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祝福作文(编辑 巧克力糖)观赏一部影片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 读者的观后感可以作为衡量作品质量的标准,观后感在描述电影剧情和主体的同时,添加了自身的见解,您是否对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感到一脸迷茫呢?希望这份“人世间观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谱写属于我们的辉煌!
人世间观后感 篇1
在《人世间》中,周蓉可以为了爱情,不要家人。但郑娟却在为了生活,放弃自尊。
一个长得好看的女人,一个长得好看家境又穷困的女人,外加没有工作,在那个年代就注定了会经历不小的蹉跎。
在活着和自尊面前,郑娟被逼着选择了前者,所以她周旋于男人之间,但一朵娇嫩的鲜花摆在自己面前,总会有居心叵测的男人把持不住,想要采撷。
被骆士宾强暴,怀上孩子,就是郑娟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在她活不下去的时候,周秉昆恍如救世主一般出现了。他的老实、纯善,让这个备受命运摧残的女人心动了。
郑娟对周秉昆,有心动,有感恩,也有着一些她不得已的小算计。
周秉昆的出现,于郑娟来说,就是救命的稻草。她如果想要活,就必须将这根稻草紧紧抓住。
郑娟对周秉昆的情,是明晃晃的。对他的算计,也是明晃晃的。
郑娟的这种心思,乍一看,挺叫人费解的。但听完她昨天向周秉昆说的那段剖白,就能理解了。
水自流和骆士宾被抓,她是知道的。后面继续收到周秉昆送来的钱,她明知道这钱来路可能有问题,却还是收了。
不是她贪,而是没了这钱,她就活不下去。她活不下去不要紧,但不能让弟弟和儿子活不下去。
(郑光明就曾对周秉昆说过,如果不是因为他们,那郑娟恐怕早就寻死了)
想着若是周秉昆有一天因为这笔钱被抓,那她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揽下来,也算对得起周秉昆。
这种韧性,就一直苦苦支楞着郑娟。
有了这一层,再来看郑娟对周秉昆的算计,就无奈得让人有些心痛。不算计,又怎么活得下去?
这种妥协,就跟郑娟放弃自尊,接受骆士宾、水自流的接济一样,何尝不痛苦?
郑娟在算计周秉昆的同时,恐怕也在暗自下决心,以后若是这个男人落难,那她肯定要不计后果的帮一把吧?
比起郑娟,周蓉好得不是一点半点。可拿着一手好牌的周蓉,却还是输给了郑娟。
毫无疑问,周蓉是自私的。为了爱情,招呼都不打,就一个人偷偷跑去了贵州下乡。周母为她哭坏了眼睛,周父为她操碎了心。
父亲眼巴巴过来看她,不过对她的爱情提出了一些质疑,周蓉就能当着老父亲的面,说出断绝关系的话。
这不是在惩罚自己,这是仗着父亲对自己的偏爱,惩罚着父亲。
人世间观后感 篇2
在家休息两天抽空看了《人世间2》,先看了第二、三集,好泪奔!
第一集—骨肉瘤。安仔小朋友,胖胖的,壮壮的,看着身体就很好,结果不幸得了骨肉瘤,在医生的治疗下把他的左手截肢后才稍微建减少痛苦,可是在最后,安仔的肺又全被感染了,无法呼吸。在南宁的急救中心,安仔一遍遍求医生说:“我求求你了医生,我知道这世界一定有奇迹的,一定可以一步登天的.!” 想来一个那么小的孩子 他是多么抗拒死亡,抗拒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安仔最后还是走了、、、看着病痛折磨着孩子们,眼泪瓦解了。
第二集—生日。关于危病重产妇的妊娠,赌命生子,不惜一切代价,可能是为了家庭的和谐,为了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如果说是因为母爱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孩子没有妈妈,哪来的母爱?尤其是拼命生三胎,为了生个儿子的产妇,产后大出血差点丢了性命,她冒了三个孩子没有妈妈的危险,还好救了回来。英雄母亲的孕育让人很欣慰,特别为她祝福!她在产床的一幕,我让我想起自己顺产的画面!在医生的“再来,再来”声中,使力使到脑缺氧,眼神都直了,都特别特别的不容易!顿时心里五味杂陈 ,有心酸、有委屈、有愤怒、有恐惧、有太多太多难以描述的情绪得不到安抚。
第三集—呼吸,尘肺病人肺移植,两个家庭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喜欢戴爸爸,一家人的顶梁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为儿子的病奔波,四处筹钱的时候让人特别心疼他,老爷子应该一生结了很多善缘,那么多乡亲愿意帮助他,还好结果是好的,好人有好报!廖延龙的父亲手术不幸失败,可儿子的精气神和孝心让人动容,乐观镇定有涵养,这样的人就让他一辈子顺顺利利吧!
