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说勤奋课件

说勤奋课件【篇1】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说勤奋

师:同学们常在一起说班级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你知道“说”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一个字吗?(谈、议、论)

师:作者是怎样议论“勤奋”这个话题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首次学习议论文的小学生,以熟知的成语故事和日常生活经验解题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此类文体的陌生感,拉近他们与议论文的距离,唤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和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细读事例,感悟勤奋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司马光为什么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呢?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可以读出司马光的勤奋。请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预设一:小时候勤奋学习

(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方法指导: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预设二:长大后勤奋写作

(课件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方法指导:①看“警枕”视频。②对比感悟: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议论文教学也应如此。对比想象头枕“警枕”睡觉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正是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6.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的是“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话题一: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师适时补充伤仲永的故事。)

2.话题二: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话题,深化对“勤奋”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读一读关于勤奋的故事,背一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后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课文列举了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勤奋”的美好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学习完事例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勤奋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结束后,自我感觉相当不好,课堂上学生表现也不尽如意,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静下心来我仔细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舍不得放手学生。我总感觉学生不会,没有自学的能力,总爱讲呀讲,平时如此,公开课上又怎可能一下改变呢?

2.备课方向不对,只备自己,不顾学生。备课时,我的出发点是自己,尽管教学设计改了一遍又一遍,但考虑最多的还是自己怎么教好,怎么讲顺。而学生到底哪儿已经会了,哪儿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点拨指导,自己全然不知。只知己,不知彼,肯定会打败仗了。

3.钻研处理教材不够深入,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会取舍。字词句段篇,读书与理解,哪一点也舍不得放弃,结果是哪一点也没有抓住,永远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本来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紧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谈“勤奋”,谈聪明的人需不需要勤奋,谈今天怎样做才算勤奋……,还可以对照自身来说“勤奋”,请几个比较勤奋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然后找两个学习上懒惰的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回家后的时间都做些什么?最后讨论,比对两种方式的优劣,从而得出成绩的优秀来自于平时的勤奋。说实话,这些内容在备课时,我已想到,但只担心讲不完课文,就都删除了。如今想想,真是愚蠢之举呀!

4.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总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时间过得特快,课堂容量特小,没学个什么东西就下课了。站在讲台上,没有自信,紧张严肃得要命,只顾想自己的思路,哪顾得上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呀!屈指算来自己上班的年限已不算短,但这点毛病总改不掉,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原因到底何在,自己也很迷茫。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了自己很大触动。它向我发出了警示:必须改变自己。真的,不改不行了。自己照此下去,会原地踏步;学生照此下去,会越来越懒。决心有了,但方法还需自己探索研究。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是对的,动起来就会有变化,抓紧改变吧!

说勤奋课件【篇2】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说勤奋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生字、运用文中方法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小时侯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能够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能和我说说你们的理想吗?

(指名说,相机鼓励评价)

2.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那么你们认为,实现理想靠什么呢?

3.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两个字——勤奋(板书勤奋)

4.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勤奋(板书说)

5.(指课题)请大家把课题响亮地读一遍。

6.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很多,爱因斯袒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说:“聪明的大脑是勤奋铸造出来的。”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作者是怎样来说勤奋呢?(请大家打开书8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作者是怎样谈勤奋的?

(学生回答,可读文,可概述,教师肯定,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于材料丰富,文字生动,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在比利时留学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建国以后担任山东大学的副校长,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

3.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下面我们来学写梁字。写梁字只要记住这两点就能写正确。(教师边板书梁边讲解。)梁字是上下结构,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

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我们一起来书空。(教师和学生一起书空梁字。)

5.桥梁是过河的必经之路,(板画桥梁、河水)通往理想(板书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什么?(勤奋)(板书勤奋)这句话中作者把勤奋比作什么?(桥梁)

6.比较句子(出示):齐读

①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板书古今中外、每一个、)

7.回到整体,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动笔把表现司马光勤奋学习的词句圈划出来。

1.司马光小时侯是怎样读书的?(指名读该句。)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司马光的勤奋?

(躲,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滚瓜烂熟)(指导读)

3.我们就学习司马光的方法,把这个句子读得滚瓜烂熟。(指导运用学习方法)(日常学习)

4.长大以后,他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指名读该句。)

①司马光的枕头有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再读句子,看谁能说出枕头的奥秘?

②现在你就是司马光,我来采访你。“听说你有一个很特别的枕头,是用什么做的?

③谁都喜欢松软的枕头,睡着多舒服啊!你为什么弄个圆木枕头折磨自己呢?(随机学习稍字板书稍)

④你的枕头为什么叫警枕?(随机学习枕字板书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师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有电脑、打印机,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马光就是靠一支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油灯下写成这样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学巨著啊!来,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7.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8.写完《资治通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司马光也已经成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也大多脱落了。摸着这部书,我们感受到的分别是……(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学到这儿,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说勤奋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内在顺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5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交流:名人勤奋成功的事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简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2、师板书“勤奋”,学生齐读“勤奋”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努力;十分努力;为了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3、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白文体特征。

1、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2、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文章。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文章类型。

3、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三、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认读的字:强调“鉴”“馁”“剥”的读音。

要记的字:先进行分类,再针对字形或字音进行重点识记。

停写有困难的字。

2、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课后第3题的词语。

3、指导读难读的句子。(出示自认为较难读的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交流。

四、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同学们,那你们知道课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两个人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一个是司马光的事,一个是童第周的事。)

教师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课文中的两个人都成功了吗?那么他们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呢?读一读课文第2、3小节,找出有关他们成功和勤奋学习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由朗读第2、3小节。

⑵、用--------划一划写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⑶、用波浪线划一划他们是如何勤奋学习的句子。

3、司马光

(1)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简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就是司马光获得成功的见证,是他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呢?

(2)那么,司马光的成功靠什么?(点课题“勤奋”)谁来把刚才从书中找出有关他勤奋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

⑴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⑵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3)、抓住“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抓住“警枕”

“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点课题“勤奋”)

(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4、童第周

(1)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指名说)(板书:青蛙卵剥离手术。)

(2)过渡:童第周他的成功靠什么?(点课题“勤奋”)谁来把刚才从书中找出有关他勤奋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相机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追问:从他的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谁知道?对呀,感悟力真不错!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点课题“勤奋”)

(3)、男生读一读。女生读一读。

5、对比出理。

(1)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做个比较,看看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不同之处是司马光从小很聪明,童第周从小学习成绩很差。

相同之处是他们最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们都很勤奋。

(2)假如让你们给两位名人各送上一句合适的名言,你觉得送什么好?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送给童第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6、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五、学习写法,明确方向。

1、作者怎么不举例我们班XXX呢?或者举例我们学校的老师啊。

(别人不知道呀)

是啊,这里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2、同学们,你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自己勤奋学习了吗?你是怎样勤奋的?如果你没有勤奋,你打算今后如何勤奋学习?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夜以继日编巨著

童第周以勤补拙成大家

说勤奋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精选阅读

说课稿课件


说课稿课件 篇1

[ 作者:红月亮|redmoonbaobao@ 发表时间:2004-9-29 21:26:54 阅读: ]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在本组导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的引领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与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只要加以巧妙的引导,借用教材,采用仿写形式,使儿童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以故事《神笔马良》为必备的文本铺垫,并借助课件,再现文本场景,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式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1、给“笔”扩词,引出神笔。

2、观赏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画了一只小鸟,鸟拍拍翅膀飞了;帮穷人画了一匹马,马上就能跑了。)

3、发散说话: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1、师范读引入文本。

2、自读课文,试读正确。初感。

1、重点指导读第一小节。交流促读。(个读、比读、激读、齐读……)

2、师生互动接读二、三小节。

3、课件复现小树、小鸟、西西需要帮助的场景,激情读。

1、句式练说,整合课文内容。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画 ,要给小鸟画 ,还要给西西画 。

2、鼓励创造性想象说话。

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 。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上《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全诗从独特的儿童视觉中铺开,又富含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要比较一首儿童诗和一篇优美的散文,谁离儿童的情感更近?我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作为教者,我们不能忽视儿童诗和儿童之间天然的亲缘关系。《假如》能感动我,也能感动学生,更能感动听者。

但这一课从何落笔呢?“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立即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又是贯穿全文始终,称之为“文眼”并不为过。而板书也与这文眼结合,简单地画了一枝笔,与课题和画龙点睛的“画”字,展现了设计者的文本理解及本课的内涵,也是信手拈来,自然浮现的。

上课伊始引入的《神笔马良》故事,是为朗读做必要的铺垫。假如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学习课文就缺少情感的基石。当学生通过课件及老师讲述激发后,悟了“神”,才有了趣(学习兴趣),才有了欲(朗读的欲望),才有了想(思维的火花),适时抛出一个话题“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发散说话,想说就给他们一个同桌交流的机会。而老师也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无距离的交流,老师的想法就在课文里,就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带出课文,创设了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相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识字能力已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因为毕竟是初次接触文本,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阅读呢?我利用课件,复现了文中的三个场景,并采用接读、引读、比读、激读、齐读……师生互动,建设了一个情感的高潮。有了适当的情感基础,以我口说我想,以我手写我心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于课题怎样理解落实呢?“假如”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是不是单调的解释,直接灌输呢?我想起了两个和它接近的词:“如果”“要是”。并多次地放到语言、文本情境中,在聆听感悟时,在潜移默化里,相信学生已经领悟了“假如”的含义。而且在课堂上,我用了较多的引读,不知听课教师是否认同?我的出发点在于:一,这是一首情感浓郁的诗,可以很好的接读;二,通过一次次的引、激,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克服对文本的生疏感,突破朗读难点。

全文通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小树、小鸟和西西画”来连成一条主线,当然因为时间限制,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人类朋友,你最想帮助谁?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又不偏离语言文字训练的本质。还有考虑不周的是写字的安排。假如本课时安排了书写指导,也许会冲淡整堂课的情感氛围。如果要写,写什么字,什么时候写?有待探讨。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课也能得到真实的体现。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学习期待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和归宿!

