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三峡大坝观后感

最新三峡大坝观后感(范文5篇)

时间:2025-02-16 三峡大坝观后感

趣祝福作文(编辑 梦幻独角兽)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峡》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大坝观后感 篇1

静静地看完了《三峡好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整体来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既有淡淡的哀伤,也有隐隐的生机。

我在看《三峡好人》的过程中,不由而然地想起了贾樟珂前年的片子《世界》,就放在一起说吧。

1、关键词:长镜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渡船上形形色色的市井乡民,他们的喜怒哀乐拍得自然流畅,男主角出现时我不得不感叹导演选演员的水平,主演放到大街上一点不会被认出来,太平民化了,他的演出注定是真实的。

长镜头是优秀电影的重要杀招。一般电影出字幕的片尾镜头我都不太看,但是《辛德勒的名单》片尾那段出字幕的长镜头伴着世界著名犹太裔小提琴家如泣如诉的弦乐缓缓扫过已被铺成路面的无数刻有犹太教经文的石碑,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都会被轻轻揪起看完整段。贾樟珂在《世界》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长达两分多种的超长镜头表现女主人公的工作生活,非常真实而且"抓人",片尾男女主人公死后被头靠头摆在地上的那个长镜头也是令我揪着心,画面逐渐暗淡,泪水悄悄泛起。

2、关键词:真实的生活

电影无疑是虚构的,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像记录片一样真实,平淡的人物,平淡的情节,平淡的场景,平淡的色调,但是当一切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而平淡地展现在面前时,带来的却恰恰是欲罢不能地沉浸进去,跟随着角色为平淡的生活中平淡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感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场景设定真实。本篇场景设定在重庆市奉节县,实地拍摄,群众演员就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无需表演,只要按照原来的生活去生活别看镜头就可以了。几个主要演员几乎就是本色演出,甚至不需要特别多的表情,这一点与神经质的琼瑶剧是两个极端。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份设定是深圳世界之窗的保安和舞蹈演员,也是实地拍摄本色风格的演出。

二是来自情节的平民化。男主人公来自山西,十几年前花3000块买个奉节的媳妇,16年前媳妇被公安解救,还把女儿也带走了。现在他来奉节找媳妇想看看孩子,却不想恰遇山峡移民,只好在当地打工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媳妇,得知她现在过得不好,决定带她走。这期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三峡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中间还插播了一段一名山西来的女护士寻找2年来不通音讯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的女人的丈夫,为了当面告诉他离婚的决定,因为她已经爱上别的男人准备一起奔赴新的生活。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平常事,被导演借助三峡移民这个大背景娓娓道来,倒也自然。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展现给了观众众多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贴近我们。

3、关键词:莫名的哀伤

《三峡好人》与《世界》一样带给我许多淡淡的哀伤,一半由角色与情节而引起,一半竟是由他们而联想到自己。这种哀伤是莫名的,淡而深,阅后许久方能平复。

我想,这种哀伤可能是因为导演把极为平常的生活化的情节与人物展示出来以后,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当然,也必须是像我这样的一介草民,如果生来富贵是不会喜欢贾樟珂这两部电影,因为他们不会有共鸣感不会读懂人物与情节背后的东西。

看到众多百姓告别家乡,看着百姓围着拆迁办的人吵闹不公平的待遇,看到工人因厂子被卖失业围着厂长吵闹今后的活路,看着因丈夫打工致残而不得不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平淡而认命的话语,看到16岁的小姑娘为了生计自荐愿意背井离乡当保姆,看到旅馆老板何大爷房子拆迁后搬到拱桥下桥洞改造成的窟窿房子去住而旁边就是与他无缘的崭新的高楼大厦,看到她原先的媳妇16后的今天穿着破旧的绿军装在船上打工而且不得不委身船老大,看到众多民工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看着镜头里出现的无数衣衫褴褛、身形佝偻、憔悴与茫然写在脸上的百姓们,我为他们感叹,中国还远没有实现富裕,老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奔波着,()无奈而坚强地活着。

4、关键词:希望M.zFw152.cOm

记得《世界》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决定共同努力打造美好的生活,却在当天那个寒冷的雪夜死于煤气中毒,当他们被人抬出来头靠头地摆在地上时,旁白加上了他们俩心灵的对白,男的问"我们是不是死了",女的回答说"不,我们的世界才刚刚开始",由一对死人说出这句充满希望的话语实在是导演的终极必杀技,生活的本质:真实、无奈、坚强、希望,被另类地表现出来。

《三峡好人》中,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鼓舞的,男主人公承诺给船老大付清大舅哥欠下的3万块钱,然后带着愿意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的民工兄弟回山西挣钱"赎老婆"去了,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也终于当面与丈夫约定了离婚酸涩而坚定地奔向新生活了,一切在残垣断壁中充满了朝阳的味道。这样的结局毕竟比《世界》里的结局更让人舒服。

5、关键词:坚强地活着

男主人公是个老实得不能再老实的人,被摩的司机宰客也只是抱怨几句,被大舅哥的兄弟踹几脚也不言语,正部影片的台词也不多,但是坚定而踏实。得知必须等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媳妇,他就找到一份打工的活住了下来,还和原先欺负他排斥他的人们成了生死弟兄,尤其最后他得知媳妇现在的境况后坚决地告诉船老大他要带走他的女人,欠的钱他准备回去挖一年煤还上来赎他的女人,真是个爷们!

