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负数课件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新教学的老师们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您可以从以下内容中查找到涉及“负数课件”相关的资料,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值得一看请将它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部队安全心得体会6篇

负数课件 篇1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每年的7月、8月是洪水多发时期。下面是某市水文站发布的8月1—7日期间,每日下午3时的汛情公告。

警戒水位42、00米。

历史最高水位42、48米。

8月1日 水位41、80米。

8月2日 水位42、60米。

8月3日 水位42、35米。

8月4日 水位42、36米。

8月5日 水位42、00米。

8月6日 水位41、86米。

8月7日 水位41、94米。

(二)引导探究

1、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每天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2、讨论交流:

你准备怎么去画统计图?

3、在书上画出水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标明警戒水位。

4、那你还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各个水位吗?怎么表示?

预设:

方法一: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

方法二:把历史最高水位看做0米。

完成书上的表1和表2。填写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0、20”、“+0、60”、“-0、68”表示的意思。

5、反馈表格填写。

6、学生自主制成折线统计图。

制作前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困难?

预设:负数的点怎么描?

负数的点的方法与正数的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往下数,一个是往上数。

7、把上面的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完全一样,是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变化,所以折线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化的。

8、对于0点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预设:“0”是相对的,可以人为规定0点。

(三)应用拓展

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5厘米,其中小芳高142厘米,小胖高144厘米,小明高145厘米,欢欢高146厘米,苗苗高148厘米。

(1)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如何表示这5名同学的身高?

(2)如果把小芳的身高记为0,如何表示这5名同学的身高?

(3)分别把(1)(2)的结果制成折线统计图,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关系?

预设:折线统计图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虽然参照的标准变化了,但他们五人的身高及其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不变的。

(四)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量作为基准“0”。

负数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20 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3.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搜集分散知识制作知识图

【教学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整理图

(一)学生解读各自的整理图。(

师:同学们请把课前整理好的本单元的知识图拿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自已整理了那些知识点。

[设置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此环节的'教学,我始终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个别学生交流,大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小组内欣赏与交流组员的整理图(

师:同桌的知识图与自已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谁的整理得更好呢?有哪些是值得自已学习的,请互相欣赏一下。

(三)评选出本组最有代表的整理图。组员说出评选此图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学习方法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二、反思知识点

师:看来同学们都对负数与小数的知识有了个了解,回忆一下,当初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哪些你是感觉最难掌握,到现在还觉得是个难点的?

[设置意图:此环节放在学生们已自行整理知识后,但因为有个搜集的过程,可能很多学生会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所以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查缺被漏,对自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

三、检查知识面(

师:看来同学们教师知道了负数和小数的知识点,现在就利用这些知识检查一下自已应用知识的能力吧!

(一)基础篇

1.请举例说明负数在生活中常用

3.填一填

(二)提高篇

四、小结质疑,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负数课件 篇3

1、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每天水位的高低变化,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2、讨论交流:

你准备怎么去画统计图?

3、在书上画出水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标明警戒水位。

4、那你还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各个水位吗?怎么表示?

预设:

方法一: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

方法二:把历史最高水位看做0米。

……

完成书上的表1和表2。填写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0、20”、“+0、60”、“-0、68”表示的意思。

5、反馈表格填写。

6、学生自主制成折线统计图。

制作前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困难?

预设:负数的点怎么描?

负数的点的方法与正数的点的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往下数,一个是往上数。

7、把上面的三幅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预设:三幅折线统计图的形状完全一样,是可以通过平移互相得到的。虽然每次的0点不同,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变化,所以折线统计图的形状是不变化的。

8、对于0点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预设:“0”是相对的,可以人为规定0点。

负数课件 篇4

导学内容:P5--7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一4、5、6、7题

导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导学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导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预习学案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   2.9    +0.16    -45    +712    0  +305  -88

2、如果+25%表示增加25%,那么-10%表示          。

3、一天傍晚,大连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8摄氏度,这天傍晚大连的气温是      摄氏度。

导学案

学习例3:

1、小组探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8)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学习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课堂检测

一、动动脑,填一填。

1、零上35℃,用正数表示是(       )。

2、零下16℃,用负数表示是(       )。

3、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4、如果自行车链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应记作(      )。

二、我来当裁判。

1、大于零的数是正数。(      )

2、0的意义就是表示没有。(     )

3、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4、最小的负数是-1。(       )

三、将下列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5,-4        -9,16,-11     -12 ,0,-1     -1.6,1.6,-0.16

课后拓展

一只青蛙从一口枯井的底部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向下滑2米。已知井深17米,问这只青蛙需要几天爬到井口。

课堂小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负数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负数课件 篇5

张鸿森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例3、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2、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2、在直线上表示2,0,1.5, 。

3、-3和-5谁更大?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呈现例3

(1)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图意

(2)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3)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4)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5)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6)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7)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2、呈现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先让学生说说数轴上数的大小情况,0的左边是什么数,0的右边是什么数。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 -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 -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的不同。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巩固练习

1、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            ),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

2、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

3、根据数轴上的点比较大小。

-7○ -5    1.5○52      0○-2.4    -3.1○3.1

四、反思提高

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我的反思与体会

学生对数轴并不陌生,就是多了负数一方有的学生理解慢,觉得正数是从左向右排,负数是从右向左排的错觉,当知道负数的数值越大,负数越小的时候,好像明白了,但在练习的时候(比较大小)还是出现了错误。还得通过练习,来认识知识,强化知识,巩固知识。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彭月秋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

学习提示:

(1)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尝试练习:

1、圆柱体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体的(     ),周围的面叫做(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     )。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

3、下面图形中石圆柱的在括号里打“√”,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关键点拨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反思与体会:

负数课件 篇6

课型

新授课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 0 表示的量的意义。 学习

目标 过程方法 负数表示具体相反意义的量的 符号化方法。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课前 准备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 0 表示的量的意义。 七步教学法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发展起来的。 用于生活。 生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数” 也在随着人类步伐的前进而向前发 展、繁衍。

展示 学习 目标 出示 提纲 学生 自学

见上

学生明确任务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在小聪的周记中,遇到这样的一些 词语: (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很好的表示 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后退、支出、下降,低于海 平面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 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算术里学 过的数前面放上“一”(读作负)号 来表示. 如:零上 2℃记作 2℃,(读作正 5 摄氏度)零下 5℃记作一 50C(读作负 5 摄氏度)

学生自学找出 疑难点

让学生体会生活 中经常会遇到相 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合作 探究 (讲 评 课、 训练 课: 自我 纠 错、 合作 合作 探 究)

如何用数学来表 示这些相反意义 的量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同样, (30 米分别表示什么?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上面我们引进了一 5, 2, 237, 一 一 一 0.7,一 20 等,像这样的数是 一种新数,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 那些数(零除外),如 3,10,500, 1.2,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 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 号。如 3 可以写成+3。一般情况下, 正数前面的“+”号省略不写。

先引出正数和 负数的定义。 再让学生用正 数和负数来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 体会负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零除了表示 “没有” “起点” 、 之外还可以表示什 么? 零还可以表示“分 界点” ,一个确定的 量, 例如 负数 的区分点。

过程

解疑 释惑 攻艰 克难

例 2:(1)2006 年我国花生产量 比上年增长 1.8%记作什么? (2) 红 豆 产 量 比 上 年 减 少 0.6%,记作什么? (3) 油 菜 籽 产 量 比 上 年 增 长 -2.7%代表什么意思? (4) 绿 豆产量 比上年 减少了 2.8代表什么意思? (5)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 0? 例 3: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 了 2kg,小华的体重减 少了 1kg,小强的体重无变化, 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的情 况。 解: 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 2kg, 小华体重增长-1kg, 小强体重增长 0kg. 例 4:2001 年下列国家的商品 进出口总额 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让学生体会增 小结:引入负数 长、减少与正 以后,“增长”就 数、 负数的对应 有了普遍的含 及意义。 义:如果增长量 为正数,那么就 是我们以前所说 的真正的增长,

教学

美国减少 6.4%; 德国增长 1.3%; 法 国 减 少 2.4%; 英 国 减 少 3.5%意大利增长 0.2%;中国增长 7.5%,写出这些国家 2001 年商品进 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过程

如果增长为负 数,这就是我们 以前所说的减 少,但可以理解 为负增长。所以, 以后遇到增长 答: 六个国家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 引 入 负 数 为 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 后,增长率也可 100±0.5mm,这里的±0.5 表示什么 以为负数,减少 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3.5% 即 增 长 ±0.5 表示零件长度的误差不 -3.5%,反之, 增长 超过 0.5mm, +0.5 表示比 100 多 -2.4% 即 为 减 少 0.5,-0.5 表示比 100 少 0.5 2.4%; 零 件 的 长 度 最 大 是 (100 + 0.5)mm,最小是(100-0.5)mm 长度在 99.5~100.5 这个范围内 的零件都是合格的.

