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语文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飞翔的鱼)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二、初次读文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三、理解课文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一)整体感知: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二)细学课文: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5、熟读成语。

6、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7、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练习。

(1)描红要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4、师生评议学生作品。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读一读,注意比较加点字的声调。

(2)分别指名读,并说一说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3)说说第一横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横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齐读。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说说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指名读,齐读。

(3)再读对子,思考含义。

(4)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5)连读全文,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6)再齐读全文。

3、学生自由互相出对子,并应对。

4、教师出对,学生应对。

(四)教学第四项。

1、审题。

2、指导。

(1)学生尝试给第一句加标点。

(2)交流答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加标点。

(3)师小结:顿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的意思是词与词之间可以前后交换位置。

(4)让生再举出一些并列词语的例子。

3、练习。

(1)完成第二题。

(2)交流答案。

(五)作业设计:

1、高山对流水,清泉对,麦穗对,

对江潮,红花对,长堤对,

黄鹂鸣翠柳对。

2、修改病句。

我的家乡是淮安市人。

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乘风破浪,一直驶向对岸。

我们班同学迟到的现象差不多根本没有。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气。

在风景秀丽的黄山顶上看日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复习课文《学与问》,说说为什么要问?怎样问?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4、交流诗句意思。

5、再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三)作业设计:

1、在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里,出现了许多成语,像日新月异。你能记住多少?想一想,然后写在下面,越多越好。

2、加标点。

(1)她家的阳台上摆满了各种盆花君子兰海棠玫瑰米兰茶花等等紫的淡黄的粉红的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2)最近我们班级也办起了小图书角图书角里的书很多有格林童话选小学生作文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体育画报小小美术家儿童文学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课前准备:开展家庭所在社区的环保调查,并就大气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一些记录。

(二)开展交流。

1、小组讨论:本社区的环保情况(大气、水源、噪声......)

2、集体交流。

3、对于家乡的确良环保工作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三)作业设计:

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一读培根的话,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语文使人

体育使人

音乐使人

美术使人

不读书使人

2、有位制鼓的专家,只用了20个字既总结了他制鼓的经验又宣传了鼓的优点,这20个字是: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下雨和天晴,都是一个音。

有人觉得这20个字不够精炼,可以缩成12个甚至8个字,但意思仍然不变,你认为应该怎么写呢?试一试。

(四)我的教学反思: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名人名言

7、口语交际: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三、教学难点: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点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点名读这段话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

(3)让学生用手指在桌上书写,体会书写方法

(4)重点指导准、事

3、练习描红,教师小结,评点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读题,说说这题应该怎样练习

2、指导

(1)看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观察中间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比较每一组图形、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练习

(1)查字典填写

(2)汇报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读题,明要求

2、指导

(1)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2)点名认读

(3)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4)讨论:步伐为什么和坚定搭配,而不和坚决搭配?其余三小题依次讨论

(5)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教师总结: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选择:步伐--坚定歌声--美妙态度--严肃

国家--富强透露--机密观赏--风景

获得--信息修建--房屋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2、熟记12个成语

3、读背名人名言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读题明要求

2、指导

(1)出示文中两句话

(2)点名读

(3)说说捧、贴、迈、踏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人的动作)

(4)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不能)

(5)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连续的)迈和踏呢?

(6)小结: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句。

3、练习

(1)引导学生上台做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句,再自己另写一句,给两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加点。

4、反馈

(1)汇报

(2)讨论:这两个词是表示同一个人的连续动作吗?

(3)同座位两个同学互相讨论句子的正误,并修正。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理解成语意思

语重心长:话说得诚恳有分量,情深意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勉或忠告。

故步自封:固步,走老路子。封,限制住。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4)想想,每行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反)

3、学生练习读背

4、点名、集体读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

(2)点名读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领读

(4)讲解名言

老舍:一个人就是有才华,也要勤奋刻苦,不断地磨练自己,否则才华就会渐渐消失。

毛以升:人的大脑和四肢一样要多运动,脑子越用越灵活,不用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爱迪生:一个人如果能成为天才,那他一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灵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因素。

3、练习朗读

教师要辅以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回家将自己以前或最近读过的最喜欢的书找出来,熟悉一下书名和书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收获以及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2、审题,明要求:要介绍自己最爱读的书的名称;向大家口头介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3、指导:

