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一寸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以下是趣祝福的编辑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一寸虫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些材料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一寸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尝试按宽窄进行排序。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或结果。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3人合作正确按宽窄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规则图、视频;

学具:排序板、1份卡片;

座位:3张大桌子,每组6人;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次解放军叔叔在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一些关于作战武器的图卡解密,你们愿意接受任务吗?想要参与解密,需要先来挑战一个游戏,只要在游戏中成功闯关就可以参与解密图卡。

一、介绍游戏材料:

师:先来看看这个游戏都有什么材料?

小结:这个游戏叫《一起来挑战》有排序卡和卡片。

三、游戏闯关:

(一)第一关:单打独斗

玩法:

1.每人1张排序板、1份卡片;

2.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把卡片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者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你是怎么排的呢?你为什么排的又对又快?有什么秘诀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结:在排的时候,如果是从窄到宽,那么先找最窄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窄的进行排序;如果是从宽到窄,那么要先找最宽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宽的进行排序。

(二)第二关:两两合体

师:恭喜你们都闯关成功,第二关就有难度啦,我们一起看看怎么玩。

玩法:

1.找旁边和你卡片颜色一样的1个人合为1组;

2.把两人的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的组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请获胜组分享快速合在一起排序的方法。

小结:两个人的排序卡合体时,首先选择一个人的排序卡不动,然后从另一个排序卡中取出一张与之前排序卡中的卡片比较,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要从贴有红旗的地方检查一次,看是否都排对。

(三)第三关:三人合一

玩法:

1.3个人组成1组合作使用1份材料;

2.将操作盘中所有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组可报名参加解放军解密任务。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出示正确排序板,幼儿自行对照检查并改正。

幼儿分享合作排序的经验。

师播放3人合作排序视频进行小结。

小结:在这一关,3人可以分工,有的负责往排序板中放,有的负责进行比较,这样很快就可以排完所有的卡片。

四、拓展游戏---解密图卡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像刚刚游戏中那样,小朋友之间要合作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速度。好,接下来小朋友要来参与解密任务啦!

活动总结

一、注重“比较”

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如目测法、重叠法等,顺利推进排序活动。

二、重视“探究”

幼儿在日常的操作活动中多数为单独操作,而本活动游戏为2人一组、3人一组。他们需要在挑战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方法,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三、强调“合作”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品质。即使活动中幼儿有可能完成不了,但也要给予他们尝试合作探究的机会,萌发合作意识。

一寸虫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身高,感受成长的快乐。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2. ppt故事推进,引导幼儿猜测。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教师简单小结。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出示三种鸟,猜测测量的位置。

2.提出新的要求测量,二次测量。

3.通过ppt动画操作,了解新的测量方法。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

2、继续故事,:(借助ppt)随着夜莺动听的歌声,一寸虫拱起身体悄悄地,悄悄地逃走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一寸虫教案【篇3】

《一拳一尺一寸大班教案反思》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案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一份好的教案,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探讨一拳一尺一寸大班教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份教案的优点。作为一份针对大班教学的教案,它采用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学课上,教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说的一拳一尺一寸,来估算不同物体的长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案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不可避免地,这份教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内容安排方面,教案缺乏层次感和连贯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逻辑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在设计教案时更加注重内容的组织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其次,教案过于依赖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在教育领域,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教案的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我们应该在教案中加入更多的练习和巩固环节,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相互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最后,我们应该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使用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为学生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起来,一拳一尺一寸大班教案在活动设计和学生参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内容安排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对教案进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好的教学案例,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思想、有创造力的未来之星。

一寸虫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一寸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明确在“海报”上要写明哪些内容。对秋游情况更加了解。

2、引导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设计制作海报。

3、通过讨论、绘画引导幼儿表达秋游的各种愿望和心情,区分哪些是不能实现的,从而了解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指导:

活动(一)商量秋游海报

1. “我们要怎样让爸爸、妈妈了解秋游的情况?”

2. 与孩子们讨论在秋游“海报”上要写明哪些内容?

活动反馈:

通过讨论,孩子们认为在“海报”上要写明:

1. 秋游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出发、几点回来)

2. 秋游地点。

3. 什么时候去永辉超市购物。

4. 秋游活动参加人员。

5. 该带哪些东西。

活动反思:

《秋游》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乐心情。 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终于可以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了!《秋游》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了。

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孩子们大谈秋天的特点,果园里、农田里、田野里……,孩子们似乎是无处不去,无处不说。他们描述得确实很形象,有的同学描述的水果馋的大家都直流口水。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空中的云给他们想象成了世间的万物。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孩子都在各抒己见……看着孩子们的积极投入,踊跃发言,我不忍打断,不能多说,只想站在教室的一角,好好欣赏此时的课堂。

正在我们都投入在精彩的课堂交流中,无情的下课铃声响起。我如梦初醒,天呀,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吗?课文没来得及感情朗读背诵,生字还没有好好识记书写,怎么就下课了呢?就这样,带着兴奋的收获和无限的遗憾,我走出了教室。 这节课,虽然我没有能理想的驾驭课堂,但是孩子们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挥和表达。课堂上,我们有收获更有遗憾。难怪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留下遗憾的艺术”!

一寸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眼睛的构造和卫生方面的知识,防止眼疾。

2、懂得爱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

3、萌发从小珍爱生命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眼睛方面的资料。

2、对班级幼儿视力进行事先了解。

3、在一副幼儿太阳镜上涂上油脂,使眼睛看东西模糊。

4、挂图《眼睛生病了》。

过程建议:

1、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眼睛的资料。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结膜炎、麦粒肿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脏手帕擦眼睛、脏手揉眼睛、眼睛看书或看电视太疲劳、坐姿不端正等。)

4、请幼儿带上涂有油脂的太阳镜,体验视力不好的痛苦。

5、讨论:怎样保护视力?

(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不能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多吃胡萝卜对保护视力有很大好处;平时毛巾、脸盆等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或清洗,防止相互传染;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

延伸提示: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

2、进一步开展有关眼睛的讨论。

一寸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寸的长度,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3.激发幼儿的测量兴趣,知道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难点:能使用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PPT课件

2.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彩泥制作的“一寸虫”,巨嘴鸟嘴巴的图片1张,知更鸟的尾巴、苍鹭的腿、蜂鸟的身体图片各若干张。

3.软尺、直尺、水彩笔、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开展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草丛里会住着谁?(毛毛虫、甲虫、蛇……)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度。

(1)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还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2)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

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二、创设情境,幼儿进行第一次测量。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在草丛里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一寸虫)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很喜欢吃(停顿)虫子,于是它对一寸虫说:我要吃了你!一寸虫听了,赶紧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喜欢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独自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师:周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有多长,我们和它量的一不一样。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能做到吗?准备——开始!

3.展示交流:

(1)师: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结果跟一寸虫量的一样吗?(出示PPT三条虫子量的部分)

(2)师:“一寸虫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了?”

小结:有三条一寸虫,所以知更鸟的尾巴有三寸长。第一条一寸虫的尾巴对齐知更鸟的尾巴末端,第二条一寸虫的尾巴紧紧接着前一条一寸虫的头部,以此类推,这样才能量得准。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4.教师讲解示范用一寸虫测量物体的方法:交代清楚测量的起点、终点,以及首尾相连的测量要点。

师:(出示PPT,边讲解边示范)一寸虫把知更鸟尾巴末端作为起点,尾部对齐知更鸟尾巴末端向另一边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然后在头部做一次记号;下一次又把自己的尾部对齐记号往前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中间不能有间隔,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什么?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5.教师小结: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一端一定要对齐物体的起点,然后往终点的方向量,并在每一次测量的终点做上记号,下一次又从记号的地方又开始量,中间不能有间隔,量一次作一次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独自进行第二次测量。

1.认识苍鹭、蜂鸟和巨嘴鸟,知道各种鸟儿需要测量的部位。(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找来了,它们是谁?(巨嘴鸟、苍鹭、蜂鸟)

(2)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一量什么呢?点击PPT(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以个人为单位,只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得长度。

要求:请你独自一人,只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腿、全身和嘴巴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几寸呢?你是怎么测量的?(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4.教师小结:苍鹭的腿是5寸,蜂鸟的身子是2寸,巨嘴鸟的嘴巴是4寸。测量的时候,要从物体顶端开始,测量的工具要固定不动,每一次都记得在末端做记号,以此类推。

四、巩固拓展、幼儿独自进行第三次测量。

1.讨论:一寸虫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测量工具,小朋友的身体部位也可以,你们想用什么部位来当测量工具呢?(手掌、脚步、手臂等)你还见过其他的测量工具吗?(直尺、软尺或任意的物品如笔、棍、绳等。)

2.幼儿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里任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了什么?测量结果是多少?

