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祝福语大全 · 中英文情感文案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时间:2024-09-28 中英文情感文案 感情英语短句

趣祝福祝福语大全(编辑 幻想旅行家)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1

新课改中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英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树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常规的英语教育以语言知识为本,教师主要担当着一名英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单向传导式的、以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语言能力和态度情景培养为特征的、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扭转学生长期以来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接受,变被动为主动。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应以传授知识教学中的客体转化为主体,他的任务不再是接受知识,而是以主角参与学习、创造,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关系,彻底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等旧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精神,达到既“授生以鱼”又“授生以渔”的最高境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的惟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心理倾向和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学习者自身的变化,从这一意义上讲,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学”。可以这样说,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就是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就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英语教师通过言语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从而形成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能力的这种内在性决定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换言之,学生主体观是能力目的论的必然推论,其内涵是,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

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课堂上,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

三、巧妙设计课堂活动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这些主体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

(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

(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于外语教学,它可以再现图、文、声并茂的语言环境,为外语教学提供更为理想的条件,创造出一个更富表现力和真实感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倍增。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增加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英语教学必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求与未来社会的需要接轨。对于教与学这相辅相成的二者来说,光教师“满堂灌”,而不寻求学生的配合,只能是“一厢情愿”,唱独角戏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尤其对于现今活泼好动、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因此,新课改中的初中英语教学,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从而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学习自然会进入佳境。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对此,大家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基础英语课程中心的张连仲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是带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课堂设计,都应该是任务型教学”。不复杂,也不抽象,任务型教学应该是传统模式的发展,也应该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作为一个教学论概念,任务是指用所学知识做事,用中学,学中用。我们应该根据英语运用的真实形态,设计用所学语言结构,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做一件事情。同时,教师应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们总结了初中英语课堂设计的思路。以下内容供教师们参考,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多提建议。

任务型听说课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步骤一:热身准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1~4分钟)

目的: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听老师介绍,了解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并激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便完成任务。

步骤二:导入新语言项目(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一定的场景导入新语言结构,同时呈现其用法,学生通过真实生活场景接触、理解新语言项目。

步骤三:感受词语(8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在教材内容刺激下激活已有的词语运用,并学习新词语,形成新的词语运用能力,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新词语的大部分内容。

步骤三:呈现课外、学习课文(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进行听力活动、跟读、朗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和理解语法、重要句型。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课文。

步骤四:总结发现语法规律(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现象。

步骤五:实践操练语法项目(5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练习和例句,让学生理解语法项目更广泛的用法,同时巩固所学新语法,提高运用新语法的准确性。

步骤六:运用新语言完成任务(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完成任务,体验新学知识的真实运用形态,形成在所给语境中运用新语言的能力。

步骤七:布置作业(1分钟)

而教学思路只是老师上课的流程想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会熟练使用电脑,能根

据教师的指令找到资源的`位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

本课是先锋英语Unit3 Who’s that?的扩展单元,本课的句型

Where are you doing?.在原来课上时用过,大部分学生会说。但 在一个情景下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句型还需有待提高,还不能准确应 用本课故事中的语句。

2、学习策略:

(1) 本课通过两两说、小组说、及对话等形式,不但鼓励学生多说 、多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并表达 成段。 (2) 通过韵文、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英语学习的兴 趣,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3) 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到位及时,培养 学生的识读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习资源:

(1) 本节课是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完成;(2)专门 为本单元制作的网络资源;(3) 单词卡片;(4) 资源平台。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3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的重点内容,几乎贯穿于初中每学期的教材和教辅中,在中考也有所考查。本节课是面向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该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词汇匮乏,知识分析与运用能力较差,学生听不懂、读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简单句,虚拟情景造句时,有难有易,循序渐进,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语法规则,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通过训练能够解决简单或中等难度的中考虚拟语气试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语法练习和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任务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构建语法功能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与人交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语法规则。

2、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虚拟语气。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用具和方法:

黑板、多媒体、情景教学、任务教学、总结解释、引导练习

六、教学内容:

Ⅰ、情景导入:

Step1老师提出现实中可能遇到的两个问题:

1、现在学校选拔英语大使,参加国际中学生文化节,面试的时候你被问到: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he school Ambaador of English?

你会怎么回答?为什么这样回答?

2、某一地方政府为吸引国外游客推出旅游彩票,现在你是本地方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一位来旅游的外国中学生,你会怎样问?

Step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Ⅱ、提出重点:

Step1 老师点明以上问题答案的关键点,可以分别这样回答:

1、I would…

2、If you won one million, what would you do?

Step2 提出虚拟语气的概念及在条件句中的语法规则

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一是用来表示说话的话不是事实,而是假设、猜测、怀疑等,一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愿望、要求、命令、建议等。虚拟语气多用于条件语句,条件句可分为两类: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非真实条件句表示的是假设的`或实际可能性不大的情况,故采用虚拟语气。

在条件句中: | |主句 |从句 | |

与过去事实相反 |主语+would/could/should +have done| If +主语+had done | |

与现在事实相反 |主语+would/could/should + do |If +主语+were/did | |

与将来事实相反 |主语+would/could/should do |If +主语+did/were to do/

Step3 提出一些简单例子加深学生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观察看分别符合以上的哪个情况

1、If I were you, I would give AIDS patient a hug.

2、If I had taken your advice, I wouldn’t have a mistake.

3、If I were to have 3 days off, I would enjoy a very happy life.

Step4 补充条件句中虚拟语气的主要特殊情况

(1)、倒装(省略if)

当从句中有were, had或should时,课省略if,而把它们放在句首。

(2)混合条件句

主句与从句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主句从句谓语动词的虚拟语气形式因时间不同而不同,这种条件句叫做混合条件句。

Step5提出一些简单例子加深学生理解与把握

1、If I were to meet him tomorrow, I should ask him about it.→Were I to meet him tomorrow, I should ask him about it.

2、If it had rained last night(与过去相反), it would be very cold today(与现在相反).

Step6 虚拟语气在名词性从句中的语法规则

1、在主语从句中

It is demanded / neceary / a pity + that…等结构的主语从句,谓语动词用should加动词原,should可省略。

It is后可用的词有三类:

1.suggested, ordered, required, proposed, demanded, insisted等

2.important, neceary, natural, imperative, strange等

3.a pity, a shame, no wonder等

2、在宾语从句中主要表示命令、建议、要求等虚拟语气,主要动词有:

一、坚持insist

二、命令order, command

三、建议suggest, propose, advise

四、要求demand, require, request, desire这些动词后面的宾语从句要用虚拟语气,即谓语动词用should加动词原形,should可省略。

3、在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

suggestion, proposal, idea, plan, order, advice等名词后面的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即(should)+动词原形。

Step7 给出简单例句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分别属于以上的那种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

1、We suggested that tom have a rest.

2、He insisted that all of us should be there on time by any means.

3、I make a proposal that we should hold a meeting next week.Ⅲ、交流互动

提出一些具体的语境和学生进行对话,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设语境,主动和老师对话,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虚拟语气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4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I.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 Status and function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bout food.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order food or

take-away. In this unit,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eir need

for food and learn how to ask others?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2.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a. To master how to order food or take-away;

b. To master the modal verb “would” and “what” questions.

c. To master the usage of 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2). Ability objects

d. To use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need for food.

e.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3). Sensibility objects:

Let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of learning English,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do things and foster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in group activities.

3.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and focus:

1)To learn the names of food and the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2)To learn how to order food.

3)To use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eir need for food and learn how to order food.

II. Target Language

1) what would you/he/they like to eat?

I?d /He?d /They?d like some...

2)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he/they like?

I?d/He?d /They?d like beef and tomato noodles

IV. Vocabulary

noodles, beef, chicken, mutton, potatoes, tomato, cabbage,carrot, dumplings, porridge, soup, green tea, orange juice, would like…

V. Teaching Time

45 minutes

V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1)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sports and let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After doing these sports, what?s your feeling?

Are you tired ?

Are you hungry?

2) Let the students thinking the question: If you are hungr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3) 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that they have learned.

Step 2. Lead into.

1)T: “No food left! But don?t worry, 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a big meal.

Look!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restaurant?

Ye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 there. You can choose whatever you like”.

2)Show the new words.

3)Questions:

A: What kind of vegetables/meat/food/drink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some…

L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ames of food and the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 nouns. Let the students make some dialogue.

Step 3. Let’s chant.

Step 4. Noodle House.

1)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noodle specials.

meat+vegetables → special1/special2….

(let the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special?)

2) Make dialogue

A: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and…noodles.

Step 5. Pairwork and guessing game

1) Pairwork . (Make dialogues.)

2) Game: Who is the winner?

Ask a boy and a girl come before the blackboard, and then ask two students to make a

dialogues. The boy or the girl who find the right special will win one score….after

some pairwork, see who is the winner? The boy or the girl.

3) Guessing game.

Step 6. Role Play (In the Nodle House)

A customer and a waiter. (Make a dialogue)

Let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need for food and learn how to order food.

Step 7. Summary

Step 8. Apothegm

Step 9 A Flash → “I’m hungry”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5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for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A3a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Howlong,How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A3b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B2a,2b,2c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B3a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

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Listening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6

一、案例

下面以“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为例,对阅读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内容含量大,涉及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三英语11模块之后讲,在此之前学生在第六模块中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

1.阅读前任务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who courses such changes?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2.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task 1)。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task 2)。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

1.From the paage we known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 _______. A.its old age

B.man’s activities C.the changes of weather D.the natural development 2.Water pollutio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if __________. A.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 B.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 C.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

D.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

(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task 3)。在速读和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从读的内容中得到启发。

3.阅读后任务(post-reading task)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让他们成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形式。阅读后再找出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做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先看题再看文章,将文中的答案找出。

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问题

(1)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让学生能习惯于先审题,掌握题意,带着任务去读文章的方法,一般的阅读问题都可通过全文找出相关答案或信息,不能让学生单独脱离文章靠印象做题。

(2)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愿合作或合作不主动,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任务不理解;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过多使用母语等。

(3)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以前的讲授教学方式,认为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就能学好英语,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有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策略

(1)老师引导初三学生养成每天必读英语文章的好习惯。

(2)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3)加强读前活动,降低任务难度。初三学生根据每天授课内容,课前设计一篇文章,由易到难,让学生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读,改变以往“老师代学生读文章”的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很难在中考之前突击成功,学生需要从大量的自主阅读中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样需要我们教师把阅读作为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三的教学中。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听懂What’s your?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He`s/She`s…回答。

(2)能正确使用What’s your?He`s/She`s…,语音语调正确。

(3)进一步掌握四个单词。

重点难点:

(1)能听懂What’s your?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He`s/She`s…回答。

(2)能正确使用What’s your?He`s/She`s…,语音语调正确。

教具准备:

图片、挂图

作业设计:

课内:活动手册P6

课外:听录音,熟练朗读A部分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s your father?

a doctor/a nurse/a worker/a cook,——What’s your father/your mother?

——He`s/She`s a…

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1、对照B部分图片,请同桌相互练习。

——Who’s he/ she?

——He’s/ She’s m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再以不同形式的分角色练习,如男生问,女生答,左边两组问,右边两组答等,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熟练度。

B、Presentation

教师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的A部分对话,逐步引入话题。

T: (出示本单元的课文图片)Look! Su Hai and Helen are still talking about the photo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播放课文录音,引出课文内容。

C、Learn to say

1、采用听录音后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学习句型。

T: (指着第一幅图照片中Helen 的父亲) What’s Helen’s father?

Ss: (引导学生回答)He’s a doctor.

2、教师采用听录音、集体跟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对话,要求模仿语音语调。在教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what 和 who 在词义上的区别。

3、操练与应用

(1)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对话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根据对话,分角色进行表演。

(3)让学生带着家人或朋友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用Who’s he/she? 和What is he/she ? 相 互询问照片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各自的职业。在此对话基础上,再让学生用This is …和 He’s/she’s a …向全班同学介绍。

(4)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进行拓展表演。

D、Practice 活动手册P6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内容。

(2)听录音,学生做题。

E、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熟练朗读A部分对话。

(2)鼓励学生结合家庭照片尝试对话交流。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询问他人的职业”。介绍自己或者家人的职业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涉及的话题。在教学中,我通过复习句型“Who’s he/she?”很自然地过渡到新句型“What’s he /she?”, 并利用猜图、试听、动作表演等形式来呈现4个新单词:doctor, nurse, cook, worker,在单词朗读中我也注重了语音教学渗透,利用单词dog 教授单词doctor, 强调了这两个单词中都有/dD/的读音;由单词nose 教授新单词nurse, 让学生比较两个单词的发音,从而让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区分;由单词book 教授新单词cook,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单词的朗读;由nurse中/e:/的发音教授单词worker; 并利用rhyme:Doctor, doctor, he’s a doctor; Nurse, nurse, She’s a nurse; cook, cook, he’s a cook; Worker, worker, He’s a worker来巩固单词的朗读,然后利用多媒体采用问答的形式来操练句型What’s he/she? He’s/She’s a…但是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中,让学生利用family photo 询问好朋友家人职业时,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二年级的学生相关词汇量比较缺乏,不知道该怎么来表述其他的职业。教师在新授本课前,应该查询班内学生家人的职业,把相关的职业整理好,并利用家校通、班级QQ群等手段给学生家长职业类单词的英语表达法,让家长在课前与孩子进行交流,请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家人职业的英语单词,并教会孩子。这不仅达到了家校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的拓展环节中,学生之间也有了知识的共享。

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活的语言等待我们一起去学习掌握,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点,积累更多的语言技能。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时的四会单词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听”、“说”的技能

2) 能够在购物时正确使用英语

教学重难点:

1、“听”获取信息

2、能够在购物时正确使用英语

教学步骤:

Part One: Pre-listening

T: Today let’s talk about pocket money、Do you have pocket money? How do you spend your pocket money? How about our friends Daniel, Simon, Sandy and Millie? How do they spend their pocket money? Let’s guess.