说课稿课件 篇2

《戏曲大舞台》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网页使用,活动方法及活动环节等七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思路。

教材分析

教材对中国戏曲作了概括介绍,比较简单。上好这堂活动课,教师必须查找并整理大量资料,以备学生参考。

学生分析

多数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了解,但也有个别学生能摹唱名段,此外,对本土的二人转略知一二。因此,应找好切入点,让他们在兴趣中开始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戏曲常识(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动手、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这堂活动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定位在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人文素养,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

网页使用

本次活动课,我制作专题网页的原因有三:

1、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课前制作戏曲专题网页,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了解戏曲、积累知识。

2、我帮助学生将前期准备的汇报材料制作成分页,链到网页中来,这使学生有种莫大的成就感,增加动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3、网页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展示戏曲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满足课堂各个环节的需要,使课堂异彩纷呈,令学生耳目一新。

活动方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用小组竞赛法激起孩子们的斗志。运用实践表演法,鼓励有特长的孩子学唱段,收集或制作脸谱,这样会使他们从兴趣出发,成为十足的小戏迷。走出课堂法,我帮学生联系剧院,让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参观采访,还录制了短片。一想到在课堂上能与全体同学一起观看自己的影音成果,孩子们就兴奋得不得了,这份热情也感染了我,对这节活动堂课异常期待。

活动环节

本节活动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成果展示、开心辞典、票友论坛(课后延伸)。活动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力求做到随着学生课堂接受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也步步推进。我现在就三个版块,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1、成果展示由四个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写、说、画、唱相结合的展示。

⑴“戏曲知识”,其中自制脸谱,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⑵“戏曲与文学名著”,这一展示,拉近了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的表演,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浓厚兴趣。

⑶“北国春城,梨园飘香”,简介长春戏曲文化的发展情况,播放参观各大剧院的短片,推介家乡戏——二人转。同时,也呈现出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树立爱我家乡、发扬民族艺术的强烈责任感。

⑷“当咖啡遇到茶”,即戏曲与流行音乐,让同学在时尚的蓝调、RB中品味戏曲。总结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永恒的。

2、开心辞典即戏曲知识竞赛,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了戏曲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及快速写作能力。此外,竞赛结束后,由优胜组派代表谈感受。这既是本次活动的主旨又是难点,即表达训练和人生观的引导。此时,学生一定会感悟到,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所以,在这里,我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道理。

3、票友论坛本节活动课,是同学们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在最后票友论坛中,我设计了几个话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作文,为下节的作文点评课做准备。

说课稿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提问:你从诗中哪些词体会到“辛苦”?

4、挖掘“谁”这个词的含义,渗透人文教育。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仿影、临写。

写一句话。

说课稿课件 篇4

片断

创新板书,设问导思,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2、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3、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人们的评价。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用对话的速度,天真质朴的语气读牧童说的话。

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评读、仿读、赛读、表演读。

4、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容表现出来。

5、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6、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说课稿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导读1~3自然段。

⑴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⑵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2、图文结合,学习4~8自然段。

⑴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⑵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⑶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⑷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⑸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⑹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三、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习描红、临写。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课间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玩耍?遇到困难你常向谁倾诉?

2、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外国小朋友,她很想和你们成为好伙伴,你们愿意吗?(愿意)

播放课件:外国小女孩玛莎高兴地走出来说:Hi!大家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要去春游,和我一块去好吗?

3、让我们一同与玛莎春游吧,在那儿我们可以认识她的几位小伙伴。(板书:小伙伴)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想和我比赛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认读带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人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4、离开了拼音朋友的生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办法记住它,在小组里说一说。(识字方法很多:基本字加偏旁识字,如:“气──汽”、“已──记”熟字换一换:姐──粗;形近字比较识字:去──丢等。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

5、检查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⑴汇报、交流识记字形的好方法。

⑵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

⑶生字你已经认识了,那带有生字的词你也能读好吗?哪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①“台阶台阶谁来上?(“台阶台阶我来上”)

②“台阶台阶谁来下”(“台阶台阶我来下”)

认读生词:午餐、丢了、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公共汽车、忘记、保护、管理、夹心

三、图文对照,感知内容:

生字认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了,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简单叙述。)

四、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1、(出示课件)又到了“我会写”的时间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要老师指导?

3、重点指导“伙”字。

4、学生先描红后写字,把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字展示给小组同学看,互相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分层复习:

1、(出示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课文中的小伙伴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通过回忆课件中的四个人物,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小伙伴的名字。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乘上春游的客车,一起出发吧!(课件:公共汽车)

3、啊!这里风景太美了,到处盛开着桃花,有的花上还有字呢!你想得到它吗?只要你把桃花上的字读好,就能得到它,同桌互相读一读吧!

4、摘桃花,检测生字。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导学第一自然段(课件:课文插图)

小伙伴们都去春游了,一路上,他们说着,笑着,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玩得很开心。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一个人呆在一旁。

2、玛莎怎么了?她会想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

3、小伙伴们是怎样关心玛莎的?读课文的2~8自然段。教师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的语气,安娜关心、责怪的语气,玛莎难过委屈声音要小一些。(小声一点)(板书:玛莎丢)

三、小组合作学习,感悟升华: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板书: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样想的,懂得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午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做呢?

2、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书写指导“共”“汽”两个字:

小朋友们的课文学得非常棒,想不想把你们漂亮的字展示给大家呢?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共”的第五笔是“撇”不是“点”。汽的最后一笔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

教师重点指导“汽”字的写法,学生先描红,再写字。

学生互相展示交流书写的字。

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用实际行动

掰、放、说←安东

玛莎:丢

维加:问、说

安娜:说、说

说课稿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第3自然段。

2、能自己查找资料并进行整理,结合找到的资料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程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世界的一___________,存在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维克多·雨果法

2、圆明园是怎样的呢?为何被大作家雨果称为“人类奇迹”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利用名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学生借助“预习”初读课文

理解文章的思路,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预习”要求小组讨论研究,可以作标记。学生交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在全班汇报交流

按字、词、句、段的顺序交流自学的收获。让学生尽情地发言,教师给予适时指导,同时检查读课文情况。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

感知圆明园规模宏大,“万园之园”,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圆明园到底有多大?各自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

二、欣赏局部景色,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1、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听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看谁描述得更加细致。

2、圆明园的景点可以分几类呢?

分别展示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精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来介绍它们所了解的景点并给予补充,同时找一些赞美之词。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男生读具体景观,女生读依据什么建造的?

3、出示各种宝物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文物的价值。

4、圆明园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宝物呢?请看臆断描述。

(课件出示文字。)

看着这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和疯狂

1、这样一座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

(播放电影。)

2、目睹了侵略者罪恶的一幕,想想那些被毁坏的精美建筑和被掠夺走的稀世珍宝,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有感情读文。)

3、侵略者毁掉的仅仅是一座圆明园吗?

四、出示遗址图,激发情感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六、拓展思维

现在有人建议要重修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七、总结全文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说课稿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获(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组词:

鲸()肢()滤()肺()

鱼()枝()虑()柿()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呼吸的,又因为鲸是,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故事法导入:在大海里生存着很多种鱼类,有一天,虾将军为它们举行一次比赛活动,看谁最重。消息传下后,鲸也想溜进来拿大奖,它正准备入场,被虾将军拉往和它发生了争吵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说课稿课件 篇8

昨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喜欢吗?

神笔神在哪里?你们听了故事有什么想法?

是呀,我们都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有一首小诗表达了我们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假如》

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小诗。

好,让我们来帮助小树吧。

出示: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朗读。

有了太阳,小树怎么样了?

出示:有了太阳,小树 -----------------。

4.在阳光里,小树笑了。让我们再为快乐地朗读第一段。

5.小树得到了帮助,下面我们来帮助谁?

