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论十大关系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书读的越多,我们才能成为灵魂丰富的人,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此外,关于作文,您还可以浏览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推荐4篇)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1

之前早就听过《论十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它的作者,致使一听到,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还曾一度以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这次终于在老师布置要看政治书做作业的情况下,上网上找了个电子版的读了一下,一万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长的文章吧。通读一遍,我不想欺骗老师,不想欺骗自己,更不想欺骗毛主席,说实话,这种的读书感觉和啃木头块没什么两样,要写出了一千字,真是强人所难,于是我又硬着头皮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这次稍微有点起色了。

首先我知道了这“论十大关系”都论的是哪“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__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从中了解这《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也就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继而集中概括出来的。这“十大关系”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3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经验教训为戒鉴,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当然以上这是官方的解说,百度出来的读后感也都是这样成筐成筐的。我看过之后有两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与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并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等关系中多次提到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到了1966年,事隔十年,就开始以阶级斗争为主了呢?是我们国家形势越来越越发展得非阶级斗争不可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要是非阶级斗争不可,为什么到了1978年,也算是十年后,又开始改革开放了呢?是毛泽东思想出问题了吗?

其次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原文说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段话再简单明了不过,只要不违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各地方各部门机构就应该有更多的自由来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更好地推动建设发展。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学校中是左一个党委书记,又一个团委书记?学校是个高素质人群汇集的地方,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完全统一,这种大是大非的道理,是不用人说都是知晓的,并且会做到的。况且只要党的一切都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的,一切都想着人民的好,那人民自然拥护党的领导。那既然已经有了满足了中央统一领导前提,那学校老师上课带什么教案,试卷出什么题目,干什么还要去找“相关领导”批示呢?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意味着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吗?

最后在读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也受到了一些启迪,“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一个民族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单个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在不能妄自菲薄的同时,更不能盲目自信,要充分地认清自己的能力,要学会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这样才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2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必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即是保证重工业的重点地位,但是加重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对于一个后发展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才能不受人的控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持货币价值和社会稳定,促进重工业的交流和发展。

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和平时期根本没有战争,但是长期备战浪费了大量的物资,拖累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不值得的。

但我们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当苏联陈兵和中苏边境百万人时,我们能不准备吗?正是我们充分的准备是我们避免了战争。如果我们不做好准备,忽视于防,就有可能发生战争。这样的损失会更大吗。备战和防灾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防范于未然。

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较快发展,国防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一论调不得不说是相当明智的。

同时,毛泽东高度重视核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民航10号客机运行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试运行取得成功。

毛主席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是非常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这样做。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都与毛泽东的均衡产业布局非常相似。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武器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

在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重视发展高新技术重工业,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

在政治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革命和反革命之间、党和非党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必须考虑到,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们也模糊地认识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过于单一,计划经济统购统销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影响了生产力的充分发挥,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它已经开始反思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

反对中央集权过多,主张给地方和企业以适当的权力。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应该反对。我们要真诚、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建设。

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实践指导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团结和发展。

在外交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他指出,各国和各国都要学习自己的长处,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一切真正的好东西。但是,必须有分析性和批判性学习,不能盲目学习,不能照搬一切,机械照搬。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这是非常辩证的,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毛主席对不同于苏联的经济模式的探索,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中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全面和深刻,因此,这种探索不可避免地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错误。我们不应该对探索者要求太高,因为探索真理比拥有真理更有价值。无论如何,毛主席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经验和教训都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一定准备。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历史巨人毛主席的肩上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让我们回顾此次的谈话内容。首先是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在这次讲话中首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革命是解放身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革命,所以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要从根本上改变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邓小平还指出,只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不讲改革解放生产力,是不完整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对此。我深表赞同。要使人民生活在小康社会,增加人民财富,就必须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谈得上让人民均分、多分。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3

导读: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一)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讨论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来看,这反而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陆工业,加强国防建设。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不同于过去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条、第五条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最后五篇文章分别论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以及中外关系。它们都属于调动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性和批判性学习,不能盲目学习,不能照搬一切,机械照搬。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二)

《论十大关系》一文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当时国情既是缺点同时也是优点,我们的革命比别人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自然也是比别人落后,我们一为“穷”,二为“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新中国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要发展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从这篇文章的具体阐述中,毛泽东同志对这十大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解决措施等观点很鲜明,就是要辨证地去处理,全面统筹,与时俱进,处理各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强盛,方式须辩证,调整的结构和效果要均衡。

