因。孩子们谈论玩滑梯时要注意安全。请和孩子们一起唱幻灯片歌曲,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幻灯片,然后完成。

中班安全教案(篇3)

一、游戏导入

你想和好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可是朋友不同意,拒绝了你,你会怎么做?

(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并找到相应的座位。)选项一(三角形):我会很不高兴,心里想以后不和他做好朋友了。

选项二(圆形):我会再去找个朋友一起做这件事。

选项三(方形):我自己做这件事情。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有的小朋友是那样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请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故事欣赏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小鸡想要做一件什么事?它得到朋友的帮忙了吗?被拒绝之后,你觉得小鸡的心情怎么样?你认为小鸡接下来会怎么做?(请幼儿猜猜小鸡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是怎么做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

"哦,那我只好自己种麦子了--没办法,小鸡只好自己磨面。"--小鸡得到朋友的帮忙了吗?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小鸡怎么样?

教师小结:小鸡很想和朋友们一起去种麦子,浇水,收麦子,磨面,可是朋友们都很忙,没有帮助他,小鸡很勇敢,没有放弃,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真是勤劳的小鸡。后来小鸡吃到面包了吗?有没有朋友来帮助它呢?

(教师讲述故事后面一段"看着雪白的面粉--香喷喷的气味飘满整个农场。")--谁来帮助小鸡了?面包做好了,后来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3、教师讲述故事

"闻到--小鸡会跟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吗?"--你认为小鸡会跟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吗?(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选择:认为分享的站起来,不分享的坐下来。

揭晓答案:大家一起分享面包。

--讨论:为什么小鸡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面包呢?

教师小结:因为和大家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再次游戏选择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请你再来做一做刚才我们做过的那个游戏,你的想法有变化了吗?

--出示题目:你想和好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可是朋友不同意,拒绝了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和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开心的,有时候会和朋友发生一些矛盾,有时候我们也会生气,老师相信我的孩子们一定能正确对待,让交朋友这件事变得很简单,很顺利。

中班安全教案(篇4)

一、进口:

同学们: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难忘的春节。你害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吗?

点名回答。

老师总结:新型冠状肺炎的主演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大家都戴口罩,不串门,不聚会等。

二.互动交流:

同桌分享:寒假面对疫情我自己的感受、看法和建议。

老师指定了演讲的舞台。

学生:你们现在的心情有没有因为沟通和互相诉说而改变?

大声点名回答。

老师总结:只要我们做好自我保护,比如勤洗手、戴口罩,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一定能做好自我保护,听家长的话远离疫情。

三,开始沟通:

防疫期间你最敬佩的一线英雄是谁?说说他的事迹吧。

按名字说。

谁愿意演一个英雄的某个动作、表情或者某个感人瞬间?

点名表演。

学生评价

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如何保护自己?

四.教师总结:

省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大学新生自我介绍十二篇

大学新生自我介绍 10-20

仓库规章制度合集8篇

仓库规章制度 10-20

中考写作素材:描写外貌的句子(篇四)

描写动物的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佳句 02-14

母亲生日快乐祝福句子26条

生日快乐祝福句子 10-20

金融应聘自我介绍13篇

金融应聘自我介绍 应聘自我介绍 10-20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集合

鲁宾逊漂流记句子 鲁滨孙漂流座右铭 10-20

电梯合同收藏六篇

电梯合同 10-20

女儿生日祝福语【四篇】推荐

祝福语推荐三篇 生日祝福语推荐三篇 10-26

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八篇

研究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登记表自我鉴定 10-20

2023薪酬方案

薪酬方案 10-20

最新祝福语唯美文案推荐

祝福语唯美文案 10-2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