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饮用水应急预案

家务国务天下事,防灾减灾乃为要务,面对紧急事故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极为重要。制定紧急处理方案是必需的,你认为设计有具体目标的应急预案是否会带来一定难度?趣祝福小编觉得这篇“饮用水应急预案”的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希望所得知识能够助您成长,欢迎参考!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防溺水应急预案集合四篇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

为深入加强学院饮水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学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院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学院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院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学院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组织机构,以便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后能快速及时地处理。学院要成立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条件:学院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

2、处理办法:

①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饮用水的供应。

②迅速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同时报区疾病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3、汇报内容:

①报告饮水污染造成不适的师生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②学院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③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④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4、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并通知家长。

5、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

6、配合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8、保险机构介入处理。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10、书面汇报前因后果及处罚情况。

11、整改计划、措施。

四、学院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办法

1、学院必须保证学生享有足量、卫生的饮用水。

2、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学院师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3、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学院使用的制水、供水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制定学院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5、院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和学生饮水安全须知。

6、学院要根据供水方式严格按照卫生监督管理要求执行:

(1)桶装饮用水

学生饮用桶装饮用水应做到:

①生产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②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

③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标识的标准;

④对饮水机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⑤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的记录;

⑥饮水机清洗宜请专业机构进行;

⑦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⑧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2)二次供水生活用水

①水箱每学期由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并备案;

②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水箱加锁加盖;

③保持设施周围环境清洁;

④配合卫生防疫机构抽检水样。

五、学院发生饮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和联系方式

(略)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应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对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或造成污染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

第三条、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小河区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五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主要负责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联系并协调联络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日常工作;受理饮用水源环境污染投诉;信息收集汇总等工作;遇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区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区公安局负责对区内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应急救援的交通管制,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社会治安,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工作;区消防部门负责应对饮用水源突发事件中的抢险处置工作。

区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必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或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

区城管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涉及饮用水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保障便捷畅通的应急交通运输渠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区水利局负责配合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

第六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水利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区消防部门组成。

第三章、预测预报

第七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要会同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发生在辖区境外和辖区内有可能对我区饮用水源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八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领导部门,以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第九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联络员、值班电话,并报市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

第十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报送,并抄送同级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一)Ⅰ级(特大):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贮运中发生泄漏或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100人以上的污染事故;因环境突发事件使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Ⅱ级(重大):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污染事故;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城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故。

(三)Ⅲ级(较大):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下,使主要乡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Ⅳ级(一般):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使村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第十三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Ⅲ级预警标准时,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Ⅱ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Ⅰ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预警公告。

第十四条、按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特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请求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启动国家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得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初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逐级上报,并请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实施,并成立由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区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一)应急准备工作

开通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及时向小河区政府应急办和区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同时上报省环保局;成立相关专家组分析研究情况,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二)应急救援工作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事件扩大。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应迅速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并根据事件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发展趋势和形势动态,作出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为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和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三)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污染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四)应急终止的程序

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终止程序,执行《小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终止程序。

第十六条、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指导有关部门及时查找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于15天内负责编制特大、重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三)应急过程评价。涉及饮用水源一般环境事件由区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涉及较大环境事件由省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涉及饮用水源特大、重大环境事件按程序上报。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议。

第十八条、发生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后,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或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和调查处理,或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失当,索贿受贿、包庇事件责任者等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速报制度执行《小河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速报制度。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3

为保证学校用水安全,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对饮水安全工作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成立学校“饮水安全”工作小组和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阮为

副组长:吴敏云、忻立明

组员:朱英、顾燕萍、谢嫣、施蕾、李戟、龚玲

二、针对“饮水安全”开展的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介绍有关“饮水卫生”的知识。卫生老师利用校班会课的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对“饮水卫生”的了解。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醒全校师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

3、落实班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班主任要每天统计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如果班内有学生因饮水问题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告知卫生老师,若发生5例以上由饮水引起的身体不适,立即与疾控中心联系,根据有关要求做好相应措施。

三、学校的饮用水定期送检

学校根据有关要求每学期将饮用水送到疾控中心抽样检测一次,测出饮用水达标方才开放饮用。

四、学校倡导、监督学生节约用水、安全饮水,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4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变发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种发生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果断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街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领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协调工作。

副组长: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工作。

成员: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和饮用水的切换工作。如遇到污染事件,应严格落实报告制度,负责及时向总务负责人或安全保卫科负责人报告,再由学校负责人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通知制水生产厂家。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5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成立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吕扬文

副组长:程明辉、林曙绛、李海东、董蕾、曹仁敏、孙永辉

成员:

2.学校生活饮用水检查范围:

(1)学校生活用水

(2)师生用直饮水

3.报告范围

(1)水质污染

(2)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

(3)水源性疾病暴发

4.突发事件的报告

当发现有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发现的当事人应立即向吕扬文校长报告。吕扬文校长为水污染事件向上级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经吕扬文校长分析确认后,以最快的方式将情况向栖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栖霞市教育局及庄园街道相关部门报告。如果吕扬文校长因事不在校时,则按领导小组人员顺序依次报告。

5.应急处理程序

(1)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件时,设备管理员应立即关闭供水系统。

(2)第一负责人立即召集应急小组会议,进行安排布置。

(3)协助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

(4)设备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负责对供水系统进行监控,不允许其他无关人员接近该系统。

(5)立即联系栖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水质检测,积极查找污染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好消毒药品和其它所需物资的准备工作。

(6)发出紧急通知,告知师生有关注意事项,出现身体异常情况者尽快与医务室林红萍联系,将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7)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络,安排医务人员或120等到现场防备和处置紧急情况。

(8)派人负责与自来水公司联系,协调安排送水车,为学校送水,保证基本生活用水。

(9)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作好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的清洗、消毒工作,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10)水污染事件得以控制或有效解决后,分析总结事发原因及今后预防措施,并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培训,将分析总结报告报送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全县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政府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豫政〔20xx〕66号)和《洛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编制。

1.3、适用范国

本预案所称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全县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县城及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本预案所称饮用水水源地,暂指由本次报请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复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若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复后,以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复的饮用水水源地为准。

1.4、事件分级

依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环境事件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级,预警分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1)特别重大事件(I级):指因危险化学品贮运过程中发生泄漏或者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中毒的污染事件;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城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件。

(2)重大事件(II级):指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污染事件,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件。

(3)较大事件(III级):指因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污染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下、10人以上中毒,使主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一般事件(IV级):因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使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

(2)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把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预防措施,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警演练。

(3)坚持科学处置的原则。实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形成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的科学应急体系。

(4)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强有关法律宣传,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坚持依靠科技优先原则。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调度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6)坚持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原则。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应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机构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县辖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县长担任,成员由环保、公安、安监、交通、水务、卫生、气象、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领导担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具体承担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指挥事务,通过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1)执行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

(2)负责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

(3)建立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接受、汇总、分析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水文、水质、气象等有关重要环境信息,向县应急指挥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

(4)协调各成员单位履行本预案中的职责。

(5)承担组织评估、修订本预案的具体工作。

(6)加强与毗邻地区的联系,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协作机制。

(7)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

2.2、职责分工

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控制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并在新闻媒体定期发布水质报告;对由于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提出事件性质,等级和危害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分析原因,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处理意见,防止污染扩大;负责对污染事故调查取证,依法对污染事故责任单位作出处罚;负责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负责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

县水务局:负责公共供水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组织规划后备水源地必要的取水和应急供水能力建设,督促自来水企业采用特殊的自来水处理措施,如减压供水,改路供水、停水等,确保饮用水安全;会商有关部门制定应急供水水量削减方案,督促区域供水达到水质标准;出现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危机时,督促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必须的供水量和出厂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

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协调、组织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地对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负责维护事件现场治安秩序,参与事件现场处置调查、群众疏散,保障区域社会治安的稳定和交通道路的通畅。

县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贮存、经营等活动中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所引发的突发事故;协助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负责加强对全市各类工矿商贸、重点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采取措施,实现限水、停水期间的安全生产。

县药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由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重大应急救援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地气象资料的监测,采集,及时提供天气实况;根据需要制作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服务产品;根据需要和天气条件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发改委:负责协调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事件处置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协助组织工业企业地下水源井的应急供水能力恢复和取水设施的储备和维护。

县卫生局:负责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提出可能产生的疫情和防治信息。

县农业局:参与饮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

县林业局:参与饮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后处置和生态恢复。

县财政局:负责预警和应急所需经费的审核、划拨及其监督管理。

县交通局:负责饮用水水源地相关饮用水源地的交通秩序维护和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并协助做好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县电业局: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指挥、通讯和信息传输所需要的电力供应。

县电信局:负责保证应急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通信和信息传输的畅通。

县委宣传部:负责把握全县的舆论导向,指导各新闻单位做好相关报道工作;协调、监督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以及公众信息的引导、传播工作。

事件发生单位:负责疏散人员,关停设施,启动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应急措施,并配合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

3、预警

3.1、信息监测和报告

(1)环保、水务、气象等部门应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测网络,实施信息监测与报告制度。各网络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水文、水质、气象和环境质量等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境外可能对我市水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报告。

(2)环保、水务、气象等部门监测机构的预警信息,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有关主管部门要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接收和评估,并视情上报办公室。

(3)办公室接到有关预警信息后,利用科学的预测手段,进行信息评估,根据不同等级,立即将预警信息报告给指挥部,由指挥部进行确认后,做出与预警信息相应等级的处置决定。

3.2、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应当坚持着眼于应对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通过强化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修复,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质。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1)把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环保部门应着手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规划研究,住建部门应组织开展饮用水供给保障研究,并加强基础工作和完善网络建设,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应对可能产生的危机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各相关部门联合组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信息监测网络,通过现代化的监测、监控手段开展相关水文、水质和气象等各类参数的日常监测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表征手段切实做好信息监测与报告工作。

(3)摸清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供给条件、水污染和环境状况以及管理保护措施等现状,查明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4)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应采取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6)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各种污染活动,治理可能导致保护区内水体污染的排污行为。

(7)建立战略备用水源地,做好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必要时按规定程序实施地下水补充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

3.3、事件信息发布

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I级(特别重大,红色)、II级(重大,橙色)、III级(较大,黄色)和IV级(一般,蓝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高、降低或解除。

预警信息由指挥部统一发布。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报警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4、预警措施

在发布预警公告,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组织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加密监测,密切注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

(3)指令各应急处置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4)指令启动工程预警调度体系,控制或关闭可能受污染的河道的水利涵闸、泵站,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知自来水公司做好水源和清水储备工作;发动群众储备饮用水。

(5)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处置的保障工作。

4、应急处置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的等级,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关机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4.1、迅速报告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详细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状况,同时予以核实。立即向办公室报告。对较大级以上突发事件,由办公室向指挥部和上级机关报告,同时通知下游相关各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便于及时减小受害范围。县环保、水务等部门分别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

4.2、快速出击

接到报告后,办公室立即通知各成员部门,携带污染事故专用应急监察、监测设备,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4.3、现场控制

现场由公安和消防部门负责控制,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参与现场控制和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防止污染物扩散,并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定警戒线范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4、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总体步骤如下:

(1)到达现场后,卫生部门应首先组织人员救治伤病员。

(2)环保部门应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根据以下几种污染特点,确定污染种类:①化学性污染:工业为主的污染如造纸、化工企业等集中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突发排放;农业污染为主的如突发农药沉船造成的河水污染,农田施农药后经暴雨冲洗入河道污染。化学性污染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②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染为主的污染和医院污水排污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③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的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有关因素,如有病例,尤其要对首发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开展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根据水源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份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开展环境监察。现场监察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联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督文书有关记录。

(5)开展环境应急监测。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等)、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份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河流段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源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行监测;生物材料监测,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行检测。

(6)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及教训等。向现场指挥部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污染。

4.5情况上报

现场调处人员将调查情况及拟采取措施报告指挥部,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指挥部负责报告上级部门。根据事故影响范围大小,指挥部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4.6应急救援

(1)及时救治病人,如有必要进行隔离。

(2)采取控制措施。县水务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通知沿途居民停止取水、用水,启用备用水源;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保护高危人群等措施,保护公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环保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源,如污染企业停产、减产、限产,停止污染物排放,打捞、吸附污染物等。供水部门按照其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开关相应闸口,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安全区域,从上游紧急调用水源,稀释污染,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停水或采取保护措施,如加入药水中和、净化污染,加大处理工艺,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如水厂加大或减少投氯量和净水剂用量,用活性炭处理过高的有机污染物等。

(3)加强监测。包括增加监测指标和加密监测频次,降低仪器检出限,提高检测精度,掌握污染动态。

(4)加强水源保护。

(5)观察水生动植物和农作物死亡情况。

4.7、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布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提出现场划定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的建议,向指挥部报告后发布警报决定。指挥部要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确定对外宣传统一口径,指派专人对新闻媒体发布污染事故消息。

4.8、污染跟踪

相关部门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报解除。

4.9、调查取证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实地取证,确定事故责任人。对涉案人员做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4.10、行政处罚

环保、卫生等行政执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对突发事件进行立案、调查取证,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5、应急的终止

5.1、应急终止的条件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状况达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集中式饮用本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水污染事件的水系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防护措施,保证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水平。

(3)本次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

5.2、应急终止的程序

根据应急监测、监控快报,确认事件己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由办公室报请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终止;必要时,由指挥部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的公告。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应急终止后,各级人民政府应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组织有关专业机构进行监测、监控、处置和评价工作,直至本次事件的影响完全消除为止;组织专业队伍对事件发生地现场清理及污染物进行处理,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发生。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建议,并组织实施。

6.2后评估

应急援工作结束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指导相关部门及时查找事件原因,进行应急处置行动的后评价,编制应急处置评价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7、应急保障

7.1、应急装备和物资贮备

根据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

(1)配置技术先进的预警监测、监控设备。通过自动监测系统、远距离视频监控系统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文、水质、气象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

(2)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沟通和指挥平台,保证预警信息畅通。

(3)贮备足够的应急处置所需物品,做好自来水深度处理的物质准备工作。

7.2、应急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队伍。成员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组成。

通过讲课、操作演练和模拟演习等培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专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应急处置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为有关法律、法规;各类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及其运行;应急处置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应急处置报告的编制和上报程序等。

7.3、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指挥协调系统。

7.4、资金保障

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系统建设、运行和应急调度、处置,按规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由财政部门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7.5、宣传与演练

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预防和应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联合演练,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应急预案做好本部门的应急演习,以确保本预案能有效发挥作用。

8、预案的制定、管理和更新

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本预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水环境的动态,及时组织修订、更新,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9、预案施行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7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为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发生在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1、提高意识、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应急、及时处理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应急,及时处理。

三、组织管理

1、报告制度

校园水源一旦受到污染,由昝万俊(总务主任)及时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同时负责向卫生防疫监督站报告。

2、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

保护好水源现场,请卫生防疫监督站及时提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3、指挥协调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指挥各班主任工作,协调作好校区水源污染的应急处理工作。

小编推荐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6篇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1】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城市安全供水,科学应对城市供水突发事故,规范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机制,使应急供水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地运转,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程度消除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危害,降低事故损失和影响,维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扬州市处置供水安全应急事故能力,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

1.2.3《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1.22)

1.2.4《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件》(国务院[2008]493号)

1.2.5《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

1.2.6《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6号)

1.2.7《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

1.2.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2.9《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公告第74号)

1.2.10《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6号)

1.2.11《关于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xx]153号)

1.2.12《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供水重大事故应急预案》(苏建城[2009]247号)

1.2.13《扬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扬府发[2006]38号)

1.2.14《扬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扬府办发[20xx]132号)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性事件,致使城市供水系统发生事故,严重影响城市供水水质、水量或导致人身伤害的应急处置。

发生在本行政区域以外,但可能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事件,适用本预案。

危及城市安全供水的突发事件主要指自然或人为因素使水质受到污染、供水设备和设施严重故障及水源供水量不足等,具体是指:

1.3.1城市水源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放射性物质等污染。

1.3.2战争、破坏、恐怖活动和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水厂停产、供水区域减压。

1.3.3水源取水口、原水输水管道发生垮塌、断裂致使原水断供。

1.3.4地震、洪灾、台风、水灾、干旱等导致水源枯竭、取水受阻,产水设施、设备毁损,输供水主干管线断裂。

1.3.5输电及变配电系统事故造成无法供水或区域供水减压。

1.3.6氯气严重泄漏。

1.3.7氯气、净水药剂等原材料出现供应中断。

1.3.8城市主要供水干管和配水系统管网发生爆管或突发灾害影响大面积区域供水。

1.3.9传染性区域疾病影响城市供水或由于城市供水导致传染病流行。

1.3.10调度、自动控制、营业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毁坏。

1.3.11较大范围的群众性事件影响城市供水。

1.4工作原则

应急供水工作实行“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全局互动、保障供水”的指导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原则,要与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水资源管理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并保证应急供水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

