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分解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摇滚小子)下面由趣祝福的编辑给大家来分享“分解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让优秀的教案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欢迎使用我们提供的资料让您的学习更加高效!

分解课件 篇1

1、计算下列各式:

⑴(a+4)2=__________________⑵(a-4)2=__________________

⑶(2x+1)2=__________________⑷(2x-1)2=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你根据上面的等式填空:

⑴a2+8a+16=_____________⑵a2-8a+16=_____________

⑶4x2+4x+1=_____________⑷4x2-4x+1=_____________

2、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等式就是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若用△代表a,○代表b,两式可表示为△2+2△×○+○2=(△+○)2,△2-2△×○+○2=(△-○)2.

3、a2-4a-4符合公式左边的特征吗?为什么?

4、填空:a2+6a+9符合吗?______相当于a,______相当于b.

可以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多项式通过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x2+10x+25⑵4a2-36ab+81b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⑴16a4+8a2+1⑵(m+n)2-4(m+n)+4

3、变式训练:若把16a4+8a2+1变形为16a4-8a2+1会怎么样呢?

4、运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分析:重点是指出什么相当于公式中的a、b,并适当的改写为公式的形式.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强调: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为止.

A、x2+2xy-y2B、-x2+2xy+y2C、x2+xy+y2D、x2-xy+y2

⑵分解因式:-a2+2ab-b2=_________,-a2-2ab-b2=_________.

⑵已知a2-2a+b2+4b+5=0,求(a+b)2005的值.

⑶若把a2+6a+9误写为a2+6a+9-1即a2+6a+8如何分解?

补充习题P42-431、2、3、4.

分析:许多情况下,不一定能直接使用公式,需要经过适当的组合,变形成公式的`形式.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了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上一节课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经验,探索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公式法,即先观察公式的特点,再直接根据公式因式分解.

分解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关于地位与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因式分解》第四节课的内容。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在简单的多项式除法的应用;二是利用因式分解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三是因式分解在数学应用问题中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代数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因式分解的应用在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会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②会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及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目标:

①初步会综合运用因式分解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

②培养分工协作及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③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验快乐。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利用因式分解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关键,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学习的重点:

①会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②会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及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的难点:

①因式分解过程中出现的符号问题,整体思想和换元思想的应用。

②综合运用因式分解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

4、关于教法与学法。

学情分析:

①七年级学生对于代数式的运算较之有理数运算有较大的困难,由于因式分解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有部分学生对于此概念容易混淆

②对于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有部分学生容易在应用时混淆。

③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学生是初次接触,对于方程的根的情况较难理解。

④因式分解的综合应用上学生困难较大。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和统一的,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就本节课而言,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亲身体验为主线,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点拨和组织作用。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注: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教学思想:整体思想和换元思想的体现。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共设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问题,复习回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地、主动地去探讨问题,这是学习成功地一个保障。

小小考场: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

(1)a2+a (2)a2–4; (3)a2+2a+1

说明:① 巩固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解法;

②复习巩固两个基本公式。

第二环节, 尝试练一练:(预设题)

① a2÷(-a ) ② (a2+a)÷a

③ (xy2—2xy)÷(y—2) ④ (9a2—4)÷(2—3a)

说明:1、本题前两小题可请学生口答,后两题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自己先做,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错误。

2、通过预设题,层层递进,为例题的理解作了个铺垫,降低了本节课的难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理解书本例1。

3、请同学及时归纳用因式分解解决代数式的除法的方法和步骤:

①对每一个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②约去相同的部分;

③注意符号问题,整体思想的应用 。

4、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通过尝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造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势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开动小火车(填空)

1、(a2—4)÷(a+2)= 2、(x2+2xy+y2)÷(x+y)=

3、 (ab2+a2b)÷(a+b)= 4、(x2—49)÷(7—x)=

说明:本题先给学生3~5钟思考,采用开动小火车形式既训练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又是对例1的及时巩固。

第四环节,合作探索,共同发现:

以四人一组分小组讨论书本的合作学习内容,并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对于学生的发言应尽量鼓励。

分析:由AB=0可知A=0或B=0,利用此结论解方程(2x+3)(2x—3)=0可得2x+3=0或2x—3=0。

第五环节,例题精析:

例、(2x-1)2=(x+2)2

分析:本例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思对于本题的求解教师可板书过程,并强调利用因式分解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点:

①求解原理是:由AB=0可知A=0或B=0。

②先移项,注意移项后要变号,等号右边为0。

③利用整体思想和换元思想因式分解。

④注意方程根的表示方法。

第六环节,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最棒:

1、(4mn3-6m3n)÷(2n2+3m2) 2、[(2a-1)2-(3a-1)2]÷(5a-2)

3、49x2-25=0 4、(3x-2)2=(1-5x)2

突破重点,巩固提高.