1.(1)若运出货物 13 t 记作 ? 13 t,则 运进 32 t 记作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向左 3 格记作 ? 3 ,那么 45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仪表指针顺时针旋转 90 0 记作 ? 90 0 , 那 么逆时针旋转 80 0 记作_____________; 甲潜水员在海平面 ? 50 m 作业,乙在海 平面 ? 22 m 作业,______________潜水 员离海平面较近;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 分表示加 10 分,那么________表示扣 20 分;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 超出标准质量 0. 02 克记作+0.02,那 么 - 0.03 克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9± 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 寸是 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_______, 最 小 不 超 过 标 准 尺 寸 _________. 2.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数与数之间用逗号分开)

当堂 达标 巩固 提高 (讲 评课 反馈 训 练)

限时训练

教师检查学生 的达标情况并 点评易错点。

正数集合:{ ? } 负数集合:{ ? }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 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 1300 元, 800 元; (2) 80 米,下降 64 米; (3)向北前进 30 米, 50 米; (4)高出海平面 10 米,______海平面 25 米; (5)减少 5 千克,_______20 千克; (6)______3 万吨,增产 2 万吨。

知识 拓展 反思 总结

学生回答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学生各抒己见 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一节 正数和负数

板书

1、正数和负数 例一 例二 例三

设计

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你们每天都和数打交道吧,请大家听一组信息:

商店在春节前夕运来一批新鲜的草莓,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赔不赚,第三天亏损了200元。你能不能把这组信息记录在这个表里,试试看单位:元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减200元,我们还可以说是负200元,那-200元叫什么数?看来生活中还有一种新数: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负数。(板书课题)

关于负数你想学习和研究些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生活中的应用,负数表示什么,产生与历史,分类

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或者用到过负数吗?(学生纷纷回答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出示例1:师抓住温度的表示法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5-2的含义

小结并板书:5这个数读作正五,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5也可以写成5;-2这个数读作负二,书写时,可以写成-2。

1、20xx年3月7日北京最高气温是6c,最低气温是-6c,北京历史的最低温度为-20c,中国的最低温度的记录是-55c。你能解释一下这些温度的含义吗?

2、在本子上用温度计表示下面几个温度:6c-6c-20c-55c

二、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同学们展示各自找到的一些负数例子。(各自发言)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你会读这写数吗?齐读各种正数、负数。小结读法和写法

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负数吗?生说出各种正负数

那么正负数有多少个?能说完吗?

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2.归纳正数和负数。

【设计理念】

银行取款与存款,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师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小结:像15、19、200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1、-11、-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

3.知识应用。

(1)完成第4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方向相反)

师:下面是张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怎样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四、课堂作业。(略)

【设计理念】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要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

数轴上表示数

教学内容:

例3以及相关的习题

教学目标:

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不管表示什么数,都要从0点开始。

三人为一组,中间人不动。左右两边的人听老师的指令,其他同学在本子上记录游戏产生的结果,看谁的记录结果最能说明问题。

1、甲向右走1步,乙向左走1步。

【预设】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用汉字表示。另一部分在思考能不能用上-这些符号。应该有少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向右的记做1,向左的记做-1.

问题一: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时,老师可以做相应的暗示。用正负数来表示。问题二:哪边为正呢?(结合平时的在直线上表示数,一般在右边。那么向左的就是负数了。)

2、甲向右走2步,乙向左走2步

【预计】此刻应该有大部分很快地用正负数表示了。

能不能将刚才同学们的游戏和你们写的数联系在一起呢?数和形结合在一起呢?

【预设】可能有学生提出在直线上表示数。但可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这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1、在直线上表示0、1、2、3,

首先找到找到了分界点(分界数)。然后定好单位长度。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除0以外都是正数,越往右边的数越大

【预设】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越往右边数越大。这是一个重点,引出数轴的三要素之一的方向。有必要的话需要老师做适当的提示。引出数轴这个概念。

(为下一节课的比较大小做准备)

2、在同一条直线上表示出-1、-2、-3.

有什么发现?

3、小结: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在0的左边;越往右边的数越大;

你能表示出-2.5吗?

①、从0开始往左边数2格,再数半格也就是在2与3的中间。

②、你有什么发现?

1、做一做第7页第一题

2、做一做第7页第二题

四、完成作业练习一3(比北京时间早就用正数表示,晚就用负数表示)

教学内容:

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能充分利用数轴进行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负数之间的比较。

一、生活常识引入

思考一个问题:零下1摄氏度要冷一些还是零下10摄氏度要冷一些?

说明了零下1摄氏度要冷一些还是零下10摄氏度这两个温度哪一个温度要低一些?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也就是比较-1和-10的大小,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预设】-1、-10这两个数相对于学生来说,才认识不久,估计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得出-1的温度高于-10(-10的温度低于-1)。

二、利用数轴比大小

【说明】有温度计的可以带上

将一周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出示例4.

【说明】这个例题只应用表示一周的温度。自己画数轴和在数轴上表示数。

提问:哪些温度最冷?将这些温度按自己认为冷热程度从冷到热排列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可能的语言:越往右边越热。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比较大小0()2,-2()-3,-1()0,-1()-8,

在理解的基础上,两人合作一人说数,一人比大小。再交换。

小结:正数与0比,负数与0比,负数之间的比,正数之间的比(已有知识)。

2、学生可能还会说:-1与1到0的距离一样,只是方向(符号)相反。同样-2和2.可以适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示相反数,但同时告知在初中要系统学习。

负数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2、零的位置和地位

3、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

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

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

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

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 等。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负数课件 篇9

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本节课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3.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本堂课注重寻找尽可能多地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型,以顺应从具体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的提升规律;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形成以后学习的认识障碍.

设计思路。

首先,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1-2=?,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需要和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自主创造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课本例1、例2的教学,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最后通过与生活链接,内化学生对负数两层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示冲突激发需要。

1.请同学们用1、2这两个数组成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得出如下算式:)。

加法:2+1=31+2=3。

减法:2-1=11-2=?

2.1-2等于多少?有谁知道?这已经不能用我们所学的数来表示了,它应该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新数来表示.(可能有些同学知道用负数表示)。

师:这会儿,有些同学可能有想法了,我们已经认识了无数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一种新数呢?其实,不仅1-2等于多少有这样的要求,还因为生活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扎根于现实生活,还扎根于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根据数学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由两个数“1”和“2”写出一些算式,引出问题,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纯数学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引入简洁、高效,更为学生理解负数是因运算而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情境:两辆公交车分别有4人上车和4人下车.

上下车的情况。

3号车。

4人。

5号车。

4人。

生:没有,看不出到底是上车4人还是下车4人。

2.交流大家的想法。

3.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师:相反意义的量怎么表示,历史上的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很多周折,他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画斜杠来表示,加不同的学号表示。(讲解出示历史上的各种写法,+、-的表示法也出示在其中)。

师:对,就是这个道理,20世纪初,这种表达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但读法上有了变化,分别读作正3和负3,符号分别叫正号和负号。

4.试一试:下面的两个量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或“-”的方法表示它们。(小黑板出示)。

(1)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2)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3)水面上升0.3米,水面下降0.2米。

(4)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5.概括: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接触了一种新数,称之为负数,前面的符号就叫做负号。而原先那些数就叫做正数,前面的符号自然就叫正号。

6.你们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和一些负数吗?能举得完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就用负数表示,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就会难以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应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对负数的理性认识,所以,教者先从相反意义的量入手教学)。

三、沟通联系丰富认识。

同学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负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进一步认识负数。(提示课题:认识负数)。

1.教学例1。

(1)电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来测气温的吗?(课件出示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件突出两个刻度4)这两个4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

(2)你会用今天学习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两个刻度所指的温度吗?

师:温度计是通过水银柱的高低变化来表示气温变化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大家并不陌生吧,在下面的直线上,你觉得在0左右两边的两个点,哪个点表示+4?哪个点表示-4呢?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显示香港18℃、北京-8℃、哈尔滨-12℃的温度计)同学们能试着在带有箭头的直线上大致找出三个点,分别来表示-8、-12、18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下面的数轴。

师:看着这条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能围绕今天学习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负数都在“0”的左边,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比0小,正数都比0大;“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教学例2.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当中温差很大。看温度计说说那里早晨、中午、晚上的温度.

