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数学课教学计划

趣祝福范文大全不知不觉假期就结束了,新学期马上要开始了,现在老师们可以整理思路,准备写一份教学计划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能够提高我们新一年的教学工作的效率。趣祝福特意收集并呈上了与“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希望这些经验对您工作中的表现有所帮助!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2)

五年级数学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2.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了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学会计算带分数的加减法,了解带分数的乘除运算

4.能够根据题目情境识别运算符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1)练习分解数和拼凑数的方法,从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230+60=(200+30)+60=200+(30+60)=200+90=290

(2)练习跨十或跨百加减法,如40+50或350-200, 利用数轴等工具,为数学运算提供直观帮助。

例如: 300+70=(300+100)-30=400-30=370

2.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例如0.5表示了和整数5一样多的数量,但是把它分成了10份。

(2)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并能灵活使用 ""、 "="运算符。

例如:0.4 0.89, 3.02 = 3.0200

(3)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例如:

0.5 + 0.25 = 0.75, 1.25 - 0.6 = 0.65, 1.2 × 0.5 = 0.6, 6 ÷ 0.2 = 30

3.带分数的加减法,乘除运算

(1)初步认识带分数的意义,理解带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合体。

例如:5 3/4表达了5+3/4,其中5为整数部分,3/4为分数部分。

(2)掌握带分数的加减法,例如:

6 3/5 - 2 1/5 = 4 2/5, 7 1/2 + 3 1/3 = 10 5/6

(3)初步了解带分数的乘除法,例如:

2 1/4 × 3/8 = 21/32, 10 ÷ 2 1/2 = 4

4.应用题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

(1)超市促销:某件衣服原价120元,现为打7折销售, 请问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元?

(2)预付电话费:某公司预存电话费300元,每次打长途电话每分钟0.4元,请问该公司可以打多长时间的长途电话?

(3)慈善义卖:慈善义卖活动上,小华和小李各卖出了一些物品,小华共卖出了12.5元物品,小李共卖出了0.75元物品,他们两个人卖了多少元物品?

三、教学过程: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1)介绍使用分解数和拼凑数的方法,加减运算规则

(2)练习加减法,考虑跨十或跨百的情况,提供数轴等辅助工具

(3)课堂小测:计算230+60、540-120、700+330

2.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介绍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安排课堂小练习

(2)授课小技巧:先将两个数转化为相等数量的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或运算。

(3)实践应用:给出一些小数运算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3.带分数的加减法,乘除运算

(1)介绍带分数的基本知识和表示方法,注重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意义

(2)使用计算法则,练习带分数的加减法

(3)笔算练习:做出一些不带括号的带分数运算练习题

4.应用题

(1)介绍实际问题的应用背景和思路,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题技巧

(2)根据难易程度,给出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既包括简单的计算练习,也包括较难的思考题。

(3)上课讨论,互相交流答案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学习方法:以知识点教授为主,注重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训练

2.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相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3.示范演示法: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老师需要给出相应的示范演示

4.巩固练习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既可以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或小练习,也要布置作业,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五、教学评估:

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老师调整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每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布置适量、难度不同的作业,既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也可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期末考试:安排期末考试,考察整个学期数学学习的成果,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3)

五年级数学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五年级各个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计划将重点覆盖五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四则运算、分数、面积和体积、几何等。

三、教学方式:

1.探究教学法

利用教材和活动手册中的案例和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情景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实例,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得以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游戏教学法

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

第1节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

第2节 数轴和绝对值

第二单元:四则运算

第1节 加减法的运算

第2节 乘法的运算

第3节 除法的运算

第三单元:分数

第1节 分数的认识

第2节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节 分数的运算

第四单元:面积和体积

第1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2节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3节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第五单元:几何

第1节 直线、线段和射线

第2节 平行线和垂直线

第3节 图形的相似和对称

五、教学评价:

本教学计划采用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试题评价、观察评价和反思评价。

六、教学资料: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

活动手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活动手册

其它学习资料:课外数学读物、数学游戏等

七、教学难点:

1.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习数字的分类、数轴和绝对值,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初学数学时的难点。

2.分数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比较抽象,需反复练习,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和相关规律。

3.面积和体积

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具有判断和评估的能力。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4)

五年级数学课教学计划

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学习数学?在五年级数学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计划呢?本文将从主题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五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计划。

一、主题

主题是教学中的核心,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内容。五年级数学课的主题应该以“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为中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和数量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的概念,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算数运算:介绍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培养计算的能力。

3.分数和小数: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几何图形: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性质,能够画画、测量和计算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5.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五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数字和数量概念: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数量大小,让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和数的分解、合并;通过数学游戏和数的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算数运算:先从加减运算开始教学,通过数字的组合和分解,让学生理解加减运算的概念和规则;然后再学习乘除运算,让学生意识到乘除运算和加减运算的关系。

3.分数和小数:先从分数开始教学,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然后教学小数,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4.几何图形:教学几何图形应以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为主,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通过让学生观察、绘画、测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5.统计与概率: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统计和数据处理方法。

总之,在五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5)

一、学情分析

本期六(3)班共有学生48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具和学具: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

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6)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两个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我逐一批改,全批全改,连口算卡上的作业我都尽量自己批改,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三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批改并紧盯学校改错。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并画出重点,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

数学课时教学计划(篇7)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字的概念,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3.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角度的概念及其度量方式,能够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转换。

5.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种类,能够分类和识别不同的平面图形。

6.了解体积和重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

1.数字的认识

2.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3.面积和周长的认识及计算

4.角度与角的测量、转化

5.平面图形的分类、识别

6.体积和重量的认识及计算

三、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2.游戏、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

4.练习题和思考题解答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篇:数字的认识

1.数字的认识:整数、零、分数和小数

2.用手指和计数器计数

3.每日练习题解答

4.结合游戏感受数字的趣味

第二篇: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1.加、减、乘、除的概念

2.加、减、乘、除的练习

3.日常生活中的四则运算实践应用

4.多种游戏体验四则运算

第三篇:面积和周长的认识及计算

1.面积的概念及计算

2.周长的概念及计算

3.不同形状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4.游戏、活动加深面积和周长概念

第四篇:角度和角的测量、转化

1.角度的概念及度量方式

2.练习角度的测量和转换

3.日常生活中角度的测量实践应用

4.多种游戏感受角度的测量和转换

第五篇:平面图形的分类、识别

1.平面图形基本种类的认识

2.不同图形的识别及分类

3.练习绘制不同的平面图形

4.游戏、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六篇:体积和重量的认识及计算

1.体积和重量的概念

2.练习体积和重量的计算

3.不同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测量

4.游戏、活动深度体验体积和重量概念

五、教学评价

1.教学战略与效果评估

2.学生反馈与评价

3.不定期小测验测试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和材料

1.白板、笔、书本

2.计算器、度量工具

3.课堂练习题

4.游戏、活动设计

5.视频、图表、ppt等;charset=utf8

以上就是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阅读

最新数学学习计划精选


在趣祝福编辑慎重考虑之后,我们深信“数学学习计划”是不可错过的好文,你是否想过有相关的模板供你学习和参考呢?我们有时会被撰写文案所困扰,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参考模板的重要性。阅读优秀的范文能够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精妙之处,欢迎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们能从中获得灵感!