并且毛泽东同志很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向外国学***候坚持原则,好的东西要学,不好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不能一手抓来就用,更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读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深刻性、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于苏联不同的中国经济建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有益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石。【m.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大学里走了将近一半的路。虽然我们现在会遇到很多困难,道路总是曲折的,但未来总是光明的。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后的经验!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三)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着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因此,1955年2月,毛泽东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同**部、委的34委同志谈话,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经过**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随后,5月2日在最高国务院作了进一步阐述。《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了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报告讨论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研究和总结,另一方面是借鉴苏联的经验。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以说,十大关系是全面的,是有意见的。

所以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路线的确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4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进展迅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义经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但由于经验不足,存在着照搬苏联经验、急于求成等问题。如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的思想。他概括、阐述的涉及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的十对关系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他指出,中国是他指出的一个国家,中国曾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除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外,工农业还不发达,科技水平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

在国外的好经验是学习,而不是抄袭一切。它必须以分析和批判的方式学习。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主席认为,在中国,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力量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要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我们要争取一切力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的阐述中,毛泽东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其中包括保持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关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发挥**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等基本原则和政策。

毛泽东自己认为,从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毛主席对十大关系的辩证统一,从矛盾的正反两方面,事物的独立统一等问题,突出了当时中国的十大问题,对农业的重视使我特别震惊。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以农业支持重工业为主,而毛主席考虑到人民生活问题,以及农业滞后对重工业的消极影响,果断的把农业提高到一个高度,从今天看来,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远瞩。而在中国与外国关系上,毛主席冷静的认清了自身的短板,并提出向外国学习,同时也要有自身的先进特点,对于一切不能照搬照抄,对待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应当持有的态度。

总之,对于毛主席的这片充满哲理性的文章,仍然对如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充分吸收这些观点,例如**与地方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等等观点早已成为现实。此时,中国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我们需要继续从发展的角度和辩证的角度来分析,以便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5

对于当时,苏联的建设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施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生存为前提、以国防工业等重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体制上,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

三。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实行国家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不包括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

然而,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形成,这显然受到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同苏联一样,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以行政管理为主要任务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主要体现在:

国民经济只剩下一个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及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分配领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和平均主义。

然而,毛泽东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前车之鉴,但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他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因此,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走上了不同于苏联镇压和剥夺的和平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越来越明显。

毛泽东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

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所以,在1956年,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暴露的时候,毛泽东“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

”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在第一个“一五”的时候,我国采用的正式苏联的模式,在这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过度集中和民族团结的消亡抑制和制约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流动性;

三。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整,影响流通和生产;

四。在分配上,注重积累而不是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这样的模式主要有:

一。在工业化道路上,不搞工农业,而搞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协调发展。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通过强调工业、压榨工业、剥夺农民权利、通过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来发展农业。造成了重工业的片面发展和农业、轻工业的落后。中国“一五”计划直接受苏联影响,对农业和轻工业重视不足。

毛泽东对此深感忧虑,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指出要发展更多的农业和轻工业,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并把这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毛泽东指出: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提出的这种与苏联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道路的具体途径,使5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轻重比例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

2。在分配方面,建议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一条中,毛泽东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

”在国家和职工的关系上,他指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要不断地保证增加国家的积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劳动者的收入每年有所提高。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上,他鉴于苏联推行义务交售制把农民挖得很苦,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主张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工农业产品交换中,要“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适当。”这对于纠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三。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反对**过度集权,主张赋予地方**和企业适当的权力。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什么都集中到**,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对此是不赞成的,他在**与地方的关系上,指出“应当在巩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

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情况这么复杂。我们既有**的主动权,也有地方**的主动权,比一个好得多。”但毛泽东认为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的倾向,又要反对那种不服从统一指挥而搞绝对独立的无**主义倾向。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还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供借鉴,“处理好**和地方的关系……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很注意的。它们的制度与我们有着根本的不同,但它们的发展经验仍然值得我们研究。”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注意解决**和地方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已敏锐地察觉到不应该把企业看作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应适当扩大企业的权力。