吐鲁番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课件出示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课件介绍海平面)。

(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海平面以上用什么数表示的?海平面以下呢?那海平面的高度又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0是正数吗?是负数吗?它是正数和负数的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如果只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积累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经验,并不能给以后负数的理性学习带来多大价值。初步认识负数,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应上升到数学的高度。所以,通过课本两个例题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在数学的理性世界中”学负数)。

四、链结生活,内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负数。

2.神七与负数:我国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达到()以上,而背阳面会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1)21℃(2)100℃(3)-100℃。

3.叔叔下楼:李叔叔在5楼,他从5楼往上2层记作+2层,那么从5楼往下1层,记作()层。李叔叔在2楼往上2层,可以记作()层;同样是4层,为什么一会儿被记作-1层,一会儿被记作+2层。

5.你现在能表示出“1-2”的结果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将课本上的例题内容与作业练习进行有效整合、灵活处理。设计了生活味、思考性极强的习题,不仅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深刻性。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0的新意义,负数概念的两层含义及正、负数相反意义的相对性理解)。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的负数还远远不止这些,课后多留心观察,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好吗?

负数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认识数轴,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负数的含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通过一个故事:老王今年生意赚了500万,大家都叫他:富豪;老李今年赔了500万,大家都叫他:负豪。 同学们,这两个“富豪”一样么?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数学符号是我们数学的语言,你有没有好的办法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500万的区别呢?把想法记录到练习本上。

(设计目的: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寻找合适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也有摸底学生已有知识的考虑。)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1、渗透负数的历史。

古代中国人也常遇到以上的问题,他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用红黑色的算筹表示,接着又用划斜杠、箭头、加符号的方式表示。

2、介绍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0世纪初,数学家开始用“+”和“-”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种方法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直沿用到今天。

3、学习“+”正号、“-”负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试着读一读-500、+500。 (1)引入实例。

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一些量,你能找出它们相反意义的量么?(课件出示)。

②体重增加6千克。(体重减少6千克) ③上升7.8米。(下降7.8米) (2)尝试。

刚才我们发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请你把刚才你们说的相反意义的量记录下来吧? (3)展示交流,并读数。 +700 -700 +6 -6 +7.8 -7.8 2.认识正、负数,并学习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数个。(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1)引入正、负数。

同学们,让这样的数,你们知道叫什么数么? -700 +700 -6 +6 -7.8 +7.8 负数 正数

同时,学习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可以省略。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刚才也读了,你能自己说几个正数和负数么?能说的完么?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电梯、存折、股票行情图上的负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突出理解相反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4.进一步认识“0”。 (1)观看一段天气预报。 南京: -4 ℃~4 ℃ 北京: 0 ℃~5 ℃ 深圳: 0 ℃~4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南京当天的温度,“-4℃”读作:“负四摄氏度”或“负四度”,表示零下4度;4 ℃又表示什么? 你能比划一下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4℃,在它的上面找4℃。)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渗透分类思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负数、0、正数。

1.生活中,哪些事情还可以用正负表示?仿照上面说一说。

(设计目的: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运用本课知识进行描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考察学生素养。)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总结延伸。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九章算术》 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负数,而欧洲在公元16世纪才开始应用负数,中国开始使用负数要比国外早两千多年 。

提醒学生们:努力学习,继承先辈们的智慧,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出示负数的知识,强调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2.学生一起揭开谜底:负数

负数课件 篇11

〖设计说明〗七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能增加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负数的必要性,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3.布置学生自学:

问题: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师生交流.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设计说明〗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大量的事例说明正负数.

4.强调说明数0的意义:

数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也是一个量,如:0℃不是表示没有,它也是一个确切的温度,海拔0米表示的是平均海拔的高度,等等.

请学生举例说明,加深理解.

三、形成新知

(1)填空:

若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8米记作 ,不升不降记作 .

〖点拨方法〗在阅读并初步了解正负数的基础上,可先让学生尝试用概念解决简单的填空.这样现学现用,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也就积极规范书写格式了.

〖参考答案〗+8米,0米.

(2)某天早上的温度是-3℃,中午上升了2℃,则中午的温度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1.

(3)请赋予+5和-5实际的意义  .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

〖设计说明〗在学生充分理解“正负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和表示时的注意点.

四、巩固新知: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黑色”和“白色”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快”与“慢”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C. “向北走4.5米”和“向南走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 “+15米”就表示向东走了15米

〖参考答案〗C.

(2)对于“0”的说法正确的有( )

○1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2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30为正数;○40是自然数;○5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60不是负数.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友情提醒】0是最小的自然数.

〖参考答案〗B.

(3)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里出发,如果把向东350m,记作+350m,那么他折回来行走280m表示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的什么方向?距家有多远?小华一共走了多少m?

〖参考答案〗向西走了280米;东边;70米;630米.

【点拨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研究对象的数学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通常情况下,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时,往往偏重于“形”对“数”的作用,也就是经常地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对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数形结合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有助于学生解题.

五、课堂反馈训练

1.任意写出三个负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

2.已知下列各数:- ,- ,3.14,+3065,0,-239.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正数:3.14,+3065;负 数:- ,- ,-239.

3.有一种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是 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____mm,加工要求最大不能超过 mm,最小不能低于 mm.

〖参考答案〗10 , 10.05 , 9.95.

【点拨方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应先确定一个标准,记作0,再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小王出门做生意一年盈利-5000元的实际意义是:  .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

【点拨方法】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性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互换的.例如:规定亏损3万元记作+3万元,则盈利5万元记作-5万元.

5.下列语句:○1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20℃表示没有温度;○3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4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 数;○5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6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参考答案〗A.

【点拨方法】对于数的判断可以分类讨论,可从正数、0、负数三个方面讨论.尤其要关注0,它是一个特别的数.

6.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向东走200米和向西走200米;

(2)进口3000箱桔子和出口5000箱桔子;

(3)顺时针转5圈和逆时针转3圈;

(4)高于海平面800米和低于海平面200米.

〖参考答案〗(1)+200米;-200米.(2)+3000箱;-5000箱.

(3)+5圈;-3圈.(4)+800米;-200米.

7.某商场老板对今年上半年每月的利润作了如下记录:1、2、3、4、5、6月盈利分别是13万元、12万元、11.5万元、12.5万元、10万元、14万元,如果以12万作为标准,请用正负数表示各月的盈利情况.

〖参考答案〗+1万元;0万元;-0.5万元;+0.5万元;-2万元;+2万元.

课后提升

一、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比海平面高100米的地方,记作海拔________,比海平面低80米的地方记作海拔 .

〖参考答案〗+100米,-80米.

2.盈利-300元的意义是 .

〖参考答案〗亏损了300元.

3.如果把公元记作+19,那么-表示

〖参考答案〗公元前.

4 .电梯上升68米记作+68米,那么-6米表示 .0米表示 .

〖参考答案〗电梯下降6米.0表示不升也不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 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相反意义的量

C. 数 0表示什么也没有

D.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参考答案〗D

负数课件 篇12

正数与负数教学课件

教材简析:

《正数和负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内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思想:本课时“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介于四年级教材中的初步认识和七年级教材中的系统认识之间,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捕捉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师生双方互动作用的历程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正、负数的含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难点:

1、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2、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能说明正、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关系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显示气温计,找到0℃

师述:0℃是水形态的分界线。在0℃时,水是冰水混合物。0℃以上水是液态,0℃以下水是固态,也就是我们说的冰。那么,0℃以上的温度应该怎样读?0℃以下的温度应该怎样读?

(1)学生齐谈

(2)师问:零上的温度和零下的温度表示的是具有什么意义关系的量?生回答。

(3)师问:我们把零上的温度归为什么数?零下的温度归为什么数?

生回答,师板书

2、课件显示一组数据

-2 4 -7.08 +23 - 0 +1.5

(1)读出上面的数据

(2)分类:

A:4 、+23、+1.5(正数)

B:0

C:-2、-7.08、- (负数)

(3)强调:正号可以省略,但负号必须写上。

3、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正、负数

二、探究新知

1、举例说明正数和负数的相反意义

(1)师示范:妈妈今天收到200元,记作+200元,她今天支出200元,又该怎么记作呢?(-200元)

(2)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的相反意义。最后由记分规则引入教材。

2、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A、课件显示例题1

(1)明确记分规则

(2)指导学生观察成绩表,解决问题

问题一:三局比赛后六(1)班的得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六(2)班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问题二:如课六 (1)班要赢六(2)班,至少还需胜多少局?说明理由。

(3)尝试应用

教材第74页 “试一试”第(1)题

(1)导入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

(3)解决问题,并说明理由

问题一: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最后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问题二:先由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策略,方法可多样。

3、计算简单的正负数相隔部分。

(1)观察太空游戏时间表

提问:在这个数轴时间表上O点是什么时刻?