Part Two: While-listening

1、Listen and finish Part A.

T: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Part A on page 84、Let’s check the answers.

2、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 After listening,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3、Listen and write.

T: Simon often spends money on football cards、What else does he like to buy?

Ss: CDs, sports shoes, stationery and T-shirts.

T: How often does he buy CDs?

Ss: Sometimes.

T: How often does he buy sports shoes, stationery and T-shirts? Please listen and answer.

Ss: …

Do poor children spend pocket money like Simon?

Ss: No.

T: Please look at the table on page 84、How often do poor children buy CDs?

Ss: Never.

T: How often do they buy sports shoes, stationery and T-shirts? Please listen again and write down the answers.

Ss:…

Part Three: Post-listening

T: Please read the advertisement on page 84 and complete the letter on page 85、Let’s read this letter together.

Part Four: Speak up

1、Listen and answer.

T: We know Simon always spends his pocket money on football boots、Today he wants to buy a new pair、How much are the football boots? Please listen and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Ss: …

2、Read and answer.

T: Please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Ss: …

1、Read it in groups.

2、Do an activity.

T: Suppose you’d like to buy other things、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and talk about the things in Part C2 on page 85、Use the dialogue in Part C1 as a model.

家庭作业:

1 Read the dialogue on page 85.

2 Complet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entences.

王兰打算买一条尺寸为24号的牛仔裤,可试穿后发现有点小。店主给她换了26号的.,大小正合适,但价格为90元。王兰嫌贵,询问是否有折扣,店主打了九折卖给她。

(S: shopkeeper W: Wang Lan)

S: Hello! ____________________?

W: Hello! I’d like to _______________.

S: What size do you wear?

W: _____________、I like this pair、Could I _____________, please?

S: Of course.

W: Oh, this one is a little smaller for me.

S: What about this pair? It’s a size 26.

W: Let me try、Well,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They’re 90 yuan.

W: It’s quite dear、_____________________?

S: The jeans are nice、Well, I’ll give you ten percent discount on the price of the goods.

W: OK, _______________、Here’s the money.

S: Thank you、Goodbye.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我区初中英语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的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英语教研和教学工作水平,在教导处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取得更好成绩。

二、工作要点:

1.加强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五环节的研究与管理,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辅导”等主要环节,本学期聚焦“上课、作业”环节,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特别在作业上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订正,同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作业有分层。

2).组织好英语课外拓展活动和竞赛活动。做好期中、期末命题双向分析和补缺、补差同学的成绩跟踪,加强月测命题分析的研讨和落实。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和命题进行调整。建立教研组内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自我诊断、自我调解、自主发展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提倡精选习题、精编习题、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英语补缺补差工作。加强九年级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凝神聚力,争取九年级中考取得圆满的成绩。

2.以教科研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造新的平台。

1).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拓宽教师课程视野,逐渐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通过同伴互动。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活动”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营造“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教后反思”的教研氛围。结合优质课堂活动,并且推出一节具有代表性的研讨课。(陈美红老师开课)

2).根据各年级特点,进行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本学期以八年级为例,老师如何设计问题链来促进阅读教学。

三.具体工作,每月安排:

月份

主要工作

2月份

1.布置新学期工作,

2.组织初三学生参加“世外杯”预赛。

3.备课检查

3月份

1..6-8年级作业检查。

4月份

1.初三基础考,质量分析。

2.6-8年级期中复习。质量分析。

5月份

1.初三三模考。

2.主题教研交流,(教研活动)

3.13周优质课堂

4.作业检查,教案检查

6月份

1.作业规范抽查。

2.各年级复习迎考策略交流。(教研活动)

3.复习迎考

总之,在教导处的带领下我们英语组全体组员会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将教学质量放首位,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最大力量。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10

一、背景知识介绍: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实践.写作的材料取自于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1,Topic 1,Section D,3 Written work”.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sports”,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运动的信息,通过阅读本话题,获取有关运动的一些信息,指导学生如何写My Favorite Sport,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教学课时:

1课时(45分钟)

三、教学方法:

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并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完成写作任务.

四、教学目标:

总结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 do sth.的用法;

培养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来写作的能力;

谈论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活动、体育明星及自己梦想的职业;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运动.

五、教学内容:

描述和谈论了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明星及自己梦想的职业.

六、教学重:

培养学生一种写作能力———提问的方式来写作.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活动:通过听一首英语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ll be.”

【设计说明】目的是活跃气氛,为引出今天的话题做准备.

Step 2.Revision

①使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让学生想出一些和sports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设计说明】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和写作话题运动相关的去酝酿写作的思路,供拟稿阶段(drafting stage)选择有写的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时参考.

②根据下列所给提示介绍你最喜爱的运动(四人一小组活动).

(1)Name?(2)What sports?(3)Why?

(4)How often?(5)Player?(6)looks(外貌)

(7)personality(性格)(8)His / Her dream……

【设计说明】目的是了解一些有关运动的信息,为引出今天的话题写作做准备.

Step 3.Pre—reading

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将答语运用相关的连词串起来,再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句子.What sports do you like?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Why?How often do you do it?Who is your favorite player?Why do you like him /her?

【设计说明】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通过提问方式来写作的技巧.

Step 4.While—reading,读本话题,了解与运动有关的内容,完成表格的要求:

Name What sports Why How often With whom Looks Personality Dream

【设计说明】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使学生思路清晰,目的明确.

Step 5.Post—reading

引导学生讨论:Do you like doing sports?Why?

当大部分学生都持肯定观时进一步思索,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Why?How often do you do it?Who is your favorite player?Why do you like him/her?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为下面事实写作埋下伏笔,提供铺垫.

Step 6.While—Writing.

教会学生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写作的格式,同时提供关于运动、选手和原因的一些精彩句子,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设计说明】培养写作能力,提供写作素材.

Step 7.Post—writing. 提供写作标准

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标准,修改自己的佳作.

(1)Do you use the tense,spelling,punctuation,Capitalization correctly?

(2)I s your composition complete?

(3)Is your composition coherently(连贯地)written?

(4)Can you describe it clearly?

(5)Are there any complex sentences in your composition?

【设计说明】目的是通过自改,有助于他们提高书面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提高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8.Share the writing.

评两篇学生习作,选自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和一位基础一般的同学的作文.教师根据上述提供的写作标准,详细评两篇习作的篇章结构和句法功能.

【设计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尽力领会教师对文章的评,培养学生选词和用词的能力,指导学生多模仿好文章的优.

人教版初中英语优秀板书设计 篇11

从走上教育岗位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了,时间如流水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七年,让我从一个完全不懂教学法的大学毕业生沉淀成现如今的一名教书教得比较顺手的青年教师,一名年轻的乡村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总结,我做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词汇教学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听清后再跟说。确定学生大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重情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思想的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单词具有语言的意义,应在特定的语境中引出,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迁移。在教学(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中我们应提倡“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pen----pencil-----pencil-box--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 等等。

4、重趣味。英国著名语言家c.e 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

5、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反思二、任务设计

《 新目标英语 》倡导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的设计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设计任务?

1、任务要真实。既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又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5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某同学生日要举行一个晚会,邀请各位同学参加,你是接受还是拒绝,用英语又如何表示?班级要召开新年晚会,你如何邀请科任老师?

2、任务要可完成。如果设计的任务不可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主体水平的发挥。

3、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构建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并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如教授八年级上unit4时,我们可先设计一个这样的任务:

who how how long

然后设计这样的任务:

who how how far how long

4、要注意 任务的合作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每一个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都担当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

反思三、阅读教学

现在我们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节课老师最多讲15分钟,剩下的要么是开展活动,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学。《 新目标英语 》中每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我们现在一般都采用阅读教学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再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那么,在何时精要地讲呢?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反思四、音标教学

《 新目标英语 》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那么,我们如何在新形势下教学音标?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可以是生词表上部分单词,特别是一些有读音规律的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确实形成熟练的拼

读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它学习内容。

反思五、语法教学

《 新目标英语 》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这套教材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交际性强。如八年级(上)中的unit6重点是讲授形容词的比较级,教材中除了少数的几个例句,根本没有提到任何语法规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要不要教学语法?语法教学应受到多大的重视?

我认为应该教学语法,应该重视语法教学。当然,我强调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而是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widdowson 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事实上,在农村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而在课堂中学到的毕竟有限,如果让他们掌握了规律,那么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能通过思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继而形成语言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学生们自然也就能自如地运用。

zfw152.com更多祝福语扩展阅读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摘录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1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总目标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二、教材简要分析

八年级英语下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并以此为中心,通过语言结构、功能项目为主线展开,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以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如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邮件往来等,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同时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任务型教学创造了条件。 同一话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不断充实,通过“滚动”呈现学习,不断深化。如提建议话题,在七年级出现,在本教材Unit8也“滚动”呈现,支持话题的“任务”、“活动”也不断“升级”,伴随语言学习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贯穿于教材始终。 此外,教材中每个单元设计的 Pair work、Group work、Survey及Game为课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分设Section A,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个部分,自成一体,又相互照应:Section A是单元基本语言内容的呈现,Section B是语言知识的.扩展、深化与运用,是Section A的延伸。Section A与Section B是实现单元话题的主要载体。两部分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要求。Self check是将单元基础词汇、词语用法、语言运用等进行提炼,供学生了解、检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本册主要内容是 健康与急救、could、should的用法、时间状语从句、用过去式学会讲故事、复习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和现在完成时态。

三、教学手段和措施。

(一)、学习借鉴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

“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

利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二)、使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要学好英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这一语言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我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三)、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生活上,我是他们的父母,关怀备至。

(四)积极创造语言情景。八年级英语这本教材充分吸收了国际上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材图文并茂,安排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而有趣。教材围绕着实用的话题,逐步开展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规律。

四、教学进度安排

2月28日—3月9日 Unit One

3月10日—3月16日 unit one and Unit Two

3月17日—3月23日 Unit two

3月24日—3月30日Unit three

3月31日—4月6日 Unit four复习月考

4月7日—4月13日Unit four and unit five

4月21日—4月27日Unit five

4月28日—5月4日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5月5日—5月11日 Unit six

5月12日—5月18日 unit six and seven

5月19日—6月25日 Unit seven

6月2日—6月8日 Unit Eight

6月9日—6月15日 Unit eight and Unit Nine

6月16日—6月22日 Unit Nine

6月23日—6月29日 Unit Ten

6月30日—7月6日 复习

7月7日—7月13日 复习

7月14日—7月20日期末考试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2

一、整体设计思路: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较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互联网+模式课堂实践。写作的材料取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My favorite thing”,并结合本单元时态语法点现在完成时,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心爱之物的信息,单元SectionA 3a部分的阅读内容结构,指导学生如何写My Favorite Thing ,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认知:功能:会表达对自己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和原因;

词汇:会在文章中熟练运用since, childhood, special, memories等词。

2、技能:会使用现在完成时表达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事情,并会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喜欢的理由,并会用一般过去时介绍有关这件物品的小故事,达到多种时态的自由切换。

3、情感:理解每一件心爱之后背后蕴含的情感, 懂得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心意。

三、教学方法:

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并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完成写作任务,之后通过网上提交的'模式输入并给予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

Stage 1 Lead in

1、展示一件老师个人珍藏的小时候妈妈买给自己的一个布娃娃。

2、简单的讲一讲它的来历。

3、让学生猜一猜它的来历。

4、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自己珍藏的物品拿出来展示。

从老师自身的故事导入到学生,使学生更加愿意展示并有了思路。

Stage 2 Presentation

1、将讲述过程中涉及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并带学生朗读,以为后面学生发言做准备。

2、请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物品,可根据提示问题。

3、问题:How long have you had it? Who gave it to you?

4、学生跟读话题重点词。

5、根据提示问题简单介绍自己的物品。

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简单思考。

Stage 3 Stimulate

1、播放一个电影片段,涉及主人公将他人送给自己的物品进行珍藏的心路历程。

2、展示网上常见儿时喜欢珍藏的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件物品。给未准备好的学生更多思路。

Stage 4 Discussion

1、给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发散性回答。

2、What?

How long?

How? Who?

Why?

What happened?

...

结合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搜集信息。

让学生对该物品进行透彻分析和梳理。

Stage 5 Drafting

1、对刚才的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划分段落,分清主次。

2、给出提纲。

My favorite thingfromchildhood is ______. I’ve had it for/since.... ... gave it to me.