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找到丈夫告诉他离婚的决定,虽然哀伤但是却非常坚定,当他们分头各自走开时,她的步伐虽然迟涩却终于没有回头,对于生活的态度,她也是勇敢而坚强的。

甚至那个卖身养家的女人面对生活也是选择了坚强地活着,没有抛弃残疾的丈夫,最后跟随人群南下打工,她的一句川语"没的办法,总要活嗮"令我对她充满尊敬。

男主人公的民工朋友们想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但是听到他说很危险,每年矿上都要死十几个人,大家都不言语了只是狠狠地抽烟。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是跟随他上路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生活!

这些也不由得想起我们自己也何尝不是在这繁华都市里流浪奔忙?按照这都市的水准来看,我们中的大多数又何尝不是在温饱线上挣扎?买了房买了车就是富裕了?中产阶级?还差的远呢!我们又何尝不是被生活的洪流冲击着无奈而勇敢地活着!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略显茫然而又坚定勇敢地努力着!这种"生"的力量正是我们不断求上进求成功的原动力。

三峡大坝观后感 篇2

我从未亲身去过诗情与战火交融的白帝城,但我读过李白为它写下的诗词歌赋,也了解过刘备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同样的,我从未亲临到过三峡,但我读过余秋雨真实优美的现代文《三峡》,也细细品过郦道元娓娓道来的古文《三峡》。

但我发现读完后,不论是白帝城还是三峡,都呈一种纯自然的状态,如一幅画卷,伴随着阵阵凄凉的猿鸣缓缓展现在我眼前。

且不说是几位诗人或是作家文笔描写太过真实优美,还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多高超厉害,但我的脑海中,是有贴近三峡真实景象的画面的。

直到我因作业为由再读余秋雨和郦道元的《三峡》之前,我一直错误的认为,这样就已经可以了。三峡那层神秘奇幻令人神往的面纱早已在我与几位作者的紧密配合下,被我一举掀开了。我也没有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又读两篇《三峡》,我甚至没有让那颗轻浮的心沉静下来。却越往下读,越认真起来。当然,余秋雨口中“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又岂能让我区区一个初中生了解透彻。

这里是屈原的故里,他投身汩罗江,自行结束了自己作为一个“疯诗人”潦草的一生,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这里是王昭君的家乡,她放着宫女不做,却远嫁他乡,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也许依旧有人对这些毫不在乎,毕竟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年代成为了我们与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没有人会想要鱼跃到他们的那个年代,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而最多就是在历史课本上见到了他们的名字,闲来无事地坐在电脑前,阅读着一段段排版整齐的宋体历史。

甚至都不曾想过要揣摩他们的心理。

也罢,因为又有谁能真正揣摩出屈原和王昭君的心理呢?

如同神女峰,人们为她捏造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编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她却只是一座石头,日复一日地接受着江水的洗礼。直到曾经锋利的棱角被江水打磨的圆滑起来。

二文读罢,我突然如同那个曾经对三峡毫无所知的自己一样,想去三峡看一看。无论是诗情与战火交融的白帝城,还是壮阔美丽的三峡,还是拥有美丽传说的神女峰。尽管我永远都回不到那个年代,但我依然,想要亲身,去看看。

三峡大坝观后感 篇3

放假了,妈妈带我乘坐三峡邮轮游览著名的长江三峡,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三峡大坝。

在前往大坝的旅游车上,导游讲了很多关于大坝的知识:整个大坝的.建造花了9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坝有防洪、通航和发电等功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终于到了能看到大坝全貌的观景台上,我清楚地看到雄伟的大坝仿佛一条巨龙,将江水一分为二,水面倒映出大坝和天上的白云的影子,不远的山间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真美啊!可惜没有看到大坝泄洪时候的情景,那一定非常壮观。

看完大坝后我们沿着山路下山,晚上我们的邮轮还会过长江大坝,听说一共要过五级闸口,导游还教了我们两句过闸的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晚上我可要好好体会一下。