4.教师小结: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相同的;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把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成尺子,去测量一下我们教室里、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吧!

活动总结

大班数学测量活动《一寸虫》,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将绘本故事与多元课程结合在一起,用故事线索贯穿始终,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提升,进而让孩子逐步掌握了测量技能,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了解到了一寸的长度,同时以“一寸虫”朋友的身份,让幼儿将自己置身到故事情境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将所学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在生活中选取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不同物体(如教师、桌子、身体、门、黑板、柜子等)的长度,在做中玩、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绘本情节的发展为主线,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操作,从操作中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发展,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目标。

一寸虫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编辑推荐

一寸虫教案七篇


请浏览以下我们为您整理的“一寸虫教案”相关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启发您的思考。建议您将其保存下来。对于初次就职的教师来说,编写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不能草率对待。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一寸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

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

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

幼3:腿

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一寸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尝试按宽窄进行排序。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或结果。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比较物体的宽窄,并进行排序。

活动难点:3人合作正确按宽窄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规则图、视频;

学具:排序板、1份卡片;

座位:3张大桌子,每组6人;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次解放军叔叔在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一些关于作战武器的图卡解密,你们愿意接受任务吗?想要参与解密,需要先来挑战一个游戏,只要在游戏中成功闯关就可以参与解密图卡。

一、介绍游戏材料:

师:先来看看这个游戏都有什么材料?

小结:这个游戏叫《一起来挑战》有排序卡和卡片。

三、游戏闯关:

(一)第一关:单打独斗

玩法:

1.每人1张排序板、1份卡片;

2.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把卡片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者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师:你是怎么排的呢?你为什么排的又对又快?有什么秘诀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结:在排的时候,如果是从窄到宽,那么先找最窄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窄的进行排序;如果是从宽到窄,那么要先找最宽的,然后依次从剩下的卡片中找最宽的进行排序。

(二)第二关:两两合体

师:恭喜你们都闯关成功,第二关就有难度啦,我们一起看看怎么玩。

玩法:

1.找旁边和你卡片颜色一样的1个人合为1组;

2.把两人的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的组顺利进入下一关。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请获胜组分享快速合在一起排序的方法。

小结:两个人的排序卡合体时,首先选择一个人的排序卡不动,然后从另一个排序卡中取出一张与之前排序卡中的卡片比较,找到合适的位置,最后要从贴有红旗的地方检查一次,看是否都排对。

(三)第三关:三人合一

玩法:

1.3个人组成1组合作使用1份材料;

2.将操作盘中所有卡片按从窄到宽或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在排序板上;

3.排对组可报名参加解放军解密任务。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出示正确排序板,幼儿自行对照检查并改正。

幼儿分享合作排序的经验。

师播放3人合作排序视频进行小结。

小结:在这一关,3人可以分工,有的负责往排序板中放,有的负责进行比较,这样很快就可以排完所有的卡片。

四、拓展游戏---解密图卡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像刚刚游戏中那样,小朋友之间要合作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的速度。好,接下来小朋友要来参与解密任务啦!

活动总结

一、注重“比较”

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如目测法、重叠法等,顺利推进排序活动。

二、重视“探究”

幼儿在日常的操作活动中多数为单独操作,而本活动游戏为2人一组、3人一组。他们需要在挑战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方法,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三、强调“合作”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品质。即使活动中幼儿有可能完成不了,但也要给予他们尝试合作探究的机会,萌发合作意识。

一寸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一寸虫教案(篇4)

小班健康活动:《一拳一尺一寸》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书写和阅读时,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仔细观察画面,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图片的内容。

3.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学具,在学具的帮助下用正确的姿势练习书写。

活动准备:

1.“一拳一尺一寸”相关图片。

2.参观过附近的小学,并听过小学生上课。

3.制作学具的材料:剪刀、长尺、长pVC条、彩色不干胶;铅笔、计算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师幼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引导幼儿说说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结合画面组织幼儿讨论。

(1)师幼一起看图片一。

教师:图上有谁?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

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铃声响,进教室,小朋友们要安静。腰挺直,脚落地。不摇不晃动脑筋。举手发言声音响,学习本领要专心。

(2)师幼一起看图片二。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教师小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住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紧(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胸部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3)师幼一起看图片三。

教师:这个小学生坐的姿势漂亮吗?看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坐?看书的时间长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保护眼睛?

教师小结:看书时应该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书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师幼一起制作学具。

(1)教师:书写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时,怎样才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这三个要求呢?

(2)教师启发幼儿制作各种辅助书写的学具。

如:幼儿用彩色不干胶粘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把长pVC条剪成“一尺”长,用夹子固定以便pVC条能倾斜站立,使用时放在幼儿的左侧。

(3)幼儿选择材料制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出建议,并协助幼儿完成制作。

4.使用学具,完成计算作业。

幼儿使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完成一份计算作业,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使用学具的情况,并表扬书写认真的幼儿。

活动延伸:

家园合作,利用辅助工具提醒幼儿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书写。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将“一拳、一尺、一寸”的抽象概念变为可以观察的参照物(“一寸”和“一尺”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老师自制笔圈套在铅笔上,笔圈的上端距离笔尖正好一寸,幼儿要握住笔圈的上端写字;用pVC条裁剪成一尺的长度用夹子夹住纸板的底端,放在幼儿的旁边以提醒他们眼睛离本子的距离。)这样,抽象的概念就变成了可操作的行为,幼儿易于操作,因而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以至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说“还想玩”。

一寸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篇6)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一寸虫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一寸虫教案7篇


老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准备教案和课件,每天都需要花费时间去撰写和设计。而这些教案和课件不仅需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还要考虑如何获取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有了这份“一寸虫教案”,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撰写和设计教案和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大家喜欢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哦!

一寸虫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一寸虫教案 篇2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

数学活动:有趣的一寸虫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一寸虫教案 篇3

一、活动内容综合:一寸虫去秋游(大班)

二、教材介绍: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一天,一寸虫去秋游了,正当它悠闲自得地玩着的时候,它遇到了自己的天敌,在这危难时刻它是怎么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呢?于是一个个惊险的故事发生了……

三、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四、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五、活动重难点: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六、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1、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2、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1)、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2)、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3)、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4)、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4、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反思:

一条身体很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小小一寸虫,它有很多敌人,像鸟儿,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吃掉,当点心!可是一寸虫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它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得意的用处──它会用自己的身体量东西。所以,遇到危险它就用这个长处来帮敌人量身体、量尾巴、量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绘本故事《一寸虫》中所描绘的可爱形象,同时也为大班幼儿的操作找到了一个适度的点,激发幼儿活动的情绪,引领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活动走向成功。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地开放地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2.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活动重点:

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

活动难点:

学习自然测量正确方法,知道收尾相接。

活动准备:

1.扭扭棒制作的一寸虫若干。

2.知更鸟尾巴、巨嘴鸟、蜂鸟、苍鹭的图片各人手一份。

3.铅笔若干。

4.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画书,介绍一寸虫,

1.展示封面,草丛中藏着一条小虫,你们找找看,它在哪里?

2.(ppt画面出现一寸虫)看,就在这里,这条小虫身长只有一寸,它的名字就叫“一寸虫。

二、学习测量的不同方法。

(一)用若干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一寸虫遇见了知更鸟,知更鸟看见了它说,“哈哈,我肚子饿了正想吃东西。”一寸虫说:“不要吃掉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

2.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并做记录。

看看桌子上有准备好的知更鸟的图片,请你用“一寸虫”量一量,看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并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3.幼儿操作完后,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测量的方法。

师:提问: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

4.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示范自己测量的过程。

教师小结:测量时,一寸虫要首尾相接,不能重叠,也不能留空隙。

(二)用一个“一寸虫”进行测量

1.可是一寸虫只有一条,刚才的办法虽然能量出来结果,但是不合适,请小朋友想象办法,只用一条一寸虫,它怎么量呢?

2.观察ppT的动画演示,你们猜对了吗?

师:它爬到了知更鸟的尾巴上,把自己的尾巴和知更鸟的尾巴对齐,每量一次就做一个记号,再在记号的地方接着向前爬,就这样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

3.幼儿尝试用一条一寸虫测量巨嘴鸟的嘴、苍鹭的腿和蜂鸟的身体。

4.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别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呢?

5.小结:测量时如果会做记号,那么一条一寸虫也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尝试其他的自然测量的方法。

1.一寸虫把身体当做尺子,可以测量长度。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也可以当尺子来测量呢?