数学学习计划【篇1】

第一轮:分类进行整理复习

(一)数与代数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四则运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学问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3、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4、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会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生活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1、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实际操作:复习平移、旋转、对称、扩大和缩小等现象,能正确地根据所给数据画出图形。

(三)统计与可能性

简单的统计:复习统计表、统计图、求平均数

(四)综合应用

有趣的平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轮:模拟试卷进行过关,查漏补缺。

1、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的习惯。

2、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目的是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尽量使每位学生在复习时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

(1)自行复习整理、自我质疑;

(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

(4)查漏补缺;

(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组织课堂复习、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除了教师辅导以外,借助学习小组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让辅导小老师督促他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基础知识的过关情况,公式的过关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出优秀辅导小老师和进步生。

数学学习计划【篇2】

数学学习计划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的。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出现困难,导致学习成效不佳。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我制定了一份数学学习计划,以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一、早晚课前预习

每天早上和晚上,在上课之前我都会花十五分钟-半小时的时间进行预习。通过提前了解课程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同时,预习也能够让我更加自信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在学习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后及时复习

每天上完课之后,我会根据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复习,回顾课程讲授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以便加深记忆,同时及时消化课堂内容。

三、适量强度的练习

数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因此,我在学习中注重进行适量强度的练习。比如,每天晚上我会做一些与当天上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同时,我也会给自己设置一个目标,比如每天至少要做10道数学题,以提高我的练习量和技巧。

四、利用周末提高学习效率

周末是我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会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提高我的学习效率。通常我都会安排一天时间,将这一天用于复习和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我更快地掌握知识,同时也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放松和休息。

五、加强团队合作

在学习中,团队合作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我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因此,我会和同学一起组成小组,进行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结对互助、互相讨论,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学习计划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习惯。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能够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数学学习计划【篇3】

数学月考前学习计划

随着学期的进展,学生们渐渐会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因为接下来的月考将是他们迎来下半学期的重要考试之一。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的科目来说,深度和广度都较大,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在月考前做好复习和备考的计划,保持自己的状态和自信心。本文将会介绍数学月考前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们在考试时更加从容。

1. 复习基础知识

复习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基础部分关系到后面的整个学习过程,基础不牢固,地基塌了房子就会摇摇欲坠,所以学生们一定要仔细的复习基础知识,并做好相关的习题。可以通过配合教材和习题集,逐一复习练习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方法。

2. 做好笔记和总结

学生们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用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知识,梳理思路,便于今后的学习。其中可以包括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常见的数学公式、定理和证明等等。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记录下来一些典型的题型及解法,以便巩固、复习和总结。

3. 沉下心来认真复查

复习完后,最好能在考试前几天回顾一下所学的全部内容,在重点部分加强练习,总结并死记经常出现的公式和重要技巧。此外,通过做几套真题,来了解试题的命制规律和考试难度,进而找到自己的弱项和薄弱点,并着重练习。同时在考试前也要认真检查笔记、公式卡、证明材料等物品是否齐全,确认每一个细节问题,以保证自己在考试时最好的状态。

4. 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作息

为了在数学月考中获得最佳成绩,学生们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在复习期间要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坚持一定的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休息时间和运动方式都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和免疫力,从而帮助他们在考试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总之,在数学月考前的学习计划中,学生们可以采取上面其中几种方法,或者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规划方案,才能在月考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数学学习计划【篇4】

一、任教学科:数学

二、研究的课题: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三、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学校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

四、课题比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情境,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探索美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寻求以美促德的规律,创新德育新模式。

五、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必须下大力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经常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作业,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六、工作安排:

(1)积极参加学习。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参加课题培训学习。

(4)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5)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数学学习计划【篇5】

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总复习

教学要求:

(一)授内容的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 填写统计表,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

(3)理解比的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会依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共9课时

1、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3课时

2、圆柱的体积……………………………………………………2课时

3、圆锥的体积……………………………………………………2课时

4、复习……………………………………………………………2课时

二、统计初步知识……………………………………………共11课时

1、统计表…………………………………………………………3课时

2、统计图…………………………………………………………6课时

3、复习……………………………………………………………2课时

三、比和比例…………………………………………………共20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2、按比分配………………………………………………………2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4、比例尺…………………………………………………………2课时

5、正比例…………………………………………………………3课时

6、反比例…………………………………………………………3课时

7、应用题…………………………………………………………3课时

8、复习……………………………………………………………2课时

四、总复习……………………………………………………共30课时

进度按排:

20xx年2月16日---2月20日 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20xx年2月23日---2月27日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20xx年3月1日---3月5日 第一单元复习考试、统计表

20xx年3月8日---3月12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0xx年3月15日---3月19日 第二单元复习考试

20xx年3月22日---3月26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分配

20xx年3月29日---4月2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

20xx年4月5日---4月9日 正比例、反比例

20xx年4月12日---4月16日 反比例、应用题

20xx年4月19日---4月23日 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20xx年4月26日---4月30日 复习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

20xx年5月10日---5月14日 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

20xx年5月17日---5月21日 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

20xx年5月24日---5月28日 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

20xx年5月31日---6月5日 统计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

20xx年6月7日---6月11日 毕业考试

数学学习计划【篇6】

数学学习计划

一、前言

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的重要性,并且相信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数学都会给予我巨大的帮助。然而,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划性,下面我会从数学的重要性、我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学习计划这三个方面出发,总结我今后数学学习的计划。

二、数学的重要性

1.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教育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基础的算术、代数、几何、概率论和数论等基本概念和工具,还学习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良好的数学素质是我们理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条件。

2.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面非常广泛。比如,在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程等领域,都需要用到高级数学。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计算物品价格、规划路线等也需要运用简单的算术和几何。

3. 区分智商和能力的重要方法

数学在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认知。

三、我的目标

1. 学习数学的目的

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数学,同时,我还希望学习数学能够提高我的综合水平,为我谋求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2. 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习数学:

(1)学习教材

我将通过教材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和提高。

(2)刷题

我会通过刷题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并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参与数学竞赛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不仅可以在切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同时也有机会与其他数学人才交流和合作。

四、具体学习计划

1. 学习时间安排

我将每天花费2-3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数学。在校期间,我会将空余时间分配给数学学习,假期期间,我会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更加集中地学习数学。

2. 学习内容

我会从基础数学开始,渐进地学习各个学科,尽力掌握数学的整体架构。学习内容包括:算术、代数、几何、概率论和数论等。

3. 刷题

我会通过刷题巩固和提高我的数学水平。我会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原则,不断提高刷题的难度。同时,我也会注意总结自己在刷题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改善。

4. 参与数学竞赛

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比如: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校内数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我可以切磋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学习其他的数学技巧和知识,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数学人才交流和合作,拓宽我的人脉和视野。

