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谈修养读后感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谈修养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书读的越多,我们才能成为灵魂丰富的人,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祖国在我心中作文推荐

谈修养读后感 篇1

在思修课上,老师***中出现的节选自《谈处群》中的一句话非常吸引我,这种吸引也成为了我读《谈修养》的驱动力。读完这本书,收获颇丰。

在本书开篇,第一章《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青年学生“大半被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的困于职业,正当工作、人事应付消磨着他们的光阴,所学不坚实又没有时间和环境继续做研究,终身只在忙糊口,生命就这样平平凡凡的溜过去。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曾高悬着要改造社会的理想,当投身社会之后,理想与现实发生了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最后,理想消亡,意志向事实投降,他们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经历过这样的“追求”、“彷徨”和“堕落”,最终过着平凡而暗淡的人生,所以作者呼吁青年们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作脚踏实地的准备,只有这样才不会再踏上平庸的路。

“大家都好像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人生理想,就需要年轻人的觉悟和彻底的觉悟!

年轻人不仅需要慢慢探索实现人生的道路,而且要尽最大努力改善社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走哪一条路,青年都必定要立志做现代的中国人,要认识到当前的时代,认识到国家民族当前的地位,认识到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有了这些基本的认识和努力,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走上光明的道路。

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这就要求青年人不仅要有觉悟,而且要有奋斗的决心、精神和能力。

在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之后,是若干个独立的篇章,详细地阐述着人生的道理。读书时,感觉并不是在触碰冰冷又教条的大道理,而是好像有一位老者在自己面前娓娓道来那些他对青年的希冀,分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讲述着来自西方或是古代中国的故事。

在《谈立志》中,我读到“有志者事竟成”包含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如果只起念头而没有目的方法和决心,很容易就变成了“狂妄”。

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我读到:“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不能征服的困难。”征服困难,就是选择了一条抵抗力最大的路,放弃了懒惰,放弃了苟且因循敷衍。

真正的勇敢就是认清了一条路径上抵抗力最大而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在《谈青年的心理病态》中,我读到了青年人感到压迫、寂寞、空虚,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是没有自信,缺乏勇气和不肯努力,更了解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要有勇气对自己负责,不要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不要总推诿责任给环境;要实事求是,要接受当前事实而谋应付,不要逃避事实又逃避责任;要明了心病须自治。ZfW152.CoM

在《谈处群》中,我看到处群的艰难,因为聪明人的不愿意出头,因为乌合之众的结党营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用教育来改善民族风俗习惯和纪律,塑造民族性格;用政治来整顿社会秩序,改变社会状况。

在《谈恻隐之心》中,我了解到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起源。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它是群体性的基本要素。人有恻隐之心是因为人是人。

同情往往在一瞬间,这可能是野蛮与文化,善与恶,善与恶,存在与死亡之间的区别。所以恻隐之心是人不可苟且的一转念。

在《谈羞耻之心》中,我懂得了,当我们发现了欠缺,以自己为耻,不甘受这欠缺的限制时,我们就会拿出非常的力量,成就非常的事业。当我们对人有羞耻之心,才能嫉恶如仇,才能努力去消除世间罪孽过恶。

读完这本书,我发觉“冷静”是一种如此迷人的性格。人在冷静时静默观察,处处触机生悟。但不冷静是缺乏整体人格修养,心境不够坦荡,头脑不够清醒。

冷静是理智的前提。学习是理性的,没有冷静的态度是做不到的。

在学习中,冷静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对知识本身有浓厚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思考学习知识的出路。一个人如果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他会发现自己的心蕴含万象,澄明通达,时时有寄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绝不会干枯,他也绝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

说到底,做学问是为生活。

要做学问,必然离不开读书。读书不在多而在精在专在彻底。要会读书,读好书。读书明理,读书也让人自省,让人保持冷静。要时时检点自己,别让感情与欲望恣意孤行。

这本书的内容紧密相连,从信仰到性格再到生活,吸引人们阅读和重读。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一些解决办法。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派上用场的。

我也愿意响应这些号召,尽我所能实现我的人生,改善我们的社会。最大的收获在于,我记住了“此身,此时,此地”。想到曾经读到过《哈姆雷特》里的话“好事通常是不能持久的,它盛极之后,必将衰亡。

所以,我们此时欲做之事,就应立刻去做。”去行动吧,趁这一时兴起。

谈修养读后感 篇2

朱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文学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

虽然这是老先生的一部早期作品,但对我们当代的青年来说,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修养是指人的行为和修养,它与人的性格、情操和素质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但如何生活在修养指中,还需要磨练和思考。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

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教养的人必须是有爱心和知识的人。必须是一个爱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能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朱老用20次谈话谈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理解为朱老和年轻人之间的谈话。阅读之初,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日子里写的。起初,我担心这样的内容是否过时。但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甚至是思想的本质。这充满了朱老对我们青年和民族的厚望。

