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宣传部部长述职报告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1

第12课和你、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和八国联军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②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导火线

2、经过:

①爆发: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权

辽东战役——日军制造了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

3、结果:中国惨败;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内容 影响

割三地:、列岛、半岛 中国领土损失严重,刺激了列强的野心

赔两亿:白银2亿两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

开四埠:、沙市、苏州、杭州 列强进一步深入中国

许设厂:允许日本在设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发展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掀起狂朝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借口:镇压运动

2、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之战,迫使八国联军退回)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慈禧在出逃途中下令镇压并部署与联军→八国联军与清军共同镇压义和团(中外反动势力再次,镇压人民反抗)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19xx年)

内容 影响

赔款:白银两 加重了的负担

设立 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

拆毁,允许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禁止人民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改总理衙门为 列强以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阶段 标志

开始形成 战争(或的签订)

程度加深 战争(或和的签订)

大大加深 战争(或的签订)

完全形成 战争(或的签订)

△随堂练习——《全品》第12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2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2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一、背景

中国史上的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近代以来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扩张日益猖獗,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其中,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成为亚洲最强国家之一,对中国领土的掠夺愈发明显。1884年,日本趁利用中国清政府不堪一击的时机,在辽东半岛上建立了岛屿,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接着,日本又逐渐侵占了台湾、朝鲜、辽宁等地,对中国的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决定使用武力,向日本宣战。

二、战争过程

1.战争前奏

1884年6月23日,中国朝廷派遣刘步蟾、戴与但两名军事代表,前往日本和平交涉,要求日本割让辽东半岛上的土地,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绝。此后,两国军队在朝鲜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冲突事件直到7月25日,中国军队向日本宣战。

2.开战初期

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开始了,双方的主要舰队集结于黄海之滨。1884年8月1日,双方的海军在黄海口大败后被迫退至黄海内海,中方的“镇远”号战舰在交战过程中遭受损失。次日,中国军队布置了严密的阵地,试图抵挡日本海军的进攻。然而,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十分薄弱,而日本海军已经逐渐壮大,最终在黄海口获胜。此后,日本南进,中国亦迁往东海,以避免进一步打击。

3.中途岛之战

1885年3月14日,日军在中途岛(Midway)以东的“下关号”和“丹阳号”之间的海域与中国军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海战,这场战斗被称为“中途岛之战”。日军此次战胜了中国的海军建制,将中国军舰“威远”号和“定远”号击沉,这是中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战斗,也是日军赢得的最后一次更大规模海战。

4.北京条约和中日和约的签订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导致了对中国的伤害,最终于1885年4月17日签订了“北京条约”,强制割让了台湾、澎湖群岛、辽东半岛和举行战争失败的交通和船舶被迫赔偿。涵盖领土、贸易、护照、科技和外务等10方面的《中日和约》于同年9月20日在天津签订,宣布结束战争。

三、战争后果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对中国的影响极大,使得中国在近现代封建主义的根基上,被列强划分为半个殖民地,而导致的任何社会领域的落后都深深影响至今。除了割让新疆,促使台湾、朝鲜、香港、澳门、广东等地被列强侵占,中国还失去了对朝鲜和台湾的管理权。中日战争影响深远,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影响触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也是中日两国关系长期受阻的原因之一。

四、课程教学

历史课程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育应该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司空见惯的苦难和屈辱的反思。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历史教训,珍爱如今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昌盛。同时,历史学习应彰显爱国精神,激发学生斗志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课件设计建议

以下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设计建议:

1.介绍战争背景:可立足于19世纪末期的中国和全球大政治背景,解释战争爆发的原因。

2.展示战斗场景:通过图表、视频、图片等方式生动呈现当时的造船业和兵器技术,以及战争爆发后战斗的形象。

3.分析战争后果:重点描述战后中国的困境和受损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当时的历史教训。

4.讨论战争影响:哪些方面受到影响?对中国和日本有什么特殊的影响?此后的中国历史又如何?