(1)口头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书。先介绍书名,再介绍喜欢此书的原因。在介绍喜欢此书的原因时,要具体,最好先将书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然后再说说读了这本书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学到的知识

(2)交流时最好到讲台前讲,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4、练习

(1)在小组内介绍

(2)派代表上台介绍,对介绍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5、反馈

(1)教师点评

(2)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荐一些好书,布置学生读。

二、教学第八题(略)

三、我的教学反思: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看拼音写词语4%

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sh字

()子()导()菜()女()情()服()写()赢

二、字词25%

1、按查字典要求填空8%

举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用数笔画查字法查()画,它的解释有⑴动作行为;⑵提出;⑶推选;⑷全。举世瞩目的举应取第()种;举不胜举的举应取第()种;举止文明的举应取第()种解释。

2、在括号里填字组成恰当的词语3%

春意()然()然无存()然无恙()然大悟()然有序()然起敬3、把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圈出来,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括号内。4%⑴全国形式一派大好,气向一新。()

⑵只有克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积。()

⑶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展开急烈的辨论。()

⑷这篇课文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生刻的影象。()

4、选择正确的词填在括号里7%

印象影响形象反映反应

①我们向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②有些人吃了某种药物或打了某种针会有不良的(),所以最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打针。

③他在上课时随便说话,()同学们的学习,所以,大家对他的()不怎么好。

珍惜珍贵珍藏

①时光老人节给我们的礼貌非常(),我们应该好好()。

②这本书是老师送给我的,我把它()在我的宝箱里。

三、句子24%

1、写出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

①旅客的衣服扣子掉了,他们给缝;旅客要寄信,他们代投;旅客病了要服药,他们代煎他们耐心周到,从不嫌麻烦。()

②奶奶真节俭,一分钱也要分成两次用。()

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大量的科技人才从哪里来?来自敢于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的年轻一代。()

④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来到小溪里。()

2、按要求改写句子6%

缩句:鲜艳的车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迎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阳光照着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风吹到脸上,真疼。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火整个儿包住了他。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病句8%

①我样要努力改正不好的缺点。

②在我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四处逃窜。

③郑老师获得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⑤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4、关联词语填空。6%

李刚爱好体育,每天早晨,()跑步,()做操,()是在寒冷的冬天,他()从不间断,就是()这样,()他的身体很结实。

四、课文理解记忆13%(按课文填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那么,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了。这句话借()来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道理,赞扬了(),批评了()。

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站在桥底,左手()起炸药包,()桥底,右手()导火索。火光照亮了他那()一般的脸。1秒钟,2秒钟他像()一样()着,两眼放射着()的光芒。

3、《山行》的作者是()朝的(),诗中描写了()、()、()、()四种景物,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的感情。

五、读短文,按要求答题17%

失宠的梅花

一树梅花很委屈,认为上天太不公平,让自己在寒冷的萧条的冬天开放。

春天多好呀,温暖而又繁荣。我若能开在放在春天,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赏识我。冬天里,梅花对春天充满了向往,乞求花仙子让它在春天中怒放。

终于,春天到了,各种鲜艳的花潮水般涌来:有纯洁的百合、端庄的郁金香、热烈的玫瑰、壮观的牡丹每种花都开得绚责烂漫,让人留恋忘返。

梅花呢,在这花的世界里黯然失色,几乎无人问津。

梅花找失望极了,又找到了花仙子。花仙子意味深长地说:梅花呀,以前人们之所以赞赏你,并不是因为你相貌出众,而是因为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品质。

梅花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1、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8%

繁荣的反义词:____赞赏的近义词:____

与绚丽烂漫相对的词:____

与留恋忘返相对的词:____

文中写梅花心情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出梅花失宠的句子。1%

3、填空3%

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的作用,第三自然段是按____的顺序写的,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____________

4、用‖给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3%

5、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2%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人们赞美冬天的梅花,而不赞美春天的梅花。

②人们瞧不起春天的梅花,使梅花失宠了。

③人们赞美的是人的高尚品质,并非出众的相貌。

④人们喜欢绚丽烂漫的春花,不喜欢春天的梅花。

六、作文

一件使人____的事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列提纲背诵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列背诵提纲背诵课文,可先找出每段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再按内容的先后顺序编写背诵提纳边想边背,就能很快地把课文背出来。本文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先总起、后分述、再综合,很有序地介绍了桂林山水,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味,极宜作为背诵训练的教材。