掌握一定的自主性。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不久,他就提出允许企业成为“公开合法的半独立王国”。事实上,毛泽东提出了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重要思想,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和地方的关系的论述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这个客观事实出发,利用个体经济和某些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搞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性,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这是他突破苏联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固定模式的一次宝贵尝试。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会议上,陈云等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有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个体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对市场的作用有进一步认识。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还指出要鼓励沿海工业的发展以促进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经济建设以支持国防建设。以上这些思想尽管总体上还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认识上也有局限性,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明确或模糊地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始突破苏联经济模式,显露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束可贵的思想火花。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在实践中没有把这些有益的探索和突破贯彻下去和进一步深入,在“大跃进”及“*****”运动中重新陷入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且日益僵化。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它的许多宝贵思想虽未能坚持,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仅从改革的具体内容上看,如:

“调整产业结构,强调农业的战略地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与地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仍是今天改革需要解决了的问题。毛泽东对不同于苏联的经济模式的探索,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全面和深刻,因此,这种探索不可避免地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错误。我们不应该对探索者要求太高,因为探索真理比拥有真理更有价值。

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经验和教训都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一定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历史巨人毛泽东的肩上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总而言之,《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在《论十大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开拓者先驱的飒飒英姿,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前进路上的坎坎坷坷,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闪闪曙光!

中国需要更多的像毛泽东一样的开拓先驱,需要更多的像《论十大关系》一样的指路明灯。

中国加油!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6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论十大关系》有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为一名生长在红旗下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关心自己国家独有的特色发展模式。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因此,读毛泽东的著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背景下,我拜读了《论十大关系》并作出了感想。

我们可知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或许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不能完全的了解,只是一味的指责他将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他的思想确实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毛泽东的十大关系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指引着我们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它的影子。

十大关系,亦可称作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的关系,也是现在与将来的问题,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与将来,但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与使用它,进行合理的修改与变通,使其适用于中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如果真能这样,那么他必定能在国家的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论十大关系》一文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当时国情既是缺点同时也是优点,我们的`革命比别人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自然也是比别人落后,我们一为“穷”,二为“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新中国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要发展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从这篇文章的具体阐述中,毛泽东同志对这十大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解决措施等观点很鲜明,就是要辨证地去处理,全面统筹,与时俱进,处理各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强盛,方式须辩证,调整的结构和效果要均衡。并且毛泽东同志很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向外国学习的时候坚持原则,好的东西要学,不好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不能一手抓来就用,更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读这篇文章,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大学已经走了近乎一半的路,虽然我们现在会遇到很多困难,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相信在经历磨练之后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论十大关系》的研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在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

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以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第一、二、三条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苏联和其他一些东欧国家走的是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重工业和农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闪光点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提出了改革旧的过于集申统一的经济体制思想。

关于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那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一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出: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际方面,在2月召开的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密秘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制度的狂风恶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困难。在国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人民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并占居主要地位。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7

当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社会生产力还相当落后。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转变不相匹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纽带和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一直在借鉴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进行我国的建设。

但毛泽东不是教条主义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模式是可以效仿的先例,但绝不能照搬。我们要式是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模式的思想束缚越来越明显,《论十大关系》便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 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 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五” 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 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他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成就,就在历史巨人毛主席的肩上。

《论十大关系》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中国面临的十大重要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意义,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8

在拜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后,我先总结了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前五个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

一。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权利与非洲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文章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

”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转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纽带和方面。

《论十大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优秀成果,同时又对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它的许多宝贵思想虽未能坚持,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仅从改革的具体内容上看,如:

“调整产业结构,强调农业的战略地位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等,仍是今天改革需要解决了的问题。

《论十大关系》作为党摆脱一味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开始探索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理论尝试,较为全面并明确地表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党的路线和方阵,报告本身条理分明,深入浅出,通过类似“是真的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要,没有十分想”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在我国当下建设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轻重缓急。它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报告最后,毛泽东指出,中国有两个缺点,但也有两个优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落后的革命。这两点既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都不高,人民缺乏自信心,但也说明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借此两点的阐述向人民传达出积极向上的观点和态度。

总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指导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论十大关系》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它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正确方针,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作出额重要贡献。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9

在读完毛泽东阐述的十大关系中,我觉得每对关系都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色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国家的许多政策和方针都还体现《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可见它对中国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比如其中,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的一些见解,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启示意义。