5.总结认识:这场战争的基本教训是什么?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此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3

1、知识与潜力目标:

透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资料和影响等。透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资料,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透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带给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透过对本课的学习,透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职责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资料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

学生透过视频欣赏《七子之歌·台湾》,并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那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资料──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出示课题: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讲述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给学生一真题的印象:

一战争原因

二战争过程

三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局图

一、战争原因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

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构成鲜明比较。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二、战争过程

教师播放甲午战争进程的视频,重点讲述黄海大战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在黄海大战当中,重点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透过讲述和观看视频,让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探究: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你得出什么教训?对我们这天有什么借鉴好处?

三、战争结果:

甲午战争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资料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

探究:阅读《马关条约》的每一项资料,分析它带来的危害是什么?结合《南京条约》的资料和危害来思考。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③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4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m.111642.CoM 优美句子网)

一、引言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之一。1904年2月8日,日本对中国正式宣战,开始了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共历时九个月,最终以中国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二、背景

为了开拓市场,日本开始向中国进口茶叶、棉花等商品,而中国则将自己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出口到日本。由于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中国则进一步沦为了半殖民地状态,无力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在朝鲜半岛的侵略愈发明显,但是清政府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制止日本进攻。这种软弱无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爱国主义者的不满,他们积极声讨清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并准备抵抗日本的侵略。

三、战争过程

1.日本进攻

日本在朝鲜半岛不断升级其军事力量,最终派遣了14000名士兵进入朝鲜,随后进攻大连和威海卫。中国军队在威海卫进行抵抗,但由于军备落后以及指挥不力等原因,导致中国军队惨败。

2.山东战争

随着日本在朝鲜半岛的进攻愈发明显,清政府开始派遣士兵进入山东一带进行抵抗。但是由于士兵和军官之间存在的种种分歧,导致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远远不如日本军队。最终,中国军队在山东惨败。

3.登陆台湾

1904年5月,日本在刘永福的帮助下进攻了台湾,中国政府在台湾全军覆没。该城市遭受惨烈的炮火之后,台湾被日本占领,标志着中国的失败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崛起。

四、战争结果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不仅失去了领土和主权,更让整个国家陷入了痛苦和尴尬之中。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被迫签署了《马关条约》,对日本割让台湾地区,并且支付大量赔款,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的状态。

五、结语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深刻教训,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强国才能安身立命的道理。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并加倍努力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从而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历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5

主题: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其影响至今仍在中国和日本社会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该战争的前因后果。

一、前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中日之间的经济冲突。自开埠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晚清时期,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对于外国资本的开采没有限制,日本企业则在中国的煤矿、铁矿、棉纺等领域逐渐掌握了市场。这进一步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其次,是政治上的矛盾。晚清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弱民无力等种种原因,导致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薄弱。日本则利用这一时机,对中国进行一系列的压迫和侵略,如占领台湾、慈禧太后的帽子事件、对朝鲜进行干涉等。这更加激化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最后,是国内局势的变化。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变法运动,试图建立西式的国家体系。然而,由于清政府内部的反动势力和外国列强的干涉,这一运动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而日本则看到了中国内部动荡的机会,试图通过一场战争来占领更多的领土,以便自己的扩张。

二、战争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从战争宣布到战争结束,历时不到半年时间。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海战等,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多次败北,最后不得不投降。

这场战争对于中方来说是极其悲痛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也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对于日本来说,甲午战争是一次重要的扩张战争,该战争使日本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也被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起点。

三、战争的后果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影响。战争导致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加激化了国内混乱。此后,清政府内部干戈不止,政治上的动荡与混乱进一步加剧,中华民族就此走上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另一方面,是对日本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亚洲的霸权地位,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受到关注。但同时,日本也因为此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反感和制裁,这促使该国在之后的发展中更加谨慎和稳健。