2.尝试用手测量胳膊的长度,用脚测量床的长度。

一寸虫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寸虫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到了大班第二学期,孩子们书写的机会日益增多。在观察中我发现许多幼儿书写的姿势不正确,如身体紧靠桌子,眼睛离桌面很近,手握笔尖处等。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呢?我们提出了“一拳一尺一寸”的要求,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但在随后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能这样做的幼儿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班幼儿并没有“尺”“寸”的概念,再加上幼儿在实践中也没有一定的参照物,所以他们并不能做到“三个一”。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试图让“尺”“寸”的含义显性化,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实践。我们让孩子们在制作书写辅助工具的过程中了解什么样的距离为一尺、一寸,并利用这些工具自我调整手指与笔尖以及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活动目标

1、了解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书写活动中的用眼卫生知识,重视保护自己的眼睛,知道书写时“一拳一尺一寸”的要求。

2、自制并学习运用书写辅助工具,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书写姿势。

活动准备

1、铅笔,一寸宽的纸圈,一尺长的直尺,用彩色万通板裁好的长条板,照相机,视频投影仪。

2、活动前请幼儿进行关于“家里及周围其他人中有谁戴眼镜,为什么要戴眼镜”的调查。

活动过程

1、交流调查结果,了解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①师:这几天,你们做了一些调查。家里及周围其他人中有谁戴眼镜?为什么要戴眼镜?

②请个别戴眼镜的幼儿讲述戴眼镜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③教师小结:戴眼镜会有很多不便,比如下雨天看不清道路,喝热水时蒸汽会使眼镜变模糊。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眼睛,不戴眼镜。

2、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幼儿保护视力的已有经验,了解保护视力的常识。

①师:怎样做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让眼睛不会近视?(幼儿交流保护视力的方法。)

②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师:少看电视,少玩电脑,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时姿势正确,这些都是保护视力的好方法。

③观看录像,了解书写活动中的正确姿势。

师:请看看图上这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写字时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④教师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三个一”的含义。

师:写字时身体要离开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老师这里有一张小学生写字的图片,请你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照她的样子做做看。(幼儿摆出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检查指导。)

3、制作书写辅助工具。

①激发幼儿自制辅助工具的愿望。

师:我们写字时怎样才能知道身体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呢?要做到“身体离桌子一拳”,我们只要手握拳头,放在桌子和身体之间就可以了。要想知道“眼睛离桌面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老师也有很好的方法,等会告诉你们。

②学习测量身体离桌子一拳的方法。

③交代制作及使用测量“一尺”“一寸”工具的方法。

师:用直尺测量彩板的长度,把它和直尺对齐划一个印子,沿印子剪断,做成彩板尺。写字的时候就可以用它量一量眼睛到书本的距离是不是一尺。用小纸圈套在铅笔上,下面的边和铅笔刨过的边缘对齐,用的时候手握在小纸圈的上面,这就是一寸的位置。

④幼儿制作。

4、幼儿利用书写辅助工具按照正确的姿势书写数字。

①师:我们有了帮助我们正确书写的工具,就能保持正确的姿势了,别的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怎样做呢。我们来拍几张照片教一教他们吧!

②幼儿书写数字,教师拍照,激励幼儿坚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延伸活动:

家园合作,利用辅助工具提醒幼儿坚持用正确的姿势书写。给孩子配置高低合适的桌凳,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孩子不舒服,直接导致孩子坐姿不端正。要向孩子讲明坐姿不端正的害处,使孩子从内心认识到正确坐姿的重要性,弯腰、趴桌子上、托腮等都是不正确的,严重影响身体的成长发育。明确了这一点,我想很多孩子都会乐于养成正确的坐姿。教给孩子正确的坐姿,最常用的就是“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头部放正,不要歪头,双脚平放桌下等。在孩子没有养成习惯前,要不厌其烦的提醒、鼓励、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信心。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孩子没有养成正确的坐姿前,要不厌其烦地提醒、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为孩子树立榜样。吃饭、看电视时,也不要太放纵孩子,仍要提醒孩子坐好,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嘛。大人更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毕竟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强的。长期坚持,时刻关注孩子的坐姿,一定会达到满意的效果。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坐在书桌前要“一拳、一寸、一尺”。就是上身保持正直,略微向前倾,胸离桌子一拳距离;手握在距笔尖一寸位置;头部端正,自然前倾,眼睛离桌面约一尺距离。想必这个口诀很多宝爸宝妈都是“记忆深刻”,从小被父母言传身教,到一字一句教给自己的宝宝,然而好像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变四眼田鸡的事实。在科技如此发展的现在怎么也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各位家长是奇招尽出。青少年患上脊柱侧弯,轻者会影响孩子外形美观,造成孩子心理障碍;次之可能会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如近视、斜视等;重者由于影响胸廓发育,甚至可致呼吸困难等,最终心肺衰竭危及生命。面对电脑时,为了高效的打字,需要将手肘搭在桌面上,头前引离屏幕很近,身子也要向前探,将肩胛骨移到外侧,上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使用电脑这件事儿。当你直挺挺的坐着时,重心在后方,手搭接在键盘上时上臂和身体的角度让你感觉一直在举着手,很累也很难受。如果尝试将椅子拉近桌面,寻求舒服一点,屏幕又离得太近,或者不得不把头低得很低才能看电脑,这样更加难受。所以最有效率,最舒服的姿势就是驼背头前引,将重心移到前面,肩胛骨也向前移,这样是最舒服的。但是进化速度没有追上你,这就导致了上交叉综合症,看上去像个驼背,走起来像个猩猩。当然姿势难看倒也还好,25岁到35岁居然就犯了颈椎病,睡觉常常落枕,甚至有的时候手臂有点麻木。面对手机时,为了高效刷屏,就要让手臂不要着力,上臂自然下垂握着手机,头前引并且低头,略微向右转。长此以往这就成了使用手机最专业的姿势,这样就效率。如果将手机放在中位,手臂会由于重力非常的累,连续烧香拜佛的姿势几个小时相信谁也受不了。虽然那样看手机最有效率,但是进化速度没有赶上你,这就导致了严重的颈椎病,和颈椎的侧弯。自己摸摸大椎的位置,是不是那个骨头突起的特别厉害呢?有的人往上摸甚至摸不到上一节骨头。在家时,瘫坐、陷在沙发里或侧坐在沙发沿看电视。由于重力,长时间保持葛优瘫、陷在沙发里或者侧在沙发沿,都会让脊柱由直变弯,哪里受力就弯哪里。

一寸虫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分享


生活中有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很多饶有趣味的祝福语,收到有意义的祝福语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开心。赶紧向身边人送上祝福吧!那什么样的祝福语才是好的?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一寸虫》教案分享,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寸虫》教案 篇1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一寸虫》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寸虫》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寸虫》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师:就这样,一寸虫快乐的生活着,可是这天他碰到了谁?会发生什么事呢?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请你们帮个忙,去量一量知更鸟的尾巴,看看他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提问: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量的吗?

讨论:一寸虫说了,你们的办法真好,可是现在只有一条一寸虫,这该怎么量呢?

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要求:这些部分你们都会量吗?那这次难度提高了,每人挑选一种小鸟,它想让你们帮忙量的那个部位,还有一个要求更难就是每人只有一条一寸虫,行吗?如果需要记号笔帮忙在篮子里自己拿。

师:你量的是谁,量了是什么部位,量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小结:一寸虫做完这些工作和你们一下得意的不得了,可快活了。

师:就在他幸福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新朋友,这是谁?夜莺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师:喜欢这条一寸虫吗?为什么?如果给你一条一寸虫。你想让他量你的什么?

