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物理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物理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最新改造方案5篇

物理教案(篇1)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导入新课】使用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节省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机械而节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116---117页 (时间3分钟).

【检测交流】

检测一: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 F 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小结及作业】

堂清和本节导与练

物理教案(篇2)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案电能的输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教学用具: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板书: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

输送电能的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 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板书:(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能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3、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 ,减小发热 ,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 ,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 ,三是减小输电电流 。

4、提问:哪种方法更有效?

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用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了也是很有效的。

板书结论:(A: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板书:(B: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5、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 ,要使输电电流 减小,而输送功率 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

板书:(高压输电可以保证在输送功率不变,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输送电的电能损失。)

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讲解:在发电站都要安装用来升压的变压器,实现高压输电。但是我们用户使用的是低压电,所以在用户附近又要安装降压的变压器。

讨论:高压电输到用电区附近时,为什么要把电压降下来?(一是为了安全,二是用电器只能用低电压。)

板书:(3。变压器能把交流电的电压升高或降低)

三、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我国输电电压,知道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四、课堂小结:

输电过程、高压输电的道理。

五、作业布置:

某电站发电功率约271。5万千瓦,如果用1000伏的电压输电,输电电流是多少?如果输电电阻是200欧,每秒钟导线发热损失的电能是多少?如果采用100千伏的高压输电呢?

探究活动

考察附近的变电站,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电学知识和用电常识。

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调查生活中的有关电压变换情况。

调查:

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为了减小能量损耗而采用提高电压的方法,可是在提高电压后相应的对一些设备的要求也会提高,请调查在高压输电和低压输电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

物理教案(篇3)

1、电磁感应属于每年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试题综合程度高,难度较大。

2、本章的重点是: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磁通量、应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生、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E=Blv的应用,平动切割、转动切割、单杆切割和双杆切割,常与力、电综合考查,要求能力较高。图象问题是本章的一大热点,主要涉及ф-t图、B-t图、和I-t图的相互转换,考查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灵活应用。

3、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命题频率较高的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定,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学等知识的综合题,以及电磁感应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如录音机、话筒、继电器、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等.

第一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教学要求】

1、通过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并用来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一、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内容:只要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条件: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二、感应电流方向——楞次定律

1、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一:右手定则 ; 方法二:楞次定律。

2、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掌握楞次定律,具体从下面四个层次去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

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知识点一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

磁通量变化△ф=ф2-ф1,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①投影面积不变,磁感强度变化,即△ф=△B•S;

②磁感应强度不变,投影面积发生变化,即△ф=B•△S。其中投影面积的变化又有两种形式:

A.处在磁场的闭合回路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B.闭合回路面积不变,但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投影面积变化.

③磁感应强度和投影面积均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少见。此时,△ф=B2S2-B1S1;注意不能简单认为△ф=△B•△S。

【应用1】如图所示,平面M的面积为S,垂直于匀强磁场B,求水平面M由此位置出发绕与B垂直的轴转过60°和转过180°时磁通量的变化量。

导示:初位置时穿过M的磁通量为:ф1=B•S;

当平面M转过60°后,磁感线仍由下向上穿过平面,且θ=60°所以ф2=B•S cos 60°=BS/2。

当平面转过180°时,原平面的“上面”变为“下面”,而“下面”则成了“上面”,所以对平面M来说,磁感线穿进、穿出的顺序刚好颠倒,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M位于起始位置时其磁通量为正值,则此时其磁通量为负值,即:ф3=-BS

由上述得,平面M转过60°时其磁通量变化为:

△ф1=│ф2-ф1│=BS/2

平面M转过180°时其磁通量变化为:

△ф2=│ф3-ф1│=2BS。

1、必须明确S的物理意义。

2、必须明确初始状态的磁通量及其正负(一定要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磁感线相对于面的穿入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3、注意磁通量与线圈匝数无关。

知识点二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的比较

(1)应用现象

(2)应用区别:关键是抓住因果关系

①因电而生磁(I→B) →安培定则

②因动而生电(v、B→I安)→右手定则

③因电而受力(I、B→F安)→左手定则

【应用2】两个线圈套在同一个铁芯上,线圈的绕向在图中已经表示.左线圈连着平行导轨M和N,导轨电阻不计,在导轨垂直方向上放着金属棒ab,金属棒处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金属棒向右匀速运动时,a点电势高于b点,c点电势高于d点