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悲剧。这次战争的发生,不仅直接导致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丧失,更加深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中国和日本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发展的机遇,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6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它于1894年爆发,中国的北洋海军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耻辱。本文将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战争过程、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源可追溯到中国发生了两次与外国的战争。第一次是1840年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英法联军攻占中国的广州,之后迅速占领整个南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第二次则是1856年发生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外国列强纷纷登陆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局混乱。同时,不仅仅是列强入侵,而且中国还需要面对日本的崛起。日本在1868年通过维新政策,实行了西化,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以及以主体日本人为中心的政治改革。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提升。

因此,中日战争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列强侵略的影响,使得中国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崛起,以及对中国的觊觎,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二、战争过程

1. 初战

中国军队在战争前准备不足,军队管理混乱,军心不稳,在列强干涉下发生了一系列误判和失误,最终导致了该战争的爆发。甲午战争以中国东海的慈母浜为战场。八月二十年六月九日,清朝派遣广东水师护航的“定远”、“镇远”、“广易”、“智远”、“和兴”、“靖远”等六只军舰与日本海军交战,但中国水师几乎全部阵亡,其中官兵伤亡10,154人,六艘舰只全部沉没,使中国海军遭受了重创。

2. 后续战争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日本在陆地战斗中占了上风,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同时,日本海军在日月湾、黄海等重要海域占领优势,逐渐瓦解了中国军队的防线。中国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最终被迫向日本投降,签订了辛丑条约。

三、战争结果和影响

战争结果极为不利于中国。中国在战争中虽然派出了3,000名海军和51,000名陆军的士兵,然而却以全败告终。清朝因此签署辛丑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和一部分长江流域的领土,且需赔偿战争经费和军舰损失款2000万元白银,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这次战争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战争结束后,日本的文化、教育、军队等方面得到了革新,朝着近代化和西方化的方向加速了前进。因此,有人甚至将甲午战争视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转折点,预示着中国被迫走上了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

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罕见的败仗。这次战争使得中国失去了重要的领土,而日本则逐渐崛起,由此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这场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何建设强大的国家是我们这个民族前进的必经之路。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7

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列举左宗棠收复x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尽管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复x疆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却值得赞颂:他对于较弱的阿古柏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则尽量避免直接交战,透过外交谈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DD伊犁。)

2.起初在收复x疆问题上,同左宗棠意见对立的代表人物是谁?(李鸿章)

教师讲授:李鸿章重“海防”轻“塞防”的主要企图是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但是在列强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李鸿章越是保守越是挨打,最终把“老本”都输光了。请同学们阅读《甲午中日战争》,看看李鸿章怎样把“老本”输光?中国又遭到哪些重创?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涌现出哪些与李鸿章态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DD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之后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海大战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请2DD3位学生同时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评判优劣。(教师作“画外音旁白”,学生配合表演适当的动作或对话)

师: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舰袭击,邓世昌动员致远舰官兵保卫旗舰。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冲锋情景)……

师:致远舰中弹过多,舰身严重倾斜,弹药也用光了,邓世昌动员将士决死一战。

生:(语言自拟,当场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

师:致远舰被敌人用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决心与军舰同沉大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

生:(表演不接的动作,也可自拟语言表白殉国决心)……

师:邓世昌的爱犬死死衔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邓世昌怎样做?

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将义犬按入水中的样貌,之后沉入碧波……)

《马关条约》

1、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比较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之后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

2、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败导致了战场上的全面溃败。)

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马关条约》,1895年,[中]李鸿章和[日]伊藤博文。)

4、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资料,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导学生制表填表)

项目

资料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台湾人民怎样谴责卖国的清政府?(有人写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卖国嘴脸。)

6、台湾人民又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骧领导台湾义军同刘永福的黑旗军在彰化、嘉义等地重创日军。后因奸细出卖,台湾最后全部沦陷。但是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教法建议

.在导入新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

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

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

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

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189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三、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89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练一练

(略)

活动与探究

.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指导学生分析、填写下表:)

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自行安排)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9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轻松入门

1、日本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第一次较大的较量发生在()

A. 1884-1885

B.1894-189C.1918

D.1937

【答案】B

2、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请您说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发生什么战役中?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李鸿章