五、总结

在总结我的数学学习计划时,我认为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需要制定好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掌握好每一步的进度。同时,我也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刻苦努力,相信我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爱好者。

数学学习计划【篇7】

尽管有些学生并不喜欢数学,但数学却是所有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的一门基本学科。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磨练的学科,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非常好地掌握和应用它。每个学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计划,以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第一步是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制定一个计划。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生,就必须要在学习的初期建立起一个扎实的数学基础。因此,在建立数学学习计划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目前的数学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第二步是要保证长期坚持学习。学习数学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复练习。因此,学习数学时必须注意长远计划,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保持一定时间的学习频率和节奏,确保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步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在学习数学上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可以选择逐步提高难度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第四步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需要进行思维磨练,需要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就必须锻炼好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

学好数学需要长时间练习和反复磨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数学学科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建立一个好的数学学习计划,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不只是能在学习上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数学学习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为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阶段,时间为3月10——4月30日。

2.第二阶段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为5月1日——5月25日。

3.最后阶段学生自我检查阶段,时间为5月25日——6月6日。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3篇)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又是一学期到了,学校的教师们需要制定新年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有助于新手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一篇学科教学计划要怎么写呢?你不可错过这篇丰富的“数学教学计划”它会让你受益匪浅,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二年级数学科进度表

日期周次节/周教学内容(课时)附注

9月1日~9月7日15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5)正式上课

8日~14日26基本不等式(3)测试与讲评(3)中秋节放假1天

15日~21日36命题及其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简单逻辑连接词(1)

22日~28日46简单逻辑连接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复习(2)

29日~10月5日56曲线与方程(2),椭圆(4)国庆节放假3天

6日~12日66椭圆(2),双曲线(4)

13日~19日76,抛物线(4),复习(2)

20日~26日8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27日~11月2日96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小结与复习(2)

3日~9日106期中考试

10日~16日116,段考讲评(2),变化率与导数(4)

17日~23日126导数的计算(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

24日~30日136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定积分的概念(2)

12月1日~7日146定积分的概念(2),微积分基本定理(2)、定积分的简单应用(2)

8日~14日156复习与测试(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15日~21日166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4)

22日~28日176数学归纳法(3),复习(3)

29日~1月4日186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3)元旦放假一天

5日~11日196期末复习(6)

12日~18日206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七年级数学数轴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 , ,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 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的难点。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完成课本内容和复习工作。 抓牢基础,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在熟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从基本思路入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初四三班和四班的数学,两个班级的基础差距比较大,三班本学习的学习放弃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比较大,有部分同学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而四班的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懒惰情绪严重。

三、教材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代数部分,二是几何部分。代数部分内容包括:实数、整式、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图象、统计初步九部分内容。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基础知识、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六部分内容。

复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与图象、圆三部分内容复习难点圆与抛物线结合的类型题、几何综合问题、代数综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方案等实际应用类型题。

四、教学进度

3月10日--4月中旬 复习基础知识

4月中旬--5月 上旬 分项训练

5月 上旬--5月底 综合训练做模拟试题

5月底到最后 根据情况查漏补缺

五、改进的措施与应注意的问题

措施

1、 认真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服从教研组的统一安排,遵守好教研纪律,认真思考领悟教研时其他教师的观点方法,学习好教研的教学安排,更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2、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3、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认真学习。

4、上课精讲精练,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注意学生听讲的情绪,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精力,在每堂课都发挥最高的效率。

5、作业:按要求布置,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纠正,及时教育督促个别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6、注重优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辅导。优生多注重其细节与过程,指导他们自主的学习,合理利用好业余时间,要在保证学好基础知识,做好固定作业的前提下进行能力的拓宽训练;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多从思想上关注,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培养其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力争改变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

7、做好各次考试的分析,找准与其他班级的差别,查找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及时纠正与弥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方向,并落实在日常工作教学中。

8、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方法都要讲究机巧,不能一味的严厉,要以关心、爱护、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紧张而快乐地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从基本思路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解题规律。

9、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进行教学研究,了解中考信息。 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多研究中考题目,把握中考方向,让学生做题不走弯路,提高中考取胜机会。

注意的问题

①抓常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注意重点,力求精而少,能少讲的一定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切实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并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引导、教育,多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抓基础,重习惯培养,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注意优生培养,抓细节,重过程,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气氛。

六、教学业务学习和有关教学活动安排

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两本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及学段特点,制定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更新与运用。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三月份

1、根据学校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本人的教学计划

2、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

3、初四数学研讨会

四月份

1、初四质量抽测并进行质量分析

2、辅导七巧板,迎接考试

3、自查教案作业和班班通的使用

五月份

1、 学习怎样上好复习课

2、期中质量分析

六月份

1、几何画板的学习

2、讲公开课,进行评课

七、教改试验和课题研究

本学期继续进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重复,高年级学生作业量大的情况进行研究,利用特色作业,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三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协助两个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4)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4人;(5)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本事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可理解本事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必须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仅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所以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本学期的教学资料及教学重难点

1、“时、分、秒”这个单元主要资料是秒的认识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些资料是在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分的认识以及明白了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下良好基础。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个单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这些资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以及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测量”这个单元主要资料是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5、“倍的认识”这个单元你主要的资料就是倍的认识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已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6、“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学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乘法。这些资料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表内乘、除法以及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7、“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学习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资料。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8、“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元主要资料是两位数加、减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这些资料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以及整数的计算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分数计算及应用打基础。

9、“数学广角——集合”这个单元主要资料就是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数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5)分数的认识。

本册教材的难点:

(1)1毫米、1千米、1吨的表象建立以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万以内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3)“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以及能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乘法。

(5)分数的意义以及整数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三、本册教材的任务和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明白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明白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明白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8、经历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资料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

2、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合理、精心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

3、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的不一样层次,在课堂和课后多关注中等生以及思维较慢的学生。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会画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

四、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课时

轴对称………………………………。。1课时

镜面对称……………………………。。1课时

复习…………………………………。。1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老师去了一趟天安门,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2、游戏。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最新培优补差教学计划_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创新数学课堂,就要切实抓好班级的培养补潜工作。

通过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并且更有目的的制定培优补差方案:

第一步深入了解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综合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第二步制订培优补差目标,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上(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能力,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第三步培优补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二、差生原因分析

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采取措施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我们要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因此,我们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提倡积极鼓励评价。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通常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多年批评声中、训斥声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少被人表扬和赞许,逐渐产生悲观、失望、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哀莫大于心死”,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特别厚爱,要化腐朽为神奇,要把这些生锈的锁一把一把地打开,用真诚唤醒他们的自信,用挚爱催生他们的自尊,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进步大的还要奖励。

8、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

学习困难学生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的学习。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生并非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具有某些别人比不上的长处。我们的老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展露自己的特点,包括课内增加学生动手、动口、阅读的机会,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享受成功体验后,努力改变他们其他方面的落后状态。

通过补差,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shuxueba128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中“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使学生全体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素养”为目标,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对班级内的学困生要特别重视,使他们得到逐步提高。