-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什么时候修正航线?什么时候做太空实验?

(2)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同桌交流)

(3)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指名回答,交流解题策略。

(4)计算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

西 小华 小明 东

(单位:米)

-200 -100 0 +100 +200

相距?米

(5)讨论:在一些情况下,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小明、小华相距多少米,能抵消吗?为什么?

(6)结论:在表示数量的多少,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但求正、负数相隔的部分却不能抵消。

三、检测大过关

1、放映课件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填空

A、湖底( )于水平面120m,说明湖有( )米深

B、山峰( )于水平面1600m,说明山有( )米高。

C、湖底与山顶相距( )米。

2、完成“练——练”第1题

(1)理解题意,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1)理解题意,师提问:怎样求温差?

(2)求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讨论:用题目中介绍的方法你会算吗?我们该怎么算呢?

交流:北京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的部分在气温计上分了几部分?这两部分啥在一起,就是北京的温度?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才能诞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巧妙地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着探索与应用的快乐,因此,我以认读气温计的温度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全体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有目标,有层次地创设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循序渐进地让每位学生有自由发现,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译精彩。

扩展阅读

正数和负数课件9篇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3、解决问题:会用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课前准备温度计、文具盒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及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问题引入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起源于生活。活动2活动安排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引出问题。活动3举例说明用更多事例,丰富问题情境。活动4学习负数的概念说明什么是正、负数。活动5负数概念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活动6负数概念的巩固全面认识正数和负数。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

1、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文具盒中共有几支笔。(若干支笔)

2、请一个同学数一数老师手中的文具盒中有几支笔。(没有笔)

3、用一把小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半个苹果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

4、书P2图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师生行为及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说明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二、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四、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4】

教案背景

初中生爱玩、好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过分抽象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而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为学生构建思维想象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用以达到以快乐的形式去追求知识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并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

(第1课时)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上册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耿新华

邮编:256651 联系电话:15865403584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一节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学习总结

教师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接着

出示问题

问题1 天气预报:滨州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

问题2 2.xx年我国花生产量比去年增长1.8%油菜产量比去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两个问题中的-3、-2.7%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来服务我们的生活。从而导入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实例认识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知道什么是负数,零,正数。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知识点1:正数、负数的概念---------阅读教材第2页,像3、2、0.5、1.8%这样比0大的数叫,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如+5, , , ,…。正数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而像-3、-2、-3.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如-6, ,…。“-6”读作 。

2、知识点2:对“0”的理解--------阅读教材第2 页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它的意义很丰富,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其它特定的意义。

3、知识点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阅读教材第3页

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 ;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而且一定是 量。

一、指导学生在本组内交流结果,收集每组不会的问题,试着让其他组解决。

二、教师收集全班不会的问题,帮着解决。

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5】

襄城一高初中部七年级数学学案(1)

课型:新授课

执笔:张霞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1.两件商品都卖84元,其中一件亏本20%,另一件赢利40%,则两件商品卖后().A.赢利元B.亏本3元C.赢利3元D.不赢不亏

2.一家商店将某种型号的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拆后,拆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

3、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有188人和138人,现需要从两队抽出116人组成第三个队,并使甲、乙两队剩余人数之比为2:1,问应从甲、乙两队各抽出多少人?

4.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5三位数的数字之和是17,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比个位上的数大3,如把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495,求原数.襄城一高初中部七年级数学学案(1)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7】

正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内容简析】

本节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的重点是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能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特别强调“0”的特殊身份,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教学中应多结合实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流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数,并回答小学学过的最小的数是谁?是否存在比零小的数?在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会算吗?

2.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c,10°c,零下10°c,零下30°c。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再如中国地形图上的海拔标注数据8848.13,-155之类的数是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二、新知探索

1.教师由以上实例归纳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概念。

像25,10,8848,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10,-30,-15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给出板书:

正数——大于0的数

负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小于0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说明:①负数前面的“-”号的读法,“-5”应读作“负5”;

②正数前面有时也可加上“+”(正)号,如将“5”写成“+5”;

③“0”是第一个自然数,可看作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0”的内涵很丰富,它不仅仅表示没有,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

小资料: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 -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 -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三、范例共做

例1:所有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与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例2:自己任意写出六个正数与六个负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注:由于正数和负数都有无数个,在表示正数和负数的集合中常加上省略号。

例3: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

甲:向前走2步乙:2

甲:向后走3步乙:-3

甲:-4乙:向后走4步

甲:0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

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都带有“+”号

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

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数学测验班平均分80分,小华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记作+5,小松78分,记作。

4.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2m表示,0表示。

5.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五、小结提高

1.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2.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负数。所有负数小于零,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六、课后思考

1.-a一定是负数吗?

2.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c,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c,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8】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1.1.2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

3.进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毫米,加工要求直径最大可以是()毫米,最小可以是()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B、0℃表示没有温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0。

讲授新课:

例1.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例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例4.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

复习巩固:练习:课本p6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3、6、7、8题。

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正数和负数课件【篇9】

1.1 正数和负数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数的产生和发展,然后通过引言中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的实例,引出负数,进而给出正数与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进一步介绍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知识,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还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负数,要多采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理解由于知识面的不断扩大,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认识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并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4.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想象、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6.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2.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策略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展示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负数”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引入“负数”.

2.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负数概念的引入.

3.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具:电脑、PPT课件(或相应图片)、投影仪.

2.学具:地图册等.

3.多媒体教室.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X,身高1.76米,体重74.5千克,今年3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教材(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二、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负)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建议教师以本章引言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然后师生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本章引言中的实例,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明确:上述问题中,表示温度、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时,既要用到数 3,1.8%,3.5 等,还要用到数-3,-2.7%,-4.5,-1.2等,它们的实际意义分别是:零下3摄氏度,减少2.7%,支出4.5元,亏空1.2元.

我们知道,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2.7%,-4.5,-1.2这样在正数前加符号“-”(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有时,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三、举一反三 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四、实例演练 深化认识

教科书第3页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 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设计范文相关文章内容就分享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一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范文5篇

3.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4.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案范文五篇

5.七年级数学学习视频:正数和负数

6.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设计范文3篇

7.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视频

8.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9.初一数学教程视频:正数和负数

10.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范文3篇

负数的课件(集锦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为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的有力保障。为了满足您的需要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负数的课件”,欢迎您来参阅本文祝您愉快!

负数的课件(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教学内容)

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的孙绍建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正负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生)

小学四年级学生认识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尝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个是在游戏性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科学选用教材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巧妙地创设了大头儿子要来深圳旅游,遇到了一个个急需解决的困难的生活情景,并运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巧妙地将深圳的课堂与北京的大头儿子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教学中,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采用摸乒乓球、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等游戏性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愉快、兴趣盎然地汇报自己的认识、体会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

(学习评价设计)

游戏性课堂教学反馈方式运用的同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在评比栏中及时进行评比,科学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

下面,是第一个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正负数及0的意义,初步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寒假里,大头儿子能来深圳旅游吗?过了两天,他又发来一封邮件,他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令他烦恼不已、难以入眠。这里,哪些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同学们理解了记录表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同时用数字转盘形式选三名同学在电脑上填。小组合作完成后,选三个小组填写的记录表进行讲评。

要来深圳旅游,大头儿子遇到了经济困难,同学们纷纷给他出主意,孙老师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也出了一个好主意,原来是象棋比赛,五战三胜,如果他能战胜孙老师,孙老师就承担他来深圳旅游的费用,一个北京、一个深圳,这象棋怎么下?同学们建议:在网上下。周末,孙老师和大头儿子在网上下了三场,大头儿子只赢了一场,想来深圳可不容易。同学们兴高彩烈地帮大头儿子设计剩下两场比赛的结果。

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大头儿子来深圳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看,大头儿子发来了感谢信。他搬了新家,在一座大厦的第35层,每天乘电梯从35层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坐车去上学,这里面有正负数吗?