收复新疆 C.邓世昌

甲午战争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答案】B

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答案】D

4、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200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青岛黄海附近检阅海军。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在此海域全军覆没,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荷兰占领台湾 【答案】C

5、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可以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6、面对列强的侵略,无数的英雄人物奋力拼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果一位编剧想编写一部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电视剧,可以选择的人物有()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琦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掌握。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战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而琦善则鸦片战争中向英国求和,妥协投降。

7、康有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美洲回国,途径日本马关,触景生情写下了绝句一首“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克伤心过马关。”请问:马关一地使作者伤心的是

A、思念家乡B、《马关条约》的签订C、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D、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解析】选B 本题是情景材料题,做该题时抓住关键词“马关”,可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8、2006年春节晚会上,大陆赠送台湾的大熊猫乳名揭晓“团团”“圆圆”,这一乳名寄托了中华民族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近代史上割让台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答案】B

9、(2009·佛山中考)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

A.葡萄牙

B.德国

C.沙俄

D.日本 【答案】D 10、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屈辱动荡的一年,假如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反对荷兰的斗争B、天平天国起义C、反对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斗争 【答案】C 11、1895年4月10日,中方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谈判,日方仍没有丝毫的让步,中方代表站在无边的黑夜中,不禁叹道:“千古骂名,岂能得脱。”这位“中方代表”是

A、林则徐B、曾纪泽C、左宗棠D、李鸿章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双方代表。从教材内容可知,中方代表是李鸿章。

12、一位日本资本家想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北京条约》签订后 【答案】C

1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中具有相似内容的条款是()①割地②赔款③开设通商口岸④允许开设工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察两个条约的内容,并加以比较。回顾所学内容可知,“允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而《南京条约》中则没有这一内容,其余三项均是两条约共有的内容。

14、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南京条约》中所规定的开设通商口岸打破,而《马关条约》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割占领土B、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C、允许投资设厂D、赔偿白银二亿两

【解析】选B 本题考察学生随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题中的关键词是“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由中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地,其余三项均不能说明。

15、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的武器落后B、列强战斗力强大C、清军部分官兵贪生怕死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答案】D、快乐晋级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台湾是怎样同大陆“母亲”分离的?

(2)诗中“郑氏”是指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少数“台独”分子气焰嚣张,“台独”活动愈演愈烈,你能用所学过的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答案】(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台湾给日本。(2)“郑氏”指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炎的夏日”指日本。表达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与台湾建立了友好联系,以后历代政府都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7、(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

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主权的步步丧失,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开心探究 18、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1)这幅对联写于什么事件之后?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3)“颐和园又搭天蓬”干什么?

(4)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写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2)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

(3)颐和园在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4)说明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名师讲解

释疑解难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易混辨析 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方法指导 分析、比较法: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视野拓展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原作者为谢赞泰,兴中会会员。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近代史 的展厅里,陈列着放大的《时局图》。图上的虎代表英国,雄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时局图》形象地说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恶形式,即使今天看来也是触目惊心的,它告诉我们:勿忘国耻!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10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

⑴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⑵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⑶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⑷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2.⑴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

⑵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

⑶《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问题:(1)                 (2)

战争:

民族英雄: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黄海大战: 时间          民族英雄            结果                  。

(2)威海卫战役:结果             ;后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签约地点:

内容: ①                    ②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从课本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清政府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4.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异同。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7.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        、侵略        称霸世界的梦想。

时间:         年 。

时间:      年     月。

地点:黄海大东沟

黄海大战  结果: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与二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2日本舰队遭到重创

背景:日军夹攻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时间:       年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人:中方        ;日方         ;

《马关条约》        1割       、        、         给日本。

2赔款日本军费白银          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图人物是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

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 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府官员是     (   )

a.袁世凯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国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层【能力提升】

10.(07•山东济宁模拟)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中国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

(1)中国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中国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来少数分子大搞活动,你能用史实对他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反击吗?

