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

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

二、过程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我们一起来看这课的生词。(出示)

3、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出示课件)

去了几次?什么时间去的?每次都见到了什么?

4、学生回答,板书

5、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划出有关的语句。

6、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找到了那些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7、你找到了那些句子?(出示句子)从中能看出什么?(板书:榕树大)谁能再读给大家听听?(2人)全班一起来读读,读出榕树的大来!

8、还有什么?(出示课件)谁来读一读?(2人)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板书:充满生机)(学生谈)你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多美的画面呀!同学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也许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受。让我们融入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9、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榕树,欣赏一下这迷人的风光吧!(播放录像)

10、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1-2人)

11、多么奇妙的景色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赞美榕树,赞美南国,更是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

1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让我们怀着对榕树的赞美之情,一起再来读一下文章的七、八字然段!(齐读)

13、多么美丽的榕树呀!朋友说这里被称作“鸟的天堂”,可是呢?——在这里作者没有看见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时会想什么呢?

14、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一次经过了这个地方,这次他有什么新发现呢?

(录像)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树梢上,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让我们继续拍掌……

15、这次作者见到了什么呢?(很多鸟)板书

16、从那能看出来鸟很多?找出来读一读

17、除了鸟很多外,从这部分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小鸟很快乐)

18、从哪能看书来?如果你是这只画眉鸟,你会站在枝头上唱些什么呢?(1—2人)。

19、多么热闹的景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融入自己的感受读一下12、13自然段。(齐读课文)

20、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呀!)

21、谁来再读读这句话?你认为应该读出什么感觉?全班齐读

22、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了“鸟的天堂”的奇妙景色,那么“鸟的天堂”指得是什么?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小组讨论交流)

23、只要我们能够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那么,其实处处都可以称为“鸟的天堂”,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天堂!

24、“鸟的天堂”因为巴金的这篇文章更加美名远扬,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今天的作业就是为“鸟的天堂”写一份导游解说词或设计一份广告词,让“鸟的天堂”因为我们的生花妙笔更加扬名万里!

25、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相信会给同学们很多启示。

鸟的天堂教案【篇2】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插图,图文对照:欣赏图画,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如有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

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鸟的天堂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出示投影片)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看录像,听朗读。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板书:叫、飞、扑)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板书:赞美)

指名读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枝繁叶茂,鸟能在上面筑巢;周围环境幽静,适合鸟生活和繁衍;树旁就是河,榕树因而长得茂盛。鸟也能戏水;农民保护鸟,鸟生活得无忧无虑)

教师小结。

鸟的天堂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

(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读第1段。

(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鸟的天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表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体会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和谐之美。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题解:天堂(人们通常把幸福美好的生活比喻为天堂)出示幻灯片1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去游览那鸟的天堂,让学生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鸟的天堂

师:评价学生突出(强调)的是“鸟”还是“天堂”

让学生一起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什么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哪儿?……

师:你们带着问题初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在广东省

生答:我想鸟的天堂一定很美好,鸟儿在那里生活一定很快乐

……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生答: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的印象最深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的印象最深的是鸟,(出示幻灯片2)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那株不平凡的大榕树,请同学们把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也可以小组分工读。

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分小组读(按作者由远及近的观查顺序不同,远处看到的是……,渐渐的……,近处看到的是……,按感受的不同:远看有很多株,)

师:怎样理解体会大榕树的茂盛?

生:(第8自然段的句子都可说明)出示幻灯片3

师:在理解大榕树的茂盛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要探究的问题?

生: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说大榕树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为什么说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在读这一段话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把它写下来了,同学们来看(出示幻灯片4、5、6)

当我看到了大榕树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好不好?播放光盘(12’31’’大榕树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大榕树的录像,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大榕树太美了;大榕树太茂盛了,大榕树太大了,……

师:只有用这样的句子,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那么、那、这”这些看似平凡的词语,都有了不平凡的意思,都在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段吧!

生读:

师:同学们想读出大榕树什么样的美?

生答:我想读出大榕树神奇的美,我想读出大榕树茂盛的美……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等会儿全班一起读。(出示幻灯片7)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出感受到了这棵大榕树那独特的美,神奇的美,让我们感到它是那么伟大。

同学们换一种方式读:第一句全班一起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女生读,最后一句全班一起读。

总结:这节语文课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了美丽的大榕树,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比如我们刚刚读的这一段话,可以把它摘抄下来。

鸟的天堂教案【篇8】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二、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三、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四、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篇9】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扩展阅读

鸟的天堂教案范本


鸟的天堂教案【篇1】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

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情境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

(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过

(一):引入课题

欣赏《鸟的天堂》的风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1、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默读课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说话吗?

作者______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_____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_____ ,(自由练说,指名说,全班说)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

(二)品读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才见到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我读到--------仿佛看到(听到、想到)-----------------------。的句子说话。

3、课件出示:白鸟翻飞的景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

4、理解: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四)、小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学预设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不新颖,就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预计学生基本都能参加的学习活动中来,着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鸟的天堂教案【篇2】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课文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精神,我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扩大阅读面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感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表达方法。

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意思。

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1、创设情境法:将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到的课文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在此环境中,为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2、角色竞赛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分成树和鸟的角色,采用学生分角色竞赛,在疑问导读中,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3、自主探索联系实际法:根据我校平时所立的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积极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主体验、学文后积极合作,根据不同的情节大胆设计解说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语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语文的目的。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季月刊》主编,《烽火》杂志创始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鸟的天堂教案【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鸟的天堂》一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课分两课时讲完,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的四说法。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处于核心地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境。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想抽象思维转变,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文字优美,为了让学生读出美感,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二、教学方法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结合本课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走进鸟的天堂。二、再读感悟,想象群鸟纷分。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感情。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会设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个环节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读一读。本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生交流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我播放了一组画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棵榕.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树龄了。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十八亩左右的河面。近看,犹如一座森林,远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多媒体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情景教学法,而且为学生对课文的再次的阅读、想象、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接着我会以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问题是这样的:作者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不禁有些失望。可当他第二次走进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的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与小伙伴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阅读了文本,而且在阅读交流中深入理解了鸟儿的形、色、声、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题,使学生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本环节的教学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十五分钟。第三个环节我会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相机指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并交流,鸟的天堂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加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看到鸟儿们的自由幸福,真的像在天堂生活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的的确确的鸟的天堂。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广告,图文并茂的向他人介绍鸟的天堂。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既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12、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儿:形色声姿(动态)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创新,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课堂出现。

鸟的天堂教案【篇4】

一、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二、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师应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图或实景录像带。

2要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而不是他认为的许多株,也不是有的朋友说的两株。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前文的句子,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难读的语句、段落,教师可适当范读,亦可用音乐、图像、语言等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一要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还应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背诵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鸟的天堂》是进行这项训练的第一篇例文,“思考·练习”第二、三题就是体现这个训练重点的。教学时,可以凭借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具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这两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能够读出点味道,有点自己的感悟。

第二步,就这两个问题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某一处标点的使用说说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再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第三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读,然后抄下来。

4在学习了写大榕树和众鸟活跃场面两部分之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就“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怎样理解‘感到一点儿留恋’这句话”等问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本课字词教学,注意让学生读准以下多音字的音:“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兴奋”中的“兴”读xīng,“不可计数”中的“数”读shǔ。“巢”字上部分不容易写好,提示学生把三个“〈”写匀称。一些词语应结合课文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静寂:很静。

应接不暇:暇,没有事的时候。本课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堂:在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鸟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6“思考·练习”中选做题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一次有趣的练笔机会。可鼓励学生尝试一下,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做。

四、参考资料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

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鸟的天堂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我能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2分钟)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我能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品读文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老师曾去过那里,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看清它的真面目!

一、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学习课文7、8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大榕树”片段,思考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并画出相关语句。

学路导航1:(10分钟)学生配乐诵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榕树美:大、茂盛)→小组内交流→班内小组自选形式展读(可代表读,组内对读,一人一句读,小组代表要求其他同学多种朗读形式读等)→配乐自读再感悟

交流与展示形式:我划出的句子是第自然段第句,划得重读词

有,这些词我读出了榕树的特点,我要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师: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7 、8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12-13自然段,感悟这里小鸟多而且欢快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学路导航2(10分钟):

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鸟的欢快。)

→班内小组自选形式展读(可代表读,组内对读,一人一句读,小组代表要求其他同学多种朗读形式读等)→配乐自读再感悟

交流与展示形式:我划出的句子是第自然段第句,划得重读词

有,这些词我读出了这里的鸟的特点,我要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四、品读写法(3分钟)

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五、思维拓展(3分钟)

师: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对现在有些人破坏这一美景,你想对她们说什么?或者你会如何保护鸟的天堂?

六、作业(30秒)

请有兴趣的同学做一名小导游,向你的家人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1、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2、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4、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5、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6、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7、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8、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10、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11、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1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4、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榕树的静态美和鸟儿的动态美。

2、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生通过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收集有关鸟的天堂和大榕树的资料,并预习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研究的一两个主要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师生合作,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疑,了解学情,确定目标。

1、揭示课题,引疑:

初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估计学生会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儿?为什么把那里叫做“鸟的天堂”?那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2、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还发现哪些问题?(学生自由畅谈)

现在,你已经弄明白哪些问题?是怎么弄明白的?(生展示课前准备资料和预习成果,师根据学情简介作者和鸟的天堂,存疑)

3、确定目标:学习就应该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根据课后问题的提示,结合课文的特点,你认为学习《鸟的天堂》,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哪几个问题需要重点研究?(师生讨论,筛选并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重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向计算机请教。

二读: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读: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边读边想:课文可以怎样分段?理由是什么?

三、自学汇报,巩固字词,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先听打生字,再扩词比赛,然后说说“缝隙、应接不暇”等词中带点字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3、说说分段情况(鼓励不同分法,以下按四段分法研读课文)

四、完成检测练习,并反馈矫正。

五、学生自我小结,师作简要概括。

鸟的天堂教案【篇7】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字词

1.引导学生关注“天堂”的特点。(幸福、美好)

2.今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通过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中感受鸟的天堂,整体切入新课。】

二、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1.指导书写:桨、桩、暇。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白茫茫,涨潮

榕树,纠正,树梢,画眉,陆续

3.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设计意图:从字音、字形到文中选段,由易到难,既巩固了词语,查漏补缺,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景象有什么不同?

预设:两次到“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静静的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

(一)以读促讲,体会静态美

一读,读懂写作顺序

1.放生读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

预设:由远及近

2.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与榕树描写无关为何要写?

预设:奠定轻松、愉快的基调引出“鸟的天堂”

(二)再读,感受静态之美

1.默读第5—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

预设: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2.聚焦第7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谈一谈作者是如何描写榕树之大的。

(1)不可计数

预设:枝干多到数不清,写出榕树之繁茂。

(2)“卧”

提示:不仅写出榕树之大,也勾勒出榕树古老而安静的姿态。

3.聚焦第8自然段,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榕树生命力旺盛的?