以上几个教学活动,从天气预报、到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到乘电梯,离同学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家对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大头儿子遇到了这么多正负数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

大家快乐地学习了一节课,收获一定特别多,这节课还没有课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生活中的正负数”作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自己总结,为本节课的学习起课题名称,更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效果及反思)

善用“情境”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色。大头儿子是同学们非常熟悉、喜爱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要来深圳了”、“大头儿子遇到了麻烦,来不了”、“网上象棋比赛战胜了孙老师”、“到深圳后想到深圳的同学家做客”。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同学们高兴、失望、兴奋、激动,情感在波动、变化,学习情绪却一直高涨着。

本节课创造性地将摸乒乓球、数字转盘选号等游戏活动引入数学课堂,课堂教学轻松、活跃、民主、科学,整节课,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轻松、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经历过程。

“游戏性学习”教学策略科学地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课堂学习评价更加及时、高效、民主、科学。

在教学应用中,本教学设计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xx年11月,参加深圳市南山区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培训活动中进行了教学示范,20xx年3月本教学课例选送北师大国家课程中心。

负数的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6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负数(一),课本第74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75页“练一练”。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是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通过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读写正负数,为本课的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抵消,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

本班学生经过5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况能力,喜欢在合作中探究数学问题,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但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正负数是四年级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因而在遇到可以用正负数来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不能及时运用这一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表现欲望相对减弱。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同伴交流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及学生喜欢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去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课堂中开展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张记录单,实物——挂面、课件

教学过程: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我将以学生的成就感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学习能力。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

一上课我以学生熟悉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入手,我选择这个游戏就是因为学位学生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比较感兴趣。我立足在设计这个表格上,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正确的记录方式,所以我在表格设计上力求简单,并且学生还要能够快速科学的用正负数来记录。所以我直接设计为得分,学生一看到这个词,就知道想办法用数来表示,他们可以根据经验找到用正负数来表示。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这里我设计了实例的练习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符合我们新课标理念,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第一个练习,为什么使用挂面实物,而不是味精,因为现在的食品袋上已经没有这样的记录方式了,其实这袋面是08年过期的,主要是想让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我为什么在第一层次练习的时候就肯定用抵消的方法更容易计算,更加的简便与科学。主要是让差一点的学生在后面用抵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练习的机会。

第2个练习,教材75页试一试第二题,太空游戏时间表。也主要通过时事世博会来引入,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第3个练习,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如何计算温差入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个环节,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1.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想借助这个问题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提升。

2.。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历史。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对于《正负数一》这一节课的设计与想法,其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负数的课件(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f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4 ℃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设计意图:“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

二、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可以记作:+ 8 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设计意图: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844、43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负数的课件(篇4)

一、新的课程理念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对正数已经非常熟悉,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与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策略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设计教学活动时,科学选用教材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了智力问答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游戏性学习。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指定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反馈方式,采用播报天气、拨温度游戏性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愉快、兴趣盎然地汇报自己的认识、体会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课本所讲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交流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比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三、教学环节设计

1、第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数据,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数据准确地填在表格中。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适当的点评。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部分学生会有正负数这种记录方式。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2、接下来就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情景建构。我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录像,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2℃和—12℃。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让学生把手放在冰水里,亲身感受温度。结合学生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思考:—2℃和—12℃相比,哪个更冷?2℃和20℃相比,哪个更热,并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示出在—12℃下的感受。这样就体现了生活中学数学的新理念。

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验在操作、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负数的课件(篇5)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你们班本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

有的班的人数……了,有的班的人数……了,人数增加和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那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学生填表。

指名展示台上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是最具有数学味的?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是的,数学家们也喜欢采用这种既简洁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加号和减号在这里应该读作正号和负号,现在你会读这些数吗?谁来试一试?师带大家读。那我们就一起用正号和负号重新记录一下好吗?

2.师:现在你会用正号和负号来记录其他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出示)

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7人下车。

张阿姨二月份存入2900元,三月份取出1200元。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05米,冬季水位下降0.04米。可以怎么记录?

1.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城市图片和温度计)

放大温度计:这是什么?你会看温度计吗?怎么看?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师借机说明℃和?SPAN>F)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南京呢?北京呢?那我们可以怎么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呢?(板书)+4℃也可以省略正号写成4℃,(师板书)那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师:还有三个城市的气温,你也来试着记录一下好吗?

学生记录,展示台上反馈。

3.这一天南极的温度是—40℃,赤道的温度是40℃。

如果把我们的温度计分别拿到南极和赤道,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在温度计上画一画吗?

展示台上反馈。

4.出示例2:比海平面高8844米 ,通常称为海拔高度8844米,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比海平面低155米呢?

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可以怎么记录?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呢?

某地的海拔高度是0米,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总结:你们觉得这些数面熟吗?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正数)是的,正数其实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么这样的数呢?(都是负数),而负数是我们这节课刚认识的。(板书课题:认识负数)0呢?是什么数?师画出数轴。

负数是不是就只有这么几个呢?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说得完吗?那我们应该加上什么?(……)正数呢?

2.练习一5(增加:我国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7-25℃,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4.实验中学对初三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

5.某食品厂生产的120g袋装方便面外包装上印有“(120±5)g”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只有117g,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你知道他们分别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吗?

对数课件十二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做足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趣祝福精心整理了关于“对数课件”的一系列资料,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在您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对数课件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初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而对数函数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有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根据《对数函数》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由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抽象概括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探寻变量和变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对数函数的概念;体验结合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对数函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1、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2、 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影响。

[关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教学。

由指数函数的图像过渡到对数函数的图像,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图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形成以图像为根本,以性质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同时在立体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投影仪演示法。

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与指数函数性质对照,归纳,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自觉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学知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二)、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像、观察图像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y=2x,因此,知道x的值(输入值是分裂次数)就能求出y的值(输出值为细胞的个数),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细胞个数和分裂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一:这是一个怎样的函数模型类型呢?

设计意图

复习指数函数

问题二: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知道了细胞的个数y,如何求分裂的次数x呢?这将会是我们研究的哪类问题?

设计意图

为了引出对数函数

问题三:在关系式x=log2y每输入一个细胞的个数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个分裂次数x的值呢?

设计意图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同样,在前面提到的发射性物质,经过的时间x年与物质剩余量y的关系式为y=0.84x,我们也可以把它改成对数式x=log0.84y,其中x年夜可以看作物质剩余量y的函数,可见这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的。

设计意图

前面的问题情景的底数为2,而这个问题情景的底数是0.84,我认为这个情景并不是多余的,其实它暗示了对数函数的底数与指数函数的底数一样有两类。

但是在习惯上,我们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值。

问题一:你能把以上两个函数表示出来吗?

问题二:你能得到此类函数的一般式吗?

设计意图

体现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问题三:在y=logax中,a有什么限制条件吗?请结合指数式给以解释。

问题四:你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吗?

问题五:x=logay与y=ax中的x,y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前四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出对数函数的概念,然而,光有前四个问题还是不够的,学生最容易忽略或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函数的定义域,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问题:有了研究指数函数的经历,你觉得下面该学习什么内容了?

设计意图

提示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合作探究1:借助计算器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两组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各族函数图像,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y=2x;y=log2x y=( )x,y=log x

合作探究2:当a>0,a≠ 1,函数y=ax与y=logax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在这儿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画的两组函数的图像,对照指数函数的性质,总结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

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而发现成果,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归纳总结,并板书对数函数的性质)。问题1:对数函数y=logax( a>0,a≠1,)是否具有奇偶性,为什么?

问题2:对数函数y=logax( a>0,a≠1,),当a>1时,x取何值,y>0,x取何值,y问题3:对数式logab的值的符号与a,b的取值之间有何关系?

知识拓展:函数y=ax称为y=logax的反函数,反之,也成立,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记作y=f-1(x)。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y=log0.2(4-x)(该题主要考查对函数y=logax的定义域(0,+∞)这一限制条件,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对应的不等式。)

例2: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2 3.4,log2 3.8;

(2)、log0.5 1.8,log0.5 2.1;

(3)、log7 5,log6 7

(在这儿要求学生通过回顾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比较大小的步骤和方法,完成完成前两题,最后一题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完成解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logm 4设计意图该题不仅运用了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采用课后习题1,2,3.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1)、小结:①对数函数的概念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③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反思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二)、作业设计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我设计了以下作业:必做题:课后习题A 1,2,3;选做题:课后习题B 1,2,3;(三)、板书设计板书要基本体现课堂的内容和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五、评价分析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了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节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对数课件 篇2

对数函数是函数中又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师):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所求反函数为 .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师):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对数函数的值域为 ,且底数 就是指数函数中的 ,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

对数课件 篇3

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第四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写作特点。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②画眼睛(眼神):

3.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开端: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小说的一开始,祥林嫂就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牺牲品。因为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她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而丈夫又过早地丧了命。祥林嫂因此陷入了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之中。按理说,年纪大约二十六七的祥林嫂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在农村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于是祥林嫂才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②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作者通过祥林嫂在鲁家生活的情况,写出了她的争扎与反抗。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争扎。

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她在鲁家做工只三个半月,由于鲁四老爷的支持(P:既然她的婆婆要她回去可说呢),被她婆婆像捆牲口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被抢了回去,封建的族权再次向她伸出了魔掌。

2.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到深山野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而显示出了这种迫害是很残酷的呢?

