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作文# #最新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汇集5篇)#】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多写作文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细腻,逻辑更清晰。写好作文我们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也许"最新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汇集5篇)"就是你要找的,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1)

《圆明园》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珍贵文化遗产损毁的纪录片。影片以圆明园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理想、雄心、野心、失败和文化毁失。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圆明园这个地方,也使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不幸和理想之间的微妙关系。

夏天的圆明园,绿树成荫,蝉声不断。影片以圆明园为背景,通过讲述这个地方的历史,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苦难与不幸。影片开始讲述圆明园的历史,人们在这里追逐着理想和野心。圆明园的景色绝美,双瞳塔、大水法、可亭园、十二钗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是,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在后来的战火中被毁,以至于如今只剩下些许的砖石和痕迹。影片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灾难性的时期——鸦片战争、天灾、内忧外患,而这些因素的加倍作用,让圆明园最终遭受了历史的毁灭。

在影片中,导演将镜头对准那些在战火中遭受毁灭的文物。圆明园中的琉璃瓦、立柱、雕像、石狮等都遭到了毁灭,让人们看到了珍贵文物的无助与不幸。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而文物保护就意味着对我们过去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将这些文物保护好,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历史。

此外,影片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在近代史上,中国遭受了很多外来侵略和压迫。影片揭示了当时的八国联军侵华的情况,清政府自身的腐败无能,也致使了在敌人入侵时毫无反击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文物保护的工作在当时是被很多人所忽视的。许多人认为,文物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障碍,结果,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态度变得非常漠视。因此,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遗产保护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影片《圆明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不幸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物保护的重要领域。影片中展现出了中国历史的苦难和困难,同时也呼唤着我们要珍视历史遗产,让文化传承不止。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重。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保护好这些宝贵的遗产。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珍视历史,珍惜当下,共同守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2)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可以说,它融合了我国几千年优秀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将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印象深刻,他们从圆明园开始。总之,圆明园为我们古老的文明赢得了荣誉。这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动人的场景。在牡丹园里,盛产的皇家牡丹相互竞争。康熙、雍正、乾隆的孙子孙女们乐在其中。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之所以位于雍正,是因为他如此热爱光明活泼的乾隆。如果我们相信这样的说法,那么大清帝国即将到来的伟大时代将有一个完美的开端。

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角色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不过,这只是皇帝四子胤祯的另一个花园,不叫圆明园。在抢劫圆明园时,军队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烧毁前大声疾呼:

“都拿走吧, 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经济和技术上迅速发展。由于闭关锁国,此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朝有数十万常备军,而英法军队则有5600多人。但是双方的**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在英法联军的先进步枪面前,曾格林沁的3万蒙古骑兵已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被敌人彻底打败。

英勇的士兵前赴后继地往枪口、炮口上冲,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片中一位英国将领看到这令人震惊的一幕不禁感慨到:“天哪,真不敢想象,要是他们有了枪和大炮的话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参战将士全部阵亡。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战士们一个个被吓坏了,这是蒙古骑兵横扫欧洲的最后一首挽歌,也是清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英法联军带着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一点一点地接近圆明园。进入旧颐和园的那一刻,它的奢华另人震惊,找不到花园。

当英法军队走进花园时,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什么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便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忍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

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的眼。

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难道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圆明园的做法是极其可耻的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

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立斯曾说过:旧颐和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认为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如今,曾经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庞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这片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奢华的皇家园林永远永远离我而去,也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了,是的,没有必要了,就让它毁灭吧,一个名族在惨受**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断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岩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

作为中国的未来子孙,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从现在起,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我们不会用录像来烧圆明园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

如今,那些断壁残恒,依旧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荒芜野草诉说着那日的耻辱。相信我们吧。圆明园是一个美丽的残园。我们绝不让中国文化、绝版文化再迟到!ZFw152.CoM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3)

2021年6月4日,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真实的场景再现,展示了圆明园这座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珍贵。