2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漓江西珠。所谓桂林山水包括三部分:桂林市区、漓江、阳朔。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指的是漓江风光。本文描绘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3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察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第三段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定观赏桂林山水如同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占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机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读通了句子。理解课文的意思。

2在自学过程中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抄写课文后第3题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这个秀丽无比、闻名天下的南主风景区的山水,使中外

游客赞扬奋至、为之倾倒。

简介桂林,指出人们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言不虚,它是古往今来人们对桂林山水的由衷赞美。那么,桂林山水为何能赢得人们如此的赞美,它究竟有哪些令人倾倒地光和特色?这就是本篇课文所要学的。

2初读课文。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自学生字。自己拼读音节读准生字字音:漓(l)澜(lin)瑕(xi)翡(fěi)泰(ti)

兀(w)嶙(ln)峋(xn)筏(f)。注意读准几个前鼻音的字(澜、嶙)。读准多音字,注意啊的读音。啊的读音受前面字韵母的影响而变化。前面字的韵母是āēīōǖ时,啊就读ya,如真奇啊真绿啊。前面字的韵母是u、ao、ou时,它就读wa如字的韵母是--na,如真险啊。前面字的韵母是--ng时,就读nga,如真静啊真清啊。还要注意画卷的卷读jun不读juǎn;仿佛的fu佛

fo倒映

的倒读do,栽倒的倒读dǎo。在字形上要注意澜的门内柬不能写东;羽在字下方实际情况羽,上方写羽

(2)自学词语,学生查字典注意联系上下文,解释读读写写中的12个词语。没有在读读写写中出现的有关词语,也要给予注意。特别是甲天下,应该通过查字典,据词定称,甲天下是居天下第一位的意思。学生汇报了自学字词的情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让学生读读词语。特别要注意带生字的词语,带啊的词语。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读课文,评议:字音字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读破句的情况;读后简要地说说各段内容。

3作业:(1)抄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各三遍;(2)作业本1、2、3题。

第2题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段,理解作者抓住桂林山水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方法。

2熟读课文,完成部分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桂林山水》4个自然段各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这篇课文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根据叙述的重点是分述山与水,所以可分四段,即按4个自然段分四段。

2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开头一句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学生汇报,教师指点,。从以下两点加以说明。

①桂林山水甲天下意思是桂林山水居天下第一位。这当然是对桂林山水的最高赞誉。

②这一名言,是对以下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奇丽景色的总述。这一赞誉恰好点出我们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这句话统领了全文。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瑞小结段意。

3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2)学生江报,教师指占。

①文章用影物的比较具体描写抒发感受,写了漓江水的特点。

大海静

板书漓不的水清

西湖绿

②通过比较写出漓江水总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用了一组排比句。如果不用排比手法,将会怎样?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受到它在流动。

比较知道,前一个句了啊含有赞美的感情,写得比后一句更好。学生现按相同的方法比较:真清啊与清得让你真绿啊与绿得让你几个句子,懂得用前面一句的写法写景,把江水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了。

③将上述语言训练加以迁移,继续训练,如:

公园里的花香--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几十米以外就感到香气扑鼻。

校园里的干净--校园里真干净啊,干净得找不到一点纸屑。

(3)小结段意。再读读课文。

4学习第三段。用前一段相似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2)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①文章同样用了景物比较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了桂林山的特点。

泰山奇

桂林山秀

香山险

②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理解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小结段意

5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熟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检查,巩固字词。学习第四段。

2列出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提纲,按提纲背诵课文。

3完成作业

(二)教学过程

1用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词语。观赏波澜壮阔无瑕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云雾迷蒙竹筏

连绵不断桂林山水甲天下

解释:波澜壮阔危峰兀立

2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色,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

(2)学一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山水画中游

(3)指名学生读后小结段意。

3指导列提纲背诵。

(1)学生速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第四段先后写了什么?