1、统一领导原则:扬州市城市供水突发事故现场指挥机构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负责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紧急情况下全市城市供水人员、技术、设施和设备等方面工作。

2、依法规范原则:依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紧急情况下城市供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保证紧急情况下城市供水安全。

3、属地为主原则:各级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紧急情况下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可申请上级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全市城市供水行业及社会力量予以支援。

4、分工协作原则: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其主管范围内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工作,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5、以人为本原则:在发生突发事故影响城市供水情况时,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保证居民基本用水和国防、医疗等用水,兼顾工业及其他方面用水。

6、预防为主原则:高度重视供水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供水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日常工作机构

市城乡建设局根据省住建厅、市政府应急工作制度及办法,设立供水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平时负责落实市应急委的指令,制定和修订应急响应方案;建立相关专家库;组织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通过87329110热线,全日制受理和收集有关供水事故信息,并及时上报;在发生突发供水事故时,负责甄别事故级别,初步提出实施预警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在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成立后,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工作,监测供水水质和水量,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评估事故原因、发展趋势及影响程度等,为市应急处置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各供水企业和水质检测部门应建立先行应急行动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供水事故。

2.2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2.2.1组成及主要工作职责

2.2.1.1组成

在发生突发供水事故并启动应急预案后,市政府将根据需要成立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在市政府统一指挥下,组织协调全市力量,按照预案实施应急状态下抢险工作,确保实现应急供水目标。指挥机构由市政府牵头,负有应急处置责任的相关部门、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供水企业及事故发生单位等组成。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秘书长、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和事故发生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对次生、衍生性供水事故,由法律规定的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2.2.1.2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国家应急工作方针,根据市政府应急工作原则和方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发生地区进行技术支持和支援;

(2)领导和协调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工作,部署市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

(3)及时了解掌握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情况,根据情况需要,向市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和提出应急措施的建议;

(4)组织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5)负责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6)其他有关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的重要事项;

(7)组织协调指挥部各职能组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8)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抢险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9)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在事故处理后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

(10)如发现事故可能导致重大溢出或产生环境污染危害,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检测调查,如已发生二次危害,立即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2.2现场处置组

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类别需要,可下设相关的处置职能组,各职能组牵头单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综合办公室: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主要任务是:在指挥部的领导下,配合指挥部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布置的各项抢险救灾任务。

(2)警戒保卫和社会稳定组:由市公安局牵头。负责事故现场、集中供水场所的治安警戒保卫工作,根据需要实施一定范围的交通管制,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等。

(3)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牵头。负责紧急救治受伤和中毒人员,必要时将伤员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同时负责调集应急救援所需药品、医疗器械,汇总统计伤亡人员救治情况等。

(4)应急监测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和市气象局配合,负责监督管理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监测、防治工作,确定事故危害区域,并通报危害程度和范围,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处理,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①出厂水、管网水的供水质量(水质、水压)监测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

②供水水源及氯气泄漏的监测由市环保局负责。

③调水通道、饮用水源地的水文情况监测由市水利局负责。

④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质和末梢水水质监测由市卫生局负责。

⑤气象要素的监测由市气象局负责。

(5)应急抢修组:由市城控公司牵头。主要负责指导供水企业做好供水设施设备的抢修工作。

(6)应急供水组: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城控公司及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等配合。其中:

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制定应急送水、集中供水和企业避峰用水方案等,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并对以上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

市经信委:负责落实企业避峰用水的措施。

市公安局: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

市消防支队:负责组织应急车辆为指定地区送水、供水。

市城管局:负责组织环卫、市政绿化等社会洒水车辆为指定地区送水、供水。

市商务局:负责调配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等并送达指定地。

市水利局:做好原水的调度工作,指导启用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

市城控公司:负责落实供水水源,安排应急供水计划和车辆运输力量。

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送水和集中供水的地点,组织供应和发放,并配合市公安局做好有关社会稳定工作。

(7)物资供应组: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协调和调集事故应急救援抢修、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由市商务局牵头,负责协调和调集事故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所需的物资。

(8)信息发布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政府新闻办负责联络新闻媒体,宣传应急知识和健康知识,统一发布有关信息,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并配合发布和宣传疏散路线,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9)善后处理组:分别由市民政局、市总工会等部门牵头,主要负责事故所涉及的安置、抚恤等工作,配合医疗救护组做好有关登记和统计工作等。

(10)通讯联络组:由市经信委牵头,负责落实电信扬州分公司、移动扬州分公司、联通扬州分公司等电信运营商做好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障工作。

2.3专家组

专家组由给排水、水质检验、水处理、气象、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生物化学、供电及电力维护、环境保护等专业组成。其职责是:参加指挥部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在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要求研究分析事故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受指挥部指派,为事故发生地提供技术支持。

供水事故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积极配合以上各组开展相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3.1应急准备措施

市应急委统一部署协调突发供水事故的预防工作,市城乡建设局、市环保局按照管理职能协同有关部门分别对城市供水质量(水质、水压)和城市供水水源质量进行监管。

(1)加强对城市供水水质、原水水质及其生产设施设备的检验与检测,建立城市供水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共享体系,掌握水质动态。

(2)开展突发供水事故的假设和风险评估,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3)建立供水应急人才资料库和应急保障队伍,储备应急救援物资。

3.2危险源分析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综合分析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供水事故的预测预警信息并及时上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可能导致发生供水事故的早期信息有:

(1)城市水源地上游陆域、水域发生重大有毒有害物泄漏、污染的;

(2)水源水位过低或枯竭,取水困难的;

(3)地震、塌陷、城市供电系统发生事故等,影响到水厂生产和安全的。

根据早期信息、监测信息,对可能引发供水事故级别进行分析评估,作出预警。预警和评估信息应该及时、准确地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各级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日常工作机构。预警和评估信息应包括:供水事故预警的级别、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警示事项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等。

3.3预警分级指标

根据供水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紧急程度,现将供水事故分为四个级别: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其相应的预警分级颜色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

i级(红色)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人员: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②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出现意外,造成5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48小时以上。

③供水水质、水源:因战争、自然灾害或突发性污染造成原水放射性指标或毒理学指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0倍以上。

ⅱ级(橙色)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人员: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②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出现意外,造成3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24小时以上。

③供水水质、水源:因战争、自然灾害或突发性污染造成原水放射性指标或毒理学指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10倍。

ⅲ级(黄色)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人员: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②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出现意外,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12小时以上。

③供水水质、水源:因突发性污染造成毒理学指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ⅳ级(蓝色)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人员: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②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制水、供水管网及其设施出现意外,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连续停止供水6小时以上。

③供水水质、水源:因突发性污染或原水水质恶化,一般化学指标或感官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3.4预警发布

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收到相关信息并证实突发供水事故即将发生或已发生时,应在初步判定其级别与类别后,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进入预警状态。进入预警状态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有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其中:

ⅰ级(红色)预警,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进入供水事故应急期;

ⅱ级(橙色)预警,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宣布进入供水事故应急期;

ⅲ级(黄色)预警,由市城乡建设局请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后发布;

ⅳ级(蓝色)预警,由供水企业主管部门或县(市)级成立应急指挥中心,视社会影响程度,请示市城乡建设局后发布。

(3)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的级别与类别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机构。

(4)各处置职能组和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供水监测机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即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调集事故应急所需的专家人员及有关物资和设备等,确保应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3.5预警解除

供水事故应急处置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供水事故预警和报警信息,作出接警处置的应急决策,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置

4.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发生突发供水事故的单位,无论事故级别大小,都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接报或通过社会反馈等其他途径获得突发供水事件信息后,应判定事故级别和类别,达到ⅳ级及以上的在2小时内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对情况紧急或可能发生重、特大供水事故的,可以先越级上报,但应及时向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补报。

4.2信息报告

突发供水事故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各供水企业要立即如实向当地供水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先期处置过程要做好记录。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如情况紧急,可采用先电话报告、后书面补报的方式。

报告应涵盖下列内容: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性质,简要经过,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2)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用户(减压、无水)范围,伤亡人数,事故发展趋势;

(3)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4)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及其他需上报的事项;

(5)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签字或加盖单位印章、报告时间。

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3先期处置

供水事故发生后,市现场指挥机构成立前,事发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在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预案迅速实施先期处置,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同时,要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4.4分级响应

突发供水事故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

ⅰ级、ⅱ级事故响应与处置,由市人民政府成立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按预案组织先期处置,并根据需要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供水主管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

ⅲ级突发供水事故响应与处置,由市人民政府成立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按预案组织处置,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政府和供水主管部门。

ⅳ级突发供水事故响应与处置,由市城乡建设局和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成立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按预案组织处置,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政府。

4.5指挥与协调

市突发供水事故现场指挥机构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后,各有关单位应立即派员赶赴指定位置,在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本着“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①通报事故情况,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②指派有关人员参与应急指挥和指导工作;③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抓紧完成指挥机构交办的应急处置任务。

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指挥机构可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6信息发布

市委宣传部会同现场指挥机构对事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发布、组织媒体报道。

4.7应急终止

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并已恢复正常供水。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市供水主管部门向市政府提出建议,遵循“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五、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供水事故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供水行业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理赔工作。

5.2社会救助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等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管理和日常的训练指导和专业支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训练场地、业务培训、训练器材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红十字会等各类志愿者队伍作为群众性组织,平时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活动,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要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全市社区保安队伍要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平时的防范巡视,及时报告有关信息,并协助专业队伍做好现场治安维护等工作。

5.3调查与评估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供水事故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报告。调查评估报告应在应急终止后一个月内完成。调查评估报告应包括:

(1)整理和审查所有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

(2)总结和评价导致应急状态的事故原因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

(3)发生事故的供水系统基本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4)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主要经验教训;

(5)从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等。

六、应急保障

6.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队伍及装备保障

各应急处置机构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应急要求迅速组织精良的应急抢险队伍,并组合特定的应急任务,提供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基本信息,建立专家、队员及装备储备数据库随时调用。

6.2财力保障

对突发供水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应急资金和有关救援物资资金。

6.3物资保障

根据救援需要,保证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而且要实现快速、及时保障到位。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装备贮备救援物资、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检查,保证设施、装备性能的安全可靠。

6.4医疗卫生保障

突发供水事故发生后,必须快速组织医疗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在市卫生局指导下,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转运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同时要根据突发供水事故的特性和需要,严密组织实施疾病控制、消毒隔离和卫生防病等相关工作,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5交通运输保障

市公安局负责组织与实施紧急处置交通安全保障,依法实施道路交通管制。扬州市海事局、扬州市地方海事局分别依法实施长江扬州段及内河的航运管制,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助做好紧急交通保障工作。

6.6治安维护

突发供水事故发生后,市公安局负责应急处置过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指导全镇各村(社区)供水应对工作,建立健全供水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全镇供水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快速反应、有效解决的原则,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镇各村因发生供水水源出现季节性缺水、村民操办红白喜事需水量增加、突发性供水事件等造成的一定范围或一段时间不能正常供水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木引镇供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镇供水的应急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镇水务站办公室,由杨月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联系各村(社区)供水保障工作。

(二)供水应急指挥部职责

(1)及时了解掌握全镇各村(社区)供水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工作。

(2)审定全镇供水应急工作预案。

(3)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镇供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镇饮水专班、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镇农村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起草全镇供水应急预案。

(2)负责全镇供水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应急 指挥部报告。

(3)对需应急供水的组作具体分析后先组织采取应急供水车拉水供应或分时供水等措施。

三、农村供水事件分类

(一)因持续干旱导致水源水量减少或枯竭,以致发生“水荒”的供水问题。

(二)由于其它原因,造成大范围或全部停水。

(三)饮用地下水位突然变化,造成水源紧缺,不能正常供水。

四、应急预案体系

全镇应急预案:村(社区)负责饮水工作的同志负责编制完成本村(社区)供水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政府备案。

五、预防和预警

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六、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村供水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凡镇上应急预案启动,村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二)应急响应

当发生农村缺水问题时,要启动相应预案。

(1)供水应急领导机构在接到各组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作出应急工作部署,同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协助做好缺水供水工作。

(2)供水应急领导机构派出工作组,指导各村做好缺水供水工作。

(3)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 并在镇工作组抵达时配合做好应急供水工作。

(三)应急处理

当农村供水事件发生,造成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购买蓄水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饮水设施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七、应急处置

(一)因持续干旱引起的水源水量不足的农村供水。

1.启用备用水源;

2.通知村民做好储水准备,控制好调蓄设施工况等方便用户储水;

3.关停部分取水设施,按“先生活后生产”原则,采取分时段、应急供水车送水、分区域等方式调度供水,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正常;

4.利用启闭管网中阀门等手段,实行限时、限量、定点供水,确保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用水。

(二)地下水位突然变化,造成水资源紧缺,不能正常供水, 由镇应急领导机构统一指挥,积极采取其他相应的办法恢复供 水。

八、应急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农村供水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供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

要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确保在应急状态下应急指挥部与各有关部门及现场各应急抢险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

(三)物资保障

供水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供水应急需要,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事故时,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四)交通运输保障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五)治安维护

村警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3】

一、编制目的

为应对农村饮水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供水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县级水利局职责,明确内部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及应急工作程序,同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相应职责,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长效管理,落实责任。农村饮水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强化政府监管、规范经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口、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确定不同级别的情况报告、预案启动、相应应急程序,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应急责任机制。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各水厂在供水中出现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二、应急预案

1、水厂供水故障应急预案

根据停水时间长短,将水厂供水故障分为四级,其中一级的级别为最高。

1.1 四级:短时故障停水,时间在二小时以内。

1.1.1 故障种类

(1)专用供电线路故障:引起突发短时停水,能在二小时内恢复供电的。

(2)电气控制或机泵设备故障:引起突发短时停水,能在二小时内修复的。

(3)加氯加药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出厂水水质超过3NTU,能在二小时内修复的。

1.1.2 信息通知

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后,根据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立即报告水厂负责人。水厂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及时判断故障种类,迅速报告所在镇、村主要负责人,并及时与县农村饮水管理站联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1.1.3 抢修措施

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查明故障原因,及时组织人员维修。抢修工作完成,撤离安全防护措施,恢复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应及时将正常供水信息通知镇、村负责人。

抢修责任人:水厂技术负责人

1.2 三级:突发故障停水,时间在四小时以内。

1.2.1 故障种类

(1)专用供电线路或公共供电设施故障:引起突发停水,能在四小时内恢复供电的。

(2)电气控制或机泵设备故障:引起突发停水,能在四小时内修复的。

(3)加氯加药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出厂水浊度超过5NTU或出厂水无余氯,能在四小时内修复的。

1.2.2 信息通知:

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后,根据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立即报告水厂厂长。厂长到达现场后,判断事故等级,将发生故障情况报告镇、村负责人和县水利局负责人。

1.2.3 修措施

厂长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抢修方案,组织人员抢修。抢修工作完成,安全防护措施,恢复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及时将正常供水信息通知镇负责人和县水利局负责人。

抢修责任人:水厂厂长和村主要负责人

1.3 二级:突发故障停水,时间在十二小时以内。

1.3.1 故障种类

(1)专用供电线路或公共供电设施故障:引起突发停水,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2)电气控制或机泵设备故障:引起突发停水,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3)加氯加药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出厂水浊度超过10NTU或出厂水无余氯,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1.3.2 信息通知

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后,根据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立即报告水厂厂长。厂长到达现场,判断事故等级,并将发生故障情况及时报告镇、村负责人和县水利局负责人,镇、村负责人接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

1.3.3 抢修措施

水厂厂长和村主要负责人现场组织指挥,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抢修方案,组织抢修;协调相关部门和外援人员参与抢修;作出事故是否升级的判断。抢修工作完成后,撤销安全防护措施,恢复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通知供水,并向县水利局报告。

抢修责任人:镇(办)分管责任人

1.4 一级:突发故障停水,时间在十二小时以上。

1.4.1 故障种类

(1)专用供电线路或公共供电设施故障:引起突发停水,不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2)电气控制或机泵设备故障:引起突发停水,不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3)加氯加药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出厂水浊度超过10NTU或出厂水无余氯,不能在十二小时内修复的。

1.4.2 信息通知:

运行人员发现故障后,根据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并立即报告水厂厂长。厂长到达现场,判断事故等级,并将故障情况及时报告镇、村主要负责人和县水利局负责人。镇、村主要负责人接报告后立即到达现场,组织抢修。

1.4.3 抢修措施

水厂厂长、镇分管负责人现场组织指挥,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抢修方案组织抢修;协调相关部门和外援人员参与抢修;抢修工作完成后,撤销安全防护措施,恢复供水。恢复正常供水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抢修责任人:镇主要负责人

2 供水管网抢修应急预案

2.1供水管网突发事故分级及应急处理措施

根据县实际情况,将供水管网突发事故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的级别最高。

2.1.1 三级:指管道口径在DN50以下的爆管,关阀后影响50户以内正常供水的。

(1) 信息通知:接到报漏,水厂技术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确定影响供水范围。

(2)抢修负责人:水厂技术人员。

(3)抢修措施:抢修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要关闭的阀门,迅速止水,组织抢修。

(4)开阀送水:抢修完成后,应立即开阀送水。

2.1.2二级:指管道口径在DN75~110之间的爆管,关阀后影响整个村庄或影响100户以内正常供水,且漏水点在重点地区、重要道路的。

(1)信息通知:接到报漏,水厂厂长应迅速到达现场,确定事故等级。

(2)抢修负责人:水厂厂长。

(3)抢修措施:由水厂厂长现场指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修。抢修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要关闭的阀门,迅速止水,组织抢修。对抢修现场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开阀送水:抢修完成后,应及时开阀送水,并报村主要负责人。

2.1.3 一级:指管径DN110的爆管,停水影响200户以内正常供水,且漏点在重点地区、重点道路的。

(1) 信息通知:接到报漏,水厂厂长应迅速到达现场,确定事故等级,并及时向镇分管领导汇报。

(2)抢修负责人:镇分管负责人。

(3)抢修措施:由水厂厂长现场指挥,组织人员参与抢修,抢修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要关闭的阀门,迅速关阀止水,组织抢修。对抢修现场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开阀送水:抢修完成后,应及时开阀送水。

2.1.4 应急响应

(1)确定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由水厂厂长确定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2)抢修指挥部的设定

抢修指挥部设在水厂。

(3)事故升级

在抢修工作中,抢修负责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认定事故等级,需要三级升二级、或二级升一级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同意升级后,及时根据相应的级别,增加抢修人力、物力。

(4)要做到“三要三随”

要备足备品备件,做到随用随取;

要保障抢修设备正常完好,做到随到随用;

要抢维修人员保持通讯畅通,做到随喊随到。

(5)备品备件及责任人

PE100管材:DN200、DN160、DN110、DN75、DN50、DN25、DN20各储存不少于300m, 各类管件各储存不少于30件。

3 水源水质事件应急预案

3.1 水源水质事故的分级和应急处理措施

3.1.1 三级:一般水质事件

原水含有大量泥沙和悬浮物质,造成原水浊度增高时。可通过合理调整净水剂投加量的方法来达到满意的净水效果。

原水水质出现异常,污染物质超过有关标准,但经过水厂正常处理,出厂水水质可以达标时。县疾控中心和农村饮水管理站要加强水质检测的频率。

3.1.2 二级:较大水质事件

当发生不明原因的水质恶化、污染物严重超标及水源性疾病爆发时,接到报告或发现原水水质问题的第一负责人,应立即向水厂厂长报告,同时向县卫生监督部门和县水利局报告,县疾控中心化验室要加强对水源水水质的监测,增加检测频率和检测项目,并协同县卫生监督部门、县水利局尽快查明原因。同时水厂要提高液氯投加量,增加杀毒效果,采取必要的特殊处理措施,确保出厂水水质达标,如果水质不达标,确需停止供水的,应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直到水质达标后恢复供水。

3.1.3 一级:重大水质事件

源水水体发生突发投毒性化学污染事故时,接到报告的第一负责人,应立即向水厂厂长报告,同时向县卫生监督部门和县水利局报告。县疾控中心化验室要协同县卫生监督部门、县水利局迅速了解清楚污染物的种类、包装、数量及出事地点等有关情况,并立即对水质进行监测,若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或化学检测超出允许浓度时,应立即停止供水,直至水质达标后恢复供水。

3.2 应急响应

进入应急状态时,各部门要立即到位,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发生一般水质事件,水厂第一负责人向水厂厂长、镇分管负责人报告,由水厂厂长现场指挥,保证正常供水。发生较大水质事件,立即报告镇主要负责人,由镇主要负责人现场指挥,并会同县水利局和县卫生监督部门尽快查明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并将事故的发生和处置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发生重大水质事件,镇主要负责人接报告后立即到达现现场,了解情况,迅速向县应急管理局、水利局、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在上级领导的指挥下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4】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制,科学应对和高效处置农村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陕西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3.1 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1.3.2 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受到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1.3.3 洪灾、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设施遭到破坏;

1.3.4 采矿、钻探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1.3.5 其它原因导致饮水困难的;

1.3.6 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中断的突发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查找供水工程短板弱项,落实各项抢险措施,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供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处置可能导致饮水不安全的隐患。

1.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县、镇、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1.4.3 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置好饮水安全突发事件。

1.4.4 快速反应,有效控制。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2 应急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2.1 指挥体系

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水利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展改革和科技局、财政局、水利局、卫生健康局、农业农村局、环保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电力局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饮水工作的水利局副局长兼任。各镇及村(社区)成立相应的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2.2 饮水安全应急机构的职责

2.2.1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1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2.1.2 及时了解掌握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饮水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及应急措施;

2.2.1.3 审定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2.2.1.4 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公安、水利、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实施饮水安全事故抢险排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2.2.2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起草全县农村饮水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负责农村饮水突发性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指导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公安、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专家组的有关工作;负责对存在隐患的工程进行不定期检查;负责传达和执行省、市、县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工作。

2.2.3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政府办:负责农村饮水应急信息的统一审核、起草上报和发布;负责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综合协调。

发革科技局:负责重大农村供水安全工程计划下达和应急物资储备。

财政局:负责农村供水安全应急工作经费、恢复重建费用的安排和调拨,负责农村供水安全应急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资金。

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供农村供水重大安全事件信息;负责恢复农村供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卫健局:负责组织协调事件中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救护工作及农村供水工程的取水、制水、供水的卫生监测和卫生保障。

环保局: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对农村供水水源周边及上游工业企业的监管,制止向河流、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负责事件事发地及周边地区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协调农药、肥料等农业可能污染物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关工作。

应急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事故工作;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组织、指导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公安局:负责事件的安全保护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组织指挥案件侦破等工作,负责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供水工程设施安全。

电力局:负责农村供水设施应急的电力供应。

2.2.4 专家组职责

专家组由水利、环保、资源、卫健、电力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应急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撑工作。应急响应时,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3 预防和预警

3.1 预防

3.1.1 监控机构

各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负责掌握本辖区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公开农村饮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联系电话:)。

3.1.2 信息监测和收集

各镇对本辖区内水源短缺、水质污染、突发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等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向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及以上情况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分析后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3.1.3 信息报告

各镇农村饮水安全机构是本区域农村饮水安全日常监测、突发性事件信息受理和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报告突发性事件。各级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遵循快速、准确、真实。

3.1.4 预防工作

各镇要加强水源地保护,水源井周围50米内,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禁止堆放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开展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各镇要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健康档案,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3.2 预警

3.2.1 预警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收集信息,组织研判,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和发展态势决定,划分为四级:Ⅰ级预警(特别严重)、Ⅱ级预警(严重)、Ⅲ级预警(较重)、Ⅳ级预警(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信号表示。

3.2.2 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由县农村饮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编后,经领导小组批准,由县农村饮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内容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3.2.3 预案编制

3.2.3.1 县水利局负责编制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

3.2.3.2 各镇政府负责编制本镇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农村饮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2.3.3 供水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单位,要制定本单位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县农村饮水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3 预警控制

3.3.1 在预警状态下,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启动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各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3.3.2 当供水连续不足,各镇缺乏更进一步的有效控制手段,应及时向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研究决定应急供水方案。

3.3.3 在水源污染或有人为投毒行为发生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应立即停止供水,及时通知所有用户停止使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将情况逐级上报。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卫健、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水源水质、管网跟踪检测、消毒,防止污染面积扩大,并合理调配消防、洒水车等车辆为受影响区域送水。

3.3.4 在供水设施恢复正常运行、污染已解除、管网已消毒、能达到正常供水标准时,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预警状态。

4 应急响应

4.1 总体要求

出现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事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要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置;各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在获取信息后,要在1小时内向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对应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发生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的同时,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县农村饮水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各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置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事故应急、抢修、排险、救护、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置。

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4.2 Ⅰ级应急响应

4.2.1 Ⅰ级饮水安全事件包括:

4.2.1.1 因供水工程水质不达标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3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因水质污染影响4个镇以上。

4.2.1.2 因供水工程水源不足造成4个以上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4.2.1.3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4个以上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当发生上列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发布Ⅰ级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4.2.2 工作会商

Ⅰ级应急响应会商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参加人员包括县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安排应急供水计划,动员力量投入饮水安全应急工作,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发布应急响应命令,并形成会议纪要。

4.2.3 工作部署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工作会商会议纪要,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作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发情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镇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启用备用水源和运输车辆,动员镇村干部,组织群众,全力投入工作,确保群众尽快用上安全饮用水。

4.2.4 部门联动

按照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明确各单位具体任务和要求。在县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4.2.5 方案启动

4.2.5.1 抢险救灾

当饮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采取向受影响区域派出送水车,协调应急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受灾居民尽快使用生活用水。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集中为群众拉水送水,确保农村人畜饮水供应。

4.2.5.2 医疗救护

县卫健、环保部门要及时对事发地加强水质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事发地应急机构应积极配合医疗救护队开展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4.2.5.3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出现应急事件后,各级应急机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及早恢复供水。

4.2.6 宣传动员

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新闻媒体要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各级应急机构应做好宣传工作,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恐慌,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4.3 Ⅱ级应急响应

4.3.1 Ⅱ级饮水安全事件包括:

4.3.1.1 因供水工程水质不达标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3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因水质污染影响2个至4个镇。

4.3.1.2 因供水工程水源不足造成2个以上至4个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4.3.1.3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2个以上至4个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当发生Ⅱ级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发布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

工作会商、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Ⅰ级应急响应。

4.4 Ⅲ级应急响应

4.4.1 Ⅲ级饮水安全事件包括:

4.4.1.1 因供水工程水质不达标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25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因水质污染影响1个至2个镇。

4.4.1.2 因供水工程水源不足造成1个至2个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4.4.1.3 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1个至2个镇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当发生Ⅲ级饮水安全事件情况时,应立即发布Ⅲ级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

Ⅲ级应急响应会商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召集,参加人员包括县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Ⅰ级应急响应。

4.5 Ⅳ级应急响应

4.5.1 Ⅳ级饮水安全事件包括:

4.5.1.1 因供水工程水质不达标或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25人以下中毒,或因水质污染影响1个镇内多个行政村。

4.5.1.2 因供水工程水源不足造成1个镇内多个行政村上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4.5.1.3 因自然灾害或水源地水质污染造成1个镇内多个行政村供水中断48小时以上。

当发生Ⅳ级饮水安全事件情况时,应立即发布Ⅳ级预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预案。

工作会商、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Ⅲ级应急响应。

4.6 应急响应结束

4.6.1 解除应急响应的条件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恢复正常后,该相应等级应急响应结束。

4.6.2 解除应急响应的发布程序

解除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的发布,经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发布解除命令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

解除Ⅲ级、Ⅳ级应急响应的发布,经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发布解除命令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

5 应急保障

5.1 组织保障

各镇政府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要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保障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5.2 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5.3 资金保障

县政府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县政府审批,申请调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5.4 物资保障

发生应急事件时,各级应急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公安、应急、交通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为农村居民解决临时性吃水困难。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物资,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5.5 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有关单位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5.6 治安维护

当地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受影响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5.7 技术保障

建立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群众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6 后期处置

6.1 调查与评估

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事件终止后1周内,发生区域镇级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应向县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处置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

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要对事故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6.2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县水利部门负责技术支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卫健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事发地农村饮水水质的监测,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方能恢复供水。

6.3 奖励与责任追究

县、镇政府对参加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纪律处分、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附则

7.1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请县政府审定后印发至各镇和各有关部门实施。

7.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由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3 名词解释

本预案确定受影响镇的数量以各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上报的正式文件确定。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5】

柘城县水利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根据省、市防汛工作要求,为了让人民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安全饮水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为动力,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作体制,加快形成科学管理,高效稳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服务监管体系,让全县人民饮上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防止和减少村镇供水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全县村镇供水安全,维护和稳定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特制定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三、目标任务

(一)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供水安全管理工作,突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供水生产事故发生;严格执行村镇供水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水质的净化管理工作,根据汛情和天气变化,做好净水的储备和有计划地供应工作,提高水网、设备等引起停水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能力。

(二)统一指挥。在柘城县水利局安全饮水事故应急处理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供水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三)保证重点。在供水事故处理和控制中,以保证村镇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为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和一切必要手段,把事故范围和供水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六)《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七)《河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八)《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工作意见》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柘城县县域内应对和处理村镇供水安全生产事故、供水设施外力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导致村镇供水安全事件发生,引起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村镇安全应急故事。

六、柘城县水利局安全饮水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共35人

(一)各成员分工

防汛办安全管理办公室:统筹安排,汛情预防,信息监管,同时上报,任务布置,事故处置,做到上通下达,管控及时,服务于民

应急抢险维修队:排水抢险救灾,抢险物资,防汛及时,排除险点,畅通供水

后勤保障局:后勤保障,负责后勤物资保障,抢险人员运送,物资配送,资金保障

化验室:水质化验,水质处理

(二)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马复兴

副组长:李洪民、李三治、李连福、刘征远、刘效银、靳修伟、李文杰、王荣国、张家立

成员:刘庆然、卢文杰、李庆丰、聂艳、李伟、陈振峰、赵阳、杨传东、齐可林、刘红亮、刘明义、赵海峰、杨其文、王阳、曹勋超、王博、孙俊林、刘敬礼、祖志高、李华、路博、常水利、唐杰、许晓琨、赵伟杰

值班电话(县水利局):xxxxxxx

七、方法措施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隐患。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和水利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建立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顶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三)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县政府为主题,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

(四)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做出反应,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八、柘城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有关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和制定全县村镇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二)接受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负责村镇供水突发性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三)统一组织指导村镇供水事故抢险及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等工作。

(四)研究制定供水事故重大应急决策部署,负责协调公安、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

(五)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上级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督促各乡镇的村镇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的落实。

(六)搞好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种资料收集和信息传递工作。

(七)宣传进入和接除预警状态、应急状态,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供水事故的新闻报道。

九、应急分队人员组成名单附后

应急抢险服务队负责人:李文杰

队长:卢文杰

成员:李庆丰、聂艳、李伟、陈振峰、赵阳、杨传东、齐可林、刘红亮、刘明义、赵海峰、杨其文、王阳、曹勋超、王博、孙俊林、刘敬礼、祖志高、李华、路博、常水利、唐杰、马洪波、李海亚、李赛、王亚坤、马国华、李磊、李全义、曹子贵、李智立、吴俊杰、冯永亮、邵利明、张松山、余辉、李德选、杨金峰、关申西

后勤保障组负责人:李三治

成员:刘玉芳、王乾、王瑞涛、韩民杰、周倩

防汛安全饮水办公室负责人:李洪民、李连福、刘征远、刘效银、靳修伟、李文杰、王荣国、张家立

成员:刘庆然、赵伟杰、梁冰涛、王丽、赵红艳、王迪

水质化验负责人:许晓琨

成员:林娜、张海威、张梦丽、李颖、姜亚蒙

安全饮水应急预案【篇6】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出列考核的“硬指标”之一,是脱贫攻坚“3+1保障”的重要内容。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脱贫攻坚进程、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实现同步小康目标。根据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松脱总指办发〔20xx〕9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和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指导全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正确应对和高效处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切实维护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州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和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街道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或水源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因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4.因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或其它原因严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成立街道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文飞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主任王再涛担任,蓼皋片区水务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办、财政分局、卫生院、供电所、派出所、武装部、民政办等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街道综合办,由王再涛担任办公室主任,李明周负责办公室日常相关工作。

(一)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制定全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和协调全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开展供水设施抢险、排险与恢复重建工作;指导全街道供水单位(村、社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应急响应期间的信息发布工作;对潜在隐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上级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报告执行情况;其他有关农村安全供水应急的`重要事项。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全街道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救援工作;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发布工作。