纪录片开篇就让我震撼,我看到了150多年前的圆明园,那个时候,圆明园是一座古老而且富有的皇家园林,这里全是人工拼贴的山水,亭台楼阁,宫殿和花园。但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联合法国攻占了圆明园并且将其烧毁。这一幕场景在纪录片中的再现让我难以忍受,仿佛我在近距离目睹历史的残酷和暴行。

经历了如此的浩劫,圆明园也不再是它曾经的辉煌了,虽然如今圆明园已经重建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历史文化遗迹都已经消失了。纪录片中,摄制组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了三维动画和实景演绎,将圆明园原先的景观全景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让我在感受到历史沉重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这里曾经的美丽和辉煌。

除此之外,纪录片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建设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如乾隆皇帝的南巡,康熙皇帝的寻访宝地,还有盛世欣欣向荣的乾隆年间等等,这些历史事件展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不让我心潮澎湃。

同时,纪录片还深入地讲述了圆明园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圆明园的建筑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含许多寓意,如“一水远碧,两山半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下为公”等等,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独特性和内涵。

总之,这部《圆明园》纪录片让我在电影尽头的时刻,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这里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部纪录片也提醒我们,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有文化素养的人的使命。让我们不断地弘扬和倡导中华文明,让中国的文化之花绽放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4)

这是一个世界的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聚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和智慧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圆明园,这座被无数人向往了一个世纪的宫殿,在三日三夜的烈火中永远消失在人间。留给我们的是只有纪录片才能看到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形象,还有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耻辱。我陷入沉思。

圆明园,一座始于康熙的皇家离宫,通过他及子孙三代努力,加上无数人的智慧、劳动缔造出来的万园之园,有着传统文化的积淀,皇帝思想和意志的融入,以及展示着诗歌中的绘画和意境的江南美景……所有的美丽、优雅都集聚于此。

当康熙是唯一一个拥有远望望远镜的国家时,世界的另一端正在进行着全面的工业革命。而我国却还是个农业大国,仍然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到乾隆时期,通过几代人的积淀,大清空前富足。

可是即使这么富裕,我们还是没有搭上世界前进的列车,帝皇的自负,让他对于西方先进**、技术根本就不屑一顾。这真是一个伟大民族无比繁华背后隐藏的悲哀。【m.DsbJ1.cOM 读书笔记吧】

1860年,英法联军的炮火在中国猖獗,咸丰却美滋滋地享受着沐浴。英法联军很快占领了圆明园。10月7日,一件将要震惊世界的事在圆明园悄然发生了,联军士兵为了留下他们“胜利”的印记,最终一把大火将这个被他们称作就算集合所有法国的花园也比不上,如一千零一夜里的场景般梦幻的圆明园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彻底消失了。

在英法军放火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个密室中竟然完整地藏着西方的枪、大炮等先进**。也许这个地方早就被统治者遗忘了,还在用自己古老的方式,向后**打仗。血肉之躯,无论多么勇敢,都抵挡不住炮火的轰击,一个个生命倒下。

看着这一幕幕,内心在悲痛。

圆明园,一个带给我们多少荣耀与骄傲,最后却给我们留下多少辛酸屈辱的回忆的万园之园,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永远站在镜子前,记住历史。总有一种痛苦的感觉。不要被表面上的繁荣所迷惑。我们要真正抓住隐藏在背后的问题、缺陷和不足。历史已经成为事实,我们不能改变它,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不让国家繁荣富强,我们今天就要努力学习,明天就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5)

1.我们常常看到的表达是这样的:“圆明园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与此相类的有长城、兵马俑、都江堰,乃至金字塔、空中花园……我们后代在缅怀圆明园的时候,纪录片拍摄者在利用现代技术还原圆明园那美轮美奂、恍如人间仙境的景观的时候,恐怕难免都会对“古代人民的智慧”充满敬意和叹服。我们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与思维惯性,就是历史上那些存留至今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我们应该因为这些惊人的艺术品而凭生所谓的民族自豪感。然而,有人问过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如何结晶的,是谁使它们结晶的,劳动人民是否愿意结晶自己的智慧?