小结: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很自豪的地方,很喜欢地方,送你一条一寸虫,你想量什么地方就量什么地方。

《一寸虫》教案 篇7

教案整理 TITLE=华师大培训:绘本《一寸虫》立足认  绘本《一寸虫》――立足认知 教案整理 上海东余杭路幼儿园 教研活动现场 12.1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音乐) 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1、师:前阵子,医生老师给大家测量了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2、幼:我的身高是113。(回应:你对自己很了解,你记得真清楚) 幼:我的身高是121。(回应:那你和刚才的妹妹比,谁比较高?)现场互动 3、小结承接语:有一位朋友也想把自己的身高介绍给大家。 我的思考:第一环节从孩子的身高引入,对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一大触动,但老师的提问和回应非常到位,一个小小的提问也蕴含着老师与孩子巧妙的师幼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二、你好,一寸虫――绘本推进。 1、教师通过PPT,讲述绘本故事内容。 师:一寸虫住在草地上…… 2、关键性提问:一寸虫有多长?(幼:1厘米,手指一样长……) 我的思考:这个提问对孩子而言有点难,事实上,一寸长是一个不太明确的长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笔画动作,帮助幼儿建立1寸长度的经验。 3、PPT故事推进,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 提问:知更鸟看见一寸虫笑了,为什么?(幼:想吃掉一寸虫……)   一寸虫会怎么做?(爬到树干上、逃走……) 4、故事小结:一寸虫对知更鸟说:“我会量东西。” 5、师:知更鸟请一寸虫量尾巴,并说:“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 三、初次测量,了解原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帮帮一寸虫吧。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通过PPT动画操作,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拓展经验,引出提问:故事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幼:一寸虫就是三寸的长,用其他工具帮忙测量……)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提问:从记号里你能数出来吗? 小结:3寸长。(PPT帮助梳理经验) 我的思考: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当然教师的经验拓展,通过PPT生动的路径展示,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四、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 1、点击PPT,图片中出现了三幅图(三种鸟) 师:又有三只鸟请一寸虫来测量,它们是谁?认识吗?(巨嘴鸟、苍鹭、蜂鸟) (从图片上的方位开始介绍) 2、关键性提问:它们量的地方一样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什么? (巨嘴鸟――嘴巴长度;苍鹭――腿的'长度;蜂鸟――全身长度) 图片上用红笔标注出所要测量的位置和长度。 备注:幼儿表述不完整时,老师的回应是: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更精彩!) 3、二次测量要求: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4、交流验证,PPT三种鸟竖的呈现方式。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请了三位小朋友分别介绍) l  第一个:直接说测量出某种鸟的测量结果。 l  第二个:看测量记号,让其他幼儿猜测结果。 l  第三个:说出测量结果,让幼儿猜是那种鸟。 我的思考:这是活动最亮的提问和互动,平时我们会在该环节处理上,以平行的方式让幼儿直接呈现测量的结果即可,而这位老师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提问,彰显师幼互动和教育机智,让我倍受启发。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谁在唱歌?) 提问:夜莺这么美妙的歌声,会请一寸虫来量什么呢?(眼睛、身体、嘴巴……) 2、继续故事:夜莺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 提问: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一寸虫想想夜莺的歌声该怎么量? 幼:歌能唱多远,就量多远;量夜莺的喉咙…… 师:一边唱,一边量,量到声音没有为止。 3、故事小结:(借助PPT)一寸虫听着歌声,一寸又一寸,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我的思考: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不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这里更多体验的是情感的要素。其间,一位男孩巧妙的回答更让我欣喜万分。 六、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1、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如果送你一寸虫,你会让它帮你量什么? 幼儿:量手指;(回应:手指很修长,可能会成为钢琴家) 量嘴巴;(回应:也许也能像夜莺,成为歌唱家)    量鼻子;(回应:翘翘的鼻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2、师:现在把一寸虫分给你们老师,回教室后再去量一量,试一试吧。   我的听课感受:   这个《一寸虫》的绘本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幼儿园大教研组进行自然测量专题研讨中,就有老师开展过以这个绘本为载体的测量活动。同时,也通过谢老师深情并茂的说过,南京一幼老师开展相同绘本的教学实例。此次在东余杭路的教研现场观摩这个活动,可谓是三地教学理念的一次全新碰撞。众观上海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处理和挖掘,我个人感受剖深,绘本不再是引子或是开头的序曲,而是贯穿整个活动,蕴含情感元素的认知活动,对孩子的而言,徜徉在这么一本童趣有意义的绘本中学习测量是多么幸福而巧妙的事!当然感动之二是上海老师的临场互动,以及对每个提问的细细斟酌,都成为活动不可多得的精彩部分!这也是我此次学习之旅教学活动的一大触动和感悟

《一寸虫》教案 篇8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用了几条一寸虫?只用一条一寸虫能量出结果吗?

教师:(用教具演示)只用一条一寸虫从蜂乌的嘴巴尖开始量,剩下的部分有几寸?

教师:有时不用一寸虫,用眼睛看,也能猜出物体的长度。这种本领叫目测。

教师:苍鹭的腿最少可用几条一寸虫来量?只用一条一寸虫,可以量出苍鹭的腿的长度吗?

(4)演示课件时插问:

(图1、图2)猜猜一寸虫接下来会怎么做?它会爬去哪儿(什么位置)?

(图3)这次,一寸虫会在哪儿做个记号?为什么要做记号?

(图4~图6)一寸虫的身体移动了几次?用一条一寸虫量苍鹭的腿,结果怎样?

1.一寸虫测量的本领越来越大,森林里越来越多的朋友来找它帮忙。这天,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夜莺。

2.你们知道夜莺吗?爱唱歌的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3.夜莺的歌声应该怎么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1.现在你能说说,一寸虫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

2.如果你有一条一寸虫,你想用它帮你测量什么呢?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banzhuren)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一寸虫》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四、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一寸虫》原是一个绘本教材,其寓意深远。周联老师通过借助于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测量的概念。周老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理念新、选材巧,富于创新、效果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课之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去后我也要试一试上这个活动。

回园后,我认真整理了听课笔记,网上购买了《一寸虫》故事书,反复阅读故事,感觉《一寸虫》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开展测量活动也适合大班幼儿,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试试开展“一寸虫”数学活动,但又担心:一是自己好久没有开课了,缺乏自信;二是观摩的课是特级教师上的,我行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教案、准备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课了,刚开始比较投入,到出示课件时出了“洋相”,图片放不出来,当时我慌了手脚,“是从头开始,还是活动停下来”,正在这时,吴老师灵机一动,上来帮我调好电脑,还好,我总算“一路顺风”把课上完。通过这次活动,

有感之一是:感觉自己落伍了。特别在现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远远不如青年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们对于“寸”、“尺”这些测量单位没什么概念,测量对于孩子来说,枯燥而难于掌握。《一寸虫》虽然是绘本,是语言学习的教材,但周联老师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开发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同一绘本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地发挥了绘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后,在自己的活动设计前,我将更加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感之三是:对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爱读书,才能有效的教好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读书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读书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虫虫虫爬教案10篇


笔者费尽心思创作此篇“虫虫虫爬教案”,希望您喜爱并感谢您的阅读。依据教学要求,教师需在上课前精心准备授课计划和课件,因此老师会认真策划每个教案课件的重难点。教案课件是将教学效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

虫虫虫爬教案 篇1

中班歌唱活动:懒惰虫

情感升华引导幼儿懂得做个勤劳的孩子

挑战2+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勤劳虫》

挑战1+幼儿两两游戏,尝试在歌曲结束后询问对方

幼儿学唱+反思幼儿尝试歌唱,鼓励幼儿自我反思、检查,

生动向他人寻求帮助

教师五遍范唱用“找懒惰虫”的游戏引导幼儿倾听歌曲,熟恶歌词和旋律。(学说“你是懒惰虫吗?”“我不是,我每天都.......”的问答句。)

故事导入帮助幼儿理解“懒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较自然地演唱歌曲,掌握弱起拍

2借助“找懒惰虫”游戏,巩固对歌词的理解,学说“你是懒惰虫吗?”“我不是,我每天都.......”的问答句

3感受歌曲诙谐有趣,并懂得做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幼儿園坐成半圆形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1.师:今天x老师要和你们做朋友啦!开心吗?

2.游戏(找朋友)。

教师边念儿歌边找朋友:“你是男孩子,你是女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女孩子,你是男孩子,你是我的好朋友。”(教师依次摸幼儿的头,根据性别改编歌词,念到“你是我的好朋友“时,和摸到头的幼儿互动一下。)(游戏两到三遍)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懒惰虫》。

1.第一遍范唱,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1)师:小朋友们都和我成为了好朋友,那你们开不开心?更开心的是呀,x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昆虫朋友,你看到了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可是听说这些小昆虫里居然意

一条懒情虫,吨,你们知道什么叫懒惰吗?你们想当懒惰虫吗?我们来听一听当了懒惰虫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2)师:当了懒惰虫之后发生什么事了?请你来说一说。

2第二遍范唱。(加动作)

师:到底哪里痛?

3.第三遍范唱。(加动作)

(1)师:那你们觉得当懒惰的人好不好?那这四只小昆虫里会不会藏着懒惰虫呢?你们觉得会是谁?谁来猜一猜?(请幼儿选昆虫。如:小蜻蜓)

(2)师:小蜻蜓是懒惰虫吗?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我不是,我每天都…”)

(3)师:那你听到老师是怎么问的吗?(学说:,你是懒惰虫吗?)