二、具体辅导措施:

1、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由于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的现象或产生没学过的念头。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都会差生去掌握和数学学习。

3、个别辅导是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差生进行恰如其文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差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4、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学习数学。

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高三数学复习要充分关注新课改理念,准确理解海南省高考考纲,使教学确实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夯实基础,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复习能让学生觉得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少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高三复习大致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全面复习(一轮)――综合复习(二轮)――应试训练。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的基本要求是系统复习,查漏补缺,打好基础。要求加强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加强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适当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阶段的综合复习则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重点在沟通数学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做到精选专题,紧扣高考热点和重点,加强针对性训练。

第三阶段的应试训练,主要功能是培养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积累应试经验。要求回归课本,再现知识点,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轻松应考。

三、教学措施

1、全面复习,立足课本。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是整个数学复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成绩的保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达到系统化、结构化。要立足于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起点不能太高。要抓纲务本、夯实三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以单元考试为主,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养的落实,做到广度上不留死角,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加以理解,并形成记忆和技能。(每单元复习完后组织一次单元考试)

2、理清脉络,抓住重点。

在第一阶段,要注重对所学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总结,做到串点成线,组成网络,把握住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对重点知识内容,更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复习重点知识内容。既要“各个击破”,又要“融会贯通”;既要熟练掌握,又要灵活应用;既要注意和别的知识联系,又要有意识的加以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深化、固化。

3、加强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高三的复习工作极为繁重,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备课组成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做好每单元的教学进度的统一,安排好每周周练的编写,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既要集体备课又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同时,组内应加强相互听课,共同讨论、反思、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4、加强复习课模式的研究。

要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益,必须加强复习课的模式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要求我们课堂上既要讲题,又要讲法,注意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不仅要讲本课的重点、难点,更要讲学生的易错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引申,以题论法,变式探索,深化提高。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思考中的弯路和教训。总之,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改进练习教学,提高复习实效。

第一轮复习中,根据学生实际,从现有资料中筛选出典型题目编成17道小题(10+7),供学生练习,最好安排一节课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并认真讲评,切不可只在墙上贴个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对答案。在讲评过程中一要加强对学生解题策略意识的培养,二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即如何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中获取解题的信息,怎样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当思维受阻时,怎样进行思维调控,修正自己的解题方案;解完题之后,应指导并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要加强“变式”教学,注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规范答题训练,减少无谓失分

在二轮复习中应加强针对性限时解答题训练,彻底解决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测试,通过严格训练让学生过好四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做到卷面规范、清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

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快又准,为此,平时让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

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

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

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

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

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

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班级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一班有66名学生。从新课程来看,班级数量多,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可以自己带。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他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相互交流合作,但自主讨论能力不高。但是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的督促和指导。有的比较严重,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他们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转危为安,不知所措。这学期的重点是做好学困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学、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分数乘除、圆和百分数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比。分数乘除的教学是在学习整数和小数相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四个分数和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简单的百分比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教材有位置和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初步的数学过程,理解并学会使用数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初步了解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学中,教材是排列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概念。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使用假设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数学的魅力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材中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分数乘除的含义,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进行简单的分数初等算术运算。

2、理解互易的含义,掌握互易的方法。

3、理解比值的含义和性质,求比值并简化比值,解决与比值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性,用指南针画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工艺和方法: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可以用平移,轴对称,旋转来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够在正方形纸上用数字对表示位置,初步实现坐标的思想。

7、

9、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假设性数学思维方法解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形成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书写工整。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习工具:

以前几卷的教师教课书里已经介绍了很多教具和学习工具,有些还是可以用的,比如小木棍、方块、量角器、三角形、尺子、计算器等。结合本书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习工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教具,演示分数的计算和对圆的理解。几个同样大小的圆可以用纸板做成。按照五年级第二册教师教材第14页的介绍,将两个圆形纸板做成教具,用它们来演示不同的年级。教师演示的教具更大,学生操作的学习工具更小。

2、教圆的时候用圆规。老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还应该准备一套指南针供自己使用。

3、讲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具,可以仿照课本第68页的图形用纸板做成,供老师演示。另外,同样的图印在本教材的附录中。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的学习工具。

4、网格用于绘制学习位置。这本教材的附录里有几张1010的正方形纸,可以剪下来给学生使用。

5、其他教具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各种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或设计一些教具和学习工具。比如教学所在的地方的简单路线图

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计算工具并能进行计算。

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5、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1)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1)平均分在68分左右,及格率为81%左右,优秀率为21%。三年年级(1)班优秀生比较少。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习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衔接等。

第三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

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测:(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

(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

(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

应对措施: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认真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我检测:

时刻对照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

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细节,尽我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新三年规划,以鞭策自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又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理想,希望自己插上理想之翼,翱翔在教育事业的蓝天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

最新新数学教学计划十二篇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2)班数学,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习惯较差,数学思考本事欠佳。本学期将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基奠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主动研究的数学新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景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景,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当掌握和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资料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本事。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资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本事,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经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本事,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6.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措施: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本事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在教学中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课内外作业均要精心设计,从培养学生本事出发,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本事和创新本事。并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一样层面的学生设计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作业资料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3.重视平时的审题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4.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5.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

(2)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

(3)掌握常用数集及集合表示的符号,能用集合语言(集合的表示符号)描述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集合的含义,从中体会集合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2)通过对集合表示法的学习,认识到列举法与描述法不同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课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国湖泊分类,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再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出发,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①.本节的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②.本节的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学法指导

由于集合的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建议采用渐进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大家刚刚军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x营x连集合”,显然,这里的'集合是动词,含义为把某些特定对象集中起来.数学里,集合变为名词,某些特定对象的全体叫集合.

(二)新课讲授:

1、集合:某些特定对象的全体.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来标记,比如A、B ‥‥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 ‥‥ x、y … b标记;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的表示:

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表示为{-1,1}.

这里的大括号表示“全体”、 “都”的意思.

再如,四大洋表示的集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描述法:(对于某些集合用列举法就不方便了,比如:X-3>0的解集)

{ X | X >3 } ——— 分析描述法的结构

↓ ↓

元素 属性

象这种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属性表示集合的方法.

举例: {y|y=2 x2,x∈R} ; {x|y=2x2};{(x ,y)| y=2 x2,x∈R}.

注: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如 {x|x是直角三角形},可以表示为 {直角三角形}.

③.韦恩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比较各种表示法的优、缺点:

列举法:元素个数较少时;

描述法:共同属性明确;

韦恩图:形象直观.

5、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通过上述表示方法,可以发现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6、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7、常见数集的记法:

(1).自然数集,记作 N ;

(2).正整数集,记作 N*或者N+;

(3).整数集, 记作Z;

(4).有理数集,记作Q;

(5).实数集, 记作R.

(三)知识运用:

例1、下面表示是否正确?

(1).Z={全体整数} (2).{(1,2)}与{1,2}是同一个集合

(3).{0}= (4). x2-2x+3=0的解集为{1}

例2、已知:A={x|x= n2+1,n∈Z},a= k2-4k+5,k∈Z

试判断a的集合与A的关系.