而要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青年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和忧虑,说了很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作为在学校学***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选择抵抗力最大的道路,而不是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越**,就越需要少数特立独行的人来传递风气”,以及不善于与群体打交道的解决方案和活动。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

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读书也不能挑剔和厌食。只有真正能读好书、读好书的人,才能达到“百家争鸣、自用”的目的。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 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 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了这本书,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每一种行为都孕育着一种习惯;每一种自律都体现着一种人格,每一种人格都反馈着一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决定着不同的命运。

谈修养读后感 篇3

文/衡艺

我大概一个月前读过这本书。甚至不能称之为阅读。我只是浏览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觉得有太多的收货。近来重新从书架上信手拿下来一读,却获益匪浅。

原因是这次我读得很仔细,而不是一味地读。认真阅读和不认真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前者能够让你疑难问题获解,心灵获得寄养。

后者却只是让你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读过某本书了,其实功效却是近乎于不曾读过。

《谈读书》这个章节让我对于如何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待一本好书,自然要认真读来,读个透彻。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

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光读,甚至是多次的读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实现一本好书作者的愿望。

此外,在阅读之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本合理的书来阅读。因为书多,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每本书都读,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读者只把读书当做享乐和消遣,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则打游击似的一读为快,虽然让读书成为乐事,甚至养成不凡的思路。

但是却不能有很系统性训练,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亦有之。“一人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他来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更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有些有兴趣的书他必须得牺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要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对我来说,目前似乎缺乏这样一个系统的阅读观念,往往是东耙西耙。确少系统性的结构知识。

应该引以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呢?关键在于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定一个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有组织。

《谈立志》。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的志向,立志要干这个,立志要干那个。结果到头来,好像很多曾经立的志向,实现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生出许多的烦闷,苦恼,郁闷甚至是恐惧来。

朱光潜分析了这一过程,称之为人生悲剧三部曲。一是悬挂很高的理想,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分是理想的消解,意志的事实求是,不改革社会,而被社会孵化。所以这是一个“追求-彷徨-堕落的”悲剧三部曲。

那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首先,要兼持事实求是,不搞违背事实的理想;其次,立志当度德量力,一个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将来”的错误,而应抓住现在,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

所谓“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决心要有道理,要脚踏实地地实践。

总有一天人们会变老,不得不独自面对孤独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一个青年,美育、体育和德育对智育同样重要。

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撑人们的心灵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只有艺术才能给生活的缝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 篇4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谈修养读后感 篇5

《谈修养》 朱光潜

朱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美学家,他一直钦佩自纪的名声。再一次,这本书的书名很熟悉,而且感觉很高,所以他打算去看看。虽然这本书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精华,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现在的作品不在一个档次。

这本书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高屋建瓴,语言朴实,不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让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时能学习极具实用性的知识。作者不是一个只喊口号的爱国者。他是一个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务是的爱国者,热爱土地、热爱人民、热爱国家。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深情、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懒惰,万恶之源,人性中存在的熵,在以人为本的中国,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只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风气。懒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它存在的痕迹。我们要从现象中看到它的本质,多思考它,坚持走反对懒惰的道路,不要轻易屈服。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大家都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不像其他人那样懒得去思考,稍微动一动我们的脑袋,根据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好好思考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这已经就很了不起了,也就踏上了与懒做斗争的道理,长此以往,你的个人修养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从而感染到周围的人,慢慢扩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不定你在一不小心之间已经改良了社会风气,改变了世界。

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阅读的书,一本适合真正的爱国者阅读的书,一本适合内心充满爱的人阅读的书。

谈修养读后感 篇6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他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和学术进步的丰碑。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的开头作者便提出读书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愈浩繁,读书就愈不易,接着作者便罗列现今读书的两大流弊,一是,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二是,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真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怎样读书?朱光潜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赅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文学作品的阅读以作家为中心,历史作品的阅读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范畴。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个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

读文章需要细细玩索、用心品读,《谈修养》从性情、学问交友、处事等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原来每个人都活着现实的枷锁中,不同在于智人能通过性情的陶冶、情操的提升突围有限开拓无限。

谈修养读后感(二)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然而,当我读到第一篇演讲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想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并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

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

我怀疑,我困惑,希望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还提到了“斗争”一词。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意和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我们在年轻时设定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一些磨难——这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据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们理性对待困难,认真思考,不要傲慢、浮躁,困难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和强大,就必须有人站起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现在,还取决于未来。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

因为我们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人,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尽可能地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朝朝好的方向发展。朱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学上培养对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

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所以我非常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我们必须抛弃和消灭社会上所有的幸运儿、颓废者和幸运儿。"。

几天前,我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像机,跟着主持人问:“你高兴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先生说,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身体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享受。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走阻力最大的道路,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个原则”;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必须是真诚的、有修养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