关于医生,特别让人尊敬的群体,他们每天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心里承受的压力真的不影响生活吗?像我这种会因物喜而喜悲而悲的人,估计很快就抑郁了,工作特别辛苦,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值得被尊重!
关于疾病,现在有很多科学和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前都没有这么觉得。生命不能重来,所以才觉得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年轻的时候就不要作了,正是身体建设的时候,规律饮食,合理运动,按时作息,把身体养的棒棒的,以后老了才有消耗的本儿,我要开始注重养生!让一家人都带动起来!加油!
很真实让人感触很深的纪录片,有无法回头的遗憾,也有全力以赴的值得。对于我来说泪点满满,敬畏生命,珍惜拥有!
人世间观后感 篇3
最近更新的《人世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郝今龙夫妇说好了去见亲家,却不想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只好让秘书去代为拜访,因为秘书拿错了礼物,闹出一连串误会;
第二是周志刚带着几个孩子四处拜年的时候,大家都只看到了周秉义、周蓉和郝冬梅三个大学生以及冯化成这个诗人,一直为周家操劳的周秉昆这对夫妇,却被大家给遗忘了。
就算提起,也是乔大妈因为嫉妒,说出了郑娟未婚先孕的事情。
看到这一节的时候,不仅周秉昆觉得委屈,就连自诩为上帝视角的我,也替周秉昆跟郑娟感到不值,明明为这个家付出最多,可是这些付出,大家都看不到。
反倒是周蓉周秉义的大学生身份,郝冬梅省长千金的出身还有冯化成的诗人职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试想想,如果不是周秉昆一直在家里撑着,没有郑娟全心全意照顾周妈妈,就算冯化成会按照政策平反,但是周秉义和周蓉考大学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很多人都骂周蓉那几年只管自己逍遥不管孩子,是个典型的白眼狼,对于这个说法,我还是有所保留的——虽然周蓉把孩子放在家里这件事大错特错,但是在那个年代,她想要随时回家看孩子,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说句实话,如果没有老三两口子一直在家撑着,也许周家早就散了都不一定,毕竟在我们惯常的认知里,一个大家庭里,只要母亲不在了,这个家基本上也就没有了归属感。
人世间观后感 篇4
最近《人世间》电视剧上线了,追剧的我因为十分好奇后面的剧情,冲动之下在公司边上商场中的西弗书店买了原著,回家才想起去看了下喜马拉雅,果然已经有了高质量的有声书版本。对于从小喜欢听评书的我来说,有声书明显更具吸引力。得,感觉又浪费了一笔小钱,充实了下还有一半书没有读完的书柜。
毕竟是大家的著作,内容之丰富,真的让我都不知从何说起。想了下,为了不造成剧透,就说说目前已经播出的内容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吧。
电视剧第四集,周秉昆三人在老太太家吃完饭,坐车回家的路上聊天,虽然三人都说老太太是好人,但是德宝吕川二人明显喝多了之后有些眼红老太太家中的待遇,尤其是吕川。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司机后来愤怒地说到“人家什么资格,你们什么资格,责任不同,待遇不同,天经地义。”
我很难不赞同这段话,资格不同,责任不同,待遇不同。从资格上来说,老太太夫妻二人的资格是自己实打实革命期间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责任上来说,就如同之前秉昆几人只知道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好,几人时常埋怨。但是他们也并不知道要改变现状需要多大的努力,需要跑上跑下多久。而老太太,既要承担到处求人的苦楚,又要被厂子里不满现状的职工所埋怨。这就是责任在肩的表现。处在更高的位置,你就需要为更多的事情负责,帮更多人解决问题,还要接受更多人的不理解。所以,待遇高一些是理所应当的。
而从小思维就比较发散的我,莫名想到的是,改革开放后东北的衰落,还有当初的下岗潮。作为半个东北人,曾经我为东北的衰落愤愤不平。也因为看过的一些影视作品,认为下岗太过于残酷,国家太过于无情。
就说东北,在改革开放前,是全国的重工业中心。可当时并不是市场经济,当地的居民虽然在很多方面因为厂子效益好得到了更好的福利待遇,但是也不过就是多一些澡堂票,单位食堂偶见蘑菇猪肉。毕竟是计划经济,这些全国独一份的企业实际上完全没有拿到自己本应该可以拿到的资本累计。而下岗潮更是残酷,很多家庭的无助,迷茫,让人心碎。
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两项政策是错误的吗?