(1)拟人句。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预设:“展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关键词语。

提示:“一簇”“堆”展现树叶之密,“照耀”“颤动”展现树叶之绿,从而体会榕树蓬勃的生命力。

(三)三读,读出自然之美

1.生机勃勃与安静矛盾吗?

预设:不矛盾,环境是安静的,生命是蓬勃的。

2.小结写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对榕树的大及枝叶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是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3.指导朗读:节奏舒缓,语气带有赞美之情。

读出自然和谐之美,读出生机勃勃之美。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感受榕树大而繁盛的姿态,为下文刻画“鸟的天堂”埋下了伏笔,突出作者写作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学生理解为何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做铺垫。】

四、存疑结课,布置作业

1.同学们,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繁盛的榕树却“独木成林”。可遗憾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时却不曾看到鸟的影子,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影子!

那“鸟的天堂”真的没有一只鸟的影子吗?真正的“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看看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场面吧!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内容,复习导入

1.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繁盛、有生命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同欣赏了榕树的静态之美,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数不清的小鸟。第二天清晨,作者又来到这里,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

二、读议结合,体悟动态美

(一)读懂写作顺序

自读第10—13自然段,用“____”划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的过程的。

预设:起初:寂静

后来:一声鸟叫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继续:热闹,到处……到处……

(二)细读感受动态之美

1.聚焦第12—13自然段,感受作者如何描写出“鸟的天堂”的欢腾热闹。

学习提示:默读第12~13自然段,用“~~~~”划出表现鸟儿欢腾热闹的语句,和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预设(1):两次“到处都是”写出小鸟多且飞得快。

预设(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鸟儿种类多。

预设(3):多个动词,描写出小鸟的不同姿态。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预设(4):“应接不暇”没有写出具体数量,却让人感受到鸟的数量之多让人数不清。

小结提示:描写了群鸟的飞、站、扑、叫等活动情况,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动态描写。

2.“鸟的天堂”热闹非凡,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提示:这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将“鸟的天堂”热闹欢腾的场面描写得层次分明,细致入微。

3.指导朗读。

百鸟纷飞,众鸟欢唱,本是寂静的大榕树变得热闹非凡,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

预设:欢快的节奏,惊喜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以同桌交流为主,学生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体会动态描写的写法,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欢腾。】

三、动静对比,领悟写法

(一)梳理线索“鸟的天堂”

1.文中好几次出现“鸟的天堂”的句子,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提示:4句话共出现5次“鸟的天堂”。前四次都是指大榕树这个地方,只有最后一次是指小鸟生活的好地方。

(二)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1:第一次看到的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发的榕树,没有看到鸟。第二次看到百鸟纷飞,听到众鸟欢唱,感受到“鸟的天堂”热闹非凡。

提示2:结合榕树的生机勃勃和鸟儿的欢腾雀跃这两方面来说,鸟和榕树和谐共处。

(三)总结提升

如果说大榕树的生机勃勃,给我们一种静态的美,那鸟儿的生机盎然,就是一种动态的美,动静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美。这已经不仅仅是巴金心中的鸟的天堂,更是他心中幸福生活的美好天堂。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片段节选自巴金先生的《筑渝道上》,描绘的是作者1942年乘坐汽车从贵阳到重庆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请你放声读,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提示:第1自然段用排比修辞写出了自然景色带给作者的震撼。第2自然段反复强调“生命”一词,情感细腻而热烈,表达了巴金先生对自然、对土地、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从《鸟的天堂》到《筑渝道上》,走近巴金先生,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正如先生所说: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设计意图:联系阅读链接,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和谐之美及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由衷赞美,也能够初步了解巴金先生的写作风格。】

五、学以致用,推荐阅读

1.描写一处从静到动的有变化的场景。例如:学校、商场、海滩等,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把内容写生动。

2.阅读巴金的《繁星》,在阅读中继续发现静态与动态的变化之美。

鸟的天堂教案【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学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中曾这样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了他们几种学习方法:

1、圈画法。

2、质疑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大榕树部分。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学生齐读,树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势:茂盛。

默读课文第七段指导学生抓住词语“一株”“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

在第8段中,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来体会榕树的茂盛,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说说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2、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过渡:让学生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体会到这里的鸟儿多?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齐读最后一段。

有人说生活即语文,为展现大语文教学观念:

让学生当回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

并说说学了课文,有什么体会?

五、说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形色声姿(动态)

设计理念: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鸟的天堂教案【篇9】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鸟的天堂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

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习,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习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习目标:

⑴ 学习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习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习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发情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习课文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鸟的天堂教案【篇12】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整体感知,再从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以读为主,先扶后放、质疑问难的方法,借助电教手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中心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疑、析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教授学习方法,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第二、三题;第三课时,围绕重点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第四、五题。

七、说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以读为主

2、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课文题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以及作者生动逼真的语言描绘,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领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处。

1、住重点,深入理解。

在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的?

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时教师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让学生齐读后,针对这句话质疑问难,从而引出学习全文。

在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看到一只鸟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八、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九、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业练习

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练习。

1、完成思考练习第三、四题。

2、写作片断练习:仔细观察,写一处景物注意静态的描写。

梁实秋《鸟》教案汇集九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您可以考虑阅读一下“梁实秋《鸟》教案”或许会有所启发,我相信这些课程可以提高您的技能水平!

梁实秋《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

2、在观察中亲近鸟,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美的启示。

3、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4、围绕本专题设计的问题,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5、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教学要求:

1、通过“观鸟”“咏鸟”、“读鸟”环节,使学生在观察中亲近鸟,获得美的启示;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2、通过“议鸟”、“写鸟”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以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教学方法:

朗读、提问、问题、合作、交流、探究。

1、自读《专题鸟》相关的诗文。

2、收集并整理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诗歌、歌曲等。

3、回忆并准备讲述你知道的与“鸟”相关的故事。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导语:

随着屏幕上盘旋飞舞的白鸽的身影,伴着婉转清脆的鸟鸣声,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鸟的世界。开始这一节综合实践专题课:鸟。(展示屏幕)

2、展示并介绍收集的有关鸟的图片、观鸟所作绘画作品等。(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展示。)

设题:

1、咏诗《闻雁》、《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自由发言)

2、朗诵收集的咏鸟诗。

2、辩论题:《古鸟化石》中,作者赞美日本民族是个注重美与文化的民族,而认为“国人”普遍欣赏品位不高,你同意这中看法吗?(正、反双方辩论,主持人小结)

设题:

1、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你认为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

3、你认为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鸟、咏鸟、读鸟、议鸟几个环节学习活动,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体会到了鸟蕴涵的情感、领略到了鸟文化的内涵,关注鸟的命运。而其中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关注化做成爱鸟、护鸟的行动。

结束语:

同学们:要让我们的家园处处莺歌燕舞,让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就让我们关爱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吧!正如那首歌所唱:关爱生命,用我们的良知;善待地球,用我们的行动。

最后:让我们在《善待地球》的歌声中结束这节活动课。

作业:

1、写一份“爱鸟行动”倡议书。

2、写鸟(文体不限)。

梁实秋《鸟》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1、导入新课:

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

答: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

(1)文学文化常识:

①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②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秋室杂忆》等。

③“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2)听写字词 。

②理清文章结构。

(3)思考探究:

①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

②第二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

③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

④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⑤文章二、七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⑥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4)写法思考:

①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②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请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梁实秋《鸟》教案(篇3)

梁实秋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头,写了很多散文,他的《谈友谊》,大家阅读学习了?

一、第一个板块——说文本

梁实秋的《谈友谊》是一篇说理散文。它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

本文从内容方面讲,多运用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的典故与论说阐明自己对于友谊及交友原则的种种看法;从表现手法上讲,它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揭示友谊的内在涵义及原则,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事观大象,经过小节明大理的审美效果;从语言运用上讲,它简约而又丰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娓娓而谈,浸润心田又鞭辟入里。

说理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理服人,为此,理解作者文中所述之理,然后感悟作者如何把道理阐述透彻,将有助于学生思考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第二板块——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语文说理性散文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所持观点,了解友谊的重要以及选择朋友的原则;欣赏说理散文语言的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及本文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

技能目标:通过体味重点语句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质疑能力、表达独立见解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合宜的友谊观。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

教学重点确定为:由“形”入“神”,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及谐趣迭生、机智巧慧的文风。

教学难点确定为:体悟本文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三、第三板块——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本课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说理散文的特点和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究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悟课文作者所讲之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读思结合,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充分感受课文的思想美、语言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自主探究法:

把握了文章揭示的道理,就能从文章的整体上,从较高的层面上,欣赏说理散文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学生对全文揭示的道理有了一定的感悟后,不但更能理解课文,而且可以粗略地了解了说理散文的特点。

3、设问谈论法:

根据说理散文说理性很强的特点,我组织小型的辩论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说理散文。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与思考,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自身独立思考后的内心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勤于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4、评价激励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思辨与表达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四、第四版块——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导入

由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情谊引出“友谊”的主题,导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

通过对梁实秋生平以及相关作品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梁实秋散文作品的特点与文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明确主旨

1、 散读课文,疏通文意

通过初读课文,请学生针对朗读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字词和不清楚的典故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解疑答惑,从而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

(包括:“刎颈交”、杜甫之诗、汉光武与严子陵、朱元璋及孔子所述等)

2、默读课文,把握主旨

再读课文,通过以下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明确本文的主旨。

(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友谊?

(2)作者认为什么是友谊?交友的'原则又有哪些?

(四)赏析词句,把握内容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对“友谊”及如何交友观点的句子进行赏析,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中关键句与中心句的把握,正确理解本文的说理内容,并能够对部分观点进行独立的分析与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五)品味语言,感受风格

每一位散文作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风,因此对于语言与文学风格的品味应该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注重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智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

1、 贯通中西古今的引经据典

2、 善意调侃中揭露人性弱点

3、 平和雍容中展现智思真知

(六)课外拓展,比较阅读

将培根《论友谊》与梁实秋《谈友谊》进行比较阅读,体味两篇文章的内容及表达方式的异同点。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及鉴赏能力。

五、第五版块——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六、第六版块——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说明,对于本节课的课堂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阅读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附:梁实秋《谈友谊》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好朋友的条件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于交友一端是甚为注重的。《论语》里面关于交友的话很多。在西方亦是如此。罗马的西塞罗有一篇著名的《论友谊》。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美国爱默生,都有论友谊的文章。我觉得近代的作家在这个题目上似乎不大肯费笔墨了。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谊没落的征象呢?我不敢说。

古之所谓“刎颈交”,陈义过高,非常人所能企及。如Damon与Pythias,David与Jonathan,怕也只是传说中的美谈罢。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顾而又不照顾得太多者又有几人?

