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初中说课教案

【#范文大全#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1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

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流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

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天地

引入新课

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

练习使用化学用语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多识一点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2

一、本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认识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让实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使实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课题的设计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实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应。

【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情况:

1、无反应,因为无现象。

2、已经反应,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一定反应)。

【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应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办法证明确实已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应是否完成。

【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继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学生讨论】讨论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OK语录网 m.968OK.cOm)

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习】

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第二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 pH 酸 pH 碱 pH 盐和水 pH

较稀

硫酸 较稀

盐酸 较稀氢氧化钠 水

较浓

硫酸 较浓

盐酸 较浓氢氧化钠 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分明显。)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讨论】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实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习】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 )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 D.测试的意义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合作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仪器

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

<二>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

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

配套练习:填空题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反应的特征;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运用其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能说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能解决人在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问题。

3.能记住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

探究与归纳燃烧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你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许多燃烧的实例。请把你知道的实例填写在下表中。

实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和你的调查填写下表: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由此可知,灭火主要有以下方法:

实验探究 探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的条件。

根据上面的3组对比实验,请你归纳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二、思考与交流

1.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火”。

古人类取火方法还有“阳燧”取火、火链等,在现代这些方法也是人们野外生存所必备的。

思考:(1)钻木取火为什么要两根木头相互摩擦?

(2)钻木取火点燃的是什么?钻石能取火吗?

(3)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击石取火?

(4)黄帝命人钻木取火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功?

2.阅读P.89图4-2的实验,你能解释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吗?zFw152.cOm

3.煤炭、蜡烛常用什么方式点燃?为什么点燃方式不同呢?

4.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火警电话: ;如果你遭遇火灾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自救并为他救赢得宝贵时间?

5.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这是为什么?

三、总结与反思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有哪些?

四、达标检测

解释下列实验(如图所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课后训练

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一定要点燃 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选择的灭火器为 ( )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水

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 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六、教学后记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

1、物质的量

【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许多个体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比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积。“摩尔”mol描述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它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总结】题目中的表示容易产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应该如何问,如何回答呢?

【学生讨论】1mol氢气分子中有2mol氢原子。

环节三:回顾新知识,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回顾表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

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

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

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

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

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

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7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⑴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⑵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 计算)

(二)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

你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吗?

纯净物:定义 举例

混合物:定义 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化学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4个人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专业工作总结 10-06

冬至宣传稿800字(精选11篇)

宣传金融口号 果汁宣传口号 10-06

幼儿园过年活动小结(分享七篇)

幼儿园社区活动方案 幼儿园排队 10-06

教师节庆祝大会召开方案

老师教师节快乐文案 庆祝夺冠短句 10-06

国庆节作文500字太湖三山岛(汇总13篇)

国庆节格言 国庆节空间说说 10-06

感恩教育主持词结束语(优选14篇)

合作签约主持词 班级升旗主持词 10-06

五四青年节发言稿1000字(汇总12篇)

青年节语录 搞笑青年节短信 10-06

初中化学

10-06

2024年元旦作文题目(合集9篇)

year台词 一年级元旦祝福语 10-06

三八节祝福图片内容最新图片内容(推荐2篇)

腊八节亲人祝福 腊八节快乐搞笑祝福 10-0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