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八篇

时间:2024-03-21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巧克力糖)趣祝福编辑不辞辛劳地编辑了“小学语文练习教案”因为我们关心您的需求。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抄写汉字,写得匀称,能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确定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能读背两条格言,大致理解意思,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3、改正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的病句。

4、阅读短文,能指出画面上哪些景物使人产生联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练习第2、3、4、5题。

难点:第4、5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抄写汉字,完成练习1。

2、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完成练习2。

3、学习两条格言,完成练习3。

二、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把这些字进行结构归类:

左右结构:颐拜左中右结构:澈

上下结构:荡聚品字形结构:晶

全包围结构:园独体字:幽凹甩垂世丫(3)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4)要注意不同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位置不同,要写得匀称。写一写,同桌互相评比。

2、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检查、校对、订正。

3、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格言。

(3)教师讲解这两条格言的意思。

(4)让学生熟读。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这两条格言的意思。

(6)抄写下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完成练习第4题。

2、阅读短文,指出画上的哪些景物使人产生联想,完成练习第5题。

二、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明白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校对,订正。

2、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课后问题。

(3)带着问题自学短文,尝试独立回答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

(5)齐读有关词句。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3

第1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的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听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建议音乐课学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三、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理解力透纸背时举怀素写字的例子。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二、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三、作业。

课内:

1、抄、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理解荡漾。

3、写出表现人物有才学的成语。

课外:

1、抄背成语,试着用其中两个造句。

2、背《时间》。

写写毛笔字。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2、 通过偏旁构字,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3、 按照笔顺规则书写部分学过的字。

教学过程:

一、 学习第1题

1、 春天,草儿绿了,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小河边热闹极了!原来,小动物们正在搞一次有趣的活动,什么活动呢?请看第1题。

2、 读题,理解题意。

3、 指导看图: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4、 出示音节:

Xiao ji Xiong mao Da xiang Xiao mao

认读(直呼)

5、 找一找,每种小动物都钓到了什么?拿出四种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种动物拿的钓鱼线描出来,就知道他钓到什么了。

6、 出示音节:

xia Wu gui xie Yu

钓到了()的`句式,先一句一句地说,再连起来说。

二、 学习第2题

腰、虾、客、被、现”认读。

2、 看一看这六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3、 读题,理解题意。

4、 以“院”为例:院是左右结构,由左耳旁和完字组成,“院”字去掉左耳旁就是完。

5、 让生独立分析剩下来的字。ZfW152.com

6、 请同学们写下来。

7、 小结。

三、 学习第3题

1、 自由读书上的字,指名书空8个字。

2、 说说这些字先写什么部分,再写什么部分,最后写什么?

3、 归类:

先外后里:向、问、闷、风。

先里头后封口:圆、面、回、园。

4、 哪些字也是先外后里的?哪些字也是先里头后封口的?

四、 作业

《课堂作业》第2、3题。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欣赏《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2、借助字典读通。

3、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4、再读,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5、学生练习诵读,读出关羽的神勇。

6、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你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2、出示

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3、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得具体、生动。

4、小组内练讲,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2)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墓

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3、练习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才华横溢:才华充分显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撑不起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回天无力:没有力量扭转艰难的局面。

3、练习

读一读,背一背。

4、说话

其实,这八个成语正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你能结合自己读的三国演义,用上这些成语说一说他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安慰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同桌试着表演教材中的事例一

2、指名表演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安慰语及安慰时的神态、动作作出评价,使学生懂得安慰别人时要真诚,语言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安慰别人的话还要讲究艺术性。

三、练习

1、学生分小组表演教材上的另外两个事例,练习安慰。

2、准备

3、汇报

四、反馈

五、拓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安慰?你会怎样去安慰呢?

2、指名说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教学准备: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

(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

(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

(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

*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肺、弧、疑3个字。

2、给占、尧、方加上偏旁再组词。

3、会用一就造句。

4、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并加序号。

5、熟记8条成语。

6、读背《百家姓》中的24个姓氏。

7、说说广告。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

(2)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按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写在哪儿。

(5)重点指导肺、疑。

3、练习

学生练习描红,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读这3个字。

(2)指名加偏旁。

(3)指名口头组词。

3、练习

(1)指名读板书的词语。

(2)选择自己有把握的,最合适的字、词填在()里。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一读。

(4)理解一就所表达的意思。

(5)教师举例。

(6)指名造句。

3、练习

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句子写下来。

四、课堂作业

把第二、三题做到本子上。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这几句话。

(2)看看这几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找一找能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

(4)指名试排。

(5)试排后反复读几遍,看看是否通顺。

3、练习

(1)将正确的顺序号填在()里。

(2)大声朗读整理好的句子。

(3)指名读一读。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借助拼音认识这些姓。

(2)教师简介这些姓。

(3)将复姓用横线划下来。

(4)自由读一读。

(5)提醒需要注意的字。

3、练习

(1)自由读,教师纠正易错的地方。

(2)指名读一读。

(3)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的情况

(2)指名试背。

四、作业

练习背诵成语和《百家姓》。

第三课时

一、第七题

1、审题

(1)创设情境:出示娃哈哈果奶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

(2)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3)自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4)小结,进一步强调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观察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广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的、图画的、影像的,一般通过报刊、电视、招贴等形式进行宣传。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那些广告?

(3)启发思考:哪些广告是你喜欢的?哪些广告你不喜欢?你最喜欢或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3、练习

(1)学生分交流

(2)指名每组的代表介绍,进行评点。

(3)试为自己喜欢的一条商品设计一条广告,进行评点。

二、第八题目(见写字教案)

扩展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八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1

1、学会有目的地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料,采用书面与口头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所得。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自主学习,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个性品质。

1、古人云:“师法自然。”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早就知道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学了第三组课文以后,我们来开展一次“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大自然曾经给人类带来的发明创造和深刻启示,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争取有所启发,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1)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发明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从植物身上得到的发明启示例子也不少,写出你了解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组员动动手,做做小实验,搞搞小发明;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收获,并和同学们分享。

(4)结合你的学习体会,为大自然设计一条警示语或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乡下人家》之后,发现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加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感受田园风光的迷人。

(1)描写田园景色的优美词语非常多,你掌握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村景物特点鲜明,乡村生活情趣盎然,请把你在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同学们分享你拍摄到的家乡风光照片,你撰写的美文,你所了解的乡村孩童趣事等。

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亲近自然与生活中有所发现和感悟。在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前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与方法,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策划好活动方案,这样可以使你的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有效。

2、资料的搜集要重点运用观察、实验、实地调查了解的方法。此外,可结合看书、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查资料、采访等方法,力求使搜集到的资料真实、丰富。

3、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需要综合运用掌握的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还要发挥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等的技能,去创造性地完成。

4、认真学习别人的成果,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评价,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

人们常说,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小吃摊档。很多同学放学后都喜欢用零用钱去买那些五花八门的零食吃,从不思考它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相信开展了一次“垃圾食品大曝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后,你们抵制零食诱惑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1)通过上网、看书、访谈等方法,收集垃圾食品的种类,了解它们的危害。

(2)做个“小侦探”,实地取证:用相机拍下学校周边的小食店和小吃摊档,并把你看到的垃圾食品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实地侦察的成果整理一下,办一张“垃圾食品大曝光”的手抄报,或向全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动员他们拒绝垃圾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同学们有的已经拥有身份证,没有的将来也要申请领取。那么,身份证里都藏着些什么秘密呢?