I like ______ so much because ______. It’s special to me because ______. I think ______ has given me may memories. I remember when______

根据提纲,完成草稿,然后在翼课网上完成半开放作文题目。根据得分进行修改。

让学生对作文有思路有抓手,并且在网上提交可以及时反馈语法词汇错误。

Stage 6 Writing

1、让学生根据在网上提交的结果,再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物品进行开放式写作。

2、根据提交反馈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3、在原有作文基础上修改掉词汇语法错误。

4、将原有作文尽量再加以拓展,使内容更加饱满。

从半开方式到开放式的转换可以帮学生夯实基础,并提高终稿的准确率优美性。

Stage 7 Homework

1、将最后的作文修改后再次提交。

2、拓展学生思考如何书写以My Favorite... 为题的其它文章。

完成作业并提交。

综合今天所学,利用提示,结合重点词汇、句型、观点,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科渗透教育工作精神,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七年级上是学生开启中学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中高招,乃至今后的英语终身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个班的的英语教学工作。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学,很少系统学习过英语,部分学生虽然小学阶段都学过英语,但大部分学生还对英语不重视,不系统,零散化,片面化。所以本学期进行的教学必然会很缓慢,要顺利的完成本学期任务有一定的难度,要考好期末考试就更加不容易。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本人将致力于一方面应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语音、单词、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尊重并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一)语法知识点

1、一般疑问句及回答;

2、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3、名词复数的变化;

4、方位介词;

5、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回答和对划线部分提问

6、实义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及变化;

7、名词所有格;

8、一般现在时

9、时间表达法;

(二)交际用语等(参照教材和课标七上)

四、基本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用英语教英语(TeachEnglishinEnglish):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来教英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5、用英语想英语(ThinkEnglishinEnglish):用英语想,也就是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在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这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6、背诵和多种练习结合:实事求是的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乃是对于一切各不相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7、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英语的内容较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等等内容,如果对每一项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

五、本学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

4、发扬备课组团结协作,研讨备好学生、课本、课标和课件,确立最佳教案。

5、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语言点讲解要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准确、深刻、透彻。

7、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强语感,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每一单元结合内容布置相应的书面表达练习,择优选读,讲解技巧,使学生逐渐找到英语写作的窍门。

9、实行分层次教学。制定出培优扶差的目标生,分层次辅导,分层次练习,分层次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10、合理利用课外资料,重点题要重点练习、重点讲解,做到主次分明,讲求实效。

六、本学期将进行的复习:

本学期的时间虽然较紧,但是我打算在十二月底元月初进入复习阶段,在最后的几个星期里,我将从课本入手,以课本为基础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让学生理解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4

课题: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精致、完美,行之有效,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对我们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语法知识: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 可数名词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

三、教具:多媒体 搅拌器 几个塑料杯 六个香蕉 两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学生抢着回答yes时,把准备好的奶昔分给他们(部分学生自带有杯子)品尝。之后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学生回答no),并宣布:现在我们来制作这种香蕉奶昔。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i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

4、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

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Listening

1、学生听、并完成2a、2b。

2、小结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数名词

how many+可数名词

巩固这两词汇的用法,在黑板板书: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学生完成句子?

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Summary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七、Homework作业

1、默写本课重点词汇、短语。

2、用英语写出制作某饮料或食品的步骤。

教学反思

1、巧妙导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课,不但要求教师潜心备课,熟悉教材、了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师优化课堂,增强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这得靠教师巧妙构思,设计合情合理的导入方式。这节课从教师随口询问学生喜欢什么饮料到分别给学生品尝香蕉奶昔,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神经,一下把他们吸引住了,连后进生也跃跃试试,积极配合。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反应看,这种导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模式。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

3、创造性教学。学习,不但要学习前人的丰富经念,牢记掌握固有知识,还要学会灵活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本课堂,大胆进行教学拓展。在学生学会制作、描述制作奶昔之后。设计让学生充分使用发散思维,想象制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努力,不但学会了制作香蕉奶昔,也探讨到了制作其他食品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跟随教师学习,也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所学的知识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别人的知识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我在处理how much与how many的区别用法时疏忽了这点,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练习来巩固。使得学生记忆机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课堂,灵活教学。灵活过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取舍,游刃有余是每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在上课时完全按照备好的课按部就班,觉得每一步骤都很重要,不可少。时间不多时还继续按原来的思路授课,以至到最后超时。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到教学质量。

6、平等原则。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把给忽略了这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一些有关航天知识,用现在完成时去描述人类已经实施的太空探索。

二.学情分析

在前一个模块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现在完成时态谈论,旅游、看电影、看书等经历,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在本模块中,学生将继续学习yet, already, just等词在现在完成时态中的用法及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之间的区别。学习了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疑问句及肯定、否定的回答方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太空旅行……这些是初中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但是这一话题涉及较多的词汇,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话想说,但却无法用英语来表达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与要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航天知识和语法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直观法,小组活动法。

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关于宇宙及航天的词汇;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听懂有关太空旅行的介绍,能够读懂有关太空话题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描述人类太空探索计划。

3.情感目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了解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①重点词汇:earth, just, already, station, recently, planet等.

②重点句型:---Have you ….yet?

---Yes, I have already / just…

---No, I haven’t…yet.

---I have been to… He / She has gone to…

5.教学难点:

①用现在完成时态来描述人类已实施的太空探索计划。

② 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

6.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Unit 1的教学:

上课前5分钟复习现在完成时句型,复习巩固前一模块的内容。然后展示些图片学习本节课新单词。再听录音完成Activity1.将5个单词标序。接着重新再听一遍完成第二部分check .针对对话,先提出三个关于对话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之后回答。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完成Activity4 and 5。接着学生跟读,再分角色朗读。继续细化这个对话内容。在完成第四,第五部分后可进行一个pair work , group in four 4人一组讨论关于太空旅行我们中国人做了的跟没做的。(What we have done and what we haven’t done)然后让学生自己描述。

2.Unit 2的'教学:

上课前几分钟简短的问候,用现在完成时句型来提问学生有关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播放一个飞船的一个小视频,向学生问一些关于飞船跟宇航员的问题,从而来引入这堂课。在课文呈现中先将一些星球以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先听一遍录音,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标题,掌握文章大致内容,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又可训练整体理解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将第三部分的单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做这部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找每段的中心句。这部分结束后,可采用跟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录音去读文章。接着完成课本第四第五部分既而深入了解这篇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去阅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篇文章.这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还有归纳、推理与逻辑能力。Writing部分,本环节第一步是句子写作,第二步是语篇写作。第一步通过卡通图片的呈现以对话的方式去描述,为第二步作好准备,这种递进的方式对于英语学困生尤为有用。在了解了有关航天知识后,基本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借助卡通图片对人类探索火星进行描述,组织语言写篇文章,这样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Unit 3的教学:

语法练习,在学生学会用现在完成时表达的基础上,掌握它的疑问句形式并作出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时感受语法,发展语言能力。把Activity1,2,3,4部分一起完成,让学生加深对have been to跟have gone to的区别,以小组为单位来继续操练现在完成时。再完成Activity5,6,7,9,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接着完成Activity8,层层递进。Around the world部分让学生了解大概意思后可以相互讨论下更多关于宇宙的信息。

七.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本以及作业精编。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学会关于形容词、副词最高级的常用词汇与句型。

2.学生通过听含有最高级的对话,学会用最高级来谈论周围的事物,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了解我们周围有哪些最出色的人或物,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周围环境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事物,形成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点】

重点单词和短语:theater,comfortable,seat,screen,close,ticket,worst,cheaply,song,DJ,choose,carefully,reporter,sofar,fresh,comfortably,no problem

【学习难点】

通过交流表达和听力训练,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形式来描述人或事物

Learning action tips:Teacherpresents the map of this area by multimedia,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city.Lead the topic:the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

—Whats the largestmall in our city?…

—Whats the most popularplace in our city?…

(First think it over well and answer then communicate ingroups)

Task 1

Learning action tips: Preview the words on Page25-26 in the word list.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by phonetic symbols, thenunderline new words in the text and mark the Chinese meaning. At last finish thetask in 1a.

【知识链接】

▲辨析sound/voice

(1)sound指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2)voice指喉咙里发出来的声音。

▲choose的用法

【点拨】

choose的过去式为chose,过去分词为chosen。

【短语归纳】

choose to do 选择做某事

choose…as…选……作……

choose…for…为……选……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T:Whatsthe largest mall in our city?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Whatsthe most popular place in our city?

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Task1Letsread new words and the phrases.

1.I can read.(我会读)

theater, comfortable, seat,screen, close, ticket, worst, cheaply, song, DJ,choose,carefully, reporter, so far, fresh, comfortably, no problem

2.I can write.(我会写)

翻译下列短语和句子:

(1)最大的屏幕the__biggest__screens(2)离家最近the__closest__to__home

(3)最短的等待时间the__shortest__waiting__time(4)最好的.音质the__best__sound

(5)最舒适的座位the__most__comfortable__seats(6)电影世界movie__world

(7)大屏幕影视城screen__city(8)最好的无线电台the__best__radio__station

(9)最差的音乐the__worst__music

(10)最精心地挑选歌曲choose__songs__the__most__carefully

(11)播放最无聊的歌曲play__the__most__boring__songs

(12)你在那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衣服。You__can__buy__clothes__the__most__cheaply__there.

(13)最好的服装店是哪家?梦幻服饰服装店。Which__is__the__best__clothes__store?__Dream__clothes.

(14)城镇电影院Town__cinema

3.I can summarize.(我会总结)

当对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表示“最……”的含义时,需要用最高级。形容词最高级前面一般要加the。副词最高级前面可加也可不加the。

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Sun Cinema has the__most__comfortable(comfortable) seat.

(2)107.9FM is the__best (good) radio station ofall.

(3)You can buy clothesthe__most__cheaply (cheaply) in Millers.

(4)Mike does his homeworkthe__most__carefully(carefully) of the three.

(5)Dream clothes is the__worst(bad) store.

Task2Lets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1b,2a,2b.

Task3Make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

如:You can choose three from these books.你可以从这些书中选三本。

Task 2

Learning action tips:

1.Students turn to Page25 and listen to the tape, finish the listeningtasks in 1b.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repeat.

2.Students turn to Page26 and listen to the tape, finish the listeningtasks in 2a and 2b. Then students listen again and repeat.

【Method coach】

听力三要素:听前浏览;听时记录;听后检查

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朗读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Task 3

Learning action tips:

Students read aloud the dialogue in1c, 2c and 2d, make the dialogue andhave a conversation practice with“—Whatsthe best clothes store in town? —I think Blue Moon is the best.”

注意形容词最高级及其构成(规则和不规则:good, better, best;bad, worse, worst)

【知识链接】

最高级的常用结构:

(1)“the+最高级(+名词)+表示范围的短语或从句”意为“……中最……的”。如:

Jack is the__tallest__student__inhis class. 杰克是他班上最高的学生。

Of all the subjects, I like English best 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最喜欢英语。

(2)“one of+the/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形容词最高级+可数名词复数”意为“最……之一”。如:

Jim is one__of__Mikes__best__friends.吉姆是迈克最好的朋友之一。

(3)“the+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名词”意为“第几个最……的”。如:

The Yellow River is the__second__longest__riverin China.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1.I can practice.(我会练)

A:Which is (1) the__worst(最差的)radio station?

B:I think 970AM is the worst.

A:Why do you think so?

B:They play (2)the__most__boring__songs(最无聊的歌曲).

A:I think so, it also has (3)the__worst__music(最差的音乐).

2.I can make conversations.(我会编对话)

你能结合课文及2b的内容编写对话,来介绍自己并询问朋友周围最好的设施吗?运用句型: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I thinkSun Cinema is the best.

A:Hello!__Im__a__reporter.__Can__I__ask__you__some__questions?

B:Sure.

A:Whats__the__best__radio__station__in__town?

B:I__think__107.9FM__is__the__best.

A:Why__do__you__think__so?

B:The__DJs__choose__songs__the__most__carefully.

A:Thanks__for__telling__me.

B:No__problem.

3.I can interview and report.(我会采访和汇报)

Oral report:In__our__group/class,__Wang__Lin__thinks__the__best__radio__station__is__97.9__FM.__It__is__the__most__popular.__Li__Lei__thinks__the__best__clothes__store__is__Blue__Moon.__It__has__the__best__clothes.__Han__Mei__thinks__the__best__restaurant__is__Italian__Restaurant.__It__has__the__most__favorite__food.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Preshow:Show in groups. (Time: six minutes)

Task1:First read the words andphrases in groups,then read together andsum up the usage of the words in groups,markthe difficult words in pronun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students can ask teacherfor help).At last,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Task3:First discuss and checkthe answers of Task 3 in groups, then discuss and set scenes to perform the dialogues,interview the best person around.At last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Promotionshow:Class show. (Time:sixteen minutes)

Task1:1.Ican read.(1)Readtogether,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comfortable”;(2)Consolidate the words by word games.

2.I can write.(1)Translate the phrasesand sentences into English or Chinese by answering quickly;(2)Read together;(3)Spot test:consolidate the usage of the phrasesby making sentences.

3.I can summarize.(1)Sum up the usage ofthe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 with the phrases in “I canwrite”;(2)Spot test:consolidate the usage of the superlativedegrees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 with exercises, check the answers by answeringquickly and explain.

Task3:1.Ican practice.(1)Choosesome students to translate the key sentences in Task 3;(2)Read together.

2.I can makeconversations.(1)Make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task;(2)Set scenes to performthe dialogues;(3)Question students randomly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s.

3.I can interviewand report.(1)Interviewstudents with the sentences“What is the best movie theater?”and show them on the blackboard indiagrams;(2)Report the results inoral.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写单词。

1.They live close to the station.

2.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lothes. Whichone do you want to choose?

3.There are 50 students in my class,so there are 50 seats in our classroom.

4.The best movie theater has comfortableseats.