如果说人世间目前播出的剧情中上山下乡的政策,对于我们这些二三十岁的人来说太过于久远,我们无法说清当时的政策究竟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那改革开放和下岗潮以我目前的眼光看是无法怪罪的。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全国,大部分人是不是过得越来越好?我相信中国肯定还有一些地区生活依然艰难,而大城市的一切年轻人已经躺平,但是相对于二十年前,四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是在飞速提高的。
所以我觉得就算这些政策依旧不完美,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是他们绝对是起到了相对积极的作用。就算是现在很多人开始抱怨相对于以前,我们的贫富差距更太大了。但是你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现在相对苦难的一些人,过的日子,可能也是四十年前中等家庭所不敢想象的。所以,当初处在高位的一群人,察觉到了国家的问题。他们面临着一个选择,不改变现状,就大家一起穷,这毫无意义。所以有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有了下岗潮的壮士断腕。我没法看清在未来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些政策产生更多的问题,但是至少现在看来,执政者知道会被埋怨,知道会牺牲很多人的利益,但是他们没办法,他们必须要为全局,要为更多人的未来负责。电车难题这种哲学性问题在此时变得十分的容易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民粹不可取,普通的我们,单独的我们,是没有办法天天想着其他人如何的。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尽力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也是曲书记,曲老太太告诉秉昆他们的话。
“每个人境遇,条件都不同,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但是有一条,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人世间观后感 篇5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开年大剧《人世间》于二月底播完,五十八集我是一集不落的认真看完,该剧是根据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改编,这部著作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看完电视剧后收益颇丰,感悟颇深。
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良心好剧,它从一个家庭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半个世纪来的时代蝶变、社会变迁、政治动荡、家庭伦理、手足亲情、朋友情谊和人际关系。电视剧启用的演员一准儿是沉稳有演技的老戏骨。故事始于一九六九年东北某省会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终于二零一六年城市改造开始,涉及到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全貌,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有烟火,就有教育,家风尤其重要。
感悟一:家风正,子孙兴,整个光字片,大部分人是穷困且卑微的,只有周家例外。“仁义大气”的家风将周家与光字片的其他家族分了出来,周家出一位市长,一位教授,一位导演,一个妇产科主任和四个清北学霸,就连只有小学文凭的周秉昆也是“六小君子”中的核心人物。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和“源”。细观周家三个孩子:秉义的大义、秉昆的忠厚、周蓉的热烈以及郑娟的坚韧,均能在周父和周母身上找到影子。家风正,子孙兴;家风不正,祸患必生。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对孩子的影响,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风不正,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劳。
感悟二:好好沟通说话,无论是与家人还是朋友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世间》最吸睛的一场戏,莫过于是秉昆跟父亲吵架。事情源于哥哥姐姐都考上北大了,一起回家过年,春节那天父亲领着三个孩子出来给邻居们拜年,顺便显摆一下。要知道哥姐有多光彩,平凡的秉昆就有多黯然。父亲不但没有照顾他的情绪,反而对他一通爆训:“从小你哥你姐就学习好,而你呢?你的成绩永远是倒着数……”还有一次斥责他:“就算没有家务事拖累你,你能考上吗?”那一刻秉昆的尊严被彻底撕碎了,他的情绪异常激动,潸然泪下。他脸上全是震惊、愤怒、委屈、失望、难以置信!多年以后,伤心欲绝的周父弄清楚原因后,哭着骂着向秉昆道了歉。这场吵架也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直呼真实又窒息。秉昆也因父爱而吃醋。这就是当今许许多多的父母明明爱孩子,可说出的话却好像在怪孩子。这就是很多父母说话的方式,说着说着吵起来了,很多观众都称“太现实了”。
家是讲爱的地方,但又有多少家庭用冷漠、打击、贬低、否定的方式来沟通?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家是爱的港湾,最好的情绪应该留给最亲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孩子。越是最亲的人,才应该“有话好好说”。好言好语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暖流。
感悟三:看完这部电视剧,我突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难过,或者说是感动涌上心头,在我脑海里不断重现昔日对儿子的批评、指责和贬低的画面,他该有多难受啊?是啊!成绩好,优秀的孩子,将来可能去大城市,或者出国深造,而那个成绩不好,不够优秀的孩子则会留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让我们真正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每次同学聚会,只要聊起孩子,我都是最自卑、最沉默的一个,因为同学家的孩子要么是学霸、要么是特长生。而我的儿子在学习上却从他身上找不到值得炫耀的东西。让他去兴趣班,可他对那些都不感兴趣,不想去。在初中阶段为了给他提高成绩,我花钱给他找一对一辅导,我也亲自给他出题,陪他做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可他就是不开窍,为此我很苦恼,也很焦虑,有时会忍不住骂他,气他怎么这么笨,甚至气我自己怎么生这样一个孩子!直到看了《人世间》,我突然发现,原来愚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想了很久,对儿子的普通、愚笨释怀了很多。每一个孩子的降临,都带有他的使命。有出息的孩子会为了远大的抱负,奔赴属于他的远方。没出息的孩子却能时常陪伴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平凡的幸福。
儿子勤劳、懂事、善良,也懂得尊敬人。儿子喜欢烹饪,除了学习,他懂得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我每次出差都会给他带几本有关做饭的书。记得儿子十岁就会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同学中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出息,可是我们必须看清一个残酷的真相——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最终都会走向平凡。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也不应该鄙视平凡。相反,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孩子的平庸,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将来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是人中翘楚,可能不是社会精英,但只要他们品性善良,做人做事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健康、快乐、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实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我相信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一个负责有爱的父亲;一个愿意陪伴我们,耐心照顾我们的孝顺孩子。这不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最大幸福吗?