解: a= k2-4k+5=(k-2)2+1 ,且k-2∈Z

∴ a∈A

例3、已知集合A={x∈R|mx2-2x+3=0,m∈R},若A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的取值范围.

(四)课堂小结: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集合中的元素有何性质?

(五)课后作业:

习题1—1 A组 4、5 B组 1、2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3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源 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中心对称;第25章:圆;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周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2—3 第22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及二次根式的运算。

4—5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

6 国庆假

7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8—10 第24章,中心对称

11 期中检测 查漏补缺,检查激励

12—14 第25章 圆

15—17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概念及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概率的预测。

18—19 总复习 全面复习、巩固全册知识

20—21 综合训练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期末考试 检测师生的教与学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我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本学期我新任教三(1)、(2)两个班的数学。由于学校体制的改革,整体三年级打乱以后重新分班。三(1)班共有学生50人,三(2)班共有学生49人,在两个班中都有原先的五个班的老生,和新进的学生两种类型。学生的情况多样,比较复杂。因为是新教师,很多情况不了解,在课间没事时就向原二年级的教师请教,再加上自己对学生的一些了解,获得了不少信息.如学习非常好但也调皮的石宇,严子俊等等.其中也有已经知道的学习上有些落后的,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这些同学的学习能力稍弱,学习上想进步不是一时的。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和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究,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这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进行估算;能熟练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素材。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笔算和估算教学相结合,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5、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

6、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体验。

7、注重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课时进步安排

第一周班级常规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千米的'认识

第三周吨的认识

第四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第五周减法

第六周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整理和复习

第七周四边形

第八周有余数的除法

第九周时、分、秒填一填、说一说

第十周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第十一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十二周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第十三周整理和复习

第十四周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十四周可能性

第十五周数学广角掷一掷

第十六周总复习

第十七周复习迎考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近一半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和习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1个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3人,多数学生上过幼儿园大班,掌握

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经过初步的观察,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兴趣,上课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

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字,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

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

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的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字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

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物体和图形。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研究,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有学生48人,这学期转出2人,转进一人,共47人,其中更读生13人,正式生34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9分,其中算术题和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利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法则和正数、零、与负数的比较法则,会直观地比较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一切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两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方法的形成;

【教学准备】

教具:画有数轴的长纸条 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

观察下列三组数

1和-2,-1和0,-3和-4

1、以上三组数中,你能运用你学过的知识比较哪几组数的大小

2、与同伴交流,试猜想余下的几组数大小。你能证实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吗

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得出本组的答案,待 探究后再给出答案。

二、合作讨论,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教师可在班上选一名身高适中(约为全班平均身高)的学生,把他的身高定为0,规定高于此身高为正,低于此身高为负,并取一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自制一个身高测量图并固定。

(1)织班上几名学生(要有高于0的,又要有低于0的)上台测量身高,并在身高测量图上用点分别标出表示学生身高的位置。

试把以上各位被测学生的身高用数表示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把测量图按向右为正的要求横着固定在黑板上

组织被测学生,按测量图中表示自己身高的点的位置排成横排,试说出点的位置从左到右,被测学生的身高有 何规律,因此,你能找出数的大小规律吗

教学说明:(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被测同学的身高,直观地认识表示身高的数的大小。(2)测量图横放,给学生一个数轴的形象,活动中很自然地使每个被测同学的身高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表示身高的点的位置从左到右,被测同学的身高由矮到高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找出数的大小规律。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 人,尽管人数不多,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材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与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相同,加减混合也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计算过程,但不同的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要记住第一步计算结果,又要在第二步计算时应对跟第一步不同的运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现了对比性很强的两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情境图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但教材是组合型的情境图出现的,学生对图中原来物体的个数很难理解,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看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重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加法先入为主,所以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错误地认为加减混合应该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因此改正学生的这一思维定势,正确地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运用直观教学、启发谈话、讨论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用眼看、动脑想、开口说,使主动性、积极性得

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教学过程如下:

1、复习导入、回忆法则

这一环节主要分复习旧知、回忆方法、引入新课三步进行,通过拼图的游戏让学生口述连加连减运算过程,回忆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教学起点,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

2、建构新知、对比认识

本课中,学生将首次接触这种组合型的情境图,而借助中间的箭头明确看图顺序和理解图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将从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较归纳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基于教材中的两组图是由易到难的原则,所以教学上我将采取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教学例1时,由于组合情景图中,原有天鹅的只数、飞来的只数和飞走的只数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学生能看明白图意,但要把图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指导学生清楚地说出图意是本例题教学的关键。我将直接出示第一组主题图,以图中箭头为突破口,以说为教学手段,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幅组合图,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尝试“说”来明白图意。如果有学生在表述时能说出“原来”和“现在”这些关键词,老师将马上给予肯定,并适时利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全班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是“湖面上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湖面上还剩下多少只天鹅?”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这两个词,老师也将适时点拨指导他们把“原来”和“现在”这两个词加进去,以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由于学生对图意的准确理解,这时候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计算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抓住第一步的得数7,说说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同时明确算第二步时,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7”减去“2”,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我特别重视“说”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氛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领会了主题图的含义、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计算步骤,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与算法。例2的教学,由于组合图中的天鹅是先飞走一部分的,所以原来的只数不易看出,有学生会认为原来有2只,也有人会认为原来有4只,所以此处我安排学生先看图交流讨论“到底湖面上原来有几只天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不会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此图中原来的只数既包括湖面上的两只,也包括飞走的那两只,所以原来应该有4只天鹅。接下来的说图意、提问题、说计算顺序,我将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运算方法的学习上,为了解决“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我还采用“画一画,写一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画出第一步的运算,写出它的结果,有效解决“连续口算”这一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当然,学生熟练计算后,这种辅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所以,学习完这两题后,我将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的时候,一定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巩固内化、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组的看图列式和第二组的连线题是基本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2、第三组计算大比拼和第四组是综合练习。其中第四组是常见的乘车问题,我先让学生看图完成。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比较两幅图,质疑:为什么第一幅图中车上原来是4人,而第二幅中车上原来是6人呢?在学生讨论后,我再播放这样的一段动画,让学生明确图二中那两个人是刚下车的,也要算在原来的人数里,所以图二中车上原来有6人。

3、第五组灵活运用是拓展练习。

出示这样的一组算式,2+4-=5 8-4+=6 8-+3=7 2+5+=9 9-5+=9 3+-3=5

让学生思考解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练习通过逆向思

维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最后的得数跟第一步的得数有密切的联系,算准第一步的得数是关键。

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评价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这样的总结,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课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送给小组卡片,后边藏着加减混合的算式,课的最后,小组成员只有算对了才能拿回去,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巩固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以两组情境图为主,配以相应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对关键文字加以强调,尽量做到清楚明了,图式结合,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合小组评比,提高学习兴趣。

新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基本情况

数学教研组由四名教师组成。教研组的工作要有特色。目前,教学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课程的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的阶段,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得到提高。