(4)师:小蜻蜓不是懒惰虫啊,那是谁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猜一猜。(请幼儿选昆虫,如:小蜜蜂)

4.第四范唱,引幼几章出手来指一指,感知节奏

(1)师:小蜜蜂是懒惰虫吗?你们来帮我问问吧。(学说:“你是懒惰虫吗?)

(2)师:呼,小蜜蜂也不是啊,你们觉得七星瓢虫会是懒惰虫吗?我们来听一听。

5.第五通范唱。(继续引导幼几做动作)

师:七星瓢虫是懒惰虫吗?你们来帮我问同吧。(学说:,你是懒惰虫吗?)

(二)幼儿学唱歌曲(懒惰虫)》。

1.反思歌曲中有困难的部分。

师:都不是,这次还剩下谁啦?你们想帮我问吗?帮我一起问要学会唱这首数哦!你们会了吗?哪一句有用难?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找懒惰虫”游戏。

(1)教师和配班教师示范游戏。

师:找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难道这只懒惰虫藏在我们这里吗?会不会是X老师呢?我来问一问

(2)师幼共同玩“找懒惰虫”游戏。

师:不是X老师,那会不会是你们呢?我来找一找。(两遍)

(3)幼儿和身边同伴两两游戏。

师:我找的好辛苦哦!你们愿意帮我一起找吗?

师:请你们两个好朋友面对面,边唱边做动作,来找一找谁是懒惰虫,好不好?商量一下谁来问,谁来答哦!

三、歌曲创编

1.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找不到懒惰虫吗?原来呀,它正躲在这里睡觉呢。你们来把它喊醒,好吗?

2.师:哎呀这么多小朋友都在啊,我多难为情啊。(幼儿:毛毛虫,你是懒惰虫吗?)

3.师:懒惰虫觉得非常难为情,他决定再也不要做懒惰虫了,你们猜一猜他想做什么虫?(動劳就是:每天早起,爱劳动)那做了勤劳虫后,它的一身还痛吗?眼睛呢?肚子呢?那我们来编一首新的歌曲《勤劳虫》。(创编:你是勤劳虫,你是勤劳虫,你的一身都不痛。眼睛也不痛,子也不痛,你的一身都不痛。)歌曲结東加口号:我们不是懒惰虫!

4.师:刚刚歌曲唱完它说了一句什么呀?我们再唱一次,唱完后我们帮它喊这个口号!

四、结東:毛毛虫变蝴蝶,情感教育。

师:哇!它变成什么啦?原来不做懒惰虫,变成一只勤劳虫之后,它就会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那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人,把你们的小椅子都收收好吧!

虫虫虫爬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2、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进行7以内的数数。

2、知道瓢虫有益虫和害虫的区别。

环境与材料:

《寻找七星瓢虫》课件、自制瓢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七星瓢虫师:哎呀,大树妈妈怎么了哭了呀?

幼:她身上有好多小虫子……师:大树妈妈身上的小虫子咬的她好疼呀,我们快点请小瓢虫来给大树妈妈治病吧!

幼:好的师:不过呀,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治病高手(益虫),只有身上有7个点点的七星瓢虫才是益虫哦。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七星瓢虫吗?

幼:身上的点点数不同。

二、寻找七星瓢虫师:请你们找一找,哪个才是七星瓢虫呢?你是怎么知道?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出示PPT图片)PPT上出示三只瓢虫,第一只五星瓢虫,第二只六星瓢虫,第三只七星瓢虫。

幼:XXX师: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吗?

幼:一个一个数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幼:用眼睛看……师:你用眼睛看,放在心里数。你用了默数的方法,你的本领真大……幼……师:你们用到了许多不同的数数方法,而且都正确找到了七星瓢虫。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也想来数一数,看看,我用的方法跟你们一样吗?

(老师看着屏幕,边指边说:我一下子就看到了这边的4个点点,把4记在心里,接着数剩下的点点,5、6、7,总共有7个点点,我找到了七星瓢虫)师:我用的方法叫目测数群,又快又简单,你们愿意试试用我的方法再找找七星瓢虫吗?

(再出示一张PPT,共3只瓢虫,中间一只为七星瓢虫,请幼儿尝试)三、游戏:帮助大树妈妈找到七星瓢虫师:哎呀,大树妈妈实在疼的难受,让我们快点帮她寻找一些七星瓢虫,请小朋友们用接力赛的方式找出七星瓢虫,每个人找一只七星瓢虫,找到后放到大树妈妈身上,回去后拍一下下一位小朋友,下一位小朋友再上来找,比比哪队找得最快最准确。别忘了,只有七星瓢虫才是益虫才能治病,别的可都是害虫哦。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够运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

2、观察幼儿是否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师:我们两组用了非常快的速度找出了七星瓢虫,都对了吗?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把大树妈妈的病治好了(出示一张大树妈妈在笑的图片)师:大树妈妈笑了,她非常感谢我们中2班的小朋友帮助她治病,现在,快让我们把数数的新方法教给其他小朋友吧。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虫虫虫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体会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品析,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昆虫记》精彩片段、课件、《乡间晚风》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观察小虫的世界,把感兴趣的内容适当记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犹如一个巧妙的万花筒。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让我们走进草虫的村落,去感受一回草虫的世界。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依文学词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连词成句,概括成一段话。 静谧 游侠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亲戚 烘烤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勤勉 大街小巷 亲吻 漫游 蕴藏 驻足痴望 (学生自由发言) 2.批注阅读,师生对话

同学们细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在旁边作好批注。关于虫子的动作和情感部分重点批注。 交流汇报阅读心得:

例如 学生:我看到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有着俏丽的外表,让很多虫子羡慕嫉妒。作者很了不起,简简单单几句话,把小圆虫的世界写活了。

教师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大家分享并点拨。

教师:好一个俏丽的南国少女,竟然让我们的××同学也为之倾倒。这是你读到的,其他同学呢?(继续交流)

师生交流,教师总结:看来要走进小虫的村落,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比如小虫们见面时的寒暄、小虫们的肢体动作、小虫们的歌声等等。

3.品词析句,体味写法

教师顺势出示投影: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不过得和同学们合作才能完成。 (对比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明确要求。)

师: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爬啊爬啊)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小虫)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交流一下)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教师读省略黑体字的文段,学生读原文)

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老师的朗读里少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进而总结:文中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普通的草虫世界成了一个颇具生活气息的村落。(板书:联想 想象

师:那么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看到玫瑰想到爱情,看到明月想到思乡,看到绿色想到生命和希望。有了联想和想象,我们可以和清风对话,和雪花共舞,可以和甲虫寒暄,和小鸟赛歌。)

下面按照这个提示,同学们分小组阅读课文的其他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心得)

三、课外拓展,整本书阅读

课件显示法布尔的《昆虫记》精彩片段:

遇到对手比较厉害,有能力进行激烈的反抗的时候,比如灰蝗虫,我就会摆出这个非常吓人的姿势,把对手威慑住,以防猎物从弯钩中逃掉。接着,我用捕兽器把士气已经低落得无力反抗的猎物夹住。所以说,我在真正战斗之前摆出的那个幽灵般的姿势,只是为了把对手吓呆。(法布尔《昆虫记》有改编)

遇到对手比较厉害,有能力进行激烈的反抗的时候,比如灰蝗虫,螳螂就会摆出这个非常吓人的姿势,把对手威慑住,以防猎物从弯钩中逃掉。接着,它用捕兽器把士气已经低落得无力反抗的猎物夹住。所以说,螳螂在真正战斗之前摆出的那个幽灵般的姿势,只是为了把对手吓呆。(法布尔《昆虫记》原文)

教师:同学们,猜猜我是谁?

(对,我就是身手和长相一样神奇的螳螂。同学们,这只螳螂厉害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联想和想象让螳螂可以摆出一个幽灵般的姿势,进行颇有谋略的战斗。

师:法布尔先生是高明的,他的《昆虫记》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他的文笔像孩童般充满想象和联想。昆虫在他的笔下是聪明勇敢、美丽快乐的。他们有着和人类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联想和想象作放大镜,我们看到这些小生灵是快乐的,那么作者呢?作者的快乐来自哪儿?

(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就如这篇课文的第一句: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四、牛刀小试,写作练习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请同学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某个小动物。力求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教师播放《乡间晚风》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一片蛙声虫鸣中写作。

虫虫虫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操作领域: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增强对昆虫的了解。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的构造、特点,自编故事,尝试创作连环画。

教学难点:欣赏并了解连环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准备:昆虫图片、相关资料、昆虫故事连环画。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以及课前收集的有关昆虫的知识、故事和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小青虫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伙伴,看,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虫。

师:你瞧它背着行囊,猜猜看它要去干嘛?