(2)学生读投影上的话:按照提纲,背诵课文。然后想想,应该按什么提纲背诵。读读提纲。

(3)指导背诵。

①读提纲,自己默背课文。

②同桌相互读提纲。背诵课文第四段。

③自告奋勇,按提纲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④学生自己再看提纲、背诵。

⑤教师通过巡视发现优秀背诵者,指名上台表演背诵。

⑥齐声背诵。

⑦4作业:作业本上第7题。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按要求写词语

4、学写反问句

5、熟记成语

6、读一读,再背下来

7、口语交际:学期总结交流会

二、教学重点: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学期总结交流会

三、教学难点:

学写反问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按要求写词语

4、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的作用,再照样子写出两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读句子。

(2)提示写好:航规模

(3)提示注意问题。

3、练习用钢笔描红,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纠正。

4、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字,全班进行评点。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每组里的图画与字形的关系。

(2)这几个象形字作为部首时,部首的名称是什么?

(3)作为部首组成的字,大部与部首所表示的事物有关。那么,你能通过观察图画以及有关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具体地说说吗?

(4)仔细回忆一下,哪些字属于这些部首?小组展开讨论,看看哪组说的多。

3、练习。

4、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具体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要求》

(2)想想:哪些词语是形容学习刻苦的?

(3)哪些词语是形容风浪大的?

(4)哪些词语是形容气势大的?

3、学生练习。

(1)学生尝试尽可能多写词语。

(2)学生板演。

4、同学互相评讲,然后读读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明白本题要求。

要求:读句子,说说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照样子写句子。

2、指导。

(1)请学生仔细地读句子,体会一下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2)再读句子,感受一下两句话的语气。

(3)比较在表达形式上的区别。

(4)读一读,想一想:这每组的第一句话是怎样改写为第二句话的?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余的句子。

3、练习。

(1)学生照样子写句子。

(2)交流评议。

(3)指名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熟记12条成语。

2、朗读背诵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歌。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要求边读边想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每组两条成语之间的练习。

(3)学生自由练说成语的大概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读。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请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让学生小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弄清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4、弄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简称和全名的对应关系。

5、教师范读。

6、练习。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读齐读。

9、练习背诵。

10、全班齐背。

11、检查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写学期总结

2、采用学期总结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

采用学期总结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认真总结自己本学期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养成上的收获。

(2)把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

(3)在黑板上写上学期总结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2、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楚本题的训练要求。

3、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这个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老师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同学们在学习上、行为习惯养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举行一次学期总结交流会,请同学们把自己这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或行为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和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

(2)提出要求:

②只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总结交流。

③说前只是拟订一个发言提纲,而不是写发言稿。编列提纲时要注意:一要弄清楚说什么,二要想好怎么说。

④每人都要先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说得好。

⑤每组都要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看谁说得最好。

⑥交流时,要注意文明用语以及说话的语气和音量。

⑦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完后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练习。

(1)每人编拟发言提纲。

(2)每人在小组里练说,评议、推选代表。

(3)每组的代表上台交流。

5、反馈。

教师评说学生发言情况。

二、我的教学反思: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反映无产阶段革命家大智大勇的记叙文。它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同志,到张八岭镇工作,在日军突然包围和搜查的危害情况下,沉着冷静,装扮成私塾先生给小学生上写字课,鬼子看不出半点破绽而撤走。真是狭路相逢,智勇者胜。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私塾来了位仲先生。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鬼子来学堂搜查,仲先生神态自若,从容应对,终于骗过了狡猾的敌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四段(第13-14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真相,告诉读者这位私塾先生原来是陈毅同志。

2.课文语言质朴,作者对私塾先生形象的描写,以较多的笔墨写人物写言、动物和神万言书,并注重词语的措置。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4个,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不管都既也造句。

3.能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详细地复述课文。

4.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爱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血雨腥风的年代,人物所处的严酷的斗争环境,从而真正领会人物言行所反映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审题激疑。

出示课题。什么是私塾?私塾先生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写一位或几位私塾先生的思想行为。)

这个课题与我们前面学到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加了引号。)

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2.听课文录音,听后回答:

(1)课文中的私塾先生指谁?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简介陈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19xx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在北京从事党的工作。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同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出任代理军长、军长,模范地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巩固并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参解放后,担任上海市长。并被授予元帅军衔。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课文写的是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发生的事。

3.自学课文。

(1)学会4个生字,比较组词:

熟()吉()参()止()

塾()洁()渗()扯()

(2)查字典,找出带点字的恰当解释,初步了解词义。

潜入泰然杀气腾腾神态自若

(3)课文写了陈毅的一件什么事?他是新四军军长为什么要假份私塾先生?