(1)通过各种渠道记下3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2)采用资料搜集、调查或访谈等方法,了解一个身份证号码所包含的信息,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事有利必有弊。居民身份证给社会的管理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惹来不少麻烦。请探究一下现实生活中身份证的弊端。如果研究之后你还能说出取消身份证的理由,那就更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教材中以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得到完整的呈现,综合性学习首次正式地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成为语文教学一个新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

一、目标的确定要强调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应该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用口头、书面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或感想;还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综合,要特别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第一单元的综合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是综合的,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才会有实效。一方面教材中已经有提示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和同学交流,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涵盖语文知识和能力,能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具体的可以概括为:能运用合适的书面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并能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份学生课余生活的纪录,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体验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相互交流的乐趣。而在这一个层面上学生将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语文课程的目标将获得更全面的实现。

二、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一是实践的文化性。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就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的文化昧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

二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华灿烂文化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的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京剧,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

三、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自由的学习实践,而不是删除许多复杂的因素,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纯粹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由的学习,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自由的以外,主要表现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是自由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提示了学习方式的自由性,教学中要深刻领会这一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敢于学习。比如,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当然需要查看有关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渊源和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去收集一些端午节时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还可以去访问附近的老人,听他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说说端午节民间习俗的变化;还可以学着包粽子,做香袋;最后可以综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做一次汇报。当然,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注重学习活动中的感受。

四、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余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学习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3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

2、积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3、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规定学生发言的内容:如果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仅能帮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你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4、这些标语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一读。

2、概括故事内容,同位互说,全班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1、将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给父母或者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4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自由组成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了解、订阅、收集健康有益的报纸,并鼓励阅读。2.交流读报的心得。3.读和做相结合,学会从报纸上概括、摘录新闻及重要内容。4.自己动手做剪报,进行评比展览。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二课时(总第101---102课时)教学过程:一、五彩缤纷读报纸:1.游戏--猜一猜内容为教材中"考考你"这一部分。2.同学们,把你或你爸爸妈妈经常读的报纸,拿出来展览一下,大家交流交流。⑴举起你手中的报纸吧。⑵请同学们从中挑选一份,自己再认真地阅读一遍,看看它有几个版面,各版面都有哪些内容,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文章。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你手中的报纸。①小组内交流。②大组交流。二、快快乐乐摘新闻:1.读了最近的报纸,请你把觉得有必要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新闻画出来。⑴学生独自浏览,并画出新闻标题或重要内容。⑵同桌交流。⑶分小组交流。⑷在模拟的"新闻发布会"上交流。2.倡议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⑴学生围绕如何办好"一句话新闻"这个栏目展开讨论。⑵就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案"进行交流和修改。⑶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包括栏目负责制度等。)三、开开心心认新词:这些新词,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炒股资讯打非曝光脱贫倒计时多媒体含金量地球村一头雾水白色污染豆腐渣工程学生说说,教师相机指导。四、忙忙碌碌做剪报有的同学报纸看过了就随手丢弃了,或者当作废报纸卖掉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就这样白白丢弃了,多可惜!如果将报纸上的有用的资料分门别类或按时自己的兴趣、需要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积累许多宝贵的资料,这该多有意思啊!1.把学校里多位老师或同学同学的剪报展示给学生欣赏。2.师生讨论交流如何做剪报。3.学生动手,把这一周内的报纸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做成剪报。五、兴高采烈展成果。1.师生齐动手,布置剪报展示板。2.邀请学校其他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代表来参观、评选。3.公布各项奖项,还可把优秀作品在相关教育网站上发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7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专列出来,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充分体现。

《动物乐园》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活动性学习》二年级第一册的教材,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提出课题,自觉收集和整理信息、主动探究学习、最后得出结论。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亲历过程,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体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动物形态各异,习性不同,本领奇特。它们有的是人类的朋友,有的对人类造成危害。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容易理解接受这一课题,也感兴趣。

活动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了解动物的种类、特点、习性、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某一种类动物为主题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技能。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展示成果,表现自我,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由认识动物引发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学生在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学习的程序方法,涉猎与自己探究活动有关的学科知识,如科学、数学、生物、地理、美学等领域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图书、上网、访问等途径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以此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活动的内容:

一、 学会通过图书、上网、访问等途径收集一些动物的资料和保护动物的信息。

二、 汇报收集资料的收获,把自己懂得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三、 懂得保护动物。

我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课堂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即时组织学生将提出的问题分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去学习,提示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调查走访、查阅图书资料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接着,由动物本身扩展到调查大自然的有关情况,经过理性的思考拓展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有关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拓展。

2、 活动实施方式:个别学习、小组合作、网上探究、查阅图书资料、社会实践。

经过筛选学生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上网或调查走访、查阅图书等方式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动物,探索其中的奥秘,完成初步的调查报告。

通过初步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查询资料、调查研究、收集有关信息。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各成员汇报调查结果;

小组内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工、整理、整合材料,合成小组成果作品,确定发言人。

5) 交流总结,活动结束。

师:请大家认真的观看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动物世界录象)

生:A、我看到“动物乐园”这四个字,动物乐园里有很多动物,究竟有多少动物?

B、我看到天上飞的动物有老鹰、天鹅、鹦鹉……我想知道更多的鸟。

C、我看到了许多昆虫,原来昆虫也是动物的其中一种。

D、我看到了鲨鱼、鲸、海狮……原来海洋里的动物形态各异的。

E、我看到了狮子、老虎、狼,它们都是野生动物来的,它们越来越少,快要绝种了。

F、前段时间的SARS是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吃食野生动物的后果,人类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

处……

师:你们真动脑筋,想到了那么多的问题。确实,动物乐园里有丰富的知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师:现在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商量:①确定你们想了解那类动物的知识?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下来。②讨论通过什么方法途径去获得这些知识。③怎样展示你收集到的资料?