朗读。读出遥远的感觉。

读这一句,小朋友们明白什么?想到什么?它为什么要飞这么远呢?

4.鸟妈妈飞呀飞,天黑了还没找到食物,还没回来,小鸟在家里怎么样?

朗读。

想象,小鸟在家里会怎样等待?

5.如果我们有一支神笔,会怎么做?

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6.许多有多少?鸟窝有多大?那么这里的许多能画多少?

对呀,鸟窝太小,其实画不了多少谷粒?可能一次就吃完了,或者二次就吃完了。那么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个更好的办法,让小鸟天天有吃不完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去寻食。(画一棵神稻,吃了会自己长出来。或者一棵神稻,只要说芝麻芝麻,我要谷粒,它就会长出来。或者画一个聚宝盘似的鸟窝,盘里会自动长出谷粒。)

7.小朋友们真有办法。下面我们再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自由读,谁来说说西西的不幸?

它为什么失去双腿呢?

当西西看到小伙伴们……西西多么希望自己……多么希望自己……

2.我们忍心看着他天天流眼泪吗?

让我们来帮助他吧,读前五行。有感情朗读。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还会帮助哪些人?

放苦难的画面。世界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让爱心洒满这个世界吧。

思品说课课件


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思品说课课件”不要错过趣祝福编辑推荐的这篇文章。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学。请务必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向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思品说课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背景: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初期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较为安逸的物质生活,不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感动“欲求不满”,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忽视了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价值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见,这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和支撑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他们才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有可能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才会让挫折与失败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与进步的阶梯。这样,才有可能让本单元的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得以凸显和突破。因此本课题无论是在第一个单元还是在全册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及当代学生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3、能领悟到“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

教学重点: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快乐树、快乐调查表、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

(1)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引导:

(1)“情感体验法”;

(2)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流程图:

课前互动—体验快乐 导入新课—寻找快乐 凸显重点—创造快乐 突破难点—感悟快乐 走向生活

2、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这个课前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说一句话“今天,我(心情怎样?),因为 。”如:今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站在这儿,跟同学们渡过愉快的四十分钟!以这样的两三句样句,让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心情做个“定位”,为这节课的成效检验打下基础。

【活动一】: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活动要求: “快乐”地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横生的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活动说明:快乐是因人而异的,各地各人的快乐感受都不一样,为此通过这部举国上下都喜闻乐见的卡通片,来唤醒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情愫。)

(互动说明: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快乐价值”进行导向,让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对小羊们和大灰狼们的快乐有一个更概念性的认识。)

小结:它们太快乐了!因为快乐,所以它们健康;因为快乐,所以它们自信、聪明;因为快乐……快乐的好处太多了!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板书:生活中的。提醒学生“活字怎么写?”)(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这样“快乐”!)

【活动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课前完成的“快乐调查表”。

(活动说明:本堂课的“快乐大寻找”,主要是通过“快乐调查表”来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类人调查完成,从最熟悉的自己到身边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进行,使得孩子对不同类别人的快乐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这里主要是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完成“快乐是什么”的初步认识。)

(互动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个人快乐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领悟到各种各样的快乐,如:“君子之乐”“成功之乐”“集体之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过渡:对,快乐在生活中!其实,快乐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享受过!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它就像一朵朵快乐的“浪花”跳跃在我们生活的浪潮中!(板画:五线谱和跳跃的音符)

(活动说明:至此,孩子们对“快乐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完成了。但针对“学生总是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的教学背景,授者决定采用对比式的“情感体验法”——即出现一组组战争或自然灾害的苦难画面,再辅以忧伤的旋律,再给予简要的文字说明,创设一个对比式的情景,让学生静心思考,引起一丝丝的震撼……)

而后,让孩子们带着“珍惜生活”的这份感慨,进入下一个环节——“快乐大拼搏”的学习。

【活动三】:创造快乐,延续幸福生活。

活动要求:小组讨论“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说明:这个活动,还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还是结合前面“快乐调查表”中的三类人——自己、家人和他人来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互动说明:因为有前面“快乐大寻找”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都懂得说“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让自己、家人和老师更快乐”或“要多帮助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等。那么为了让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实实在在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表完意见后,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资料补充,来说明“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

(活动说明:在这样的引导下,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懂得了“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但本人认为,本活动的落脚点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应该给“创造出来的快乐一个更为宽容的概念”,那就是不管你创造了怎样的快乐,只要你努力了,那么这份快乐就能像水滴一样,激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为此,我又采用“情境体验法”——公益广告,让学生去体会这一份份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点燃人类的“向善本性”的快乐……)

小结: “快乐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大家的心中”!!(粘贴板画)。

【活动四】:感悟快乐,展望未来生活。

活动要求:制作“快乐树”。

1、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心语卡”上记录下各自的快乐感受;2、这种感受可以是一张笑脸,一双迷人的眼睛,也可以是一幅幅快乐的绘画小作品,也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小句子,如“快乐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温暖”等(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想的)。

(活动说明:制作“快乐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想起今天的这份“快乐”,记住这份“快乐的涟漪”)

(互动说明:教师在学生静心感悟并完成“快乐卡”后,可以请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在全班范围内以诵读或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及时地悬挂在“快乐树”上。)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短短的40分钟就要快乐地溜走了。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论是你,还是我,咱们都要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去寻找、去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如歌”般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希望这棵珍贵的“快乐树”能快乐地伴随同学们度过每一天!

思品说课课件(篇2)

九年级下学期的复习是迎战中考的关键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应试能力不足,要想在中考中取胜,着实要花费一番心思,九年级思品教学复习总结。今年我带的毕业班思品课取得了全校各科排名第一的好成绩,现将自己的一点拙见拿来共品。

一、注重复习思路,统筹规划复习时间

针对时间紧,认务重的现状,整合复习内容,进行分板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把新授课零散的知识点似糖葫芦式的形成知识串,以增强学生的耐考能力;同时第一、二、轮的复习在此可以一锅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做到了复习的实效性,避免了只顾复习次数,而不注重复习效果的状况,可以统筹兼顾实效与时间,做到两全其美。

二、打造高效课堂,讲求课堂的实效性

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必须对授课内容,使用的材料进行精雕细琢:(1)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材要有代表性。讲什么,怎么讲,问题怎么设计,怎样提出,怎样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联系课本所学回扣知识点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

(2)注重合作学习。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动;老师要走下讲台查看学情,适时点拨,进行师生合作;对于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允许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串组交流。

(3)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思路,整合知识点,总结解题经验。

三、关注时政热点,设计专题

中考题中的时政教育是思品课的一大特色,也是每年的必考题。作为思品课教师应把握时代脉博,让思品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为学生设计了世博专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共和国巨变,改革开放;文明交往,尊重人格、国格、维护国家尊严;怎样正确对待中外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国;民生问题;先进民族文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切入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引领学生揣摩、感悟出题意图,寻找答案思路,工作总结《九年级思品教学复习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点用时政再次带出,活学活用,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点考察的应变能力。

四、授予学生做题方法、技巧、规范答题的能力

针对中考题型,帮学生总结应对策略,手把手给予指导。

(1)选择题的做题方法有三种:直接判断法、比较法、排除法

(2)材料题的做题方法有四个步骤:读--抓--扣--答

(3)组织答案做到三化一写

(4)对启示类、角色类及辨析类问题也应分别给予不同方法的指导。如辨析类:(根据课本所学)先做出判断--说明判断理由(结合课本相关理论依据)--(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指出错误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总结(表明态度,做法)

此外,让学生多见题型,开阔眼界。我利用周末抽空去书店搜集资料,收集题型,做好笔记,讲给学生。

五、对学生负责任,注重学生心理波动,给予爱心关注

作学问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任,注重情感交流。九年级毕业生面临着升学与择业的双重选择,部分学生对升高中和升高职举棋不定,心神不安,影响了复习。对这样的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给学生以爱心关注,帮他走出困惑。有两名学生就是得益于这一点而升入高中的。

思品说课课件(篇3)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就能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20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思品说课课件(篇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行动。

一、问题导入:

我国现阶段,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重点: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3)、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如何?

(4)、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人口、环境和资源形势?

(5)、面对这些形势,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基本国策?

2、交流互动:

学生分组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点拨:

(1)、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 策。

(2)、环境问题不容回避,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我国资源相对紧张,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1)《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总人口将于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这表明(    )

(3)江苏省无锡市未来五年将实施碧水、蓝天、减排等九大工程,总投资达260亿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全力推动由环境污染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向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的转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环境问题?

5、合作探究:

五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100万人,年均超过1000万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是因为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 这将会持续很长一个时期。

人口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内容: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巨大成绩,并评点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小结:

1、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1、依照法规,有环境污染隐患的工厂,在建设之前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俗你“环评”)。而浙江省嘉兴华林五金制品包装有限公司投产已有23年,其间从未经过环评,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也没有经过验收。这反映了该公司负责人(        )

2、我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人。如果按照8%的经济增长速度测算,全年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仅约为1200万个,供求缺口比较大。这表明(    )

六、创新实践:

九年级(2)班的同学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环保活动。现在邀请你参与,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小区内垃圾随处堆起,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向社区提出建议。

2、如果你去采访社区居民,调查了解他们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认识、态度和做法等,你会提出哪些问题?(至少列举三个问题)

3、如果让你在小组活动总结会上发言,谈谈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的意义,你会怎样说?