(三)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1.蓼皋片区水务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指挥部办公室人员调配及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提供雨情、水情、灾情、水源调度方案及受灾应急措施,供领导指挥决策。

2.街道综合办: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有序地进行;协调对外(上)联络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事宜。

3.街道财政分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恢复经费的安排、下拨和管理;会同指挥部办公室做好应急措施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4.街道卫生院:负责疫病的防治和医治工作,组织应急队伍赴灾区进行医疗救护;负责事发地周边环境卫生防疫、水源水质监督监测等工作。

5.街道供电所:负责输、变电工程设施的运行安全,加强输、变电工程设施的运行和检修管理。保障救援现场应急用电。

6.街道派出所:严厉打击破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通讯线路的违法活动,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抢险现场秩序。

7.街道武装部:负责组织并领导民兵执勤和急、险、重任务,负责拟制事发地的动员,并做好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防汛等任务。

8.街道民政办:负责受灾农村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做好受灾农村群众的生产救灾工作。

三、应急响应

全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响应按照供水突发事件抢修,恢复时间划分为Ⅰ级响应(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严重事件)、Ⅱ级响应(农村饮水安全突发较大事件)和Ⅲ级响应(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一般事件),由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约应急供水,抢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一)Ⅰ级响应

因发生特大早情,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污染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5000人以上饮水不安全的事件为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严重事件,由街道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报镇政府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抢修,另一方面协调有关村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临时供水,或向停水村组派送水车送水,必要时请求县级部门支援,保证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二)Ⅱ级响应

因发生旱情、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1000-5000人饮水不安全的事件为农村饮水安全突发较大事件。由镇人民政府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组织人员对损坏的工程进行抢修,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临时供水,或向停水村组派送水车送水,必要时请求县级部门支援,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三)Ⅲ级响应

因干旱、自然灾害、供水设备损坏和供水管网遭受人为破坏,导致1000人以下饮水不安全的事件为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一般事件。由镇政府统一协调指导有关村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临时供水,或向停水村组派送水车送水,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四、应急措施

五、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街道级财政应设立镇级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街道办事处也可通过水费提留等方式筹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二)物资保障

应急指挥部要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发生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时,应急指挥部要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供水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三)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人员,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四)交通运输保障

当发生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部应承担应急期间为农村群众解决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五)治安维护

当发生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后,应急指挥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六)技术保障

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和用水户的技术指导。

六、附则

(一)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管理,并收集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评审论证,适时提出修订和更新意见,报镇政府审定后及时组织修订和更新。

(二)预案的解释与生效时间

本预案由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最新饮用水应急预案(必备13篇)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

为避免和防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对学校食品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产生影响,确保我校师生的饮用水安全可靠,维护正常校园生活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校饮用水安全,将水污染对食品安全和师生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点,特成立万峰湖中学水污染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水污染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邓东

副组长:邓徽

成员:罗瑜、杨林、吴仕平、罗仕坤、黄剑、贺兴龙

二、工作职责及应对措施

1.负责对水质实施预警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合格达标。

2.严密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水质污染,按下列程序操作:

A.立即采取停水措施,同时通知校长办、后勤处主管领导共同研究应急方案,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校师生的饮用水安全;

B.将污染情况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同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C.继续监测水污染现状,并及时将监测信息汇总,向水污染领导小组领导及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为他们制定水安全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信息保证;

3.对水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重大隐患和危害进行调查和先期处理;

4.搞好文字材料的综合。及时做好应急工作文字材料汇总和上报工作,上报材料要数据准确、事实确凿,严禁虚报、瞒报。重要的汇报和总结材料要经领导小组审阅后方可上报。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2

一、编制背景、目的

由于我乡主要饮水工程基础较薄弱,农村群众供水方式主要以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为主,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季节性缺水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分布在全乡各村、社水源相对匮乏的地方,较为分散。农村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是脱贫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为助推全乡脱贫攻坚“整市摘帽”,保证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结合溪口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强化领导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总体要求,乡村两级联动,分级负责,确保缺水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组织体系与职责

在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长由乡长邹粟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领导陈小俊担任,成员由乡河长办和各村村主任担任,下设办公室在乡河长办,陈小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孟宇贤同志协助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电话:0818-8746001。

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及时掌握全乡饮水基本情况,及时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重大问题,提出应急措施建议,具体指挥、调度、协调处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四、主要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出现饮水不安全时,应急处置指挥部值班制度与乡干部值班制度合并,实行乡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及时收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

2.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对农村出现饮水问题,各村能够解决的,应在当天内上报处理结果;

各村不能解决的,需要应急处置指挥部出面调度,应在发现问题半小时内上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确定应急备用水源。对于可能出现季节性缺水的村社,要确定应急备用水源,以备急时所需。同时要做好蓄水保水和水渠畅通工作,保障应急所需。(应急备用水源地分布情况:后坝沟村应急备用水源地:王家沟;

楼坝河村应急水源地:楼坝河;

向家岩村应急备用水源地:柏家沟,朱家沟;

喻家梁村应急水源地:杜家沟、王家沟;

双龙庙村应急备用水源地:党家沟、王家沟、许家沟;

4.应急措施

①针对少数偏远吊脚户存在季节性缺水,不能满足正常用水需求,要备有送水车辆,及时送水应急,确保群众生活用水不受影响。可利用附近区域水池或其它储水设施设备(水缸、水桶等)缓解季节性缺水。(适用村包括向家岩村)

②针对山洪、地质、暴雨灾害的采取补充维修管道、水池等方面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③针对水质污染的发布紧急通知,通知到户到人并组织运送应急用水,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源。

④针对水量不足的,采取增加管道、补充水源、应急送水等多种措施予以解决。

⑤针对水质不达标(集中供水、分散供水)采取絮凝、沉淀、消毒药物等措施进行处理。

⑥预备应急车辆准备一台,应急人员20名(民兵预备役)。

5.应急信息和维稳工作由乡办公室统筹。

五、应急响应

1.乡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各村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同志报告。

2.应急会商。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应急处置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会商,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确定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3.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处置措施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传迅速达有关单位执行。

4.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处置全过程进行管控,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报告新出现的问题,确保指挥部有力有序指挥,确保应急达到预期目的。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乡财政应编制应急工作经费,保证应急措施所需的物资、监测、工程建设等费用。

2.通讯与信息

保证应急信息报送所必需的通讯设备,做到渠道畅通、快捷,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传真等现代通讯手段。

3.宣传动员

组织应急演习,并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在应急事件期间,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协助做好群众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

七、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供水管理制度和饮水安全应急预案。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3

为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生活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王启贵

副组长:罗玉权杨兴华

成员:陈正杨忠兴王启亮谢洪才

报告:罗玉权

二、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发生在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三、预防措施

1、组建机构,统一领导。

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做好每年两次水处理设备的检测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3、依法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和水源性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规范师生饮用水供应工作,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身体要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存放环境整洁,并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强化教育,防患于未然。

加强师生的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开展饮水卫生安全及水源性 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事故,按要求立即向学校安全负责人报告,并于2小时内向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报告。

2、学校教师将在第一时间送中毒学生到医院治疗,同时通知家长。

3、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饮用水封样,并送检疫部门检测。

4、积极做好中毒学生的就医陪护工作,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如实向学生家长阐述事故经过,并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谅解。

5、学校保健教师做好专项登记工作,包括:饮水污染情况、班级、人数;因饮水而得病的学生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卫生监督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6、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五、责任追究

在师生饮水突发污染事故和水源性 传染病事故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瞒报或玩忽职守者,学校将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4

1、突发恶劣天气

2、坍)塌事故

3、人员受传染

4、五,确定各污染物质检测方法。

5、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6、自2019年2月1日

7、一,确定污染源方位和数量。

8、(二)制水设备的卫生批准文件;

9、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10、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11、经营者伪造备案、档案材料或者公示虚假信息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14、应急救援小组下设抢险救援、安全警戒、后勤保障等应急专业组。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16、(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17、急性传染病

18、位有权对经营者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19、(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在污染源10米范围内放置制水设备的;

20、(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对水质进行检测的。

2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23、备、机械老化损坏

24、(三)制水设备的型号、数量以及设置地示意图。

25、食物来源不正规;

26、第三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7、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8、坏、报废

29、第三,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30、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31、采用其它工艺的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行业规定的水质标准。

32、(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

33、施工生产现场

34、(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5、乱接乱放;

36、部生活区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38、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

39、区域、地点或装置

40、(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

41、疫情报告

42、设备施工区

43、主要包括以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44、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对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培训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5、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6、门负责人、各班组负责人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负责人

47、施行时间

48、第二十条 发生或者疑似发生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9、人身伤害

50、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制水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每台处以2000元罚款;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消毒产品或者直接接触水的配件的,每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51、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52、第十六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自检制度,配备与经营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

53、电源箱、

54、环境污染事件

55、(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56、三,明确污染源中污染物的种类。

57、《徐州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文件。

58、目部生活区

59、样品的分析测试:依据样品特点及被测水质成分的特性,挑选适宜的分析测试标准。

60、第十二条 经营者使用的制水设备、消毒产品以及直接接触水的管材、管件、水处理材料,应当取得相应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61、(三)制水设备水处理材料和部件更换记录。

62、(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63、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64、(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65、(一)痢疾;

66、实地调研与材料搜集:依据监测地区的特性,开展周密细致的实地调研和材料搜集工作具体调研搜集地区内各类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情况和自然与社会现状特点。

67、(五)制水设备、供水管材管件、滤膜滤芯、消毒产品等进货索证资料;

68、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在制水设备上公示下列内容:

69、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

70、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已经备案的经营者名录向社会公示。

71、第七条 经营者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72、现制现售饮用水是指通过净化水处理设备(以下简称制水设备)处理后现场散装提供给用户饮用的水。

73、机械设备事故

74、气体、油污泄露

75、副组长:

76、(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77、施工生产现场、项

78、业主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制水设备设置所在地管理单

79、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

80、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的生产、经营和卫生监督管理活动。

8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83、违规操作;

84、触电死亡

85、违规使用机械设备;

86、(一)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材料;

87、备、库房

88、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89、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为各部

90、第二,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91、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92、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9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4、机械使用过程中

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96、疫情控制

97、(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水源不符合规定的;

98、(五)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

99、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100、未到来前组织开展现场自救工作。

101、(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建立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或者档案内容不全的;

102、人员中毒

103、机械、工具

104、(六)其他有碍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的疾病。

105、(时间)和危害程度

106、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供应的现制现售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或者使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7、第六条 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08、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109、触电事故

110、二,弄清污染源的排放量。

111、气象预报

112、未经批准

113、使用明火作业

114、第一条 为了加强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115、(三)活动性肺结核;

11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17、中毒与窒息

118、深基坑施工

119、应急自救组织机构

120、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制定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供水安全隐患。

121、施工项目部应急救援主要职责

122、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发生水污染事件时,有权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123、水环境样品存放:从样品收集到分析测量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的短,若无法及时性监测样品,应采用适度的方式开展存放。

124、应急组织及职责

125、用电设备、

126、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27、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

128、经营者应当根据制水设备的额定净水总量、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及时更换水处理材料。

129、人身伤亡事故

130、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131、易燃易爆物品

132、第八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33、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134、触电烧伤;

135、火灾、爆炸事故

136、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37、(三)制水设备维护、清洗消毒、滤膜滤芯更换等记录;

138、人及以上同

139、(二)伤寒;

140、六,制定水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责任机制并监督实施。

141、比如简单的来说,就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的操作指南,应急减排工业企业在重污染天气要严格按照一厂一策一方案上执行限产、减排等措施。

142、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四年。

143、整个工期

144、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

145、(一)卫生管理人员设置情况以及管理制度;

146、一厂一策一案是指地方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针对每个厂子的情况不一样,处理起来都是不同的情况,采用个体谈判的方式,对一个个企业采用差异化的特定政策,制订特定解决方案。

147、食堂、给养供给途径

148、第十八条 制水设备遭遇突发事件或者停止使用30天后,再次投入使用前,应当委托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对出水水样进行卫生学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9、灼伤;设备机械损坏、报

150、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和可能因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

151、食物中毒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153、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经营者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有碍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疾病的患者或者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经营者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154、第九条 在居民住宅区设置制水设备,须经所在地业主委员会同意,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应当经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居民住宅区以外设置的,应当经所在地管理单位同意。

155、断裂或土质松软

156、企业应急管理制度: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3.应急管理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4.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矿长为副组长,安监科长、各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监科,并负责日常管理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公司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8.应急通讯设备保障。公司要对电话、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或更新,确保通讯畅通。9.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公司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10.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11.成立兼职救护队,人员由各科室、采区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并进行经常性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救护常识和救援能力。12.应急救援协议。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预案和应急组织相衔接。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要同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企业不能自救的事故,请求石家庄市矿山救援中心支援。13.应急管理费用由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部门予以保障。

157、明确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应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地区内具体污染物及其具体污染物的特性来明确,与此同时还需要监测某些水文测量项目。

158、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159、预防措施

160、(四)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161、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162、数据整理与结果汇报:在可靠的收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处理数据,才可以获得符合客观性要求的数据,并将数据监测汇报。

163、徐州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管理办法

16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

165、(二)制水设备以及所使用的滤膜滤芯的卫生许可批件;

166、办法全文

167、第五条 鼓励现制现售饮用水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开展行业自律、职业培训、诚信建设等活动,宣传、普及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

168、《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169、(六)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自检记录;

170、(四)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考核资料;

171、机械设备老化;

172、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对现制现售饮用水作虚假宣传,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用、增进健康功能或者具有疗效作用。

173、第四,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174、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

175、施工过程中坑壁发生

176、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177、第十一条 在城乡供水管网覆盖区域,现制现售饮用水的水源应当使用城乡公共供水。

178、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179、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180、)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181、下列疾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182、(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公示信息或者公示信息不全的。

183、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经营者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184、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现制现售饮用水的相关管理工作。

185、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186、(二)制水设备清洗消毒、维护记录;

187、施工生产现场、项目

188、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相关费用。

189、第十五条 采用纳滤工艺生产的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应当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规定的指标;采用反渗透技术生产的现制现售饮用水应当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规定的指标。

19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191、人身伤害、财产

192、(七)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93、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推进环境建设。

194、现变质、过期现象

195、(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在从事生产、经营前备案的;

196、(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

197、(一)制水设备的备案证明、卫生管理员联系方式;

198、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

199、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

200、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201、严重环境污染

202、施工过程中

203、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现场查看、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和复制文件、卫生监测、采样等方法进行监督检查,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204、一、工作目标:

205、(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06、第十条 距离露天垃圾、排污沟渠、集水坑、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源1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制水设备。

207、本导则规定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一个单位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风险分析的信息,规定响应措施,并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以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边界、现场区域生产活动领域和所覆盖的时期,应考虑邻近单位周边设施(如工厂、道路、铁路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带来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响应措施。

208、天气变化;

209、监测站布置及收集时间和方式:监测站布置要合理,获得的样品要有代表。

210、四,制定污染源采样方案和采样时间表路线图。

211、(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12、(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更换水质处理材料的;

213、经营者应当每周对现制现售饮用水的浊度、PH值、溶解性总固体指标至少检测一次,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214、经营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或者隐瞒、毁灭有关证据。

215、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饮用水安全作为重点,消除环境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5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肖美丽

副组长:王志兰

成员:曾美玲、李芳兰、李友凤、胡小兰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学生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保证直饮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直饮水水质事件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直饮水水质事件,及时控制直饮水水质事件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直饮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直饮水水质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规划方案《中学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3、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直饮水水质事件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直饮水水质事件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

1、直饮水水质事件发生后,学校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直饮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正常直饮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直饮水水质事件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水质事件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水质事件再次发生。

5、当直饮水水质事件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7

1、突发恶劣天气

2、坍)塌事故

3、人员受传染

4、五,确定各污染物质检测方法。

5、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6、自2019年2月1日

7、一,确定污染源方位和数量。

8、制水设备的卫生批准文件;

9、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10、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11、档案材料或者公示虚假信息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14、安全警戒、后勤保障等应急专业组。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16、(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17、急性传染病

18、位有权对经营者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19、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在污染源10米范围内放置制水设备的;

20、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对水质进行检测的。

2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2、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23、机械老化损坏

24、数量以及设置地示意图。

25、食物来源不正规;

26、第三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7、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8、报废

29、第三,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30、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