B.当金属棒向右匀速运动时,b点电势高于a点,c点与d点为等电势

C.当金属棒向右加速运动时,b点电势高于a点,c点电势高于d点

D.当金属棒向右加速运动时,b点电势高于a点,d点电势高于c点

导示:选择BD。在图中ab棒和右线圈相当于电源。当导体棒向右匀速运动时,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断b点电势高于a点,此时通过右线圈在磁通量没有变化,所以,右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点与d点为等电势。

当金属棒向右加速运动时,b点电势高于a点,此时通过右线圈在磁通量逐渐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以判定d点电势高于c点。

物理教案(篇4)

核力与核能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力的概念、特点及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知道稳定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3)理解结合能的概念,知道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

(4)知道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理解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概念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和预见作用的能力;

(2)认识开发和利用核能对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质量亏损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能的概念、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课

提问1:氦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质子质量为mp=1.67×10-27kg,带电量为元电荷e=1.6×10-19C,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那么两个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与万有引力两者相差多少倍?(两者相差1036倍)

提问2:在原子核那样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的库仑斥力为万有引力的1036倍,那么质子为什么能挤在一起而不飞散?会不会在原子核中有一种过去不知道的力,把核子束缚在一起了呢?今天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提示:20世纪初人们只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力:一种是万有引力,另一种是电磁力(库仑力是一种电磁力)。在相同的距离上,这两种力的强度差别很大。电磁力大约要比万有引力强1036倍。

基于这两种力的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要靠自身的引力来抗衡相互间的库仑斥力是不可能的。核物理学家猜想,原子核里的核子间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存在,即存在着一种核力,是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后来的实验证实了科学家的猜测。

提问

1:那么核力有怎样特点呢?

(1)核力特点:

第一、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强力)的一种表现。

第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之内。

第三、核力存在于核子之间,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总结:除核力外,核物理学家还在原子核内发现了自然界的第四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弱力),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即引起中子转变质子的原因。弱相互作用也是短程力,其力程比强力更短,为10-18m,作用强度则比电磁力小。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弱力、强力、电磁力、引力和分别在不同的尺度上发挥作用:

①弱力(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β衰变的原因→短程力;

②强力(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强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短程力;

③电磁力:电磁力在原子核外,电磁力使电子不脱离原子核而形成原子,使原了结合成分子,使分子结合成液体和固体→长程力;

④引力:引力主要在宏观和宇观尺度上“独领风骚”。是引力使行星绕着恒星转,并且联系着星系团,决定着宇宙的现状→长程力。

2、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稳定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大于质子数。

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稳定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怎样的关系?(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但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越多)

思考:为什么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稳定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大于质子数?

提示:学生从电磁力和核力的作用范围去考虑。[通知范文吧 tV2288.coM]

总结:

若质子与中子成对地人工构建原子核,随原子核的增大,核子间的距离增大,核力和电磁力都会减小,但核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当原子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相距较远的质子间的核力不足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这个原子核就不稳定了;

若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所以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

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若再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恨本没有核力的作用,这时候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因此只有200多种稳定的原子核长久地留了下来。

3、结合能

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原子核是一个坚固的集合体。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巨大的功,或者需要巨大的能量。例如用强大的γ光子照射氘核,可以使它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从实验知道只有当光子能量等于或大于2.22MeV时,这个反应才会发生。相反的过程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要放出2.22MeV的能量。这表明要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要吸收能量,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越大,它的结合能越高,因此有意义的是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那么如何求原子核的结合能呢?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得出了物体能量与它的质量的关系,指出了求原子核的结合能的方法。

4、质量亏损

(1)质量亏损

科学家研究证明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总质量并不相等,例如精确计算表明:氘核的质量比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质量之和要小一些,这种现象叫做质量亏损,质量亏损只有在核反应中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回顾质量、能量的定义、单位,向学生指出质量不是能量、能量也不是质量,质量不能转化能量,能量也不能转化质量,质量只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及能量转变多少的一种量度。

物理教案(篇5)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二、预习内容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电动势E、外电压U外与内电压U内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1、电动势等于电源___________时两极间的电压

○2、用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间测得的电压U外___E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___________

○2、表达式

○3常用变形式U外=E-Ir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

○1根据U=E-Ir、I=可知:当R_____时,U增大,当R_____时,U减小

○2当外电路断开时,R=∞,I=_____,U=_____

当外电路短路时,R=0,I=_____,U=_____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

由U=E-Ir可知,U-I图像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

说出:

