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15设计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摇滚小子)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高三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升学生分析政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3、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国家、政党、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

2、难点:政治现象的分析、政治原理的应用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政治学科复习资料、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强调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知识梳理与回顾(20分钟)

1、按照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系统梳理和回顾各个模块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1)经济生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体制等。

(2)政治生活:国家、政党、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等。

(3)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4)哲学与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

2、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析考试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5分钟)

1、选取典型政治现象或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分析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观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题技巧与训练(20分钟)

1、讲解政治学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的排除法、主观题的答题规范等。

2、发放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3、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知识梳理与回顾、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解题技巧与训练等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回顾和巩固了高三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和练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提高政治学科的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2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百度图片: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课堂小结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课后习题

1.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③参加元旦文艺晚会④买车购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3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三政治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政治学科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时事政策。

2、难点:政治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的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梳理政治学科知识,明确复习方向和重点。

2、讨论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重点,明确学习方向。

2、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按照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

2、强调重点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3、结合时事政策,分析政治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1、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典型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方法和思路。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教师巡视指导,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策,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复习笔记,并选择一个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学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品质。

3、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重难点

1、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过程

一、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新课程学习: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3、联系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中共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具体讲解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知道了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主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各国统治阶级不仅重视采用恰当的政体,而且也十分重视政党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一般是由政党领导的。那么,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是怎样的?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1、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62页,指出: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A、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台了三种建国方案,经历长期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

(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教师: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了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教师:请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执政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订情况的图示,谈谈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宪法这四次修订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历程,也使我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以及执政的方式。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四、教具

电脑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x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

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2、“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理论:生产与消费)。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属于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为最后一框题《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2、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两个问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鉴于当前思想多元化,各种不良文化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本课的难点问题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价值、价值观的含义

②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计划采取一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探究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流程:

整体思路:

(1)展示故事,情境导入

(2)讲述明星成龙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搜集地震中正反两方面的素材,对比钟南山和犯罪分子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感悟先进人物的事迹,树立奉献意识。

分步思路:

(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小故事,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问: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不论是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价值与价值观

(二)开始新课

第一目、人的价值,其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探究活动1、关于价值的基本含义的教学:探究活动1图片展示今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台湾造成特大水灾、大陆在第一时间捐助钱、食物、板房以及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

设置探究问题:

①这些物资和演艺明星的义演对灾区人民有什么样的价值;

②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事务的价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总结概括出具体事物的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和哲学价值的含义。

板书:

1、价值的含义、区分哲学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

设计依据:以最新的热点材料切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2、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一部分是本框的重点。本部分的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合作探究来突出这一重点。

探究活动2:图片展示8月17日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介绍影星成龙为赈灾晚会负担所有开支(420万新台币)。有数据表明,成龙前后共捐慈善款8亿3千万左右。在中国共捐建了75所学校。

播放视频:访问成龙,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到达灾区的成龙说,公益慈善事业有起点,但没有终点,要一直做下去,直到不能做为止。在成龙的电影中,主题都在宣传正义和善良,同时他又不断的宣传中国化的东西,又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早在2003年,成龙就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推荐委员们对成龙的评价是:成龙在好莱坞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动人心的是成龙的公益心;成龙在国际演艺界为中国争了光,他热心公益,不忘回馈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

设置探究问题:

①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一样吗?

②从成龙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价值是什么?

③如何评价人的价值?(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明星的事例设置情景,容易引起共鸣,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问题,自然得出结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板书: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逻辑顺序是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两方面的表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本目题主要设想,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探究活动,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的表现,并初步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探究活动3:课前把全班分为2组,搜集汶川地震中灾区正反两方面人物的表现,然后每组出一名代表上讲台展示,说明搜集理由并做简单评价。

设置探究问题:事例中的同学和老师的活动受什么观念的支配?是什么使这些同学和老师在危难之中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搜集材料和课上的合作探究,理解价值观的含义和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板书: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

3、对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作用

探究活动4:图片展示科学家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和甲型流感方面的事迹和最近原赤峰市市长徐国元受贿审判案。

设置探究问题:上述图片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板书: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小结:价值观是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奉献,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总结。通过“我的收获”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知识,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同时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升华。

(四)回归生活、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结合案例,撰写小论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真谛》

五、效果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误区:

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区别:价值是事物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属客观范畴;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主观范畴。联系: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意图 篇8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回顾高三政治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提升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和时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政治学科各模块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如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

2、难点:理解并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相关时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回顾上节课复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和内容。

二、系统复习(30分钟)

1、经济模块:复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内容。

2、政治模块:复习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府职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3、文化模块: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内容。

4、哲学模块:复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1、选取近年来高考政治真题或模拟题中的材料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和解题思路。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四、练习巩固(20分钟)

1、发放高考政治真题和模拟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集中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强调解题技巧和规范书写。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强调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练习。

3、布置课后作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雷锋精神感悟400字(优选8篇)

雷锋精神口号 雷锋名言警句 10-27

五四青年节活动主题ppt内容(汇总8篇)

五四青年节活动口号 青年节语录 10-27

解神者影迹潜流怎么玩 活动玩法攻略介绍

解神者影迹潜流攻略 解神者影迹潜流怎么玩 02-19

感恩父亲实践活动过程怎么写(通用八篇)

悼念父亲感恩句子 父亲生日感恩句子 10-27

批发菜店实践报告九篇

卫生实践报告 服装销售实践报告 10-27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2024年第四季度2500字(优质9篇)

四季景色 描写四季景色 10-27

三八节的作文600字(优质十四篇)

三八节妈妈短句 三八节搞笑短句 10-27

元旦的发言稿500一600字

典型发言稿 革命发言稿 10-27

唯美恋爱句子(必备102句)

谈过恋爱句子 恋爱日常句子 10-27

初级中学母亲节活动主题(精品10篇)

母亲节祝母亲节祝福词 母亲节老婆 10-2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