31、行业规定的水质标准。

32、(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

33、施工生产现场

34、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5、乱接乱放;

36、部生活区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38、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

39、地点或装置

40、(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

41、疫情报告

42、设备施工区

43、主要包括以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44、管水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培训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5、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6、各班组负责人及各专业分包单位负责人

47、施行时间

48、第二十条 发生或者疑似发生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9、人身伤害

50、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制水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每台处以2000元罚款;使用未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消毒产品或者直接接触水的配件的,每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51、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52、第十六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自检制度,配备与经营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

53、

54、环境污染事件

55、(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56、三,明确污染源中污染物的种类。

57、《徐州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文件。

58、目部生活区

59、样品的分析测试:依据样品特点及被测水质成分的特性,挑选适宜的分析测试标准。

60、消毒产品以及直接接触水的管材、水处理材料,应当取得相应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

61、制水设备水处理材料和部件更换记录。

62、(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63、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64、(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65、痢疾;

66、实地调研与材料搜集:依据监测地区的特性,开展周密细致的实地调研和材料搜集工作具体调研搜集地区内各类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情况和自然与社会现状特点。

67、供水管材管件、消毒产品等进货索证资料;

68、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在制水设备上公示下列内容:

69、县(市)、抽检结果。

70、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已经备案的经营者名录向社会公示。

71、第七条 经营者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现制现售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72、现制现售饮用水是指通过净化水处理设备(以下简称制水设备)处理后现场散装提供给用户饮用的水。

73、机械设备事故

74、油污泄露

75、副组长:

76、(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77、项

78、村(居)民委员会、制水设备设置所在地管理单

79、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

80、经营和卫生监督管理活动。

8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83、违规操作;

84、触电死亡

85、违规使用机械设备;

86、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材料;

87、库房

88、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89、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为各部

90、第二,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91、滨海湿地、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92、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9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4、机械使用过程中

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96、疫情控制

97、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使用水源不符合规定的;

98、渗出性皮肤病;

99、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100、未到来前组织开展现场自救工作。

101、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建立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或者档案内容不全的;

102、人员中毒

103、工具

104、其他有碍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的疾病。

105、(时间)和危害程度

106、流行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7、经营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08、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109、触电事故

110、二,弄清污染源的排放量。

111、气象预报

112、未经批准

113、使用明火作业

114、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115、活动性肺结核;

11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17、中毒与窒息

118、深基坑施工

119、应急自救组织机构

120、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制定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供水安全隐患。

121、施工项目部应急救援主要职责

122、县(市)、法规的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123、水环境样品存放:从样品收集到分析测量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的短,若无法及时性监测样品,应采用适度的方式开展存放。

124、应急组织及职责

125、

126、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27、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

128、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及时更换水处理材料。

129、人身伤亡事故

130、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131、易燃易爆物品

132、第八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卫生管理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33、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134、触电烧伤;

135、爆炸事故

136、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37、清洗消毒、滤膜滤芯更换等记录;

138、人及以上同

139、伤寒;

140、六,制定水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责任机制并监督实施。

141、减排等措施。

142、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四年。

143、整个工期

144、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

145、卫生管理人员设置情况以及管理制度;

146、一厂一策一案是指地方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针对每个厂子的情况不一样,处理起来都是不同的情况,采用个体谈判的方式,对一个个企业采用差异化的特定政策,制订特定解决方案。

147、给养供给途径

148、第十八条 制水设备遭遇突发事件或者停止使用30天后,再次投入使用前,应当委托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对出水水样进行卫生学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49、报

150、井喷、泄漏等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

151、食物中毒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153、有碍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疾病的患者或者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经营者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154、第九条 在居民住宅区设置制水设备,须经所在地业主委员会同意,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应当经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居民住宅区以外设置的,应当经所在地管理单位同意。

155、断裂或土质松软

156、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57、地区内具体污染物及其具体污染物的特性来明确,与此同时还需要监测某些水文测量项目。

158、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159、预防措施

160、戊型病毒性肝炎;

161、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162、数据整理与结果汇报:在可靠的收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式处理数据,才可以获得符合客观性要求的数据,并将数据监测汇报。

163、徐州市现制现售饮用水管理办法

164、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

165、制水设备以及所使用的滤膜滤芯的卫生许可批件;

166、办法全文

167、职业培训、普及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

168、《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169、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自检记录;

17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考核资料;

171、机械设备老化;

172、增进健康功能或者具有疗效作用。

173、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174、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

175、施工过程中坑壁发生

176、高排放、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177、第十一条 在城乡供水管网覆盖区域,现制现售饮用水的水源应当使用城乡公共供水。

178、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179、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180、法规和规定;

181、管水工作:

182、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公示信息或者公示信息不全的。

183、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经营者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184、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现制现售饮用水的相关管理工作。

185、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186、维护记录;

187、项目

188、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相关费用。

189、第十五条 采用纳滤工艺生产的现制现售饮用水水质应当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规定的指标;采用反渗透技术生产的现制现售饮用水应当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规定的指标。

19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191、财产

192、现制现售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93、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推进环境建设。

194、过期现象

195、经营前备案的;

196、(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

197、卫生管理员联系方式;

198、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

199、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

200、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201、严重环境污染

202、施工过程中

203、询问有关人员、卫生监测、采样等方法进行监督检查,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204、工作目标:

205、症状、排泄物、食物等标本。

206、排污沟渠、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源1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制水设备。

207、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风险分析的信息,规定响应措施,并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以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边界、道路、铁路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带来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响应措施。

208、天气变化;

209、监测站布置及收集时间和方式:监测站布置要合理,获得的样品要有代表。

210、四,制定污染源采样方案和采样时间表路线图。

211、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12、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更换水质处理材料的;

213、PH值、溶解性总固体指标至少检测一次,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214、缓报、毁灭有关证据。

215、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8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保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制定将茶溪中学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康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肖清华蔡园新成员:全体教师

(二)应急处理分队

1、第一小分队:

2、第二小分队:

(三)信息和后勤保障组:

二、应急处理

(一)接到报告

1、接到水污染突发事件报告时,认真填写《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记录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范围,人员发病情况等。

2、向相关领导报告

接报人在接到疑似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后立即核实后向局领导汇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

3、出发前准备夜间及节假日:

(1)行政值班人员报告情况后根据领导指示,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接到通知的.监督员立即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工作日期间:

(1)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及监督工作;同时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采样。

(2)监督员携带处理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文书及快速检验设备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监督检查工作。

设备:

1、携带应急处理箱。

2、携带采样瓶(理化指标)、余氯比色剂、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设备。

(二)现场调查

卫生监督员应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有效控制现场并进行卫生学调查。

调查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

(1)首先了解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请有关人员简单介绍主要临床表现,有无危重病人,饮水情况等,根据情况安排进行调查。

(2)积极协助救治病人,提供救治建议。

(3)详细了解发病及与发病有关情况,填写《水污染事件个案调查表》。调查表要填写完全,记录详细,被调查人签字。

2、现场卫生学调查:

先进行水质快速检验,测定水中余氯含量,三氮含量,根据结果进行初步判定,同时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管网布设、供水设施近期的使用情况,查找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污染物名称、性质和含量等。如初步判定为化学性污染,应了解水源周围工业布局,进一步确定污染物,了解其数量、途径及发生时间;如初步判定为生物性污染,应重点了解水源周围医院、厕所、污水排放情况及饮用水管道走向情况等。以上情况均应以现场检查笔录或调查笔录的形式进行记录。

(三)水污染事件采样:

采集水样时在水源的进水口、出水口、管网末梢平均布点,采集对照水样,以确定污染的范围。注意事项:

(1)采样量不受常规数量的限制;

(2)怀疑细菌性污染时必须无菌采样(由县疾控中心提供采样容器)。

(3)采样记录要详细,并经被采样人签字确认封存送检;(4)样品应及时送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时,认真填写委托书、送检单。

(5)采样过程中,一组采样容器采集同一件样品标注一个号码。

(四)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调查可以交叉进行,不同调查部分获得的信息要及时交流,便及时发现调查中的遗漏,随时进行补充。

三、行政控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包括:

1、责令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时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公共供水必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2、封闭供水设施,责令清洗消毒;

3、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4、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5、劝阻居民不要饮用被污染的水质;

6、污染原因解除,连续两次监测结果已确认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及时恢复供水;

7、水质恢复正常后,公告公民及时解除控制。

四、分析与报告

(一)初步调查报告

对于值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主班人员最迟于次日上午10时之前,写出初步调查报告,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对于上班期间的水污染事件,调查人员于当日写出初步调查报告,送主管所长审阅,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交综合办公室报县卫生局及县卫生监督所。构成水污染事件,按规定进行报告,同时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初步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

6、控制情况;

7、初步印象。

(二)确认

1、确认水污染事件需由主管所长召集包括主管所长、参与调查的监督人员,进行讨论确认,由调查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2、上述人员无法确认的,由主管所长召集本所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认,必要时可请3名专家进行讨论确认。由相关科室人员负责写出讨论意见,由参与讨论人员签名。

(三)调查终结报告调查人员在水污染事件经确认后的2天内写出调查终结报告,终结报告基本内容:

1、水污染事件发生经过;

2、临床资料分析;

3、流行病学分析;

4、现场检查情况;

5、采样情况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6、调查结论;

7、处理意见

调查终结报告由卫生监督所主管所长审阅无误后由调查人员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四)结果上报

卫生监督所将《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和调查终结报告一并报局办公室,同时负责网上填写《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五)资料归档

水污染事件涉及到卫生行政处罚的,按照行政处罚案卷的相关要求进行归档;不涉及到处罚的,也应该按照下列内容进行归档:

1、水污染事故报告登记表;

2、水污染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

3、样品采样记录;

4、检测报告;

5、初步调查报告;

6、讨论意见记录

7、调查终结报告;

8、饮用水污染件信息报告卡;

9、其他相关文书。

五、组织分工及物资储备

1、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

2、卫生监督所要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及仪器应急用诊断试剂、消毒灭菌药械等物资。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9

一、校园直饮水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师生的用水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并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校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和维护基本要求》的要求,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校园直饮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使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理,切实保障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校园直饮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体内容:

1、组织指挥

学校针对该预案,成立专门的《校园直饮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防范小组,统一负责校园直饮水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

(1)应急防范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陈奕(校长)

副组长:娄斐、谷伟先

成员:李轶青、童思勤、陈玫、王晴艳、张艳萍、刘云飞

(2)应急防范小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

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管理,并在具体的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协调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并负责与校方和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按预案进行实施。

副组长:接收组长的指挥和管理,在接到通知之后,负责组织各自部门的人员做出实质性的反应。

成员:向副组长直接负责,实施具体方案,并对处理结果和过程进行汇报。

2、预测预警

应急小组成员随时收集并掌握学校直饮水系统水质、水源、设备运行等动态信息,遇有影响危及直饮水系统安全供水的情况及时进行报告。

应急小组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情况,保持信息畅通

3、响应和处置

一旦发生影响、危及供水、饮水安全的事件,应急小组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果断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领导,以便立即启动相应事项的应急预案,告知校方采取适当措施,并在2小时内到现场响应各类事件。

三、原水源污染应急预案

1、学校停止所有机器的供水。

2、维保人员抵达现场,并协助学校对原水源及直饮机出水水质进行检测。

3、及时协助校方提供合格的饮用水为师生现场饮用。

4、原水源检测合格后,重启直饮水设备,更换被污染的滤芯。再次检测直饮水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师生饮用。

四、水质检测不合格应急预案

1、学校立即关闭该供水设备。

2、学校人员抵达现场,并协助学校指示学生分流到就近其他的饮水处进行饮水。

3、维保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找出污染原因进行整改。

4、整改后对机器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供师生饮用。

5、维保单位及时协助校方提供该区域师生饮水供给。

提供合格的瓶装饮用水供师生饮用,每人每天1000ML。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0

为了正确应对和有序处置我镇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事故,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我镇饮用水源污染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蟒河镇区域内发生影响集中饮用水源及分散式水源的严重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镇政府成立饮用水源应急处理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指挥全镇饮用水源污染的处置工作。

发生一般或较大饮用水源安全事故时,由本镇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处理和组织调查。

发生重特大饮用水源安全事故时,由本镇指挥部报县政府环境应急处理机构并在其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二)本镇指挥部组成人员:

组长:郑晓峰

副组长:赵国校

张永亮

赵军凯

成员:宋加龙毕杨晋郭子兵杜素梅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蟒河镇环保所,办公室主任由环保所长兼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传达指挥部的指令,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处理专业组统一行动,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处理进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外发布事故的各种信息。

三、影响集中饮用水源安全的报告

(一)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后致使饮用水源安全得不到保证时,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必须立即向镇卫生部门或镇政府办公室报告,镇政府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到现场和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接到环境污染报告与破坏事故报告的部门应及时动员受到污染威胁的居民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强行组织疏散。

(二)凡属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报县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事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人员受害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四、突发污染饮用水源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一)发生集中饮用水源安全危险时,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上报指挥部,由指挥部决定启动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按指挥机构的指令实施事故处理。

(二)指挥部下设9个专业组,各有关部门和专业组必须按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作出应急处理,完成各专业组的任务:

1.环境污染现场处置专业组:由镇环保所、安监站、水保站,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2.现场保卫警戒组:由派出所、武装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疏散撤离险区人员和实施重要财产的抢救工作。

3.卫生医疗救护专业组:由卫生院及就近各村村级卫生所专业人员组成,负责抢救受伤人员,保障医疗器械、血液和药品的供给。

4.交通运输保障组:由派出所、交警中队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运输车辆的组织和现场专业人员、设备的运送;保障道路的畅通,确保应急车辆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必要时对道路依法采取道路交通管制等措施。

5.基础设施保障组:由供电、电信、水保站等镇相关人员组成,保障事故处理现场的供电、供水和通讯畅通。

6.后勤物资保障组:由镇行政办、民政、财政等组成,主要负责提供抢险救援所需的资金、物质装备,负责参加救援人员的生活保障。

7.事故善后处理组:由镇指挥部、镇信访办负责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8.事故调查组:由镇信访办组成,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告,提出对事故的初步处理意见。

9.宣传报告组:由文化、广播等单位参加,统一报道饮用水源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情况。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质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故的技术特点和事故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故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检测工作,必要时,应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灾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质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现实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善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五、应急处理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相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饮用水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务必强化责任,服从统一指挥、协调动作、责任到人,高效有序实施饮用水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环境安全。

(二)制定方案,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饮用水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并按各个专业组的分工,组织落实本部门专业人员和必备有专业设备、器材、物资清单。报镇指挥部备案。

(三)熟悉预案,组织演练。各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认真熟悉本预案,使其明确任务要求和处置措施,并组织训练和演练。

(四)各部门组成的各专业组要做到人员落实,装备落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将污染与破坏事故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严肃纪律,确保令行禁止。对不听从指挥,拒绝、推诿、拖延执行指挥命令,导致贻误事故处理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1

1、报告制度。如发现学生恶心、呕吐,饮用水有颜色和异味等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并向教育局体卫科及卫生防疫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饮用水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饮用水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所有的饮水和饮水设备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临时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提供桶装水、瓶装水或电热饮水机,以保证师生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7、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8、尽快恢复供水。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应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对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或造成污染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

第三条、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小河区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五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主要负责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联系并协调联络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日常工作;受理饮用水源环境污染投诉;信息收集汇总等工作;遇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区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区公安局负责对区内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应急救援的交通管制,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社会治安,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工作;区消防部门负责应对饮用水源突发事件中的抢险处置工作。

区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必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或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

区城管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涉及饮用水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保障便捷畅通的应急交通运输渠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区水利局负责配合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

第六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水利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区消防部门组成。

第三章、预测预报

第七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要会同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发生在辖区境外和辖区内有可能对我区饮用水源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八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领导部门,以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第九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联络员、值班电话,并报市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

第十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报送,并抄送同级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一)Ⅰ级(特大):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贮运中发生泄漏或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100人以上的污染事故;因环境突发事件使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Ⅱ级(重大):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污染事故;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城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故。

(三)Ⅲ级(较大):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下,使主要乡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Ⅳ级(一般):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使村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第十三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Ⅲ级预警标准时,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Ⅱ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Ⅰ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预警公告。

第十四条、按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特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请求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启动国家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得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初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逐级上报,并请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实施,并成立由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区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一)应急准备工作

开通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及时向小河区政府应急办和区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同时上报省环保局;成立相关专家组分析研究情况,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二)应急救援工作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事件扩大。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应迅速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并根据事件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发展趋势和形势动态,作出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为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和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三)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污染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四)应急终止的程序