4.交流反馈。

课文写1943年初夏,陈毅互张八岭镇工作,在日军突然包围和搜查的情况下,沉着地装扮成私塾先生给小学生上写字课,鬼子看不出半点破绽而撤走的事。

指名读课文一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当时情况非常危急?(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简介时代背景:当时,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64%的兵力和全部伪军对我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交绝人性的所谓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一有共产党的消息,日寇便派重兵包围。陈毅虽然假份私塾先生,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而残遭杀害。

课文的故事由此而引出。第1自然段队了交代事情的起因,不介绍了什么?

齐读第1自然段

5.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第二段(第2-3自然段)私塾里来了位仲先生。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鬼子来学堂搜查,仲先生神态自若,从容应对,终于骗过了狡猾的敌人。

第四段(第13-14自然段)交代事情的真相。

6.完成作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段读议课文,知道陈毅是怎样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的。

2.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训练,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回忆怎样阅读写人的文章。

(1)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2)想想这些言行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用下述方法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第一段,划出有关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反映了陈毅怎样的品质特点?

(2)在这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陈毅是怎么做的?(走进、说、掏出、擦)

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陈毅内心非常--(沉着、镇定)

他是怎么对私塾中的孩子说的呢?

出示: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安定不动,不受外界干扰。)

不管有什么情况联系上下文意思想想,这里陈毅指的是什么情况?(鬼子来搜查。)

都不要紧张指什么?(千万别害怕,也别乱说乱动,只管自己写字就是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毅怎样的品质特点?(临危不惧、沉着机智)

练练这句话。

(3)第2自然段是写什么的?

(4)连起来读第二段。

3.读议第三段。

(1)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按保长喊--鬼子问--鬼子看--鬼子走四层意思写。)

(2)再读课文,分别划出写陈毅和日本鬼子的句子。对照起为读,想想体现了陈毅怎样的品质特点。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日本鬼子陈毅

杀气腾腾、怪气、问泰然

不断察看神态自若

边听边察看、听得入神连说带笑

走了离开

(4)结合理解课后习题2的句子。

①出示:共产党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

泰然是什么意思?(心情安定。)

②出示: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地笑了。

仲先生在什么情况下哈哈地笑了?(在一小队茶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鬼子兵监视下哈哈地笑了。)

说明了什么?(仲先生智高胆大、具有藐视敌人的英雄气概。)

(5)练读这几句话。

(6)课文两次写到鬼子没有吭声,不断察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日本鬼子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有一边听,一边察看。说明什么?

课文写陈毅两次对学堂里的学生说写字心要静写字第一心要静,这又是为什么?说明什么?

(7)小结:保长的敲锣喊话,使小镇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害怕遭屠杀的老百性只能关门闭窗。而面对杀气腾腾的敌人的查问,陈毅却泰然自若,面对狡猾的敌人的不断察看,陈毅旁若无人地给孩子们讲书法家的故事,并且谈笑风生,连鬼子也听得入神,边声称好。这种胆识,绝非常人所能及的,充分地体现了陈毅同志智勇双全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段。

5.齐读第四段,说说课文最后交代事情真相有什么好处?

6.完成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复述课文,完成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刻画了陈毅怎样的品质特点?

2.齐读课文二、三两段。

课文多次到了人物的语言,仔细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陈述语有的在前面,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后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复述课文。

(1)按板书提供的词语,各自自言自语地试述。

(2)在学习不组中,复述给同学听。

(3)推荐同学在全班复术、评价。

(4)同桌互相复述。

4.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16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第五单元教材简析: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团聚会上发表的感谢小学班主任沈老师的讲话,整篇致辞激情洋溢,叙议结合。应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尊师感情、学习语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悲壮的一幕》生动地记述了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两个小时,面对荧屏中的亲人,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从容不迫地向指挥中心的首长汇报这次飞行探险工作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甘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习作5《我身边的小能人》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弄清征文要求、范围,征文的具体要求,参加对象、截稿时间等要点;引导学生选择好最熟悉的对象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两三个,并列好提纲,把事情发展过程写具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成功之处: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来说,入境想象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课堂导入不仅要直奔课堂的主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设计了课前准备活动——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对写好作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不足之处:

学生赏评的方法较为单一,而我没能及时地洞察到这一点,及时地教给学生多角度赏评的方法,学生只是主观地评赏,需要反思和改进。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曹操