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总角之交,如无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干年后不变成为路人。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们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必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于“自轻肥”之余还能对着往日的旧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么?汉光武容许严子陵把他的大腿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子陵之毅然决然地归隐于富春山,则尤为知趣。

朱洪武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话自管说得很漂亮,看看他后来之诛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构造原是一样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发生突变。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便永远交不起来的。

好像是王尔德说过,“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友谊存在的。”就一般而论,这话是对的,因为男女之间有深厚的友谊,那友谊容易变质,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谊。过犹不及,那分际是难以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祢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但似乎是也以同性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赏,但年长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点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显着几分老成。老气横秋则令人望而生畏,轻薄儇佻则人且避之若浼。单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为他的情感无所寄托,漂泊流离之中最需要一个一倾积愫的对象,可是等到他有红袖添香稚子候门的时候,心境便不同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是保留几分。Mark Twain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如果不开口向你借钱。”这真是慨乎言之。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难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钱,一般认为最倒霉的事又莫过于还钱。一牵涉到钱,恩怨便很难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长中的友谊都被这阿堵物所戕害!

规劝乃是朋友中间应有之义,但是谈何容易。名利场中,沆瀣一气,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规劝别人?而在对方则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谁又愿意让人批他的逆鳞?规劝不可当着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伤他的颜面,不可在他情绪不宁时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之消极的作用。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比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

梁实秋《鸟》教案(篇4)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4.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2. 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2. 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明确:写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七、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

梁实秋《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找出作者描写了鸟的不同方面的句子。

2、品读三四段描写鸟的声音形态的句子,感受作者语言的独特风格!

3、找出作者对鸟儿的感情变化,体会文章中心主旨。

展示几张美丽自由的鸟儿的图片和几张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的图片。问:你认为哪一种状态鸟儿更美?你们喜欢哪一种状态的鸟儿呢?为什么?

①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作者喜欢的鸟儿的哪些方面?用“我认为作者喜欢鸟儿的           ,你看(听)                  ”的句式来回答。

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自由朗读文章的三四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来谈)

跳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作者除了爱鸟,对鸟儿还有哪些情感?

②作者写这一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只是爱鸟么?

补充作者简介,创作思想。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对梁实秋的评价

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19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最高的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梁实秋以其独特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散文领域。人们说他的散文创作;“不以抒情见长,而重议论,有意回避热点题材,不为时尚左右,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 如男人、女人、理发、穿戴、吃饭、下棋,等等,但谈论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情趣交织,把人生体味艺术化了,别有 一种阅读魔力。” 更有人注意到他的散文表现出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的独特品性,称这类散文是“知性散文”。而“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家,他们从广泛阅读所得的间接经验及其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等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也较其他散文家更为健全些或深刻些”。梁实秋的《鸟》便是一突出的范例。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①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三、拓展阅读,谈谈体会,与本文的异同点有哪些?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是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我在路上,在冬天的路上,伴我的有这些风中的鸟巢,还有那永定河边的一排排枯树,桑树,柳树,槐都有古意。旧得让人可以发呆,黑黑的树皮皲裂着,我试图走近那些树,那些风中的鸟巢,可我知道,走近了,一定没有了现在的荒凉味道。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那种诱人,是毒品似的诱,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     整个冬天,我时常路过那些风中的鸟巢。我习惯了它们的姿势——有些过分的清高和薄凉,稍微有些弱势,可是,恰到好处。它似一个寂寞的男子,人到中年,无人能知,无人能懂,人前是欢笑的,颓败时,就做了这样一只独立于世的鸟巢。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奉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四、简单说说本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②仿照文中对鸟儿的声音、形态、动作等细致刻画,对你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练习,不少于200字。

梁实秋《鸟》教案(篇6)

一)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思考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

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情感。

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

4.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②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

二)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

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通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

补充资料: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21

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三)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

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明确:因为鸟之形俊俏,鸟的身躯玲珑饱满。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四)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

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明确:只爱鸟的声音与形体,而不管鸟的行为,也不将鸟诗意化。

2.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表达鸟本身不能幻化出诗意,也表明作者爱鸟的单纯。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联想到济慈、雪莱的诗是想表明诗中鸟儿的形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儿并无关系

五)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思考

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2.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联想到哈代的作品是说明鸟儿有时会给人带来悲苦。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强调鸟有时也给人悲苦。

六)阅读第七自然段,然后思考

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明确:写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言外之意: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七)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梁实秋《鸟》教案(篇7)

梁实秋雅舍教案

梁实秋《雅舍》是抗战期间(1940)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

一、教学重难点——抓住本质,不避重就轻

一篇散文,教什么,怎么教,重心何在,可以说,是个本质问题,也是体现一名教师眼力的问题。比如《雅舍》,最基本的问题当是:“雅在何处?”这个问题无法绕过,因为从篇幅来看,它确实已占了绝大部分,文章的1~5自然段都是在诠释这个问题,分别可从“景致优美”“陈设不俗”“有好友拜访”“与蚊鼠共居”等几个角度加以剖析。可是,是不是讲清楚这些就可以了呢?一稿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二)梳理并分析文本

1“雅舍”是一座怎样的房子?

2作者眼中的“雅舍”是怎样的?

3身处其中,作者心情如何?

(三)结合课题,进一步研读文本

“雅”在何处?

(四)作者介绍,拓展延伸

1梁实秋是个怎样的人?

2这样的人,是不是独此一个?他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五)总结

二稿做了如下修改:

1这是一所怎样的房子?(客观角度)

(一)导入

(二)学生分工朗读全文

(三)梳理并分析文本

2“雅”在何处?(主观角度)

结合文中关键句“有个性就可爱”,请学生具体展开分析。

(四)深度研读

雅舍之“雅”主要在于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而“可爱”,仅仅是因为这个吗?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引入第6段重点分析。

(五)作者介绍,拓展延伸(点到即止)

(六)总结,学生再读第6段

两次设计,除去前边环节的紧凑压缩,最大的改变在于关注到了第6自然段。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看懂,就连教师恐怕也要琢磨琢磨。这样的地方,当是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或一带而过。若像一稿那样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就停留于表层,只是走了个过场,而真正深刻、深沉处未解读出来。而如果前面浮浅,那么后面部分对其他人物的延伸阅读(由个到类)也是隔靴搔痒,意义不大的。

第6段讲的到底是什么呢?此段中,首先有以下这些地方学生理解有难度:什么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什么叫“人生如寄”,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又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逆旅”即为“客舍、旅馆”意,这句话是说:“天地,原是世间万物的旅馆啊。”“人生如寄”即言“人生短促,就像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综合以上,开头一句话首先表明作者与雅舍间的客观关系——“非我所有”,“房客之一”,颇有些事不关己之意;然后笔锋一转,当作者想到天地苍茫,人生只是过客,一个人又是那么卑微,一种珍惜的心情便油然而生(而不是放弃)——只要“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以一种感恩的心情来领受这份在乱世中的难能的馈赠。他很庆幸,在这样一个漂泊的时代,能有这样一个哪怕极其简陋的小小的居所可以容他栖身,可以让他品悟生命的酸甜苦辣。这里可说是作者的一种主观认知了,故前后表述并不矛盾。

因为这份庆幸,这份感恩,所以接下来用刘克庄的诗句说“客里似家家似寄”——对“我”来说,“雅舍”即似“我”家呀——从中折射出的是作者一份随遇而安的心境。写到此,似乎可以打住了,可是他又说,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在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其实已不是“家”这种“实体”的存在,而是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我”的`心在哪里,哪里便是我的“家”,所谓“心安即是家”。这一小节是在告诉我们雅舍于“我”之“意义”了——让“我”找到精神归宿。

二、板书设计——体现核心,骨血丰满

固然,板书应随教学内容而定。一张板书,体现的当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所以,板书质量体现的实际上是一节课的设计水准。比如,一稿板书相对平面、干枯,更像是理科的一个分解公式,骨感有余而血肉不足,缺少内涵;相比较而言,第二稿的板书就要血肉丰满一些,能抓住文中的关键字眼逐层展开。

三、关键词句——择要而讲,灵活处理

一篇课文,不可能一一尽述,应抓住关键(重要)词句进行研读。关键词句有哪些?一般而言,可以是文眼句,可以是表明思路的一些句子(如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也可以是主旨句。比如在《雅舍》一文中,首段末的这句话——“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既在结构上是个过渡,又从内容上告诉我们下面要讲这房子的“个性”所在了,全文主体内容即为讲述此点。再比如,在这样一间陋室,作者的心态如何呢?如果你能抓住几乎在每段都出现的“安之”“仍安之”“已数见不鲜”“亦不复他求”“正合我意”这些字眼,相信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朗读——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培养情感,加深体会。但不是所有的朗读都能起到良好效果,要视班级情况而定,要据情况而变。比如有诵读才能的可个人朗读,或几人分工读,没有的就小组读或齐读;若早晨安静可小声读,午后吵嚷困倦则需放声读;柔美的段落可让女生读,粗犷的段落可让男生读。在处理本课的朗读时,笔者先安排男女生齐读1~3节,再由女生读描写月夜雨景的第4节,接着是男生读居室布置的第5节,最后齐读6、7节。总体效果还行,但如果重来,笔者会选择由教师来朗读最后两段,因为此两段为文章理解最难处,也是情感最深沉处,或许由具备一定阅历、情感体验的教师来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

真正的语文,应该是“脱离了种种概念、程式和现实利害”的,应该“从技术而至学术”,才能达到浑朴归真、“春风化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教学至高境界。

梁实秋《鸟》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情景激趣: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第一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爱”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由,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小品文是一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考之后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小品文是一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其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抟(tuán)羽翮 (hé)蜷伏(quán)栅栏(zhà)饮啄(zhuó) 呱呱(gū)曳着(yè)长喙(huì)丰腴(yú)迷惘(wàng)鸢鹰(yuān)

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鼎沸:①水涌流翻腾的样子。②比喻形势纷扰**。③形容喧闹、嘈杂。

玲珑:词语原意为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

高踞:高踞的踞同倨,基本字义是蹲、坐、占据。高踞即是指遇事待物高高在上,表现出傲慢之意。

鸱枭: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文言叫法。鸱枭虽是益鸟,但在中国一直就是丧门星的代称,我国的文章里说到它都是贬义。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第二部分(②~⑥):写不同的鸟带给“我”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⑦)写“我”离开四川后,对鸟的感受,照应开头,深化了爱鸟的主旨。

2.快速阅读第②~⑥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3、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类鸟?作者对鸟是什么样的感情?

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山林自然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有同情也有喜爱

总结固趣:

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1.深入理解课文。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课文大意。我们基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作者的爱鸟与一般人的爱鸟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写“我爱鸟”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旨。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我爱鸟”为全文定下( 感情基调 ),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开篇(点题 ),直抒胸臆,表达(爱鸟 )之情。

下文接着写被困在笼里的鸟儿的苦闷,再描述处于自然形态下的鸟的悦耳鸣叫和优美的形体,并通过杜鹃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爱鸟是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最后写鸟给人带来的悲苦之情。

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情感。

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

4.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②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

5、找出第二段写鸟儿苦闷的句子,想想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

①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

②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将自由翱翔的鸟儿与笼子里的鸟儿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笼中鸟”的同情。(引用、对比、反语)

③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类比:“ 粘在胶纸上的苍蝇”与“笼子里的鸟”类比,形象直白。

6、.“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作者写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意思是失去自由的鸟儿仅仅比死亡好一些。

7、作者写胳膊上架着的鹰和笼中的囚鸟,其用意是什么?