思品说课课件(篇5)

基本信息

名称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两代人的对话 苗芙蓉 课时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授如何与家长沟通教材分析

商量以及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这对化解父母孩子之间的冲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亲子交往之中,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与冲突。家庭矛盾处理得好,学生会有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步;家庭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学情分析

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悲剧。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家庭矛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冲突,是必要的。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与父母沟通的程序,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知识与

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能力目标

和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论输赢不可。

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过程与问题的方法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教学目标 方法目标 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情感态

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度与价值观

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的情感,坚目标

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态度。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掌握与父母沟

重点 教学重难通的基本要领,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父母,从而主动减少或

难点 点

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教学策略活动教学法、角色模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与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子女回忆旧知 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1分钟 直接原因。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观看动画思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发展,那样对自己考回答问题

和父母都没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

与父母平等地对话、沟通。怎样沟通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1、播放Flansh《父女经典对话》

说一说:你听了动画中父女俩的对话后有 什么感想?给我们什么启示?

2、出示两张家庭照片

活动一:说一说:看了这两张家庭照片后,你会怎

感知幸福

样形容这两个家庭? 导入

本课内容顺接上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家庭矛盾、冲突的方法,从语言上进行过渡后,自然进入主题。

动画激发学生兴趣,两张家庭照片很自然地唤起学生对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联想。5分钟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夸大与父母的矛盾和看不到与父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设想有几种方案,选出哪种方案比较好,能让双方都满意,并分析为什么?

活动二:认识冲突

5分钟

分析两种家庭矛盾的观点都是观念,从而正视家庭不对的,积极的矛盾,认识家庭冲做法是在现实中

架起沟通的桥突。

梁,认识到与父

母沟通的必要性。

设计这一

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家长的心情,学会与家长沟通,进而归纳出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这既是活动三:探求方法

阅读书中P23一个道德教育的的故事,思考: 过程,也是帮助

1、假如你是小冰,学生掌握顺利实你会怎样做? 现社会化过程的10分钟

2、你能寻求解决这方法。一冲突的好的方法

吗?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以激发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情感,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学会沟通,理解父母。

活动四:实践方法

5分钟

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说一说与自己父母发生过的一次矛盾,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引入这个

分析小陈的故

故事,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并得出沟通的基本要领。

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交往,核心是爱的奉献。沟通的多媒体展示材料(小陈做作业磨磨蹭事

成功与否,除了蹭,但有孝心,张罗为爸爸过生日,遭到

要掌握正确的方活动五:误解)设想一下小陈

法和基本的要领继续探讨 会怎样做?

外,还要意识到:

沟通是要讲究艺5分钟

术、策略的。

教师:推荐八招与父母交往之神功

活动六:

在观看动学生:交流与

父母交往的成功经画中升华对本课6分钟 内容的理解。验

播放动画故事《苹果树》,体会伟

大、无私的母爱,为布置实践作业做好铺

垫。

观看动画体会

父母之爱

活动七:情感升华

5分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基本要领,懂得了沟通是要讲究艺术的。家庭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我们能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2分钟

课后探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付出,布置作我们应满怀感激之情。然而,亲子之间的矛盾又使我们平添许多烦恼,也令业

父母忧心忡忡。你听过以歌曲形式表现的“家书”吗?来,让我们马上动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愿望,然后再1分钟

在信的下面请父母写上回音。

两代人的对话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1、正确对待与父母的矛盾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板书设计

3、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二、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

2、认真聆听

3、帮助父母

4、宽容父母

教学反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容易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父母发生矛盾。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两代人之间成功沟通、化解矛盾的方法。从课后探究活动反馈的情况来看,这节课大家上得很受启发、很受感动,所有学生均能在信中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开始有自袒露心声,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而且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家长们也很认真地写了回音,普遍反映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看了学生们写的信和家长的回音,我感觉,这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思品说课课件(篇6)

【教学目标】

借助“临别赠言”这一话题,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表达得体。

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营造和谐氛围。

一、借助名言,引出话题。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毕业纪念册)

师:这是我的学生给我的临别赠言,轻轻打开它,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一声声美好的祝福仿佛又回响在我的耳边。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啊!难怪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出示课件)齐读这句话。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母校,告别同学了,你们知道有谁在期待着你的临别赠言吗?(同学、老师、母校?)

二、复习诗句,打开思路。

1.引导学生说说送别诗。

教师评议,并提示学生巧妙运用这些诗句,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2.组织学生讨论给同学、老师、母校的临别赠言还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这些诗句和名言中,主要表达的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热情的鼓励。巧妙运用这些诗句,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大家看,即将分别的我们,给同学、老师、母校的临别赠言还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内容?讨论一下。(深情的回忆、美好的祝福、由衷的感谢??)

三、激发情感,指导说话。

1.对好朋友说。

(1)在临别之际,许多同学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面向朋友倾诉,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临别赠言吧。(课件)

(2)我们也相识相知了六年,曾在一起哭过、笑过、吵过、闹过??在这离别之际,一定也有千言万语要倾诉,你最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想一想,对哪位好朋友说?说什么?想好后说给小组里同学听听,相互提提建议。

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闪光点。在表扬中引导学生做到赠言的感情真挚。(板书:感情真挚)

(3)展示一些学生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回忆,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说赠言,打动同学的心。(课件)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最想对好朋友或者其他同学说什么。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赠言言之有物的妙处。(板书:言之有物)

2.对身边同学说。

出示全班合照,小组讨论怎样对身边的同学说赠言。

师:刚才许多同学把自己美好的赠言送给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这个大

家庭里,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才能,都有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方面。就说这位同学说说吧,(随机指名两位同学作为赠言对象)他们手捧留言册来到你的面前,真诚地请你留言,你们会怎么说?

看着他们,你想起了什么?他们有没有什么特点?你们还有什么话要送给他呢?小组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对话。交流,评议,及时表扬、肯定学生,指导说话。

3.对老师、班级、母校说

学生说说六年的小学生活,除了同学,还想把赠言送给谁?

对老师、校长、班级、母校说话与对同学说话是一样的吗?(尊敬、爱戴、感激)那就是要注意“表达得体”。(板书)对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你最想把赠言送给谁?

引导学生对老师、母校等说赠言,师生互动。(邀请学生的前任班主任和现任数学老师到场)在互动中,激发感情,情动而辞发,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四、编写赠言,倾诉真情

1.同学们,此时我们心中热情澎湃,多么珍贵的感情啊!要是十年、二十年之后,还能看到这些话,那该多好啊!让我们把它写下来相互赠送,永远珍藏吧!怎么写呢?(课件出示赠言格式)看,老师这里有一则短小精练的临别赠言,格式与书信类似。分为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正文开头要空两格。

2.拿出我们制作的小卡片,用你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字,写一则临别赠言,你想写给谁就写给谁。(音乐)

教师行间巡视,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汇报。

3.用你最响亮的声音,用你最真挚的感情把它说出来吧!(指名学生读,传递话筒)师生评议。

4.学生、师生互赠卡片,说赠言,传递感情。

师:小小的卡片从此有了生命,他为我们传递了感情。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写的卡片送到对方手中,并对他大声说一遍,传递我们的感情吧!

五、总结

同学们:

孩子们,在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们共同度过了充实而又快乐的时光,老师喜欢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知道吗?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如果你们奋斗了,努力了,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老师也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请你们记住,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老师都会为你们深深祝福!