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各组明确目标,共同制作学习调查表,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商量展示方式。)

师:根据大家的商讨,我们确定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⑴、每人把收集到的资料用两三句话写下来,练习说好介绍动物的话。

②它属于哪类动物?

③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④它在哪里生活的?

⑤有什么本领?或特别的地方?

⑵、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动物乐园”,把小组同学的资料整理成图,再选出一个最会说话的同学作“小导游”。

②用两三句话介绍乐园里有什么动物。

③把话说清楚,态度自然大方。

4、 拓展: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学生课外活动:

1、 通过图书、上网、访谈等途径收集动物资料。

3、 确定小组发言人。

4、 教师的辅导活动:进行小组咨询、帮助学生整理资料报告,对创造性行为给予及时确认和激励,为学生提供发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求成果推广的各类途径。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我请有信心大声说:“我愿意”的同学到台前来打开礼物,请大家大声读出来。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动物乐园去游玩,你们愿意一起去吗?

师:[示课件:动物乐园]请你们看看动物乐园里有什么动物呢?

(二)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动物资料,并进行说、听训练。

1、 布置说话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动物资料准备向大家介绍,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介绍动物的时候,先要举起你要介绍的动物资料,然后清楚地告诉大家。

(示课件)[①我今天向大家介绍什么动物?

②它属于哪类动物?

③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④它在哪里生活的?

⑤有什么本领?或特别的地方?]

同时,(黑板示)说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自然大方,把话说清楚。

(黑板示)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可提问。

2、 学生按要求介绍动物活动。

师:现在开始小组活动,轮流在组内向同学汇报学习。

①按要求小组内轮流说话。

②汇报,提问。

师:刚才老师到各组去听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收集了许多动物资料,非常精彩!都能把自己的资料大胆地向大家汇报。

1、 动物竟猜活动。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摘星星”的猜动物游戏,看看哪个同学猜得准,摘的星星最多。

[示图:六则谜语,十条问答。(附后)]自读谜语、问答,想到的举手告诉大家答案,答对的就能摘星星。(个别回答,奖励小星星。)

师:看来,你们认识的动物可真多!我知道你们每个小组很团结合作,把收集到的动物资料整理成一个丰富有趣的“动物乐园”,同学们,你们愿意一同参观动物乐园吗?

师:哪个乐园先来介绍?小游客要认真听小导游的话,评一评他有没有把话说清楚,态度怎样?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提问;最后选出“金牌小导游”。

②“乐园”里有些什么动物?

③最特别的是什么动物?

生生交流,老师点拨。最后,每人一颗小星星贴到自己选出的“金牌小导游”胸前,评出“金牌小导游”。

(四)赞扬动物,保护动物。

师:大自然的动物种类真多!有很多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呢,你能向大家说说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师:人类和动物是和谐共存的,可是近几年来人类不断地捕杀动物,使动物的种类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总结。

师:通过“动物乐园”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我们只能了解了一部分动物的习性、特点等;动物世界的奥秘还很多很多,科学家们也不懈努力地探索着。老师希望你们通过活动除了认识动物以外,还能懂得保护动物,学会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

[动物乐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练习题的教案10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练习题的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练习题的教案 篇1

班级:姓名:完成日期:

4、古诗两首

一、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

,。

,。

,。

,。

()

,。

,。

二、解释加点字的词并根据诗歌填空。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妻子:漫: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纵:青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他的诗被称为,这首诗被称为作者的。从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请你再写一首作者的诗。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但:九州:

《示儿》的作者是,这首诗是他的绝笔。从

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思想感情。作者叮嘱孩子(填诗句)。请写出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句

4、中国在古代还有的称呼是:、

大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称作和;小李杜指的是和。

练习题的教案 篇2

谈礼貌

★学什么

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怎样学

1、读文明理

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

2、日积月累

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测一测

一、语音世界(读拼音、写汉字)

yufēijiūfēnānoshīguǐ

()()()()()

二、词语广角

1、先解释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

彬彬有礼:

造句:

出言不逊:

造句: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减少()深感()待人()

避免()沟通()耐心()

三、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用语有哪些?请写下来。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知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3、牛臬问路时态度,岳飞问路时态度课文中用这句话概括了这两种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4、课文用古人、今

人、普通人、伟人的事例告诉我们:

★再提高

1、搜集一下岳飞、周恩来的资料,增进对他们的了解。

2、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练习题的教案 篇3

《约数和倍数》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

1.能被2整除,又有约数3,也是5的倍数,最小的数是()。

2.一个三位数,能同时被4、7、8三个数整除,这个数至少是()。

3.用3、2、5去除都余1的数中,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4.已知a43b是一个四位数,而且是45的倍数,这个数是()或()。

5.几个质数连乘的积是()数。

6.一个数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7.两个互质的合数,它们的和是19,它们的积是()。

8.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221=();803=();1001=()

9.从8开始五个边连续偶数的和是()

10.10以内所有质数的积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差是()。

二、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三个数的除外)与最小公倍数。

18和1230和4824和7628和3612和1316和96

8、10和1210、15和1812、60和165、6和722、44和77

三、在1、2、3、6、15、27、43、70、84、97、210中

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能被2整除的数有:()

能被3整除的数有:()

能被5整除的数有:()

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有:()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有:()

四、长36厘米,宽18厘米,高72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截成标棱长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

1.每条棱长几厘米?

2.可截成多少个正方体木块?

五、一班学生,人数在30至50之间,在体操表演时,分做6人一行,8人一行,12人一行,总是有一行少一个人,这班学生有多少人?

练习题的教案 篇4

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学文的办法。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教学时,可将识字与朗读感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在朗读感悟之后,可用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再如,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要将记住字形与理解字义结合起来,可用一个字组几个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要让学生在听和读中去感悟,尽量避免抽象的分析。

听教师范读,要求:教师要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学生边听边想象或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学生朗读,分步进行。① 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可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纠正易读错的字的字音。② 自读、齐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熟悉生字,教师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生字与课文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③ 看图读,要求: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④ 读读、想想、说说,要求: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山奇石。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并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⑤ 表演读,要求: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再让学生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最后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三、实践活动

【图片绘画展】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四、资料袋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练习题的教案 篇5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此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重、难点: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思路:

1、交流预习自学情况,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以读代讲,提高阅读能力,理解领悟课文的整体内容,感受文章的美。

3、课后基础练习,了解并掌握标点不同,心情和语气就不相同。

4、拓展阅读,丰富阅读素材,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5、小练笔,激发写作兴趣,灵活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直接导入

师请学生们各小组之间汇报预习课文情况。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提问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后引入金波的其他优秀的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

师表示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同学们听。

师配乐读

(二)分析作者心情,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师:你们喜欢有滋有味的读诗吗?我们来试一试,找找感觉。

生开始读

第一句后师提问:这一句就开门见山为我们讲了一个小孩子偷偷跑出家门去玩。他知道自己是不听话的孩子,这么做不对,还偷偷跑出去玩,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汇报自己的经历。

师让学生体会我的感受和出走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心情。

生尝试体会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一小节。

(重点指导偷偷一词,孩子们读的语气比较重)师点拨:既然躲过了妈妈的眼睛可千万不能被发现啊!悄悄地,神秘点

生2再试读

生3读

师:偷偷的跑出来了,他那么渴望外面的世界,现在跑出来了!谁能体会着把他玩耍时候的心情读出下面的语句?