第七环节,探索提高,提升自我:

1、 已知:| x + y + 1| +| xy - 3 | = 0 求代数式xy3 + x3y 的值。

2、把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相邻的两个偶数的平方差(较大的减去较小的)一定是4的倍数吗?是否可能有比4大的偶数因数?

说明: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第八环节, 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这一部分可由学生自行小结,尽可能说明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补充。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由学生自行小结,点燃学生主题意识的再度爆发。同时,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自我评价和巩固,成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亮点。

第九环节,作业布置:

1、书本作业题,作业本。

2、兴趣题:手工课上,老师又给同学们发了3张正方形纸片,3张长方形纸片,请你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将多项式2a2+3ab+b2 因式分解

教师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性,作业进行分层次要求。兴趣题可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因式分解的技能和技巧。

三、板书设计:板书主要分课题、投影区和注意要点区。

四、关于教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要性,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强调“双基”,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整堂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体现自我,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快乐。

分解课件 篇3

【设计主题】

本微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复习因式分解基本方法。本微课通过典型例题,从提取公因式,到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通过本微课,学会如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最后练习进行检测,达到掌握因式分解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背景】

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八年级上的学生,以前学习多项式运算,现在进行它的相逆过程。对部分学生有一定难度。

2.教学情况分析: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本微课掌握因式分解基本方法,通过相应的变形整理达到可以提取公因式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超过四项的多项式是学生学习难点,如何进行分组是关键。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

2.能够正确使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能够对四项及以上的多项式进行分组。

【学习任务】

通过例题一巩固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

通过例题二巩固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并要求每个因式不能再进行因式分解为止;

归纳总结因式分解方法:一提,二套,三分组,四要分解到各个因式不能再进行因式分解为止

注意事项:两点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

对各题进行讲解,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小结】

通过本微课,学生能够对因式分解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此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因式分解由易到难,并重点对分组进行大量的练习,以达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学生在课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复习,才能做到应用分组,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微练习

一、填空题

1、计算3×103-104=_________

2、分解因式x3y-x2y2+2xy3=xy(_________)

3、分解因式–9a2+=________

4、分解因式4x2-4xy+y2=_________

5、分解因式x2-5y+xy-5x=__________

6、当k=_______时,二次三项式x2-kx+1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x-4)(x-3)

7、分解因式x2+3x-4=________

8、已知矩形一边长是x+5,面积为x2+12x+35,则另一边长是_________

9、若a+b=-4,ab=,则a2+b2=_________

10、化简1+x+x(1+x)+x(1+x)2+…+x(1+x)1995=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m(a+b)=ma+mbB、ma+mb+1=m(a+b)+1

C、(a+3)(a-2)=a2+a-6D、x2-1=(x+1)(x-1)

2、若y2-2my+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m=1B、m=-1C、m=0D、m=±1

3、把-a(x-y)-b(y-x)+c(x-y)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是()

A、(x-y)(-a-b+c)B、(y-x)(a-b-c)

C、-(x-y)(a+b-c)D、-(y-x)(a+b-c)

4、-(2x-y)(2x+y)是下列哪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后所得的答案()

A、4x2-y2B、4x2+y2C、-4x2-y2D、-4x2+y2

5、m-n+是下列哪个多项式的一个因式()

A、(m-n)2+(m-n)+B、(m-n)2+(m-n)+

C、(m-n)2-(m-n)+D、(m-n)2-(m-n)+

6、分解因式a4-2a2b2+b4的结果是()

A、a2(a2-2b2)+b4B、(a-b)2

C、(a-b)4D、(a+b)2(a-b)2

分解课件 篇4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数学《9分解》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9的分解是《九珠数学》学习课程下册第页的内容。掌握9的分解是进行9的减法的基础。教材根据幼儿对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图片感兴趣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了情境式教学,使幼儿根据情境故事能直观的、快速的掌握9的分解,体验学习九珠数学的快乐,培养幼儿对九珠数学的情感。也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科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知道把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分法,学会按序分合。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与幼儿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九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九珠数学的情感;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说重、难点。

1、重点:通过活动掌握9的分解。

2、难点:将数字9按序分合。

四、说教法。

本节课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谋求到发展。

五、说学法(学情)。

1、幼儿对直观形象的动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幼儿另一显著特点。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在前面已经了学习2~8的分解,所以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9的分解应教轻松。

六、说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兴趣是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源动力。要让幼儿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掌握数学知识,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设计了“请小朋友来帮助小狗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景,(这一情景一直贯穿这节课的始终)使幼儿一开始就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解课件 篇5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部门

时间活动目标:

1让孩子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理解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5的多种分法。

三。培养孩子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分析多种方法,掌握4的构成。

活动准备:

老师:小兔子(2只兔子,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萝卜(5只)年轻人:笔记本卡,数字卡(每人一张),每人五张纸。

活动过程:

1、 情境创设、组合与分解学习5。

导入:1、师:小朋友们,看看符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到我们班来做客?