生:去旅行……

师:其实啊,它是要去找妈妈。

2、猜谜语,讲特点。

小青虫为了找它的妈妈,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遇到了很多昆虫,都有谁呢?老师这儿有两条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猜它们是谁:

细细身体长又长,四面旗帜背身上,眼睛大大照前方,专除害虫本领大。(蜻蜓)

师:你可真棒,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你从什么地方知道这是蜻蜓的呢?

生:蜻蜓的眼睛很大,身体很长……

师:说得对,这些都是蜻蜓独有的特点!

师:我们再来猜一个:

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师:啊,这个小朋友们都知道,螳螂的大刀确实是赫赫有名啊!

3、出示昆虫图片,分析昆虫的构造特征:

a、出示蜻蜓的图片。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它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瞧,蜻蜓的身体都有什么特点?

生:大眼睛、长长的肚皮、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昆虫们有着相似的构造,它们一般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并且它们的身体还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主要部分,你们瞧,它的六条腿和两对翅膀都是长在这个部位上的。

b、出示螳螂的图片。

师:我们再来看螳螂,虽然它和蜻蜓的外形相差很大,但也有着相同的构造。凭借这些特点,我们就能大略的辨认出哪些才是昆虫。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青虫除了遇到蜻蜓和螳螂外,还可能遇到了哪些昆虫呢?

生:瓢虫、蜜蜂、蝴蝶……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昆虫还真不少!你能用简笔画的方法画一画你所说的昆虫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虫吧!

揭示课题:《来画虫》

二、走进昆虫王国

1、欣赏昆虫图片。

师:昆虫的世界神秘博大,刚才我们画的昆虫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想了解更多的昆虫吗?走,让我们走进昆虫王国去看一看!

课件流动展示昆虫图片,请学生欣赏。

虫虫虫爬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趣,尝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愿意大胆地说出“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式。

3、萌发“不做懒惰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重点】

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趣,能较自然地唱弱起拍。

【难点】

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与有趣,愿意大胆地说出“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做过幼儿家庭调查问卷,预先了解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现状,组织过相应的谈话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态度。

2、物质准备:PPT教学课件;《懒惰虫》MP3音乐。幼儿座位围成一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1、幼儿自主欣赏歌曲,初略感知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2、幼儿相互交流与分享各自欣赏到的零碎经验。

二、辨认图谱,直观理解歌词内容。

1、幼儿自主观察音乐图谱,猜测、想象图谱符号标记的含义。

2、师幼共同阅读音乐图谱,交流、分享各自读懂的符号标记。

三、随乐跟唱,掌握歌曲重点难点。

1、教师清唱示范,幼儿尝试跟唱,聚焦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2、摘句练习演唱,注意纠正幼儿的口齿发音,鼓励幼儿在练唱的时候添加表情或动作,进行有表情演唱歌曲。

四、设置规则,感悟歌唱游戏情趣。

1、教师介绍“懒惰虫”游戏规则。

2、幼儿根据游戏规则玩2—3遍歌唱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纠错建议或改善要求,鼓励胆怯的幼儿能够大大方方地练习说“我会XX,我不是懒惰虫”的完整句子,逐步提升小班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虫虫虫爬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较自然地唱弱起拍。

2、借助动作的提示,理解并记忆歌词。

3、在找“懒惰虫”游戏中,感受歌曲诙谐情趣,并懂得做个勤劳的孩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三、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1、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是鸭妈妈,那你们是?(小小鸭)

2、介绍游戏的玩法。

师:现在妈妈要来找一找我的小小鸭在哪里?妈妈摸到你的头,你就站在妈妈的后面做小小鸭,我们一起去找别的小小鸭,好吗?

幼:好。

3、游戏:《找小小鸭》

(1)教师根据《懒惰虫》的音乐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一只小小鸭?它的嘴巴扁,它的毛儿黄,它是一只小小鸭?(请拍到头的幼儿走在教师的后面。)

(2)教师问走上前的幼儿:刚才妈妈说你们是谁呀?(小小鸭)那就请你们举起手大声地告诉大家我是谁?(引导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

(3)师:妈妈再来找找小小鸭,找到你你就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游戏。)

(4)师:现在妈妈要变了,我不找小小鸭了,听听我要找什么呀?(教师根据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一只小小鸡?它的脑袋圆,它的嘴巴尖,它是一只小小鸡!”

(5)教师请最后一个被拍到的幼儿站起来后,问大家:刚才妈妈找谁呀?(小小鸡)谁是我的小小鸡?(x x x)[教师引导该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鸡!(我是小小鸡!)]

(二)、学唱歌曲《懒惰虫》。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师:现在妈妈不找小小鸭也不找小小鸡了,听听看我要找谁呀?(教师清唱一遍歌曲)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师:刚才妈妈在找谁呀?(懒惰虫)

(2)师:什么样的人叫懒惰虫?(请幼儿自由发言)

(3)师:他的身上哪里痛?(请个别幼儿回答)

(4)师:懒惰虫为什么一身都是痛?

(5)师:你们愿不愿意做懒惰虫?

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想不想再听一遍?(想)

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一遍。

3、通过游戏《找懒惰虫》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现在让妈妈来找找谁是懒惰虫?(教师根据节奏边念歌词边找懒惰虫)教师找到后问该幼儿:你是不是懒惰虫?(不是)那就请你举起手告诉大家“我不是懒惰虫!”。(引导该幼儿大声地说:我不是懒惰虫!)

4、幼儿学唱歌曲。

(1)师:请你们伸出手来和妈妈一起找找懒惰虫。(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师:懒惰虫因为很懒,所以它什么都不肯做,结果弄得自己这儿痛,那儿疼的,很不好受,你们愿意像懒惰虫这样吗?

幼:不想。

师:是啊,我们小(二)班的宝宝们可能干了,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我们是不是懒惰虫呀?

幼:不是。

(三)师生共同表演

师:好,勤劳的宝宝们,那我们都到中间来把我们学得这首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不好?

幼:好!

虫虫虫爬教案 篇7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绘得情景交融,亦真亦幻,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带学生进入这个神奇的世外桃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小虫、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拿到这样的文章,喜读、乐读。在品读感悟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时,以读代讲。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活动的范围广泛,能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亲近、观察过的小虫,由此产生共鸣,学生心里的声音犹如一股股清泉不断涌现,学生们个个挥笔跃跃欲试,十几分钟过后,学生们那一段段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小虫世界待以之久展现……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世界展现地淋漓尽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够模仿《草虫的村落》文章写作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小练笔反馈而知,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小生灵的热爱,我的目的达到了。

虫虫虫爬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屁、股”等16个生字,会写“屁、股”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泡”。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重点]

1.能够用“一会儿”造句。

2.体会想象中蕴含的童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

讨论有关虫子的话题,引入主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互相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小组学习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

(2)指名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

(3)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4)组词学习多音字“泡”。

1.读一读,连一连。

尿jìn

劲shn

婶huàng

撞niào

晃zhuàng

2.给多音字组词。

泡po()()

pào()()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教师提问: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不好”?(1~2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讲“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3~4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讲“我有很多小伙伴”?(5~6自然段)

第7自然段讲了什么?(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

3.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毛茸茸

虫虫虫爬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并愉快的投入活动。

2、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的进行表演。

3、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磁带——《懒惰虫》

情境表演——懒惰虫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情境表演,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帧

(1)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2)提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我不是懒惰虫。”

(3)提问:“懒惰虫的手脚、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儿歌的后半部分。

(1)讨论:“你们不是懒惰虫,那是什么人?为什么?”。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3)提问:“你们会做什么劳动?”,讨论后教师与幼儿边表演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4)启发幼儿用愉快的情绪表演儿歌后半部分并加入自己劳动的句子。如:“我会拖地板、我会拖地板,我经常拖地板。”

4、帮助懒惰虫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读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附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劲。

我的手有劲,我的脚有劲,我天天在劳动。

我会……,我会……,我经常……。

活动反思:

1、本节课的目标中目标一达成得比较好,幼儿都能够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而目标二完成得还不够。相比较而言,唱得多动得少了一些,在音乐课也同样要注重动静交替。

2、练声环节的有机整合,今天的练声只是单纯的以师幼问好的形式练了下声,其实应该更加注重音乐元素的结合,让练声也为今天的音乐课做铺垫,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选择上学期学过的《鱼儿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这样在练声中就让幼儿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多思考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问幼儿为什么勤快人要唱得快懒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儿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