对数课件 篇4

1、 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理解并记忆对数函数的性质。 2、 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 培4、 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 难点:底数a对数函数的影响 。首先复习对数的定义  师:上次讲细胞分裂问题时得到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今天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等等,那么,分裂次数可以用怎样的关系式来表示呢? 生:表达式是x=log ,表示分裂次数x是细胞个数y的函数 师:如果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此式又可化为y=logax ,那么它与指数函数有何关系?函数y=log ax的定义域是什么? 生:它们互为反函数,由于y= 的值域是{y|y>0}所以y=logax的定义域是{x|x>0} 师:对,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新的函数的定义。(引入课题《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般地,函数y=log ax叫做对数函数,(a>0且a≠1)其中是自变量,定义域是{x|x>0}

对数课件 篇5

2.函数f(x)=(a2-1)x在R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4.已知ab,ab 下列不等式(1)a2b2,(2)2a2b,(3) ,(4)a b ,(5)( )a( )b

(C)y= (D)y=

8.若函数y=32x-1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P点,则P点坐标是( )

(A)(2,5) (B)(1,3) (C)(5,2) (D)(3,1)

10.已知函数f(x)=ax+k,它的.图像经过点(1,7),又知其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4,0),则函数f(x)的表达式是( )

(A)f(x)=2x+5 (B)f(x)=5x+3 (C)f(x)=3x+4 (D)f(x)=4x+3

11.已知01,b-1,则函数y=ax+b的图像必定不经过( )

12.一批设备价值a万元,由于使用磨损,每年比上一年价值降低b%,则n年后这批设备的价值为( )

(A)na(1-b%) (B)a(1-nb%) (C)a[(1-(b%))n (D)a(1-b%)n

13.若a a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4.若10x=3,10y=4,则10x-y= 。

15.化简= 。

18.(12分)若 ,求 的值.

19.(12分)设01,解关于x的不等式a a .

20.(12分)已知x [-3,2],求f(x)=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1.(12分)已知函数y=( ) ,求其单调区间及值域。

22.(14分)若函数 的值域为 ,试确定 的取值范围。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0) (0,1) (1,+ ) ,联立解得x 0,且x 1。

5.[( )9,39] 令U=-2x2-8x+1=-2(x+2)2+9,∵ -3 ,又∵y=( )U为减函数,( )9 y 39。 6。D、C、B、A。

令y=3U,U=2-3x2, ∵y=3U为增函数,y=3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 )。

8.0 f(125)=f(53)=f(522-1)=2-2=0。

9. 或3。

Y=m2x+2mx-1=(mx+1)2-2, ∵它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m-1+1)2-2=14或(m+1)2-2=14,解得m= 或3。

11.∵ g(x)是一次函数,可设g(x)=kx+b(k 0), ∵F(x)=f[g(x)]=2kx+b。由已知有F(2)= ,F( )=2, , k=- ,b= ,f(x)=2-

1.∵02, y=ax在(- ,+ )上为减函数,∵ a a , 2x2-3x+1x2+2x-5,解得23,

2.g[g(x)]=4 =4 =2 ,f[g(x)]=4 =2 ,∵g[g(x)]g[f(x)]f[g(x)], 2 2 ,22x+122x, 2x+12x,解得01

3.f(x)= , ∵x [-3,2],.则当2-x= ,即x=1时,f(x)有最小值 ;当2-x=8,即x=-3时,f(x)有最大值57。

4.要使f(x)为奇函数,∵ x R,需f(x)+f(-x)=0, f(x)=a- =a- ,由a- =0,得2a- =0,得2a- 。

5.令y=( )U,U=x2+2x+5,则y是关于U的减函数,而U是(- ,-1)上的减函数,[-1,+ ]上的增函数, y=( ) 在(- ,-1)上是增函数,而在[-1,+ ]上是减函数,又∵U=x2+2x+5=(x+1)2+4 4, y=( ) 的值域为(0,( )4)]。

由函数y=2x的单调性可得x 。

7.(2x)2+a(2x)+a+1=0有实根,∵ 2x0,相当于t2+at+a+1=0有正根,

8.(1)∵定义域为x ,且f(-x)= 是奇函数;

(2)f(x)= 即f(x)的值域为(-1,1);

(3)设x1,x2 ,且x1x2,f(x1)-f(x2)= (∵分母大于零,且a a ) f(x)是R上的增函数。

对数课件 篇6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第三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函与指数函数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

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函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教具及软件运行环境说明 教具采用多媒体,黑板等形式展开

信息技术设备设置:通过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呈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 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软件为在windows下运行的matlab7.0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几何作图软件运行各种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通过比较/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对对数函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

.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函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意识.

重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性质.难点 :(1)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1)复习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

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展示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 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 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知道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 y=logax,见课件。把函

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 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可以 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描点画图。再考虑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 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h(x)?log2x,f(x)?log3x,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q(x)?logx,g(x)?logx)

1123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因此可取x=··· , , ,1,2,4,

8···,请计算对应的y 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 )x 的图象画出y=log x的图象,再

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

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帮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而且利用表格,可以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因此,从 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课后反思: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请学生总结自己有何收获和体验,并交流。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1)、教学目标评价

教师能针对所教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

、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是否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否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5)、教学效果评价

1、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3、看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6)、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衔接及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1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3 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 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数课件 篇7

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由学生说出 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为 ,

所求反函数为 .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对数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

教学难点:

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

教学过程:

(1)当0<a<1时,由y=logax是减函数,得:0<a<23

(2)当a>1时,由y=logax是增函数,得:a>23 ,∴a>1

A.0.76<log0.76<60.7 B.0.76<60.7<log0.76

C.log0.76<60.7<0.76 D.log0.76<0.76<60.7

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 答案:D

[例3]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与|loga(1+x)|的大小

|loga(1-x)|-|loga(1+x)|=| lg(1-x)lga |-| lg(1+x)lga |

∴上式=-1|lga| [(lg(1-x)+lg(1+x)]=-1|lga| lg(1-x2)

由0<x<1,得lg(1-x2)<0,∴-1|lga| lg(1-x2)>0,

∴|loga(1-x)|>|loga(1+x)|

lg(1+x)lg(1-x) =|log(1-x)(1+x)|

∴|log(1-x)(1+x)|=-log(1-x)(1+x)=log(1-x)11+x

∴0<log(1-x) 11+x <log(1-x)(1-x)=1

∴|loga(1-x)|>|loga(1+x)|

∵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

=loga(1-x2)loga1-x1+x =1|lg2a| lg(1-x2)lg1-x1+x

即|loga(1-x)|>|loga(1+x)|

当a>1时,|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loga(1-x2)

当0<a<1时,由0<x<1,则有loga(1-x)>0,loga(1+x)<0

∴|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

∴当a>0且a≠1时,总有|loga(1-x)|>|loga(1+x)|

[例4]已知函数f(x)=lg[(a2-1)x2+(a+1)x+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依题意(a2-1)x2+(a+1)x+1>0对一切x∈R恒成立.

当a2-1≠0时,其充要条件是:

a2-1>0△=(a+1)2-4(a2-1)<0 解得a<-1或a>53

又a=-1,f(x)=0满足题意,a=1不合题意.

[例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较f(x)与g(x)的大小

f(x)-g(x)=1+logx3-2logx2=logx(34 x).

①当x>1时,若34 x>1,则x>43 ,这时f(x)>g(x).