黄盖诈降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

附: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课是1999年我校面向全区举行的创造教育汇报会中的一节语文创造教育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动手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中音乐大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

(2)提示课题。

2、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生字词及自己读错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导生字词。

维也纳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

装饰华尔兹掺和甚至镂花梁柱

a.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纳、瑙是鼻音声母,甚读前鼻音。

b.字形:卑的第六笔为撇,不能分开。

②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a.分小节读课文。

b.通读课文。

(3)通读课文,指导分段。

①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交流。

第一段(第1节):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第二段:(第2~4节):维也纳无论是历史、装饰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不愧为音乐之都。

第三段:(5~6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非常宏伟壮观,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4)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1、复习

(1)听写。

优雅掺和装饰星罗棋布

集体订正。

(2)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2、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勾划下来。

①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出纳人是世界著听音乐之都。

②你认为什么叫音乐之都?

③训练朗读。

(2)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①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这里环境很美)

②指导朗读。

(4)学习第2~4自然段。

①读读想想。

每自然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②第二自然段。

a.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中心句)

b.你知道什么叫摇篮/(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像怎么读懂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的?

d.指导写法: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突出了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e.指导朗读。

③第三自然段。

a.找出中心句。

b.你是怎么读懂:维也纳是一座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

c.指导朗读。

④第四自然段。

a.找出中心句。

b.你怎么知道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了音乐?

c.指导朗读。

⑤指导背诵。

a.讨论方法。

b.自由练背。

c.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1、复习

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继续精读训练zfw152.CoM

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读第5自然段,理清顺序。

这一自然段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

(先简介历史,再描写它的宏伟壮观)

(2)细读。

①从文中哪些地方乍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创建于1869年,世界歌剧中心)

②看录像,读文。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宏伟壮观?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条理清晰)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3、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音乐之都的什么?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

4、指导写作方法,延伸

(1)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能谈谈吗?

(2)交流。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练习。

每小组设计一个中心句,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

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入

1、复习:亲人指哪些人?课文哪些事例说明了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2、过渡: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

二、深入学习,再现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段中出现的问句,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2)学习三个问句。

①指名读段中出现的问句。

②课件出示句子,齐读,说说从几个句子体会到什么。。

③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

④练习给反问句换成另一种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段中出现的几个问句,帮助学生巩固对设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掌握,体会反问句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并让学生谈体会,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3)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全班交流。

A理解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②课文中把大娘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③指导朗读句子,体会情感: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读重一些,最后一句带着感激的心情读。

B理解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读句子。

②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比较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您为我们失去了亲人。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我重点抓住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品词品句,领悟情境,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打下基础。]

4)想象说话: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什么?

5)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小结学习方法:

1)自由读,找出重点句子

2)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真情

3、按以上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4、交流小组学习结果:

1)说说本小组学习了哪一段,从哪个句子读懂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句子: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5、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朗读。

6、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亲人?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7、课件出示插图,师讲解:所有这些朝鲜人民都是亲人,文中只选了大娘、

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做代表。那么,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8、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师范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思考:这几段描写了什么场面?

2)读了这几段,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结,指导朗读。

三、回顾课文,领悟写法

1、学了课文,你发现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最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小组派代表公布新发现。

3、小结。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谈话: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之间结成的深厚友谊将永远留在朝鲜人民子子孙孙的心中。

2、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全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2、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洗补衣服没合眼

大娘送打糕累得昏倒

救伤员失去亲人

再见了,亲人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遵循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时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让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通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3、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时,我提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通过学习交流,理解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事,领悟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4、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指名读,有试读,有齐读,有师范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在学完第一段后,启发学生想象:志愿军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什么?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说说心情失眠伤感句子

心情失眠伤感句子 失眠伤感句子 10-09

祝福友谊的句子62条

祝福友谊句子 10-10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实用十一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 10-09

有舍必有得作文

有舍必有作文 有舍作文 10-09

最新长辈祝福语

长辈祝福语 10-10

动物乐园教案精选十一篇

动物乐园教案 乐园教案 10-10

创和谐校园演讲稿(锦集13篇)

和谐校园演讲稿 10-09

五年级下册语文

10-10

环境污染治理作文三篇

环境污染治理作文 环境污染作文 10-0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0-10

但愿祝福的话语

但愿祝福的话 10-09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