2、出示小兔子。

收成的秋天快到了。 农夫捡了很多萝卜。 我们要数多少?

三。老师展示萝卜,一个一个地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农民伯伯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老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老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

二、幼儿操作。

1、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师: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得呢,假如你有三个胡萝卜,要分给两只小兔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

如果有四个,它们可以分为1和3、3和1、2和2。

老师:您如何将五个萝卜分成小灰兔和小白兔?请小朋友来分。

2、再请个别幼儿来分。

分解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会作力的分解图

3、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4、会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利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精神与科学严谨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会作力的分解图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重点突破:互动探究及自主探究部分均安排学生作图及计算,使得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学难念】

根据问题受力情况分力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

难点突破:以实验的手段,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感觉变看见,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探究,自主探究,深刻体会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及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非常荣幸能来富春中学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先邀请两位男生上前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个小游戏。

师生互动:邀请两位男生模拟拔河进入相持阶段,握紧绳子用力拉,然后教师用两根手指从绳子中部往边上一拉,结果把两个男生都拉过来了。

教师继续点燃气氛:老师不仅可以用两根手指轻松拉过两个男生,还可以单手拉动大客车,可惜这个就不能现场演示了,大家看一段视频吧! (播放视频)

教师留下悬念:为什么老师能“四两拨千斤”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了。

教师明确课堂内容的意义: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有时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这就是力的合成。实际中又有很多情况下一个力能产生多个作用效果,为了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我们又必须用几个力去代替这一个力,这就是力的分解。比如,刚才两位同学拔河,老师在绳子中部施加了一个横向的拉力,这个力就同时产生了拉动两位同学的作用效果,要解释这四两拨千斤现象就必须学习力的分解知识。现在我们从简易点的情况入手研究力的分解。

[师生互动探究一]

(图片展示:拖拉机拉耙,人拉箱子!)

教师疑问过渡: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这里物体都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对物体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教师:接下去我们用实验进行探究。

师生实验探究:我们将一小车放在测力台秤上标一下指针位置,小车的一端用细绳连接着力传感器,同学们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读出拉力值,小车另一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挂钩码,即给小车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里我们挂上重为的钩码,请同学们在学案上记录下

教师提问学生1:同学们在台秤和传感器的读数方面观察到什么现象?请描述一下!

(传感器原先无读数,现在有读数了,台秤读数减小了)

教师继续提问:这说明该斜向上的拉力对小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一个竖直向上拉小车的效果和一个水平向右拉小车的效果)(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学生)

分解课件 篇7

【实验目标】

1、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力。

2、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实验内容】

演示实验:

“谁是大力士?”、“重物断线”、“斜拉物体”;如图

2、学生分组实验:

“斜面上的物体”、“手撑铅笔”:如图

【实验思路】

教学重点: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确定。

实验设计:

1、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难以想象一个已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体验到一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为此,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其中“重物断线”“斜拉物体”老师演示,“谁是大力士?”请两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演示),两个学生小实验(“斜面上的物体”、“手撑铅笔”)。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降低了难度。

2、本节课开始引入时,由学生互动做了“谁是大力士”的演示,老师又演示了“重物断线”。课堂中也举了大量的生活中例子,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 演示“谁是大力士?”:两个高大男生用力拉直一条水平绳子,一瘦小女生在绳子中间突然用力一拉,便把两位男生都拉动了。教师:“谁是大力士?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2、 演示“重物断线”:用一根丝线挂着一重物(可以是砖头),开始时丝线并拢(平行),然后慢慢分开丝线的两端,使两丝线的夹角逐渐变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丝线突然断裂,重物掉落地上。

让学生带着以上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预习,学生展示

什么是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力的分解应遵循什么法则?

教师:平行四边形定则中对角线表示合力,两邻边表示分力。大家在学案上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多少个以它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答案是无数种。

教师:那么力的分解是不是也有无数种可能呢?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将一个已知力唯一分解呢?

学生: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2、已知其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先留个悬念)

教师:力的分解在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我们常常会根据一个已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这个已知力唯一分解。

演示实验:

1、斜拉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斜向的拉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

器材:电子秤,装有钩码的小盒子,测力计。

实验过程:将小盒子放在电子秤上,让学生观察电子秤的读数,并做记录。用测力计斜拉着小盒子在电子秤上运动,让学生再观察电子秤的读数,并做记录。

问题:测力计作用在小盒子上的斜向拉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这个拉力应如何分解?(学生通过实验的数据可以回答重物对称的压力变小了,应该将这个力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

接着,可让学生总结本实验中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的思路:即是根据实验确定已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也就确定了两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已知力唯一分解。

学生分组实验1:斜面上的物体重力的分解

分解课件 篇8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1、力的方向.

