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高中生课件

高中生课件【篇1】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兴奋的传导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达到)

1.利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为基础,再借助于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2.在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动画功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研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2、新课教学: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

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优点:在本层次中,通过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问题形影相随,为教学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在本层次最后再辅以相应练习,起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此基础上,提出"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优点: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课件的`动画功能,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及时安排一个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3)第三层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这一层次开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一个疑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呢?"从而使"兴奋在实际功能纤维上的传导"自然、流畅的过渡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探究下一个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情况下,将知识转换成问题抛出:"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三个部分构成的?""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和自身世界的渺茫,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b.原因:为了形象的展现出突触的结构,在此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突现出突触,了解其结构。同时为了克服兴奋在此传递过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CAI课件展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紧随着安排一个思考题使学生在再一次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进而突出兴奋传导的单方向性。

在这一层次中,通过教师条理清晰的提问,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形象、生动的课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动态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突触部分的兴奋的传导过程一目了然,突破了难点。最后,再通过小练习,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3、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随堂练习(24)

高中生课件【篇2】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八、课时安排:十分钟

九、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行为

教学技能

教学策略

高中生课件【篇3】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种群和群落》,是这一章的学习基础。平时学生也接触一些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等,所以本章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已有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又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概念的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既要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复习巩固,又要建构新概念,且提高学生建构概念模型的能力。所以确定目标是:

1. 明确什么是生态系统。

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 城市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建构模型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培养整体观点的好方法、途径。所以本节重点和难点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说教学方法。

问题--à学习--à尝试--à讨论--à修正--à完成构建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复习种群、群落,引出生态系统概念、建立三者关系的模型。

2.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列表分析图5-1的各成分的联系、区别

②建立生态系统成分的四者相互联系的模型。

3.食物链、食物网。

分析图5-5

学生分析,并交流数食物链的方法。

重点是方法的建立,最后教师指出注意事项,如

① 三级消费者与第三 营养级的区别。

② 食物链中起点是生产者,重点是不被捕食的消费者。

③ 生物的种间关系会重叠,如既是捕食又是竞争。

④ 一种生物可能占多个营养级等等。

作业:创新P132 研讨二 表、图的总结

P135 7、8 P136 3

既复习知识,又巩固模型建立的能力培养。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教材地位:

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植物生命活动的条件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第一节只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内容于第八章讲述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讲述的植物的个体发育的内容,以及第一章讲述的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植物激素合成的内容与第二章讲述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有关。因此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3、重难点分析: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生长素的发现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再现科学家发现过程的典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逻辑思维。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的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而对于生长素两重性的生理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还有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学生也难以理解。

(3)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本课题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之前安排了向性运动方面的知识,以向性运动的有关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层层设疑、层层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通过这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如何去解决问题。

4、课时安排:

《植物的激素调节》包括本章的引言共需2课时,从本章引言至植物激素调节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需用一课时进行授课。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2、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具备层层设疑并设计实验解释看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高中生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和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

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沿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一次思想的探究,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接着,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用图解方法逐步讲解各反应过程。注重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过程。以便从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整体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整体过程探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从影响因素中得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分配好任务,每一组负责一个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及分析,先自学并查找有关资料,再小组讨论归纳,课堂用来展示归纳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模拟了当时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兴趣浓厚,把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会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方法,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方式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这部分相对比较难懂,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先让学生自学,对这一部分有个大概的了解,再通过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更进一步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再通过疑难解答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最后通过视频再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让微观的生命过程直观化,有得于学生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最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由光合作用过程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发挥联想、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的动态观,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来获取知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是本节的显著特色。

高中生课件【篇5】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指出:“高中生物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理科学生的必选课,要为理科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安排侧重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以上选修课教学内容,与必修课内容既不重复,又有密切的内存联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力求做到从理科学生升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内容,并且十分重视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国生产、生物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实际”。

1.本章教材承接了高中生物必修课中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

本节是对必修教材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的补充,并使学生对基因在遗传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基因的结构》涉及到DNA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基因的概念、结构,复制及其表达,中心法则等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遗传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2.为学习《基因工程简介》打好基础。

本章教材共包括三节:《细胞质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工程简介》。有关基因工程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是四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的学习又是在掌握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所处的地位来看,本节教学内容对理解基因工程以至于第四、五章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精神,本节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知道人类基因组研究

2.能力目标:

1.通过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2.理解编码区,非编码区和RNA聚合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2.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3.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价值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艰巨性,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新闻报道,理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否则会误导公众。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落实方案:用多媒体课件说明原核细胞基因结构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区别。

2、教学难点:原核和真核细胞基因非编码区上游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作用、真核细胞基因的间隔序列。

突破策略:

1) 安排学生预习,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熟悉教材。

2) 使用多媒体直观显示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引导—发现”式, 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积极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因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微观的,知识难度较大,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微观结构宏观化,以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信息时代的学生要有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再发现”,增强思考和创造力.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前生物科技发展热点课题,媒体上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很多,而且各方面的论述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悲观的、乐观的……我收集了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讨论,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练习与提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运用概念规则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本节内容不强调学生对基因的结构的死记硬背而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核心生物概念,真正理解,熟练应用,更注重第三层次的学习,目的是发展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

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温故知新,引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知识经验,生成对本节相关内容的问题情景。精心设疑,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1)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2)基因有什么功能?

3)思考:唾液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基因存在于人体的什么细胞中?为什么细胞含基本相同的基因,但只有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唾液淀粉酶、胃腺细胞中合成胃蛋白酶呢?这与基因的结构密切相关的,那么,基因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二. 阅读自学,分析问题

带问题阅读教材,观察课件,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很自然就可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 要求学生带着下列思考题阅读教材《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部分内容

出示思考题:

1、 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2、 什么叫编码区?

3、 什么叫非编码区?其重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4、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分别是什么?它是如何催化DNA转录RNA的?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补充,教师归纳。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是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遗传效应是指能转录为

mRNA,继而翻译为蛋白质,或转录为核糖体RNA.转运RNA的功能。

3、RNA聚合酶:位于编码区上游,其作用是催化DNA转录成RNA。

(二) 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部分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如何?

2、与原核细胞基因结构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投影原、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示意图,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补充,教师归纳。

2、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特点: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只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可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即外显子)被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即内含子)隔开。而且外显子序列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3、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4.由旁栏思考题的解决过程加深对上述内容的理解。

指导学生计算旁栏思考题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碱基对中所占比例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外显子序列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从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因中调控序列的重要作用。

(三)提供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人类基因组研究》有关内容,并分组讨论银屏出示的思考题,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归纳。

1、研究对象:人体1—22号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22+XY)

2、研究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即: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3、启动时间:1990年

4、参与国家:美、英、法、德、日、中(我国承担其中1%的测序任务)

5、研究意义:

①对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进一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个体发育的机制,以及生物的进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③推动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疑难分析

通过疑难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1)编码区和编码序列的区别

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是非编码序列,编码区不一定都是编码序列,编码区中也存在非编码序列,如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

2)外显子碱基数目与对应蛋白质数目的关系,其核心是“碱基配对原则”及中心法则的应用。同时注意由已知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只能计算出基因中编码区的外显子所含的核苷酸数目,而非编码区和内含子中的核苷酸数目是计算不出来的。

3)水稻基因组为什么只要检测12条染色体?而不像人类基因组那样需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

水稻是雌雄通体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人是雌雄异体的生物,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所以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就由22条常染色体DNA分子和XY两条性染色体DNA分子组成,而水稻的单倍体基因组只有12条染色体DNA.。

四.小结与练习,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进行总结整理,查漏补缺。形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练习的处理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布置课后活动,搜集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报道。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并结合多媒体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也要学生自主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学习。

高中生课件【篇6】

1.简述果胶酶的作用。

2.检测果胶酶的活性。

3.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果胶酶的最适用量。

1.果胶是植物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_______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会影响________,还会使果汁______。

2.果胶酶能够分解______,瓦解植物的________及________,使榨取果汁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3.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等。

思考:利用果胶酶进行果泥处理时,可不可以再加入蛋白酶促进细胞壁分解?

1.酶的活性:酶催化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酶活性的高低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________或产物的________来表示。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pH和________________等。

①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处于最适温度时,活性。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活性大小成______。

②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

①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pH影响,处于最适pH时,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

②实验变量: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果汁的________和出汁率。

1.果胶生产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利用,应控制好酶的用量,用量多少常通过测量____________来探究。

2.实验设计:自变量是________的用量,因变量是果汁的______。

思考:不可以。因为果胶酶是蛋白质,加入蛋白酶后会使果胶酶被分解。

高中生课件【篇7】

探究一:温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假设

温度影响酶作用速率。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温度,酶作用速率下降,高温导致酶失去活性。

实验器材

冰箱,烧杯,试管,量筒,温度计,酒精灯,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碘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8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5、6、7、8;用量筒各量取2 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8支试管;对上述8个试管分别进行0 ℃、17 ℃、27 ℃、37 ℃、47 ℃、57 ℃、67 ℃、100 ℃的温度控制5分钟;同时,取另一组8支试管,用量筒量取2 mL稀释的唾液也进行同样的温度控制处理。

②取出上述两组试管,将稀释 的唾液分别加入到对应温度的试管中,再水浴保持相应温度5分钟。

③取出试管,加入碘液2~3滴,观察颜色变化,用“+”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

实验数据与分析

1 2 3 4 5 6 7 8

加入I2后颜色变化 +++ ++ + - + +++ +++ +++

数据分析(酶作用速率) - + ++ +++ ++ - - -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实验中,加入碘液后颜色变化越明显,直接表明淀粉被水解的越少,间接证明酶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催化活性越低,酶作用速率降低;反之,则相反。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或讨论:

(1)假如实验中将步骤③换成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学生探究结果:在试管4中出现的砖红色沉淀最明显,而1、7、8试管几乎无沉淀。

(2)假如进行重复实验,在步骤②之后,将实验中的试管1、7、8再置于37 ℃的条件下水浴5分钟,有何现象?

学生探究结果:试管1中加入碘液无颜色变化(不显蓝色);而7、8试管加入碘液显蓝色。

(3)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生

说明了在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其活性会增加,说明这种低温导致的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复的;而在57 ℃、67 ℃、100 ℃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不再变化,说明高温导致的这种活性的降低是不可以被恢复的。

(4)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唾液淀粉酶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

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解释:说明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个特定的最适宜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过最适温度范围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最终失去活性;低温对酶活性的抑制是可以被恢复的,而高温导致酶的活性丧失是不可以被恢复的。为什么呢?师

高温导致了酶的空间结构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是不可以被恢复的,因而酶的活性中心失去其催化活性;低温仅抑制了酶的活性中心的催化能力,并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所以这种酶活性的降低是可以被恢复的。

(5)有些细菌生活在火山喷发口,也有一些生物生活在温泉之中,你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其体内的酶与人体内的酶的种类是不同的,所以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与人的也不同。

(6)人体内有许多种类的酶,这些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都相同吗?师

人体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是有所不同的,但大多是37 ℃左右。具体情况,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探究二:pH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教学建议:可以参考探究一的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出一组呈梯度的pH环境,以研究不同的pH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H2O2酶作用速率与pH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

学生自主完成:

说明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范围;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个特定的最适宜pH;在最适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过最适pH范围后,随着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并最终导致酶失去活性;过酸与过碱对酶活性的破坏都不可以被恢复。

如人体内的胃蛋白酶需要的最适pH范围是1.5~2.2之间,而胰蛋白酶需要的最适的pH范围是8.0~9.0。

探究三:酶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假设

酶浓度影响酶作用速率。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以后,再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

实验器材

烧杯、试管、量筒、干酵母菌、过氧化氢、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一定量的酵母菌配制成酵母菌溶液,用容量瓶(或量筒与烧杯)将上述鲜酵母菌溶液分别配制成稀释10倍、100倍、100倍、1 000倍的酵母菌稀释液;另取4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2、3、4,用量筒各量取3 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上述4支试管。

②将酵母菌稀释液分别加入上述4支试管,观察试管中气泡逸出的速率与气泡的大小。

实验数据与分析

1 2 3 4

加入酵母菌稀释液后气泡逸出的速率 ++++ +++ ++ +

数据分析(酶作用的速率) ++++ +++ ++ +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实验中,加入酵母菌稀释液后气泡逸出的速率越快、气泡越大,直接表明过氧化氢被分解得越多,间接证明酶作用的速率越大。

能否根据数学的函数思想,绘出H2O2酶作用速率与酶浓度之间关系的函数示意图?你能否对该函数图进行解释?