5.—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ticketto a ball game.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7

一、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本学期应注意抓好后进生的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目的要求。

1、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活动。

2、本学期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训练的'展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及鼓励他们多使用工具书。

3、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多设计教学情景,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5、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每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的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认真备课。

三、具体措施

1、在课堂和作业布置上体现知识的梯度,扩大照顾面。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能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4、实施“一帮一”活动,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差生,同时亦监督差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背诵情况。

5、建立英语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同时,整合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周末期间监督学生听磁带、读课文。

6、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7、每天利用固定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能尽快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8、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英语教学过程,应注意教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训练。能过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逐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活动目标明确、简洁,活动形式避免单一,注意广度和深度。

3、活动资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资源的利用要合理化。

五、教学进度: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one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Two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Three

xx月xx日—xx月xx日 复习准备月考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Four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Five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Six

xx月xx日—xx月xx日 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Seven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Eight

xx月xx日—xx月xx日 复习Unit Seven、Unit Eight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nine

xx月xx日—xx月xx日 Unit Ten

xx月xx日—xx月xx日 复习Unit nine、Unit Ten

xx月xx日—期末 总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8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对此,大家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基础英语课程中心的张连仲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是带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课堂设计,都应该是任务型教学”。不复杂,也不抽象,任务型教学应该是传统模式的发展,也应该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作为一个教学论概念,任务是指用所学知识做事,用中学,学中用。我们应该根据英语运用的真实形态,设计用所学语言结构,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做一件事情。同时,教师应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们总结了初中英语课堂设计的思路。以下内容供教师们参考,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多提建议。

任务型听说课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步骤一:热身准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1~4分钟)

目的: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听老师介绍,了解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并激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便完成任务。

步骤二:导入新语言项目(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一定的场景导入新语言结构,同时呈现其用法,学生通过真实生活场景接触、理解新语言项目。

步骤三:感受词语(8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在教材内容刺激下激活已有的词语运用,并学习新词语,形成新的词语运用能力,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所学新词语的'大部分内容。

步骤三:呈现课外、学习课文(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进行听力活动、跟读、朗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和理解语法、重要句型。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课文。

步骤四:总结发现语法规律(3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语法现象。

步骤五:实践操练语法项目(5分钟左右)

目的:教师通过练习和例句,让学生理解语法项目更广泛的用法,同时巩固所学新语法,提高运用新语法的准确性。

步骤六:运用新语言完成任务(10分钟左右)

目的: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完成任务,体验新学知识的真实运用形态,形成在所给语境中运用新语言的能力。

步骤七:布置作业(1分钟)

而教学思路只是老师上课的流程想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会熟练使用电脑,能根

据教师的指令找到资源的位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

本课是先锋英语Unit3 Who’s that?的扩展单元,本课的句型

Where are you doing?.在原来课上时用过,大部分学生会说。但 在一个情景下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句型还需有待提高,还不能准确应 用本课故事中的语句。

2、学习策略:

(1) 本课通过两两说、小组说、及对话等形式,不但鼓励学生多说 、多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并表达 成段。 (2) 通过韵文、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英语学习的兴 趣,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3) 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到位及时,培养 学生的识读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3、学习资源:

(1) 本节课是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完成;(2)专门 为本单元制作的网络资源;(3) 单词卡片;(4) 资源平台。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优良的英语学习兴趣、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实际应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开发、提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观意识,并结合课外学习,达到教学的最优秀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并做到持之以恒,使本年段的英语教学能进一步发展、提高。

在这一学期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继续培养学习英语的学习习惯,要很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学习任务,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把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放在学科教育的首位,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学科和学生本人再创佳绩。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英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教材编排有以下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从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着手

1、语音教学:本册课本在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音标和单词的发音规则,着重抓好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

2、词汇教学:本册课本所要学习、掌握的单词约400个,另有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若干条,任务较重。

3、语法教学:本册课本的语法教学项目有:动词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情态动词、五种简单句的结构等。

4、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本册课本中的阅读课文比上学期难了很多,仍以对话为主,还有一些简单的短文。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表演对话的能力仍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重点,还应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具备相当的句子表达能力,能运用一定的词组和句型。

四、学情分析

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不够一年级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有学生不守课堂规则,不愿听课、睡觉或是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现象,这使得课堂难以调控,难以形成英语学习氛围。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自制能力较强,能认真听课,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总的来说,本班的英语教学具有挑战性,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五、教学措施

1、依据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4、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5、特别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预备周——第一周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第二周——第三周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第四周——第五周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第六周——第七周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第八周——第九周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第十周——第十一周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Unit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初中人教版英语板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open,the,book.

2.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子MrRobot,pleaseopen/closethebook..

3.复习巩固语句Standup.Sitdowm.I’msorry.Comein,please.Open/closethedoor/window.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这些句子。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教材P8的'内容制作“声控机器人”及遥控器。

2.学生把第一节课学过的语句分别写在不同的卡片上并编号。

3.教师准备多媒体、写有Standup.Sitdowm.I’msorry.Comein,please.Open/closethedoor/window.的条形卡。

教学过程:

一、Greetings

教师做手势,引导学生说:Standup.

T:Goodmorning/afternoon,class.

Ss:Goodmorning/afternoon,Mr/Miss...

T:Sitdown,please.

Ss:Thankyou.

二、Review

1.T(指门、窗):What’sthis?

S:It’sadoor/window.

T:Yes.Open/closethedoor,...

S:Yes,Mr/Miss...

......

2.出示语句条形卡,指名学生认读并做动作。

3.播放Storytime动画,静音,让学生给画面配音。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1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 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 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 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 点:∵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 : =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 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一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二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法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二、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

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

(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演示试验)教师把音乐芯片用细线吊在软木塞下,塞入试管中,芯片不能与试管壁接触。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底,再将针管插入软木塞内。缓缓向外抽出活塞,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

设想,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思想渗透: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段,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命运》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这时候创作出来的。他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木、骨都是固体、都能传声。)

师:同学们要学习贝多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有鲜花也有荆棘,不论何时何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定、坚强的面对生活。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④学生活动: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声音传播的事例。

(3)相关知识介绍:

①人耳的结构与听力的关系。

②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③天坛回音壁的介绍。

3、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4、课堂练习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

(3)古代的人在旷野里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5)有一个足够长的钢管(两端开口),一个人在钢管的一段用铁锤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如果知道声速,再给计时器,能知道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6、37页1,2、3题。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探究型的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试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接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4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显得落后。现实状况也不容乐观,职教类生源数量聚减,职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庆幸的是,各个学校的领导阶层已经关注到这些,校外办班点,东西南北学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已逐渐缓解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就职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厌学、学不懂等诸类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职校学生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一、职校教学现状

1.教材过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空洞。

中职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且学生成分较复杂,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这就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职教材只适应一般学生的教学,对于本校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显得不相适应。如此,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就显得空洞,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任务。

2.理论教学“本本主义”较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职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校教学,还在摸索探讨之中。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走的基本是以实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以理论文化课作为补充的新路。而由于现在的职业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总提不起精神,从学不懂到厌学再到不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成绩门门红灯,而我们则失去了“因材教学”“因人教学”的意义。

二、过程评价方案设计

我认为,既然职业学校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社会劳动创造者,那么怎样上好职业学校的课,成了我们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我经过五年的学习研究,设计出一个对学生过程评价的方案,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综合评价分100%=试卷卷面分a%+平时综合分(100-a)%

其中平时综合分100%=笔记分30%+作业分30%+上课表现30%+平时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试卷卷面分为最后考试试卷的最终得分,a取决于考试最终的难易程度分别为60和70。

针对现在的职校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个月检查评分一次。评分等级为优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学生实在不能完成,则要求补全,并以及格计算成绩。

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我一般会从9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留20―30分钟给学生完成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如果认真完成的则在每次上课前进行表扬,得到表扬的则给予2分奖励。

上课表现分指学生上课时的各种表现。如回答问题,举手并答对的`加5分,答错的加2分;点名回答正确的加4分,答错的不加分。这种奖励的措施优点是可以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缺点是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就规定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次课(两节课)不能超过3次。

平时印象分一般是指学生上课有没有迟到、旷课、睡觉、讲话,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过程评价方案设计优缺点分析

这种评价方案针对现在的职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我认为其优点有:

1.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性,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特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陷阱”。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范围广,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3.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这种评价形式可以充分把职业学校教学目的表现出来,能够让那些学习头脑不“好”,但其他表现不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

但是,这种评价设计也有缺陷,比如加减分值的设定有时流于随意,考试考查科及实习教学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观化,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这种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为雏形的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况且,从评价理念来看,此种评价方案也已经注意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内容的多维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从评价操作可行性来看,也容易操作,如综合平时分也都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已经做过的,只要做好个体的记载就可以了。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⑴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2.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⑴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

第一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二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三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四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学生活动一:画图—剪图—叠合—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剪图—叠合—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⑵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⑶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⑴(抢答)课本P21 练一练1、2及习题5.31、3.

⑵(讨论解答)课本P22 习题5.32、4、5.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

⑵教师补充总结:

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

③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

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

6 .作业。学习与评价: P 2 3 6 ( 选择);P247、12(拓展与延伸)。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二、导入

1、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2、聆听《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三、展开

1、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2、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3、学习作品的风格

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好铺垫。)

4、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四、深入

1、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2、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拓展

1、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六、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7

教学内容:

《青春舞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青春舞曲》音乐风光欣赏

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教师用卡拉OK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2、学生试填歌词

3、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练唱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四、表现与创造

1、讨论和练习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五、拓展阶段

1、听一听《金梭和银梭》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2、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著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六、结束部分(背景音乐《青春舞曲》演奏版)。

七、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8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9

为深入学习借鉴“尝试教育”理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先进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要求,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将学习引进“尝试教学法”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实验探索,构建适合梁树学生发展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经学校班子研究决定,制定《梁树中学“尝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为统领,以“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前提,以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互助合作探究”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深入挖掘我校课改经验和优势学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引领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推进目标

深入学习“尝试教育”理论,借鉴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广大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参观听课、强化备课、课例研究、带题教研、带题授课、重点实验、示范引领、构建模式等形式,初步构建具有梁树特色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推进措施

1、学习感悟阶段(1月—3月):通过讲座、印发学习资料、上示范课、自主学习和测试、专家引领培训、到兄弟学校听课、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研讨、确定带题教研课题等形式,激发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接受“尝试教学”模式,主动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探索阶段(4月—5月中旬):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确定首批实验教师,召开动员大会;启动尝试教学课例研究;探索开发“尝试教学”导学案;启动教师带题授课计划;组建课改指导小组,深入课堂指导实验教师研究课和课例,进一步规范导学案制定;有重点地在初一、初二学年和部分学科、部分教师中开展重点实验研究。

3、展示交流阶段(5月中旬—6月中末):经过前期至少两次课例实验和研讨,在学校领导、专家和教研组研讨基础上,确定重点学科和教师面向全校展示,组织全校教师观摩研讨,形成初级模式。

4、强化学习阶段(7月中旬—8月末):利用暑假和开学前后时间,组织教师专题学习“尝试教学”和其它教育教学理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专家前来指导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同时,假前为教师安排好学习内容和思考提纲,引导教师利用假期自主学习,开学后组织理论测试和读书交流。

5、建模打样阶段(9月—10月末):组织实验教师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模式框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论证和征求意见;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总的模式框架,构建符合各自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两周时间,组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和样板课,为全校教师打样示范。

6、全员推进阶段(11月—12月中旬):根据学校总的模式框架和各学科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全员性教学研评活动,采取人人过关的形式,每人上一节课改课,教研组和指导小组评价、指导,符合课程模式标准的教师视为合格,通过考核评价。凡不符合课程模式标准的,视为不合格,要在教研组和指导小组的帮助下尽快修正问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试讲,直至合格。同时,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按照新模式授课,避免反弹。

7、总结评估阶段(12月中旬—1月):对一年来学校课程改革情况做系统评估和总结,一是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市教育学院专家、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我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估,指出问题,提出修正意见;二是对教研组织“带题教研”课题和教师“带题授课”进行总结展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和展示;三是开展优秀课改实验教师、课改新秀等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本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梁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副主任

2、确定实验教师。按照上述推进计划,各教研组织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教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至少三人(要求每学年至少有一人),其它学科至少一人。学校将在学习、参观、考察、听课等方面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实验,力争以最短时间、最高效课堂模式为全校教师树立榜样。对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成效显著的教师,学校将予以重奖,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成立课改推进指导办公室。在时机成熟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指导推进机构,负责对下一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校性推进,全员性督导评价、集体备课、教研和导学案编制、尝试练习题库和相关档案管理等。同时,还要组织好相关教学研究和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

五、推进原则

1、全员探索与重点实验相结合原则

要全面动员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模式、摒弃旧传统。同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试的.办法,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课改实验,取得经验后全校推广。

2、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相结合原则

在推广和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切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即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实施,确保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有个适应过程,逐步接受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同时,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解释、沟通工作,取得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3、深化课改与确保质量相结合原则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千教万教,教会学生学习;千改万改,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努力探索适应当代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双丰收。

4、主动探索和借鉴学习相结合原则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绝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故步自封,拒绝接受新事物,正确的态度是主动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因此,要求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探索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向书本学、向名校学、向专家学、向同伴学,只要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要去尝试、去探究,并与自身课堂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来。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3)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列算式回答

【师】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y=200x(2) l=2∏r(3) m=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y==x y=3x

解:【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3时y=6 。求k的值

(2)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五、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汇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理念由教为中心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1

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1、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学法、教师、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景等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利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理念和依据

一教学设计理论

1、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表现。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措施符合教学规律。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是教学摆脱险隘的经验主义,进而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已有的经验是生成性学习的核心因素。生成性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系统科学原理

(1)整体原理。

生成性教学设计也不是一盘散沙,它的设计是把多种因素的内部结构及“边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

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懂、会说“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ers. I’m taller than this one. Howtall is it?”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知道meter的意思

能够独立完成let’s try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使用新语言进行沟通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了解基本的计量单位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ers. I’m taller than this one. How tallis it?”