表明自己爱鸟,反对将鸟囚禁;和后文所写在大自然里自由飞翔的鸟形成对比,反衬大自然中的鸟的自由欢快。

8、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运用(反衬 )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鸟的(可爱),同时突出的表达了作者(不满 )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

梁实秋《鸟》教案(篇9)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学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一、导入新课:

1、见过鸟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鸟儿四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实秋笔下的鸟儿。

二、简介作者及散文《鸟》:

梁实秋,(1903一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的 “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情感。

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

4.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②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

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通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资料: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21

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

明确:只爱鸟的声音与形体,而不管鸟的行为,也不将鸟诗意化。

2.作者写杜鹃的豪横无情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表达鸟本身不能幻化出诗意,也表明作者爱鸟的单纯。

3.作者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联想到济慈、雪莱的诗是想表明诗中鸟儿的形象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儿并无关系

1.“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2.作者联想到哈代有关鸟的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联想到哈代的作品是说明鸟儿有时会给人带来悲苦。

3.作者写自己与哈代类似的经验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写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明确:写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言外之意: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七)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喜爱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大象与小鸟教案汇总九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 对于新老师来说,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提高课堂生动性,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发现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大象与小鸟教案”非常值得一看,我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正能量!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

2.能倾听音乐进行表演,遵守游戏规则。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鸟和大象》小鸟和大象的头饰若干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用手的舞蹈,讲述故事《小鸟和大象》

森林场景,教师用手的舞蹈来表演故事。

教师:你看到了森林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跟着音乐讲述故事,引出游戏主题。

1.在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听一听是哪个小动物来了?播放音乐,你听到了什么的声音?(小鸟)

2.请幼儿来说一说并学一学小鸟是怎么飞的?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鸟飞。

3.再听听哪个动物又来了?(大象)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大象走着走着走到了森林里,小鸟听到了大象的“咚咚咚”的声音,吓得全都躲在了大树后面,大象走啊走啊走的累了,就躺下休息,忽然它觉得身上好痒,身上都是小虫子,小鸟看到了,该怎么办?

5.大象得到了小鸟的帮助,对小鸟说“谢谢”,然后它们一起开心的玩。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当大象出来的时候小鸟全部都躲在大树后面,当音乐变化时大象觉得痒的时候,小鸟出来帮助大象。和幼儿一起来玩游戏,随着音乐的变化,一起来表演《小鸟和大象》。

四、带上头饰,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角色进行互换。

教学反思:

通过音乐的变化让幼儿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并初步学会了应如何“倾听”,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但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有几点不足之处:1.幼儿人数太多,在听音乐学小鸟飞的过程中太过于集中。2.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给出的提示比较多,为了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提示应当少点。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个故事让幼儿很容易就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并有了倾听的愿望,因此,在第二环节中让幼儿带着这一愿望进行第一步“听”的活动,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中更进一步地让幼儿在听的基础上表现出所听到的指令,我在这时发现幼儿对“听”己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便发出了较有趣味性的指令,更激起幼儿的兴趣,如:在音乐的变化中学习不同的动物的动作。以后将总结经验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提高倾听能力。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根据诗歌的句型结构仿编诗歌。

能简单复述诗歌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大象、长颈鹿、孔雀、袋鼠等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习诗歌,了解诗歌的结构。

1、教师通过形体、语言等方式引出诗歌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猜一猜这是谁?

大象的什么地方最有趣?

你可以和它的鼻子玩什么游戏呢?

教师完整朗诵一遍诗歌。

2、幼儿学习朗诵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仿编诗歌。

1、想一想,大象的鼻子还能给我们当什么?

孩子们,我们用大象鼻子荡秋千仿编一首诗歌,好吗?

教师及时的给予鼓励及肯定。

2、出示孔雀图片

师:孔雀的什么地方最特别?样子像什么?能给我们当什么玩?

3、引导幼儿尝试用孔雀仿编诗歌。

三、分组练习仿编诗歌。

1、出示长颈鹿、袋鼠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明显特征部分。

2、引导幼儿分组练习仿编诗歌。

四、活动结束

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做相应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前,我通过肢体语言引出诗歌的内容,为激发幼儿想象做了铺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活动中,我出示图片且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为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反复多次的朗诵,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发现诗歌的结构特点,可是只有少部分孩子能够感悟,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所以我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问题设计带有了针对性,直接引导,效果很好。整节活动,孩子们积极、想象力丰富,如,袋鼠的口袋比作摇篮,孔雀的尾巴比作屏障等,气氛活跃,既有集体合作完成,也有幼儿分组完成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沉重的音乐变化。

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动作。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歌曲《秋天》,了解许多动物的不同特征

2、环境准备:创设森林场景

小鸟飞、大象喝水和小鸟吃食的图片各一张贴在森林场景里,小鸟和大象头饰各一套,《秋天》《大象和小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秋天》乐曲中进教室。

T: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唱歌吧!

二、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T:森林里有谁?我们来学一学大象。看,这只大象在干什么?我们来学学。森林里还有谁?一起来学学小鸟。

小结:大象走起路来慢慢的、重重的。

小鸟飞起来轻轻的、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别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AB段

T: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听,谁出来了?

2、第二遍欣赏AB段,用动作来学。

T:再来听听,哪段音乐是大象出来了,哪段音乐又是小鸟出来了?你可以用动作来学一学。

小结:大象出来的音乐是重重的、慢慢的。小鸟出来的音乐是轻轻的、飞得快快的。

AB段

T:原来这首音乐中讲了关于《大象和小鸟》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完整音乐)师指图片讲述故事

4、第四遍听音乐表演,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T:宝宝想不想来听着音乐表演这个故事啊?当你听到大象出来的音乐就做个重重的动作,

小鸟出来的时候就做个轻轻的动作呢。

四、分角色表演

T:宝宝,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表演吧!

1、出示头饰

T:请这边的宝宝扮演大象,另一边的宝宝表演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表演

五、结束活动

T:今天,我们在森林里玩得真高兴,下次再来玩吧!

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大象走的动作离开“大森林”。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4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与大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为了迎接“元旦”节对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幼儿喜欢边唱边跳的特点,特设计此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环境中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2、能边唱歌边表演。

3、掌握音乐游戏规则及玩法。

三、活动准备:小鸟头饰每人一个;汽车头饰一个;大树四棵。

四、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飞。

2、复习歌表演《小鸟点头、招手》。

3、游戏:小鸟和汽车。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及玩法:请配教老师扮“汽车”,其余幼儿扮“小鸟”。小鸟和妈妈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车开来了,小鸟赶快飞到树上去。汽车在草地上转了几圈又开走了,小鸟又飞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游戏一遍后,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扮“汽车”,再玩1"2遍。

4、结束活动:

小鸟坐着汽车来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一起唱歌、跳舞。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动态画面的内容,尝试听辨音乐快乐、悲伤的情绪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喜欢参与音画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布置森林场景、小鸟头饰、动画片片段剪辑《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律动入室。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样的音乐?这段音乐象什么?

三、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第一段:小鸟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的?

(2)第二段:小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四、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听辨快乐、悲伤的音乐,并与相应的动画片进行匹配。

(1)第一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2)第二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1)鼓励幼儿创编鸟飞、鸟跳的动作,表现快乐的音乐

(2)鼓励幼儿创编小鸟伤心的表情、动作,表现悲伤的音乐

六、引导幼儿讨论,教育幼儿要爱护鸟类,不要伤害小鸟:为什么快乐的小鸟会变得那么悲伤?

活动反思:

通过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音乐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7

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鸟》

活动目标:

1. 感受大象走和小鸟飞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着音乐变化做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春天》导入。

2. 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

(1)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出示图片,再次倾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性质。

(3)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探索大象走和小鸟飞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3.分角色合作表演。

(1)男孩扮大象,女孩扮小鸟。听到"大象"音乐时,小鸟蹲下,大象围着小鸟走;听到"小鸟"音乐时,大象蹲下,小鸟围着大象飞。

(2)交换角色合作表演,表演时,教师鼓励幼儿表演,要用眼睛看着自己的朋友。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2、通过讨论简单的配器方案,使幼儿初步了解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活动准备:

1、大森林背景图,大象、小鸟图片。将活动室布置成大森林。

2、音乐磁带,打击乐器:大鼓、碰铃、沙锤、圆舞板。

3、大象、小鸟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情景化的语言将幼儿带入音乐背景里,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小朋友去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

2、教师和幼儿一起走进大森林里。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大象和小鸟的角色特点。

教师边用大象和小鸟的口吻说话边用身体模仿大象和小鸟的形象。

引导幼儿理解:(1)大象说话声音粗粗的、重重的、沉沉的,走起路来慢慢的。(2)小鸟说话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飞起来快快的。

三、欣赏音乐《大象和小鸟》,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第一遍欣赏音乐。

(1)师:听!大象和小鸟在说话唱歌呢!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名字就叫《大象和小鸟》,我们小朋友仔细听,听听哪一段音乐像大象出来的声音,哪一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出来的声音。(幼儿欣赏音乐)

(2)提问:

①刚才我们小朋友在音乐里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②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③是粗的还是细的?

④粗的听起来像谁出来了?

⑤细的听起来又像谁出来了?

(3)师小结:在我们的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声音还有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大象的声音,粗粗的重重的,高音就像小鸟的声音细细的轻轻的。

2、第二遍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一支手模仿大象鼻子,一支手模仿小鸟飞。

四、通过讨论简单的配器方案,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音乐中的角色特点,初步区分高音和低音的音色特点。

师:看这边这么热闹,小乐器也想我们小朋友一起活动呢!

1、和幼儿一起讨论配器方案。

2、一部分幼儿用大鼓演奏大象出来的音乐、一部分幼儿用碰铃演奏小鸟出来的音乐。

五、请幼儿用整个身体进行表演。

师:小乐器的声音真好听!大象和小鸟可高兴了,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表演呢!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大森林玩的真高兴,时间不早了,我们给大象和小鸟再见吧!

大象与小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备感亲切”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板书:语】师:谁来给这个字组个词?

师:顾名思义,“鸟语”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那鸟的语言就是鸟儿用来交流的工具。

4、师:听完你有什么感受?

那就让我们快快步入神奇的鸟语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

出示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的长句子,多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二)分小节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随文指导生字词

“矫健”(正音、通过出示图片释意);“软语”(从“软”字着手释意)

(段意

(“我”爱看鸟儿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相机板书:爱鸟】

2、指名读第2小节。

(指导生字“冶”(正音;分析字形)

((

(5)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指导朗读,读出燕子的呢喃软语。

(小作者又何尝不想呢?