学生自主完成:

具体来说,在底物浓度一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酶的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以后,再增加酶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这主要与反应容器中底物浓度的限制、产物浓度的抑制等因素有关。

探究四:底物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教学建议:可以参考探究三的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出一组呈浓度梯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环境,以研究不同的底物浓度对酶作用速率的影响。

学生探究:进行相关的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并画出底物浓度与酶作用速率关系的函数图。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过一定的温度范围以后,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作用速率不变。这主要与反应容器中酶浓度的限制、产物浓度的抑制等因素有关。

那么,反应产物的浓度对实验中酶作用的速率有何影响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反应产物对实验中酶作用的速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反应产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课堂小结

酶促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单单考虑一种因素而忽略另一种因素都是不可取的;研究其中一种因素的作用,要注意控制变量。

引导学生阅读“放眼社会”的“酶与疾病”,让学生了解酶和疾病的关系,如先天性酶缺陷病、酶的活性变化而导致疾病的产生、酶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理解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收集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中有关酶的应用的例子。

用作辅助消化剂的多酶片,含有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尽管胃内酸度较高,不适合大多数酶发挥作用,但人们可以将某些酶制剂做成肠溶剂型,如糖衣片和胶囊等,让酶到达肠内后再被释放出来发挥作用,从而治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

学生活动:阅读“酶与疾病”,并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等途径,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实地走访与考察等多种方法,写出一篇有关“酶与疾病”的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3.酶促反应

4.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

(2)pH

(3)酶的浓度

(4)底物浓度

活动与探究

“探究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是否能发挥活性”的活动建议: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下酶的活性都会丧失。在活性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pH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由于人体的胃蛋白酶由胃腺细胞分泌产生,并在胃中催化蛋白质分解的反应,然后随食糜进入小肠,这时pH由2.0变成7.8,对胃蛋白酶的活性产生了影响。

实验材料:

胃蛋白酶溶液,精肉块,盐酸,NaOH,pH试纸等。

实验步骤:

(1)配制pH=2.0和pH=7.8的液体;

(2)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pH=2.0和pH=7.8的液体;

(3)加入两块相同形状的等重量的精肉块;

(4)向两试管中同时滴入胃蛋白酶溶液;

(5)定时观察,记录;

(6)分析得出结论。

高中生课件【篇8】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

3

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高中生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3)说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相互关联和协调一致。

(4)概述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2、技能目标:

(1)尝试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2)进行资料分析,提高思维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过程。

(3)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方法

本节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细胞图片。

出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片,新闻中常播:那么在细胞这个国度中,谁是核心呢?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呢?比如:科学家们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动必定有某个蓝图,这个蓝图在哪里呢?很自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细胞中的细胞核。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都是以真核细胞为例的,不考虑原核细胞。那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那么,细胞核是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也就是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分析部分,并展示在屏幕上。

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参考多利羊)

核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什么颜色?

可看出,美西螈的皮肤颜色由什么决定?

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

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

当分裂到16到32个细胞时,如果有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一半,结果?结论?

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

4、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

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通过这4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细胞核有这样重要的功能,必定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结构。为什么细胞核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小组讨论并绘出简图,细胞核可能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完成这样的生命活动?并说明理由。

展示细胞核电镜照片及细胞核结构模式图

归纳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核结构说明

细胞核结构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关于染色质的问题分析

分解问题1:“染色质”与“DNA”的关系,染色质是不是就是DNA?

提供:染色质化学成分分析材料

分解问题2:染色质在细胞中是不是形态不变的?

高中生课件【篇10】

内容如下:

课程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我叫赵艳,来自于镇江市第四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形态学知识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对该部分要求“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意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而不是对生物进行属或种水平上的鉴定。如何让教学重点从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改变为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生物的分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综述”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2课时。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4、如何达到:

a、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动物知识为基础,以及书87页的表格练习,让学生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再通过拖动动物图片,强化学生的认识。

b、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的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填写表格和拖动图片,并且讲出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为生物标本室的脊椎动物归类,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c、通过分组对脊椎动物标本分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过对生物标本室里各种动物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与b点结合介绍:同时~~;并~~)

㈢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㈣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㈤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

高中生课件【篇11】

基因的本质

一、--的基本理念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

(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

2.填写下页表:

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

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

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

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

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另外,提问“设置3号小鼠”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对照实验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分析资料4就可以得到相关信息:hmgic基因就能起到控制小鼠肥胖这一性状的作用。学生自然得到以下结论: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学生结合上述资料,就能很顺利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情境活动,深入问题

问:为什么dna分子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结合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学生很容易发现遗传信息就应该蕴藏在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引导学生活动: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根据情境,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列的多种组合方式,进而推理出碱基排列的千变万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学生从具体数字不难体会到,虽然碱基对的排序是多样的,但对具体的个体、具体的基因来说,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四)总结

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也可以说是dna分子中特定的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最后要求学生理清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画概念图。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反思

开头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学生兴趣高,能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教师对本节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了重组,条理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教材内容不是让他们被动地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而是一些供他们分析和思考的素材。

对资料1和3设计表格分析数据,指向更明确,学生能迅速抓住有效信息;在各个知识点之间设计问题串衔接,环环相扣,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推导,自主获得重要概念。在dna遗传信息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探究活动中,利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能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易于理解。

在最后画概念图的环节中,学生有的用数学集合图表示,有的用文字、箭头表示,有的直接用简图表示,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呈现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还设计了合理简洁的板书,要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整节课学生均能积极收集和整理信息,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思维的碰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中生课件【篇12】

1.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例如: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依赖单个细胞就可以完成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如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人的生殖和发育等。

3.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DNA或RNA)构成。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

(2)病毒营寄生生活,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现象,因此只能用活细胞(如鸡胚)培养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例如:T2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

(3)病毒分类: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4)繁殖方式--------复制(增值):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见下图)

病毒的繁衍过程中病毒只提供模板。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酶,能量,tRNA都由宿主提供。

(5)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一种方式,因为病毒无染色体,也不能有性生殖,所以无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

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诱导动物细胞融合,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7)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类病毒: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等

RNA类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禽流感病毒等

所以,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逆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逆转录病毒。此类病毒自身携带有逆转录酶,其基因组独特,是由两条相同的正链RNA构成,称为单正链双体RNA。其生物合成过程与其他单链RNA不同。首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anal,构成RNA-DNA中间体。中间体中的RNA链由RNA酶水解,DNA链进入细胞核内,在DNA多聚酶作用下复制成双链DNA。该双链DNA则整合至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成为前病毒,并可随宿主细胞的分裂存在于子代细胞内。前病毒在细胞核内逆转录出子代病毒RNA和mRNA。mRNA在细胞质核糖体上翻译出子代病毒的蛋白质。(注意:HIV侵染T细胞时,RNA和逆转录酶一起进入宿主细胞)

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增殖过程示意图

有关病毒知识小结如下:(理解记忆)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说明:①分子、原子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③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④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编辑推荐

高中课件


根据教学的规定,老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老师会精心制定每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高中课件”,在本文中趣祝福编辑为您提供了一些详细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课件【篇1】

高中概率课件是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设计的一种教学资料,利用图表、视频等视觉化手段传授概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概率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支,其概念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的领域,如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

概率理论的核心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量化,这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一个人明天是否会有雨伞,一架飞机是否能按时抵达目的地,或是一个企业是否能获得利润。这些都是有概率判断的事情。因此,学习概率理论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高中概率课件的设计包含了多种视觉化工具,例如模拟器、交互式动画、实时图表等等。这些工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地理解概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模拟器可以模拟一些随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概率的变化;交互式动画可以通过切换场景和调整参数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得到相应的概率计算结果;实时图表可以让学生动态观察概率分布变化,从而判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增大或减小。

高中概率课件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例如,调研显示,学生常常对于概率的公式和定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高中概率课件中,除了图表和动画之外,还包括了部分数学公式和定义的讲解,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理解。

除此之外,高中概率课件设计还注重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增加或者缩小特定的篇幅,引入新的例子,或是加深某个概念的讲解。

高中概率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与学相结合,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高中概率课件的使用,学生可以充分体验科技与数学的交融之美,使得概率理论不再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而是成为高中学生更加美好的学习之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高中课件【篇2】

指导思想:身为高中生,思维已经成熟,是时候明确自己作为“大人”应尽的人生责任。

授课: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一天天的长大。十几年过去,我们都长大成了“大人”。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身上的责任慢慢的多起来了。在思维成熟的今天,你们是否想过人生的责任包括哪些?

自理,即自己管好、料理好自己,不要依赖别人。每一个成功都是由成功的小事堆砌起来的。

自尊,即自己尊重自己。一个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如何令别人尊重你?

自爱,即爱惜自己的名誉,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不要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不要将自己的光明前途置于黑暗之中。

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不少学生所缺乏的,当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投降,要有自信心。

自强,以张海迪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为例说明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更应努力向上,以顽强的意志来面对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

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中,在不同场合里都会拥有不同的身份,担当不同的角色。但不论当什么角色,都要负起角色责任。

在家是孩子,在社会是公民,在学校是学生。

在家,要学会感恩,尽作为子女的责任。现在一部分学生,不太容易被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感动,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学生中比较多的出现“自我中心”,想到的是“我要怎样”,“父母应该为我怎样”,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较少思考过自己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等。

父母在小孩的时候对你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现在思维已经算成熟了,回想一下,父母是在如何的环境下工作的?他们平时为你做过什么事?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事?

作为子女应当学会孝顺父母、关爱父母,学会关心最亲的人才会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在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对社会有付出,社会才能发展,才能向社会索取、得到回报。一方面任何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实质上就是享受某种社会权利(讨论满18周岁公民在社会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们所享受的种.种社会权利,都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实践创造的,也就是个人对社会尽责任(讨论在社会当中应尽的责任)。

努力做到: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努力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真本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人生的价值。

在学校,作为一名学生目标就是学习新知识,接受教育。坐在课室的每一位同学,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老师、父母与社会的期望。所以好好学习是每一位同学都应尽的责任。但在校的责任不仅仅于此,还有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与同学交往与合作、作为集体一份子懂得集体的荣誉感。

讨论与思考:

给予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大家自由讨论或思考,细数现在的自己身上有哪些责任?认真思考自己做的还有哪些不足?以后还会有哪些责任?