教学难点:

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并能完成调查表。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图片、学生自备一张调查表第几课时:2

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 preparation(预习)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单词:taller、 longer、 older、 younger 、shorter

2.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et’s try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核对答案

(2)Let’s talk

a.生阅读对话,并解释大意

b.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c.分组读,个别读回答问题

d.播放录音,学到再次跟读

3.practice(练习)

(1).T: How tall are you? I’m 1.65metres.引导学生回答,并多加练习。

(2).做完后教师出示图片问How tall are you?请学生轮流回答。

(3).把图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加强练习。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练习。

(4).学生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4.homework(家庭拓展)

(1).做本单元A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A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2

How tall are you?

I’m 164cm tall.

You’re shorter than me.

You’re 4cm taller than me. 1听A 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2每个学生准备图片两张,会用学过的比较级单词和相关句型进行演练。(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练习。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3

教学设计说明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的一个单元。本单元学生将要学习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谈论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向别人发出邀请的“Can you...?”句型,如何接受邀请“Sure,Id love to.”和拒绝邀请“Im sorry.I have to ...”的句型。本课时,学生将继续练习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本课的话题。

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设计任务,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发出邀请、拒绝或接受邀请,练习礼貌地使用本课的目标语言。学会将所学的语言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去。

本课重难点

学会礼貌、自如地发出邀请、拒绝邀请或接受邀请。

教具

录音机、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1.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激活课堂,导入新课。

Step 1:Free talk

(1) Talk about every day activities.

讨论家人每天的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教师将这些活动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例如:visit my friends,babysit his sister,rent the vcds,go to the dentist,have a piano lesson,study for the English test,etc.

(2) Make sentences.

用黑板上的词造句,每个学生至少做一个。

For example:I cant visit my friends,because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test.

2.设计任务,层层推进,形成能力。

Step 2:Task

Pre-task

(1) Listening 2a & 2b

(2) Pairwork

Student A invites his/her partner to do something.Student B declines he/her invitation and give reasons.

Task circle:Every student invites at least five classmates to do something.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Can you come to ...?

Sure,Id love to.

Sorry,I cant.I have to ...

Thats too bad.Maybe another time.

Thanks for asking.

Post-task:

(1) Tell your neighbor who accepts your invitation and who refuses your invitation.Why?

(2) Write a short passage.

For example:

Mary cant come over to my home,because she has to help her parents.But Lucy can come here.She is free.

3.布置实用型作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Step 3:Homework

Design an invitation card.Invite your friends to have a barbecue on weekend.Tell them the time and place.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所需要的语言进行熟练的运用。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体验参与。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遵从这一原则,注重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及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4

Lesson 13

课题Unit 3 Lesson 13

教学重点How many…?,there be句型

教学难点How many和there be 句型的正确运用,下学期 Unit 3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教具准备

1.腾图资源中的课件。

2.有关名词变复数的读音的游戏课件:

3.深圳方直金太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欧美流行儿童歌曲》软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日常口语会话:

2.游戏:两个同学或三个同学一组,用英语数数1—30,一次可以数两个数,也可以数一个,但不能超过两个,不能不数,最后数30这个数的人就输了。

3.快速抢答:教师用英语叙述算式,学生起立说出答案。(教师应尽量使用30以内的数字)

如:How much is two and five?

How much is five minus two?

(通过以上两个游戏,帮助学生熟悉1—30 基数词的表达。如有必要可以再一起或个人从1数到30,也可以有学生来出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的情况灵活处理。)

二、新课呈现:

1 教师:Hi, boys and girls. I have two riddles. Do you want to guess?

我有两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愿意猜一猜吗?

1) What word is always pronounced wrong? 什么词的发音总是错的?

2) What two kinds of children can play the piano? 哪两种孩子会弹钢琴?

教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小学英语教案《下学期 Unit 3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答案:1、wrong 2、boys girls)

2.询问孩子们一些有趣的英语智力问题,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

3.观看腾图资源中的课文录像:

第一遍:整体理解。

第二遍:看后回答问题: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riddle? What are they?

第三遍:看后讨论。How many birds are there in the tree now? Why?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分析,说明理由。

5.教师播放腾图资源中的动画,学生跟读课文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6.学生自己进行课文对话练习,可以选几组同学到前面表演。

7.学习新单词: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拼读。

三、趣味操练:

1.看一看、猜一猜:

教师任意拿起学生的文具,问学生:How many …?由学生来猜,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应让孩子多练一练。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操练there be 句型回答提问。There be 句型的操练要指导学生be动词要根据后面的名词的单数或复数选择is 还是are。主语、谓语要保持一致。

2.学生基本掌握回答的句型后,可以让孩子来提问,教师回答或互相回答。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操练how many 句型。

3.学生自愿结合,数一数班里的东西,边数边记录。

4.每组出一名同学提问,由其他组的同学来回答。提问正确记一分,回答正确记一分,最后看看哪组的分数高。

5.教师操作课件,学生复习有关名词变复数的读音。根据木牌上单词复数部分的读音,如果小猴子能选对西瓜,这个西瓜就可以摘走,否则西瓜就会烂掉。教师先讲明要求,然后指导学生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操作。

6.学唱歌曲:《十个印地安小男孩》教师播放深圳方直金太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欧美流行儿童歌曲》软件,学生跟唱,表演。

四、扩展性活动: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

学生分为两组或更多的组。第一个人用there be 句型造句,第二个人重复前一个人的句子后,自己再说一句,依次类推,直到有人不能重复前面的句子为止。看看哪组重复的句子多,哪组就胜利了。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5

《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哪种水果最惹人喜爱。第二自然段先讲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讲到了秋天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最后讲那里的老乡待客热情。第三自然段先讲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接着讲阴房的样子,再讲葡萄干的制成,最后讲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第四自然段赞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概括全文。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么它到底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5、学了这篇文章,你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2、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自学式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大串葡萄:

板书:葡萄沟

二、以读为本,认知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读课文,学生字。

2、思考:你觉得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三、带问题品读课文,品读感悟。

作者也说是个好地方。那葡萄沟究竟好在哪里?我们赶快去葡萄沟看一看。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选择你体会最深或最喜欢的词句,把它画下来,在小组内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来。

三、新课。

(一)、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

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

——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加油。)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

大家一起来读,好不好?

生回答,师给予鼓励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那么我们找个同学说说他自己是怎么夸老乡的。

(三)、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葡萄干是在哪制成的?这里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课堂总结,今天大家到了葡萄沟,得到了新的收获和体验,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去的好地方向你的朋友、家人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葡萄沟,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

五、课外拓展,激发情感。

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请孩子们回家收集都有哪些有名的地方。

六、抄写:

师:下课之前,我们再次带着这几个问题朗读课文一遍。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他们所摘抄的内容。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6

一、教学设计背景

虽然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其优势,但也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理念深化

强化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注重知识应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实践

设计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开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效果评估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7

教学课题: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第五单元PartA(Listen,read and say)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译林版牛津英语6AUnit5的中第一教时的内容,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过去时,只要求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其时态结构和过去分词的构成,并能对自己在过去做的一些事情进行描述。由于之前已经学过一般现在时,所以在制定教学步骤的过程中,通过和一般现在时进行比照,来掌握一般过去式的结构。

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情景法、游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过去式话题为核心,以语言功能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媒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达成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听、说、读、写词汇holiday, last, early, meet, before

能正确的听,说, 读词汇 fun, National Day, a film, wonderful

2、能正确的听、说、句型What (else) did you do??We/I?

3、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三会句型 Did you like the film?

It was a funny cartoon、We all liked it very much。、Were there any fruit trees on the farm? There were apple trees, orange trees and pear trees.

4、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5、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谈论过去所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

能比较流畅的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谈论过去所做的事情。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

a、单词,句型卡片。

b、练习题纸(每人一张)

c、设计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多媒体教学的设施。

2、板书准备

预先写好课题Unit 5 On the farm.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and warming—up

1、T—Ss greet。(师生问好,活跃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2、T: Look at this man, what’s his job?

Ss: He is a farmer.

T: His name is Macdonald、He has a beautiful farm.

Before class, let’s listen to a song, it’s about Macdonald and his farm.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each: National Day ,holiday, last.

T: What day/date is it today?

出示CAI指名回答 These seven days is this week。(CAI出示 this week)

These seven days was last week。( CAI出示 last week)

T: What date was it? 指名回答

T: Yes、It was the first of October.

And it was the National Day、(CAI出示National Day领读)

When National Day comes ,we usually have a long holiday 、I had a wonderful holiday。

2 。T: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 did this National Day holiday?

You can ask me what did you do?

指名几个学生提问,可提醒学生看黑板上早已贴好的句子、再次要求学生一起提问,师回答。

3。活动: washed clothes, played computer games, watched a funny cartoon, went to my father’s farm。

幻灯片呈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活动

T:OK, boys and girls、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farm?

Ss: Yes、CAI 出示农场里人们干活的场景

T:OK,here we are、Now we’re on the farm。

What can we do on the farm?Can you guess? 指名回答 CAI 出示

S1:Milk cows。

T:Great、I can’t milk cows、Can you teach me? 示意学生动作。

教师边动作边带领学生朗读milk cows 同时出示词组 贴到黑板上

T:What can we do?指名学生回答

S2:?

T:Good、Collect eggs、(CAI出示)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读词组。同时出示词组 贴到黑板上

T:What else can we do?指名回答 S3:?

T:Right、Water flowers、带领学生读短语。

T:What else can we water? It’s big and green。

Ss:Water trees。

T: Good、出示词组 water trees 带领学生朗读,并将词组贴到黑板上。

T:What else can we water? It’s on the ground、指名回答

Ss: Water grass、看CAI, T :What are these? They’re carrots、领读carrot 出示单词图片 pull up carrots

T: Let’s pull up carrots。师带领学生做动作读词组,并将词组贴到黑板上。

T:What else can we do?

S4:?

T:Boys and girls, let’s pick oranges、Boys ,you’re tall and strong, please stand up and pick oranges。

师带领男学生们做动作读词组,并将词组贴到黑板上、出示一篮子橘子。

T:What are these? Ss:They’re oranges。

T: Do you want to taste my oranges?问几组学生,Do you want to taste my oranges?

给学生分发橘子 出示 taste oranges 单词图片 Let’s learn how to read it。带领学生读/ei/,/ei/,taste。

Step 3 Listen, read and say

1 。T: Helen was on the farm last week、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 Let’s ask her together, OK? CAI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提问,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CAI 出示答案。

T: 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 Ss: She visited a farm?。

T: Yes, Helen visited a farm with her family on Monday and Tuesday。

Do you want to visit a farm? 出示词组 visit a farm 领读数遍,并将词组贴到黑板上。

T:Helen visited a farm、Here ed is pronounced /id/,领读 visited,将ed贴到黑板上visit后面。

2、T:What did Helen do on Monday? Who can ask? CAI出示,指名学生提问。

T: What did Helen do on Monday?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She watered trees、拿出ed/d/,领读短语数遍。并将后缀贴到黑板原词组后面。

T: What else did Helen do? Let me ask her、师问What else did you do on Monday, Helen?,please listen ! CAI出示答案。

3、T: What else did she do? Together answer。

Ss: She pulled up carrots、师出示ed/d/,领读单词,并将后缀贴到原来单词后面。

T: Helen visited a farm on Monday、She pulled up carrots and watered trees、贴图Mon、How about Tuesday? Can you ask her? Boys have a try、要求男生齐问。CAI出示答案。

4、T: What did she do on Tuesday?

Ss: She milked cows、出示 ed/t/ 领读该词组,并将ed贴到原单词后面。

5、T: What else did she do on Tuesday?

Ss: She collected eggs。

T: Here ed is pronounced /t/,/d/ or/id/?Which one? 引导学生一起复述,Helen visited a farm、On Monday she watered trees and pulled up carrots。

T: How about Tuesday?

Ss: he milked cows and collected eggs。

6、T: Helen did a lot of things on a farm。

What else did she do on the farm? Let’s watch the cartoon、出示CAI,

T: What else did Helen do on the farm? 再次出示CAI,提醒学生看屏幕。

Ss: She picked oranges、师拿出ed,

T:Who can add ed for us?指名,stick for us。领读picked oranges

T: She picked oranges and tasted them。师做动作表明品尝。Which one?指名回答。

Here ed is pronounced /id/ ,who can add for us?指名加后缀。

7、T:Were there any fruits on the farm?

Ss:Yes。

T: Were there any apple/pear/banana trees on the farm? 学生齐答、引导学生齐说

Ss: There were apple trees, orange trees and pear trees。

T: Nancy wants to go to the farm、So I think the farm is wonderful。(出示wonderful一词,领读)

8、T: Helen did a lot of things on the farm。

She had a wonderful holiday。

But her friend Nancy also had a good time, 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

Let’s listen, read and choose、CAI出示,学生听。

提供问题,what did Nancy do last week? OK, you can choose、CAI出示选项。师读三条选项。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 watch a film。词组领读、Here ed is pronounced /t/。指名读音素。并将单词卡片贴到黑板上。

9、T: Nancy watched a film with her family。

Did she like the film?