3、指名读第3小节。

(1)课件出示: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学生齐读。

(出示引号的作用,供学生选择。引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否定和讽刺

(段意

我想和“公冶长”一样精通鸟语,能与鸟儿交谈。 【板书:想做“公冶长” 】

4、指名读第4小节。

(听(播放布谷鸟叫声)

(“勤劳刻苦”来回答老师,好吗?师:布谷布谷?

生:种田织布。

师:布谷布谷?生:勤劳刻苦。

(3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机灵的小布谷鸟。学着叫一叫。

就请大家用“布谷布谷”的叫声来回答老师的问话,好吗?

师:你做什么?

生:布谷布谷。

师:你喜欢什么?生:布谷布谷。

可小作者从这“布谷布谷”的叫声中却听出了什么?指名答(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4)师:这次老师用“布谷布谷”问你们,你们也用“布谷布谷”的叫声来回答老师的问话,好吗?师:布谷布谷?生:布谷布谷。师:布谷布谷?生:布谷布谷。

(齐读: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鸟儿。)

指名读剩下来的第5小节部分。

(“疏忽”是什么意思?(粗心大意)“怠慢”呢?(态度不积极)

这两个词语用在这里都是形容学习态度不认真的。

6、指名读第6小节。

(它的叫声你听过吗?(播放喜鹊叫声)

作者也没有亲眼见过喜鹊报喜,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谁能找出来?

(据说)“据说”是什么意思?(听说、传说)

(3)小结:正因为这是个美丽的传说,所以,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指导理解“倍感亲切”:a、倍:加倍;b、你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倍感亲切”的感觉?(偶尔翻到一本曾经痴迷的故事书;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乡)试着说一句话。

7、指名读第7小节。

过渡:作者除了与布谷鸟、喜鹊进行了交谈,还和哪些鸟儿也进行交谈的?

(画眉、黄莺、百灵)师:仅仅是这些吗?(不是)从哪看出?(省略号)那还会有哪些鸟儿?

(麻雀、鹦鹉、海鸥、乌鸦、鹰)

那和这些鸟儿交流之后,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句子)

师:学到这里,谁来概括一下第4小节到第7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

(“我”通过与布谷鸟、喜鹊、画眉、黄莺、百灵等鸟交谈之后,明白了很多道理)【相机板书:与鸟交谈】

师:这就是课文的第三大段。

8、过渡:鸟儿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你想跟鸟儿成为好朋友吗?

【相机板书:与鸟为友】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鸟语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一份贵重的礼物,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去倾听,都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

交流,并重点学习运用这一课的表达方式。板书设计:爱鸟

想做“公冶长”鸟语与鸟交谈

与鸟为友

教学反思:

《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因为他们阅读后就会自动发现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明白“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价值的语言:“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珍珠鸟教案12篇


以下是趣祝福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珍珠鸟教案”的实用知识,热烈欢迎您莅临这里我们将不断提高网页质量为您带来更棒的体验。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 对学生反应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珍珠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品味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幻灯片组图(“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这是一组人与动物共处的画面,能给这幅组图取个名字吗?的确,与动物相亲会给我们的带来许多乐趣。当然,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还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种动物。出示“珍珠鸟”图。

2、品读课文

⑴图上这种鸟是什么鸟?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能将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吗?(第7段)

⑶同学们觉得珍珠鸟的样子可爱吗?可爱,是因为我们喜欢它。再读一次第7段(齐读),读出喜欢的感情来。

⑷珍珠鸟不光是外形可爱,雏儿的活动也很可爱。作者是怎样描写雏儿的活动的?默读课文,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上记号,然后交流。

⑸你发现小珍珠鸟的活动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⑹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我”有哪些举动?你是怎样看待的?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上记号。

⑺是呀,一只原本怕人的鸟,因为“我”的尊重、宽容、呵护,因为“我”的“爱”的付出,它同样也给予人以“爱”的回报。瞧,珍珠鸟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睡的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谁在做梦?为什么?

⑻梦境,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作者看来,这美好的境界是怎样来的?

3、探究延展

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这篇课文,你也可以像冯骥才一样,写出自己的感受。请仿照作者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格言。冯骥才是文学家,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后也可能有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请在所写格言下面注明未来的某某家×××。

参考格言:①信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②信赖,能创造奇迹。

③信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

④信赖,给世界增添一抹温柔的色彩。

⑵机动研讨:

①“信赖,能在人与动物之间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信赖”的意义又何止只限于人与动物之间呢?关于“信赖”的意义,你还会有哪些联想?

②你如何看待作者养鸟的行为?

珍珠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会文中生字,理解新词

3、体会珍珠鸟是怎么样逐步信赖“我”的。

4、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1、感悟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明白有爱、会爱的人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奠定基调

1、读题,回忆主要内容,板书:逐步信赖

2、珍珠鸟什么样儿?指说

二、整体感知,逐步信赖

3、喜爱珍珠鸟吗?来看看吧,看看它是怎么样一步步地信赖我的。欣赏课件

4、看出来了吗?初步感知

文中哪儿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

指说,板书:起先 渐渐地 后来

5、起先怎么样?读,悟,读

6、渐渐地呢?读,悟,竟然什么意思?我会有什么反应?

7、后来?读,悟,感觉?怎样交流?啄,好像在说什么?抚呢?再啄? 读

8、连起来说,加进想象更好。

三、完全信赖,美好境界,有爱会爱

9、完全放心还从哪儿看出?指读第六节,悟因为信赖,小家伙美美地睡着了,因为信赖,它做起了甜甜的梦,会梦见什么呢?

这不就是因为信赖而创造出的——板书:美好境界

看插图,想到了哪些词句?学生板书

10“我”为什么能获得珍珠鸟的信赖?指说,板书:有爱

11、你喜爱这样的小家伙吗?你有过这样的小鸟依你的情景吗?文中的我为什么能够呢?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温暖地抚摸是爱,静静地注视也是爱;逗它玩是爱,让他独自耍也是爱;为它做这做那是爱,啥也不做,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也是爱;给它舒适的家是爱,放飞它,让它自由飞翔也是爱。所以我们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学会选择如何去爱。板书:会爱

正因为我有爱,因为我会爱,所以这个小家伙才完全信赖了,是不是的?

说到这儿,我又不由地想起我家小坦克了,你们想他吗?每次他一来,你们就围着他、逗他、抱他,可他的表现呢?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吗?

四、在线阅读,感受乐趣

12、有一只猫早等不及了,它就是人民作家老舍笔下的猫,读吧,看看有没有趣儿。

五、结语

珍珠鸟教案【篇3】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本文语言自然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爱意。因此在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视听材料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细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分析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教学准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在第二单元里,我们学了《挑山工》,同学们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

3、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往往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挑山工》里,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汇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珍珠鸟)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三、细读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这样的境界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用“———”画出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的句子。

(2)用“~~~~~~”画出描写珍珠鸟变化的句子。

2、体会“我”是怎样照料与呵护珍珠鸟。读1—7自然段,找相关的句子。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3、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珍珠鸟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如何,后来又怎样呢?(先怕人→熟悉)

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呢?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脑袋瞅)

4、后来小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默读课文8-9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起先,小鸟只在()活动,随后在()飞来飞去,落在()、()、(),啄着()、撞()。可作者却(),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

(1)有感情地朗读。

5、鸟儿的胆子变大了,它一步一步接近我,它又会有哪些惊人的动作呢?默读课文10-12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鸟儿胆子()。它蹦到(),绕着我的笔尖(),用小红嘴啄()而我却(),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以至我用手()它也不怕。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索性”的意思,体会“反而”“再三”说明的含义。

6、这时鸟儿已经完全信任我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事呢?默读课文13-15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空: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我停下手中的笔,怕(),过了一会,它竟扒在“我”的()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1)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居然”“竟”的意思。

(3)你是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创造了怎样的境界?是用什么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体验与反思:

1、结尾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来,要想在人与动物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要想在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美好境界,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五、品读文章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六、课堂小结:

真好!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教会了我:

提示:在写作上,学到了仔细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并通过精心的描绘来表达的表现手法。在情感上,我们顿悟了善待生命,关爱生命的理念。

七、布置作业:

1、摘抄精彩的含鸟的成语和诗句。

2、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保护鸟类的标语。

3、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八、板书设计:

珍珠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了解珍珠鸟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细致生动语言。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

1、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

2、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珍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美读课文、整体感知。7′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来,等会儿我们要看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3′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4′

三、精读理解,品读感悟。30′

1、读书光有感情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悟,这样,一篇文章读完了才会有所获,现在大家再仔细地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把你最有感触的语句、段落标出,可以把你的感想写在旁边,有疑问的也可以提出来。3′

2、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吧?谈谈你的感触,你的想法?

3、哪些句子给你的感触最深?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诚的,美好的,向往的)

4、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切入。

(1)境界可以怎样理解?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2)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把这种境界表达出来了,你觉得是哪句话?

出示句子: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为什么找这句话?(读悟领会这种美好的境界。)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说到了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我和珍珠鸟之间何以会建立如此的信赖关系?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力量使珍珠鸟这么信赖我?

交流。

(4)珍珠鸟的哪些活动告诉我们它在逐渐地信任我?

交流、讨论。

5、小结:如果你是写这篇文章的人,你会向读者说些什么呢?

师述:接纳,包容,气度,胸襟,爱,信赖!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读句)。有了接纳,包容。气度,胸襟,爱,信赖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的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再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拓展阅读,创生导行。10′

1、是爱,是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到我们的阅读天地,来读几则相关的材料,看一看这几则材料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情节最让你感动?

(生默读材料)

3、冯老的故事是让人心向神往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小动物,我们可以怎样与它们创造出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呢?