②当0<x<1时,0<34 x<1,logx34 x>0,这时f(x)>g(x)

故由(1)、(2)可知:当x∈(0,1)∪(43 ,+∞)时,f(x)>g(x)

[例6]解方程:2 (9x-1-5)= [4(3x-1-2)]

(9x-1-5)= [4(3x-1-2)]

∴9x-1-5=4(3x-1-2) 即9x-1-43x-1+3=0

∴(3x-1-1)(3x-1-3)=0 ∴3x-1=1或3x-1=3

log2(2-x-1)(-1)log2[2(2-x-1)]=-2

对数课件 篇9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 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 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

(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3) 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

(1) 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 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

(2) 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

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

由学生说出 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

由 得 .又 的值域为 ,

所求反函数为 .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由于定义就是从反函数角度给出的,所以下面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从定义中你能了解对数函数的什么性质吗?最初步的认识是什么?

教师可提示学生从反函数的三定与三反去认识,从而找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 ,对数函数的值域为 ,且底数 就是指数函数中的 ,故有着相同的限制条件 .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

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 和 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 和 ,并分别以 和 为例画图.

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

(1) 指数函数 和 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

(2) 画出直线 .

(3) 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 对称点 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 轴对称为逐渐靠近 轴,而 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 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 右侧的部分.

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

和 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2. 草图.

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投影仪将  和 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

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

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 轴的右侧.

(3) 截距:令 得 ,即在 轴上的截距为1,与 轴无交点即以 轴为渐近线.

(4) 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 轴对称.

(5) 单调性:与 有关.当 时,在 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

当 时,在 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

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

当 时,有 ;当 时,有 .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先由学生依次列出相应的不等式,其中特别要注意对数中真数和底数的条件限制.

(1) 与 ;      (2) 与 ;

(3) 与 ;           (4) 与 .

让学生先说出各组数的特征即它们的底数相同,故可以构造对数函数利用单调性来比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写出详细的比较过程.

(1)    定义域(2)值域(3)截距(4)奇偶性(5)单调性

(1) 已知 是函数 的反函数,且 都有意义.

① 求 ;

② 试比较 与4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 .

对数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联想、类比、发现、探索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学生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猜想有:

问题: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3.结论

所以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便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讲授新课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0,+∞);值域:(-∞,+∞)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因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所以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因此,我们只要画出和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的图象.

研究指数函数时,我们分别研究了底数和两种情形.

那么我们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还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请同学们作出与的草图,并观察它们具有一些什么特征?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即当时,

(4)上的增函数

(4)上的减函数

3.练习:

(1)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思考:(1)比较大小: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并且研究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四、课后作业

课本P85,习题2.8,1、3

对数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1)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 即 ab=N,那么就称 b叫做 a为底 N的对数,记作 log a N=b,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和对数的.读法.

思考:

○1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 ,且 ;

○2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即真数N有限制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总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重要对数:

例如:log 105简记作lg 5 log103.5简记作lg3.5

○2 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然对数log e N简记作ln N。

4.(1) 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_

5.对数恒等式:

完成课本58页6,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大家要在理解对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会计算一些特殊对数值。

对数课件 篇12

指对数的运算教案设计

一、反思数学符号: “ ”“ ”出现的背景

1.数学总是在不断的发明创造中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方程 的根是多少?;

①.这样的数 存在却无法写出来?怎么办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一个人? 描述出来。

②..那么这个写不出来的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怎样描述呢?

①我们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 “ ”作为这样数的“标志” 的形式.即 是一个平方等于三的数.

②推广: 则 .

③后又常用另一种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3.方程 的根又是多少?① 也存在却无法写出来??同样也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 “ ”专门作为这样数的标志, 的形式.

即 是一个2为底结果等于3的数.

② 推广: 则 .

二、指对数运算法则及性质:

1.幂的有关概念:

(1)正整数指数幂: = ( ). (2)零指数幂: ).

(3)负整数指数幂: (4)正分数指数幂:

(5)负分数指数幂: ( 6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负分指数幂没意义.

2.根式:

(1)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如果 ,那么x叫做a的次方根,则x= (2)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3) 式子 叫做根式,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4) . (5)当n为奇数时, = . (6)当n为偶数时, = = .

3.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 = . (2) = . 3) = .4) = .

二.对数

1.对数的定义:如果 ,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其中a叫做 , 叫做真数.

2.特殊对数:

(1) = ; (2) = . (其中

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对数恒等式

(1) = (对数恒等式).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认识负数课件


认识负数课件【篇1】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2)小小气象记录员

二、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2、练一练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

认识负数课件【篇2】

1、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他在算法启蒙中,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2、中国人对正负数的认识不但比欧洲人早,而且也比古印度人早。印度开始运用负数的年代比中国晚700多年,直到公元630年。印度古代著名的大数学家婆罗摩笈多才开始使用负数,他用小点或圆圈来表示负号。

3、元朝时期的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一书中,第一次将“正负术”列入了全书的《总括》之中,这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把正负数作为一个专门的数学研究科目。在这本书中,朱世杰还写出了正负数的乘法法则,这是人们对正负数研究迈出的新的一步。

4、我相信,一直遨游在美丽又神奇的数学海洋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朋友!

5、收入和支出等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正负数,并学会比较大小,负数小于零小于正数。

6、小学是学负数的,你可以看看人教版六年级的教科书,现在的小学已经涉及到负数的学习了,要小学六年级就是会学到了.不过只是认识负数,负数在生活中的基本应用(比如-1℃),最多是简单的加减计算,并不会涉及到太复杂的计算.

7、数学中的复数加减法是在小学哪一年级学的?

8、我们湖北的温度是+8℃,可是哈,哈尔滨的气温却在-8℃左右。唉!

9、据考古学家考证,除《九章算术》外,中国古代的许多数学著作甚至历法都提到了负数和负数的运算法则。

10、负数也死要面子,和睦的俩兄弟,反目成仇。

11、我记得我那时候是到初一才学负数的加减法。不过小学六年级学过方程。如果一个数在等号的左边是加,移到右边就变成了减。

12、“0”竟然成了中间人,没有办法的“0”也只有相同对待他们兄弟俩了!“0”离负数多远,也离正数多远。最近啊!

1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认识到了负数的存在。在《九章算术》的《方程》篇中,就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并写出了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14、这“0”是我的老朋友了,平时,“0”总是被排除在外,可是有了正数与负数这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见到他俩总不和,正数脾气大,是个小气包。

15、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认识负数这个课程内容。

16、“从”、“除”和“消”分别改为了“加”与“减”,这更加明确了正负与加减的关系。

17、数学中的负数是在小学六年级认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介绍了负数,但是并没有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加减计算,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复数。小学里面的很多数学知识虽然只需要了解,如果能够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所以建议深入的学习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

18、正数交上朋友,他们俩可常到我家来串门,我的生活中,可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19、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数学家刘徽,在书中注释说,中国古代人民在筹算板上进行算术运算的时候,一般用黑筹表示负数,红筹表示正数。或者是以斜列来表示负数,正列表示正数。此外,还有一种表示正负数的方法是用平面的三角形表示正数,矩形表示负数。

20、生活中存在收入和支出……的问题便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如今年苹果大丰收挣了5万元,表示为正5万元,张三家管理上出问题了结果苹果只卖了8千元,连施肥,打药等的费用都不够,收入出现赤字(欠钱)引入负数,还欠18oo元记作一l8oo元。

21、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

22、但在欧洲,人们认识负数的年代大约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负数在欧洲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写的一本书中,他在解一个方程的时候,偶然运用到了负数,但不久以后,他的这个伟大发现就被欧洲人作为“荒谬的东西”废弃了

23、学呢!六年级就开始学习了。

24、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5、这可让他们的好朋友“0”怎么办呀!

26、我今天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负数。和负数一起,还有一位兄弟叫正数,正数与负数虽是兄弟,可是他们俩却总是水火难容,负数常常与正数唱反调,这不,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存入200元就是+200,而取出200元却是-200。还有在看天气预报时我又看见他们兄弟俩了。

27、至于这个问题。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本,我好像都看过。似乎没有学到过负数的加减法。

28、中国对负数的认识

29、你好,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一章介绍了负数,但是在初一第一章有理数中才学习运算。

认识负数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6题。

教学设计说明: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课标》调整安排在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们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活动:

1.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一开始即创设说天气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背景,促使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讨论学习,

2.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本质。

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渎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自然引出“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继而借“海拔高度”这一生活事例,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使学生再一次感知“相反的量”这一负数概念的本质意义。

3.以“比较反思”提升——丰富概念内涵。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等分界点,并借助直线上的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部大于0,负数都小于0。同时在习题中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概念外延。

在基本练习之后利用嫦娥卫星即时信息资料来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寻找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既与开头的生活引人情景相呼应,又为下节课进一步体验并尝试行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

认识负数课件【篇4】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你们班本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

有的班的人数……了,有的班的人数……了,人数增加和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那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学生填表。

指名展示台上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是最具有数学味的?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是的,数学家们也喜欢采用这种既简洁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加号和减号在这里应该读作正号和负号,现在你会读这些数吗?谁来试一试?师带大家读。那我们就一起用正号和负号重新记录一下好吗?

