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学一年级座右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户外拓展活动总结汇集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2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3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4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习,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习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上个星期天,明明和爸爸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游玩。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题,也来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口算题:

4+1 5+2 7-2 5-2 3+4 7-4

5+3 8+1 9-1 8-2 6+3 9-6

2.引出新课。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和爸爸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生:5+2=7,7+1=8。

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5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M.Jym1.COm 句怡美】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6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2)教师说明:从4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6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P27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

5-1 5-2 5-3 5-4(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课件显示谜面: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生可能说:闹钟,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课件出示),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还有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还有2根指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长又细的──分针;。 (4)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一指,并告诉同桌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小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时?生说。

(2)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12时、4时、6时,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12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4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讲述电子表表示法

三、开心练习

1、课件显示3个钟面,学生回答:8时,8:00;3时,3:00,6时,6:00

2.《小明快乐的一天》。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4)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2、开火车。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教师边说边板书:61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板书)

b.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指名板演。做完的同位检查。订正。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学生,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订正。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巩固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订正。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5以内数的组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并完成练习二的第8题。其教学目的是借助分小棒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在同位交充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都接触过,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说出组成。

本节课我没有使用课本资源,而是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学生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学生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学生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1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减法算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通过捉迷藏这个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

2、出示课题:捉迷藏。

3、出示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我们一共来了(13)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问题:藏起来的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4、集体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

…………

5、摆一摆、圈一圈。

摆13根小棒,从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在桌子上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说一说。

看线段图,说一说13-8在图中表示的含义,并带着学生亲自数一数13往前数8个数,是5。

7、算一算。

12-8=17-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用小棒和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计算出这两题的得数。(也可以用计数器做一做)

2、画一画,填一填。

让学生在数线上画出计算过程。

3、看图列式

让学生说出图义,并尝试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尝试让学生说出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材,设计,北师大,教学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篇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zfW152.cOm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元宵节一篇日记100个字(集合七篇)

励志四个字 元宵节夜游句子 10-26

情人节祝福语怎么写卡片(集合四十七句)

情人节卡片句子 卡片情人节文案 10-26

关于过年的说说简短的(精选60句)

过年除夕说说 没钱回家过年说说 10-26

122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集合13篇)

交通安全格言 宣传交通安全口号 10-2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10-26

护士团队精神演讲稿汇总

传承先烈精神演讲稿 教师奉献精神演讲稿 10-26

元旦主持词开场白台词小学(汇总7篇)

元旦开场白台词文案 比武主持词 10-26

腊八节的来历100字作文怎么写

学生腊八节文案 姐妹腊八节句子 10-26

五一劳动节祝福语动态图(推荐37句)

五一劳动节风趣文案 五一劳动节很累文案 10-26

高中春季运动会开幕词100字左右

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开幕式入场 10-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