大屏幕出示课本插图配文字穿过树林,走过小桥,在明亮的湖岸上,我尽情地玩耍。

生读后理解尽情的玩耍,理解并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并在同桌和小组内交流着读。

指2-3名生读

师:大家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读诗,还时不时的想想我们自己,把想象到的读出来了,真好!我们就这样接着往下读。谁来?

生读第二小节

指导学生体会我追蝴蝶的心情和有爱心的性格特点并指导朗读

大屏幕出示:我不愿再去捉它,因为那朵小花就是它香甜的家。

学生体会小蝴蝶在花间幸福的自由的生活着的美劲儿并读出来

生试读后指名读

出示第三小节我在湖边,看一位叔叔钓鱼,一条条青绿的小鱼,真像鲜嫩的豆荚。我还看到那位老爷爷,用一根羊骨头做诱饵,就网上来那么多蹦蹦跳跳的小虾。

指名生读

师提问:如果你看到叔叔钓到鱼爷爷网到那么多的虾,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谈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大屏幕出示第四小节我向叔叔要一条小鱼,我向老爷爷要一只小虾。我说:我保证不会吃掉它们,我家有个大鱼缸,给它们做家,让它们在那儿长大。

生读

学生体会我下保证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

生体会后开火车读,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接着读课文五六小节忽然,下起了雨,雨点又急又大,打在脸颊上,有疼,又麻。人们都在跑。这时,我才想起了家,想起了妈妈。望着雨天,我想起,妈妈最喜欢这带水珠儿的鲜花。我在雨中,采着野花,采了一把又一把。我多高兴,因为我能送给妈妈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

师提问:下雨了,他做了什么?

生:给他的妈妈采野花

师:老师有个问题,出示我多高兴,因为我能送给妈妈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

指导感叹号的用法并体会语气朗读。

生读第七、八小节我往家走。我又有些害怕。我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刚才,我真不该偷偷地跑出家。也许就因为这个,我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

指导问号的用法并体会语气朗读。

师提问学生:就这样,小朋友的心里像揣着个小兔子一样向家走去。到这里诗歌就读完了,你喜欢这个小孩子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怎么认识的就怎么写

最后美美的读诗

(三)拓展延伸

学生们和同组同学体会如果自己就是那位妈妈,望着这个手捧带水珠鲜花的孩子,会怎么做?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作业

1、记录刚才同学们的想法,写在小本本上。

2、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做个小诗人。

练习题的教案 篇6

★学什么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古今异意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怎样学

三、读诗想象

朗读诗文,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面,背诵古诗。

四、相关链接

你能通过查阅资料,增进对诗人的了解,帮助自己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测一测

一、语音世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遮(zhēzē)寺(ssh)卷(juǎnjun)散(sǎnsn)

竟(jnjng)墨(mm)碧(bp)映(ynyng)

二、字字斟酌(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跳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穷碧:别样红:

三、先给多音字加拼音

()()()

卷散中

()()()

四、课文传真

诵读这两首诗,任选一首,

把它所描绘的情景写在下面。

★再提高

能力迁移(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代诗人。你还能默写出他的其他诗吗?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代诗人。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练习题的教案 篇7

1、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2、把整数1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用小数表示为()。0.36表示()分之()。

3、80.808这个数中,左边的8在()位上,表示8个(),中间的8在()位上,表示8个(),右边的8在()位上,表示8个()。

4、0.83、8.30、8.03和0.830中,最大的数是(),相等的数是()和()。

5、把4659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把995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6、求下面小数的近似值。

8.978()(保留一位小数)

34.363()(精确到百分位)

6.0576()(保留三位小数)

7、一个数由7个十、2个0.1、6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8、5.4里面有()个0.1;0.6里面有()个0.01。

9、与6.8相邻的两个整数是()和()。

10、大于3.2、小于3.3的小数有()个;

大于6、小于6的一位小数有()个。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米8分米=()米1米3分米7厘米=()米

4千克350克=()千克2米4厘米=()米

4元5分=()元2升80毫升=()升

12、比1亿少1的数是(),把它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1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73,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4、近似值是15.3的两位小数中,最大是()。

15、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6、把0.078、7.08、7.80、0.807、0.78、0.708、0.87、0.08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练习题的教案 篇8

★学什么

飞天是人类的梦想,在梦想实现的刹那,你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当宇航员遨游与茫茫太空时,他眼中的地球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怎样学

一、读文理序

朗读课文,然后按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设身处地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你遨游太空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测一测

一、拼音之窗(看拼音写词语,要写得正确、美观)

lǐnliliolingzhlcāngqing

()()()()

yuypngpixinchuāngbiānyun

()()()()

二、火眼金睛(形近字组词)

冽()穹()浩()轿()

列()穿()皓()桥()

戈()舷()镶()辩()

弋()弦()嚷()辨()

三、左右逢源(左边填近义词,右边填反义词)

()白昼()()伫立()

()震颤()()清晰()

四、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

1、烈焰,大漠,宛如划破,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

2、的地球披着,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一会儿。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景色十分迷人。

★再提高

相关链接(看看你的飞天知识知多少?)

1、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它是(填时间)在(填地点)发谢的。

2、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叫。

3、神五飞船绕地球一周所需的平均时间是。

练习题的教案 篇9

教者简介:

赖丽央,女,1975年9月出生,云霄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县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市《中华经典诵读》三等奖。

指导老师:吴志强 庄少鹃 朱淑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 ? (好儿子) 父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让学生能通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

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课文(见下节课)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练习题的教案 篇10

我会讲

以前,可怕的台风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把你听说的事例讲给小伙伴听。

我会选

小朋友,请你把我送会家吧!

竟竞

1小蝴蝶()敢落到我的身边的花朵上。

2.春天来了,花儿()相开放。

我会读

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试试看吧!

嘲笑惊慌监视厉害

怒吼甩掉泄气跟踪

我会写下面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

dīnɡzhlhijiānshqxinɡ轨道倾角:98.8度设计寿命:2年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卫星主要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升空,并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可复盖全国国土和我国周边地区。它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此类卫星的空白。

1风云一号卫星有哪些作用?