Did her family like the film?

Yes, they all like the film very much。

T: Let’s enjoy the whole cartoon。播放整篇课文录音。

Do you like the cartoon? Ss: Yes。

T: It’s interesting、CAI出示课文前言。

T:Please read the narration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Read by yourself、学生自读前言。

T:Attention please、OK, show time、Is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after the holiday today? 指名回答,带领学生读体现该答案的原句。

10、T: Take out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38,let’s read after the tape, please try to imitate it。跟录音读。

跟读过程中教授 fun 出示单词卡片 贴到黑板上 出示CAI,Here are five sentences for you、Read and judge, whether they’re true or false。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判断题,学生自己答题。

T: Let’s check the answer、集体校对、提醒学生看黑板。

11、T:Look at the screen、Here’re five pictures from the dialogue、I’d like to read it、I want to be Helen、Who wants to be Nancy? 指名一个学生与师示范朗读。

T:Choose one picture which you like and practise it with your partner、学生选择一幅图操练 指名学生朗读。

Step 4 Retell the dialogue

根据黑板上的短语,指名要求学生复述课文、(通过复述课文,检查并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学习效率。)

Step 5 Do a report

T: I had a good time this National Day holiday。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CAI) 学生看视频表格,师描述自己的国庆节假期。

T: According to the things what I did, complete the passage、Please take out the paper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学生自己根据表格完成短文。

校对,指名一个学生朗读短文。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故事,给学生提供拉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以活动促说,以活动促用,充分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了学生应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 6 Assign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2、Copy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for three times。

3、Finish the story about your holiday。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案例 篇8

一、单词、词组、句型加油站 ( 温 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A、单词 (方法指导:先根据自己的记忆完成,不会的再翻看课本。)

信 大约 开始 书写

告诉 不久 最好的 希望

B、词组 翻译下列词组并造句

want to do 译: 例:

get up译: 例:

do one’s homework译: 例:

eat breakfast译: 例:

go to school译: 例:

tell sb about……译: 例:

in fact译: 例:

best wishes 译: 例:

6:30译:

二、课本点击:

1.Thanks for your letter.因为你的来信而感谢。/谢谢你的来信。

用英语表示“因某事感谢某人”要用 “Thanks for sth.” 或 “Thanks for doing st h.”。例如:“谢谢你的帮助”可译为“Thanks for your help.”或“Thanks for helping me.”

巩固练习:Thanks for ___________(tell) us the news(消息).

Thanks a lot __________ the birthday cake.

2.School stars at nine o’clock.学校在9点钟开始上课。

拓展:Star是动词,译为“开始”,相当于begin,后面可以接名词、代词、动名词或动词不定式。即:star doing sth 或者star doing sth.

巩固练习:Class __________ at 8:25 in our school.

Let’s start __________ (read) the text(课文). What time does the party __________?

3.write to sb=write sb a letter=write a letter to sb给某人写信

巩固练习:She often _________(写) to her aunt in America.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________(he) soon.

4.tell动词,译为“告诉,讲述”。 拓展:常用的短语有:tell a story讲故事;tell sb sth告诉某人某事;tell sb about sth告诉某人关于某事;tell sb (not) to do sth告诉某人(不要)做某事。 巩固练习:Mother always tells us __________(work) hard(努力学习).

5.best wishes最好的祝愿

wish在此句中式名词,译为“祝愿”,用复数。拓展:常用的句型有:

给某人最好的祝福:Best wishes to sb. 为某事做最好的祝福:Best wishes for sth.

巩固练习:Best __________ to you and your family.

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展示,能听、说、读、写、译P69-70单词、能熟练地用英语谈论自己及他人的作息习惯、能熟练地询问和表达时间。

展示导学过程:

1.、读3a简写给莫娜的书信,将时间与Jane所做的事情匹配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What time does Jane do her homewor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What time does school star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读3a短文,自己读、译它。

3、小组内讨论通过疑难句子,并将含有主语I的句子改写为主语Jane的句子. (5’)

①Jane usually gets up at around six fifteen.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日日清习题: (8’)

Ⅰ. 单项选择:

( )1. Jack usually gets up at six ______ the morning ______ Sunday.

A. on, at B. in, at C. at, on D. in, on

( )2. —I am sleepy (瞌睡的). —Why not go to ______?

A. work B. bed C. school D. movie

( )3. I often do ______ homework before dinner. A. I B. me C. my D. our

( )4. Do you have a pen? I want to ______ a letter.

A. write B. buy C. work D. tell

( )5. Saturday and Sunday are our ______.

A. clubs B. weekends C. birthdays D. games

( )6. What time does she ______ school and ______ home every day?

A. get, get B. get, get to C. get to, get to D. get to, get

( )7. The music is great. Do you like to ______ it?

A. listen to B. have a look at C. help with D. play with

( )8. ______ a sweater, June goes to Huaxing Clothes Store.

A. Buy B. Buys C. To buy D. Buying

( )9. —Do you know ______? —He is f ifteen.

A. how old is he B. what he is C. how old he is D. what is he

( )10. —What’s the time now?—______.

A. It is fine B. It is seven-thirty C. It is Monday D. It is May 5th

Ⅱ.句型转换 根据要求改写下面句子:(10分)

11. He gets home at five in the afternoon.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e __________ home in the afternoon?

12. I think Tom is at home. (否定句)

I ______________ think Tom ____________ at home.

13. Now it’s five thirty. (同义句)

Now it’s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4. She goes to work by car.(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she _____________ to work?

15. Jack’s family has one shower.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does Jack’s family ____________?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等奖鲁迅《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

知识目标: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标: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点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用具

课本

设计理念

《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

(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一、自读思考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研读讨论

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以“祝福”为题,很巧妙。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发展与祝福有密切关系。同时,小说主人公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了读者的面前,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惨性,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概括结构提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见板书)3、学生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祝福鲁迅故事情节提纲: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三个半月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分析探讨主人公的命运。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场发人深思的社会悲剧,是一出令人同情的人生命运悲剧,值得我们细细地体味、深思。探讨:

(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教师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让我们从祥林嫂的死因来探寻她的悲剧命运。教师概括:死于贫穷,祥林嫂是个乞丐;死于悲伤,祥林嫂失去了爱子;死于恐惧,她惮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绝望,她认识到虽然捐过门槛也无法赎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独,她的周围没有同情,只有冷漠;……那么,这些责任是不是应由祥林嫂来承担呢?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具体分析。教师总结归纳: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二、归纳总结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

1.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将生机盎然的春给祥林嫂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养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2.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抢答。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抢答。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具体分析。祥沦为乞丐,是不是她不愿劳动所致?否。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干,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更重要的是她对能劳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她沦为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剥夺了参与祭祀的资格,来自精神的重击使她丧失了以往的劳动能力。祥林嫂因什么失去了儿子呢?狼。祥的不幸,有的来自人祸,有的来自天灾。第一个丈夫的亡故应属天灾,祥是无辜的。没有从一而终招致生前死后惩罚的`原因在祥林嫂吗?回答也是否定的。改嫁是婆婆所逼,她曾做过拼死抵抗。……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祥的清白无辜,她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谁应为她的死负责呢?首先,我们可能会找出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如鲁四、四婶、婆婆、柳妈等,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人物中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责任!但我们又明明知道,祥并非死于自杀,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还苦苦挣扎到最后一息,那怎么会没有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再度审视鲁四老爷等活动在祥林嫂周围的的人物,她们无一不是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行动的。例如鲁四老爷,他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他也许是嫌她没有立即自裁,随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测祥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他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弃,只能说明他恪守礼教的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二进鲁镇时,这次,他不只是和四婶嘀咕,而且暗中叮嘱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的直接原因。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鉴赏”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所以用丁玲的话来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板书设计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没有封建礼教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宗法制度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研究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环境描写有三处,各有特点各有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体悟,讨论归纳。

二、引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这篇小说在塑造祥林嫂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段刻画人物,其中肖像描写运用的特别成功。要求学生找出三处肖像描写,比较阅读,思考肖像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教师总结:三次肖像描写,相互对照,诉说了祥悲惨的一生。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被践踏、被遗弃的旧中国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三、拓展训练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个情节合不合情理?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处(第一、二自然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第二处(第八页第二段):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

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响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学生归纳:祥第一次到鲁家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脸色青黄”是生活艰辛的烙印,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而她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顺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突出了她内心的悲哀和空虚,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无奈,从那“消失了血色两颊”、“眼角上的泪痕”、“没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写,不难体会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作者第三次描写祥林嫂时和前两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形象,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过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而现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溃了。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2

教学目标:

1、背诵、摘录、理解培根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感受培根散文语言的诗意美和哲理美。

2、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3、了解两篇短文的写作思路,比较立论与驳论的写作特点。

4、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投影展示《培根论人生》中的精彩论断:

1、小节更容易被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就像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声誉。——《论礼节》

2、如果一个人对他的仇敌施加报复,那么他和他的仇敌不过是半斤八两,但是,如果他不念旧恶,而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那么他就比对手高出一筹,因为高抬贵手才是贵人之举。——《论报复》

3、机会常常先把瓶颈伸给你,如果你不拿,它就会再给你那个浑圆的瓶肚,那就很难抓住了。在事情的初始阶段就必须把握好时机,这才是最明智的。——《论时机》

4、美德就像宝石,用朴素的背景来衬托反而会更加美丽。同样,一个衣着并不华贵却端庄而有美德的人更令人心生敬佩。——《论美丽》以上这些精彩论述都是出自一个人的一本书,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这本书就是被译为几乎所有人类语言的名著——《培根论人生》!培根在书中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浓缩为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就像刚才我们欣赏到的那些文字,至今读来依然那么新鲜、深刻。现在我们就学习这本书中的一篇短文——《谈读书》。

(二)朗读全文老师范读第一遍,学生齐读第二遍。

师:点评:正音,如:多音字“嚼”味同嚼(jiáo)蜡,咀(jǔ)嚼(jué),咬文嚼(jiáo)字。强调排比句的朗读节奏,语气连贯、起伏而有气势。举例略。

(三)默读全文,交流研讨。

1、师:请大家重新默读全文。

要求:

(1)给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2)划出对你有启发的句子,看看它们在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3)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谈读书的问题。

2、师:哪些句子比较难懂?先扫清阅读障碍,刚才听到有男同学说:“作者为什么用文言翻译啊!”其实这篇文章有很多种现代文译本。

生1:请大家看117页第9行“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中的“用处”的“用”字是什么意思?(师:你觉得呢?)可能是使用。师:换一个词。

生2:“运用”更合适。(师: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书中没有把如何运用知识的方法告诉你。

生3:看116页第3行“练达”是什么意思?117页第6行“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中的“大”指什么?“当”是什么意思?

生4:“练达”就是老练的意思。师:对。“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有一句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接:“世事洞明皆学问”)也指老成的意思。“大”是“空洞”、“空泛”;“当”是“适当”、“恰当”。

师:说说哪些句子对你有启发,看看它们在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谈读书的问题。

生5:有启发的句子是117页最后1行开始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用分类的方法说明了读书的用处,读书对人的影响。(师: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简洁,深刻到位。(师:用了修辞手法吗?)用排比。

师:哪位还有补充?说得更具体一些。

5、《谈读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求知的重要性。

2、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作为在座的`各位,读书的目的就是求知。可能也有一些同学求知的目的不明,求知的态度不端,求知的方法不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求知的效果。那么,正确的求知目的是什么?正确的求知方法又是什么?,这节课我愿意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

谁从自读提示中告诉我关于作者的有关情况?

补充:培根少年时才华出众,12岁进剑桥大学,35岁时受聘为英国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66岁时因一次科学实验受寒治病,不治身亡。

二、展示目标

(见幻灯片)

三、达标教学

1、布置自读(要求:①标出段的序号②左边的同学③右边的同学划分结构层次)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幻灯片)

高谈阔论 运筹全局 自欺欺人 梗概

分三部分:

3、讲解课文第一部分:

⑴ 问: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那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

明确:消遣 装潢 增长才干

① 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

明确:求知与才干的关系。

② 然后指出求知中存在哪几种偏向?

明确:会弛惰 自欺欺人 成偏执的书呆子

③ 最后作者认为,正确的求知目的是什么?

(不是而是 这是一个什么复句?)

④ 问:找出这一部分的中的比喻句,指出其本体和喻体分是什么?

明确: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⑤ 问:这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当?

明确:恰当。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当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 成美丽的盆景的,那么同样的,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是比喻论证。

⑵ 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在分析了求知的种种目的和偏向后,指出了正确的求知目的。

目的明确了,态度才能端正。那么,是不是有了正确的求知目的就一定能够求到真知呢? 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看第二部分论叙的内容是什么?

4、讲解课文第二部分:

⑴ 点名读这一部分。

⑵ 问: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的看法?

一般的书──只读一部分

粗糙的书──只知梗概

好书──精读,细读,反复读

问:在求知的方法上,作者除了提倡要读书,还提倡什么?

明确;讨论,做笔记

问:作者怎样强调读书、讨论和做笔记的作用的?

(先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⑶ 小结:这一部分主要论述求知的方法,指出对好书、一般的书和粗糙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提倡多读、讨论和做笔记。

5、讲解第三部分:

⑴ 齐读。

⑵ 讨论: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为什么要鼓舞人们去求知呢?