○1图线与纵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线与横轴截距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像斜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曲线的区别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在图1中R1=14Ω,R2=9Ω.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开关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例2、如图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C向B方向移动时,电路中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不计)

例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店员电动势为6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电压是Uab=6V,Uad=0,Ucd=6V,由此可断定()

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

B、L1的灯丝都烧断了

C、L2的灯丝都烧断了

D、变阻器R断路

[例4]四节干电池,每节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5Ω,用这四节干电池组成串联电池组对电阻R=18Ω的用电器供电,试计算:

(1)用电器上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

(2)电池组的内电压和在内电阻上损失的热功率.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一个电源接8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A,接13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V,求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电源的电动势为4.5V,为电阻为4.0Ω时,路端电压为4.0V。如果在外电路并联一个6.0Ω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如果6.0Ω的电阻串联在外电路中,路端电压又是多大?

3、现有电动势1.5V,内阻1.0Ω的电池多节,准备用一定数量的这种电池串联起来对一个“6.0V,0.6Ω”的用电器供电,以保证用电器在额定状态下工作。问:最少要用几节这种电池?电路中还需要一个定值电阻做分压用,请计算这个电阻的规格。

4、关于电源的电动势,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动势就是接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得的电压

B、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

C、电源的电动势时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在闭合电路中,党外电阻变大时,路端电压变大,电源的电动势也变大

5、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不变,电灯L恰能正常发光,如果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C、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电灯L更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大

6、如图8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图像,则下属说法中不正确的示()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I1>I2

B、电动势E1=E2,内阻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r1>r2

D、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

7、一个电源分别接上8Ω和2Ω的电阻时,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电源的内阻为()

A、1ΩB、2ΩC、4ΩD、8Ω

8、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3.0V,内电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R3=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uF,电容器原来不带电。求接通电键K后流过R4的总电荷量。

9、如图10所示电路中,R1=R2=R3,S断开时,伏特表示数为16V,S闭合时,示数为10V,若伏特表可视为理想的,求:

(1)、电源电动势的内阻各位多大?

(2)、闭合S前R1消耗的功率分别多大?

(3)、如箭电源改为图乙所示电路,其他条件不变,则断开和闭合S时伏特表的示数分别为多大?

10、如图11所示,电灯L标有“4V,1W”,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50Ω。当滑片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出接触良好。试问:

(1)、发生故障的是短路还是断路,发生在何处?

(2)、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3)、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多大?

能力训练

1、E=1.5Vr=2Ω2、U1=3.84VU2=4V

3、5节R=14Ω4.C5.A6.B7.C

8.Q=2.0×10-4C

9.(1)E=20Vr=5Ω(2)P1=6.4WP2=2.5W

(3)U断=8VU闭=5V

10.(1)断路L处(2)20Ω(3)12.5V5Ω

物理教案(篇6)

“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zfW152.com

我用一条直线表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气,下面是玻璃。”

①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入射角

空气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线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这一条从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体强调: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这个折射光路图中的折射角为多少度?请大家不要错误的认为是90度,因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看图中的折射角现在正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实验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在光具盘上找出分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师指出,学生确认。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实验一,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a.学生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b.改变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时,观察光线方向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是在法线的同侧还是分居在它的两侧?

b.折射光线是偏向还是偏离法线?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随着增大?入射角减小后呢?

d.当入射角改变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否改变?折射光线向哪边偏折?

e.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③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回答得非常正确。请一位同学把我们刚才回答的问题综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_______光线与______光线、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教师揭示:“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段话读一遍,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识记:“请同学们再把光的折射规律读一遍”

④ 学生猜想:(多媒体演示猜想的三种可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个光路图是否正确?现在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请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现在的折射光线将怎样射出?”

⑤ 演示实验五: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为了证实大家的猜想,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请一位同学用笔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分别做上一个标记。

现在我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请同学观察现在折射光线的位置。”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猜对了吗?请大家通过屏幕上的两个光路图对比,说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书:[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⑥ 小结光从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气的情况: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觉得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有点美中不足,它只总结了光空气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质中的情况,没有介绍光从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的情况。下面我们结合实验现象把它补充完整,光从水、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学生自已小结,教师板书光路图。

学生回答。

⑦ 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

完成下列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玻璃 玻璃

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向法线。”

“同样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离法线。”

物理教案(篇7)

㈠教学目的:

⒈知道现象;知道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行叉鱼比赛。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奇之余,告诉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从而引入课题。(电脑显示标题)

二、新课进行:

1、平时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片)。让我们再来观察另一个实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改变方向进入玻璃中)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改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板书用电脑显示)

2、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教师把刚才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用电脑显示)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研究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并用电脑显示观察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怎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整个实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回答出部分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研究规律,我们来认真分析整个实验。并出示以下表格:

边实验边让学生填写表格,表格完成后分析表格和利用电脑动画来总结规律。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用电脑显示出)

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折射中,光路也中可逆的。(用电脑显示出,并加以动画显示。)

3、用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利用电脑演示加以解释)

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

4、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三、小结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

2、规律:

内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注意: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

物理教案(篇8)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二、预习内容

(一)自感现象

1、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注意:阻碍不是阻止,电流还是在变化的。

2、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线圈的、、等因素有关。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除此之外,线圈加入铁芯后,其自感系数就会。

3、自感系数的单位:,有1mH=H,1H=H。

4、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二)自感现象的应用

1、有利应用:a、日光灯的镇流器;b、电磁波的发射。

2、有害避免:a、拉闸产生的电弧;b、双线绕法制造精密电阻。

3、日光灯原理(学生阅读课本)

(1)日光灯构造:

(2)日光灯工作原理:

(三)互感现象、互感器

1、互感现象现象应用了原理。

2、互感器有,。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1、互感现象

问题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自感现象

问题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

问题3: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问题4: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3.自感系数

问题5: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回答有关问题。

问题6: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

4.磁场的能量

问题7:在断电自感的实验中,为什么开关断开后,灯泡的发光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会比原来更亮?试从能量的角度加以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三)实例探究

自感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例1如图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R和自感线圈L的电阻值都很小,接通S,使电路达到稳定,灯泡D发光。则()

A.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S,D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S,D将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例2如图所示,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很大,电阻为零。电键K原来是合上的,在K断开后,分析:

(1)若R1R2,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2)若R1

(四)反思总结:

物理教案(篇9)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源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提问: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XX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分析得出:通过微观放大的方法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归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举出有时弹簧拉得过长就恢复不了原状。指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根据前面的铺垫,总结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例举蹦床的例子说明。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与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学生一起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

举出实例: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做出总结:弹力方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给出如下三个图片,要求学生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点点接触,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物理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实验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概括、归纳能力.

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 初中历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凸的焦点、焦距.对凹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的虚焦点,可略讲.

教法建议

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难点分析

1.凸和凹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

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物理教案(篇11)

一、动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单位是kg

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

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

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

(1)P=Pt一P0,主要计算P0、P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 P=Ft,通常用来解决P0、P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

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而力和时间都跟参照物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单位是N

2、冲量的计算方法

(1)I=Ft.采用定义式直接计算、主要解决恒力的冲量计算问题。

(2)利用动量定理 Ft=P.主要解决变力的冲量计算问题,但要注意上式中F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t=mv/一mv或 Ft=p/-p;该定理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质点m在短时间t内受合力为F合,合力的冲量是F合质点的初、未动量是 mv0、mvt,动量的变化量是P=(mv)=mvt-mv0.根据动量定理得:F合=(mv)/t)

2.单位:牛秒与千克米/秒统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

3.理解:(1)上式中F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定理的表达式为一矢量式,等号的两边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阶段,动量定理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这时可规定一个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负,这样就把大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质点。求变力的冲量时,可借助动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冲量定义式.

4.应用动量定理的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和受力的时间(明确质量m和时间t);

(2)分析对象受力和对象初、末速度(明确冲量I合,和初、未动量P0,Pt);

(3)规定正方向,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5)解方程。

四、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

1.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或可看作单个物体的系统,当研究对象为物体系时,物体系的总动量的增量等于相应时间内物体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冲量,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增量是指系统内各个的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而物体系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是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3.动量定理公式中的(mv)是研究对象的动量的增量,是过程终态的动量减去过程始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能颠倒始、终态的顺序。

4.动量定理公式中的等号表明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的动量增量的数值相等,方向一致,单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受外部冲量作用后的必然结果。

5.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忽视冲量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I与P正负取值的混乱,或忽视动量的相对性,选取相对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是解题错误的常见情况。

物理教案(篇1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2)了解机械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3)了解常用的机构和机械传动原理;

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调查法、练习法、实验法 、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手段:常规或现代(多媒体投影、音像资料、各种教具、实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 课时分配计划:2课时布置作业:0-1,0-2 实施情况及课后教学效果分析