而结晶,除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有汗水和泪水吗?在一个君主一人意志便可翻覆万千黎民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说,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可能一开始并不想参与任何不朽艺术珍品的创作。

范喜良想参与建造连宇宙中都能看到的蜿蜒的丝带墙吗?他不想,他只想和孟姜女安安分分地过自己的日子,可是历史却把他生生封锁进了那万恶的墙垣,并引导他那原本柔弱堪怜的妻子放开喉咙,唱出古代女性反对强权的第一个高音。进一步说,这些从古代幸存至今的奇迹一般的建筑大多不过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而兴建的,兵马俑意在陪葬,金字塔仅是墓穴,而圆明园,那个被毁弃的,被认为是最伟大的万园之园,不过是清朝皇帝度假休闲的一栋特大号别墅。

也就是说,我们所赞美、追忆和感叹的这些所谓的古代建筑奇迹,都是当时统治者的意志,只是他们私欲的具体化。

从这个角度看,任何对长城、圆明园等艺术作品的赞美都浸透着古人的汗水,是虚伪的,至少是冷血的。这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这些艺术珍品是许多无辜的人用鲜血和汗水在赞美的同时建造的,而建造的过程一定会导致我们对这些所谓的奇迹没有简单的欣赏态度。在我看来,我宁愿历史上没有这些艺术珍品,因为每一座传世或未传世的建筑都在告诉我,我们坐着享受的不是祖先的遗产,而是我们自己人民的鲜血。

更何况,我们从这些血淋淋的建筑中获得的所谓民族自豪感有时并不可靠?我要说,如果说一个人作为后代在看到长城时对于长城里面范喜良的尸身没有丝毫敬畏,那么我便拒绝接受其因为长城产生的骄傲与自豪的合理性。如果我们因为历史上遭受的侵略而痛恨侵略者,又怎能对那些以自己的好恶毒害世界的统治者保持良好的感情呢?

如果以长城、兵马俑、圆明园为论据,炫耀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那么,我不敢相信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能够和平地死去。也就是说,圆明园本身固然是一件精雕细琢、妙趣天然的建筑奇珍,但我们在赞叹它的美好的同时一定要记住,这美好的代价,恐怕就是多少人民流尽的血汗,以及多少血汗汇集成的税银p>

2。当试图通过想象恢复掠夺时,耳机里充满了加勒比海盗的插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

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可以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国。

也就是说,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或者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的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的侵略,这就是天字的头号土匪行为?一百年后,中国人民会不会说,如果中国不侵略,那么侵略国就不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极度繁荣的时期,也曾有过征服邻国的履历。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当你攻击其他国家的时候,你曾经扮演过强盗甚至杀手的角色吗?

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为自己在汉唐时期的辉煌和强大而骄傲吗?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认为仅仅记住我们所遭受的屈辱是不够的。因为如果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就看不到我们今天痛恨的掠食者的轮回。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己曾经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这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必须在此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会违背法国政府的期望。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

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也许他还会写下他的指控,但他能发表吗?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

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应该感谢雨果,因为在历史上,上述假设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雨果能够在今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3.在校园网论坛上看到很多写观后感的,眼光大多锁定在“不能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之上,更有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气人物。

能得到这样的影响,恐怕足以说明《圆明园》这部纪录片的目的是达到了的。最后补充两句感想: 掠夺者注定被唾骂与谴责,不论他们扯什么淡。

与历史进化发展之潮流相悖的做法总归会失败,这句话不止适用于被评论者,同样适用于评论者,没有例外。

我的话说完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母亲节总结发群里话术

群里早安句子 母亲节老婆 10-13

军训日记第五天模板

军训日记第五天 10-13

高中英语教案优秀教案模板(通用6篇)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 15教案 10-13

纪录片

10-13

残疾户低保申请书

残疾低保申请书 10-13

梨花节作文500个字(汇集七篇)

励志四个字 梨花优美诗句句子 10-13

小学班会主题优秀(分享六篇)

技能主题班会主持稿 青春主题 10-13

银行腊八节活动方案设计

学生腊八节文案 腊八节茶语 10-13

世界旅游日活动方案小班(优选十篇)

世界地球日环保短信 小班家长会方案 10-13

元旦作文250字左右家里过的(必备10篇)

励志名言左右 励志语录左右短句 10-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