4、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相互信赖)

5、是的,爱心,信赖,真诚,尊重往往会创造出生命的佳境,谱写出美丽而温情的故事。

让我们关爱动物,让我们善待生命,去传唱一段段动人的生命的赞歌吧。

6、(响起《爱的奉献》歌曲)。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在《爱的奉献》歌曲中写一句保护动物的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进行写作,交流)

珍珠鸟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欢人、亲近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

2.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1.提问法、点拨法、师生互动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提问法、讨论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

3.学习抓住关键词去揣摩、品味。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引出质疑,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回顾旧知,这是什么样的珍珠鸟?(出示课件:填空)巧抓学生填空的词语(怕人),引出课后思考题,原本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导入新课。

(二)深入探究,感受人与鸟的和谐。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和小鸟相处的日子中,我是怎样做的,小鸟有怎样的表现;

2.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一两处做批注;

3.与同桌同学交流。

(三)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1.朗读课文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2.出示幻灯片,默读课文,圈点批注幻灯片的内容是:根据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①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

②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

③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四)初步体会小鸟与人渐渐熟悉。

1.抓住我的做法“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理解时采用了句式比较的方法,删去“决、连、也,”与原句对比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怕惊扰珍珠鸟,连与它们接近的最好时机都放弃了,进而体会出对珍珠鸟的关心。

板书:我决不

2.再看珍珠鸟的表现(抓住三个一会),体会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与人渐渐熟悉。

板书:珍珠鸟探头

3.理解后,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我”对小鸟的关心,以及小鸟与人渐渐熟悉的情感。

板书:熟悉

(五)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与鸟的亲近。

1.通过抓重点词(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来蹦去” ),引导从这一连串 的动作词语中,发现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

板书:蹦来蹦去

在学生汇报我的表现时,抓“微微一笑”。

板书:一笑。

体会到受打扰后,不烦也不恼,还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缩短了人与鸟之间的距离。

理解之后,自由读,读出小鸟的顽皮、与人的亲近以及作者对鸟的喜爱。

2.创设情境, 展开想象。

在学生汇报到 “白天,它这样淘气的陪伴我”

出示(课件:当作者( )时,看到( )就( );当小鸟听到大鸟的呼唤时,它( ),在大鸟再三的呼唤下,才( )。)想象小鸟会怎样陪伴作者,通过这个训练,体会珍珠鸟和我越来越亲近,不愿回鸟笼的心情。

板书:亲近

3.读中感悟:采用师生合作读书的形式,朗读11-13段,进一步感悟人与鸟之间的亲近。

(六)体会人与鸟的友好。

1.出示:鸟在我肩头睡着了的画面,在音乐的氛围中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悟后配乐朗读体会人与鸟的和谐。

(板书:睡着、友好)

2.回归整体: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我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整合,学生按照:因为我( )所以小鸟( )的句式,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在解决重点的同时,引出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信赖)

(七)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样做一个让同学信赖的人?

(八)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与鸟相亲的画卷,这是用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欣赏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在播放歌曲时出示幻灯片五,也就是作业布置)

(九)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写雏鸟憨态可爱的句子。

2.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3.课外阅读老舍的《小麻雀》。

六、说板书设计

珍珠鸟 决不 信赖 探头 熟悉

一笑 我 珍珠鸟蹦来蹦去亲近

尊重 睡着友好 和谐

珍珠鸟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

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感知全文:

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2、感悟情景:

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

3、挖掘文本:

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

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规范要求:

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

(大屏幕随机出示两个问题: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写批注……)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

(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

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

五、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1、感悟写法:

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

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原因何在?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

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齐读自己的练笔。

4、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珍珠鸟》参赛实录

课前互动

师:你们知道我打哪儿来吗?

生:我来自彩云之南、春城昆明,那我的名字叫什么?

生:张昆燕。

师:老师第一次来南昌,跟我说说南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滕王阁。

生:秋水广场。

生:绳金塔,旁边还有个灶王爷,听完了可以顺便吃吃饭。

……

师:大家的家乡果然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果大家有时间去我们春城昆明,有个地方一定要去。我们来看看,这是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每年的十月,海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它们喜欢在翠湖公园盘旋飞舞……(看录像,教师解说)

师:所以我们春城又被称为海鸥之城。大家看了感觉怎样?

生:美。

师:美,美就一个字。

生:非常壮观。

师:成千上万的海鸥盘旋,多么壮观。

师:鸟儿确实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今天还要认识更多的鸟儿朋友。

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位鸟儿朋友,看,一起读读它的特点:

屏幕出示: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他那动听的叫声如笛儿般清凉婉转。

生:齐读以上句子。

师:(放鸟叫声)听:知道是谁吗?

生:珍珠鸟。

师:板书课题。来,一起亲切地叫叫它。

生:珍珠鸟。

师:真好,朋友们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用简易的竹条做的笼子里,接下来发生什么呢?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字音要读准,句子要读通顺。,看,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

生: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斑斑驳驳,显得生意葱茏,珍珠鸟便从中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师:读得太好了,特别生字“垂蔓”读得很准。第二个句子谁来试试。

生:那雏儿从画框上飞下来,“嚓嚓”地在纸上跳动,还用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师:老师看到有人在摇头,这是为什么?

生:“雏儿”。

师:儿化音,跟老师读。雏儿。雏完了把舌头卷起来。还有一个词也有问题,大家读出来了吗?似(平舌)的还是似(翘舌)的?跟老师读似的(翘舌)。

师:第三个句子。

生:珍珠鸟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细腻的绒毛盖住,还咂咂嘴。

师:有问题吗?

生:他把眼睑读成了眼脸。

师:三个句子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三个句子。

师: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谁来试试?

生:课文写朋友送给作者一个珍珠鸟,然后她生了个雏儿,然后他们非常友好。

师:如果更精炼一些就更好了。

生:朋友送给作者一个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饲养下,她生了个雏儿,小雏儿天天陪伴着作者,最后和作者成了好朋友。

师:说得真好,最后这雏儿和作者成了好朋友,能跟小小的珍珠鸟成为朋友,多么令人惊喜,多么令人感动啊。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最令人惊喜,最让你感动的一段。找到的同学认真读一读,读出你的惊喜,读出你的感动来。

生:读书。

师:同学们,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来。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读出激动和感动来。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为什么写这一段,说说理由。

生:因为作者写珍珠鸟在他写作时竟然落到他肩上,睡着了。

师:还有谁刚才也读的这段。说出你的理由。

生:我之所以读这段是因为珍珠鸟是非常怕人的鸟,他落在作者的肩上,是对作者的信赖。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让一只怕人的鸟对自己产生信赖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师:说得多好啊。此时,那无数的惊喜与幸福都定格在了这个画面里。同学们,

用心看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都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鸟对作者非常亲切。

师:换个词语。

生:珍珠鸟完全对作者信赖了。

师:这个词语用的好,板书:信赖。

师:珍珠鸟完全信赖作者了,此时没有大鸟生气的叫声,也没有它的呼唤,小鸟停在作者的肩头,多么美好的画面,这浓浓的情意融在了短短的几句话中,再读读,这画面中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自己说说,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这里还藏着作者的心情。

师:这里除了我和小鸟的心情,还藏着谁的心情?

生:还藏着大鸟的心情,没有焦急的叫声,也没有急切的呼唤。证明大鸟也产生了信赖的心情。

师:再读读这段,看能不能读出大鸟信赖的心情。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此时,孩子都在别人的肩头睡着了,可是大鸟却没有任何生气的叫声和不安的呼叫。我们看出了小珍珠鸟信赖我,大珍珠鸟也信赖我。

师:能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这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这胆小怕人的珍珠鸟此时如此信赖我,你想问什么?

生:既然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儿,为什么还会伏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生:它为什么会信赖作者呢?

生:作者是怎样让它信赖自己的?

师:大家的问题就在阅读提示中,大家读一读。

生: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师:就带着这个问题潜心读书,边读边勾画重点的词句,然后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勾画。

师:珍珠鸟得到了一家两代人的信赖。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重点勾画大鸟的,有的重点勾画小鸟的,都不错。

师:觉得钩好的同学可以和前后的同学交流一下,我们取长补短。

生:学生交流。

师:大声的交流是对自己的展示,认真的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准备好展示自己,尊重别人了吗?

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说说你勾画的理由。

生:作者用吊兰保护小鸟,后来小鸟也就……

我们看出来了,小鸟原先已经有个舒适的巢了,作者又给了它一个丛林一样的家。

师:我还做了什么,能得到大鸟的信赖呢?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师:为什么画这段?

生:因为这段写的是不去打扰这些珍珠鸟的生活。

师:是啊,给它空间,信赖才能得到蔓延。他还做了什么呢?

生: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师:你读到这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想,要得到小鸟的信赖,先要让大鸟信赖我。

师:大鸟安心在这里生儿育女了,我才能得到雏儿的信赖。得到大鸟的信赖,都是因为我给予了大鸟悉心的照顾。大鸟信赖我了,小鸟信赖我没,谁来读读。

生: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生:同学们,找到这几段了吗?如果我们换个人称,改成“我”,读一读,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有没有谁站起来,当一当这个小家伙。

生:起先,我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我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师:只要父母生气地叫一声,你就飞回笼里去,你真是个听话的小家伙,谁来接着当?

生:渐渐,我的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去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师:老师想问问你当小家伙的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作者没有伤害它,很自在。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还有吗?当小家伙可有意思了。

生:主人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我亲近的情意。这样,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他颤动的笔尖。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他的手指。

师:感觉怎样?

生:很舒服。

师:下一个呢?谁还想试试?

生:白天,我就这样淘气地陪伴他;天色入暮,我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还有同学想读这一段,我们来帮助他,把这段读得更有情味些。

生:(齐读)白天,我就这样淘气地陪伴他;天色入暮,我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师:为什么天色入暮,你还不想回去呢?

生:因为我的主人对我非常友好。

师:是啊,主人的信任,这小家伙如此胆大,如此放肆呢!终于有一天,这动人的一幕出现了。让我们齐读下面一段,重温这美好的一刻。

生:(齐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板书:美好的境界。

师:我照顾珍珠鸟,珍珠鸟一家两代信任我,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冯骥才。

师:在哪儿找到的?

生:68页下面。

师:68页下面有一行小字,读书注意细节,真是好习惯。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只生花妙笔,你同意吗?那他这支妙笔妙在哪里?原因何在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交流。

师:你觉得这只妙笔妙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珍珠鸟在我们面前一样。

生:作者把珍珠鸟的淘气、珍珠鸟的胆小写了出来,最后,珍珠鸟终于信赖了我,停在我的肩上,他把自己的激动也写了出来,我觉得不像是在养鸟,而在和鸟交朋友。

生:作者把他和珍珠鸟的交往写得非常细致。

师:这篇文章把冰心奶奶打动了。她说:“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那这样写散文的秘诀何在呢?一齐读读:

生:“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师: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生:写话。(屏幕出示几幅温馨画面)

师:写完之后同桌可以互相看看,不要有错字,语病。

师:谁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生:信赖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师:在屏幕上打出学生的话。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世界。

生:信赖往往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

生:信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

生:信赖,往往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世界成为爱的海洋。

师:同学们,我们真情的流露连在一起,多么像一首诗啊。

生(齐读)

信赖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和谐的世界。

信赖往往使人与人的距离更亲近。

信赖,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

信赖,往往让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世界成为爱的海洋。

相信你,相信我,相信它。

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是啊,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下课。

珍珠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珍珠鸟和我相处的情况,了解珍珠鸟对我的逐步信赖,明白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齐读课题)

2、现在请大家比较两个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示句子: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小结: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迫不及待地把喜爱之情告诉大家。所以第二句好)

3、过度: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珍珠鸟不仅生活得非常幸福,愉快,而且已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了,请打开书本,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小鸟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把收获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后回答:声音可爱尖细又娇嫩,动作可爱探,外形可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小结:说的真好,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吧!

4、过渡:小珍珠鸟一天天长大了,它也成了我的好朋友,那么,它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进我的生活,并对我产生友好的呢?(出示第4自然段,同桌互相读,并出示学习方法。读完后,互相交流,有哪些收获?

表示时间的词有:起先、渐渐地、先、然后、后来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说明了什么?)

设想:如果你是珍珠鸟,你为什么靠近我?