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终止程序,执行《小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终止程序。

第十六条、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指导有关部门及时查找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于15天内负责编制特大、重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三)应急过程评价。涉及饮用水源一般环境事件由区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涉及较大环境事件由省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涉及饮用水源特大、重大环境事件按程序上报。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议。

第十八条、发生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后,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或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和调查处理,或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失当,索贿受贿、包庇事件责任者等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速报制度执行《小河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速报制度。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3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水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应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我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与控制我区学校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学校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组织机构,以便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后能快速及时地处理。学校要成立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

组长:刘志春

副组长:徐惠东甄熹

成员:刘培友高同海王智远刘培光王殿凯

张传鹏 杨海宁雷蕾蕾李祥明陈子灿

学校下设饮水污染事件办公室

主任:甄熹(兼)

成员:高同海 王殿凯张传鹏杨海宁雷蕾蕾

田在亮陈子灿彭奎田谢春生王曦伟

三、发生饮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条件:学校发生生活用水、饮用水污染事件。

2.处理办法:

⑴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饮用水的供应。

⑵迅速报告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组长刘志春,由突发饮水污染事件的领导小组组长刘志春同志决定启动本预案。

⑶本预案启动后,迅速上报教育局,同时报东营区疾控中心。

3.汇报内容:

⑴报告饮水污染造成不适的师生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⑵学校责任人和联系电话;

⑶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⑷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4.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并通知家长。

5.保留水样、装置容器、设备和现场。

6.配合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各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7.落实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8.保险机构介入处理。

9.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查明事件原因,追究桶装水生产商及供货商的责任。

10.书面汇报前因后果及处罚情况。

11.整改计划、措施。

四、学校对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办法

1.学校必须保证学生享有足量、卫生的饮用水。

2.指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学校师生饮水安全管理工作。

3.学校使用的桶装水由专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发放,直饮水由相关有资质企业定期更换滤芯维护。

4.制定学校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5.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和学生饮水安全须知。

五、学生饮用桶装饮用水应做到:

1.产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

2.使用的饮水机有产品合格证书;

3.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标识的标准;

4.桶装水供货商定期提供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5.对饮水机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6.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的记录;

7.饮水机清洗宜请专业机构进行;

8.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我们会尽力而为,确保灾区居民的物资和生活保障得到妥善安排。制定好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减轻应急情况带来的影响,经过精心筛选我们向大家推荐了名为“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的文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随着夏季游泳季节的到来,许多人喜欢到水上游玩,但相应的溺水事故也随之增多。据统计,每年因溺水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全球超过50万人,且其中儿童是溺水的高发人群。为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我们制定了一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该工作方案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即通过综合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溺水防控体系,加强全民防溺水意识和技能的普及,努力预防和减少各类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该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防溺水能力,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内容

1.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利用媒体、文艺演出、专家讲座等形式,多角度、多方式地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儿童开展的防溺水教育宣传,让他们掌握自救技能,做好自我保护。

2.制定防溺水规章制度。例如,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制定防范溺水的标准和流程,明确各级领导职责,并建立健全事故发生后救援机制,如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有效急救救援等。

3.加强对游泳场馆的管理。例如,规范游泳场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管理素质,建立游泳场馆管理制度,确保游泳场馆的设备设施和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4.增设警示标识和保护设施。例如,在涉水、水域公共场所和游泳场馆等区域内增设明显的警示标识、安全防护栏杆,预防发生意外伤害。

5.加强防范溺水主要领域的研究与预测。例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人流量、气象、潮汐、水质等因素的监测与研究,实时把握溺水事故的发生风险。

四、实施办法

1.当前局势诊断和专家论证

在规划制定前,要先进行当前局势的诊断分析,彻底掌握当前防范溺水的情况。深入调研和分析,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征集群众的意见,认真论证各项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确保制定方案的综合性和前瞻性。

2.制定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计划

根据政策法规和尚未制度化的管理问题,进行具体措施制定。制订时间节点计划,确定实施各项措施所需要的人员、资金、物资等保障,并明确措施实施的结果评价指标,及时跟进和调整。

3.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实施

制定方案后,要成立由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职责,分工合作,全面负责该方案的实施。此外,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向各社区和学校辐射,将防溺水的知识普及到社会各个角落。

五、总结

防范溺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国家生命财产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该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方案,从全面、科学、细致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将人民群众安全放在首位的方针,起到了对应急预防和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有效降低了各类溺水事故的发生率,对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2

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县局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县教育局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预防溺水工作各项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和防范能力;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着力建立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护、自救的能力;切实做到防溺水教育全覆盖、安全标识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杜绝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工作责任制。我校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年级、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做到有措施、有落实。将预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活动,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落实监护人责任。我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签订《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法定监护责任承诺书》等措施,将防溺水提醒、引导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提醒家长落实家庭教育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做到有家访宣传、有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承诺。

(二)强化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1、我校重点抓好“十个一”的宣传教育工作,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

2、重点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一会”: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施救,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3、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点,讲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我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通过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强化假期、双休日、节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日、假期,做到学生放假,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放假”。通过开展安全家访行动、让学生签订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把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做到节日、假期学生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5、强化重点对象的教育。我校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使学生知晓擅自游泳、玩水的危害性。对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监管的措施,讲清擅自游泳的严重后果,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三)全面落实安全提醒制度

重要部位张贴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提示语,学校门前设立固定的预防溺水教育提示标牌,开辟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各班级办预防溺水知识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校园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

我校坚持每天放学前进行一分钟安全提醒教育,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让学生时时刻刻把“防溺水安全”牢记在心。

对重要时段和重要场所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提醒教育,杜绝管理上的盲点。学校重点做好双休日、暑假以及发放成绩单、考试结束日、返校日等重要时段的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的学生,要重点提醒,并向家长发出通知,提醒家长落实教育监管责任。

(四)进一步落实防范工作措施

1、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我校有效组织力量,一是对校园内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校园内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必须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位置要醒目、数量要适中),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段要安排人员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对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道、水库、池塘、水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任何一处水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乡政府或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

2、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活动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签订履行责任书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和要求送到家长手上。暑假期间开展两次以上的安全家访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家长联系台账,家访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

3、建立学生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制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情况,成立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并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按时上、放学,相互监督、共同防止学生擅自下水行为。一旦发现有同伴私自外出游泳、戏水玩耍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班主任或学校报告,确保同伴安全。

4、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对上下学途中安全管理,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且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安排家长或有关人员护送等防护措施;二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特别是中午时段的管理,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严防学生午间休息时离校游泳;三要建立请销假登记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四要会同乡、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爱心监护,组织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的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使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期间得到有效监管。

5、完善落实学校周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席会

议制度的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和村、社区的支持、重视;建立暑期安全工作对接制度,在放暑假前就假期学生防溺水工作要求和各方职责与所在乡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进行一次全面沟通和对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事故多发地和关键时段进行安全巡查,阻止学生在水域周围逗留,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一)宣传教育阶段(每年4月1日至4月30日)

制定开展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专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救护能力。切实落实各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措施,杜绝学生溺水事故。

(二)深化落实阶段(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

对暑假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加强预防溺水教育宣传工作,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确保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加强与家长、村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暑假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确保学生暑假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每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加强和巩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效果,对工作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认真总结,进一步落实防溺水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我校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采取措施,把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今年(重点在4-10月份)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充分认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长期性,积极探索并建立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措施,做到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安全。

(三)我校将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看护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学校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工作台账,确保中小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对由于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不及时,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信息报告不及时等引发的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将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认真总结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将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方案、阶段总结于各阶段结束时报学校本部,本部将汇总上报县教育局。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3

为了杜绝学生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等地方游泳,造成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我校师生无伤亡事故的出现,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一、 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防溺水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广泛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严峻性,切实开张安全防范教育及自救技能的活动,把防溺水工作作为安全教育重中之重来抓,把教育内容宣传到广大学生中去,让每个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二、 落实责任,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王建国为组长,哈锦林为副组长的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王广正为防溺水安全宣传联络员。制定防溺水工作预案,把工作细化。

三、 预防预案:

1、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和课间短会,加强宣传。

2、在教师例会中,强调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在班级中加强宣传。

3、每学期,班主任在班级中召开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加强宣传。

4、组织学生学习有关防溺水、自救等知识。在紧急情况下,会进行简单的处理。

5、利用学校广播室、宣传栏等进行宣传。

6、对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到河边、塘边玩耍,不得私自下河游泳,如确须到游泳场游泳的,必须有家长带领。

四、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学生溺水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内报警、组织施救。

2、如有伤者,应及时送就近医院救治。

3、通知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救护。

4、组织调查、上报,处理相关事宜。

5、班主任等相关知情人,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到学校,若因延误发生更严重的后果,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4

临近,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月日“全省春夏期间学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防范和减少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

一、高度重视早预防

溺水是近年来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认真研究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经验教训,查找工作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开展系列防范工作,努力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

二、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

1、教育主管部门要将防溺水教育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落实到每一位校长。有工作部署,有文件要求,有校长责任书。

2、学校要将防溺水教育职责和任务要求落实到学校各管理部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责任分工,有任务要求,有考核手段。

3、教师要将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有教育计划,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4、学校将防溺水教育家访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和校外监护责任。有家访宣传、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

三、采取切实预防措施

1、在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开展“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节日、暑假放假前开展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开展一次预防溺水工作家长专访活动;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要全面开展“四不一会”教育:不在无成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2、建立课前、课后提醒制度。各学校任课教师在每天上课前和放学前要用2—3分钟时间进行安全教育警示,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

3、加强社会宣传。发挥学校共青团、少先队作用,组织义务教育宣传队,开展防溺水工作社会宣传,将预防溺水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组。

4、建立事故通报预警制度。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县区教育部门与公安、通信、气象等部门协调,利用网络、手机信息等媒介建立本地区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和高温天气预防溺水通报预警制度,及时通报警示。

5、建立学校周边协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加强对学校周边及学生上、下学途中有安全隐患的水域排查,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管理职责。

6、建立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责任未落实、教育不到位、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的地方,与教育综合考评情况相挂钩。

四、进一步强化信息报告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对涉及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尤其是重大伤亡事故要及时报告,不得迟报或瞒报。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5

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随着夏季天气渐热,一年一度的暑假也即将到来,学生们开始盼望着可以到游泳池里游泳、戏水。但是,游泳池是一个相对危险的地方,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份防溺水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以应对意外发生。

第一条、预案的实施部门及责任

防溺水安全工作的实施部门通常是学校户外教育部门及职能部门,包括安全与急救管理部门、学工办、保卫处、后勤部门等。预案的实施责任由学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急救队医、游泳教练等人员担任。

第二条、安全管理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与规章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很好的安全保障。学生到达游泳池前,应当接受游泳池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游泳教练应当确保每名学生都已熟练掌握基本的浮水、游泳技术,而且能自如地掌握每个泳姿。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加强自身安全意识,按照安全规定和顺序进入游泳池,不得随意攀爬,擅自跳水等。

第三条、加强管理和监测

加强对于游泳池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政府有关规定修建,才能达到更好的安全度。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学校应保持游泳池水质的清洁,减少水中酸、碱度以及氧化剂等成分的过大影响。对于池内游泳环境的湿度、温度和水质进行定时监测,以及出现水质不达标时及时派人处理。

第四条、应急处置

无论是预防也好,还是防范意外也好,对于防止溺水事故发生,主要责任仍应在学校所在地对接的相关急救部门,它们才是能够有效救治、才有能力进行第一时间处理的部门。学校及其领导应当告诉学生以应急预案并逐步熟练使用。化公有私,学校领导和所有人员应拥有严肃认真对待的态度。在应急处理时,统一指挥、协调抢救力量和应急救援物资,全力做好伤者救治及事故现场处置工作。

总之,制定防溺水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需要慎重认真、细致入微。这份预案需要维持、完善和更新,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及安全。如果每个学校都能按照规定制定并有效执行该预案,我们相信将会有效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安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6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学生安全,我校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多措并举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总结如下:

我校启动以“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防溺水活动,要求所有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远离危险。随后,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通过典型事例来让学生们意识到野外游泳带来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教育学生不要心存侥幸,主动远离危险水域,做到防溺水“六不”。

还召开了以“预防溺水事故”为专题的安全工作会议。我校校长在会上要求全体教职工要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安全,强化管理,提前防范,将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严格考察课堂点名及异常情况上报制度,并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横幅、电子屏幕、宣传栏、家长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知识。还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周边水利沟、池塘等水域逐一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在危险区域设立写有“此处水深,请勿下水游泳”等内容的安全警示牌,提醒群众和中小学生切勿到野外游泳,保障自身安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7

防溺水实施方案

近年来,溺水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地政府制定了“防溺水实施方案”。

一、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溺水的基础。各级政府应制定详细的宣传工作计划,创新宣传形式和方式,给予经常性、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的宣传展示。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制定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定期开展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意识,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溺水事故。

二、强化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防治溺水事故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加强河道、水库、湖泊、海滩等交通水域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条例和规定,强化执法力度。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规范社会救援队伍,确保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的落实。对违规饮酒、赤膊上阵、无证无照驾驶等行为,严格打击,维护社会秩序,降低溺水风险。

三、提高自救能力

提高自救能力也是防溺水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预防应急措施,并向公众广泛宣传。在游泳场、海滨等水域,加强救援队伍的管理,加快制定救援规范及救援人员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公众的自我救援能力,为大众提供有关自我救援、互救、求救等知识,提高公众在水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防范和自救能力。有关单位和多功能厕所也应配备必要的救生设施,为群众提供安全保障。

四、建立紧急救援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是防溺水的基础。不仅要加强对救援器械、设施等的管理和维护,更要对救援队伍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展开救援。各级政府还应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以确保每当发生溺水事故时,能够迅速启动救援体系,及时为受害者提供救援服务。

五、提高管理水平

水域管理是防溺水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在河道、水库等交通水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健全检查机制,切实保证管理水平。同时,在水域管理过程中还要积极与环境考虑联合,对水质、水位、流速等参数进行相应的监测,及时做好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工作,确保水域的健康安全。

总之,“防溺水实施方案”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各地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提高水域管理水平。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够避免因溺水事故带来的不可挽回的人员、财产损失。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8

2021年夏天,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溺水事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溺水。溺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

1、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溺水事故的严重性,我们需要进行案例分析。据统计,最近发生的一起儿童溺水事件是由于家长不注意照顾,孩子单独到河边游玩,不慎落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立即报警,同时使用救生设备或抢救工具进行救援。

2、制定应急预案

在家长发现孩子溺水后,应马上进行急救处理,及时送医。为此,我们需要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以指导家长或成年人应对溺水事故的处理。预案至少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加强安全教育。应该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水是有危险的,以及如何避免溺水。同时,家长也应该强化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孩子单独到水边玩耍。

(2)购买救生设备。在家中储备救生设备,例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备不时之需。

(3)练习安全救援。对于家庭成员而言,应练习基本的安全救援技巧,避免发生临时状况时因不懂得救援方法而导致事态扩大。

(4)掌握急救技能。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技能,这是在发生溺水事故时最重要的救援措施。

3、教育宣传

制定预案虽然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宣传教育。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传播防溺水专题,以唤醒大众的防范意识和重视安全意识。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同时,也要利用公共媒体开展广告宣传和悬挂提示标语,让大众都能了解防溺水知识。

总之,防溺水应急预案需要从教育宣传、设备储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练习等方面来考虑,以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只有让每个家庭都重视起来,才能真正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我们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水中进行各种活动。但是,水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防溺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人们在水中的安全,各地都制定了不同的防溺水实施方案。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随着人们对水上活动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在水中游泳、嬉戏等活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很多人在水中发生了安全事故。因此,在制定防溺水实施方案时,加强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水上活动的安全常识,倡导人们在进行水上活动时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要盲目冒险。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水上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水上救援及疏散方面的应急能力,以便在发生水上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救援和疏散。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域安全保障水平

为了提高水域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在制定防溺水实施方案时,应当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设施建设方案。

例如,在游泳池等人工设施中,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以及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确保人员在水中的安全。在自然水域中,应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如设置合适的栏杆、安全通道等,提高水域管理和应急救援的能力,以保障人们在水中活动的安全性。

三、规范监督管理,加强水域安全保障力度

水上活动的安全性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和管理的影响。因此,在制定防溺水实施方案时,要加强对水上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相关管理措施,确保水上活动的安全性。