讨论与思考过后,邀请同学自愿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己做得如何。

假如有一天你乘着降落伞从空中落下,你最希望自己降落在什么地方?

A.青葱的草原平地 B.柔软的湖畔湿地 C.玉树临风的山顶 D.高耸的华厦楼顶

选择A:你期盼自己有个平凡顺遂的人生,即使遇到运气不佳的时候,你也会尽其所能的使自己维持在正常的轨道中,重新寻找一个平衡的、规则的生活步调。所以基本上,你是个墨守成规的人,适合过着规律的生活。

选择B:你的个性虽然略为保守,不过在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倒是能够逆来顺受的。你会在运气不顺遂的转折中,寻找改变自己的方法,偶尔也会希望打破常规,重新调整生活步伐,但是改变的幅度不会太大。

选择C:你是个常常喜欢大刀阔斧,让自己改头换面的人,你认为人生就是要不断注入新的体验才能够进步,所以在每次遇到运气不好的时候,你都会将危机化为转机,可说是相当积极的人生观。

选择D:你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当你的人生处在逆境时,你会凭着自我的机智与耐力,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这正是你迈向成功的最佳原动力。

关于自信:走出你的人生方向,假设你站在中央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请问你会选择哪一方向?这项测验可以测出你做人做事的态度。

A你是重视情调的人,亲情与友情深深包围着你。你最大的自信,来自于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过一个有品味的人生,才能凸显你的能力。但是生活一旦被人际关系困扰,常使你受严重打击,因为在感情的世界里,你是理想主义者。

B你的自信来自于别人对你的肯定。你认为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维护自尊,衣着外有非常重要。别人对你投射赞赏的眼光,会使你充满自信,当然良好的家庭背景、高学历等等,也是你所重视的,因此你是比较传统守旧,却又追求时尚流行的人。

C你有很多雄心壮志,深具野心要完成许多工作,因为自信来自于能力表现,是苦干型的人。为达到速效,使行为举止不修边幅,看来有些粗鲁,十分冲动。因为你太过于实际而不懂掩饰野心,常使人认为你是贪心、势利、又无趣的人。

D 你的自信来自于工作效率,花许多心思计划和安排,因此当你采取行动时,已有相当成熟的计划。你是很好的策略性人物,尤其对重要事件,从来都不马虎,即使是参加重要宴会,也会仔细考究穿着。小心你热中工作的程度,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可能,别太过劳心。

这个结果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吗?

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孔子曰:五日三省吾身。自己观照自己才是真正发现、提升自己的过程。

我们现在拿出一张白纸,折成三折,第一折写上“缺点”,第二折写上“优点”,第三折写上“其他”。

写完了就同桌或前后为交换来看,思考一下,这张纸还可以帮忙加上什么?

大家拿回来自己的纸,看看哪些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缺点。

好了,同学们,我们这一节关于认识自己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还有什么要说的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们下次主题是关于树立理想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设想一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结合这次对自己的认识,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做好写出来,如果可以,交给我,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高中课件【篇3】

1、师:请大家出自己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正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注意“毁”的笔顺……

2、师:好,接下去,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题。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请告诉大家!好你这种感觉找对了,请大家齐读课题。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走进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求: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1、好,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课文哪几句话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还有吗?

2、看看这三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举世瞩目,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举的意思就“全”。地球人都知道。此时此刻你中有一股怎么样的情感油然而生?(自豪)

从最大的这词你体会到什么?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能体会到什么?作为国人的自豪感,好哪你就带这种感觉读读这三句话。

过渡:同学读得真好,读书就这样不但读其书还要悟其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呀!这样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铺照的园明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还是进入看看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四两节看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大家边读边划开始。

好来交流一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好,这么好人举手,为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人就只说一个或两个。好请你来说

安澜园:同学们安澜园,可是一个好地方呀,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四次就住在这个安澜园呀你把安澜园写上去吧,沾沾皇气呀!

狮子林:它是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呀,里面如八阵图一样,变化莫测就连诸葛亮进去也要迷路呀。

平湖秋月:泛舟夜游西湖看着到映在湖中的明月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词,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呀!

雷峰夕照:在夕阳的余辉下,雷峰拉着自己长长身影在诉说不水仙与白娘子不朽的传奇,哪是何等浪费事情呀!

蓬莱瑶台:海上仙子国呀连当年秦始皇都想在这里长生不化呀,你去沾沾仙气吧

名人书画:也有可能就王羲之的手稿呀,你写上去,注意把字写得跟王羲之差不多好就行了。

2、挖掘“有”

同学们真行呀,大清皇帝化了十百五一年才把天下美景和珍宝搬进了圆明园,你们几分时间把这些搬上我们这块黑板,真得让我们五一班棚壁生辉啊!这举世闻明的圆明园里,难道仅仅是黑板上的这么景物吗?还有,当然还有,你从课文中哪词看出来说明它还有?再读课文,读书就应该这样一遍一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读你千遍不厌倦呀!

3、说“饱览”

饱览什么意思?哪我们肚子饿了,我们需要“饱餐一顿;我们读书要不断看读,这叫“饱读诗书”,一老人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寸,这叫“饱经风霜”呀说饱经苍桑”哪这样不多的美景作者用了“饱览”这真是一著一字尽得风流呀……

4、引“不可估量”

同学的课外积累的好词可真好多,但是我想不管我的中华词海有多少华丽的词澡也无法来形容圆园的精彩绝伦,美伦美幻!还是让我去进入园内看看吧……(录像)

6、朗读评价:

听了你的朗读,王老师真的感觉,就像到了圆明园的门徘徊!不要再徘徊了,谁能带我们听进吧……

听了你朗读,我感觉已经进了圆明园了,能慢一点吗?让我再漫步一下,流连一下行吗?

真好,你读得真大珠小珠落玉盘,谁说女子不如男!我真的不想出来了,谁能让王老师进入幻想的境界里!

、同学们这样语言文字配上这样的声音还有这样音乐真的是太美了,美得心醉!(板书)

四、重回“中心”

1、好,同学们,能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我想你会不一样的发现!

2、你希望王老师把哪个字写下“化为灰烬”,好学习语文就需要这个的敏感。

这一切的一,这一的切切都化成了灰烬!

告诉我这是谁干的?(英法联军)这样的人还称得是联军吗?

他们是什么?(强盗)真的是强盗骂得好,骂得痛快!骂出所有中国人的良知!

1、好,大家快速读读第五节可以从哪些语言文字看出来他们一群强盗?

2、“闯”,人家家里可以随便闯?但他们为什么就这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来呢?清政府的无能,同学记住这个血的教训“落后就挨打”

“掠”他们可能掠走的是什么?我们的财富,但定永远掠不走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腔豪气

“毁”他们可以毁掉我们的圆明园,但永远也毁不掉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决心。

、记狗改不了吃食,记住它们是强盗啊!这就是无耻的行径啊,能抢的抢,不抢的咂,砸不碎的搬,搬不动的毁!

3、同学们大火整整着了三天三夜。这个园满无缺的圆明园;这个光明铺照的圆明园;这个被称为万园之圆明园,这美是美得如心醉的圆明园,叫我们痛是痛得如此的心碎啊板书痛得心碎!

我们记住那个永远让我们心碎与的日子,那是1860年十月六日,大家一起读!

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面对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我想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话想话,请你们把想说话写下来!

六、讲评:

2、记这样一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我们好好读书,要“振兴中华”(学生板书)

3、你说出了所中中国人的心声,对强盗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仅仅只有痛恨吗?

同学们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烧毁这曾经圆满无缺的圆明园,这曾经光明铺照的圆明园,这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但是我想永远毁不掉的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振兴中华气概和决心,就让这圆明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栖息的家园。老师相信凤凰一定会涅盘,重生!中条这条古老的巨龙一定腾飞!

高中课件【篇4】

1、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9xx年10月12日,地球总人口60亿;目前,我国总人口约13亿。1950年至,亚洲人口数量增长最多,非洲人口增长率上升最快。

(1)原始型:高出生率(3—4﹪)、高死亡率(3—4﹪)、低增长率(约为0)

(2)传统型:高出生率(3—4﹪)、低死亡率(1—2﹪)、高增长率

(3)现代型:低出生率(1﹪)、低死亡率(1﹪)、低增长率(<1﹪,甚至负增长)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为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一个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保证人口能够获得最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条件,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a、资源(最主要的因素,木桶效应);

b、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适当提高,成正比);

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d、地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后者:最适宜养活多少人

4、各大洲人口迁移:北美洲(战前、战后迁入);南美洲(战前迁入,战后迁出);欧洲(战前迁出,战后迁入);非洲(战前、战后迁出)

1、城市外部形态的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集中式(团块式):多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城市连片分布(如:成都、合肥、华盛顿)组团式(状):有几个片区组成,各片区受河流、山岭阻隔(如:重庆、浦东新区)条带式(状):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发展而行成(如:兰州、延安、西宁、洛阳)

2、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功能分区:

⑴利用方式: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⑵城市功能分区:①住宅区(特点:最基本、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占城市面积的40%-60%趋势:a、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b、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背向发展)

②商业区(特点:a、占城市面积较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b、大城市中心形成中心商务区)

③工业区(形成:因工业生产的集聚效应与工业运输量大而形成;特点:a、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与保护城市b、工业区趋向沿交通干线分布是为了交通便利)

⑴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最重要)。

⑴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在25%-30%以下),发展缓慢,出现问题:各功能用地混杂布局,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⑵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在30%-70%),发展迅速,出现问题:劳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

⑶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在70%以上),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问题: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城市化的动力:

⑴推力: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①劳动力过剩;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自然灾害;④医疗、教育条件差)

⑵拉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社会福利条件好;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医疗卫生条件好;⑤交通便捷)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影响土地质量;

③影响水体;

④改变太阳辐射等。

②水体污染;

③噪音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⑴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速度变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目前速度加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高中课件【篇5】

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

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一、导入:

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

三、例题分析:

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总结:以上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来确定是秦岭还是淮河,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和范围。本题是通过准确定位即可得出结论。

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

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以上主要是准确定位后,划清相邻两个单元的界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区分这两个地形单元,导致巨大的偏差。

例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地理位置包含哪些?

4、该省的东部是什么地形,西部是什么地形单元;

5、指出相应的气候特征。

高中课件【篇6】

高中定语从句课件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定语从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在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写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好定语从句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指一个句子作为另一个句子的修饰语,用来对另一个句子中的某个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并对该名词或代词进行补充说明。定语从句通常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关系代词常见的有who, whom, which, that,关系副词常见的有when、where、why等。

如何使用定语从句?

在使用定语从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系代词的选择

在选择关系代词时,需要根据其在定语从句中的功能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who指人,which指物,that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而whom通常只用来指人,并且在非正式场合下已经被who所取代。

2.关系词的位置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通常出现在从句的开头或结尾,如果关系词出现在中间,则需要用关系副词来引导定语从句。

3.定语从句的位置

定语从句通常紧跟在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但是在从句过长或者句子复杂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定语从句放在句子的末尾,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逗号将定语从句与主句隔开。

定语从句的练习

学习定语从句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下面是一些定语从句的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题,掌握定语从句的使用方法。

1. The girl ______ I met yesterday was very friendly.

A. whom B. who C. which D. that

2. The teacher _______ we talked about is very strict.

A. who B. whom C. which D. that

3. The book ________ cover is red is mine.

A. who B. whom C. which D. that

4. The place ________ we stayed last night was very comfortable.

A. who B. whom C. which D. that

5. The reason _________ I’m late is that I missed the bus.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om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定语从句的一些简介,如果想更好地掌握定语从句,需要不断的练习,并且注意细节。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生课件(精选9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编辑特别推荐您去读一读“高中生课件”,请认真阅读这些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启示!