小结:这就是我对珍珠鸟的喜爱,鸟儿对我的亲热,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体贴入微?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不伤害呢?同样,没有信任,鸟儿怎么回这么快的亲近我,把我当成好朋友呢?

5、过渡:这小家伙越来越信任我了,越来越喜欢我了,慢慢地和我越来越近,引读“白天……晚上……

6、提问:“小珍珠鸟的父母为什么要再三呼唤呢?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7、这就是人与鸟儿相互信任换来的美好一幕,瞧,有一天,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画一幅画,看图上的插图与脑海中的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8、它睡的好熟呀!,连作者也没有想到,这小家伙居然落到我的肩头,此时此刻,它已经把我当成什么了?这小家伙梦见什么了呢?

学生交流

9、正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欢、爱护,也使得它对我更加信赖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指名说。

10、是啊!作者也和大家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还可以怎么读呢?

解释信赖。美好的境界指什么?

11、总结全文: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笔下的雏鸟真像一个活泼淘气、天真无邪的孩童,它的外形惹人喜爱;我们的相处更有趣味,从远离我到走近我,蹦到杯子上,俯头喝茶;再到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还不停地咂嘴,人给鸟儿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鸟儿也给人们的精神增添乐趣,而这些只有从彼此的信赖中才能得到;最后,老师想借伟大的儿童作家冰心的话与大家共勉: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父母,也爱雏鸟的父母!

珍珠鸟教案【篇8】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该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珍珠鸟》一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一开卷,向读者走来的便是一位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我”,他为一对珍珠鸟营造了具有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环境,且细致入微地呵护着它们,双鸟轻松自在地生活着。雏鸟诞生于“人间”。这只小鸟不像其父辈,它没有面对陌生环境的惶恐,也眉宇久居笼中的萎顿。虽然“大鸟”在笼中对他“再三呼唤”,小珍珠鸟还是尽情地在主人家里呼吸着自由的气息,其形轻捷,其神欢快。作家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多么可爱的一只小生灵!特别是它与主人和谐而自然的关系尤感人至深。文章展露了这种关系的形成,它是极为有序的。对此,作家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小鸟从“离我较远”到“一点点挨近”,到“淘气地陪伴我”。最后“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的全过程。这里鸟已不是鸟,它有了人的性灵,我们见到的不再是调皮的小鸟在玩耍,我们见到的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温馨的怀抱里。作者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束全文,可说是水到渠成。

二、说目标、重难点

学习这篇散文,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因此,教学本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教学重点:

①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②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三、说教法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分两次自学。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首先用奥运会上运动员给鸟儿下跪祈祷的故事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后,及时检查生字、词语。然后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2、细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3、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尊重、平等、信赖”的主题。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和人类捕杀动物的镜头,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认识,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平等、尊重、信赖来创造”。此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然后我又播放了伊拉克战争的镜头,让学生谈认识。有的同学谈到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赖不能以强凌弱。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初中生活快一年了,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

四、说学法

1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自学。整堂课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五、说设计

1.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我采用故事情境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自读课文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如:我用下面这个故事导入------“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展示目标

1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3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义

2、【自学】1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扫除生字障碍。

2.请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请学生用喜悦的语气读自己喜爱的片段,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

3.【自学】2 合作探究:

首先、分组讨论。(大屏幕上显示研讨问题)

(1)“我”和小雏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研讨,之后全班各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总结,深入文章主旨。然后、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4.自由质疑,大胆创新。

对于这篇散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在小组内提出来,共同解决;如果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

组内自由质疑探讨;发表个人见解。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4.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辩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的拓展,可从突破重难点人手,设计一些题目:

1.《珍珠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想境界,但在现实世界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呢?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呢?(多媒体展示)

3.交流两句当代作家的名言警句。(多媒体展示)

五.作业。

1.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些环保标语。

2.用喜悦的语气,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六、结束语:“保护环境,关爱动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七、板书

珍珠鸟教案【篇9】

【自学目标】

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

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重点】

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

【自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读书学习

1、(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⑴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⑵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

⑶起先……笼子周围……屋里……柜顶……书架上……画框上。

⑷我不管它:

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语句。

2、(师)这些语句给我们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几处印象最深的语句,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师:日渐亲近。

细读:

⑴(师)那我们就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语句”。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

(提示:学生结合鸟笼里、鸟笼外的环境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理解与尊重。)

(师)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继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

(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⑵哪些语句表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情景?读相关语句。

(提示:在课文的六七自然段。)

⑶哪些语句表现了“小家伙神气十足站在书架上” “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提示: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

⑷你是怎么体会“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吗?

(提示: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你体会着读一读。)

(提示: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⑸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静静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把你的感受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总结

1、(师)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提示: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得到了它的信赖,它与我越来越亲近。)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

(提示:你是否体会到信赖是相互的,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它就与我越来越亲近。)

《珍珠鸟》工作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通顺、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雏儿、立即、眼睑、眸子”等词语的字音。

2. 通过有层次地反复阅读学生能够逻辑重音准确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并了解作者叙述课文的叙事顺序。

3. 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以及由相互信任构建的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4. 运用联结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意思。并受到真、善、美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二) 教学过程:

一、检验预习效果。

1. 出示词语认读: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雏儿、立即、眼睑、眸子。

2. 理解“生意葱茏、眼睑、眸子”的意思。

3. 揭题:珍珠鸟。单看课题,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小鸟呢?

[将“学”的内容,尤其是正音的环节放在“读”之前,是为了“读”得更顺畅提供便利。也使后续“学”的内容更为扎实、准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2. 交流所读懂的内容:作者写了有关珍珠鸟的哪些事儿?

(作者先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为它们布置了一个温馨、幽静的居室。后来,它们做了爸爸妈妈,有了小珍珠鸟,作者并不去惊动它们,而是精心地照料它们。后来,小珍珠鸟渐渐地与我熟悉起来,从陌生到熟悉,直到睡在我的肩头。我看着它熟睡的样子,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前提。]

三、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 初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珍珠鸟特别可爱

2. 自己再读读课文,把能表现珍珠鸟可爱的句子画下来,一会儿我们再来读读。

3. 读自己画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将句子读好,读出自己的感情。

如:第四段:“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想像自己看到从绿叶垂蔓中伸出的鲜红小嘴,会有什么感觉?读出作者的怜爱。

第六段:“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读好“雏儿”的读音,感受亲昵名称背后小鸟的可爱。

第七段:“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想像它圆滚滚的小身子,读出它的可爱。

第八段:读好“一会儿、一会、一会”的排比句,读出小鸟的调皮。

第十、十一、十二段:着重读好“蹦到、俯下、偏过脸瞧瞧、跑到、绕着、蹦来蹦去、跳动的、嚓嚓、扭动、挤开”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小鸟的可爱。

第十三段:读好描写小鸟睡觉样子的句子。

4. 从这些句子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预设: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5. 默读课文,画出哪些句子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呢?如果你画的句子刚刚已经画过,再想想,其中的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欢呢?

如:“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我不管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四、感受信赖带来的美好境界。

1. 是呀,正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才让他不去打扰它,不去伤害它。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换来了小鸟对作者的信赖。所以,才有了下面这动人的一幕,师生一起读。

2. 师: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示意生接读。(配乐)

生1: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生齐: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3.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 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的意思。并做积累。

2. 学习作者于生动的描写处融入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并尝试应用。

3. 学习作者有先后顺序地描写行为的方法。并尝试应用。

4. 学习“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排比句式。

5. 学习作者准确的动作描写。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唤起旧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可爱而调皮的珍珠鸟,作者很喜欢珍珠鸟,作者获得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启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学习作者有先后顺序地描写行为的方法。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作者笔下珍珠鸟的调皮与可爱。作者是如何将它的特点写出来的呢?默读课文,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描写珍珠鸟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边读边想,作者哪里写得好?

2.第八段:

(1)起先……随后……跟着……: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会有什么影响?对比着读一读,感受表示顺序词语能够把一段话写得有条理的好处。

(2)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提供其它情境,再造个句子。

第十段:

(1) 先是……然后……再……:可放手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2) 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突出珍珠鸟的可爱,可适时朗读体会。

(3) 去掉关键词,鼓励背诵,积累语言。

[以读为基础,在读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作者于生动的描写处融入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

1. 刚刚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作者也一定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它的可爱。请大家想一想,从这几处描写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预设: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2. 再引读八段、十段。教师引导语:此时,作者心里会想?

3. 是呀,“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作者虽然没有时时处处都写“我喜欢它”,但,从对珍珠鸟可爱样子和调皮动作的描写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份喜欢。写文章,离不开“我”的感受,你写的字字句句都有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4. 快速阅读全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词句表达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呢?

[寄情于文,是孩子们在习作中所忽视的,他们往往脱离自我,在自己的文章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长此以往,文章少了情感的滋润,自然不会进步。以此文为典范,让孩子们在文章中表达自己,是一个好方法。]

四、积累词语。

1. 文章当中还有什么词、句是你不太理解的吗?

预设: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2. 结合上下文猜测: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1) 斑斑驳驳:什么颜色的小叶可以用斑斑驳驳来形容呢?(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查词典: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2) 生意葱茏:结合上下文:可换词为生机勃勃。

词典:划分语素:生意: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机。葱茏:(草木)青翠茂盛。合并在一起,就是指草本生长得有生气,生机盎然的样子。

3. 再读句子,读出吊兰生机盎然的样子。

4. 还有哪些词语,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生机盎然的样子呢?

如:生机勃勃,花繁叶茂,郁郁葱葱 ,欣欣向荣,花团锦簇等。

5.把这些词语记录在积累本上。

《珍珠鸟》工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同学们,请先看几幅鸟儿的图片。(学生欣赏课件)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珍珠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3文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阅读要求”开始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

2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全班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读所划的语句,教师大屏幕出示:

有十处,讨论,教师结合鸟的变化随机点拨:

(1)、一开始躲进吊兰丛中。

(2)、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一点点熟悉了。

(3)、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4)、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5)、渐渐地胆子大了,落在书桌上。

(6)、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我这时又有什么反应?

(7)、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

(8)、啄"我"颤动地笔尖。作者是这样做的?假如你就是作者,会对小鸟说些什么?(9)、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会说些什么?

(10)、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同学们,你从描写小鸟的这些变化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

3、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1)、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

(2)、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拓展延伸。

(3)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自己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的格言。

五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1)学生动笔写格言。

(2)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六、总结全文。

1听音乐结束课文

2布置作业:把自己的格言展示在板报上。

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胆小——渐渐胆大——亲近我——相信我

鸟和人的关系和谐、平等、融洽,真好!