二、指导思想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更新观念,确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转变教研观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研新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目标和任务

1、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初步了解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关系。

2、增强教师理论知识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优化原有知识结构。

3、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开展商务学习活动,形成全团教研、互学、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所有数学教师都应善于运用新课程理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实验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四、实施办法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理论学习。

2、计划与随机相结合,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活动前讲课、活动中讲课、活动后课堂评价。

3、协助教学部门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常规”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是备课质量、作业批发、辅导学生等情况检查。

4、加强教学和研究时间,组织教师交流日常经验。

5、教师将教育笔记与新课程探索相结合,并在学期末交流成功经验。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精华十一篇)


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教材的优缺点,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在年复一年中如期而至,下面就到了教师们书写一份教学计划的时候。写好一篇学科教学计划要怎么做?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数学课堂教学计划”,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1)

一、课程简介

本微课堂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学计划将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微课堂教学,学生将:

1. 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

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推理、判断等。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

4. 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

本微课堂教学计划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1. 代数

• 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 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 几何

•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角的度量及其应用

• 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3. 概率

•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 事件的概率及其运算

• 大数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视频讲解:结合教科书和例题,讲解大量典型的数学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做题练习。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数学题目,要求学生提交答案,老师对答案进行批改,及时反馈错误和不足。

3. 互动答疑:通过课堂讨论、网络互动等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疑惑。

4. 实践应用:通过数学家园建设、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成果

通过本微课堂教学计划,学生将:

1. 获得全面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应用。

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方法。

3. 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创新意识。

4. 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并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六、总结

本微课堂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数学领域的佼佼者,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像喜欢玩一样喜欢数学课,像喜欢做游戏一样喜欢数学活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数学故事与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动力;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空间图形和数学问题的体验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动态课件,促知识掌握应用;研究数学课堂高效互动模式使知识的认知层层递进促学生思维发展。

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尤其低年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感觉到一个较大的困惑干扰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那就是:我们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不吸引学生。难道是现今学生的学习习惯出了这么大问题?孔子曰: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思索、改革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像喜欢玩一样喜欢数学课,像喜欢做游戏一样喜欢数学活动,将数学教学与适宜的趣味化游戏相结合,消解小学生学数学的“苦”——化“苦”为“甜”、化“厌”为“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岂不事半功倍?深入研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对学生学数学的促进作用,课堂的学习氛围将更加浓厚。本着对这两点的思考,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大量摸索、实验,这个研究也在我们区成立了同名专项课题来促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现将初步取得的一些有效的经验阐述如下。

一、恰当运用数学故事和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探

究及掌握

低年级学生尤其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有一些了解和基本数形知识,但数感及空间观念较为薄弱,尚未建立。他们又活跃好动,枯燥的数学讲解与练习难以吸引他们,此时,教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搜集趣味横生的童话故事、动物故事等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就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建立数感与形感,一举多得。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几和几”这一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以“

4、5”的组成为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教材设计重操作、感知,对学生学习数的组成是个强有力的辅助。但我在执教时就思考能否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引发孩子们对数的组成的质疑与兴趣?我就想到了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以此来设计“4和5的数的组成”一课,让孩子们在质疑思考中体验到数的组成有1种至几种,但分成的两部分的和是不变的,来为加减法的理解做好铺垫。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猴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有一天,小猴子们下山去玩,走着走着,它们看到了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摘了许多带回家。妈妈看到它们摘回的桃子别提有多高兴了!就给三个孩子分了分。妈妈告诉老大说:“明天早上你吃3个桃子,晚上吃1个桃子”,对老二说:“你和老大相反,明天早上吃1个桃子,晚上吃3个桃子”,“老三呢,早上晚上都吃2个桃子”。这时候,老二和老三不高兴了,它们嚷嚷道:“不公平!不公平!老大早上吃3个,它一天吃的最多了!老二最少!老三不多也不少!”小朋友,你们给猴妈妈评评理,她给三个孩子分的桃子公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们对4的组成的讨论及质疑,在这种趣味横生的故事情景下,孩子们思维积极、讨论热烈,结合小棒学具的操作轻而易举的将4的组成弄清、记牢。在接下来5的组成学习中,也以此故事为引导找出5个桃子的所有分法,为以后5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时间”是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认读5分5分来数的时刻,并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掌握5分5分数的基础上,会用1分1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第1课时,我设计了生活化的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对认识钟表的兴趣,拉近认识时间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故事情境设计如下:一年级的小同学小明一家最爱看电影了,这天,他的爸爸妈妈就带他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贺岁片》。小明和妈妈约好了在电影院门口等爸爸。“快7时了!电影就要开始了!现在是6时55分,离电影开始还有5分钟!”那现在到底是几时几分呢?以此来引发学生对表盘上数字处的分钟数的学习和5分5分读数的讨论、研究。再探讨现在时刻到底是6时55分还是7时55分,用钟表学具操作拨一拨,来确认认识时的办法;并通过拨一拨发现1时与60分的关系。接下来,通过电影的推进(7:05),爸爸的到来(7:15即7点1刻),爸爸迟到多长时间的计算,电影结束(8:40),回家用时,一家人回家(8:55)等时刻和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读取的方法,时间差计算,时间常识等等。本课创造性利用故事情境将知识点与小明一家看电影的事件结合起来,饶有趣味,吸引学生去跟随小明来参与其中,并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练习了能力,达成目标。

在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一课,我利用了画图创设情境,引出了课题及学生对本课图形知识的思考。教师运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山林,房屋,太阳,云朵,小路。创设出童话般的情景,展现了各种线条的运用,引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让学生讲出这幅简笔画中有什么数学基本图形?那就是点,线,角,也有面等。引发讨论其中的线条分为哪些类型及其不同处,从而导入“直线”、“射线”的认知、概念,引入本课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运用自然,流畅,贴切,且激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效果很好。

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对空间图形和数学问题的体验学习,操作促认知,活动

促成长

几何图形及图形变换的知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些此类知识虽然很具象,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空间想象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因此,我认为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必须从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出发,搭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深化认知的桥梁,从而起到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事半功倍之效。

二年级上册“轴对称”一知识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对“轴对称”这一现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并认识到“轴对称”的特点及对称轴。我就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动脑操作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层层掌握:“看一看”——欣赏生活中美丽的轴对称事物与图案、“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去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剪一剪”——想办法怎么动手剪出对称的美丽图案、“验一验”——发现图形的对称轴、“画一画”画出图案及几何图形的对称轴、“演一演”——做出对称的动作与造型进一步体味轴对称;这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并体会到数学的图形美与几何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典型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利用操作来深化认识,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化解理解难点,提高学习成效。如:相遇问题作为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题型。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多次演示、操作来帮助理解“同时”、“相对”、“相遇”等概念,并引导学生逐步用“两人”、“同时”、“从两家出发”、“相对而行”、“在校相遇”等关键词来描述他们的运动过程。这样学生们理解深刻,学起来也不枯燥。在理解了相遇的基本概念及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来添加信息生成相遇问题,这样理解和解决起问题来就容易多了。

