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班蛤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小学自查报告(汇总8篇)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

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2、乐意参加制作和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电筒每人一只。

2、白纸每人一张,四肢伸开的小熊图案,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1、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象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会跳舞的小熊”是怎样制作的。

1、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你是怎样制作的?你是怎样让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如何让小熊跳起舞的。

3、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其画出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关键是要让幼儿认识到,动物需要活动的身体部分不能粘贴在纸上。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盐对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盐的基本知识和特性。

3、了解盐与舞蹈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展示一些盐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作用。

2、讲授盐的基本知识(10分钟)

介绍盐的定义、种类、特性等基本知识。

3、读《会跳舞的盐》一书(30分钟)

请学生自己阅读这本书,或者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一些重要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盐对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并结合实际例子来解释它们。

4、实验环节(30分钟)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以加深对盐的了解。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盐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盐、水,小杯子,勺子

实验步骤:

1、取三个小杯子,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盐。

2、向每个小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观察每个小杯子中的盐是否完全溶解。

4、让学生总结:哪种盐溶解得最多?哪种盐溶解得最少?可能是什么原因?

(注意事项: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盐和水搅拌后会产生一些热,注意不要让学生接近热水和盐)

5、结束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例如:“盐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盐的'种类有哪些?”“为什么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等等。

三、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听讲,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参与实验等。

2、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盐的作用的小短文,或者向家长介绍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实验报告:让学生自己回顾实验步骤,并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评分时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和规律总结等要素考虑。

四、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生活例子,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在讲解盐的基本知识时,要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语言。

3、在实验环节中,要注意安全,并且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4、在结束总结中,要给学生时间思考、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幼儿对水的游戏非常喜爱.通过嬉戏、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经意中发现许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本活动试图通过简易实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途径、方法,学习开展科学探究必要的记录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学会观察、推断和总结。

2、通过实验,掌握加热与冷却对物质变化的影响。

3、了解气体的性质,加深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

4、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概念。

2、加热与冷却对物质变化的影响。

3、气体的特性及相关实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放进去的钉子为什么能生锈?

(2)学生:空气中含有氧气。

(3)教师:加上热会怎样?

(4)学生:氧气会更加容易和钉子反应,生锈的速度会更快。

(5)教师:加上冷会怎样?

(6)学生:氧气和钉子的反应速度会变慢,生锈的程度也会减缓。

2、实验:

(1)实验一:“会跳舞的盐”

材料:食盐、小烛台、细雪花(麻花辫)。

步骤:

① 在烛台中放入食盐,铺平。

② 将小麻花辫缠绕成一小团,放在食盐上。

③ 用火机或取火棒将小麻花辫点燃,等待其燃烧并停止。

观察:

燃烧时食盐中的钠离子遇热激发能,吸收能量进入激发态,再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时产生黄色的钠发光现象,同时放出电子,剩余的氯离子则和火融合成氯气。

(2)实验二:蜡和钾的反应

材料:蜡烛渣块、氢氧化钾。

步骤:

① 将蜡烛渣块放在玻璃杯中。

② 将适量的氢氧化钾溶于水,搅拌均匀。

③ 慢慢倒入蜡烛渣块中,观察现象。

观察:

氢氧化钾和蜡烛渣块反应,放出水和氢气,氢气会浮上去,并且可以点燃。

(3)实验三:燃烧气体放气球

材料:氢气、气球。

步骤:

① 将氢气打入气球中。

② 用一个长长的稻草将气球管口箍住。

③ 将火源靠近气球底部,产生燃烧。

观察:

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蒸气。气球消失之后不会留下灰烬或碳渣。

四、教学总结:

通过科普课程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介绍给学生,是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扩展自己的'视野的好方法。学生们能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成就感和实践掌握的能力。通过实验,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原理,而不仅仅是听那些抽象的定义和装饰语言。这种实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有趣的东西,而且还为他们日后面对现实中的科学问题做好了准备。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验证)

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1、这一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

玩泡泡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他们经常吹,喜欢吹。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2、设下疑问,促进幼儿思考。

活动开始,老师便抛出了问题,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思考。

3、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

这次科学探索活动,我们是分组进行的,每一组都有足够可操作材料,如吹泡泡溶液,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因此促进了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去进行探索。ZFw152.coM

4,教师作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

在孩子们实际探究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没有亲自做示范,也没有老是在一个幼儿旁边转来转去或问一些没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遇到有的孩子想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答案时,教师便鼓励他自己反复尝试;遇到有的孩子总也吹不出泡泡时,教师便指导其怎样用工具蘸溶液;遇到有的孩子为新发现而欢呼雀跃,教师也拉着他的手一起笑……教师在这里是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也是一位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5,不足之处

老师对于空中的泡泡能引导幼儿观察,而忽略了在地毯上的泡泡,由于地毯的粘性作用,泡泡在上面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此时,老师可以让孩子观察躺在地上的泡泡都是怎样的,孩子们就能把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作肯定和否定的分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0个穿戴不同的贴绒男女娃娃;绒布1块;标记图数张(如图);每个幼儿1支水彩笔。小塑筐10个;各种颜色的积木若干;蚂蚁头饰6只。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10个贴绒娃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娃娃的外表特征,然后学习分类。

1.启发幼儿说说这些娃娃有什么不同,如有的穿红衣服,有的不穿红衣服;有的戴帽子,有的'不戴帽子……

2.想一想,把这些娃娃分成两组,广组是这种特征的(要穿红衣服),另一组不是这种特征的(如不穿红衣服),可以怎么分,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

3.请个别幼儿按不同标准分类后,在黑板上演示,然后教师贴上标记图。

二、使用幼儿用书第14~15页,给物体分类。

三、《蚂蚁搬粮》。

1.教师扮演蚂蚁妈妈,请5名幼儿扮演小蚂蚁,小蚂蚁按蚂蚁妈妈的要求去搬粮食。例如:请小蚂蚁把红颜色粮食(积木)放在一个筐里,不是红颜色的粮食放在另一个筐里。教师改变要求,幼儿不断改变分类方法。

2.幼儿轮流扮演小蚂蚁,比一比哪个小蚂蚁搬粮食又对又快。

3.小结蚂蚁搬粮食的情况。

课后反思:

教师应在活动之前基本推测到活动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全班孩子同时参与的活动,一定要有足够大的场地,这样不会显得拥挤。我之所以想到这样调整,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调整会让活动开展的更加顺利,能进一步的实现预期的效果。在每次的活动后,教师不但要对活动进行反思,而且还要记录在案,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不会范同样的错误。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4国庆节说说(推荐四十八句)

国庆节空间说说 国庆节格言 10-07

2024前台实习工作总结(精选六篇)

前台实习工作总结 10-07

运动会400加油稿汇总十五篇

运动会400加油稿 400加油稿 10-07

线会跳舞

10-07

入党积极汇报思想格式模板模板(经典十二篇)

积极正能量 积极向上语录句子 10-07

宝宝科学光学篇

10-07

开学黑板报内容2025简单又漂亮(合集2篇)

漂亮霸气专题说说 女孩子漂亮唯美句子 10-07

中国故事演讲稿三分钟(汇总七篇)

就职演讲稿三分钟 乐观演讲稿三分钟 10-07

踩空间的个性留言短句合集

空间个性短句 10-07

考试上榜的祝福语

考试上榜祝福语 上榜祝福语 10-07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10-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