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2、力的大小.

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3、力的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总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后记:

分解课件 篇9

课型 复习课 教法 讲练结合

(知识、能力、教育)

1.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2.通过乘法公式 , 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根据题目的形式和特征 恰当选择方法进行分解,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案

一:【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 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分解困式的方法:

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

完全平方公式: ;

3.分解因式的步骤:

(1)分解 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 分解。

(2)在用公式时,若是两项,可考虑用平方差公式;若是三项,可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若是三项以上,可先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提公因式时,其公因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二):【课前练习】

1.下列各组多项式中没有公因式的是( )

a.3x-2与 6x2-4x b.3(a-b)2与11(b-a)3

与 nynx c与 abbc

2. 下列各题中,分解因式错误的是( )

3. 列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4. 分解因式:x2+2xy+y2-4 =_____

5. 分解因式:(1) ;

(2) ;(3) ;

(4) ;(5)以上三题用了 公式

二:【经典考题剖析】

1. 分解因式:

(1) ;(2) ;(3) ;(4)

分析:①因式分解时,无论有几项,首先考虑提取公因式。提公因式时,不仅注意数,也要 注意字母,字母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一次提尽。

②当某项完全提出后,该项应为1

③注意 ,

④分解结果(1)不带中括号;(2)数字因数在前,字母因数在后;单项式在前,多项式在后;(3)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4 )分解结果应在指定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若无指定范围,一般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

2. 分解因式:(1) ;(2) ;(3)

分析:对于二次三项齐次式,将其中一个字母看作末知数,另一个字母视为常数。首先考虑提公因式后,由余下因式的项数为3项,可考虑完全平方式或十字相乘法继续分解;如果项数为2,可考虑平方差、立方差、立方和公式。(3)题无公因式,项数为2项,可考虑平方差公式先分解开,再由项数考虑选择方法继续分解。

3. 计算:(1)

(2)

分析:(1)此题先分解因式后约分,则余下首尾两数。

(2)分解后,便有规可循,再求1到20xx的和。

4. 分解因式:(1) ;(2)

分析:对于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般采用分组分解法,

5. (1)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

(2)已知 、 、 是△abc的三边,且满足 ,

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

分析:此题给出的是三边之间的关系,而要证等边三角形,则须考虑证 ,

从已知给出的等式结构看出,应构造出三个完全平方式 ,

即可得证,将原式两边同乘以2即可。略证:

即△abc为等边三角形。

三:【课后训练】

1. 若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的值是( )

a.24 b.12 c.12 d.24

2. 把多项式 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

a. b. c. d.

3. 如果二次三项式 可分解为 ,则 的 值为( )

a .-1 b.1 c. -2 d.2

4. 已知 可以被在60~70之间的两个整数整除,则这两个数是( )

a.61、63 b.61、65 c.61、67 d.63、65

5. 计算:19982002= , = 。

6. 若 ,那么 = 。

7. 、 满足 ,分解因式 = 。

8. 因式分解:

(1) ;(2)

(3) ;(4)

9. 观察下列等式:

想一想,等式左边各项幂的底数与右边幂的底数有何关 系?猜一猜可引出什么规律?用等式将其规律表示出来: 。

10. 已知 是△abc的三边,且满足 ,试判断△abc的形状。阅读下面解题过程:

解:由 得:

即 ③

△abc为rt△。 ④

试问:以上解题过程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填代号) ;错误原因是 ;本题结论应为 。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地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7篇《2023年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分解课件 篇10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所以平行四边行定则依然是本节的重点,而三角形法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得到的,熟练应用矢量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与水平方向成 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化学选修五教案九篇

化学选修教案 选修教案 07-09

道路合同十四篇

道路合同 07-09

给哥哥说生日祝福的句子

哥哥生日祝福句子 07-09

形容心情搞笑句子

心情搞笑句子 07-09

伤感短句(推荐200句)

伤感短句 短句伤感 07-09

结婚祝福幽默句子文案简短(汇总60条)

结婚祝福幽默句子 07-09

七月份工作总结五篇

七月份工作总结 07-09

最新课件: 《故乡》说课稿

故乡 故乡教案 01-29

实用课件: 因式分解教案范本

因式分解导学案 因式分解的应用 09-15

班主任培训方案10篇

班主任培训方案 07-09

小孩不笨观后感(范本6篇)

小孩不笨观后感 07-09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