三峡大坝观后感 篇4

他不是一个三峡好人在战斗——电影《三峡好人》

一个移长镜头扫过一片朴实的面孔和散发着原始气息的胴体,这个牛逼的长镜头足以让电影院里那白恍恍的馒头和金灿灿的鳞甲暗淡无光。最草根才是最生活,而导演贾樟柯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一种不就应被忽视的生活,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参与的生活。

电影叫做三峡好人,这显然是一个符号,它象征了我们每一个人。主角韩三明能够是你,是我,是另外一个面孔,整个故事能够在城市,能够在农村,也能够在三峡。我们都是草根,都在生活,所以导演命名我们作三峡好人。

故事是开始于开篇提到的那个长镜头,镜头的终点是煤矿工人韩三明,整船人有兴奋,有平静,有迷茫,最质朴的将情绪写在了脸上,惟独主角韩三明是若有所思的表情,看不到波澜,看不到喜悦或者悲伤。

他来自于山西,来到三峡是为了寻找当年买来却又跑掉的媳妇麻幺妹。透过他的眼睛和骑摩托小伙的对白,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工程的一斑。当他寻到麻幺妹的哥哥麻老大时,几句简单的台词和质朴的动作给了他老实淳厚的性格以真实的特写。他操着蹩脚的普通话说: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嘛。带着一点点的委屈,带着一点点的乞求。然后他拿出两瓶家乡的酒,定格在那里,依然没有放下期望。导演用他的性格夸张表现了这个社会中人们最原始的善良和老实。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导演是坚信人性本善的。

韩三明决定在三峡干活拆楼继续寻找。这时电影镜头移到了一个女人的近景。她是护士沈红,一个来三峡寻找两年没有回家的丈夫郭斌的女人。她的寻找经历了已经破产的工厂,那里一个工伤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工人与厂长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经历了拆迁指挥部的园子,那里有一个被砍伤的小伙计,他们的老大就是沈红的男人郭斌。显然拆迁遇到的麻烦需要必须特殊的手段来解决,而郭斌正是操纵手段的人。工伤工人的妹妹争执中提到了法律,而政府性质的拆迁工作却要依靠社会的手段。导演前后给出的比较对于所谓的上层建筑进行了讽刺,或许这也是一种警醒。

之后的沈红最后找到了繁忙的郭斌,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起舞,动作笨拙却感人,不加修饰的原始是最能够清晰表达导演思想的,这点贾大导演比如今某些票房冠军要清楚的多。沈红和郭斌顺利的分手,不需要争执,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清楚,导演的平民化手法再一次展现,自然而又真实。

然后故事又移回到了韩三明的身上,他救了那个在船上企图骗他钱下船又恐吓他的小马哥。小马哥嘲笑他好人一生平安的手机铃声,他不以为然。就算小马哥崇拜发哥的情节在现今看来多么的拙劣,可那种孩子般的天真却是那么的熟悉。儿时的我们都如此的天真,我们崇拜大明星,也向往社会里那种潇洒的作态。可现实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小马哥成了三峡工程的牺牲品,死在了坍塌的废石料堆里。那里提到了死亡,导演让他的“真实”一步步深入,由表及里的震撼我们早已麻木的心灵。

好人一生平安,韩三明也最后找到了阔别16载的麻幺妹,两人在长江边重逢,决定复婚。但是幺妹如今的男人拿出他与麻老大的债务作为理由不允许三明带走幺妹,于是三明决定回山西继续挖煤,因为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虽然三明也无法预知自我是否能够带回3W来赎回自我的女人。

最后导演将影片的主题再次扩大展现给了我们,那些在三峡和三明一齐干活的工人也决定一齐和三明去山西“挣大钱”,贾导的镜头慢慢划过每一个人,喜悦却又有些担心的脸,凹凸分明光滑黝黑的皮肤,每一个都是上帝的杰作,每一个都扮演着自我舞台上的三峡好人。

Still Life,继续生存,我们的生活看似草根,但那是最伟大的,最宏伟的舞台剧。三峡工程的宏伟是又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层叠而起的,我们不能随意定论究竟谁更宏伟一筹,因为我们伟大的草根生命是三峡工程一样气势雄伟的工程。

三峡大坝观后感 篇5

好人开始自救极度爱一部好电影的时候,会象爱一个人,情最浓时反而说不出有条理的话来。在我的眼里,贾樟柯还是那个贾樟柯,我喜爱的就是他不变的情怀。并不是因为说《三峡好人》得了金狮奖才让我觉得它与众不同,它的与众不同是天生的,跟《世界》一样,跟他之前的其他作品一样。我甚至偏激地认为,那些去年鄙夷《世界》而现在猛夸《三峡好人》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贾樟柯。