2风云二号卫星有哪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优选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1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山狸的胆小等动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 有 有 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

教学反思: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大青树下小学的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3

教具准备:

挂图、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拼音王国里最有意思的声母,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三幅图。

2、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

生:一只大公鸡。

生:一个气球。

生:一个西瓜。

(西瓜的特点:切开了。看看象什么)

二、今天咱们要认识的声母就和这三副如图有点关系

学习新声母。

1、(出示:jqx贴在相应的位置)猜一猜它们叫什么?

2、小组内自学,讨论结果。

3、汇报学习结果,师纠正,师生共同评价。

4、编顺口溜:一只小鸡jjj,一个气球qqq,一个西瓜_x。

三、练习jqx与韵母相拼

1、出示“鸡、七、西”,学生认读。

2、评一评,改一改

鸡七西

qīxījī

3、游戏形式练习拼读

每人拿一个拼音卡片,找找朋友,并把它拼出来。(声母为jqx)

四、比一比,赛一赛,争做有心人

1、出示:gǔhúkū

júqǔxū

2、你发现了什么?(寻找jqx与ü的拼读规律)

3、小结: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那些和ü相拼得音节?

2、仔细观察查字表中的音节,你能不能发现新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做好“两个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我校语文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特制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教学模式》及推进方案。

二、基本模式:

根据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研究整理了以下4种基本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别为:

1.拼音教学“趣味模式”。

2.识字教学“导练模式”。

3.阅读教学“活动模式”。

4.作文辅导“说写模式”。

对这4种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还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附后)。

三、推进方案:

1.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方法。特别是“操作方法”,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培训分为两级,先是对镇级学科教研组长进行培训,然后由镇级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全镇的培训,要求培训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基本模式专题研讨、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基本模式教案设计、基本模式案例评比等。镇际交流活动的公开教学要成为展示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平台。

3.展示。校长室将通过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推进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运用。展示活动将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围绕基本模式进行业务讲座,组织听课老师开展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教学沙龙。

4.提升。我们要求将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推进作为一种课题来进行研究,要做好教学日记,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并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对这些教学日记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激励学生学习主动生字的兴趣和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头饰

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出示课件一)

1.你看到小河里有什么?想象自己就是荷花或是荷叶,在随风摆动。

2.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荷叶,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荷叶的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还有一些小伙伴也非常喜欢荷叶,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快来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和同伴学习生字。

2.认读生词。(出示课件二)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

1.出示课件三,读短语

躺在荷叶上亮晶晶的眼睛立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蹲在荷叶上很美很美的水花透明的翅膀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指导的地读法和词组不读散)

2.出示课件四,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导读连贯和标点的停顿。

四、休息,做布袋游戏。

五、细读课文

1.相信经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办法合作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读课文,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请一组同学分别读二到五自然段。

3.课文写了哪几位小伙伴,他们说了什么话?自己读课文,画出四位小伙伴以及他们说的话。(出示课件四)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4.理解摇篮、停机坪(出示课件五),指导读句子。

5.你喜欢哪个小伙伴,你就是那个小伙伴。读你喜欢的一段话。指名读,齐读。

六、看画面,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巩固复习生字

1.读生字(出示课件六)

2.读句子(出示课件七)

(1)雨停了,白里透红的花瓣上有一滴亮晶晶的水珠。

(2)一只蝴蝶煽动着漂亮的翅膀,飞到绿色的草坪上。

(3)我笑嘻嘻地蹲在池塘边,看荷叶迎风摇摆。

八、作业:

想想荷叶是小朋友的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渗透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环境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图片,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天鹅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天鹅真心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有关课文内容的天鹅图片及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在哪儿见过?什么样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谈)你们现在想见一见吗?

(设计意图:以天鹅为话题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唤起学生已有对天鹅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出示课件(天鹅的图片):看着眼前的这两只天鹅,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什么样的天鹅”吗? (出示:( )的天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天鹅有更形象和客观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学生边读边思考:天鹅是怎样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自然段,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2、指生回答,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出示课件(天鹅在湖面抖翅膀、找东西吃):认真观察图中的天鹅,你能找出哪只是“抖着翅膀欢快地叫着”的天鹅吗?

①指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做抖这个动作的天鹅以理解“抖”这个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理解“抖”这个词,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谁能像图中的天鹅一样做做动作?指生做动作表演,其他学生也可跟着做。

(设计意图: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做动作演一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对“抖”的理解,使“抖”这个词更生动更形象了。)

③听声音想象:这只天鹅抖着翅膀还在欢快地叫着,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天鹅的高兴。)

(设计意图:听着天鹅欢快地叫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想象,也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天鹅的高兴,促进学生更好的读出天鹅高兴的语气。)

4、同样让学生到图中找到“伸到水里找东西吃”的天鹅,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天鹅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想象扩展知识,使学生对天鹅有进一步的了解。)

5、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读第二自然段。

6、看视频(天鹅在水上展翅飞跑):天鹅们在水上跑来跑去,多高兴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真实、直观、生动等多种优势,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天鹅高兴的心情,并被其所感染,激发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去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边放课件边叙说:天鹅们一会儿在水上跑来跑去,一会儿飞上天空,一会儿又到岸边去走一走,时间过的真快,太阳就要下山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也洒在天鹅的身上,吃饱了的天鹅又在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天鹅的美丽图片,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欣赏天鹅的同时感受到时间流过的过程,为后边课文理解孩子喜欢天鹅做好铺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便读边思考问题。

2、指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3、看课件理解:

①找一找:第一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岸边散步)

第二幅图:这些天鹅在干什么?(在水上轻轻地滑行)

②问:你们怎么知道是“滑行”?什么是滑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从图中找答案:滑行就是慢慢地向前游。)

(设计意图:在本自然段中,“滑行”一词的理解是个难点,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己去感悟“滑行”的含义,这样的理解一定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在这个观察与感悟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借助图片信息自读自悟的'能力。)

③对比两幅图理解:为什么说“那些滑行的天鹅如同一只只美丽的小帆船。”?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喻句,通过两幅图的直观对比,使学生非常形象的认识到天鹅与小帆船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明白为什么说天鹅如同小帆船。)

4、指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看课件(缺少词语的第四自然段):指生把缺少的词语填上。

(设计意图:加深对“躲”、“悄悄”、“尊贵”词语的感悟,为指导有语气的朗读和下面的质疑做好铺垫。)

3、学生轻声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躲”在芦苇丛中?为什么要“悄悄地看着”? 为什么把天鹅称为“尊贵的客人”?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4、学生解疑,从中感受孩子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三、精读课文:

1、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3、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选择,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读能力。)

四、作业:搜集有关天鹅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

股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

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读音节,纠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

(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习“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习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

2.配乐读全文

知识点

字:坡、喝、饱、静

词:石缝、灿烂、瓦罐、杜鹃、歌唱、清脆

重点句子:

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练习题的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 写好教案课件需要细心,包括课程重点难点梳理等。趣祝福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练习题的教案”,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成长道路上的指南!