首先,在各个水域和水上设施中设置专门的监管和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其次,对于确保水域和水上设施安全有直接关联的工作人员,应实施专业化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从事水上工作的能力和水上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最后,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更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水上活动和相关设施的日常监管和管理,不断提高水域的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防溺水实施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们在水中的安全,促进水上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0

一、组织机构:

指挥长:xx乡党委书记,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指挥长:xx =乡人大主席,xx=乡党委副书记

组长:xx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乡长

副组长:xxxx中学校长

xxxx中心校校长

xxxx派出所负责人

xxxx卫生院负责人

成员:xx乡全体干部

xx中小学校全体教师

xx卫生院全体职工

各村第一书、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

下设指挥办公室在乡教育专责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黄秋田担任,成员由派出所负责人、卫生院负责人和中小学校校长担任,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防弱水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负责常见防弱水安全教育的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措施与方法:

1、各行政村、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中小学生防溺水及其他安全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学校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强调学生做到,不到红水河边、水库、池塘、溪流中去洗澡、游泳、玩耍;二是各行政村、全体乡干和学习值班老师要落实红水河域、危险水库等地方的巡逻巡查制度,及时上报巡查情况;三是卫生院、派出所和乡安监办要组织防溺水专组,确保通讯畅通无阻,第一时间做到发现、抢救、救治一体化,把溺水事故扼杀在萌芽阶段。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1)加大对学校的检查力度。学生在校期间决不允许随便出入校园。如有事有病必须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确保学生在校园期间的安全。

(2)在学校周边水域设立警示牌,提醒学生在夏季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3)各村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立兼职防溺水监督管理员,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水域的巡查。

(4)让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学生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去有水的地方玩耍,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5)在学生当中形成互相监督,及时反馈的信息通道,如发现有玩水的同学要及时制止,立即向学校报告。

(6)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让人人将安全工作记在心上,讲在口头上,抓在手头上,落在行动上。

3、每节课任课教师都应负责查看学生数,发现可疑情况马上向

防溺水指挥部、学校、派出所、家长等反馈,查其学生缺席的原因,采取各项措施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4、对学生做好正确的游泳教育工作:

(1)不去活动中禁止的水域或者水流端急水域游泳。

(2)饭后或激烈运动后,不立即下水游泳。

(3)下水游泳前要做准备运动。

(4)在冷水中游泳时,须慢慢入水,并有意控制呼吸,以减少冷水对身体的影响。

(5)游泳不可太疲劳,要注意不断上岸休息。

(6)激烈游泳后,应在水中放松,调节好呼吸后再出水。

(7)不在天然游泳场跳水,以免出现撞、碰伤。

(8)不在水中打闹、相互追逐,更不准做恶作剧。碰撞了别人后不要马上离开,要观察对方情况,肯定无事后才可离开。

(9)出现头晕、恶心、冷颤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出水。

(10)游泳上岸后,应淋浴,并马上擦干身体、穿衣保暖。

5、做好乡域内防溺水隐患位置调查,对学校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旁等,靠近路边的水库、水柜、水池等,竖立“禁止游泳”、“禁止戏水”等防溺水警示牌

6、假如遇到有人溺水时的施救办法:

(1)当自己的同伴或其他人溺水时,必须马上呼救,向就近的人们求救,再向派出所、卫生院、学校和家长报告。绝不许看到有人溺水,而自己害怕跑开,又不喊不叫不说,造成严重的后果。

(2)施救时应注意从其背部拉住腋窝托出,不要被溺水的人紧抱缠身。救上岸后,使其头部下垂,压其背部,将其口内或腹内水排出,至无水外溢为止。若溺水者休克,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对于过分紧张挣扎的溺者,应避免被其拖住,如被抓、抱、拖则应迅速、果断地解脱,再采取安全措施,然后拖带。对于已经沉没在水中的溺者,首先是快速寻找,寻找时应尽量避免盲目性。可先在溺者落水的地点,或潜入场地的几个重点地方寻找,务求快速发现溺者。

(4)就地抢救。溺者出水后,立即排除呼吸道异物、水,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千万不要因为远途运送或约请医师而错过急救时间。人工呼吸前,把溺者负送到平坦、松软和安静的地方安置后,不管溺者是真死或假死,都要尽一—切可能抢救生命。人工呼吸前,应把溺者的口扳开,拉出舌头,必要时,可把拉出的舌头用绷带固定在口外,以免堵塞气管。

(5)人工呼吸的方法:一是口对口式。用手扳开下颌使其头向后仰(防止舌头后滑压住呼吸道),用另— —只手捏住鼻孔,清除喉咙阻塞物,嘴对着嘴,不停地吹气和吸气,向溺者肺部吹气时注意胸部的扩张,当看到胸部自然回落时再进行一次深呼吸,尽可能快地重复六次,然后每分钟重复十二次,直至溺者恢复呼吸。二是口对鼻式:如果溺者牙关紧锁,无法使其张开口,应采取口对鼻孔不停地吹气、吸气的方式,直至溺者恢复呼吸。

(6)在水中发生抽筋时,不要慌,先吸一口气,然后站在水底、用手揉捏腿肚子,并用力把脚掌向上翘,这样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以上方法若不见好,可以仰浮水面,用臂划水慢慢上岸,若无把握游上岸,应及早呼救。

7、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1)学生万一发生弱水事件,防溺水安全应急小组立即启动,学校、派出所、乡卫生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积极果断措施进行营救,学校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2)一旦出现溺水伤亡事件,中心校、乡防溺水指挥部及时如实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教育局。

(3)乡村和乡直各单位联动,做好对事件的善后处理。

(4)对事故进行调查,如属于责任事故,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1

为预防学生突发溺水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 防溺水安全教育领导组

组 长:杜万强(校长)

副组长:闫新周(政教主任) 张建军(教导主任)

杜书霞(总务主任) 宁亚萌 大队辅导员

成 员:

史艳艳【一 (1 ) 班班主任】

胡 玄【一(2)班班主任】

郭 婵【一(3)班班主任】

师玉丽【二(1)班班主任】

郭秀芳【二(2)班班主任】

宋晓艳【三(1)班班主任】

马许可【三(2)班班主任】

史艳浩【四 (1 ) 班班主任】

杜素青【四(2)班班主任】

曹云霞【六(1)班班主任】

毛腊梅【六(2)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预防方法、安全教育

(一)游泳最容易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万一发生了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1、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泳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6、在亲近溪流之前一定要预先得到家人的同意,同时要结伴以便互相照顾。

7、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警告标语之水域处,千万不可下水戏水。

8、切勿到不明地形的水库、河流、山塘等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险。

9、身心情况欠佳时,如疲倦、饱食、饥饿、生病、情绪不好以及酗酒后均不宜戏水。

10、如果看见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未熟练救生技术者,不要妄自赴救。

(二)水中自救与救生

一般在水中所发生之意外事件,通常由于两个原因:

1、惊恐慌张:人于身历险境时,会因紧张而导致肌肉收缩、身体僵硬,而致活动力降低。

2、体力耗竭:不断之挣扎,将体力耗尽,减少生存之机会。

自救方法:

发生溺水事故时,必须镇定冷静,了解自己所处环境,并利用本身浮力或身边物来自救求生。水中自救之基本原则为:保持体力,以在水中维持最长时间。为达此要求,必须缓和呼吸频率,放松肌肉,并减缓动作。

水中求生之基本原则为: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体浮在水上,以待救援。

(三)在游泳池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活动中,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四)防溺水知识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就生圈。

3、严禁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5、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6、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7、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8、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三、日常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2、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五、事故处理

(一)报告程序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乡政府、教育局和公安部门。

(二)时间要求

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5分钟内要向水茜乡人民的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四)学校发生学生溺水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2

乡村地区,因为其较为宽广的面积和较少的防护设施,使得人们在冬季防溺水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为此,一份名为“乡镇冬季防溺水工作方案”的文件被制定出来。截至今年来,最近一次发生的乡镇溺亡事故是在去年冬季的,因此,此工作方案背后的细节尤为具体和具有迫切性。以下就是这份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这份工作方案侧重于宣传教育。事实上,由于很多乡镇地区较为贫困,不同的教育宣传手段并不具备很高的健全性。因此,就有必要深入给予市民更具体的指引,例如“注意冬季冰面可能存在的薄冰区域”等等。除此之外,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可以积极宣传,让广大民众了解到其自身具备的自救措施,例如通过开展应急演练之类的活动,让大家对中毒、休克等可能导致身体某些疾病发作时应做何处理更有了整体的认识。

其次,针对拥有天然水域的乡镇地区,加强必要的设施建设是该工作方案所着重方案的之一。例如岸线、圈护架等一系列设备。事实上,在这个需要防范的季节里面,这些设施应该得到完善和加强,从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这些设施还应该具有可持续性,这意味着修建的设施应该在未来的几年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保证长期的运作。在保证设施可持续性的同时,应对设施进行全年维护,从而确保无法满足基本功能的设施被清除。

第三,保证基层机构的高效运作也是根据这份工作方案所着重方案的之一。不考虑行业内个别必备的主题,每个区应当就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投票程序并最终交由委员会进行投票决策。在投票之前,各区要互相探讨,就不同的实际问题分享经验并共同参考。同时,在机构内部,应加强联动,让道路交通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以便协调解决问题。在日常操作之中应建立SEC发现和出现问题处理等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彻底处理。

第四,夜间防范工作的加强也非常重要。在低温的季节里面,由于大气压力的不断变化,水面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出我们寻常想象的变形,这会导致水质变差而引发某些问题。因此,在夜间进行必要的巡逻工作就有了确定性。巡逻员在巡逻时,可以注意到水面的变形,并对此时段必要的安全要求进行全面防范和规定。同时,夜间巡逻员可以为需要帮助的民众提供急救服务,并传达如何避免溺水的有关信息。

总的来说,这份“乡镇冬季防溺水工作方案”包含的内容具体且全面,让乡镇地区的居民在今冬防溺水方面更有底气和信心,并且提高自身安全的保障感。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让这份工作方案作为现实中得以落实的一个重要指引。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3

为预防学生突发溺水事故,确保学校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根据市教育局和九龙中心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成立组织

组长:孙俊兵

副组长:洪来华、冯友珍

组员:夏陵群、章丹桂、方琴、代莲华、刘雁芳、王想呈、张佳卉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三、预防的重点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2、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安全提出具体要求。

3、教育学生不要在放学、上学时段私自结伴,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游泳。讲清危害和周围学校学生私自外出游泳发生溺水事故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4、学生进行校外活动时,最易发生溺水事故,班主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5、各班主任、任课教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预防学生私自外出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6、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预防私自结伙去游泳苗头的劝阻,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4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实行防溺水责任乡领导负责制,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乡域范围内防溺水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坚持自保、自救,防大灾、保安全,确保不出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原墙镇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玉柱

副组长:张健

成员:刘树成 佘玉杰 陈振亚

魏星 张影 牛明涛 牛宏军

岳伟 阮德强 付升旗 张言乐 任建国

王磊 赵三献 陈敬周 孙建芳

贾建全

职责: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全面指挥全镇防溺水工作。

2、成立乡防溺水工作抢险突击队

队长:杨超勤

副队长:陈振亚(镇卫生院长)

成员:民兵预备役和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

3、成立事件责任调查组

组长:佘玉杰

成员:派出所干警和各村治保主任组成

三、预防及应急前准备

1、加强对水域安全的'检查,设置水域安全防护警示牌。

2、加强暑期安全教育宣传,利用校园小广播、班刊、手抄报、致家长一封公开信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3、明确安全保卫人员的职责,加强水域安全巡逻,随时随地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提醒,密切注视水域安全动向。

4、配备救生设备工具。

5、由镇医院负责派出急救医生及准备医疗急救药品。镇政府启动溺水事故发生点的管理措施。

6、镇政府及各学校保证日常的安全巡视,禁止少年儿童游泳戏水。

7、教师须学习掌握急救法和其他安全救护措施,避免因延误而产生不利因素。

8、做好对少年儿童溺水事故易发区的安全管理、健全记录资料整理归档。

四、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1、溺水事故发生后由镇预防少年儿童溺水安全领导小组要快速反应,采取救生措施,出救生设备工具实施救人。

2、报警及紧急通知医疗人员,救护车到现场紧急救治。

3、组织有关人员迅速维护现场的秩序,稳定局势,做好安定工作,并及时疏散事故现场的围观人员。

五、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人员应立即向镇政府报案,电话: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镇政府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按本预案的职责范围做好通知有关部门,发出救援指令,佩戴抢救器具,赶往事故现场;

3、到达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状态和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同时展开积极的救援方法,保证救援工作的及时性;

4、做好对危急事件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发生,应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5、通知所在部门,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局报告情况;

6、发生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要迅速查明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7、经过现场采取急救措施,有关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和观察直至结束;

8、当事故控制后,要协同有关部门调查工作。做好事故原因的调查上报和防范措施的制订。

9、镇、村和相关部门联动,做好对事件的善后处理。

10、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家长做好善后事情处置。

11、对因工作不负责任或失误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纠当事人的责任。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5

一、指导思想

目前正值夏季,雨水增多,是容易发生溺水事件的高峰期,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学生溺水事故,触目惊心。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溺水事故,是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溺水”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三、活动时间:

20_年5月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内容:

1、通过升旗仪式、晨会、板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珍惜生命,预防溺水”宣讲活动。通过校讯通、微信等形式向家长介绍预防溺水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家长预防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2、少先队大队部发起一次防溺水倡议,宣读倡议书。

3、围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开展好一次主题班队会。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提醒学生:玩水、游泳一定要在会游泳的家长陪同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玩水、游泳,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学校印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与每位学生家长签定《防溺水安全公约》,要求学生家长(监护人)严格监管、看护孩子,把溺水防范教育抓紧抓实,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5、学校主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开展“珍惜生命预防溺水”专题讲座活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6

预防溺水应急预案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溺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因为溺水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损失。为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制定一份有效的预防溺水应急预案非常必要。

一、编写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上娱乐活动也越来越普遍。但溺水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一份预防溺水的应急预案,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及时处理溺水紧急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让生活更加健康,安全。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

1. 溺水的原因

清楚了解溺水事故的原因是避免身份伤害的前提。先生常见的溺水原因有:游泳技术不好、潜水过深、潜水时间过长、突然水深、水流急、身体状况不佳、对水域环境和气候状况了解不足等。针对不同的溺水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2. 观察水环境

水环境对于人的安全很重要。在选择游泳、娱乐场所之前,要详细观察水域的深度、水流情况、水质和环境设施等,尽可能选择有监视、救援及紧急设备的场所进行水上活动。

3. 预防措施

在水上活动前,人们应该先检查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避免在身体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参加水上活动;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领悟游泳的基本技巧,所在区域内的水性、水流状况、气候变化等情况,加强其他安全意识,如随身携带安全气囊等。

4. 紧急措施

在水上活动中,一旦出现溺水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比如为溺水者先紧急救护措施和呼叫高峰救援人员,及时将溺水者救起;根据需要开展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紧急处理措施。

5. 常规预案

每个人遇到危险的时候,都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更好地采取相应的预案,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常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三、应急预案的执行

对于紧急情况,一定要采取果断的措施,目标应该是尽快把人救上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当处理溺水紧急情况时,尽可能避免使用电器等设备进行相关处理,以免危险。

四、结尾

制定一份有效的预防溺水应急预案非常必要,特别是对孩子和老年人,他们是身体弱小,遇到危险异常的情况下尤其危险。假如大家都懂得防护措施,就能保障自己安全,度过愉快的假日生活,并尽量避免发生意外溺水事件。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7

为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幼儿溺水事件,最大程度挽救幼儿生命,确保师幼生命安全,结合我园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溺水应急预案。

一、应急工作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幼儿溺水事故,一旦发生幼儿溺水事件,以最快速度处置突发幼儿溺水事件,我园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园务会其他成员及各班教师

应急工作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幼儿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过程落实、检查考核、督导考评,负责应急物资准备。

二、防溺水防范措施

1、各班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防溺水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幼儿了解溺水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管理,不得让幼儿擅自离开校园到河边玩水。

3、幼儿园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致家长一封信、与家长交谈等形式,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

4、幼儿假期去河边玩,必须由家长陪同,不得让幼儿私自下河。

5、幼儿园要建立健全预防幼儿溺水事故的安全防范制度。把任务落实到部门、班级,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

6、幼儿园应当加强易发生溺水地方的隐患排查。

7、加强家园的联系,增强家长防止孩子溺水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8、和青山镇内其他安全管理部门加强联络,确保发生安全事件时能联动联防。