4、本节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够大胆的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幼儿只是简单的创编出了歌词中的动作,应该充分发散幼儿的思维,一起来表演勤快人还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懒惰人可以翘着二郎腿什么都不做等等。这样歌曲的情景性更强,也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美感。

5、图谱的有效运用。在环节四中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的出示了图谱,每一张图谱都是一句歌词,幼儿在说说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记忆了歌词内容。在老师的范唱后,幼儿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虫虫虫爬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电功率教案收藏8篇


在每个值得庆祝日子里,想必当自己发表朋友圈后都会受到别人的祝福吧,祝福语是亲人、朋友之间的鼓励祝福。希望美好的祝愿一直陪伴您。有什么精致的祝福语推荐嘛?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电功率教案收藏8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电功率教案 篇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李子明           课题    第八章:电功率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过程方法: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学习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    媒体    三个人为一组,每组配有: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如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呢?上课我们学过了哪两种方法?它们分别根据什么公式进行测量、计算的?    【提出问题】怎么测电功率?    【方案1】可以利用电能表和钟表测。    【方案2】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测出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功率。    如果我们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种方法呢?小灯泡不能接在家庭电路上,应该用第二种办法测。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师〗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额定功率,如果小灯泡不是在额定电压下,它的电功率叫什么功率,你想要测量的是什么功率?    (一)【测量要求】(3min)    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有很多,对应的实际功率也有很多,为了全面地看清小灯泡的电功率变化情况,我们需要测量多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大小。    测哪些功率有代表性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师生讨论    类比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对电功率的测量    为测量什么做好铺垫    分别测量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实际功率即可:    (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测出其功率,观察小灯泡亮度。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测出其功率,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测出其功率,并观察小灯泡亮度。    (二)【设计实验】(6min)    1.要使小灯泡发光,该如何连接?    2.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该如何设计电路图?    3.要使小灯泡两端达到额定电压,电源电压应该是多大,需要几节干电池串联?    4.要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该在电路中连入一个什么器材?    5.怎样知道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和不在额定电压下发光?看谁?通过谁来调节?    (三)【进行实验】(25min)    强调几个问题: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2.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估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最大值,选择合适的量程,并注意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法。    3.合上开关前,应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调整。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变阻器阻值变大或变小,怎么调能使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或变小。    (四)【分析论证】(3min)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小灯泡发光的功率分别是多大?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五)【评估】(3min)    1.你的实验数据和现象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    2.你通过实验,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交流】(2min)    书写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    [题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实验器材]:小灯泡(2.5V 0.3A)、电压表(0~0.6A和0~3A)、电流表(0~3V和0~15V)、干电池(三节)、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    次数    要求    亮度    电流    电压    电功率    1    U=U额    2    U>U额    3    U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电功率教案 篇2

课题:

电功率。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教具:

“36V40W”电灯一只,标志清晰的“220V10Ow”“220V15w”白炽灯两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或画上铭牌的小黑板一块,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低压电源各一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利用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棗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请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抄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1: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焦耳;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40000焦耳,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电流通过电扇电动机做功多)

然而,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要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和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上题中电流每秒各做多少功。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每秒做功。

结论: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做功快。

讲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不仅需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更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上,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本节就来学习有关电功率的知识。

二、讲解新课

板书:二、电功率

什么是电功率呢?与力学中的功率相类似,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电功叫做电功率。板书: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根据定义,可得出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2)公式: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如果电压U的单位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用安培,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力学里功率的单位瓦特。

边讲边板书:

(3)单位:瓦特、千瓦,l千瓦=1000瓦。

向学生指出,由电功率的单位千瓦,还可以导出一个常用的电功单位千瓦时,电功率是1千瓦,电流在1小时内所做的电功就是1千瓦时。那么1千瓦时合多少焦耳呢?板书:由公式W=Pt得

W=Pt=1千瓦×1时=l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即1千瓦时=3.6×106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还有一个什么电功的单位表示的电功也等于3.6×106焦耳?(度)告诉学生,1千瓦时就是1度电。根据国家的计量标准,在技术文献中,电功的单位不再用“度”,而统一使用“千瓦时(kwh)”这个单位。

让学生做课文中的例题,然后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公式。特别是要正确代入各量的单位,并用W=Pt做一些口头练习:

问:100瓦电灯正常工作10小时,做多少电功?

20千瓦电动机工作半小时,做多少电功?

转入额定功率的教学。(用课本上“通常我们说这个电灯的功率是40W……同一个用电器的功率总是同样大吗?”引入要讲的课题)

指出我们可以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向学生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做法、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然后做实验。

实验后,让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指出用电器工作时的功率和它工作时的电压有关系。

边讲边板书: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进一步向学生交待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通常叫做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边讲边板书: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炽灯泡上的标志,说明其含义;传看或展示小黑板上电动机的铭牌,加深对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的印象。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第二节练习和习题第1、2题。

看课本列出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算出47厘米彩色电视机在额定电压下工作5小时要用多少电。对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可布置做章末小实验“利用电能表测电功率”。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九章

电功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

〖师〗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呢?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1〗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个上面标有“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做功快,有的做功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做功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板书课题)

1.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电能表转得快说明用电器做功快,转得慢说明用电器做功慢。

这做功快慢的我们需要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它就是电功率;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叫速度。为什么非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叫速度呢?

因为我们取相等的时间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且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数值正好与现象相符。

2.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它的大小也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计算公式也可类比速度的公式得出。

3.电功率的单位有两个,一是导出单位:焦/秒(J/s);一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W=1J/s。

4.例1:电流通过电扇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是2400 J;电流通过洗衣机工作1 min时消耗的电能是6000 J;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电流做的功多?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时做功快?为什么?

例2:上题中,如果电风扇和洗衣机都消耗4000 J的电能.电风扇要工作100 s,洗衣机工作40 s,哪台电器功率大?为什么?

例3: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 J;洗衣机通电工作2 min,电流做功12000 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5.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引导学生看书,找出功率最大与最小的,比较一下,感受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电功率大小。

1.大家看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千瓦×时。千瓦是电功率的单位,时是时间的单位,故千瓦时就是电功率乘时间,即电功的单位。

2.计算:1kW・h=1000W×3600s=3.6×106J。

3.含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课本上的例题:

变式:变换一些数值,让学生重新计算,或将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再计算一下。

1.现在我们再看这两个灯泡的差异,一个上面标有“220 V,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100W”,大家猜测一下,这些标号有怎样的含义呢?

“220V”可能是灯泡的额定电压,这后面的数字都是功率的大小,则表示灯泡的额定功率,即在额定电压下的发光功率。

1.根据其定义式P=进行测量。

讨论需要什么器材?测量的步骤有哪些?如何计算等?

(4)例题:某电能表后只接一个灯泡,测得电能表转盘转10转所用的时间为10秒,则所接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

(1)电功率与电流、电压间的关系为P=UI。

(2)讨论如何测量,用什么器材,如何计算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本课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单位、测量,延伸了千瓦时的来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等知识。电功率的概念是通过与速度的概念类比得出的,因为它们都是研究“快慢”类的问题;电功率的单位有两个,一是导出单位,一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为等量的;电功率的测量有两种,一是通过电能表、秒表测量,一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教案 篇4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

2.一个灯泡的电阻为484Ω,接到照明电路中,通过这个灯泡的电流是____A,通电 lh,这个灯泡消耗了__________J的电能。

3.一只灯泡标有“36V,40W”的字样,这说明灯泡的__________是36伏,灯泡的__________是40瓦。

4.将标有“220V,750W”的微波炉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路上,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_安,它的电阻是__________欧,这个微波炉2分钟共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焦。

5.一台电焊机正常工作半小时共消耗了1.5kW·h的电能,那么这台电焊机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W。

7.日常生活中所说的1度电的“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

A.消耗电能越多,功率越大B.消耗同样的电能,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C.用电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越多,功率越大

9.一只标有“PZ220—100”字样的灯泡,正常工作100小时,用几度电?1千瓦时的电可供标有“PZ220—40”字的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

电功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

2.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1.重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

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采取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

二、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主要采用启发式)

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通过例题,加深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引导学生自学)

电功率教案 篇6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快慢,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单位千瓦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做功的快慢的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严谨的的学习态度,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

难点:千瓦时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导入

展示电能表实物。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在只使用一只节能灯时,铝盘转得慢,而使用电热水器时,铝盘转得快,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铝盘转动的快慢跟接入电路中的用电器有关,究竟是用电器的哪一个物理量影响了铝盘的转速?引入新课内容《电功率》。

(二)新课讲授

1>《电功率》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跳闸的原因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跳闸的主要原因包括:

短路故障,漏电故障,负载功率过大,导线过于细等。

以上几种情形都会导致电路总功率过大,干路电线温度过高而出现跳闸。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二、请你简单谈一谈为什么要高压输电?