当人们拓展视野、深入到创造物质世界活动中时会发现,单纯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常常无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将数、理、化知识适度综合,高度概括,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便产生了诸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门类众多的应用工程科学。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物质世界的应用理论基础。

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

机器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能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

图1一1所示的台钻是比较常见的典型机器。观察其工作过程:电动机1转动,驱动带传动,带传动又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变速箱2内的齿轮系,变速箱中的主轴与钻头3直接联接,从而熔话动与动力传涕给了钻头。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切削加工。

图O-2所示为牛头刨床,它由电动机1通过带传动3和齿轮传动装置2实现减速,又通过暇动导杆机构9改变运动形式,使滑枕5带动刨刀7作往复移动来实现刨削。

由上述两例分析表明,机器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原动装置一传动装置一执行装置。机械最常见的原动装置是电动机。传动装置和执行装置通常是由一些机构或传动组成(如台钻的传动装置为带传动和变速箱,牛头刨床的执行装置为摆动导杆机构等)。 2.机构

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图0一3所示为实现滑枕运动的摆动导杆机构,它由若干构件(大齿轮6,滑块

1、3,导杆2,滑枕4)组合而成。从运动的角度看,构件是机器中运动的最小单元。 3.机械零件

从制造的角度看,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零件是不可拆的最小制造单元。

一个零件可能是一个构件(如图O-3中的导杆)。但多数构件是由若干零件固定联接而成的刚性组合。如图。一4所示的齿轮构件,就是由轴、键和齿轮联接而成。

构件与构件之间既保证相互接触和制约,又保持确定的运动,这样一种可动联接称为“运动副”。只允许被联接的两构件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内作相对运动的运动副称为平面运动副。按照接触特性,平面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构件问的接触形式为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常见的平面低副有回转副和移动副。图0一5b所示为回转副及其运动简图符号,回转副有时也称为铰链(图O一5c);图0一5a所示为移动副及其运动简图符号。 构件间的接触形式为点、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如图O-6所示,在凸轮机构和齿轮机 构中,构件1和构件2形成的运动副均为高副。

综上所述,归纳要点如下:

1)构件与零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机械运动的基本单元,零件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单元;有时一个零件就是一个构件,但通常构件由多个零件刚性固接而成。 2)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在于:虽然机器和机构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且机器可以是一个机构或由若干构件与零件组成,但机器具有能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功能转换的特征,而机构则不具有此特征。

实际应用的机械是怎样产生的?它通常要经历这样一些步骤: 1)根据工作要求,用规定的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勾画出机器和机构的运动简图,并分析构件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等情况,通常称之为机械的运动设计。

2)按类比法,确定所要设计零件的材料;对铁碳合金材料,还要考虑其热处理方式。这一步骤可称之为机械的材料设计。

3)根据机器运动设计的简图,对各构件或零、部件进行受力分析,最终确定零件的受载情况,通常称之为机械的工程力学分析。

4)根据零件的最大受载和零件可能产生的失效破坏形式,按设计准则确定零件的主要参数,这称之为机械C零件)的强度设计。 5)计算零件的全部几何尺寸,按机械制图标准规范和公差配合要求画出零件工作图,通常称之为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

6)根据零件工作图,进行加工制造的工艺设计。

7)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制造加工。 8)装配,试车。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工程力学基础; 2)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3)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4)联接与支承零部件; 5)液压传动。

O-1 为什么机器中要用机构?机器与机构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0-2辨别自行车、机械式手表、汽车、台虎钳等何为机器?何为机构?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小学生新年主持词开场白2025(集合十篇)

元旦开场白台词文案 比武主持词 10-12

夏季防中暑PPT内容幼儿园(汇集8篇)

幼儿园排队 幼儿园提示 10-12

物理

10-12

小学生暑假日记100字(集锦6篇)

预祝小学生句子 小学生军训口号 10-12

情人节失落的伤感说说(汇总八十一句)

情人节失落感句子 情人节孩子说说 10-12

元旦联欢会主持词及串词(汇集九篇)

比武主持词 香槟婚礼主持词 10-12

日记150字抄写(集锦5篇)

模特日记 逃学日记 10-12

中秋节班会ppt内容模板(精品七篇)

中秋节领导短语 中秋节幽默短信 10-12

黑板报内容万能模板大全(推荐3篇)

万能老师作文 作文开头万能句子 10-12

幼儿园劳动节文案短句(优选81句)

幼儿园开心文案 幼儿园独舞文案 10-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