珍珠鸟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布置预习任务:以自学为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可请求同学帮助。

1、读第一遍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查字典,把拼音写在书上。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该停顿的地方划上“∕”。读完后,盖上拼音读生字,读错的再拼拼音记住为止。

2、读第二遍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句的意思,不明白的查工具书或上网搜查:

(1)雏儿 索性 细腻 伏案 信赖 神气十足 不由自主

(2)把“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为陈述句。

4、回答问题: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5、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比如人与动物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你以后想怎么做?可搜集信赖和爱鸟护鸟的名言警句。)

6、写生字、生词、重点句子,达到写好、会写:描红一遍;在生字下面写出生词(一类字词);把生词、课后3题生词、重点句子抄写两遍,第一遍看着写,第二遍默写对照。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朗读课文时先体会感情,然后酝酿感情练习朗读。朗读时语气、表情可夸张,为充分表达感情也可加上动作。

8、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预习分工:

1号、2号、3号、4号、5号同学完成1——7项,争取完成第8项。

6号同学完成1——6项,争取完成7、8项。

珍珠鸟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20课珍珠鸟。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后,我们进行展示。

二、小组内交流:

1、1号检查6号:读生字,说词句的意思,读课文,1号随即纠正补充指导。

2、2号检查5号:读生字,说词句的意思,读课文,2号随即纠正补充指导。

3、3、4号分工检查:读生字,说词句的意思,读课文。即纠正补充指导。

4、1号带着大家听写生词、三题上的生词、重点句子,1、6号,3、4号、2、5号互相检查,错的改3遍。

6、3号回答: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7、4号回答: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9、1、2号回答: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10、小组长汇总问题,展示时代表小组提出来。

注意: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抓紧时间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三、集体交流:

1、质疑:各小组长在下面提出本组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做好标记。

2、解疑:个人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解疑。

四、分配展示任务:

1组1号展示生字:课前将本课一二类生字和自己查工具书认识的字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展示时自己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字容易读错。然后检查某组6号同学读。最后说明“我们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2组1号展示对词句的理解:课前将词句的意思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展示时自己讲一讲。并随即检查某组5号同学说意思。强调一些词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说明“我们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3组1号展示: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

4组1号展示: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5组1号展示: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6组1号展示: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7组、8组、9组、10组展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一人读一段,可以齐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选取最精彩的段落读……

11组、12组、13组1号展示: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珍珠鸟 展示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20课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准备一下你们展示的内容和方式。5分钟左右完成。

二、小组交流:

三、学生分组展示:

1、1——9组展示,展示完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点拨。

2、10——13组展示感情朗读课文:

(1)生读课文,大家随即评议:指出优点,哪里读得好,注意了什么或读出了什么;提出建议,哪里读得不好,应该注意什么或应该读出了什么或范读;比赛读,我能比他读得更好。——学生没有评价到的地方,老师评议。(教给学生从以上三方面来评)

(2)各段的读法:

第1、2自然段:注意表情,读出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我非常喜爱他们,心里非常高兴,我对它们非常关心。

第3自然段:读出珍珠鸟的可爱、好玩、漂亮,读出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通过自己的朗读夸夸它。

第4自然段:语气越来越强,读出珍珠鸟对作者越来越亲近。加上动作更好。想象着你就是作者,这小家伙就在你的眼前,把你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第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来读。

第6自然段:读出了人鸟友好相处、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读得很轻,好像怕惊醒了这小家伙。

第7自然段: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老师激情总结、升华情感:

是啊!信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动物有感情,人更富有感情。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如果多一些关爱与信赖,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都能够友好相处。那么人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五、布置作业:

课下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下节课再展示。

1、1号——6号,2号——5号,3号——4号结对检查背诵课文。随即纠正。

2、检查背诵完的一对默写要求背诵的段落,默写完自己检查,对方检查。

珍珠鸟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意蕴,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从把握叙事线索、赏析精彩词句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揣摩、理清线索等方面的训练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观念。

2、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写作经历,理解作者如何在对小鸟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设疑激趣

现代社会,人们崇尚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一种现象:当美丽的天鹅在翩翩起舞时,人们总想靠近一点去观赏,可每到离天鹅一定的距离时,天鹅就飞走了。经过多次的试验,人们终于发现:原来鸟与人类是有一定距离的,是可望不可及的。那是什么原因让人和鸟之间横隔着一段距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或许大家会得到某种启示。

二、整体感知,训练学生听读课文,把握大意,提炼表达的能力。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准备用:“真好!”的句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从中所获得的启示。

2、提问,探讨,教师相机点拨。

参考:真好!人鸟相亲。

真好!自由的小鸟。

真好!可爱的珍珠鸟,善良的作家。

真好!鸟儿在作家肩头做梦。

真好,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真好!读到这样美的文章!

真好!大鸟爱小鸟。

……

三、赏读与积累精彩句子。

1、教师导入:可见,《珍珠鸟》这篇文章写出了小鸟的可爱、作家的善良和人鸟相亲的美好画面。我们要通过朗读课文,赏析佳句去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2、朗读与赏析积累:

学生选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其中所蕴涵的细腻情感,

然后集体交流,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和词句赏析方面的指导,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在对小鸟的神态外形与动作描写之中融入了自己的爱心,所以才写得动人。

教师的准备:

(1)、第6、7段——读出小鸟的稚嫩可爱,体验“多么”“好肥”

(2)、第8、11、12、14段——读出小鸟的顽皮可爱;读出小鸟的活泼可爱,体验叠词的意味;读出小鸟的娇憨可爱;体验句子的语气。

小结:作者怀着对珍珠鸟的怜爱之心,在文中赋予了无知的小鸟人的性灵,把小鸟描摹得娇憨可爱。

四、深入研讨。

1、设问激疑:通过朗读和体会交流,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个人鸟相亲的美好画面,那么,这个美好的境界是如何得来的呢?我们为什么碰不到这样的小鸟呢?(学生答:信赖)。“我”与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呢?

2、要求综观全文,拟出作者与鸟儿的关系发展变化的线索:

鸟(怕)人——人(爱)鸟——鸟(亲)人

3、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我”的举动小鸟的反应

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

雏鸟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我不管它

即使开着窗子也不会飞走

不去伤害它

“蹦到我杯子上”喝茶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我不动声色地写

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伏案写作时

趴在我肩上睡着了

4、小结:(1)、“我”的爱护:提供环境——不去惊动——不去伤害——不去惊扰;鸟的变化:不去惊扰——显得怕人——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赖。(2)正是因为有作者的一颗爱心,才会创造出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境界。同学们,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人类不能以地球的主宰自居,因为生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只有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才能创造出真正幸福美好的生活。(展示人与动物相亲和人类残杀动物的图片)

五、拓展体验:

在与珍珠鸟的相处中,作者由衷地感叹道:信赖,往往创造美妙的境界。

那么,在你看来,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创造美妙的境界?

学生回答的角度有:宽容;理解;尊重;信任;沟通;放弃;付出;欣

赏别人等等。

(爱护、尊重、亲近)信赖

人类鸟类

人类?人类

六、布置作业:课后写随笔:____,往往创造美妙的境界!

七、板书:

线索:鸟(怕)人——人(爱)鸟——鸟(亲)人

“我”的爱护:提供环境——不去惊动——不去伤害——不去惊扰;

鸟的变化:不去惊扰——显得怕人——渐渐胆大——开始亲近——完全信赖。

(爱护、尊重、亲近)信赖

人类鸟类

人类?人类

珍珠鸟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人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

2、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资料的收集:作者冯骥才资料、珍珠鸟图片、音乐。

课件的制作:《珍珠鸟》课件。

活动的准备:让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静静地聆听!(播放清脆的鸟鸣声)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边听边介绍珍珠鸟外形特征的句子。

2、介绍作者冯骥才。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生汇报,师强调重点词

小组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大胆起来的呢?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3、组员交流体会,并运用: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的句式组织语言,回答第二题。

欣赏课件,初步感知,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起先、渐渐地、后来。

3、研读探究

文中哪儿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小组合作讨论:

⑴我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用“~~~~~~”画出描写我行为的句子。

⑵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画出描写雏儿活动的句子。

4、指名汇报交流:

⑴起先怎么样?读,悟,读

⑵渐渐地呢?读,悟,竟然什么意思?我会有什么反应?

⑶后来?读,悟,感觉?怎样交流?啄,好像在说什么?抚呢?再啄?

5、连起来说,加进想象更好。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课件出示。

(三)课堂小练笔。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和哪个人或者自然界的花鸟草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你认为这种信赖是怎样建立的?

1、一天,我漫步在森林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小白兔。我轻轻地走了过去。

提示:这只小白兔见到我会有什么反应,结果会怎样?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可以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等反映过程的词语,并用上“居然、不由自主”这两个词语。

2、四人一组交流。

3、指名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4、学生各自完成小练笔。

(四)完全信赖,美好境界,有爱会爱。

1、完全放心还从哪儿看出?再读第六节,深化情感。

因为信赖,小家伙美美地睡着了,因为信赖,它做起了甜甜的梦,会梦见什么呢?

这不就是因为信赖而创造出的——板书:美好境界。

2、“我”究竟为什么能获得珍珠鸟的信赖?指名说,板书:有爱。

配乐朗读感悟。

3、你喜爱这样的小家伙吗?你有过这样的小鸟依你的情景吗?文中的我为什么能够呢?

生自由表达。

师小结: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温暖地抚摸是爱,静静地注视也是爱;逗它玩是爱,让他独自耍也是爱;为它做这做那是爱,啥也不做,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也是爱;给它舒适的家是爱,放飞它,让它自由飞翔也是爱。所以我们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学会选择如何去爱。

板书:会爱。

正因为我有爱,因为我会爱,所以这个小家伙才完全信赖了,是不是?

(五)延伸拓展。

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在本文中,冯骥才描绘了一幅人与“小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画面,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真情。

展示幻灯图片:小女孩与猛兽亲若一家,只要人们愿意,人和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3、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

谈感受。(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信赖。)

学会尊重、关爱、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条件,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所以我们说:“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展示幻灯片:“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你自己的格言。(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

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

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宝贵的多,因为它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和谐共存。

(六)情感升华,动情结课。

人与鸟因为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那我们人与人之间有这种信赖吗?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人与动物、运动场上人与人、国家之间战火纷飞的画面。(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具体情况,谈点体会。)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地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吧。(播放歌曲)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视生命、善待动物、爱护自然,同时也能善待自己的.同类——人,那么我们都将会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联系现实,谈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七)作业园地(选做)。

1、搜集关于鸟或其它动物的成语、古诗句,体味其中的意蕴。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给孩子励志简短句子(精选64条)

给孩子励志句子 11-25

生日七夕的朋友圈文案

生日七夕文案 11-25

生活类主持稿

生活主持稿 11-25

优秀个人自我评价(集合11篇)

优秀自我评价 11-25

鸟的天堂教案5篇

鸟的天堂教案 06-16

父母子女生日慰问信合集4篇

父母子女生日慰问信 子女生日慰问信 11-25

写作示范: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实用版

鸟的天堂课件 鸟的天堂教案 06-25

劳动节给领导的祝福语193句

劳动节领导祝福语 劳动节祝福语 11-25

最新开心的心情说说

开心心情说说 11-25

2023开幕式邀请函(集合四篇)

开幕式邀请函 11-25

教师节唯美句子短句集合56条

教师节唯美句子 11-2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