9、加强夏季防溺水危害性宣传,提高家长及村民的防患意识。

三、应急处置

1、幼儿一旦在园内发生溺水事件,幼儿园将由安全保卫处和本班老师要采取积极果断措施进行抢救,并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以最快的速度,送最好的医院,用最好的医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如果幼儿在家发生溺水事件,家长和监护人要牢记抢救方法,避免盲目施救,并立即拨打120抢救电话。

3、一旦出现溺水伤亡事件,幼儿园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事件做出妥善处理,并如实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8

一、成立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加强对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班会、板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的教育。

3、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责任。

4、当发生学生溺水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110、120救助。

5、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三、预防的重点

1、班主任要利用板报、班会课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2、每年初夏时节,发放“关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安全提出具体要求。

3、教育学生不要在放学、上学时段私自结伴,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游泳。讲清危害和周围学校学生私自外出游泳发生溺水事故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4、学生进行校外活动时,最易发生溺水事故,班主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5、各班主任、任课教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对未到校的学生要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预防学生私自外出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6、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预防私自结伙去游泳苗头的劝阻,并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

四、溺水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如果学生因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第一个发现者应立即呼救并设法营救,但应当注意保护自己,同时要报告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溺水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必要时拨打110、120求救。

3、动用一切器材对溺水者进行营救,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尽快救醒溺水者,减少伤亡程度。

4、第一时间通知溺水者家长。

5、尽快将溺水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6、如果发现溺水者死亡,必须马上如实地向校长报告,校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死亡情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社区防溺水应急预案(分享19篇) 篇19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但水也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由于众多因素,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乡镇地区的溺水事故最为严重。为了保障广大民众的安全,预防乡镇地区发生溺水事故,各乡镇政府制定了《2023乡镇防溺水应急预案》。

【正文】

一、制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戏水等水上活动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由于乡镇地区防溺水的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够完备,生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2023乡镇防溺水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规范乡镇地区的防溺水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民众防溺水意识。

二、预案内容

1. 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各乡镇政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防溺水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应加强预案宣传,在辖区内开设宣传栏,定期开展防溺水宣传、普及水性常识等活动。

2. 加强溺水事故监测预警

各乡镇政府应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水情数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准备。

3. 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各乡镇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演练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应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分清相应分工,及时有效地处置溺水事故。

4. 增强民众自救能力

为了增强民众的自救能力,各乡镇政府应举办防溺水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水性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

【结语】

《2023乡镇防溺水应急预案》的制定,为了保障乡镇地区民众的生命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防溺水意识。各乡镇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防溺水工作,确保乡镇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水应急预案(范例七篇)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1

“队长姚尚祥暴雨后巡查发现东北大马路站浅基坑积水严重,并且路面的积水仍在向基坑内涌水,另一处为外协队伍宿舍内进水,约40公分,请求援助”,随着模拟险情报告开始,拉开了项目部应急预案综合演练的序幕。本次演练分为现场实战模拟演练和桌面推演两个部分,模拟场景为东北大马路站浅基坑及外协队伍宿舍内积水,发现险情。从6月18日早晨5:00钟事故报告开始,项目部经理徐松苗下达命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从发现汛情到应急响应、应急指挥、应急联动、险情处置、应急恢复整个过程7小时。

桌面推演于当日下午14:00分开始,由项目部演练工作小组组织,各参演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在项目部会议室展开。桌面推演先由各参演部门负责人对实战演练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演练小组向参加应急演练的人员及与演练有关的人员进行提问。提问方式为现场提问,提问内容包括在接到事故通知后,相关单位及人员如何采取响应措施,如何进行信息报告以及怎样对现场处置等,最后演练工作小组,对应急预案综合演练做了全面评价。

此次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是项目部从实战、程序、方案制定到设备操作,特别是有针对性对基坑内积水的抽排控制、对基坑周边积水的控制、对外协队伍宿舍内积水的清理、对救援物资的组织的演习,参演涉及了项目部物机部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工程部、安质部及项目部领导。物资机具到场全,到场抢险物资有铁锹、砂袋,水泵、水管500,电缆500米,参演人员40名,体现出了演练效果。所有参演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锻炼了队伍的同时,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应急演练指挥小组对演练指导有方、准备有序、组织有力、扎实有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防洪防汛工作“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中心设施施备安全,切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正常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制定本预案。

为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建立由局长贾智艳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陈祖新、梁静、李晓东同志任副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科、职业介绍中心负责人组成(名单附后),负责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每年5月1日至10月1日为防汛期。

(二)重点部位。

本局防汛的重点部位为大院内1楼和后院消防通道及各排水沟(口、孔)及楼房房顶等。

(三)防汛措施。

1、5月上旬对上述各重点部位逐一进行全面排查;

2、5月中旬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各排水沟(口、孔)畅通无阻;

3、5月底前对相关设施进行维护,对易裂、易倒、易断(折)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更换;

5、做好防汛器材准备。5月底前除现有防汛器材和设备外,根据防汛工作需要及早配备;

7、加强住所防洪防汛工作。防汛期间,职工住所防汛工作,服从所在街道防汛指挥部或物管单位的统一安排和指挥。

防汛抢险队员由现有在职职工中身体健康、年富力强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一定防汛抢险经验的人员担任,一遇出现险情时,防汛抢险队在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下具体负责防汛抢险工作(名单附后)。

实行汛期安全值班制度,并设立防洪防汛值班电话,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3

1、城市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对河道、低排渠岸的巡视,及时收集汛期的雨情、水情,密切关注汛期河床水位变化,确保安全渡汛。

在汛期设置、规范好河道各类警示标志,做好水面拦截打捞工作,做好对城区广告招牌安全排查工作,组建好不少于40人的应急队伍。

2、园林管理处:做好汛期公园广场的巡查工作,做好汛期设施的管护和损毁设施的及时修复工作;负责对高大乔木特别是新栽乔木,进行加固、支撑,必要时砍掉枝丫,以防被风刮倒砸到房子或行人;负责城区树木倒伏的清理架扶,确保倒伏树木不妨碍交通;负责做好本单位防汛抢险队伍、防汛物资、器械的组织落实工作;负责组建好一支不少于20人的抢险应急队伍。

3、环卫管理处:负责城区垃圾收运的正常运行;负责漂浮物打捞清运工作,负责垃圾填埋场防汛工作,确保场区安全;负责汛期过后道路垃圾,如塑料袋、纸张和树枝等杂物的清理;负责管理好环卫工人,大降雨过程中禁止到主干道作业。

组建好一支不少于20人的抢险应急队伍。

4、市政管理处:负责城区市政设施安全;负责对城区排水管渠的疏通和清淤工作;在汛期对城区主干道的道路、每天不少于4次的重点巡视,大、中雨天气,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地段打开井盖、井篦,现场看守,及时清障疏浚和排出积水。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抢险队,始终处于临战状态;

5、灯饰处负责沿线路灯杆的安全。

6、局办公室:负责防汛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4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利大坝安全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防汛抗旱工作思路

坚持“一个并举,两个转变”。即坚持防汛抗旱并举,主动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由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全面抗御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领域旱涝灾害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防汛抗旱任务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确保境内小河流域的防洪安全,确保小(二)型以上水库及城区、乡镇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努力减少经济损失。

四、防汛工作重点

一是沿岸低洼地带、住人河心洲坝人员的防洪保安;二是各类水利工程、已建和在建防洪工程的安全度汛;三是防止城区和乡镇驻地洪涝灾害;四是重要交通干线、桥梁、码头和各类船只的应急抢险和安全度汛;五是山地灾害易发地带的监测、监控和群众的避险安置;六是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和市政设施的防洪保安。

五、防洪机构

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区人民政府区长任指挥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区水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区政府办、区委农工委、区目督办、公安分局、城乡规划建设局、城管局、发改局、商务局、财政局、农牧业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民政局、经科局、卫计局、教育局、供销社、气象局、国土资源分局、电信公司、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办公室(以下简称防汛抗旱办公室)负责处理防汛抗旱日常工作。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5

汛期,各股室、分场、景区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超前收集掌握预测信息,密切关注恶劣天候动态,适情做出应急抢险反应。

1、当接到气象台发布24小时内有暴雨(降雨量50-100毫米)时:

(1)管理处防指应及时把预测信息、防范要求通知各成员单位,督促各股室、分场、景区认真做好应急抢险工作。

(2)各各股室、分场、景区要尽快收拢人员,盘点物质器材储备,适情加强水库、塘坝、桥涵等重点部位的物质调度,积极做好备战抢险的一切准备。

(3)加强汛期值班监测,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保持与景区防指的通信联系,每日(早、中、晚)三次调度上报有关情况。

(4)接到出险命令,各股室、分场、景区要按照管理处防指明确的抢险任务,迅速启动各自应急预案,快速进入指定区域展开工作,并注意加强与管理处防指的通信联系,及时调度上报有关情况,按照管理处防指下达的指令,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当接到气象台发布24小时内有暴雨或特大暴雨(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时:

(1)景区防指应立即把预测信息、防范要求通知各成员单位,督促各股室、分场、景区先行细化48小时内的应急措施,每时调度上报一次雨情、水情,发生险情必须立即上报,果断予以先行处置。

(2)管理处防指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吃住在值班室,随时掌握雨情、水情,协调调度防汛部署;分管水库塘坝、河道桥涵的主责人,要昼夜24小时扎在观测室,亲自督查排除隐患,核查物质器材准备情况,务求做到万无一失。

(3)各股室、分场、景区要立即收拢人员,适情调整补充物质器材,全员进入临战状态。督促各分场、景区要酌情搞好动员发动,督促下游存有遇险隐患的群众,切实做好撤离前的各项准备。

(4)加强对水库塘坝、河道桥涵的巡查督查,及时发现和整治潜在隐患;水库塘坝要严格按照汛限水位运行,必要时可报请县防指同意,酌情泄洪腾出部分库容。凡超过汛限水位,可能溢洪的水库塘坝,要提前通知下游群众做好防范工作。

(5)出现险情、灾情时,各股室、分场、景区要按照管理处防统一指挥调度。

(6)机关有关股室要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协同受灾单;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6

一、目的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汛期我项目部在山东管网工程施工、办公和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的规摸和损失程度,避免或减少洪灾中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实现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需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制定本防洪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项目部施工标段以及办公、生活区域发生洪涝险情时。

三、地理情况

1.地形、地貌:管线总体走向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项目目前施工隶属烟台境内,其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沿河地带及山群之间,形成互不连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

管道施工沿线地貌主要分为丘陵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两个单元。局部山间谷地沿河流两侧呈带状分布,局部地段发育一级阶地,高出河床2~4m。

2.气候:该段线路位于山东省东部,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和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的特点,且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多集中于每年的6~9月份。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大约每30~40年即出现一次平、枯、丰周期性循环过程。平均水面蒸发度在1000mm~1400mm,全年分配不均,冬季小,春末夏初强烈。

四、工作小组及职责

1.根据本标段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响应项目经理部及监理部要求,组成项目部防汛应急指挥工作小组,同时下设一个防汛应急办公室。

防汛应急指挥工作小组:

组长:陈承

副组长:赵继明刘志波刘建军

组员:陈志刚余杰张庆吉徐殿成郭振山申小林张国华徐庆

徐仁华张治斌

防汛应急办公室:

主任:赵继明

副主任:刘建军

成员:余杰郭振山、张国华、田文达、马光、周长欣

另各机组机组长和安全员为主要联系负责人。

2.职责

1)各级组长职责: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指挥,负责各自防洪的筹划工作;了解灾情的性质和程度,做出果断反应;选择正确路线,解救受困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和物资;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灾情扩大,减少损失;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情况,以求支援。

2)副职职责:协助组长进行现场事故的指挥;对本组的防洪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出来的情况要及时向组长进行汇报;提供给组长本机组内的可供应急疏散的路线。

3)员工职责:听从现场指挥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坚守自己岗位,忠于职守,尽自己所能提供救助;发现重大险情时,应及时通知区段负责人并做出必要的反应;

五、应急物资

5.1应急机具设备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八、预防措施

1.及时收集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形势和预报,进入雨季后应和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每天的气象预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2.进入雨季后,将未下沟的管线及时下沟回填或压载并将管口加盲板密封:

3.进入风险区域施工时,如(山区、河流、冲沟、沟渠、洼地、坡地)等,应了解周围的地势、地质情况,必要时应准备相应防洪物资,如:(麻袋、木桩、木板、绳、锁具、铁锹)等,首先先要了解周围的情况,先要选择好设备的夜间或非作业时的停放位置。

4.设备在非作业时应停放在地势较高的位置,要选择合理的撤离路线,以保证设备正能够安全的撤离现场,一旦发生险情时,可选择路线和位置撤离人员和设备物资。

5.对职工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每个员工都要了解防洪防汛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6.进入雨季后,将未下沟的管线及时下沟回填或压载并将管口加盲板密封。

7.施工遇到河流、冲沟、沟渠、洼地时,要先把这些地方留下,当其他管构成型后,用最短的时间进行开挖并下沟,而且必须保证当天下沟当天进行回填,保证河流、冲沟、沟渠、洼地的过水性。

8.在河流、冲沟、沟渠、洼地的管线下沟后,在两侧进行挡水处理,用丝带和土作挡水墙,防止洪水进入管沟。

9.河道和渠道不能用截水的方法,只能用疏导的方法进行防范,只能保证河道和渠道的正常通水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安全。

九、应急预案

1.现场发现险情时,发现的人员应立即报告给现场的指挥者,项目经理或机组长。

2.马上组织人员往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撤离。

3.如果没有地势高的地方,人员应马上登上设备尽量站在设备的上面。

4.应将未及时下沟的管线用重型设备锚固,管垛用绳锁整体锁紧,防止被洪水冲塌、冲走。

5.在洪水来之前,将管线管口用盲板全焊封闭,以免流沙灌入管内。

6.一旦险情无法控制时,各设备利用绳锁相互连接或相互并靠加以保护。

7.工作人员,撤离现场前,应关闭所有的设备电源、气源、设备的发动机等。

8.在人员撤离的同时,马上向上级报告,并详细介绍险情及人员所在的位置。

9.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设备进行抢险。

10.在项目部抢险的人员没有到达现场的时间里,现场人员应与外界保持联系,随时报告险情的发展。

11.如果洪水不大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及设备可以进行自救的,马上进行自救,并向领导进行报告。

12.如出现险情,项目部启动应急预案,如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帮助,应及时向当地部门报告险情,已得到及时的救助。

十、应急抢险原则

1.总体原则

先抢救遇险人员,后抢救财产。

2.应急处置原则

a)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b)阻断危险物源,防止二次事故发生及事态蔓延;

c)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掌握险情动态;

d)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e)正确分析现场情况,及时划分危险范围,应急决策应当机立断;

f)正确分析风险损益,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组织物资抢救;

g)处理事故险情时,首先考虑人员安全,其次应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按有利于恢复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范文6篇】相关推荐文章: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三篇

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防汛应急预案范文5篇

2022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精选范文6篇

防洪防汛措施及应急预案精选范文22篇

2021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最新4篇

防洪水应急预案 篇7

1、防汛工作应以“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对全体师生进行开展防汛工作的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如发生大暴雨学校应采取如停课等紧急措施,如在上课期间应组织师生有序回家,积极与家长联系接送学生平安返家,暑假前务必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应经常教育学生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工作,如路上有漫水的地方决不强行淌过,并教育学生不到池塘、水库、低洼地带等可能发生洪水及地质灾害地区游玩,并视当地雨情、灾情,指定教师或家长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3、学校应认真地做好值班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的财产安全,学校应安排汛期安全工作值班人员表,要有带班领导,带班领导与值班人员的职责是:要加强对汛情的监控,坚守岗位,做好值班情况记录,处置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应及时向带班领导及教育局和县政府报告,并向相关学校或幼儿园传达处理意见,加强夜巡,确保学校的安全。带班领导与值班人员的手机或小灵通应24小时开机,学校应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校园年度工作计划

校园年度工作计划 12-02

学生会自我评价(优选十一篇)

学生会自我评价 12-02

英雄事迹演讲稿(实用4篇)

英雄事迹演讲稿 12-02

夏天作文七篇

夏天作文 11-24

个人学习英语心得体会必备4篇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12-02

叙事作文爱听的话

叙事作文的话 12-02

最新圆的数学日记范文十五篇

数学日记 12-02

关于教育的实践报告

教育实践报告 12-02

最新满月酒主持词九篇

满月酒主持词 12-02

物业公司合同(汇集8篇)

物业公司合同 12-02

议论作文陶妈妈分享七篇

议论作文妈妈 议论作文 11-3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