《人世间》犹如一张画卷,讲述人间真情的同时,也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嬗变,以小切口的方式囊入其中,彰显出个体的厚重和质感。个人的奋斗和家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在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这并不代表个人的努力、善良、珍重和坚持没有意义。人生在世,生而为人;人活在世,生大于天。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人世间观后感 篇6
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化成被抓了起来,周妈妈因此晕倒,紧接着周秉昆也坐了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统统都扔给了郑娟。
那半年时间里,郑娟一边要照顾仨孩子,一边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周妈妈,为了给周妈妈按摩,一双手都给磨烂了。
剧中有个细节,等到周秉昆出狱之后,郑娟说周志刚经常往家里寄钱,似乎并没有说到周秉义和周蓉,虽然这跟他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有关,但是我猜测,这兄妹俩应该是没有往家里寄钱的。
不知道周蓉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母亲昏迷的事情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对周秉昆两口子拖累最多的人。
等到后来一家团聚的时候,周秉昆和郑娟忙前忙后,周蓉一家和周秉义两口子,虽然也在做家务,但是在我的直觉里,他们一直处于“半客人”状态。
记得那次,知道周蓉要回家的消息之后,周秉昆马上就准备买电风扇,虽然是因为他心疼郑娟,却也是因周蓉他们而起。
这些年来,周秉昆夫妇在家里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得打点邻里关系,收拾哥哥姐姐留下的烂摊子,也实在太难了一些。
只是很可惜,虽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但是等到周秉义和周蓉两家人回来之后,众人都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光环,却忘了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周秉昆和郑娟这两只萤火虫的话,周家可能早就没了。
而且,这些年来,对邻里帮助最多的人,也是周秉昆夫妻。
人世间观后感 篇7
《人世间》以小见大、一叶知秋。该剧以“光字片”社区周志刚一家五口近五十年的命运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将个人情感的悲欢离合与社会历史的沉重、浑厚交织在一起,既有内容上的历史感,又有情感上的感染力。
周家长子周秉义代表了从理想主义走向务实派的实干家,活跃在政界;女儿周蓉代表了活跃在文化圈的知识分子阶层;幼子周秉昆则是普通工人和私营个体户的代表,驻扎在基层人民中。周家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慈母严父。他们一家人的喜怒哀乐,串联起整个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写照。剧情一波三折、气势恢宏、视野广阔,具有史诗气质。
时间久、跨度大的时空设计,是展示重大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跌宕的影视剧必要元素。史诗的载体需要大跨度的时空设计来支撑。关于社稷变幻、命运浮沉,故事跨度没有数十年难以尽兴,这也是对传统戏曲、话本和小说的借鉴,《苏武牧羊》《赵氏孤儿》等均是如此。《人世间》共有58集,对重要时间点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该剧不仅有一个流畅、成熟的故事链条,对于周氏一家人的人物刻画也十分出彩。
长时段、大容量的“家国一体化”结构足以支撑写实的广度,但是决定写实力度的关键还在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
《人世间》中,“光字片”社区有“仁义礼智信”五条巷子,本身就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空间隐喻。该剧传承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传统,以夫妻之情、父女之情、邻里之情构成的仁爱世界化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周氏三兄妹的婚姻背后都有历史的后遗症和时代的创痛。周家大媳妇郝冬梅有不育症,女婿冯化成的日子过得胆战心惊,小儿媳郑娟前半生受尽了磨难……他们的婚姻最后都获得了周家父母和社区邻人的祝福。这些悲剧人物最后都以爱情抚平了过去的伤痕,每一段真爱背后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后来,周家发生变故,周母病重成为植物人。正是依靠“光字片”邻居的帮助,周家才度过了危机。
《人世间》中,引发矛盾冲突的更多是时代和人物性格造成的悲剧。普通人的苦难背后折射了社会问题和导演、编剧的反思态度。将社会反思与传统伦理情感、写实风格与言情段落相互交织,正是该剧成为一部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的艺术作品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