高中生课件(篇1)

疏导引导

1.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⒄躬。

在概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1)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2)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理解协调与平衡原理

所谓协调与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协调主要指生物要适应环境,因此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不要盲目引种或栽种;平衡是指某环境下生物种群的数量与环境的承载力要平衡,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如草原上的过度放牧就是典型的例子。

3.理解整体性原理

所谓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所处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构成的巨大的复合系统,三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自然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包括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把生态与经济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建设生态工程的目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活学巧用

【例1】 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革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题提示: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

【例2】 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的措施是…( )

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结合

B.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生态与经济相结合

D.经济与法规相结合

解题提示:社会习惯、法律制度也对生态工程建设起重要影响,但生态与经济结合才是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

答案:C

【例3】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田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还林(还草)”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 。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护森林。近年来,首都北京等地频繁出现了“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在西北植树造林方面依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要注意树种不要过于单一。

解题提示:本题考查了必修教材内容中决定生物的生态因素之一:非生物因素——水;联系西北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得出。还考查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应用,“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植被具有的特殊生态功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随之体现,改善了西北气候,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答案:(1)水 (2)物种多样性原理 自动调节能力 (3)防风固沙 物种多样性

高中生课件(篇2)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

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高中生课件(篇3)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

③A%+C%=T%+G%=A%+G%=T%+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2.某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

A.76%B.62%C.24%D.12%

3.将标记的DNA分子放在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的DNA占总数是( )

4.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

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8.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

高中生课件(篇4)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2)分类

按空间分布

按循环周期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来源。

(2)冰川有储存固态水、输出液态水、以冰川融水补给其他陆地水的功能。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明显。

(3)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潜水互补;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链接·注意

分析某一条河流时不但要用联系思维的方法考虑补给方式,还要考虑某一国家、大洲(含分区)的河流湖泊水文变化特征,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来说,可以找出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进行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3.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则是太阳能和重力能的作用。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和环节构成水循环。

(3)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高中生课件(篇5)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高中生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稳态与平衡观,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2.通过分析体液免疫的动画,运用总结与归纳的方法,得出体液免疫的过程。

3.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通过本节学习,感受人体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提问: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被病原体所包围,但是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由第三道防线引出体液免疫,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体液免疫的三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体液免疫过程Flash动画,提问:体液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自主思考。

(体液免疫划分成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描述这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吗?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同桌交流。

教师就三个阶段依次提问学生,教师补充强调。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数抗原会直接刺激B细胞。这一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应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这就是反应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处理消化,这就是效应阶段。)

3.认识二次免疫

教师提出问题:生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一般终生不会再次患上这种病呢?与哪种细胞有关?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补充讲解。

(记忆细胞,它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达数月甚至终生。当遇到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快速消灭抗原。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应更迅速也更强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较为完整的体液免疫的概念。

(体液免疫,就是发生在体液中,靠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巩固提高

布置任务:画体液免疫的概念图。先独立构建概念图,完成后组内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选优秀作品展示,并让学生归纳体液免疫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从空气侵入人体并被抗体消灭的整个过程。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

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实地观察时,提示学生根据踩踏情况,将杂草进行分类: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要作较长期的观察,将观察的情况列表记录,必要时将观察到的情况绘图,或用拍摄照片方式进行记录。观察时要注意:

杂草的种类;

茎秆高度和长势;

生长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围树木生长等其他的情况;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观察其根的形态。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由此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调查:

(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外来物种的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绍,故在本节中该概念没有出现。由于在本节练习中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应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xx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生课件(篇8)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呼吸细胞的增殖染色体变异人的视觉和听觉

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

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1)放映一张某玩具厂忙碌的车间的动画片。

提出问题:

①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个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产生出来的?

②细胞内也存在类似工厂的各种车间吗?

③细胞内的各种“车间”是怎么样的`?

(2)总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①观看动画片;

②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细胞的观察,展开讨论。

③学生倾听,并参与交流。

①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②通过类比,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细胞器。

(1)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然后依次讨论与交流:

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

①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

②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③描述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①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②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

③展开组内讨论和小组间交流等活动;

④倾听总结,并参与交流。

①学生对微小的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通过亲自观察细胞来解决自身的疑惑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②训练了学生制做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③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

④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细胞的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

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

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

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

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高中生课件(篇9)

高中生物说课稿的模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结,在初中有关生殖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绍生殖的种类。从有性生殖概念和种类引出了重点讲授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它以第一章细胞分裂为基础,又与第五章遗传变异的知识有着密切关系,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减数分裂过程较为复杂。先通过概念的叙述,使学生有一个印象,然后详细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减数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减数分裂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从而保持了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知识点)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一 、知识目标:

过程、 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后面学习遗传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综合运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标: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在教学程序上的总体思路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

一、 以前后为桥梁,精心设计好导言。

用设疑导入法提问"什么是卵式生殖?"然后师生教学精子和卵细胞的特点,展示团藻的有性生过程(教学课件),精子和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开始介绍〈〈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板书)。什么是减数分裂呢?这节课以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来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导入新课)

这样导言,使学生产生一种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 新课讲授

。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三个概念,老师先讲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标,最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动手操作演示。操作错误的及时纠正,老师归纳总结,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体不可顾名思义认为来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体。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演示,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训练思维,加深概念的理解,确立正确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后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后,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这样的目的,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义,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确了概念,那么,精子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 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 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利用剪贴图,将染色体动态变化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老师的"讲"与"演",学生的"听"与"看",按老师的叙述、谈话,找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新的信息进入学生头脑中,并与原知识结构挂上钩,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2) 层层设疑,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再逐一解决。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是掌握减数分裂的关键。提问:1联会时染色体复制没有?2复制为何看不出来?3什么叫四分体?4图中有几个四分体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区别?6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有丝分裂后期有何不同?7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什么

等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扩大思维范围,教会学生在广度上学会思维。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疑、质疑,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教学生在深度上学会思维。

(3) 通过"动乐爱"教学法,动手,动眼,动脑。

1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特点。

2动手操作比较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 体行为特点

3分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情况。

"动乐爱"教学法既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达到"爱"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提出,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激发快乐情绪,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体会学习生物的无穷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和过程四个方面操作,人人动手,动脑,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如通过动手操作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学生本身产生疑问,为什么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并能加以正确解释。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时期、特点、结果,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过程形成直观化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总之,从概念入手,以过程为主线,重点突出变化规律,最终让学生把知识形成网络。

三.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四.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五.习题设计

为使知识得到反馈巩固,设置由易到难三种梯度题。填充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略)其中简答题部分,此题选出的目的是

四分体,联会是四分体的前提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基础。

2、有丝分裂中没有的现象。

3、书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由此提出。

(六)时间分配

导言2分钟,新知识传授25分钟,练习10分钟,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1分钟。

七色光课件(汇集12篇)


每一个教案课件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写:首先,教案课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其次,教案课件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有层次、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案课件还应该包括足够的练习和案例,以巩固学生的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此外,教案课件还应该注重创新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案课件还应该重视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七色光课件【篇1】

1、分辨形近字的用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简单复句,体会关联词对准确表达的作用。

2、积累背诵有关赞美科学、热爱科学的名言。

3、阅读了解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短文,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1、理解常用关联词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2、积累有关赞美科技、热爱科学的的名言。

教 法:讲练法

时 间:

过 程: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字组词。

(2)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并用填上的词语造句。

以上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班内交流。

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赞美科学的名言,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搜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交流课前的积累,并稍作理解,最后,可以布置学生统一积累,熟记一定的名言,并试着运用。

板书: 语文七色光七

耐(磨 摩) 简陋——

丝(稠 绸) 关注——

腐(蚀 浊) 培育——

(讫 迄)今 梦想——

时 间:

小测验

梁( ) 奖( ) 凉( )

粱( ) 酱( ) 晾(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 )( )声。

春露雨添花,花动( )山春色。

江帆( )片疾如箭,山泉( )尺飞如电。

行到小溪深处,有( )( )千百。

( )( )一字来如线

啼( )舞( ),小桥流水飞红。

杯弓( )影 叶公好( )

刻舟求( ) 水滴( )穿

亡羊补( ) 滥( )充数

写一篇有关科技的想象文。

七色光课件【篇2】

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则谜语请大家猜: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却能跑,只见匆匆过,不见奔回头。(时间)猜对了。时间老人又如约地来我们课堂,和小朋友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

二、时光老人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看:他送给小朋友一句话: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的珍贵,经常和时间赛跑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对成功有信心吗?努力加油,不让时光老人失望,让我们一起进入七色光训练场。今天训练的第一项是

1、给多音字组词,打开书给书中的四个多音字组合适的词(注意写字姿势的三个一)。

2、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找出写错的字(检查合格的小朋友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出色地完成任务了)

3、请你大声为大家读出你组的词,如果你有更美的词直接站起来补充。

1、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和读音,这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你能把某个多音字组成的两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2、多有趣,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我们度过多音字难关,有兴趣我们再做几个这样的练习,例:看:看(kān)门的叔叔喜欢看(kn)故事会。还:小明去年借的钱还(hi)没还(hun)。大:王大(d)宝的爸爸是医院大(di)夫。

在时光老人的陪伴下,我们愉快地通过了第一项的考验,接着进入第二项考验:交朋友,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比一比,写一写]

1、(今,令)这是两个双胞胎兄弟,请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

2、他们有什么区别(说完整话)。

3、两兄弟都爱交朋友,今与口组成一个含字,今与组成琴字;令也不甘示弱,找来了组成冷、怜,你能为他们找到新朋友吗?(中国汉字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记住这些学起来就不难了)

4、打开书,继续区分其他五组,在分别为它们找到新朋友。(汇报:说说你的发现,写字是应该注意什么?)对,写字时要细心,不要多一笔,也不要少一笔,就不会写错字了。

我们接受七色光训练场的考验已经取得了成功,时光老人微笑着祝贺你们,还为小朋友加油呢!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三、获得了知识我们就获得了力量,下面我们要进入日积月累,登上古诗岛,今天我们要积累的故事题目是《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朱熹,熹字笔画很多,但却很容易记,只要在喜下面加就行了,读一声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一遍,互相正音。

3、按老师给出的朗读节奏,请两名同学比一比,谁读得好。

4、小组来比一比,评一评,哪一组读得好(书读百变,其意自现)

5、男生和女生比赛读

6、全班诵读

7、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不理解地方提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诗的意思,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地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转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8、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来读。

9、全班吟诵一遍。

四、1、我们又积累了一首古诗,而且还是珍惜时光的,为自己祝贺一下,今天才是攀登知识高峰中所走的一小步,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总有一天会登上顶峰的,当我们回头望望的时候,一定会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

2、小朋友,请看这些四大发明都是一些珍惜时光,敢于创新的人经过不懈努力发明创造出来的,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让我们共同走进知识窗了解他们。

9、小朋友们,你们将来也要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所以从小就要立大志,积极动脑、动手,大胆创新,敢于发明创造,又到了和时光老人说再见的时候了,再见吧。