思品说课课件(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二 册第10课《他们需要关爱》,根据本册教材编排体系,本文和《关心老人》《小手拉小手》《别把花草弄疼了》同属 “爱心行动”系列教育。本单元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其中《他们需要关爱》一文旨在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是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他们在身有残疾、生活难自理的情况下,战胜病残,顽强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并获得成功。引导学生体验他们生活的艰难不易,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关爱、温暖他们。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更富同情心,更易于爱心的培养,但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日里享尽了家人给予的关爱,加上人生经历少,对于残疾人这个概念十分模糊,更别说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他们对残疾人的痛苦无法体会,甚至会觉得他们很好玩,有的还要去刻意模仿,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和学生情况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

2、行为与方法 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困难和痛苦,激发学生关心残疾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残疾人。

按照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实际,课前我组织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关于社会对残疾人关心帮助的图文资料以及反映残疾人“人残志坚”的故事,为课堂学习储备好足够的资料。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本课教学时,我设计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小朋友们,你们个个是健康、活泼的孩子,得到老师精心的培养,父母的疼爱,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社会中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残疾人就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意外,而使身体器官或功能有了缺陷的人。

《新课程》指出: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以下两个游戏活动。

体验游戏一: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盲人。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自己的双眼,顺着桌子右边慢慢走,尽量不要碰同学,碰桌椅,边走边体会。游戏完毕,请同学们谈体会。在这个体验层次,我又请一位小朋友通过比较体验正常人走路和盲人走路,正常人穿衣和肢残人穿衣的不同感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教师的描述,在情感上使小朋友们体会残疾人朋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体验游戏二:请小朋友们把书包里的书本全部拿出放在桌上,右手握拳放在胸前,用左手整理书包。规则:在整理的过程中右手不能帮忙。游戏完毕,学生谈体会。在这个体验层次,我依然用了比较体验的方式,仍然请原来上来体验的`小朋友,让他们依然蒙着眼睛走路、用一只手穿衣服,但不同的是请了周围的同学们帮忙,然后请他们谈谈这一次和上一次单枪匹马自己走路、穿衣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从而体会人们的帮助能使残疾人朋友减少很多麻烦,他们需要大家包括我们的帮助。

通过体验,学生对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此活动旨在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时时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内心对残疾人的同情。

(三)、讲“身残志坚”故事 在学生已初步感知残疾人生活不易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残疾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感人的故事震撼着小朋友的心灵,激发他们尊敬残疾人的真实情感。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关心、帮助残疾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四)、开展“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残疾人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竞赛”的游戏形式既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结:在《他们需要关爱 》这一课的设计中,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这一基本理念,寓教育于活动中,开展儿童喜欢的体验、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地在参与中体验、感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的不易,认识到社会对残疾人的种种关心,懂得要为残疾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使学生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思品说课课件(篇8)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和同伴合作画学校平面图,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环境,懂得合作的方式,知道画地图的步骤和作用。 活动过程:

1、从师生谈话导入:师:今天我来小学上课的事被我的学生知道了,他们说,要我回去后向他们介绍这里的情况,他们很想了解小学三(1)班小朋友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他们还给你们写信了呢,想知道他们给你们说了些什么吗?

2、你们想推荐谁来读一读呢?

3、师: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声一起来倾听他们的来信吧!

你们都好吗?生活的开心吗?真想见到你们!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节你们玩的

一定特别开心吧!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各种游戏外,还有课本剧表演、卡拉ok大赛-----

前几天我们听老师说你们的校园,真美啊!我们真想看看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

的?和我们梦见的一样美吗?我们可想知道了!能想办法告诉我们吗?

盼望着你们的回信!

4、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呢?你们帮我想想,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向我的学

生作介绍?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自由发言)写文章、拍照、画画、摄像讨论,聚焦到画学校的平面图。

5、总结:画学校的平面图确实是展现学校全貌的好方法。要想把平面图画好,

首先必须学会辨别方向。(同学们走出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了解辨别方向的方法)

2、(CAI)电脑博士第一文库网提出的问题:指南针是最常用的辨别方向的工具。

3、小组合作探究,尝试使用指南针,你有什么重要发现?

4、学生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小组活动,辨别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方向。

5、(CAI)介绍:这么方便的指南针,他的发明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公元前3个世纪,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第一个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这是指南针最早的样子,到了宋代,人们又发明了指南车,宋代末发明了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为全世界的航海业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师:你们看,这银幕上的照片是哪个学校?看到自己班的学校很亲切吧。来看看,我们的学校里有什么?

(生:教学楼、操场、宣传栏、综合楼、宿舍楼、生物角、大门、池塘、) 师: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小组打算怎样把它们画下来?(小组讨论画的内容、分工)

同学们就按自己小组的意愿来画校园。教师巡回指导、欣赏。

1、欣赏交流。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画好了我们的校园图,三(1)班的小朋友在画画方面确实有一手。让我们把作品推荐给大家吧,让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来欣赏欣赏。

(每个小组展示作品:黑板上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校园图吸引了所有的人)

生1:我最喜欢自己组的画,因为《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是我们自己搞的活动,很开心,而且在活动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生2:我最欣赏我们组的画,只有我们组的画里有老师在上课,画面上有人的活动,更生动。

师:其实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不同风格的美。

2、抒发情感。

师:这么美的校园图啊!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校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所以在我们的画笔下会有这样美的图画。

生2:我爱我们的校园,我要为你争光,使你变得更加美丽。

(生齐声动情地朗读起银幕上的'一段话:“在这里,我们每天聆听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里,同学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可爱的校园,我们热爱你!”)

3、师:有了这一张张你们亲手制作的平面图,我的那些学生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我们的学校了,在你将要把平面图寄出去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五、总结:

有人说:世上最可贵的是拥有一份真挚的友谊,今天你们从学会辨别方向到学习制作平面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制作了这一张张精美的平面图,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同时你们也用一颗颗真诚的心,播种下一颗颗友谊的种子,我相信在你们的辛勤浇灌下,它们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老师真心的祝福你们,也真心的祝愿你们能永远与他们手拉手,心连心,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思品说课课件(篇9)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

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XXX,他XXX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习、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学生制作小档案。

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五、小结: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课后小结:

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去改正。

思品说课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我的大地好妈妈》是让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品行与社会》课本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话题。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行的形成与社会性生长是在种种运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本身去视察、体验、感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明人的生活离不开情况,从而开端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本事目的:通过观察等运动相识本身生活故里的情况状态及其变革。

2、品行与举动目的:让学生在运动中形成开端的生态情况意识,明确掩护情况是每小我的责任,能为掩护情况作力所能及的事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得周围除了人类以外,还有很多动植物,他们同样有生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对人类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难点: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人与动植物的图片、焦作风光图片。

2、搜集人与动植物,阳光、空气、水的有关的资料。

学生:

1、观察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记下来。

2、搜集动植物的图片。

3、搜集阳光、空气、水与人的关系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学生自主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主动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解决型方法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限度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更健康、更愉快、更有创意的生活。

课时安排:

1、全课计划三课时完成。

2、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那么谁能谈谈自己的妈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地球妈妈,由此,引入课题《我们的大地妈妈》。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为此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好妈妈引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汇报交流课前调查结果

慈祥的大地妈妈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为人类找了很多朋友,这就是周围的动植物,你知道有哪些动植物?把你搜集到得结果赶快告诉大家吧。然后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代表性的几种动植物,为后面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埋下伏笔。

围绕学生搜集的资料具体汇报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既然动植物人类有这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呢?(出示图片)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等植物、没有小鸟小鱼等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诱发学生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中的场景对话,学生与课本中的形成对话。

师:是啊,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给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制造绿色的生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是根本离不开的?我们是谁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区猜想,从而更加认识到阳光、水、空气的重要性。

3、联系焦作风光,激发情感

刚才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风光,知道大地妈妈很美丽,课前带着大家欣赏了优美的风景,现在请大家爱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画画,抒发感想

《品德与生活》提倡回归生活,实现课表里的接洽,学科间融和,培养学生创新本领和实践本领,我实时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眼中的优美故里。

5、课外拓展,做好铺垫

我们的生活正由于有了这些朋友,才多姿多彩,满盈高兴,但是生活中许多人不把他们当做朋友,随意乱捕乱杀动物,乱砍乱伐植物,可写请大家搜集有关情况污染的图片资料。

小结:优美的情况大家爱,优美的故里离不开清洁的水、清新的氛围,另有富厚多彩的动植物,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与他们调和相处,让我们携起手,配合掩护我们的生态情况,敬服我们的大地妈妈吧!

思品说课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体验和喜爱之情。

2.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倾听、欣赏、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郑州市金水区的一所普通小学,学校的自然资源缺乏,只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花园和三四个小花坛,学校均已种植了一些常青植物。每班人数多达70人,教室里很拥挤,能设置植物角的地方有限,只能摆下几个花盆,学生只有在家里进行养植活动。

1.学生在前几个活动中已积累了多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2.由于这些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多是需要学生课外实践的,学生年龄小,不容易长时间坚持,所以很有必要做个总结、展示,得以提升。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布置学生整理这个单元前几个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及各种作品。

2.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春天的儿歌、诗歌、歌曲、舞蹈、谜语等。

3.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整理、收集的情况,掌握学生活动中品德、行为、习惯、情感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活动时间〗

课内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春天是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季节。谁能告诉大家,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什么发现?

老师的话刚完,好多学生就迫不急待地举手要发言。

生1:我去找春天了,发现树、草都绿了,人们穿得比冬天薄了。

生2:我会做风车了,知道做风车要用硬一点的纸,风车才能转得快。

生3:我们小组种了一盆花。

我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了,就适时地把话题引入了下边的环节。

(二)种植展示、交流活动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种植的花草有什么变化,谁先来告诉大家?