效果评价:优(   )   良(   )  中(   )  差(   ) 评价者:

需要改进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4分钟)

1、除了知识方面,你还有哪些收获:

①学习方法上

②情感认识上

参考答案:

a层: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层:答案(1)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中国台湾岛给日本;(2)郑成功;日本的殖民统治;(3)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4)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国时期的吴国曾派大将卫温到过中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之久的中国台湾。后来清政府对中国台湾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11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自学探究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 _____ _____ _____。

6、1895年率中国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首领是________

7、“中国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中国台湾归日本在《 》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 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探讨比较: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尝试性练习

小试身手,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

a、慈禧太后     b、 光绪帝     c、 咸丰帝     d 、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 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巩固性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武器落后                  b 、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3、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请你判断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评价李鸿章?

延伸与拓展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中国台湾的联系,给中国台湾中学生写一封信,谈一下对今日中国台湾问题的看法。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篇12

1、日本方面: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侵占中国的台湾;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而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过渡)那么日本为什么把侵略的目标首先对准中国呢?而此时的中国国内的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2、中国方面:避战求和

下面我们不妨再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日军进入朝鲜的军队,日益增多,清政府驻朝官员要求增派援军赴朝,李鸿章复电说:“我再添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在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以后,李鸿章仍电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归纳总结):这段文字反映了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不认真备战,使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清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从中国的政治、外交、军备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过渡)中国政治腐败,外交上避战求和、妥协退让,军事上又装备落后。在日本步步逼进的情况下,清政府不认真备战,而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那么西方列强对这一触即发的战争是持何心态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

3、列强方面:默许或纵容

西方列强为何持这种心态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列强各自的企图与目的)

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张欲望也很强烈,但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西方列强对日本采用默许或纵容态度,这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借口”在哪里呢?而此时朝鲜恰好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导火线。

4、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朝鲜统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日本侵略者则怂恿清政府答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而后以保护使馆为由,也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不撤军,反而继续增兵。(解释竖体字,点出日本是处心积虑找发动战争的借口)

(总结并过渡)综上所述,日本蓄谋已久,又有西方列强的纵容或默许,而中国又腐败落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到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半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是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接下来我们看甲午战争的经过。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对策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看书并分析说明)

1、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导致战役的节节败退,下面请同学们看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概括战争的经过。

2、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①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投影平壤战役形势图;突出平壤战略地位的重要)请同学说出平壤战略地位如何重要?

(总结)保住平壤即可避免日军侵犯朝鲜北部,又可扼制日军据此入侵中国,然而具有如此重要战略位置的平壤,却因为驻守在此的主将叶志超弃城逃跑而失守了。

日军在陆战的同时,又发挥海上优势。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上,向中国北洋海军挑起了一场激烈的海战。看录像《甲午风云》黄海海战的场面)

尽管中国方面损失5艘战舰,并牺牲了像邓世昌、林永升这样优秀的海军将领和许多爱国士兵,但仍有一定的战斗力,然而李鸿章却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最终导致在威海战役中坐守待毙的局面。

②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黄海战役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幻灯出示日军进攻路线,展示旅顺大屠杀图片)日本的野蛮行径令人发指,连西方报刊都称其是披着文明皮面的怪兽。

威海卫是北洋海军的基地,当旅顺危机时,由于李鸿章严令保船避战,清军未能趁日军登陆时出击,使北洋舰队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最后全军覆败,日军占领威海卫。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十八篇

销售部门工作总结 09-25

助教工作总结11篇

助教工作总结 09-25

端午节家人祝福语简短

端午节家人祝福语 端午节祝福语 09-25

法制班会课教案九篇

法制班会课教案 班会课教案 09-25

2024小学音乐教师期末工作总结500字优选

音乐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 09-25

梦幻结婚文案(推荐41句)

梦幻结婚文案 09-25

中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9篇

学校培训工作总结 09-25

2024初一军训总结1000字锦集8篇

初一军训总结 09-25

体育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板10篇

体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09-2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