练习题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 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为24

1、24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24和30的公因数有( ),它们的公因数是( )。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全程的3

/

5、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

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

/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

师提出思考问题:

(3)、 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是除,用什么来除。 除,用公因数来除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巡视,指导。

交流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

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的概念:

师:约分还有一种书写方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

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约分的这种写法。

6、教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1、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搭梯子。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问题过易就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但问题过难,学生又研讨不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

4分子分母较小,但没有学生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去比较。接着我给学生搭了个梯子:请同学们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快学生就找出了75

/

100分子分母有公因数1、5、25,而3/4只有公因数1,然后我又在“只有”这个词上加以强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简分数的概念。

/

30,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这样给学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学生不动手,先思考三个问题(①、化简指什么?②、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③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接着让学生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通过这两步搭梯子之后,学生也就知道了化简就是把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要化到最简分数为止。第三步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约分的方法。此时学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约分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为学生交流搭台子。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台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理解最简分数和探究约分方法的教学中,我都充分让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精彩交流喝彩。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精彩交流而精彩。

3、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更应让学生动手来写,熟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铺垫中让学生把练习题先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订正;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在探究约分的方法时,让学生把化简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在学生看书找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时,我始终要求学生练习写一写。

4、教学环节过渡亦无痕。

好的书法给人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的课堂也应是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的。本节课我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如:复习铺垫后说: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过渡到最简分数的教学);在学习了最简分数后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过渡到约分的教学)?在学习了约分后说: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过渡到巩固练习的教学)?

5、思想方法渗透亦无形。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教学的一条暗线。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约分》这一知识点就渗透着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中,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和化简分数的教学时得到渗透,在巩固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利用课堂即生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整观这节课,本人扑捉学生课堂发言及练习中有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够,课堂教学亮点不够亮;其次本人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倾听和动笔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名师张齐华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和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如练武之人,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深厚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自知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因数的知识,你能举例说一下什么叫做一个数的因数吗?(学生举例。)谁还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举例说一下?

2、理解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8的因数有哪些吗?(找同学回答)师:这位同学找全了吗?这位同学做到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你能介绍一下你找因数的方法吗?表扬:讲的太清楚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或:思考一下,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哪位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12的因数呢?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的牢固,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就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做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新知识。

(1)请7位同学上台任选一张卡片。记清你卡片上的数字,把你的数字卡放在胸前,面朝大家。

(2)是8的因数的请站在左边,是12的因数的请站在右边。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几位同学是两面派?(有)是哪几位同学?

这三位同学请站到中间来,老师采访一下,你们为什么是两面派呀?

(5)师:1、2、4既是4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用句简单的话说: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7)4是8和12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把4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大公因数》。

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过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你能试着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1)讨论用什么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答题纸上写出你们组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2、汇报交流反馈。

方法一:现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数。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再看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或者是:先找出27的因数:1,3,9,27;再看看27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最后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 先写出18 的因数:1 , 2 , 3 , 6 , 9 , 18 。从大到小依次看18 的因数是不是27 的因数,9 是27 的因数,所以9 是18 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4、这些方法都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的好,接下来是不是会表现的更出色呢?

老师相信,接下来你们会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优秀的自己!

1、求出 4和8、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概括总结,并课件出示发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求出 2和7、8和9的最大公因数,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3、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共有3种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公因数只有1时可以直接判断出最大公因数。一般情况的采用列举法求出最大公因数。)

(五)、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才能,还突显了自己的探索能力,那么,我相信老师带来的这些问题同学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1. 填空。

(1) 10 和 15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14 和 49 的公因数有 _____________。

2.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

(1) 9 和 16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2) 16 和 48 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3) 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

3、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除了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老师这里还有两种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两种方法我们只是了解一下,在这里就不具体研究了,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自学教材61页的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方法,认识最简分数。

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现数字价值。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商适当的数。

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每组中的分数一样大,哪个看起来更简单一些?为什么?

2、今天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看看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两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说说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还有分子比2还小,分母比3还小但是与12/18一样大的分数吗?也就是12/18=2/3。

(3)结合图说说,12/18与2/3为什么相等?

(4)你们知道刚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的2、3、6与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分子、分母的公因数)

(5)把这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6)演示一步一步约分的过程。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强调:每次约分后得到的数写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吗?因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一般要约分到最简分数为止。

(7)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约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演示直接约分的过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约分。

(8)小结。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约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来约分呢?

2、完成练一练。

(1)第1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6/4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还有公因数几?10/7为什么是最简分数?你是怎么想的?

(2)第2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60/45怎样约分的?还有什么方法?(分子、分母直接除以15)为什么分子、分母可以直接除以15?说说约分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判断分子和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3、5?汇报交流。

2、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们不是最简分数的?指出: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较大,判断时要仔细。

3、完成第6题。怎样连线比较快?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说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你愿意使用那种约分的方法?

练习题的教案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icugongkemianyansixuqifayouya

Guaianshanbianyeweibuzudaodisini

二、组词。

调diao()tiao()空kong()kong()

看kan()kan()喝he()he()he()

拐()别()踩()睬()

三、按要求写词语。

1、草绿(名称+颜色):

2、反反复复(AABB):

四、填空。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述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以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2、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1)、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2)、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3)、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4)、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相同之处是: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练习题的教案 篇3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抄写词语

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

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

二、按要求写词语。

1.例:虫(蜻蜓)扌(抚摸)

氵()木()

亻()足()

2.例: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请写四个带数字的成语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蜻蜓形态特点功能

尾巴

眼睛

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请写一写。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间飞舞,在高空中鸣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绝大多数鸟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污染等提供可*的资料。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

1.医生:。

2.助手:。

二、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三、文章围绕中心句具体写了三个方面:

(1)鸟使我们的环境优美。

(2)。

(3)。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一、课文中写道: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真是这样吗?动物界有些有趣的现象,如:蜻蜓点水,壁虎断尾等等。请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动物界的有趣现象,进行剪贴。

练习题的教案 篇4

状语从句

定义:在复合句中作状语的从句

(2)as “一边一边”“随着”引导持续性动作,侧重主句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 I saw your sister as she was getting on the bus yesterday.He sang as he walked.(3)While:指的是“在某一时间里”,“在…期间”,从句里的动作必须是持续性的,它也强调主句和从句动作的同时发生,往往侧重主句和从句动作的对比.He is tall while his brother is short 注意:如果同时出现,用when 位置: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末或句中。