《世界》借“世界公园”这个浓缩世界来表现现实社会是取巧的,《三峡好人》借过客的游历眼光来巡视三峡库区,其实也是取巧的,但这两个巧取得好,后者更是紧密结合当下中国甚至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反映了大部分中国人面临的生存状态,诉说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凡人命运。如果说在过去的贾樟柯电影里大时代背景只是停留在背景音乐和影像上,作为一个个符号出现。现在主角则是要身陷这样的历史变动,眼看着江水慢慢淹没曾经住过的房屋,实实在在地跟随历史发生。

《三峡好人》里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变化。三千年的古城,两年就拆了,这是城市的命运。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漩涡里凡人的命运就更不必说了。昨天才住过的房子,今天墙上就写上了大大的“拆”字。楼墙上的淹没水位线数字让人有今夕何夕之感,因为不久后我们注视它的角度将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废墟之城,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心里被掏空的感觉。这是一个时代的寓言,旧的已经统统拆去,我们丢弃了几千年的传统,但新的还没建立,我们只能象库区移民一样流离失所、彷徨找寻。这其实是贾樟柯一直都在表达的情怀,这次他更直接就借“小马哥”说了出来——“这个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

好在这次他不再让电影的主人公继续彷徨,在那么多的变化背景里,贾樟柯先讲的就是一个“不变”。影片的英文名“Still Life ”意思是“静物”,是不会变的东西。当镜头扫过那些楼房废墟,遗留在墙上“静物”一个个映入眼帘:写

着“努力”两个大字的书法、不知道是学生还是工人的奖状、偶像明星的海报……每一件静物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现在,他们在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安定下来了吗?他们是否还是那样努力那样先进那样喜欢那个偶像?我多希望他们不会因这些巨大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在这个变动的世界里,韩三明是个闯入者,而且还是个倔强得难以改变的闯入者。他没有动摇过寻找妻女的决心,他以自己的沉默和坚决对抗周遭的一切,在船上被勒索的时候很沉静地掏出小刀,在遭到亲家冷遇的时候一再重复“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嘛”。在这个山西小矿工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普遍丢失的坚持。

电影的两个主人公都是三峡的过客,他们都是来这里找人的。寻找的主题是贾樟柯过去电影的延续,在他之前的作品里,人物也都是生活在不确定的状态中,但他们始终是无力的,是随波逐流的。而本片一开始的寻人,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不同,是不向命运妥协的举动。而最后无论两个人寻找到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为以后作出了决定。正如贾樟柯自己所说“中国的变化已经结束了,现在是大家都该做个决定的时候了。”其实变化永远不会结束,但对于一个个的个体来说,时代的步伐是无法改变的,与其等待外在来改变自己,不如坚决些,在变化中做出自己的决定。“三峡好人”的名字来自布莱希特的话剧《四川好人》,该剧探讨的是“改变人还是改变世界”的问题,在这里贾樟柯显然是选择了改变人这条路,象韩三明和沈红一样默默活着的好人,其实都是很孤独无助的,那个只同时出现在他们俩眼里的UFO ,是他们维系的线——他们都是那么的孤独,他们期待的美好生活仿佛只在UFO 时代那么遥远。在这样的无助之下,好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坚决起来、开始自救。前面已经说过韩三明的坚持,沈红则是学会了坚决。从挥起铁锤敲开锈迹斑斑的锁,到留给无情丈夫一个远去背影,这个渐进的坚决过程,相信也可以感动你。特别是宣布决定前,轻偎着丈夫起舞。这应该是她独居两年来一直在梦里做的事吧,于是她实践了这个梦,然后在丈夫还疑惑不解的时候让睡梦苏醒,坚强地走向现实生活。赵涛的这段表演,是电影里最华美的篇章。

是巧合吗?今年最直面现实的两部好电影说的都是四川方言(包括重庆话),

又都是发生在长江边上的故事,它们是《三峡好人》和《疯狂的石头》。真好,中国电影还有贾樟柯和宁浩,真是我们的幸运!多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如现在这般,一个艺术一个商业,永远不拍假大空的东西,永远那么坦率地面对真实……唉,今年还没过去我就开始怀旧了,我是不是也不适合这个社会了……

本文的网址是//m.zfw152.com/a/5963938.html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内容资料(精选1篇)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02-16

关于绝望的句子

关于绝望的句子 02-16

一年级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

一年级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 02-16

小学二年级加油稿30字(合集十三篇)

小学二年级加油稿 02-16

大三峡观后感8篇

04-23

三峡好人观后感通用

04-23

特别的聚餐作文(精选14篇)

特别的聚餐作文 02-16

悬崖勒马的爱情说说(汇总79句)

悬崖勒马的爱情说说 02-16

押运员半年工作总结(汇集7篇)

押运员半年工作总结 02-16

三只小猪观后感(集锦12篇)

三只小猪观后感 02-16

母亲节方案策划怎么写范文(集锦5篇)

母亲节方案策划怎么写范文 02-16

推荐访问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