课堂上,我的这个问题一提出,本来正举着的几双手马上放下了,我连忙叫住了一位学生,问他为什么放下了手,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种的花到现在也没有发芽。”我一听,正中下怀,接着问他:“你发现是什么原因了吗?”“没有。”我故意提高了声音说:“虽然你种的花没有发芽,但你能积极动手实践,很值得大家学习。相信你听了其他同学的经验,再种的话一定会发芽的。”这时教室里也响起了几声“我种的也没有发芽”的声音。看到自信的神色又回到了这几张稚嫩的脸上,我欣慰地笑了。

随后,老师请种植成功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发现,学生听得都很认真。忽然,我发现有个学生展示的花没有“顶”,就追问:“这是什么花?怎么长得这个样子?”这个学生马上义愤填膺地说:“我放在教室里了,不知道是谁掐掉了!”话音刚落,另一学生揭发说:“他又把别人的也掐了!”我还没来得及接话,教室里七嘴八舌地就争论开了。“我是太生气了!”“生气也不能再掐别人的!”“就是嘛,有人破坏了你的,你已经伤心了,再破坏别人的,不是有更多的人伤心了吗?”“我们应该告诉大家,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果实,爱护花草。”听着学生的各式议论,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这一问”,太值得了!

(三)春天说唱会

师:看来,大家在春天里做了许多有意思的事,而且还有不少意外的“收获”。那老师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歌、儿歌、歌曲、舞蹈等任务,你们完成了吗?

师:现在先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但全组成员都要参加,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式最有创意,配合最好。准备时间是3分钟。

师:现在春天说唱会开始――开始之前,谁有什么话要告诉大家?

生1:听的时候要安静。

生2:听完还要鼓掌。

师:大家想不想让表演的小组介绍介绍,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和配合方法?

师:现在可以开始表演了。哪一组先来?

学生各小组依次表演。

有的四人小组一人背一首诗,他们说这样数量多;有的四人齐背一首,他们说这一首小组的人都会;有的两人各背一首,说这样不仅数量多,而且声音也响亮。

表演歌舞的几组中,有一组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他们说:男生不愿意跳舞,而女生想跳,所以就有人唱,有人跳。

(四)总结

师:今天的活动中,你最欣赏哪些小朋友?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中,我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学生的活动实际紧密相联,课堂上抓住了“种的花没有发芽但能积极动手实践”和“没有顶的花”两个有利的教育时机,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入手,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的基本理念。

同时,在春天说唱会活动中,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的规则,进一步有效地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这个活动规则中,我设计了三个条件:第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第二,要求全组成员参加。这两个条件一放一收,其实是制造了一个矛盾。因为全组都参加,就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方式。这样就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创设了许多教育时机,能真正体现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基本理念:“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第三,比比哪组的方式最有创意,配合最好。这个条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增加趣味性,同时也是前两个条件的催化剂。

但是在春天说唱会中,各小组选择的表演方式大部分是背诵诗歌,虽说孩子们也说出了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但终究显得有点单调,一则是一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二则也说明我对学生的估计有些过高。

〖点评〗

总的感觉是教师对“春天的盛会”这一主题理解得比较准确。活动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什么发现”,教学务实,而且牢牢基于学生经历过的活动。案例中以“种植展示”为例,介绍了教师如何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切实落实对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应该在案例中再多介绍一些,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主题的完整活动,学生前期进行的也远不止种植这一个活动,本次活动前,教师已经“布置学生整理这个单元前几个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及各种作品”,那么这些资料在这一主题中怎样被加以利用?学生怎样借助于这些资料完成彼此之间的交流?这些过程案例中都没有详细描述。

提两点思考性意见:一是教师教学语言问题,例如“姹紫嫣红”、“准备3分钟”等这些话学生能否理解,即便是理解了“3分钟”的意义,学生能否把自己的活动恰好控制在3分钟?如若不能,这些教学语言就需要慎重使用了。二是“春天说唱会”活动,“老师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春天的诗歌、儿歌、舞蹈等任务,你们完成了吗?”继而让学生分组准备、汇报。这样的设计任务性太强,学生为什么要完成这些任务,仅仅是因为教师布置了吗?如果学生对任务的意义不理解的话,就会为完成活动而完成,非常被动。因此,这一环节缺少情境创设,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邀请帮助过他们完成这一主题学习的相关人员,以汇报会的形式进行这方面的活动,这就需要学生的策划、组织,以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

思品说课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德育中“社会道德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孝道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促进同学与家长的相互理解,涵养同学的道德。引导同学在情感上能“感受爱”、思想上能“理解爱”、行动上能“回馈爱”。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索取意识,树立“心系他人”的奉献意识。

㈡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同学知道家长对自身的关爱,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激发同学爱家长和尊敬家长,进一步加深对家长的感情。

2、通过“谈”、“辩”、“观”等系列活动,体会家长爱的伟大,教育同学要孝敬家长。

3、激发同学发奋学习,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㈢重、难点分析:

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胸狭隘,只懂索取。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我认为引导同学理解“家长的爱”,进而认识“关爱家长”也是子女的家庭责任,并在学习中发生“践行”的欲望,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过程分析:

活 动 流 程 图

活动流程图

教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出示“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入一个温馨的世界,调动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名人的母亲 B平凡人的母亲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十月怀胎” B情景续演

活动四:视频观赏-《垂直极限》选段

三、悟明情理 指导行动

活动五:讲文品情,辩析明理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四、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营造氛围

引入主题

1、出示“和美的家”-家庭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同学走进一个温馨的世界。

2、设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出示课题《感恩家长》

“爱的教育”需要爱的氛围,展示充溢亲情与关爱的图片,不只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下了课堂基调。

二、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一、感受爱:

活动一:“品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A讲“名人的母亲”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朱德的母亲、胡适的母亲等。

B看“平常人的母亲”的行为,课件展示。(设问:从她们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作答,教师稍作点评)(引言:我想很多同学都会记着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记着自身的家长为我们做的很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身与父亲或母亲之间的故事。

活动二:畅谈我与家长的故事

活动一的设置,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做情感蓄势的准备。由人和己,激发同学的讲述欲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性。

活动二的设置:目的在于唤醒同学的感恩情愫,同时也拉近同学与家长的心灵距离。

三、交流体验

领悟深情

二、理解家长

活动三:角色互换——“我来当家长”

A体验互动——“十月怀胎”

(1、事先准备20斤装的布沙袋两只,水盆两个;2、男女生各三名,分三组体验,每组一男一女;3、系上布沙袋,经历“行走—系鞋带—上楼梯—端水”四个体验步骤;4、让同学谈感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B情景续演

“星期五下午,同学学小华兴高采烈回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双休日作业少,今天可以痛痛快快上网,玩个通霄”。于是丢下书包,打开电脑。岂料父亲站在门口……

(假如你是父亲,你会怎样做?你希望你的小朋友怎样说,怎样做?假如小朋友不听你的,你作为父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活动四:视频欣赏-《垂直极限》选段

设问:影视中的父亲为何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德育课源于生活,这里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让同学亲身体验,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同学身临其境,进一步强化了感知。让同学在家长的角色中去体会家长的辛苦与难处,进而反思自我。以达到弱化小朋友与家长间的隔阂,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的目的,让小朋友对“家长的爱由“表象的感知”过渡到“深层的理解”层面。

活动四: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同学对家长的爱的理解,引起同学心灵的震动。

四、悟明情理

指引行动

活动五:读文品情,辩极明理

A让两位朗读水平高的的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感谢母亲(或父亲)》为题的习作,并请两位作者谈谈写作感想。

B辩析:

1、同学甲说:“我们现在还小,家长关心保护我们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等我们长大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干回报他们“。

2、同学乙说:“孝敬家长就是让家长住上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给他们买高贵的营养品、金银首饰,让他们衣食无忧。”(设问: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认为该怎样做?同学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此环节,关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同学提供宽松的交流时间和空间,意在为同学提供独立考虑、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反思中领悟,在辩析中获得践行的方法和经验。

活动六:楷模示范,促进感恩行动

视频欣赏:《黄来女带父求学》

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鲜活资料引入课堂,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进而意识到自身对家长、对家庭的责任。这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同学情感体验的过程。

五、升华情感

形成内化

活动七:真情告白

同学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用一句话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

让同学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珍惜家长的爱,发生践行的愿望。

三、教法和学法设计

1、情景教学法:德育课的教学尤为注重同学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用图片营造情景、谈话联想情景、角色互换身临其境,通过自主体验,提高同学的认知。

2、典范暗示法:同学的.认知行为除自身领悟的途径外,典范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中,通过视频人物、身边同学的引导,激发同学“践行”欲望。

四、设计过程反思:

一节好的德育课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合理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充沛地发掘生活资源;二是自然生成,巧妙地利用同学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活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时刻引导同学的认知,使教学过程紧凑、活泼,富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其次,德育课必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是明理,而课外是践行,只有“知行统一”,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语文说课课件


经过深入研究趣祝福的编辑为您综合了“语文说课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编排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作为一个参考!

语文说课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画面、结合生活实际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体会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一起来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2、(课件出示)指名读: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导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 《孔子拜师》。齐读课题:“拜”是什么意思?