同时,也让我知道,在工作中,在一个个人能力较强的集体中,只有一个人不能发展,必须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和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修养读后感(三)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

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

读完这本书,我的分析思维更加清晰,对一件事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这正是因为该书对当时一些社会问题的深刻分析和详细解答。如:

《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

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

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助。朱光潜先生不仅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表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之,我就吃惊在在一本谈个人修养的书籍里找到了关于国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答案。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

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

"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谈《谈价值意识》。虽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其中很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在现实中任然存在,也很实用。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而幸福**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和"要复兴中华名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地信任"。

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句话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二句话是太理解、太赞同了。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也就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所努力的方向不一。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饥饿时能吃上热喷喷的饭是幸福;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

总而言之,之所以朱光潜先生能在当时那样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善、美的修养,并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社会上的不正的现象和风气,是因为他的内心是美的。而这种美的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如先生所说,"全社会都坏时,如果有一个好人存在,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测量的"。

正是当时这些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将我们民族引向了现在的光明。

谈修养读后感 篇7

小编希望 《谈修养》之读后感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然而,当我读到第一篇演讲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

我想这正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所需要的,一个有梦想并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困惑,希望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还提到了“斗争”一词。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意和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我们在年轻时设定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一些磨难,这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据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们理性对待困难,认真思考,不要傲慢、浮躁,困难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和强大,就必须有人站起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现在,还取决于未来。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

因为我们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人,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尽可能地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朝朝好的方向发展。朱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学上培养对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

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所以我非常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我们必须抛弃和消灭社会上所有的幸运儿、颓废者和幸运儿。"。

谈修养读后感 篇8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分析思路更加清晰了,并且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透彻了。这正是缘于这本书对当时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很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解答。如:《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助。朱光潜先生不仅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表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之,我就吃惊在在一本谈个人修养的书籍里找到了关于国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答案。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谈《谈价值意识》。虽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其中很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在现实中任然存在,也很实用。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来源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和"要复兴中华名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地信任"。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句话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二句话是太理解、太赞同了。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也就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所努力的方向不一。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饥饿时能吃上热喷喷的饭是幸福;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

总而言之,之所以朱光潜先生能在当时那样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善、美的修养,并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社会上的不正的现象和风气,是因为他的内心是美的。而这种美的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如先生所说,"全社会都坏时,如果有一个好人存在,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是当时这些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将我们民族引向了现在的光明。

谈修养读后感 篇9

一个月前我曾经粗略地读过这本书,甚至不能叫做读,只是大概地浏览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觉得有太多的收货。近来重新从书架上信手拿下来一读,却获益匪浅。原因是这次认真读了,而不是走马观花地读。认真读书和不认真读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前者能够让你疑难问题获解,心灵获得寄养。后者却只是让你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读过某本书了,其实功效却是近乎于不曾读过。

《谈读书》这个章节让我对于如何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待一本好书,自然要认真读来,读个透彻。不仅要读,而且要多次的读反复的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光读,甚至是多次的读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不辜负了一本好书作者的心意。另外,在读之前,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合理的书籍来读。因为书籍很多,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读,所以要学会选择。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读者只把读书当做享乐和消遣,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则打游击似的一读为快,虽然让读书成为乐事,甚至养成不凡的思路。但是却不能有很系统性训练,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亦有之。“一人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兴趣的书他必须得牺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要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对我而且,目前似乎缺少这样一个系统化读书的理念,往往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确少系统性的结构知识。应该引以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呢?关键在于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定一个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有组织。 《谈立志》。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的志向,立志要干这个,立志要干那个。结果到头来,好像很多曾经立的志向,实现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生出许多的烦闷,苦恼,郁闷甚至是恐惧来。朱光潜分析了这种过程,称之为人生悲惨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孵化。所以这是一个“追求-彷徨-堕落的”悲剧三部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首先,立志要兼顾事实,不要立理想与事实背驰的理想;其次,立志当度德量力,一个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将来”的错误,而应抓住现在,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所谓“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而且立志当合理,且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才可以。

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得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青年,美育、体育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人的心灵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艺术才能给人生的空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4残疾人运动会致辞

残疾人加油句子 鼓励残疾人加油句子 10-13

最新消防电影观后感11篇

消防电影观后感 10-13

适合3一6岁幼儿的演讲稿(精品十一篇)

分钟感人的演讲稿 正规演讲稿 10-13

变形计作文

变形作文 10-13

2024元宵节作文题目(汇集十三篇)

元宵节夜游句子 介绍元宵节文案 10-13

20244月入党思想汇报(精选9篇)

year台词 4s店中秋祝福短信 10-13

班组安全工作总结

班组安全工作总结 班组工作总结 10-13

2024关于除夕的演讲稿(热门三篇)

分钟感人的演讲稿 正规演讲稿 10-13

作文读后感600字

10-13

高三班级标语

高三班级标语 高三班级 10-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