明确:①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②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问:作者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

对于第一点,作者先列举六种特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叫归纳论证。如:猴子是哺乳动物,胎生;老虎师哺乳动物,胎生;人也是哺乳动物,还是胎生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

对于第二点,作者主要用类比论证。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四、总结全文

1、围绕论题,从多方面展开论述。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一个总括全文的中心论点,而且大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集中加以论证,结构上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而本文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全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论点,而是围绕论题,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论述了求知的有关问题,但对每一个论题又都没有展开论证。虽然这样,由于作者见解深刻,议论精辟,语言凝炼,仍然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2、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

第四段:比喻论证,是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第十段:归纳论证,用特殊性的论据来证明普遍性的规律的论证方式,由于列项的事物多,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结论也令人信服。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而且还要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好学的习惯,使自己将来能立足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课外检测

1、仿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写一句话。

2、以论勤奋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3

《涉江采芙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二篇,它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对于《诗经》的四言,五言诗虽只增加了一个字,但诗歌的音韵、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此诗,对于学生了解诗歌的演变是有帮助的,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可在课前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涉江采芙蓉》

一、导入新课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逝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元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与惆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深深地怀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先学注释,再学诗意。

注释:学生做笔记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4)教师提问诗句意思,学生讲解诗句意思。

教师总结诗意: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5)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课前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探索发现

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三、探究课文内涵:

a、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b、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c、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3、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4、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5、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6、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四、拓展延伸

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赠汪伦》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

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

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

2、自由读诗3遍。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交换读

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这是一首送别诗,朴实平淡的送,饱含了作者几多深情和惆怅呢?

三、品诗意

1、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提示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点评

想一想:诗中的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好的,不着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默读诗。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你在这些地方做一做记号,明白吗?有些同学不用老师提示,已经把笔拿起来了,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养成的默契。

2生反馈,寒:

A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为,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板书:雨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B江,板书江

此时江面感觉如何?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C吴地

今江苏镇江一带,三国里的孙吴故地,称吴。这里用了连和入,字面上写雨势的平稳连绵,将于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感知。这雨何时来的?诗人感知到了吗?

D这寒意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吗?对,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头上。

3.透过诗句,我们也仿佛和王昌龄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一幅画面,那就是(师指着板书,学生说,吴江夜雨图)

此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你脑海定格,你看到了寒气笼罩的江面上……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

你看到了纷纷扬扬的秋雨……

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

雨点滴落在你身上,寒意侵入了你的……(心)

此时你的感觉是,……你心里泛起的情绪是……

师:这就是诗人,而你眼前出现的是……

生:

师:又一个诗人,是的,孤,因为一想到朋友即将离我而去,一片估计油然而生……

4.初解孤

师:因为孤,诗人在满江烟雨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楚山。

师:怎样的楚山?生:孤的,孤寂的。孤傲的,用孤说词语……

从哪个字看出来的?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事零零的?

师:诗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什么时候感受到寒雨?什么时候看到楚山?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此为其一,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是描绘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形。

出示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指名学生读。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抽35人说

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谁想读前2行。

5、走进作者,品读文字

师:猜猜看,这王昌龄何以孤至此,中晚唐的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的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碎的事物上,《夜雨寄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声声慢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王昌龄却将听觉、视觉、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气势,如若让你给这幅吴江夜雨图着色,你会用什么色调?

为什么?想映衬作者的心境?什么境遇?

生:

师:你查过资料?什么叫贬谪?

可能是因为屡遭被贬,现在的我们谁也不清楚当时的王昌龄,送别辛渐的王昌龄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孤,孤寂,孤僻,但我们分明感受到那种满江烟雨的寒意,冷意,孤意,抬头看黑板,大家看,在王昌龄严重,寒意的秋雨是景,浩渺的江面是景,孤寂的楚山是景,这样的景层层包围着谁?

生:王昌龄

师:听,王昌龄在吟诵……生跟着诵读

四、悟诗情,再品孤。

师: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生: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

师:这些亲友见到信件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生:他为什么不回来?

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师: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

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

师: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瑕)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呐喊,是想表白自己的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师: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

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的口信是什么?

生:报平安

师:

“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真心

那为什么王昌龄却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操守的信念?

师:王昌龄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精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这比任何相似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师:寒气漫天的夜雨,打湿了他冰洁的真心没有?

烟波浩渺的吴江,隔断了他对亲友的倾诉没有?

此刻,穆的楚山呢?在这吴江夜雨图中,又是怎样的气势?

生:雄浑,豪迈,孤傲,师: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从行,他同情,写了宫怨诗,这是怎样的王昌龄?

积极向上,愈忧民,壮志雄心

师:这样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在屡遭被贬后,仍壮志雄心,在他被贬期间,许多好友纷纷做事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指名读

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尽管友人已离我而去,但作者的内心更加孤傲坚定,从孤到孤傲,让我们走进冰清玉洁的王昌龄,齐读全诗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那苍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了诗人送别诗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孩子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五.拓展

这首诗写了一种情绪,人人都会有的情绪,一个大写的孤子,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所以古今中外表达此情的诗歌不计其数。

大屏幕展示

孤舟蓑笠翁,钓寒江雪柳宗元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众鸟高飞尽,孤云去闲坐敬亭山李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师:正所谓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但孩子们,你们想过吗?人有悲浑合,若没有了那场送别,这满腹的豪情壮志又与谁诉说呢?所以王昌龄这样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

从此,送别诗成了传递情义,表达惆怅诉说衷情的上好方式。于是王勃写下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维在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高适作别董庭兰寄语:莫愁前路无知己,……

李白对自己粉丝王伦赠言:桃花潭水深千尺,……

它送别故人孟浩然留下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7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

《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二)应掌握的词语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二、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

1、回忆鲁迅及其作品

2、关于《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二)交代时代背景( 教参第2页“背景及意义”)

把握要点: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抨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进

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三、小说情节概括(教参第五页“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一)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开端——丈夫死后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发展——被婆家抓回买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结局——沦为乞丐,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参第2——5页)

(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 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三)讨论:(教参第4页 “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心理”)

(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参见教参第5页)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参教参第5页)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原因——参见教参第4页“封建思想”)

(内在因素——参见教参第4页“祥林嫂的心理”

参见教参第14页最后一段)

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 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教参3—4页)

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

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五、分析小说的环境(教参第3页;“冷漠的社会环境”)

(一)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二)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六、主题探讨

(一)《祝福》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二)作者以“祝福》为标题的含义?

第一,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讽刺揭露现实、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

(一)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二)书后作业第四题

初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8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点拨、分析、研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肖像描写:

三次变化:

②画眼睛(眼神):

3.倒叙的手法:

三、小结:

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四、布置作业。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1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和七年级4班的英语课。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小学阶段都学过英语,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差。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自觉性也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较差,对学习英语有为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本人将致力于一方面应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语音、单词、阅读和写作等英语学习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上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尊重并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中的苦与乐,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二、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英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同时又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一、语法知识点。

1、一般疑问句及回答;

2、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3、名词复数的变化;

4、方位介词;

5、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回答和对划线部分提问

6、实义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及变化;

7、名词所有格;

8、一般现在时

9、时间表达法;

二、交际用语(略)

四、本学期将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英语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弥补。针对我教的班级,本学期本人打算用下列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

1、用英语教英语(TeachEnglishinEnglish);

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来教英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2、用英语想英语(ThinkEnglishinEnglish);

用英语想,也就是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这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3、背诵和多种练习结合

实事求是的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乃是对于一切各不相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英语的内容较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等等内容,如果对每一项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

五、本学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

4、备好学生、课本、课标,确立最佳教案。

5、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语言点讲解要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准确、深刻、透彻。

7、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强语感,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每一单元结合内容布置相应的书面表达练习,择优选读,讲解技巧,使学生逐渐找到英语写作的窍门。

9、实行分层次教学。制定出培优扶差的目标生,分层次辅导,分层次练习,分层次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10、合理利用课外资料,重点题要重点练习、重点讲解,做到主次分明,讲求实效。

六、教学计划安排:

Unit

Topic

Week

Unit1

Topic1

第1—2周

Topic2—topic3

第3—4周

Unit2

Topic1—topic2

第5—7周

Topic3—topic4

第8—9周

Revision

ReviewUnit1—unit2

第10周

Unit3

Topic1—topic2

第11—12周

Topic3—topic4

第13—15周

Unit4

Topic1—topic2

第16—17周

Topic3—topic4

第18—19周

Revision

ReviewUnit3—unit4

第20周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2

一、简要分析学生

七年级有两个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正确,掌握了一些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学习成绩良好。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差。学生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记忆单词,甚至不会听写基本单词,导致无法理解、理解和学习。

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七年级有十二个英语单元,还有两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功能项和语法结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以展示新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开始。这个图画出了学生在练习一门新语言时需要用到的关键词。所有关键词都用图片描述,学生无需解释或翻译就能理解。新的表达方式呈现在人物头上的气泡中,这使得学生很容易理解和练习新的语言。第二部分介绍了循环的第一部分中出现的语言中的新单词。同时,B部分的活动帮助学生将新的目标语言与上一单元所学的语言进行整合。这个循环加强了以前的语言学习,同时也为新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

1、词汇:掌握本教材中的词汇,学会根据单词的发音规则记忆单词,掌握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2、语言结构:学会谈论人的国籍和城市,询问和表达某个地方的位置,描述动物,表达喜好和陈述理由,学会和别人谈论自己的事业,学会谈论人在做什么,描述和谈论天气,表达对天气的喜好和原因,描述某人的外貌,点食物或点食物,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交流对某人、某物、某物等的看法。

3、语法知识:掌握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一般过去式的构成和用法,祈使句的用法,情态动词“can”的用法,be结构的用法,介词的用法。

四、方法和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

2、认真落实早读制度:规定早读内容,加强监管,保证早读效果。

3、加强交际语言教学。用英语交流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授语言功能项时,应尽可能避免格式化,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适应能力。

4、坚持形成性评价制度,鼓励和表扬学生,不使用负面语言攻击学生;

5、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知识,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英语”,向“会用英语”转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英语使用仁爱版教材,这套教材按教学模块组织教材,初一上共14个模块,包括预备篇4个模块,正式篇10个模块,还有两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并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学习活动。第二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兼顾听、说,并包括词汇、语法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境和语言训练机会。第四单元是语言练习、巩固单元,要求学生巩固、练习本模块所学语言结构与词汇及听、说、读、写技能等。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策略。

2、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创高效课堂。

3、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强化反馈,强化落实。

在课堂上力求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讲清楚讲透彻。针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练多次,但学生仍未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及时把知识传授和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进行教师检测与自检。

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提高英语兴趣,争取获得好成绩。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4

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教材通俗易懂,旨在使初一级学生基本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与原教材相比还增加了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等部分,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的输入。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迁移过程。常用的训练活动有以下几项:

(1)Daily 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询问个人职业。

(2)Play a guessing game:用问题“what does he do?”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Ask the way :创设问路情景,根据实际情况 telling the way,eg, I want to go the hospital 完成对话活动。

(4)See the doctor、go shopping等:学生可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5)Have a discussion :学生分小组讨论。

(6)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课堂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一、教学理念

1 遵循教学课标,认真备教材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个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设计教师的整体教学目标,目标设计以学生的学习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尊重个体差异,体现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制定小目标;

4、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给每个学生带来喜悦;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和支持,使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英语的工具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6、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体现教育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方针政策。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本届七年级8和9两班基础很差,学生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没讲过,甚至有一半的学生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开学三周了,经过我和学生的不懈努力,并对学生思想教育,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部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我要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体会掌握的地方。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不愿和其他学生交流,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多数同学不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完全在老师的指挥棒之下学习,没能力做到总结语言规律和知识的巩固、积累。这些都是我和学生要长期作战艰苦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慢慢给学生们信心去完成这些任务的,急是没有用的。让学生们乐于接受我的教学指导,并找到自成体系的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 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坚持每单元一篇与所学内容相仿的作文,并及时批阅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加以改进;

2.每天背诵课文中的文章。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掌握语法知识的应用技巧;利用“组长检查及教师重点抽查”的方法及时检查,并给与及时的表扬。

3.坚持周测、月测(可用作业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制度,给学生鼓励、表扬,不使用消极的语言打击学生;

4. 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制定合适的学习评价方法,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

5.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6. 要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技术,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教学效果。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用新课标理念,结合新课标精神,进行课堂改革,实行教与学的互动。

二、基本情况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好。但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学生的听力也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主要是听的时间太少,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针对种种问题,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听力、写作等英语学习技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一下册共10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1个。全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有selfcheck部分,供学生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Goal,采用听、说、读、写等手段,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3、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加强听力训练,拟每天晚上课进行20分钟听力训练。

方法:

1、单词过关利用自习时间、早读时间,由科代表主持听写、默书。

2、词组过关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教学班内进行竞赛。

3、课文过关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仁爱版初一英语教学设计 篇6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了一个学期英语,但是通过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在英语基础方面还是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我们几位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四】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Unit 1- Unit 2教学及阶段性检测

第四周—第五周:Unit 3-Unit 4 教学及 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第七周:Unit 5-Unit 6 教学及 阶段性检测

第八周-第九周:Review Unit 1-Unit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 五一节假期

第十一周 : Mid-exam of Unit 1-Unit 6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 7-Unit 8 教学及阶段性检测

每十四周—第十五周:Unit 9-unit 10 教学及阶段性检测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Unit 11-Unit 12 教学及阶段性检测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Review Unit 1-Unit 12 总复习及期末考试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优质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1