①请一生说后,我们来看看“拜”的象形字,学生猜测字意,教师总结: (左边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侧。) (右边是磕头的样子),在古代,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带着动作读课题吗?评价:我听出来了, 孔子对 老师特别尊敬。

③让我们一起来像孔子一样拜拜老师吧!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写了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如 何向 老师学习的。

三、课文研读

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学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读读这一段吗?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 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提问:“渊博”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比较: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2、孔子的知识真得不够渊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远近闻名”

3、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还要去拜师求学,了解了这些,你想对孔子说点什么?如此有学问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这位圣人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段。

㈡过渡:曲阜到洛阳远吗?多远?

教师解说: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四通八达的今天,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快也要八九个小时,孔子单凭一双脚出发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自己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1、哪个词打动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学生一起读词

2、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语吧。

3、同学们,想穿越时空,去看看求学路上的孔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表达:我仿佛看见----------

是啊,我也看见了,我看见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着磨破的鞋,踩着滚烫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赶路;

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裤子上已是泥迹斑斑,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白天饿了,孔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润润已发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树下,或睡在破庙里)。

5、想着画面,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风尘仆仆的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试着读出他们的语气。

2、请一组合作读

3、大家能发挥想象带着动作读一读吗?练读

4、上台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的谦逊有礼

5、请问老子,您都70多岁了,为什么不在马车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细细品味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

6、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小结: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㈣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到这里,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点什么呢?

㈤是啊,难怪: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看来,知识渊博固然让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五、说作业设计

对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进生活,去收集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六、说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上联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下联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横批名垂千古

本课时从“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对联结束,为课堂涂上一抹中华古文化色彩。

语文说课课件【篇2】

课标关于本节的要求

1.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教学活动过程

预习交流:

1、搜集整理何其芳的相关知识。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2、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作者写秋天,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二)诵秋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四)写秋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语文说课课件【篇3】

王海英老师的《尊严》一课给了我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教学中,老师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王海英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能利用课件来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出自学的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多次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让学生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使学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一个像哈默一样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又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善良、朴实、有爱心的人。特别是在细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从描写中体会年轻人哈默的尊严。如年轻人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学生自读、自悟学得很认真。

第二、王海英老师能够抓住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重点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这很好。

然而,金无完赤,人无完人,再好的一节课,也有它的不足,建议教师应该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学生对“尊严”一词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应加以指导,对中心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要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有合作探究学习精神不够,语言积累有待到位。

语文说课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二)自主 合作 探究关于作者及《离骚》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苗裔(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ì)骏马 申椒(iā) 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iǎn):忠贞的样子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通“导”向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主旨把握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4.品读鉴赏

(1) 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5.探究阅读

(1)(多媒体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学习这篇,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观点: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

语文说课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论语选读》是继必修模块之后,“文化论著”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文化的能力。全书共十五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专题。但具体到每则材料的话,则并不排除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沂水春风》虽然是课本中第十三课(学习与教育),但主要描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志向的情景,是全书中集中阐述志向的文章,也是一篇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的文章,不同于其它语录那般篇幅短小。在上过《为政以德》和《克己复礼》之后,学生对孔子的政治理想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将《沂水春风》提上来先上,使得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目标和终极理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对《论语选读》的具体学习要求是正确理解课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积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文言特殊句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背诵文中重点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与比较阅读,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虽然《论语选读》的每一篇都有注释和全文翻译,但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历史文化积淀,我还是将以往文言文中的字词教学作为了重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特殊句式。而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提到《论语选读》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我尝试运用自主预习、课堂诵读、小组探究、比较阅读等教学方法,力求引导学生从三子之志入手,明确他们的共同点,然后描绘沂水春风图,概括曾皙的志向,并从孔子的点评中,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希望学生能本着探究的精神,从文字中发现文本的深层涵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地将课堂的和谐、三子的神态、曾点的洒脱、孔子的感叹发掘出来。

我授课的班级一个是文科班,一个是理科班,文言基础相对薄弱,成绩都很一般,但学习态度都尚可,根据这个现状,我在《论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的指导,力求教法与学法统一,尤其强调课前预习。明确规定上课前必须自学全文,整理生字新词与重点文言现象到手册上,以提高文本熟悉程度。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读、自疑、自解,体会沂水春风的意境,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评价,把问题引向深处,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选择的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孔子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予以导入,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形成明确指向——各言其志,顺利进入文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关于“志”的讨论。

2、整体感知(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用朗读课文和填写空格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熟悉,并且同时注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排除阅读障碍,梳理文言字词与文言特殊现象。预习到位的话,学生很容易理清问志,述志,评志这条思路,然后为下面的探究环节做铺垫。

3、深入研读(再读文本,了解志向)

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完成表格,比较三子之志与曾点之志,进而关注曾点的志向。主要学习方法是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可以通过阅读自主完成,难度不大。但是文中有一些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并且积累起来。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子路的直率与勇武要用较高的语调较快的语速读出来,而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则要读出谦逊的味道,进而关注曾皙,用轻松缓慢的语气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想象并概括“沂水春风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他人的看法,在互动中进步,在切磋中成长。

4、探究学习(三探)

这是课堂的重点环节,计划用时15-20分钟。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现状,在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入他人的评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联系前面所学过的三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与点”的原因。课堂组织形式是小组探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确定讨论问题,确定讨论时间,确定讨论形式,防止学生浑水摸鱼,尤其是理科班,一到讨论阶段就会失去控制,导致很多问题浮于形式而没有深入追究其内涵。

这探讨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借助前面完成的表格以及学过的课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这三子的志向“足食、足兵、民信之”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是一致的。

其中较难较难突破的是第二步,孔子“与点”说明了什么,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心。可以抓住学生存疑心理,适当引入课外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也可提示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课文,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明白曾皙所描绘的沂水春风图正好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理想境界。(预设:春秋乱世背景,孔子治国之道,孔子政治理想,沂水春风图)引入材料:杨树达《论语疏证》,《朱子语类》

而第三步则是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期望学生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通过展示周国平《孔子的洒脱》,于丹《论语心得》等现代名家的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论语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5、链接:《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在深入理解本文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原有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解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察《论语》的基本方向,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能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荷丈人身处乱世,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和孔子积极入世,匡扶社稷的人生理想。

6、作业:背诵曾点的志向,并谈谈你的志向(150字左右)

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积累文言文化常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积极意义,并为我所用。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疑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比较贴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表格设计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但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储备,课外拓展还做得不够主要还只是立足于文本,课外资料引入太少,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分析概括时拘泥于文本,而无法根据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将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忽略的地方,今后需改进。

说课稿的课件


建议您看看说课稿的课件,它可以对您有所启发。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认真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是帮助老师上好课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反应也会反映在教案和课件上。请务必认真对待这些工作。

说课稿的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说课稿的课件【篇2】

一、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三、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四、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大海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前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在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来提醒提醒大家。

跃出攀缘倚井栏

旱涝(有这样两个词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意思?)

浸没没有没过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

瞠目结舌[(1)找找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一起读读。(2)在句子中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表演吗?(3)我们在《田忌赛马》中学过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4)浅井之蛙听了谁的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我请同学读读课文,了解青蛙和海鳖之间在谈论什么?

板书:快活渺小

小结:这只井底之蛙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当它听了海鳖的介绍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三)读书感悟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画出这样的句子。

与同位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了青蛙的快活?[课件出示]

[指导读,读出快活。重点指导1、2句]

(2)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除了“快活”少点儿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夸耀]指生读。

(3)出示青蛙图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

(4)谁想读青蛙的话?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其他同学仔细听。

2.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

[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仞: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大海很深)

夏禹时代: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

(2)海鳖对青蛙说了什么?指生读听了海鳖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

(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结: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鳖所谓的大快乐吧。

3.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鳖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

指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板书:井浅、小海深、辽阔

4.所以,听了海鳖的话,青蛙才会?最后一段:(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5.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不仅知道了大海的广阔、深远,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够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6.老师这儿有一段小古文,大家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谈谈读古文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

(2)谈谈读古文有什么感受?

(3)那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课件出示]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

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注意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课后多读相信一定能读好。

(四)布置作业

这儿还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课件出示]

老师已经将这篇文章发到了校园网的宝贝书屋中,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看看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当然,有兴趣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更多的寓言小故事也发放到校园网上,供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说课稿的课件【篇3】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说课稿的课件【篇4】

教材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说课稿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 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 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 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细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情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这部分有一重点句:“ 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那看到这么可爱的 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这时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相融。然 后接着引导“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体会着等等,并把你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听互读,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几次变化,从一开始第一次猜想,满怀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仅仅一刹那,很短的时间,心中 的希望又一次点燃了,又一次充满期待。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例:“我在草帽下笑着,我等待着经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学 生可能会想到:“小蜻蜓,你飞过来吧,和我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别害怕,我不会伤寒你,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朋友”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 合学生生活:“你有没有象这样的等待过,你当时是什么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再去体验,体会着去读,通过自由读, 读,齐读,在读中感悟,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此刻的学生 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带着此时的感受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去读文。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 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这个小朋友有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没有类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的想法或经历?你是怎样和小动物亲近的?