七色光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讲述《下雨后空气为什么会新鲜的》的知识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四字词语

互相用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展示自己收集的与风雨雷电相关的四字词语

3、基础练习

A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B解释词语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体会生动传神的描写

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4、气象谚语展示活动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6、作业布置

以美景为题写一首小诗

七色光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习给多音字组词和改写成短句子。

2.累关于动脑筋方面的名言警句。

3.过知识窗,了解动脑筋的六种方法。

4.得只要肯动脑,善思考,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积累名言警句和动脑筋的方法。

播放课件一朵美丽的花,放出七色光芒。七色花开放,将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让我们乘坐七色飞般出发吧!看谁在游园过程中收获最大。

二、基础知识板块。

1.练。

(1)给多音字组词。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答案。拓展巩固多音字。

(2)改写句子练习。

生自由读例句,小组合作交流,找出长句变短句的规律。

师生共议长句变短句的规律。

生自由读题,按发现的规律填写,并说明其原因。

拓展训练,深入感悟长句变短句的规律。

2.日积月累。

(1)学生先自渎,再集体讨论。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知识窗。

(1)学生试着讲图中的故事。

(2)教师总结知识窗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七色光课件【篇5】

1、区分同音字、形近字,能正确用字组词;了解引号的几种用法。

2、积累环保格言警句。

3、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4、了解策划一次讨论会的过程和方法。

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正确运用;掌握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学习策划一次讨论会。

世界环境日的相关资料。

1、练。

(1)比一比,填一填,读一读。

教材出示的两组字分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讨论交流。交流时应指导学生从意义上业区别这两组字,并教会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辨别字形的方法。

参考答案:

(需)要军(需)胡(须)根(须)

必(须)(须)知按(需)分配

(歉)收(谦)让抱(歉)(谦)虚道(歉)

(2)说说下面三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这是帮助学生认识引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引号的一道训练题目。先让学生读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只要学生能结合句子的意思说出引号的作用即可。教师小结时可强调引号的使用:引号一般是在引用别人的话或者是文章的原文时使用。但是有时在需要特别强调或具有讽刺或反面提示的作用时也使用引号,从而能够使文章更生动,增添文章的色彩。

参考答案:

(1)句中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2)句中的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的称谓;(3)句中的引号表示需要特别强调的作用。

2、日积月累。

本栏目安排了三条环保格言警句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搜集撰写格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和教育。

3、知识窗。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环境日的知识短文。

(1)课前可让学生查阅世界环境日的相关资料,了解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2)阅读短文,了解世界环境日的时间、来历、意义。

(3)查找资料,说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4、大家一起来。

这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策划一次讨论会”。教学时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策划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先明白策划的主题与注意事项,然后人人进行策划,最后大家评比出最可行的策划方案,按这个方案组织讨论会的开展。讨论会可结合班、队会活动进行。

七色光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恰当的使用词语及修辞方法。

2、积累背诵有关风雨雷电的主题的四字词语。

3、了解《为什么下过雨后空气会新鲜》的故事。

4、开展以气象为主题的谚语收集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知识,增加知识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看谁复述的完整。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七色光课件【篇7】

1、了解词语搭配的规律,学习使用“问号、句号、叹号”。

2、学习搜集积累材料的方法,感受积累交流的乐趣。

3、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及探究创新精神。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人名言,从中受到鞭策和启发。

3、培养在生活中搜集、整理、运用有用的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1、教具准备:挂图、电脑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小窍门(可以是图片、文字、实物演示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电脑播放小博士与学生对话:同学们,我们又在“语文七色光”里见面了。今天我带你们去科学宫玩,高兴吗?快走吧!瞧,到了!这个大门只对聪明好学的孩子开放。如果你能把书上的练习题做出来,大门就会打开。试试吧!

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一)用“连一连、填一填”的方法,学习搭配词语。

1、读题的要求,想一想“连、填”各指哪部分内容?

2、读词语,想想应该怎样搭配,试做“连、填”练习。

3、小组内交流、互评,相互改正不正确的地方。

4、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当众交流,组织评议。

5、扩展训练:讨论这些词语还能和谁搭配?请选一组词语扩展成句子。

(二)读句子,学习使用“。

1、教师小结过渡:词语搭配这道题你们做得太好了!科学宫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快进去吧!

2、电脑播放三个标点符号与学生对话:同学们,认识我们吗?

句号:我可是大能人,写句子没有我就会犯错误。

问号:世界上带有疑问的话都要用上我。

叹号:我的情感最丰富,要表达某种感情非我不成!

3、挂出题卡,让学生读题中的三个句子,体会语气,想想怎样使用标点(小组内研究后全班交流探讨)。

4、学生动笔写三句话,分别用上。

(三)读短文,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1、电脑播放小博士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红正在津津有味的读着“知识窗”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内容吗,那就快看书吧!

1、学生读完“知识窗”后交流课前搜集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资料。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四)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

1、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就把课前同学们搜集的关于一些科学小常识、小窍门的材料或资料拿出来展示交流一下吧!

2、小组内交流,说清资料来源和所讲的知识点。

3、小组选代表在班里展示交流,交流方式自由选择,教师作引导性评价。

4、自由组合,传阅抄记本,自选小常识记在抄写本上。

(五)记诵名人名言,积累语言。

1、电脑播放小博士与学生对话:同学们,刚才经过合作交流,你们了解了许多科学小常识。我要送给你们两条名人名言,你们高兴吗?我把名言放到“日积月累”栏里了,快看书吧!

2、学生看书记诵名言,体会名言含义。

3、小组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两句名言的含义,老师对作者简要介绍。

4、贴出《名人名言展示台》专栏,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名言,自由摘记。

三、总结收获,扩展训练

1、教师引导:科学王国一游你们都有收获吧?请谈一谈吧!

2、电脑播放小博士与学生对话:同学们,最后说三句话我们就可以走出大门了,别忘了用上叹号、问号和句号呦!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对感兴趣的科学小常识进行探讨交流。

七色光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教学重点难点: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教学准备: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1、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1、积累词语及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

2、揣摩句子表情达意的方法及作用,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修改句子中的错误,培养修改语病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4、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积累词语和句子,修改语病,揣摩句子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

1、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这道题旨在提醒学生,必须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禁令多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

参考答案:偏僻——繁华愚昧——机制肯定——否定轻松——沉重苦楚——甜蜜称赞——批评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最后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一句,人生一旦有了自己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和理想不断奋斗,不断前景。

第二句,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么不断读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改正两段话中的错误。

这道题既要让学生懂得准确地表情达意,又要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读书的方法,所以教学时,第一步是让学生修改错误,可以分小组合作修改后交流;第二步是让学生谈谈从故事中获得的读书的其实,也可以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答案: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特别快极了(删除“特别”或“极了”),(加“总是”)一目十行。他读了很多书,消废(改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经历(改为“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像(改为“象”)。

有一次,(加“,”他请(改为“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加“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翻(改为“番”)警告(改为“忠告”):“以后读书不但(改为“不能”)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读书一定更要用脑想,用心记(这一句话放到“以后”)的前面)。”

本题主要训练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警句。可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讲一讲它们的意思,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讲讲意思,最后,请学生把这些句子整理下来。下面的名言供参考: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德国)

勤能补拙是生活之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故事。

2、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一枝”比“数枝”更好?

3、将《早梅》中的“数枝”改为“一枝”后读一读这首诗。

4、请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5、再给学生讲讲类似的故事。

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故事。

2、从文中找出有关这幅对联的意思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让学生根据对联的意思在读一读,读时注意几个“好”字的读音。

4、最后请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对联中明白了什么,并具体说说在今后的学习中英爱怎样做。

七色光课件【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0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原为小学自然学科五年级的课程,现在前移到三年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则性的要求,而对折射的概念不要求具体掌握,对折射的角度也不进行深入的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了半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仅限于表象化的认识,对于探究实验更是所知甚少。所以,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勤于探究、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B、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2、科学知识目标:

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的?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造彩虹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七色光》。

(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探究活动1: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出示彩虹图片,提问:

A、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它美不美?

B、那么,它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找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领读或齐读:红、橙、黄、绿、青、蓝、紫)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雨后

洒水车后面

七色光课件【篇10】

本次《语文七色光》是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容,它共分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日积月累、知识窗和由学生搜集小笑话、小幽默等为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来”。旨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努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奇情妙趣;二是打破教材原来的板块顺序,先带领学生走进充满奇情妙趣的语文世界,再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去进行表达和运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1.填词训练,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2.积累成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

3.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

4.了解“国际盲人节”的有关知识,用爱心去帮助盲人。

5迸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1.字词的综合性练习、日积月累和大家一起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领略其中的无穷乐趣。先来唱响《七色光》(学生随音乐齐唱歌曲),欢迎大家带着七彩梦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二》。

1.智填词语。

(1)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瞧,一只快乐的白鸽带着七彩梦从远方飞来了,它在向同学们汇报这一路来它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同学们仔细听……哎呀,小白鸽飞得太高了,我们听不清,那只有靠同学们自己来想象了,有信心吗?

(文字随图片依次出现)小白鸽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带着自己的七彩梦,飞过的云,飞过()的山,掠过()的塔。在寂静的夜晚,它和()的月亮一起说着悄悄话,小白鸽快乐地飞翔着,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景物,用自己()的耳朵感受着它身边的变化。

(2)拓展应用。

小白兔用的耳朵,听到了。

小花猫用()的眼睛,看到了。

小白鸽飞过()的大海,飞过()的山脉,看到了听到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掌握词语活用的方法。)

2.巧学成语。

(1)过渡谈话。

现在我们来到了成语王国憩息站,小白鸽看到了好多有趣的成语,一时不知应该怎么做了。它发出了邀请函:(课件出示)小朋友们,帮帮我好吗?

(2)启发引导。

你一定能发现这些成语的特点!(生:把词语中加点的字换成别的字,使改后的词语与原来的意思相反。)在书上试着填一填,然后,

响亮的声音快快告诉小白鸽。

(3)迁移拓展。

我国的成语可谓异彩纷呈,是中国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这种形式的成语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成语王国里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能分享到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积累更多的成语。

(拓展练习,丰富语言积累,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领域,创建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综合学习园地。)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过渡谈话。

走出了有趣的成语村,小松鼠带着我们到了“日积月累”栏目,看看名人名言吧。

2.诵读感知。

咱们先来读一读,熟悉一下名人名言,想一想两句名言都是什么意思。

(1)轻声自由诵读。

(2)分组对答诵读。

(3)全班齐声诵读。

(4)启发讨论含义。

你们都知道这些名句的意思吗?学生交流,感悟名人名言。

3.拓展增知。

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方面的中外名人名言还有很多,把自己搜集的有关这方面的名人名言,说一说,互相交流一下吧!

(引导学生在广泛接触语文材料的同时,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和教育。)

四、走进“知识窗”

1.“国际盲人节“你听说过吗?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知识窗,来阅读《国际盲人节》。

2.请同学们自读,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3.引导扩充:你还知道哪些国际节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受?