在许多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动手动脑的结合,对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也会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规律”教学时,我利用了一个小小的自制学具操作,化难为简,化繁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将加减法算式的两个数据写在两个纸条上,让学生抽拉第二部分来确定小数点的对位问题,形象准确,且对“小数点要对齐”这一计算法则印象深刻。而在第4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小数的性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小数点的圆片学具,在探索出“小数点移动规律”后,边讲规律边操作移动圆点,大大加深了对规律的认知和掌握。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动态课件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促知识的理解 运用 “平移”是二年级下册要求掌握的图形变换方法。教学目标要求在学生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会运用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水平与竖直方向任意移动规定格数,再画出图形。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其实难度很大,不容易掌握。我教学本课时,认为教材的例题设置难度太大,起始课不利于学生对平移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利用课件制作设计“石窟寻宝”一内容,展示了多颗宝石在方格图中的分布,并在师生探究探寻当中,动态展示出每一颗不同颜色的宝石从红宝石的位置平移得到的过程,其中又制作、渗透出了平移中“找点”、“找线”、“整体搬家”、“图形+间距格”的方法,学生学的效果很好,兴趣很高。

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一内容的总复习部分,我也设计了生动、丰富、准确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再现与复习了所学过的图形变换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体蕴藏的美,并产生出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情感。这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我们师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应该是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了。

五年级下册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为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发,我设计了“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探究一课,在学生利用学具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动画动态折叠成体,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哪些特点的展开图可以折叠为正方体,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六年级圆柱体的体积学习设计出圆柱体动态切割、拼接为近似长方体的操作,过程清晰呈现,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理解。

四、构建数学教学师生高效互动模式,促知识探究、思维发展

在低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教学中,我总是设计学生之间多样、互动的背诵、朗读、对口令、问答、排龙、抽调等形式,促进课堂学习气氛及学生学习效果。

在中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我所做的探索是:学生组内探讨算法——组际交流不同算法——组际评判各种算法——选出最优化算法加以总结——组内再探讨其应用要点——组际间设计题目来互相考验算法——个人提出本课算理或题目的质疑——教师及全班组织讨论解答。基本是按这一流程或有机动调整,其中设计了学生个人、小组间、组际间、个体与全体间、师生间的多方面多方位思想交流与思维互动,我们都感觉取得了不错的教学和思维提升效果。

在高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探索:个人观察图文——个人汇报数学信息——组际间补充信息——各组轮流分析题目——各组对其分析指评议论——组际交流此问题的不同解法——其余组提出质疑问难——全班优选好的解决方案——组际间编题训练互测此类问题——各组提出新的收获与思索——教师课堂小结。这样的探索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与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提升,可以说每个孩子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我觉得我们都收获很多。

在高年级的练习课上,我还实践了一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复习问题,请其余同学来分析、回答或可不断申疑、讨论,把这个问题弄懂、弄透、总结归纳出方法,再来让另外的同学提问讨论。每节复习课有这样的3位—5位同学做准备性发问、发言,大大提高了孩子们数学思考的兴趣和质疑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简练表达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还尚为浅薄、单薄。今后将更用心尽力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师生都乐享其中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从而使数学的学习对他们自身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3)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数学微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考试分数,并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解题方法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三角形的性质及初步解三角形问题。内容包括:三角形角度的性质,三角形边长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等。

三、教学过程

1. 视频课件播放与讲解

教师根据所选用的视频课件,为学生播放与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教师讲解示例题

教师讲解相关练习题,并引导学生理解解题的思路,重点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三角形边长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 学生自主解题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解答相关的例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分组练习

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组练习。老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较高难度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互动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现实生活中三角形问题的应用,通过微信、QQ等在线平台分享相关实例,并分析实例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

6. 班级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道解三角形问题的习题,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上板展示解题思路并讲解习题答案。老师评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向同学展示出自己的优点。

四、教学方法

1. 视频教学

视频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板书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互动活动,积极探究问题,并寻找正确答案。

3. 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互动及学生展示,教师可以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成长进步,及时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学方法、过程、流程进行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微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视频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4)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突破口,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教学时,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教学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兴趣盎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有针对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能够真正得到锻炼。一是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免做作业,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或者针对那些学习上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单独开小灶,适当为他们留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课堂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才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加投入,学习起来是轻松的,而不是痛苦的,会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应该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要做到少而精,导入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顺其自然地探究新知。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合理过渡,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的困难最小化,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把数学家的成功故事介绍给学生,还可以把数学领域等待解决的问题告知给学生,引起他们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5)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数学微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当下新型教育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计划旨在探索中学生数学微课堂的教学措施,以期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计划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加强学生数学基础:通过微课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知识中的基础部分,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微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以“小游戏”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技巧:通过微课堂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数学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技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

4.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微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长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

1.整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算数的能力。

教学步骤:

(1)通过图形为抽象概念的思路引入整数加减法的基础概念。

(2)利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掌握整数的正负性、同号数的相加和异号数的相减等概念和技能。

(3)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整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分数及加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及等分、换分等运算法则,提高学生分数的加减法技能。

教学步骤:

(1)以小数为引子,引入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利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等分、换分等运算法则。

(3)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分数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方程式与整式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方程式和整式的基本概念,以及解方程和运算整式的基本原理。

教学步骤:

(1)以“变量”的概念为引子,引入方程式和整式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解方程和运算整式的基本原理。

(3)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方程式和整式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游戏等互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情境式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场景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不再枯燥无味。

4.练习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课后小测验或评估表等方式来自我评价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2.同学评价: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来评价彼此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3.老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听课情况和参与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1.数学微课堂视频:利用数学微课堂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教学软件:利用各种数学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与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效果

通过数学微课堂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措施,以更好地适应新型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6)

一、教学计划背景

中学生数学的微课堂教学计划是一种针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旨在适应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数学课程内容在互动性、趣味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在线微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涵盖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和部分高中数学知识,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方程、函数、几何等内容。教学内容有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部分,也有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课程。同时,还设置了“数学竞赛”课程,让喜欢数学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挑战机会。

四、教学流程

1.学生注册和选课

2.老师发布在线课程,并设定作业

3.学生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4.老师在在线平台上解答学生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5.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和竞赛,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五、教学特点

1.互动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灵活性高,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

3.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4.老师能够迅速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六、教学评估

1.针对每个课程设立学生评价的机制,让学生对每一节课进行评价。

2.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性地开展授课。

3.定期考试和竞赛,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获得反馈并改进。

七、教学效果

1.学习效果: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或超过教学目标。

2.学术水平:学生在各类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骄人的成绩。

3.兴趣爱好: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

4.网上学习体验: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高品质的数学学习,认识到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便利性。

八、结语

通过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我们一定能让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更多中学生发现数学真正的魅力,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7)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数学是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线上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建立了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旨在为中学生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线上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4.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学内容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内容包含数学基础、数学思维、数学应用等模块。每个模块含多个子模块,以下为其中部分内容:

1. 数学基础模块:

a. 数学符号、运算符及其运用

b. 计数原理、概率和统计等基础概念

c.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和比等数和运算

d. 代数表达式,包括单项式、多项式以及分式表达式

e. 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二次函数等基本图像的求法

2. 数学思维模块:

a. 数学启发式思维训练

b. 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与方法论

c. 真题精炼、易错点解析与剖析

d. 数学奥数训练

3. 数学应用模块:

a. 计算几何的知识以及有关实际应用

b. 函数与矩阵的运用、文章视频解析等相关应用题

c. 竞赛练习

四、教学方法

1. 直播讲解

由教师策划、准备、导师讲解,以课程体系为导向开展直播教学,较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2. 视频教学

对于一些知识点详细说明,教师可以利用录制的视频进行课程内容推进。

3. 实例讲解

针对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模块分别提取出经典题目进行实例展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概念、巩固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 案例分析

对于一些难题和考研热点,教师可通过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和讲解,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

线上教学中,评估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具体实施中,将运用以下评估方式:

1. 问卷调查

运用问卷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喜好、学习进度、教材使用情况等。

2. 学业成绩考核

对于一些模块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业成绩测试和绩效评估,为教学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3. 个性化学习评估

针对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成长状态,制定专业的学习评估计划,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总结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为线上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交互性强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轻松、自由而顺利地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8)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微课堂教学形式,对中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

1. 数与代数

主要包括数系的概念、逆元素、代数式、因式分解、消元、方程的解法等。

2. 函数

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函数的应用等。

3. 几何

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图形的性质、相似、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圆和球的性质等。

4. 概率统计

主要包括随机事件概念、概率基础、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微课堂教学法,通过视频、PPT、案例分析等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开场导入

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设定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讲解

采用微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视频、PPT、案例等方式讲解数学知识,注重互动与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

3. 课后练习与讲解

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和解答,同时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详细讲解。

4. 总结回顾

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重点难点进行强化巩固。

五、教学保障

1. 资源保障

本课程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教学内容来源于权威教材和相关优秀教育资源。

2. 师资保障

本课程专门聘请科班出身、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数学教师开设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3. 学习保障

本课程提供定期辅导和答疑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六、总结

通过微课堂教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加强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水平,对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感悟

巧家县第三中学施 翔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洋思中学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片段,结合我们级部实际,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首先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我认为可以在班级里把同学进行分组,实行竞赛,每次考试比一比,落后的小组给先进的小组买一个小礼物。其次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初中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过渡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

1、行为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

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学习规律,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的是数学是一门好玩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若错得太多,采取错一罚三的方法,只要做错一题,就得再做三题。每个人都想偷懒,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往往为了少做一些而更认真,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孩子们星期天的作业大部分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完成,所以很少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

四、问题设计要科学。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

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

五、应用拓展反馈

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3)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4)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注: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1、教师讲在15分钟左右,学生课堂学习实践25分钟左右;

2、全体学生是否充分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讨论问题);

3、是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方法指导下学习;

4、课堂教学是否简洁明快、适用高效、当堂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10)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课程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易学、学习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成为了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微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家中就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考方法;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2.关系与函数

3.几何与测量

4.统计与概率

四、教学方式

1.听讲解、思考和练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

2.观看视频解答中学数学的典型思考方法,并自己加以思考和总结;

3.通过视频教学以及交互式课堂互动学习,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听取并记录(视频教学);

2.学生观看示范视频并学习解题方法(视频教学);

3.学生通过互动性强的在线交互式课堂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六、课时安排

本教学计划覆盖中学数学全部知识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课时如下:

第一阶段——数与代数:

第1课:数的概念和分类

第2课:数与运算

第3课:比例和比

第4课:代数式及其加减法

第5课: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阶段——关系与函数:

第6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第7课:直线和斜率

第8课: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9课:不等式

第10课:图像和坐标

第三阶段——几何与测量:

第11课:基本几何概念

第12课:图形的变换

第13课:面积和周长

第14课:三角形和正弦定理

第15课:圆的性质和元素

第四阶段——统计与概率:

第16课:统计和抽样

第17课: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第18课:事件的独立性

第19课:二项分布

第20课:正态分布

七、总结

本教学计划通过微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短小精悍的课程内容,丰富易学的课程内容,以及交互性强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家中就能够体验到传统教育所无法提供的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们应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最终成为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数学人才。

数学课堂教学计划(篇11)

中学生数学微课堂教学计划

1. 教学目标:

本次微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对中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实践和互动,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法则;

(2)整式的运算法则和简单的因式分解;

(3)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法则;

(4)两条直线的分离公式和距离公式;

(5)平面上的向量及其基本运算;

(6)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分类;

(7)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8)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2. 教学内容:

2.1 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法则

2.1.1 数的定义

2.1.2 数的分类

2.1.2.1 自然数

2.1.2.2 带零的自然数

2.1.2.3 整数

2.1.2.4 分数

2.1.3 数的四则运算

2.2 整式的运算法则和简单的因式分解

2.2.1 整式的定义

2.2.2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2.2.3 简单的因式分解

2.3 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法则

2.3.1 分式的定义

2.3.2 分式的四则运算

2.3.3 分式方程

2.4 两条直线的分离公式和距离公式

2.4.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4.2 两条直线的分离公式

2.4.3 两条直线的距离公式

2.5 平面上的向量及其基本运算

2.5.1 向量的概念

2.5.2 向量的基本运算

2.5.2.1 向量的加减法

2.5.2.2 数量积

2.5.2.3 向量积

2.6 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分类

2.6.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6.2 三角形的性质

2.6.2.1 内角和定理

2.6.2.2 外角和定理

2.6.2.3 同类三角形

2.7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2.7.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7.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8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2.8.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8.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教学方法:

3.1 讲解法

3.2 实践法

3.3 互动法

4. 教学过程:

4.1 首先,讲师应该对每一讲授内容做好严谨的准备,以便清晰地向学生阐述并展示相关知识点。

4.2 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多用示范和举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4.3 同时,应该注重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以便在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启迪。

5. 教学评估:

5.1 在教学过程中,讲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措施,以确保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和有意义。

5.2 在教学结束后,讲师可以采用答题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归纳。同时,也可以注重学生心理的抚慰和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积极体验和信心,从而持续地热爱和学习数学。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毕业生的留言22条

毕业生 12-11

导游年终总结(通用7篇)

导游年终总结 12-11

今日冬至祝福语汇总23句

今日冬至祝福语 冬至祝福语 12-11

教学励志经典句子精选(26条)

教学励志句子 10-20

结婚讲话稿(通用4篇)

结婚讲话稿 12-11

数学七年教学计划精华7篇

数学七年教学计划 七年教学计划 06-09

最新家书心得体会四篇

家书心得体会 12-11

客房部工作计划

客房部工作计划 12-11

接待工作总结20篇

接待工作总结 12-11

二年级排比句句子收藏(35句)

二年级排比句句子 12-11

快乐的一年级作文八篇

快乐一年级作文 12-1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