教学目标:

1、走近庄子,初步了解庄子及其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明确庄子所举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结合文本探究文中人物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

教学难点:

浅析文章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本课

有这样样一个人总是用颠倒的眼光看待世人,比如一棵树高大挺拔,是栋梁之才,他却认为树越高大越容易遭砍伐;比如他的妻子死了,他却敲盆而歌。他在我们看来十分另类,然而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就是庄子。今天我们通过《惠子相梁》一文来初步认识一下庄子。(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一学生朗读,其余从字音和节奏上进行评价;

全班齐读课文。

三、赏读课文

探究:围绕“宰相”写到了哪些人他们对“宰相”这一职位的态度是怎样的

1、“或”——有的人,通过分析朗读“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得出“奉承攀附”;

2、惠子,通过分析朗读“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得出“薄情寡义”;引入刘向《说苑》之“梁相死……”得出“视相如命”;

3、庄子,通过分析朗读“庄子往见之”得出“坦荡”;通过阅读探讨“鹓鶵”和“鸱”各是怎样的鸟明确庄子所举故事的用意;通过对不阅读分析“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得出“视相如腐鼠”。

四、拓读课文

1、探究:庄子为何“视相如腐鼠”并初步解读庄子的思想——精神自由

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

竿不顾。——《庄子·秋水》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2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荣誉称号。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使夏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重点字音

主宰(zǎi) 积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贮藏(zhù)

迸发(bèng) 遗憾(hàn) 芊芊(qiān qiān)

磅礴(páng bó) 闲情逸致(yì) 轻飞曼舞(màn)

4、解释词语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统治。

灵秀:秀美。

终极:最终,最后。

春华秋实:春天开放,秋天结果。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细细滋生,慢慢长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5、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

明确:作者如是说的原因是,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麦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着金黄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作者和不少历代文人不同,与“有闲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欢夏天。请说说原因。

明确:课文抒发的是对“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的正是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写法探究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请举例说明。

明确: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对比,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强调了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三)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至五个),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表明了麦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拟人句:

(1)“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蜂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2)“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3)“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板书设计

夏总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赞美夏天

赞美自然

赞美农民

赞美生活

五、课外拓展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象,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3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3.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

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使学生明确并初步学会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写作中,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因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很能体现学生思维和个性特点,为此,倍受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易的方法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话题作文”的拟题)

二、研习新知

⑴说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题解疑: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是谈话的中心,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举例说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揭示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内容熟、范围广、形式活。

⑵教师教“法”,学生学“用”

目的:教师给学生具体介绍各种拟题法的要领,并引导学生依此说出具体的题目。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各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并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引语:那么,“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学习。

板书:

1、扩展法

教师教“法”: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以“路”为话题,可拟为《风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学生学“用”:学生依据对扩展法的理解和教师提供的范例,自选角度拟题目。如:《乡间小路》、《路途遥遥》、《小路弯弯》等等。

(注:以下几种方法,都是以“路”为主题,设计步骤与“扩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从而给予独到的题目。如:《如果没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拟人法

即将所给的话题拟人化,从而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与汽车的对话》……

4、引用法

即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对他们加以变通作题目。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书山有路勤为径》……

5、引伸

即在所给的话题原意基础上,分析它的引伸义,由引伸义来确定文章的题目。如“路”可进一步引伸为“门路”,由此便可产生以下题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

6、悬念法

即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题目。如:《这条路由哪里来?》、《这条路将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一)

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展示投影片)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自我解读:学生自己阅读、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题目。

3、交流共享:学生自由发言,共同分离彼此思考成果,开拓思维,受到启迪。

拟题估计:《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回忆》、《有钱就是幸福吗?》、《幸福就在你身边》……

开拓(二):

1、教师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拟题。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②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读题感悟:学生自己阅读、体会、思考并构思题目。

3、沟通合作:学生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题目。

4、共享共进:听取个别小组拟题情况,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时,互相启迪,激活思维,产生灵感,从而拟出更好的题目来。诸如:《谈谈协作》、《协作的力量》、《三个和尚新说》、《分工协作》、《如果没有协作,那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四、小结升华

课堂结语:同学们,话题作文命题的方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其中的六种,望各位认真领会,学以致用,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断涌现。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善良的人性

2、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目标1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中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朗读课文

1、范读,正字音

2、自读,初步感受

三、形象分析

1、自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根据课文内容做一点说明。

孤苦(亲人很少),凄凉(身体不好,生活条件差),老实厚道(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善良……

2、着重分析老王“善良”的表现

提示:找出能表现老王“善良”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对老王的形象做小结:

老王一辈子很苦。起初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中途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算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但是他做生意从来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3、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的生活,三轮改成了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四、情感体验

1、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在作者看来,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要关爱弱势群体。知道老王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车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3、你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你今后又将会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五、语言品味

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1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⑴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⑵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⑴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⑵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⑴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⑵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⑴ 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⑴ 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3、⑴ 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六、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本题就文取材,进行练笔,借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范文:

(一)最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吃药也不管用,我想我的日子快走到头了.

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像走马灯似的,变换着一个个人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还在,有的早走了,好像一辈子就这么几天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最后,我想起了钱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是好人,可这个世道……

……

我站在钱先生家门口,拎着用最后的钱换来的香油和鸡蛋,反正我也用不着什么钱了。身子的确是不行了,走了不远的路就好像干了一天的活似的,腿肚子直颤。我想敲敲门,没想到整个人就扑在了门上,我挣扎着立好,站好。

门开了,开门的是钱太太,她先是愣了愣,然后眼里分明地露出害怕。我不由有点害怕,她会不会认不出我了呢?会不会赶我走呢?

这时她说话了:“啊呀,老王,你好些了么?”

我放心了,看来她还认得我,我一高兴,就进了屋,随即又有些后悔,明知道自己的样子吓人,干吗还要进屋呢?我把手上的东西一递:

“这些……给你的……你和钱先生……好人……”

不知怎么的,嘴不听使唤,话也说不清楚,幸好她接过去了。然后,她往屋里看看,转身走过去,我一下明白了。

“我不是要钱。”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人。”

我沉默了,看着她进去,拿了钱出来,我接过钱和包鸡蛋的布,转过身子,走出了门。

(二)已经好些个月了,身体也不见得有些起色。最近反而是越来越差了。开始几个月还去杨先生(杨绛,这里的先生是指老师的意思,下文同。)家里,可这些日子实在是无法走动了,也就只好躺在床上了,那一点钱也不够看病。我知道我大限已快到了。

眼前桌子上还放着那曾经装着鱼肝油的空瓶子,我忍着剧痛,费力的从床上下来,走出门,手里攥紧这最后的钱去买了一瓶香油和又大又圆的鸡蛋包裹在布里。又朝着杨先生的家走去。到了门口,我边敲着门边倚在门框上。我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不一会儿,杨先生出来了,她见我先是一愣,又吃惊地问:“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大概是见我瘦成这副模样,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罢。我只“嗯。”了一声,把手上的东西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她连忙接过手道:“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留给我们吃?”我明白她是为我着想,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了,“我不吃。”杨先生很感谢我,他转身就进屋,我知道她是去拿钱的,便连忙止住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沙哑道:“我不是要钱。”她也忙给我解释。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现在我也没这个力气再去阻止她了,随她吧。我一手拿着布,一手握着钱。手里似乎有一股暖流温暖了我。腿有些发麻,便一瘸一拐的走了回去。我闭上眼,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3、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课前预习: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1、如此亲密的”接触”,你有过吗?(学生自由谈论)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亲密的接触过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甚至爱上了他们。

2、然而有一位作家却在和小猫几次亲密”接触”后就再也不愿养猫,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郑振铎学习这篇课文——《猫》来揭开谜底。

(设计意图:由一幅有趣的图片谈起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个疑问:作者也亲密接触过小动物,却为何不愿再养小动物,以此导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

一、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历程”:

过渡语:三次养猫的结局为什么总是失踪或死亡呢?难道作者不会养猫吗?我想,这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吧!

1、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同学们觉得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很活泼;(学生自由寻找并抓住重点语句谈论)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着一缕的酸辛):”我”喜欢这只小猫,所以当它突然离去时,”我”感到”一缕的酸辛”。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更有趣 更活泼;(学生具体谈论)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

找出反映”我”当时的心理变化(状况)的语句。

(3)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怅然 愤恨

小结:”我”喜爱这只小猫,所以当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怅然和愤恨。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追问:(一只流浪猫)(同情、可怜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难看、忧郁)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不大喜欢、若有若无)那只花白猫对于……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凝望着。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 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芙蓉鸟遇害事件)

(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写心情的小节)

小结:”我”冤枉了这只流浪猫,所以当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难过。

全文小结:作者之所以不愿再养猫,从表面上讲是因为他曾经爱过猫,而且爱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经恨过猫,而且恨得太冲动,以至于终身遗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爱心,即善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小的切入口来一步步从不同角度解读三只小猫的不同命运遭遇,同时在此过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浑然一体,当然重点语句的品味又将增强文本解读的语文味)

课堂练习:

1、我想,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爱好并且善待小动物的人和事,也许就包括你自己,同学能谈谈他们吗?

2、以”我与 (小动物名称)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断。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7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

准备多媒体

课时

安排2课时

附:板书设计

老王

光棍孤苦伶仃

小屋破破烂烂

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导入新课走近老王:

点拨导思

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一)、评说老王: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看画像思考

3、生:读课文。

拓展导创(二)、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老王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一)、怀念老王:

1、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片段

1、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3、质疑,合作探究。

4、分角色朗读。

学生体会,换位思考

师:她为什么这样想?

2、师: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教师示范:老王,因为你眼睛不好使,我就从来不坐你的三轮车,还背后叫你“田螺眼”,我对你的关照太少了。假如你还活着,我会动员很多人去坐你的三轮车,让你的生活好起来。

(二)、关注“老王”:

师:在这个日渐冷漠的世界里,还能有你们这样一群热心人,实在难得。我替老王感谢你们。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师:这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

(三)、师:(点击背景音乐《爱的奉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她作为一个幸运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十分愧怍。她觉得自己照顾老王太少。“我”拿钱去侮辱他。

学生发表感言

生:爱心

人道主义

平等

拓展导创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___,就要_______。

请大家以上面的形式,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生:假如我是一泓泉,就要给别人送去清凉。

假如我是一片云,就要给别人送去甘霖。

……

(四)、推荐文章:

《傻二哥》新凤霞

《乞丐》屠格列夫

《生命的召唤》阿迪斯惠特学生完成后展示。

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篇8

【摘要】

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进教材,又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出教材。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

【关键词】

老王生活境况我与老王的交往关爱同情人道主义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为: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提升之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我确立本课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难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及全文的线索。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明确本文组材特点。

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策略】

总体构想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支撑点。”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进教材,又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出教材。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采用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大约2分种)

以《爱的奉献》的歌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几幅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生活画面导入新课。(幻灯片1--7)

教师激情导入(配乐):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析现代女作家杨绛的《老王》,一起和作者去诠释爱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作者、背景简介。(播放幻灯片9、10)

2、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播放幻灯片11)

(1)注音

塌败(tā) 取缔(dì)伛(yǔ) 翳(yì) 骷髅(kūlóu)

绷(bēng)滞笨(zhì) 愧怍(zuò)

(2)释义

塌败:塌陷破败。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愧怍:惭愧。

三、整体感知,走近老王。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快读课文,初步感知老王,研讨以下问题:(幻灯片12)

1、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老王的生活境况?生活境况如何?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他的命运最恰当。

2、文章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体现了老王哪方面的性格?

明确:(幻灯片13、14)

1、老王的生活很“苦”,文章主要是从三方面来写的:

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

职业:蹬破旧三轮,中途被取缔。

2、生活贫困的老王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也表现三个方面: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车费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幻灯片15—18)

(精读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这一情节)

细节抓住“镶嵌”“攥”“强笑”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链接到幻灯片23、24)

2、通过课文的学习,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认识。)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作者与老王的交往)

五、再读文本,怀念老王。(幻灯片19)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最终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抓住“愧疚”一词)她为什么能这样想?(对老王的关心、照顾不够;纳森钱去侮辱他)杨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六个环节的教学。)

六、拓展迁移,关注“老王”(幻灯片20有链接flash短片)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播放flash短片后,(有链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要注重学生的自身感悟,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七、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幻灯片21

这个环节,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我将以赠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幻灯片22有配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送去光明;

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

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吧!

本文的网址是//m.zfw152.com/a/5885627.html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上海口号200句

上海口号 09-28

媳妇对妈妈生日祝福语

媳妇妈妈生日祝福语 媳妇生日祝福语 09-28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ppt内容(合集7篇)

一年级励志名言 家长一年级寄语 09-28

关于节约用水的标语

节约用水标语 09-28

军训心得体会高一新生800字团结(集合7篇)

观察心得体会 观察植物心得体会 09-28

初中英语人教版板书设计图

04-18

初中英语教学板书设计模板(必备九篇)

04-18

生日和圣诞节同一天的祝福语

圣诞节老婆祝福语 圣诞节生日祝福句子 09-28

运动会加油稿150字自创(摘录12篇)

立定加油稿 口号运动会 09-28

2024元旦黑板报图片内容素材(精选2篇)

year台词 别墅元旦文案 09-28

教室黑板布置精美图片内容(通用3篇)

精美诗句 描写教室 09-28

推荐访问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