成语里的奥秘太多了,我还要去探索。

汉语的内涵太丰富了,一个字或一句话就能表达很深刻的道理。

所以,只要我们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用心地学习,灵活运用,一定会从中领略到更多的美,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回去后搜集小笑话、小幽默,下节课举办一次“逗你一乐”的游艺活动。

(《语文七色光》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的特色平台,在此项语文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境。交流活动过程、谈感受,使学生真实的思想在交流中生成,促进了学生思想的升华,让他们能在交流、汇报中体验成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七色光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安排了4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用独体字组成合体字,填数字组成四字成语;积累格言警句;阅读知识短文和听力的训练。练:(1)组合体字,这项练习教师需说明:一个字可以和其他字组成新的字。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识字、辨字的综合能力。(2)填数字、组成语。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自己独立完成填空,激发其对学习数字成语的兴趣。日积月累:积累格言警句,本栏目安排了两句名人名言,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诲。知识窗:阅读知识短文《海的名字》,了解关于以颜色命名海洋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听:听力训练《颠倒歌》,要求学生找出其中错误,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用独体字组成合体字,进一步理解独体字与合体字间的联系,提高对字的综合辨析能力。

2、通过读、记、画、说的方法积累四字词语和名言警句,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通过阅读知识短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之情。

4、通过听力训练活动,让学生听句子,找错误,培养他们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练习用独体字组成合体字,并注意书写的间架结构和笔画变化。

教学准备:反映名言内容的漫画和课件,关于海洋命名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同学们,又到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相信这一次你们一定会从那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进行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1、练。

(1)组合体字。①学生读题,明确要求。②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③检查完成情况。学生汇报朗读组成的合体字。④说说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关系,在书写时应注意一些什么。⑤小组内交流。⑥教师小结。书写中,“粉”中“米”第6笔的“捺”变成了“点”,“好、妨、奴”的“女”字第3笔是“提”不是“横”,而且不出头,“板”的木字旁第4笔由“捺”变“点”,“对”的“又”字“捺”变为“点”。⑦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2)填数字、组词语。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②开火车接读成语。③通过“听一听、猜一猜”活动,说说对成语的理解。(课件演示或教师情景描述)如:花园里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可用什么成语来描述?(五颜六色)蝴蝶和蜜蜂从各个方向赶来。(四面八方)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记记。⑤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数字有关的词语?

2、日积月累。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许多名人名言,今天,可爱的小松鼠又给我们带来了名人名言,大家想知道吗?打开书,赶快来看看吧!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齐读。

(4)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5)(课件演示)契诃夫名言漫画图;艾青名言。

(6)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记。

(7)谁能说一说你搜集的有关真伪方面的名人名言?

(8)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希望你们记住自己喜爱的名人名言,给它们配上画,并编成故事,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

3、知识窗。

(1)(课件演示)“海”的画面,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你都知道哪些海?

(2)打开书,看看书中提到了什么海?

(3)学生自由读短文。

(4)指名学生读短文。

(5)小组内交流。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红海为什么是红色的?

(6)学生汇报。

(7)课件出示“红海”“黄海”“黑海”画面。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指名学生说说相关知识。

4、听力训练。

(1)导言:顽皮的小猴今天要带给同学们一首歌,可是,因为小猴在学唱歌的时候很不专心,他把歌词弄错了,大家来听一听,看看他错在哪儿?告诉他,好吗?

(2)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范读《颠倒歌》。

(3)学生边听边思考、记忆。

(4)教师用较快的语速再范读一遍。

(5)谁能说说其中的错误?请学生进行回答。

(6)分角色扮演不专心的小猴,试着背一背《颠倒歌》。

(7)大家评一评。

(8)请表现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9)小结。同学们,同勇于发言一样,专心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好的习惯,你们可不要像这只不专心的小猴一样闹笑话呀!

附: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七色光课件【篇12】

教材分析

“语文七色光”是每个主题单元之后的一个独立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园地。这一单元主题是“同情弱者”,其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并设计了四项语文活动,意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七色光”包括四项相对稳定的栏目:1.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2.日积月累;3.知识窗;4.大家一起来。

教学理念

在创设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遵循语文积累的内化过程,掌握方法,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特色

激发兴趣?摇?摇遵循方法?摇?摇培养习惯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并积累成语、名言警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单元主题的名言警句以及古诗对应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前两项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热身:又到“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先让我们重温本单元的经典佳作吧。“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悲惨、凄苦的命运令人同情,“卖炭翁”的劳苦、艰辛同样叫人可怜。但是他们的生活时代已经远离我们,他们的故事也已成为了过去。而“快乐读书屋”中两篇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事例却让人感动。好!带着这一思绪,让我们共度宝贵时光吧!

2.看“爱心大使”乐乐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加入“献出爱心、关爱弱者”的公益活动中吧!今天我带领同学们先到社会福利院去看一看。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板块的内容

(1)出示一组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照片。(先让学生观察描述)

社会福利院里生活的病残孤儿,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小”群体,他们的命运让人“同情”,但他们在党的关怀下,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下生活也很“愉快”。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在情境创设下展示有序的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为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作了铺垫。教师把几个基本训练词贯穿在语境中,让学生懂得词语的运用,并最终能得法。]

(2)填词比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胜出者奖励“爱心卡”;小组比赛中,选词说话,如能运用多个词语组句成文,再次奖励。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训练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活动,促其掌握反、近义词,并通过词语的训练,拓展到句子的训练,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过渡:看“爱心大使”乐乐多开心啊!它的“爱心卡”发给了那么多的同学。老师也为你们的善良和博爱所感动。你们可要真正地做一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啊!乐乐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呢?

2.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日积月累。

乐乐带我们来到了敬老院。(出示社会上对敬老院老人关爱、帮助的画面。)

(1)读下面词语。

与人为善 无微不至 助人为乐 雪中送炭 乐善好施

麻不不仁 无动于衷 盛气凌人 恃强凌弱 横行霸道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词:如齐读、轮读、赛读等方法记忆词汇。)

(2)创设情境,用词语说话,达到记忆的目的。(看画面用词汇说话)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抛开烦琐的解释,取而代之以多层次的读、悟、理解词汇,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训练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敬老院的老人需要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孟子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就让我们看一看古训吧。

(3)读名言警句。(出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

《论语》是过去启蒙教育的必备书。今天我们读来依然言简意赅。它是谁的作品呢?(生:孔子。)

设计意图

文言文学习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深奥。为了便于他们更直白理解其意,教师可加以解释,这既为他们的后续学习作了铺垫、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又为他们指明了读书的方向。]

同学们下面就自由读一读这几则关于品德修养的古训吧。

通过学生查资料,师生共同解释句意,进一步加深对名言警句的记忆。

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呢?

学生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比赛。这里不强求学生全部接受,要因人而异。

设计意图

教师不必强求按文言文进行剖析,只要学生知其意,并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拓展学习,来进一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文言文读来感觉深奥,但读古诗我们却能品出其一二来。好!下面读一读这样几组诗句,体会其对应的妙处。

(4)读诗句,体会韵律美,找出诗中对应部分。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柳宗元(唐)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认知去吟咏、诵读,体会古诗的独特韵味,感受和积累优美诗句。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文化修养。]

听着你们的诵读,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你们积累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后我们要举办一个古诗诵读会,你们说好不好?

设计意图

营造一个感人的场面与氛围,将整节课贯穿在 一个大情境中,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体味情感的美好,突出了训练主旨,又深化了主题。]

小结: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看一看“乐乐”又来了。(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的活动要告一段落了,就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观看多媒体画面。

三、总结本课,拓展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感动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你的语文知识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领域。就让我们课下走近孔子,也亲自读一读《论语》,去感受儒家学派的“仁义”;在聆听古人教诲的同时,也同外国作家对对话,像“知识窗”中的安徒生,你也会感受到异样的社会不同的人生。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到社会的大课堂里去寻找语文资源,抱着爱心,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第二课时(略)

完成“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的内容。

形式:读书汇报会

一、读一读、汇报书名。

二、朗读名句、名篇。

三、填写、制作读书卡。

四、展示交流读书卡。

高中音乐课件集锦10篇


假如您对这个话题仍不很了解可考虑浏览“高中音乐课件”,每位教员上课前都要事先规划好教学案例与课件,因此制作教案也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合符教学规范的教学案例是教师获胜的决定性因素。诚挚欢迎学习和借鉴,盼望为您供给一些帮助!

高中音乐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二)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完成学生手中的第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通过学生新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对新课的学习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

2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旅行第一站结束。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

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4、在歌声中结束音乐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乐旅行第三站: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

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请学生说说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

2、教师介绍印度音乐。

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音乐旅行第三站结束。

(四)音乐旅行第四站: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

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师介绍“木卡姆”。

3、比较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这一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

三、拓展与探究课后搜集有关“木卡姆”的资料,试比较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处,有没有明显的不同?

高中音乐课件 篇2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现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的特征。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听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十七年》,使学生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以及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唱京剧。

参考教具:

多媒体、锣、鼓等。

教法:

讲解、引导欣赏、互动。学法:欣赏、记忆、听辨。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介绍剧情,提出问题:演唱者在京剧的行当中属哪个行当呢,与上节课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相同吗,(学生知道是旦角,但不一定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2、京剧的行当(见书p64页)生:男性人物,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等。(展示扮相图片及播放生行的唱段视频。)旦:女性人物,可细分为青衣、花旦、老旦等。(举例、展示扮相图片。)净:俗称“大花脸”,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可分为花脸、架子花脸等。丑;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展示扮相图片。)

3、介绍脸谱,播放《说唱脸谱》。(展示扮相图片。)

4、播放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十七年》视频,让学生分辨角色属什么行当。复听《雄心壮志冲云天》,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5、京剧的唱腔和伴奏(见书p64页)

(1)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举例说明)

(2)京剧的伴奏称做“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3)展示锣、鼓乐器。让学生通过敲击感受鼓、大锣、小锣、拨,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走男女台步,自创亮相动作。

6、念白

(1)念是指人物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吟诵诗句,音乐性较强。白是指人物之间的对话。白又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多使用北京生活用语,口语性强,生动活泼。韵白有声调,有节奏、无韵律的长短句。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与《十七年》唱段中都有念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有很大帮助。

(3)节选《十七年》唱段中的白,让学生听、想、学、演。

7、现代京剧

今天欣赏的京剧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狭义上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与传统京剧相比,表现在“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引进交响音乐”等。

8、播放中西混合乐队演奏《雄心壮志冲云天》。(出示现代京剧乐队照片)

9、学唱京剧,体会京剧的唱腔、行当、伴奏、韵味以及表演艺术。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

10、结束语

京剧作为从清代光绪年间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流行音乐”,在我国以及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它融合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武打技艺、服装设计、化妆等多种艺术门类。然而,我国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频频提速,各种“快餐文化”应时而生,冲击着我国众多的传统艺术,包括京剧。如何使京剧艺术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让我们的“国粹”变为流淌的音符呢,请同学们听过《说唱脸谱》、《粉墨人生》、《苏三说》、《onenightinbeijing》、《刀马旦》、《折子戏》等通俗歌曲后,就京剧艺术的发展前景以文字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高中音乐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

精讲内容:

1、 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 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 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 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

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 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高中音乐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

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学生欣赏。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听一曲与众不同的《茉莉花》,大家听一下这首《茉莉花》和刚才的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播放爵士乐《茉莉花》。(欣赏完后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首《茉莉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风格上完全改变了,改编成了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就是爵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爵士乐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

(二)新课教授

1.走进爵士乐

播放爵士乐《What a wonderful world》,学生欣赏完谈对爵士乐的初步感受。

教师进行总结:爵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

(1)了解“布鲁斯”音乐

教师简单介绍“布鲁斯”音乐: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奴隶,被迫劳动,受尽折磨。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做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为“布鲁斯”而爵士音乐就来源于“布鲁斯”。