分类:按意义可分为时间、条件、地点、原因、目的、结果、让步.方式、比较等状语从句。一 时间状语从句(主将从现)before用法(1)在…之前(2)“就”、“才”

1.基本类:before、after、when、while、as、since、till、until、once, as soon as

it is/will be +一段时间+before+句子“还要多久才,多久之后才/就”

2.名词类(由名词词组充当引导词):the moment ,the minute, the second, the instant, till和until用法

(一…就…);every time, each time, the last time, the first time, by the time,(1)都可以用于肯定句,译为“直到。才”

3.副词类(由副词充当引导词):immediately, directly, instantly,(一...就...)soon after, shortly after

4.句型类no sooner…than…, hardly… when…, scarcely…when/before.(一…就…)

用法:(1)中间用过去完成时,后面用一般过去式。

(2.)no sooner/hardly/scarcely放在句首时,过去完成时句子部分倒装,后面不倒装。No sooner had I arrived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必背)

1、连接词when、while、as ⑴when①“正当…时候”,即可引导持续性动作,又可引导短暂性动作。

可以表示主句的动作和从句的动作同时发生,或从句的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之前。如: When I was a boy, I used to go to the seashore on Sundays.(同时)When the lesson was over, we began our writing.(从句动作在前)When 的四个短语 be about to do sth when … 正要做。。这时

be doing sth when …正在做。。这时

be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 when …正要做。。这时

just …when …正。。这时

(2)否定句不用till,用until,短语“not …until..”直到。才。(3)放在句首表示强调时一般用until不用till

eg Until he returns,nothing can be done

(4)倒装句:not until 放句首,后面第二个句子部分倒装。

(5)强调句:结构 it is not until +被强调部分+that + 其他since 用法

since结构 现在完成时+since+过去时 since强调句 it is +一段时间+since +过去时

二 条件状语从句(主将从现)

引导词: if(如果), unless=if…not(除非,如果不), as long as =so long as(只要), in case(that)(以防,万一), on condition that(只要,条件是), if only(要是...多好), only if(只要), supposing/ suppose(假设,如果)provided that /providing(如果),assuming that(假设)seeing that(考虑到,鉴于),considering that(考虑到), given that(假设)

三 地点状语从句

常用引导词:where,wherever, anywhere, everywhere Generally, air will be heavily polluted where there are factories.Wherever you go, you should work hard.eg It is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that she has read it twice.注意:1不可数名词一定与such连用 2可数名词复数一定与such连用 3 little译为“少的”与so 连用,译为“小的”通常与such 连用。

七 让步状语从句(主将从现)

引导词:though, although, as(尽管,虽然), even if, even though(即使), while(然

四 原因状语从句

而,尽管,一般用在句首)wh-ever, no matter wh-, whether…or…(不管。还是。。)常用引导词:because(因为), since(既然), as(由于), now that(既然),注意:1.although,though.不与but连用,可与still,yet连用

in that(因为),.2.as/though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从句部分语序要部分倒装。

because, since,as的区别:

结构:n.(无冠词)/adj./adv./v +as/though +主语+谓语(时态)

eg:Young as he is, he can read and write in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五 目的状语从句

Child as he was, he had to support the family.(表语名词提前并常省去冠词)

引导词:so that(以便于), in order that(以便于,为了),lest(以防), in case3、no matter wh-…只用于让步状语从句,wh+ever用于让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同(以防,万一), for fear that(以防,担心,害怕),in the hope that(希望能), for the

时出现用wh+ever

purpose that(为了), to the end that(为了)

八 比较状语从句

六 结果状语从句

常用引导词:as(同级比较):as…as..(和…一样)not as/so as(不如…)

引导连词有so that(以便于), so….that, such….that…(如此。。以至于…)

than(不同程度的比较)1.so…that… 与such…that… 的区别 so +adj./adv.+that so +adj.+a/an +可数名词单数+ that so +many/much/few/little+名词+that eg :It is so interesting a book that she has read it twice such +a/an+adj.+可数名词单数+that such +adj.+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that such +a lot of/lots of +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that

特殊引导词:the 比较级。。,the +比较级…;(越…,越…)

越来越…(比较级and 比较级,more and more +多音节adj/adv)

just as …(正如),A is to B what /as C is to D(A对于B就像C对于D);

no … more than(不如。。)

九 方式状语从句

引导词: as(象….一样,正如),as if/as though(好像,似乎)

how/however +adj/adv +主语+谓语(体现时态),the way(像。。的方式)

练习题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 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七)背诵古诗。(齐背)

练习题的教案 篇6

约 分 教学内容:教材84页-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最简分数 1.出示尝试题 课件出课本主题图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方法及结果 2.、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84页 3.尝试练习完成84页做一做 4..让学生讨论。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5.教师讲解 总结分子、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二)约分。 1.出示尝试题 出示例4:把 化成最简分数。 2.自学课本,验证结果 (1)学生自学课本85页例4 (2)交流学习成果 3.尝试练习完成课本85页做一做 4.学生讨论 小组内交流做法后全班交流 5.老师讲解 (1)加深理解约分的概念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理解一次约分和逐次约分及第二种写法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结。约分时应尽量用口算。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练习题的教案 篇7

时间状语从句练习题

一、巩固练习

1.I had just started back for the house to change my clothes __d___ I heard the voices.A.as

B.after

C.while

D.when 2.Hardly had he arrived in Hongkong ____a____ she rang me up.A.when B.than C.that D.and 3.Someone called me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but they hung up ____d____ I could answer the phone.A.as

B.since

C.until

D.before 4.The roof fell __c___ he had time to dash into the room to save his baby.A.before

B.as

C.after

D.until 5.Scientists say it may be five or ten years __a___ it is possible to test this medicine on human patients.A.since

B.before

C.after

D.when 6._d__ the Internet is brin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t may also be breaking some homes or will cause other family problems.A.When

B.If

C.As

D.While 7.____a____ they heard the shout for help,they rushed out.A.Immediately B.The moment C.The while D.All the above 8.I saw Mr.Smith last Sunday.We had not seen each other ___c_____ I left London.A.as

B.before

C.since

D.till 9.The problem won’t be settled until we ____a____ a chance to discuss it thoroughly.A.have had

B.will have

C.will have had

D.would have 10.Why do you want to find a new job ______d__ you’ve got such a good one already? A.that