【参考答案】

高压输电是指用高压线输送电能。高压输电是通过发电厂用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升压后传输的一种方式。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输电是因为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物理教学评价是依据所确立的物理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是 否满足其教学对象的需求或满足程度所给予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具有以下功能。

①诊断功能;②导向功能;③发展功能;④管理功能。

其中实现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是当代教育评价所追求的,也是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实施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帮助教师较为全面地认识自我,在评价中调整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二是通过教学评价,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四、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有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1)现代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4)物理教学要关心科技发展。

(5)物理课堂教学要生活化。

(6)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良好情感。

(7)现代物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得以延长和放大。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电功率教案 篇7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首先我们对这节教材进行一个分析。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后面又将学习电和热。所以,本节课既是对电功率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实验观察即降低了难度又提高的兴趣,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学生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学习了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且已经有了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经验。同时,本节实验电路图与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一致。学生可以在巩固熟练前面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初步培养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1.知道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2.知道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

3.能够根据探究内容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的理解。

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的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知道用电器不同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的变化特点。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利用电功率计算公式作为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方法和步骤,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能够根据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并得出实验结论。

(一)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思维清晰,逻辑通顺,对知识点的认识从直观感受升华到理论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

(二)学法:

本节课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首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学生新课的学习做好提前的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问题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电功率是表达什么的物理量?

问题2:这些表达式当中哪些量可以直接测量?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问题3:回顾一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画出实验原理图。

通过三个递进问题的回答,学生巩固了前面所学内容,为下面自主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1.如何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如何变化?亮度如何变化?

学生在前面的复习中,回顾了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知识,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电路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则可以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1.在连接电路前,应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值处。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实验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进行对比试验探究。观察不同电压对小灯泡亮度及电功率的影响。

第一大组: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数值。

第二大组: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数值。

第三大组: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数值。

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电学实验操作中,注意电路安全及电路元件的保护。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及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在交流讨论活动中进行分析、探究。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大组对比,可以深刻体会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认识到实际功率是变化的,额定功率是不变的。

1.实验中,一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电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试分析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2.另一位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特别亮。这说明他在闭合开关前没有?

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找出电路连接时产生的故障,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的方法和经验迁移到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来。

安排学生,分组测量二极管在与小灯泡亮度相当情况下,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计算实际功率。比较亮度相当时,二极管的实际功率与小灯泡实际功率的差异。

拓展实验的设置,首先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去发现二极管的节约能源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二极管的应用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小结的过程既是对本节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也为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学生通过交流和自主实验得出的结论和收获,记忆的更加深刻。

作业:

1.思考:实验中三个大组对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进行了三次测量,是否可以将三次测量的功率求平均值?

2.观察家庭用电器,记录三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分析比较哪一个用电器更费电?为什么?

两个思考题的设置,是从生活中的物理走向实验室物理,然后再继续回答生活中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贴近生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初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电功率教案 篇8

1.电功是指__________的功,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________、电路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的乘积,表达式W=________.

2.电功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___.

1.在一段只有电阻元件的纯电阻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等于电流通过这段电路时发出的________,即Q=W=__________,由欧姆定律U=IR,热量Q=________,这就是焦耳定律.

2.一段电路因发热而消耗的功率P热=______,称为热功率.纯电阻电路上的热功率可表示为P热=__________.

3.如果不是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外,其他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的电功仍然等于______,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仍为______,此时电功比电阻上产生的热量______.

三、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EI=U外I+U内I,反映了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__________表示电源提供的电功率,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表示外电路和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公式表明,电源提供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______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另一部分消耗在________上,转化为内能.

2.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______________ ______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当电源流过单位电时,若电源电动势越大,则电源提供的__________越大,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越强.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家用小电器,例如电吹风、电熨斗等,它们都会分为几档,像电吹风可以吹凉风、暖风和热风.你知道如何计算它们消耗的电能吗?

1.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2.设加在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电路的电流为I,试推导电流做功的表达式.

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特别是空调,电热器等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引发的火灾事故越来越多.据统计很大一部分火灾的事故原因是导线、插座或开关等元件温度升高而导致的.电流通过导体为什么会发热,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什么样的电路是纯电阻电路?

2.电功和电热相等吗?

3.比较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2.电功与电热的关系:纯电阻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非纯电阻电路中: __________.

1.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和内、外电压的关系是怎样的.

2.推导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关系并解释各项的物理意义.[

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______________,对于纯电阻电路该式可写为______.

2.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能力.

1.什么是电源的输出功率?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纯电阻电路)?

2.电源的效率如何计算?它与外电阻有怎样的关系?

例1 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 V电压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 A.若把它接入2 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 A.

( 1)求电动机正常工作 时的输出功率.

(2)若在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此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多大?

变式训练1 某吸尘器中的电动机线圈电阻为1 ,接在220 V的直流电压下,工作电流为1 A,则吸尘器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发热损耗的功率为_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为________.

如图1所示,线段A为某电源的U-I图线,线段B为某电阻R的U-I图线, 由上述电源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时,则:

(1)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是多大?

(2)电源内部损耗的电功率P内是多少?

变式训练2 电路图如图2甲所示,图乙中的图线是电路中的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图象,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5 ,定值电阻R0=3 .

(1)当R为何值时,R0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2)当R为何值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最大值为多少?

思路点拨 求解本题应把握以下三点:

(1)由U-I图象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R0消耗的功率最大.

(3)利用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的条件,求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3.电动机的电枢阻值为R,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工作时间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保持一定,在外电路的电阻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

二、

一、

1.因电流是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做的功,实质上是电场力对自由电荷做功.

2.推导:t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荷总量q=It,电场力移动电荷做的功为W=qU,所以t时间内电流做功W=UIt.

二、

1.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元件的电路是纯电阻电路.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做功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导体的内能.

2.在纯电阻电路中,两者相等;在非纯电阻电路中,两者不相等.

3.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其他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这时电功仍然等于UIt,电热仍为I2Rt,此时电功大于电热.

2.根据E=U内+U外可得EI=U内I+U外I,式中EI表示电源提供的电功率,U外I表示外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U内I表示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

1.电源的输出功率是指外电路消耗的功率.

P出=I2R=E2R+r2R=E2RR-r2+4Rr=E2R-r2R+4r,由此可知当R=r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P出max=E24r.

(2)P出与外电阻R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当Rr时,若R增大,P出减小.对一个确定的电源,除R=r外,外电阻 有两个值对应的输出功率相等,即(ER1+r)2R1=(ER2+r)2R2,化简后得到这两个阻值的关系为R1R2=r2.

2.=P出P=IUIE=UE=IRIR+r=RR+r=11+rR,可见,外电阻R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当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50%,此时电源的效率并不是最高.

解析 (1)电动机不转时,说明电动机无机械能输出,它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此时电动机可看做纯电阻电路,则R=UI=0.5

当 加电压为2 V、电流为1 A时,电动机正常工作,有机械能输出,此时电动机为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等于转化的机械能和内能之和.

总功率P总=UI=2 W,则输出功率P出=P总-P热=1.5 W.

(2)若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被卡住,电动机无机械能输出,看做纯电阻电路,此时的电热功率为:

P热=U2R=220.5 W=8 W.

E=3 V,r=EI=36 =0.5 .

从图线B可读出R=UI=1 .

由电源E=3 V,r=0.5 与电阻R=1 组成的闭合电路中,I=ER+r=31.5 A=2 A,则P出=I2R=4 W.

(2)P内=I2r=2 W.

1.B

2.D

3.AC

4.B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晚安的句子朋友圈摘录56句

晚安句子 06-04

高考英语名言警句(合集41句)

高考英语名言警句 06-04

「教案收藏」 毕业实习证明模板

毕业生实习结束证明 实习证明 01-21

公司销售规章制度书5篇

公司销售规章制度 销售规章制度 06-04

对象生日祝福说说摘抄(23条)

对象生日祝福说说 06-04

元宵节个性句子

元宵节个性句子 06-04

销售心得(分享十五篇)

销售心得 06-04

最新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收藏十一篇

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班会 02-17

市乡村振兴述职报告7篇

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乡村述职报告 06-04

向老公认错的检讨书五篇

老公认错检讨书 认错检讨书 06-04

物业转正总结怎么写九篇

物业转正总结 06-0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