2.师:现在你会用正号和负号来记录其他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出示)

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7人下车。

张阿姨二月份存入2900元,三月份取出1200元。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05米,冬季水位下降0.04米。可以怎么记录?

二、教学例题

1.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城市图片和温度计)

放大温度计:这是什么?你会看温度计吗?怎么看?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师借机说明℃和?SPAN>F)

红色液柱显示:上海零上4℃南京0℃北京零下4℃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南京呢?北京呢?那我们可以怎么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呢?(板书)+4℃也可以省略正号写成4℃,(师板书)那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师:还有三个城市的气温,你也来试着记录一下好吗?

出示:香港19℃哈尔滨-11℃西宁-7℃

学生记录,展示台上反馈。

3.这一天南极的温度是—40℃,赤道的温度是40℃。

如果把我们的温度计分别拿到南极和赤道,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在温度计上画一画吗?

展示台上反馈。

4.出示例2:比海平面高8844米 ,通常称为海拔高度8844米,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比海平面低155米呢?

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可以怎么记录?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呢?

某地的海拔高度是0米,你是怎么理解的?

5.练习一2

三、分类归纳

师总结:你们觉得这些数面熟吗?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正数)是的,正数其实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么这样的数呢?(都是负数),而负数是我们这节课刚认识的。(板书课题:认识负数)0呢?是什么数?师画出数轴。

负数是不是就只有这么几个呢?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说得完吗?那我们应该加上什么?(……)正数呢?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负数?(浏览)

四、巩固练习

1.P3练一练1

2.练习一5(增加:我国成功发射的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7-25℃,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3.练习一4

4.实验中学对初三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

5.某食品厂生产的120g袋装方便面外包装上印有“(120±5)g”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只有117g,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你知道他们分别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吗?

认识负数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

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出示气温折线统计图)。

哈尔滨:-15 ℃~-3 ℃

北 京: -5 ℃~5 ℃

深 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负数认识。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

正数+6 、+1500 、2.5

负数-6 、-1500 、-2.5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二课时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数轴,并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和0.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同时能够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其所表示的数。

教学设计

一、以复习负数的意义导入

2小黑板出示题目: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各量。指名学生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集体订正。

(1)零上24摄氏度表示为( ),零下3.5摄氏度表示为()。

(2)足球比赛中,赢2球计作( )球,输1球记作()球。

(3)小丽上个月存了压岁钱200元,存折上显示( ),这个星期郊游费取出50元,存折上显示为( )。

(4)超过警戒水位2米,可记作(),正好到警戒水位可记作()。 3.我们已经知道了负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生活中的负数,并学习一个可以直观表示负数的好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游戏中体会运动变化中的负数

(1)以讲台为起点,面朝教室门为前,也为正,分为两组,每组派2名代表,一名代表负责根据我的口令向相反的方向走,而另一名同学则在黑板上记录自己同伴走的情况,我们看哪一组反应又快又正确。

(2)游戏过后,提问:如果不用按照相反的口令,直接按照口令执行,那么“记作6步” 他应怎么走?“记作—4步”呢?(指名学生回答)

2.教学第5页例3,学会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1)像我们刚才的游戏,例题中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应记为什么?怎么走记为“0”?例题中四个小朋友运动后的情况分别记为什么?(生答师板书)

(2)明确了这点我们可以知道,当规定一个方向为正时,与之相反的方向则为负。这还可以扩展到一切3运动变化中,指定一个运动变化方向为正,那么另一个变化方向就为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相反的变化运动呢?

(3)为了更加直观的看,我们在一条直线上来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这条直线表示他们要走的东西方向的路线,树的位置记为什么?

(4)假设直线打上箭头的方向为东,即为正方向。在直线上从起点开始分出相等的线段,用1cm表示实际的1m.

(5)大家观察一下这条直线,在0的左边,都是什么数?右边呢?像这样的直线就叫数轴。数轴有什么特征?它与直线有什么区别?

(6)它长得比较像什么啊?(出示温度计)大家看这个温度计,我们把它放平放,是不是在0的一边是零下,一边是零上?

(7)现在哪个同学能在这个数轴上表示出—1.5?

(8)根据例题的要求,往东为正,那么如果你从起点要运动到—1.5?

3.教学第6页例4,学习负数大小的比较。

(1)大家看课本上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里面有没有负数?把它读出来。

(2)教师板书数轴,一边画一边讲解画数轴的方法,注意强调,要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为0,然后再截取等分线段,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数轴。

(3)让我们把每天最低气温在这个数轴上表示出来。

(4)从最低气温来看,周五和周四哪天更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国新疆地区冬季时温度达到—30℃,大概在温度计的那儿?在数轴上表示大约在哪个位置?

(6)正、和0负数之间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

(7)我们刚才比较了—8℃和—6℃,知道—8℃更冷,说明哪个温度高呢?哪个数字更大一些呢?

(8)大家观察一下—8和—6在数轴上的点哪个离0近一些?在正方向上,我们知道2比1大,那哪个离0近一些?从数轴的左边到右边的数字有什么规律?从这个情况可以小结出什么呢?小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左边的数比右边的小。

(9)如果不用数轴,直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还可以怎么判断?

三、巩固练习

1.第7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2.第7页的做一做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内容?比较负数的大小可以怎么比较呢?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设计充满着轻松的氛围,以游戏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例题用直观有趣味的方式体现,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这其实是新课标要求所提倡和极力达到的要求,能够很好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本课时的设计还有一大特点是在对知识点引起的环节上,注意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注重例题及知识点的教学衔接,避免生硬的知识点教学转化,设计好过渡和引导,使教学环节浑然一体,知识点的衔接也显得水到渠成。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总第三课时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认识负数课件【篇6】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意义;会读写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2.经历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的过程,增强符号意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意义。

【教学难点】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负数。

1.师: 同学们,经过近六年的学习,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数吗?谁来说一说?

2、抽学生说一说。

3.师: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4.师:同学们,生活中其实还有许许多多比零还小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认识一下这种数。(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例1。初识负数,学会读写

1.师:请同学们听一段声音(播放录音),大家熟悉吗? 2.初步认识负数。

(1)、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新闻联播结束后天气预报的片段。

(出示图片1)师:这是刚才播放的天气预报中其中几个城市的气温。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师:哈尔滨的这两个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说一说)师: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师:你有什么简洁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请小组讨论后并完成学具卡中的活动二。

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2)、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成了发明家,真不错!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或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3)、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请独立完成第11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三、教学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基准的?(海平面)这说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海平面高米。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上边学过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米或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18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能给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吗?请完成学具卡中的活动三。

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数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数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

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师: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师:默读教材第 页第 自然段,两个“??”还代表哪些数?能列举玩吗?

五、生活中的负数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负数?抽生回答并相机出示图片3、4.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学会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零下4℃记作-4℃ 读作负4摄氏度-10?? 负数 小于0 零上4℃记作+4℃ 读作正4摄氏度 +15?? 正数 大于0

4℃ 读作4摄氏度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负数课件【篇7】

地位和作用:

负数的相关知识,是过去小学数学老教材里没有的内容。

新教材增选负数的知识

有两个目的:

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多,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负数,甚至使用负数。

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为进入初中的学习作了基本的铺垫。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意义的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会描述、辨认正负数,不出现负数数学定义。有关数轴的认识,只是让学生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理解负数、正数、零的意义及三者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的认、读、写。

2、借助熟悉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初步认识数轴,在数轴上感受数序,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易错点:

1、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酒精柱所处的高低位置,引发了学生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最后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2、认识数轴也是易错点。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毕业留言个性句子简短56条

毕业个性句子 03-15

描写心情沉重句子摘抄

描写心情沉重句子 03-15

仓库拣货员工作总结十四篇

仓库货员工作总结 货员工作总结 03-15

人事述职报告(汇集十一篇)

人事述职报告 03-15

月度工作计划格式汇集

月度工作计划 03-15

十二星座饮用的凉茶

白茶饮用 好的白茶的价格 04-23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系列9篇)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03-15

拔罐的课件(篇四)

拔罐课件 拔杂草的句子 02-07

我骄傲演讲稿精品

我骄傲演讲稿 03-15

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学生管理工作 03-15

劳动合同精选13篇

劳动合同 03-1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