现在给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鲁斯”音乐片段,通过欣赏,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鲁斯”音乐片段)

教师提问:“布鲁斯”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从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布鲁斯”音乐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较难掌握。从音阶上看,它的三级音和七级音经常降低一点,有时五级音也降低。这些降音还常辅之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形成轻重音颠倒的感觉。和弦常用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

(2)了解“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

教师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简单介绍“拉格泰姆”音乐。

爵士乐还有另一个起源,是来自一种叫“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拉格泰姆”音乐片段。通过欣赏,看大家能否对“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总结一二。在欣赏过程中可适当跟着音乐打节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乐片段,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拉格泰姆“是19世纪末,一位名叫乔普林的黑人钢琴手创造的。右手高声部演奏节奏特别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则是规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轻重音组成的节奏。这样左右手形成交错的节拍,使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它和“布鲁斯”节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后移。

(3)了解爵士乐的特点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了解,我们大致能总结出爵士乐的几个基本特点,首先是它的节奏比较多变,大多时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乐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识谱,大多是靠灵感激发,对熟悉的曲调加以变化。因此,爵士乐又被称之为“灵魂音乐”。

2.欣赏《南部之子》

我们在爵士乐的世界观光了一圈,接下来欣赏一首早期的爵士乐作品,是由“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带着两个问题来欣赏,首先作品的特点和情绪是怎样的?其次仔细辨别一下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演奏乐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毕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首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型音乐。演奏乐器有小号、钢琴、爵士鼓,其中主奏乐器是小号。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节奏,为小活动做准备。

出示节奏谱例,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负责一个声部的节奏,用手掌打出节奏。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节奏练习,加深对爵士乐节奏的体验。

(三)拓展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四)小结作业

今天的爵士乐已发展成为一种既有个人独奏、小乐团,也有类似交响乐团的大乐队编制,在流行乐领域也深入人心,同时爵士舞也成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爱好。爵士乐的影响已遍布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缚被大众所喜爱,大家多从身边着手,搜集爵士乐,体会它的美。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反复听赏音乐作品,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认识了解聂耳及其音乐创作。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

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 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

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

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

答:伴奏节奏

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

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

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

笛子:曲笛与梆笛的特点。

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

三、欣赏《达姆达姆》。

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

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

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口风小气 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

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

五、复习巩固

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①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

②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

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

六、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高中音乐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体验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通过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情绪正常,在歌曲分类环节、分析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集中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环节中,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情绪得以调动。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音乐作品三首南方民歌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3、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云南民歌的聆听,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通过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

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

(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在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中,自主小结引腔在南方民歌中的特点,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地域特征,最终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2、欣赏浙江民歌《对鸟》

(1)音频MP3播放课件中《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

问题:

作品《对鸟》运用那种民族调式和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3、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我进行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八、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九、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课件 篇9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三、课堂练习

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祖国颂》的合唱片段。

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

四、总结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 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目录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

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高中音乐课件 篇10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xx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㈣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中学生课件(汇编9篇)


或许您对于关于“中学生课件”的文章有兴趣。作为教师的一部分工作,编写教案和课件并非随意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请您关注并认真阅读本文!

中学生课件 篇1

1、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健康锻炼,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安全的运动锻炼。

2、不到危险地段、桥梁游玩。

3、不进行不安全的戏闹,如抛石头、杂物,不拿子弹枪、铁器、刀具等追逐戏打。

4、不攀爬电杆、树木、楼房栏杆等。

1、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骑车要在人行道靠右边行使,不在路上骑车追逐打闹。

2、注意乘车安全,没有驾驶证的车不要乘;无牌无照的车不要乘;拥挤、超载的车不要乘。

1、安全用电,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禁止私自接引电线、割拉电线,要远离高压电线及变电设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要树立防火意识,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有关规定,注意安全。

3、不在残墙破壁下和施工工地上逗留、玩耍,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不玩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5、外出时要加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防卫,不可轻信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6、认真学习防火、防触电、防地震知识,遇到危险时,要头脑冷静,随机应变。

7、不从楼上向楼下抛洒物品,防止落物伤人;禁止登高临险,防止意外发生。

8、探亲、访友、旅游要注意安全,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1、坚持“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道德”,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抢劫,不诈骗,不看淫秽的书刊、录像,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迷信,不打牌。

2、在家外出要向家长打招呼并按时返回。

3、不涉足游戏厅、网吧、KTV和台球室等娱乐场所。

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遵守相关规程、规则。

1、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拒绝假货。

2、不暴饮暴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传染病感染。

中学生课件 篇2

1、通过介绍、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学生对所在的学校、班级有大概的了解,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

2、让学生了解上语文课的一般规程,提出上课时的基本要求。

1、使同学们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尽快消除陌生感。树立班级的概念。

2、让学生认识学校,感受到学校环境的优美,激发学生喜爱学校、喜欢上学的热情。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体育馆小学学习。体育馆小学是冠军的摇篮,世界冠军伏明霞、肖海亮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体育馆小学的一名学生,你们将和我一起渡过六年充实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

2、自我介绍。

二、树立班级的概念。

从今天开始,我们45个同学和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级(4)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

三、同学间互相认识,自我介绍。

四、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种设施和功能,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

教学反馈: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中学生课件 篇3

1、 图文对照,读懂要求,初步感知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通过讨论领会看多幅图作文的有关要求,即“根据图意”加上适当“想象”,把事情写得“连贯”、“具体”的要领。

3、看懂四幅图的图意,仿照“例文“的写法,连贯具体地说、写《车祸》的故事。

2、 总结:

(2) 细看每一幅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3) 看图时先看主景,再看背景。

(4) 根据主景和背景,展开合理想象。

3、 小黑板出示方法。

4、 出示《车祸》挂图,

2、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 指导如何写具体:

(1) 人物是活生生的,应该怎么写才能把他们写活?

(2) 如何把四幅图写连贯?

(3) 学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1、 说说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会的看图的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先自由练说,再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推荐或自荐练说。

要写出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① 小朋友的表情照应。

② 妈 妈的表情照应。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燕子在马路上无忧无虑的嬉戏着。突然,一辆大卡车呼啸而过,我的心里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过了好半天,我睁开眼睛,只见一只燕子已经倒在地上。她的翅膀在微微的抖动,旁边有一摊血,看来他伤得很重。他的嘴里发出“唧唧”的叫声,可是声音是那么的微弱,像是在向他的朋友们呼救。这时飞来了一只大燕子,估计是他的母亲,她俯下身子用翅膀抚摸着小燕子的身体,好像在说:“孩子,你怎么了?妈妈在你身边,别怕别怕!”

妈妈着急地说:“不会的,不会的,我去叫你爸爸,我们会救你的。”说完她就飞走了。

不一会,她和另一只燕子一起飞了回来。他们俩用嘴一起叼小燕子的翅膀,可是没有用,小燕子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他们根本就叼不起小燕子,也没有办法将小燕子带走。两只燕子发出了凄惨的叫声,不停地用翅膀去抚摸小燕子,想减轻他的痛苦,可是他已经没有了知觉,他们多么希望能挽救自己的孩子呀!

燕子爸爸伤心地离开了。可是可怜的燕子妈妈却不忍心离开,她趴在孩子的身上好半天没有起来,过了好久好久,她抬起了头,眼睛里满是泪水。它慢慢地挪动脚步,离开了小燕子,走了很远还回过头来看了看她的孩子。我想:她的心里一定很伤心,多么可恨的司机呀!

[看图作文 教案教学设计]

中学生课件 篇4

中学生安全常识

一、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二、交通安全

1、行走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效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安全: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乘车安全: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三、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火灾中如何自救与逃生是师生学习消防知识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房间中的火场逃生,具体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

明确自己的房间,回忆房子和房间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门开窗,可用手先摸一摸房门,如果很热,千万不要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或“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这样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在火势未蔓延前,可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

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房间,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房门口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房门口冲出;如果房门口火势太猛,要从窗口逃生,并保证双脚落地,不出现意外。

3、火场人员要尽量有序迅速撤离火场

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如火场逃生之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四、游泳安全

1、基本要求:

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下水前不做准备活动不游泳。

2、发生事故要求:

出现事故,要立即呼救,儿童少年不冒然下水营救;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五、饮食卫生

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吃有毒

食品(如野生蘑菇、不明野菜等);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六、安全用电

不靠近有电线断落地周围20米内,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等电器;不用尖锐物品扎、刺电线;不在雷鸣电闪时使用电器;不用金属体去试探插座、灯口的内部,更不能用指头戳插座孔、灯口;不用湿手接触开关、插座。

七、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八、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九、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中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及安全条例

一.在教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在教室内活动,还有许多看起来细微的小事情值得同学们注意,否则,同样容易发生危险。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磕碰。

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莲~山 课件]

3.防坠落。

住楼房,特别是住在楼房高层的,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掩手,也应当处处小心。

5.防火灾。

不要在教室里随便玩火,更不能在教室里燃放爆竹。

6.防意外伤害。

改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二.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2.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托托排球等。

3.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 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产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材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和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做双手提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材前要有跳板,器材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材旁站立保护。[莲~山 课件]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

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安全条例

学校对学生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爆、防骗、防盗、防病和防攻击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心理健康、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并开展具体的安全教育活。

第一条 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横穿马路要留神,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坐车不准与驾驶员谈天,不准催促驾驶员快行,行车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下车后确定安全后再行走。不得攀爬货车、拖拉车等。不得无证驾驶摩托车。学校上下坡的水泥路面不得骑车,更不得骑车带人。

第二条不得擅自处出游玩,双休日、节假日应征得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要早归,严禁彻夜不归。放假后应及早回家,不提前到校,同学间不互访。

第三条 晚自修结束回家的通校生(特别是女生)要结伴而行,要带手电。

第四条 发现行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要特别注意不随陌生人离开校园,因故离开学校应得到班主任同意并留下请假条。

第五条 学习掌握必要的运动知识,确保体育运动安全。不得在楼道、走廊等处追逐、推拉、嬉闹。不趴在走廊护栏上(特别是人多时),绝不允许坐在护栏上或在上行走,严防意外。禁止用弹弓、橡皮筋、可发射塑料子弹的玩具枪等危险器具参与玩耍,以免误伤他人。

第六条 晨跑、下楼梯、进出礼堂会场等场所要集中注意力,以免跌倒,更要防止撞、推、踩。寝室中睡上铺的同学要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跌落。

第七条 不把贵重物品或不该带的物品带到学校,钱币随身携带,严防失窃。教室、寝室、抽屉、壁橱和餐桌及时加锁,节假日关好门、窗。

第八条 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灭火常识,学习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不准在寝室点蜡烛、使用交流电电器,防止意外事故。学习掌握用电知识,确保用电安全。

第九条 严禁玩火,严禁在校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发现火灾隐患或森林火险时,不宜直接参与扑救,而应及时报告老师、家长、成人或当地政府。

第十条 不得下河、下溪、下库和下塘等游泳洗澡。在家时下河、下溪、下库和下塘等须得到家长同意。[莲~山 课件]

第十一条 食堂就餐时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推搡,以防烫伤。

第十二条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霉变食物和三无产品,以防食物中毒;不暴饮暴食;不得私自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投放鼠饵等剧毒品用以毒鼠等。