这一环节,又一次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帕、要、把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语文打开。)

2、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继续升华,通过扩展文进一步巩固生字)。

3、字练习:习字册

说课稿的课件【篇6】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2分钟)

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不是一般的书。请小朋友们看老师板书。

2.板书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开展活动,读文识字

(18分钟)

读书展示会 是啊,“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小朋友,你想知道这本“书”的奥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个学习伙伴,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善于合作。 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读书小组”。哪个小组想读就举手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们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4.小朋友,你们的最佳“读书小组”选出来了吗?请你们跟我们这儿的读书小组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棒,好吗?

结苹果、摘苹果 黑板上贴出一棵苹果树,出示写有生字的大苹果。 同学们,你能读出这些苹果中的生字吗?你读准一个字,老师就挂上一个苹果。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同学结出的苹果最多。 你们看,苹果树上已经结满了苹果。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来摘苹果,请不摘果的小朋友负责评一评谁摘得又快又好。 送生字回家

1.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a.一位地( )( )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b.( )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本( )( )的书吗?

c.雨点留下的脚( ),叫雨( )。

d.把岩石书读懂,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藏。

2.小朋友,你能把苹果树上的生字送回到句子家中去吗?

3.生字回到了家,多高兴呀。我们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4.出示本课要写的字(二、三排),认读,组词。

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四)现在,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吧。

自由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小组互读互查。

小组自由展示读课文。

指名展示读课文。

认读生字。

根据老师说出的某个字的特征找出这个字并读出字音,如果正确就将苹果摘下。如:

力气很大──勘

山下有石──岩

厂里过日子──厚

包旁一把刀──刨

家里一块玉──宝

练习填字。

练读句子。(指名读,集体读)

“印、陆”单耳旁和双耳旁的不同;

“刨”左宽右窄,“包”的最后一笔不能拖得太宽,不能超过竖中线;

“埋”左边是提土旁,不能写成“理”字。

齐读课文。

朗读感悟(10分钟)

第二课时: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写了几个字,还朗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场朗读竞赛,看看谁是今天的朗读小明星。今天的朗读竞赛,我们要评选出“最佳川川”和“最佳叔叔”。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川川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再练习读一读。 听你们读的这么有意思,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示范朗读。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要开始朗读竞赛了。你们谁愿意做勤学好问的小川川呢?请上台来参加竞赛。(其他同学当叔叔,评选最佳川川) 面对小川川的提问,谁愿意当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为川川做出解答呢?也请你来参加竞赛吧。(其他同学当川川,评选最佳叔叔。) 现在,请我们的最佳组合来为我们做朗读展示。

6.采访评选出来的“朗读明星”:

请问川川:“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呀?你现在知道书字上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吗?(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川川已经弄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通过读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请问川川: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你准备怎样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呀?

请问地质勘探员叔叔,你还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岩石书”的知识吗?

(大家快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到。)

大家读读我知道中的知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通顺、读懂。 指名两个读。

自由读课文。

练读人物对话。

听老师读。

展示朗读“川川”的话。

展示朗读“叔叔”的话。

生:当然可以。不过我告诉你们,不如你们自己从书中去找答案。

我找到了。就在课后的我知道里。

7.自由读我知道。

指 导写 字(10分钟)

(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字卡)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把哪些生字放在一起呢?请你摆一摆字卡,再说说你的想法。 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这些字的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我们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漂亮。你们发现了吗?今天要写的很多字当中,都出现了一个笔画“竖撇”。(边讲边范写,让学生观察由“竖”到“撇”的演变过程。) 小朋友,你能把带有这个笔画的字写好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5.(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谁愿意做“小医生”,给这些字来看看病。

做课后“我会填”中的练习。(先写再说)

说清楚要求。

摆字卡并说明理由: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

“厚”字和“底”字都是半包围结构,但“厚”字上下都没有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练习书写。

当小医生,判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说课稿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盛夏乡村的美景及孩子们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乐”。

难点:读准文中多音字和儿化音;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乡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向往,《牧场之国》的美景使人着迷,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24*麦哨,齐读

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

出示麦哨,吹麦哨。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 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题上面的导语,说说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乡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们有哪些活动?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画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并说感受

过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读把大家带进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我们跟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请写出批注。

2、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

(1)吹麦哨 “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

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

(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

(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

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体会麦哨的含义

发散思维: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还会在哪响起来?是呀,盛夏的乡村如此美丽、和谐,孩子们走到哪儿就会把快乐带到哪儿。让我们一起再次吹响这象征着快乐、和谐的麦哨声吧!

四、拓展: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写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玩,用相机拍下让你心动的美景和你快乐的身影。

板书设计:

美乐

说课稿的课件【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

说课稿的课件【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 3 5

教学难点 :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1.课后练习二。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说课稿的课件【篇10】

【教材说明】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和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课文表达了人要自食其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显然、狼吞虎咽、例外、苍白、骨瘦如柴、需要、灰暗、喉结、赞赏、思量、惬意、僵硬、许配。(认知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2、难点:

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小故事。

2、风雪声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播放风雪大作的声音),老师动情地描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一个个面呈菜色,忍着饥饿,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艰难地前进……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都感到寒冷饥饿在侵袭这群逃难的人,在这样冰天雪地,风雪交加的时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他们需要食物、衣服、炉火)是呀,如果此时给他们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食物,他们一定会一扫而光。可是在这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年轻人却拒绝了这份极需要的食物,这到底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尊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先写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然后写哈默拒绝杰克逊地热情款待,坚持靠劳动获取食物,最后写哈默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后来成了石油大王。)

三、自读自悟,体会内涵

1、这个故事非常感人,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两个主人公?(哈默、 杰克逊)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两位主人公之间故事?(2~5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指名分别读三次对话。

3、自主学习第一次对话: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指名回答: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同学们也抓住了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体会课文,从第一次的对话中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4、合作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

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讨论后在班上交流。

⑴ 汇报第二次对话: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个坚定的人,不决定就不改变的人。

听老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听了老师的范读你体会到什么?(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坚定)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评读。师生分角色读,互评。

⑵ 汇报第三次对话:

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地对待。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5、由读到演,体会内涵:

⑴ 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表演。

师生互评。

⑵ 同学们演得真棒,充分表现了哈默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做人的的尊严。(板书:尊严)正是由于哈默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

齐读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6、教师小结:

是呀,一个人能够自尊并尊重别人,坚持按劳取酬,坚持做人的尊严,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板书:=财富)哈默拥有尊严这比精神财富,也为他日后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基础,所以哈默成了著名的石油大王。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尊严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同学们听?

(资料: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这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你不能伤害我的尊严!似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

2、汇报资料,仿写格言:

⑴ 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同学们说说你自己搜集的有关尊严的格言,把你的理解说出来。

⑵ 读一读这些格言,试着仿照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两方面去想)

⑶ 拟好后交流。

3、总结升华: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我钦佩哈默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自尊更是一种高尚。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板书设计】

尊严=财富

说课稿的课件【篇11】

教材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

(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感悟, 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

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

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

(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

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学习,并讨论。)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

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2)生谈体会。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

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

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

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

1、爱心故事大家谈。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

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板书设计:

爱 心

19、七颗钻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 ↖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说课稿的课件【篇12】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本学期教学,主要是以复习为主,系统地复习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知识,形成能力为中考练兵。

二、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课标,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

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三、教学进度

时 间 内 容

第一周 组织入学制定学习计划、总结上学期的不足。 第二周 新课教学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周 复习声现象 复习物态变化

第四周 复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周 模拟测试

(一)、小综合复习

第六周 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压

第七周 复习欧姆定律

第八周 复习电功率

第九周 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第十周 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

第十一周 复习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周 复习压强和浮力

第十三周 热和能

第十四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周 模拟测试

(二)、小综合复习

第十六周 综合复习声、光、热学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力学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电学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模拟测试

(三) 、考前学生动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即将开业句子(推荐192句)

即将开业句子 10-26

小班感恩贺卡祝福语简短24条

感恩贺卡祝福语 小班贺卡祝福语 10-26

说勤奋教学反思通用

说勤奋教学反思 01-20

学前班工作计划6篇

学前班工作计划 10-26

妇女节跟生日祝福语

妇女节生日祝福语 10-26

勤奋名句

唯美宋词名句 祝福生日名言名句 09-28

励志抗挫折演讲稿

励志挫折演讲稿 励志演讲稿 10-26

幼儿园小小课件11篇

幼儿园小小课件 幼儿园课件 10-26

员工小结自我评价(精品11篇)

员工小结自我评价 小结自我评价 10-26

文体委员工作总结范文

文体委员工作总结 文体工作总结 10-26

22观后感集锦

22观后感 10-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