B.where

C.which

D.when

二、高考真题

1.I used to love that film ___b__ I was a child, but I don't feel it that way any more.(2008辽宁卷)A.once B.when C.since D.although 2.Nancy enjoyed herself so much ___c__ she visited her friends in Sydney last year.(2008福建)A.that B.which C.when D.where 3.There were some chairs left over ___b__ everyone had sat down.(2008四川卷)A.when B.until C.that D.where 4.In some places women are expected to earn money __b__ men work at home and raise their children.A.but B.while C.because D.though 5.___b___the Internet is of great help, 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2008卷)A.If B.While C.Because D.As 6.I'm sorry you've been waiting so long, but it'll still be some time __a__ Brian get back.(2008北京卷)A.before B.since C.till D.after 7.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learn a lesson in life ___a_____ we’ve actually had that lesson.[2007 天津卷] A.until B.after C.since D.when

8.He was told that it would be at least three more months ______b_____he could recover and return work.A.when B.before C.since D.that

9.____d____ I really don’t like art ,I find his work impressive.[2007 山东卷] A.As B.Since C.If D.While

10.The field research will take Joan and Paul about five months;it will be a long time ___b__ we meet them again.[2007 安徽卷]

A.after B.before C.since D.when

练习题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住在哪里,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谚语的意思。

3.写铅笔字,认识横折弯钩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住在哪里,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4。

二、学习字词句

1.屏幕5种动物,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分别是松鼠、蜜蜂、马、北极熊、燕子。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4.指导学生帮帮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5.出示句子:

松鼠住在松树林里。

蜜蜂住在。

马住在。

燕子住在。

北极熊住在。

住在。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

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题的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练习题的教案 篇10

一,我会读

悄无声息(qiǎoqiāo)坐骑(jq)饲养(sīs)

跋涉(shs)潜游(qinqiǎn)沼泽(zǎozhǎo)

撰文(zunzhun)柏林(bǎib)销声匿迹(nl)

二,我会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以下词语的区别

饲养放养

陆续相继

三,我能练

仿照课文介绍麋鹿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

四,我会写

描写安静无声的成语:悄无声息,,,

形容历经坎坷苦难的成语:颠沛流离,,,

五,我知道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用一段话写写自己对镰刀头羊的认识.

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6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腱发达的4条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键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5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4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6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错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6米宛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1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姑妄称它为镰刀头羊.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翡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眩目的斑澜光谱里,眼看就是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一声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了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还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的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十来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的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距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班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班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恰似那享受一块跳板一样,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班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啡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班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里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飞渡它.但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的辉煌.

练习题的教案 篇11

通过近期的学习,对于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大多数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方法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希望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首先要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透彻,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个性质中要把握好这几个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大小不变。

约分的方法就是同时除以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这里还要注意一点,约分是一个过程,只要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除以他们的公因数,我们就可以说是对这个分数进行了约分。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数。所以判断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标准是不同的,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

通分的方法就是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通分的关键是要找准公分母,用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但通常为了计算简便我们一般用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个别同学受课本例题的影响,在把两个分数通分后然后不分题目要求就比较大小,这充分的说明了对知识的不明确。通分就是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学会了通分就可以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了。比较分数大小是这个知识的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利用通分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因此一定不要以为通分的目的就是要比较大小,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2.把下面各数约分.

4.写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

用(    )做公分母.

8.判断下面各题.

9.把下面每组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10.红花有30朵,黄花有28朵,黄花占红花朵数的(    ).

练习题的教案 篇12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战胜小蛀牙

一、设计意图最近一段时间,班里很多幼儿开始换牙,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一齐谈论牙齿的话题。透过观察发现班上大部分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蛀牙,蛀牙正在威胁着小朋友们的牙齿健康,保护牙齿成了当前的最佳需要。《指南》指出:幼儿园要把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有初步的健康意识,明白关心和保护自己。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战胜小蛀牙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蛀牙构成的原因及危害性,养成早晚刷牙,保护牙齿健康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蛀牙构成的原因,明白保护牙齿的重要性;2.学习预防蛀牙的相关知识;3.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和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三、课件制作牙齿模型;饼干若干、牙刷若干把、小镜子若干。幼儿观察鸡蛋放在醋中浸泡的实验。

四、活动过程(一)播放动画视频《涛涛牙疼》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淘淘为啥不吃草莓蛋糕?他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吗?

2.你的牙疼过吗?把你牙疼时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二)播放课件,了解龋齿构成的原因。

1.播放课件,显示蛀牙虫的形象,进行自我介绍。

2.播放龋齿构成过程的课件,幼儿看课件重点了解蛀牙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的危害。

3.提问:

(1)龋齿是怎样构成的?

(2)是什么东西把牙齿变成一种酸腐蚀掉的?造成蛀牙的细菌又叫什么-牙菌斑。

(3)得了蛀牙后牙齿会变的怎样样了?

4.观察实验:

(1)请幼儿吃饼干,然后漱口,并将漱口吐到一次性塑料杯中,观察原本干净的水有什么变化?

(2)将鸡蛋放入醋中浸没,观察醋腐蚀蛋壳,使蛋壳变软的现象,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蛀牙构成的原因。

(3)透过观察蛋壳浸醋的实验和吃饼干的活动,谁能说说蛀牙是怎样构成的?

(三)探讨怎样保护牙齿,帮忙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1.刚才看了蛀牙虫的片子后,小朋友我们觉得蛀牙可怕吗?那我们就应怎样预防呢?

2.幼儿自由讨论防止龋齿的方法。

3.教师梳理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教师出示牙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样刷牙的。

2.教师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幼儿学习。

3.师幼共同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五)延伸活动发《幼儿刷牙记录卡》给幼儿,师:这是小朋友在家里刷牙的记录卡,这个太阳表示早上,月亮表示晚上,你们回家以后啊,如果早上刷牙了,你就在太阳的下面打个,如果晚上刷牙了,就在月亮的下面打个,请爸爸妈妈监督,看看我们小朋友们能不能做到坚持天天早上晚上都刷牙,好吗?

本文的网址是//m.zfw152.com/a/5802769.html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结婚后红包祝福句子(摘录36条)

结婚红包祝福句子 03-21

校园漫步作文

校园漫步作文 漫步作文 03-21

我喜欢作文十六篇

我喜欢作文 03-21

表达心累唯美心情句子简短67句

表达心累唯美心情句子 03-21

关于扫黄打非工作总结精品

扫黄打非工作总结 03-21

生日祝福的唯美句子45句

生日祝福唯美句子 03-21

关于悼念刚离去的亲人句子(必备47条)

悼念离去亲人句子 悼念离去句子 03-21

练习 小学教案范例

04-13

事业单位财务年终工作总结简短集锦

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 03-21

年度述职报告保险公司5篇

年度述职报告保险公司 述职报告保险公司 03-21

小学语文练习教案

04-13

推荐访问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