第十三条 有病及时就医,并尽可能安排在白天就诊,以免延误医治时机。有先天性危险疾病(如心脏病)要及时向班主任出具证明、汇报,并避免剧烈运动等。用药请遵医嘱,防止出现过敏、不良反应等不适症状。

第十四条 外出的集体活动,一切行动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除学校安排外,集体外出应坚持就近、就地和徒步的原则。

第十五条 大扫除擦日光灯、吊扇等时,旁边要有人保护,擦玻璃时要站在窗台内侧,防止跌落或玻璃脱落。擦玻璃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始终在场。

第十六条 遵守实验规则,不私自偷拿危险物品。

第十七条 同学间互谅互让,发生矛盾时多作自我批评,不准吵架,严禁拳脚相加,大动干戈

中学生课件 篇5

网络成瘾,走上犯罪。

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催化剂作用。当前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下列几个特点:一是在网吧实施犯罪。主要表现是,经常在网吧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市一家网吧就多次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老板不让上网就对老板动刀子。二是通过网络选择作案目标。主要表现是,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广西贺州市某镇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李某,年仅十六岁,他迷恋网吧后,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以及伙食费全都耗尽在网吧里。一天晚上,他独自在县城商业街散步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青年单独行走,就产生了抢劫念头,即冲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将她拉进一条小巷内,即拿出小刀指着女青年说,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对女青年进行搜身,抢走了现金200元钱,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日本科学家对成百上千名玩“任天堂”游戏与其他只做简单、重复性算术题的学生脑部活动水平的检测分析发现,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与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脑的活动,而算术则刺激了负责学习、记忆和情感的大脑额叶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活动。我国医务工作者对部分7至18岁学生进行的脑像图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根本,就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品德及法制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崇高的思想信念、健全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学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思想的腐蚀。要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养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辩别真伪、抵制诱惑的能力;要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从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中脱离出来,树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负责的意识。

2、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首先是交友要慎重,拒绝不良交往。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社会交往对青少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交往会成为青少年实施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不良交往往往是有劣迹、不轨行为或不良品行的青少年结合在一起进行不良的社会娱乐活动,他们逛街、下饭馆、抽烟喝酒、打牌跳舞、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追求低级趣味等等,同时社会上一些有前科、有劣迹的成年人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力、控制力薄弱等特点,以物质引诱、暴力威胁等方式,传播犯罪思想,教唆作案手段,以使青少年误入歧途。

中学生课件 篇6

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教案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教学过程:

一、心理测试:

二、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三、讲授新课。

(一)关于考试焦虑的成因: 1.内部因素:

2.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3.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4.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5.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6.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7.外部因素:a 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8.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9.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二)如何进行调控。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5.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6.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系统脱敏:

7.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四、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

附件:心理检测资料

考试焦虑检测

下面的每一个句子是说你可能有的或曾出现过的一般感受与体验.请认真阅读每一个句子。这里的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不必用太多时间去思考,但回答必须是最符合你通常感受的情况。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1=从不 2= 有时 3=经常 4=总是()1.在进行考试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2.在考试时,我感到心烦意乱。

()3.考试时,老想到考试的分数,妨碍了我答题。()4.遇到重要的考试时,我会发呆、楞住。()5.考试时,我发觉自己老想着我能否学成毕业。()6.我越尽力想如何答题,我越是慌乱。

()7.怕考得不好的顾虑,使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考试。

()8.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时,我感到异常心神不定,神经过敏。

()9.即使对考试有了充分准备,我还是感到神经非常紧张。

()10.在临交考卷之前,我开始感到极为不安。()11.在考试中,我感到非常紧张。()12.我希望考试不要如此厉害地烦扰我。()13.在重要的考试中我紧张得连胃也不舒适了。()14.当进行重要的考试时,我似乎被自己击倒了。()15.当我参加重要的考试时,感到非常恐慌。()16.在参加重要的考试之前,我非常担忧。()17.在考试中,我发觉自己总想着失败的结果。()18.在重要的考试中,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快。()19.在考试之后,我试图不再担忧它,但我做不到。()20.在考试中,我是那样紧张,甚至把知道的内容也忘记了。

记 分 表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目 答 案 题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目 答 案 总 分 注:

考试焦虑高的人倾向于把评定情境认为是对个人的威胁,他们在考试情景中经常是紧张、忧虑、神经过敏和情绪冲动。甚至具有负向的自我中心忧虑认识。这些体验分散他们的注意,扰乱他们专注于考试。

考试焦虑测验的评分:

学生选用四项选择答案中的一项来报告他们在考试情境中感受的焦虑特定征兆是如何的程度。四项选择答案为:① 从不;②有时;③ 经常;④总是。例如,在第11题的反应“在考试中,我感到非常紧张”,学生选择的应是最能表示出在考试中他们通常感觉的怎样的答案.对第2-20题则根据测验表的每一题右边所印的符号数打分即1-4.“从不”表示考试焦虑低,打分为“1”;其余依次为“2,3,4”.但对第1题“在进行考试时,我有信心,并且感到轻松”.“从不”表示高焦虑,“总是”表示低焦虑,因此,这一题的打分与测验量表上的符号数①②③④正好相反,依次打分为4, 3,2,1.用所有20道题的得分之和来确定考试焦虑量表的总分(T).因为每一题的反应可以是1-4分,所以焦虑测验表总分的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分值解释如下:

得分低于35分:代表考试焦虑程度偏低。说明你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你对考试过分不在乎。

得分介于35分与50分之间:代表考试焦虑程度正常。说明你面临考试有点惶恐不安,但这种轻度焦虑有助于你发挥的更好。

得分介于50分与65分之间:代表考试焦虑程度偏高。说明你面临考试心情过于焦虑,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对身心健康有害,需要适度调整。

得分高于65分:代表考试焦虑程度严重。说明你有“考试焦虑症状”,每逢考试便会产生恐惧感,还常常怯场,严重影响你的正常发挥,对身心健康很不利。心理教师建议你尽快寻找心理解压的方式,也可选择到心语轩与心理教师谈聊,一起寻找克服考试焦虑的方式。

注: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10分钟就可以了,而且一定有效果。

中学生课件 篇7

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哪个同学会写字?(请一位平时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上讲台做写字姿势)大家说说他做得对吗。写字姿势很重要,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

看挂图,正确的写字姿势就跟挂图上的小朋友那样,做到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指点)

教师示范分解动作,速度稍慢,握笔动作要详讲,做完稍停片刻,让学生看清楚。

①人坐正,身体坐直。

②把书本放平。

③拿起笔(握笔)手离笔尖一寸。

“一寸”是多少呢?“一寸”相当于老师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同学们来说,差不多三个指头并拢那么宽。(试量一下)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

④眼离书本一尺。

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与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⑤胸离桌边一拳。

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师生一起边说边做。学生训练,教师巡视,一一纠正,并请姿势较好的学生上讲台示范。

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

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

过渡:同学们写字时,一定要按正确的姿势去做,学好知识,保护眼睛,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让我们把今天学的读书、写字的儿歌连起来再念一遍。

1.回家把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做给家长看。

2.同桌竞赛,互相提醒。

3.教师、同学、家长观察一星期,评出读写姿势正确的好学生,戴小红花。

中学生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一起学习的快乐。

2、 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 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同学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身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 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 引导同学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 指导同学依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 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俺笑。

背上俺的小书包,

(一) 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知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B、小朋友听得很专心。

C、桌上的学习用品只有铅笔盒。

D、一个小朋友正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下面。

……

3、 培养学习习惯。

(1)、提出要求。

(2)、教师示范。

(3)、同学演练,教师检查、指导。

丁零零,上课了,

快进教室来坐好。

学习用品放整齐,

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说话认真听,

提出问题多动脑。

回答问题声音响,

大家夸俺学习好。

中学生课件 篇9

中学生日常安全常识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交通安全和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投影仪、幻灯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和学生导论,总结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安全问题有哪几个方面,然后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内容:

(一)、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平均每百户有31辆私家车。

中国每一分钟有1人因车祸伤残,每五分钟有1人因车祸死亡。每天因车祸死亡的有300人左右,每年因车祸死亡的有10万人左右,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多万人,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1)、遵守交通指挥信号灯: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即使是绿灯亮时也要看好车辆来往情况,确保安全后再通过。

(2)、行人必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

(3)、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隔离栏。

(4)、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要左顾右盼,先看左后看右,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确保安全通过。

2、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听耳机子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3、乘车安全常识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打车时要坐有正式手续的出租车,坚决不坐没有手续的黑出租。

(5)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文明乘车,遵守社会公德。

(6)下车时要从车辆的后面离开,不要从车辆前面走。

(二)、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

火灾几乎是我们身边最普遍,也最可能遭遇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掌握一定的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在火场中的人可能受到烧伤、窒息、中毒、爆炸危害、倒塌物砸埋和其他意外伤害,所以火场避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逃生第一。1.镇静第一、千万不要贪恋财物。首先一定要冷静下来,如果火势不大,可尽快采取措施扑灭初期火灾。如果火势凶猛,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撤离。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2.注意风向,走楼梯不坐电梯。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在火势蔓延之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 开火灾区域。一般来说,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上时,就应迅速向楼下跑。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下时逃生时,根据火势情况而定,如果火势不大,通向楼下的通道还没有被火封死,这是就要赶紧向下跑,如果通道已经被火封死,这是就不要向下跑了,就要向上跑火上楼顶,争取时间等待营救。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

3.毛巾捂鼻,防止窒息。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人员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 毒。因此,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也可找来水打湿衣服、布类等用以掩住口鼻。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4.结绳逃生,切记不要轻易跳楼。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索,牢系 窗槛,顺绳滑下。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栓在门、窗柜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脚成绞状夹紧绳,双手一上一下交替往下爬),要注意把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破。

5.暂时避难,要想办法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 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若暂时被困在房间里,要关闭所有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

6.靠墙躲避,争取早被营救。消防员进入着火的房屋时,都是沿墙壁摸索进行的,所以当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 能力时,应努力滚向墙边或者门口,同时,这样做还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三)、游泳安全

1、基本要求:

单身一人不外出在江河湖泊游泳;身体患病不游泳;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不游泳;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下水前不做准备活动不游泳。

2、发生事故要求:

出现事故,要立即呼救,儿童少年不冒然下水营救;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肺部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四)、饮食卫生

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不买无证摊贩处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等标签不完整的食品;不吃有毒食品(如野生蘑菇、不明野菜等);不喝未经消毒、煮沸的水,不喝存放时间过长的、过时的纯净水。

(五)、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

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同学们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特别是交通安全和火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

1、行走的安全常识有那几条?

2、怎样乘车安全?

3、火灾逃生与自救有哪些基本常识?

《中学生日常安全常识》

教学设计

李进平

滦县职教中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个人向企业借款合同(精选十五篇)

企业借款合同 08-28

装饰公司活动策划方案精华

装饰公司活动策划方案 装饰公司策划方案 08-28

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200句

学习名言警句 08-28

幼儿园自助餐主持词13篇

幼儿园自助餐主持词 自助餐主持词 08-27

房地产口号120句

房地产口号 08-28

适合高中生的名言警句汇集

高中生名言警句 02-03

喜出望外的句子110句

喜出望外句子 08-27

参会心得

参会心得 08-28

大二学习计划(推荐五篇)

大二学习计划 08-28

形容愉快心情文案

愉快心情文案 08-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