人作为复杂社会的一部分,做事难免会犯错,就像古人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问犯错就要勇于承认错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过错,学会反省。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新时代大学生,遇事难免会冲动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学生打架斗殴已经不是啥新鲜新闻了。例如,同学因为一时口角之争就大打出手,一时失手将对方致残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没想到发展成犯罪,当事人事后也悔恨不已。而对待这些犯过错误的同学,我们应学习“是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曾经他们犯过错就和他们交流,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反省,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当我们周围的同学犯错误时,用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苛刻地要求他人只会让人疏远自己,最终导致失去朋友。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我们更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医德。不管患者曾经是否犯过罪,我们都应当救死扶伤,医治肉体疼痛时安抚他们心灵的伤疤。在战争年代,战地医生不会因为患者是战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许多是被迫入伍参战,并非自愿来侵略他国。

随着物价的上升,我们学校食堂的饭价也水涨船高。学校主要的4个就餐食堂均涨价,我觉得学校食堂涨价一方面有物价的影响,还有就是学校就餐地方较少的原因。我们学校的饭价比大连其他大学的饭价高,在同样的物价情况下,为何我们学校饭价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学,我们学校就餐地方较少。这么大规模的学校,4个食堂显然有点少。每到吃饭时间段,同学都要排长长的队伍买饭。食堂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才能不断推出新菜肴种类来吸引同学,听取同学对他们的建议。作为我们学生当然希望学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间才能因为竞争不断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涨价,就像“党和非党的关系”。毛主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觉得学校在有一个主食堂的基础上,应增设多个小食堂。这样多个食堂长期共存,相互监督,防止垄断的发生,从而保护学生的利益。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们应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果同学的学习方法对我们学习有效,我们就应借鉴他的方法。不论对方性别、年龄、性格、班级等方面与我们差异多大,只要他们的学习方法能适用于我们提高成绩,我们都应当采纳。就像我国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时防范“拿来主义”,要理性分析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方面优于他人,而其他方面平平常常,甚至相形见绌。成绩优异的同学只能说明他擅长学习,不能说明他面面优秀。倘若他待人冷漠,不尊敬师长等诸多缺点。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成绩优秀同学的一切不良行为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近社会上发生许多发人深思的事件,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二次碾压路人漠视、还有11月16日发生的甘肃校车事故,让人不禁对公民良知和政府监管的怀疑。生活中处处可见形象工程,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工程总是被些人用于谋己私利。每位中国公民都同社会丑恶现象战斗,以公民的责任感监督政府,坚持是非关系,才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有坎坷,有平坦,有错误,更有创新,读了《论十大关系》,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领导人的**远瞩,我们不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更要从中有所吸取,致力于更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听取**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6年四月在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讲话。这篇讲话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它们是: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

它在国家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围绕着一个基本点,就是努力调动党内外、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直接和间接的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富有生命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思想既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

《论十大关系》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处理矛盾,辩证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首先,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或青少年来说,学习和实践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辩证的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自我的把学习和实践分割开来,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青少年,总是秉持一个想法,我们是大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于是乎,每天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埋头啃书,矢志不渝,或许取得专业硕士、博士。

当然,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也的确反映了一些现实状况,部分大学生只注重狭隘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造成毕业也同时意味着失业,即使持有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深谙学科高深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作为大学生,这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禁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或许现在我们依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请牢记,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调整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很多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这让我非常开心,我喜欢从书本上,和老师的讲解中吸取知识,但也很重视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其实,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点,不论学习的是什么学科,从事的是哪一方面的研究,理论学习和实践都是同等重要的,当然社会实践也不仅限于自己的单一学科。上课时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应该珍惜的黄金时段,假期则是我们可以好好利用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好时机,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经验充实自己,未来,我们一定是社会有用人才!

毛泽东的**远瞩更在于这篇著作中还提出了体制改革的问题,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整个体制问题”。毛泽东的体制改革思想虽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实际上涉及到如何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未停止过。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今年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新任总理李克强谈到机构改革时强调,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核心是转变**职能。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职能,以切实厘清和理顺**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把错装在**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也反映了中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我觉得今年的两会,除了铁道部的改革,跟我们每个人的体制改革没有什么关系。众所周知,铁道部最大的弊端就是政企不分,改革之后,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实行政企分开,这与在社会主义初期,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已经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针是一致的,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样具有历史建树的理论基础。铁道部的改革,正如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列席当日下午举行的全国人大全体会前回答记者关于大部制改革的提问时说的,“大部制改革很好,我很赞同。

在多数制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铁路行业更好地发展。”这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改革进程。虽然铁道部的改革一路坎坷,不过,不可否认,不断地改革,也正体现了我们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这也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初衷是一致的。

于此,我不得不再次强调毛泽东主席的**远瞩和这部补休著作的贯彻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也是党的科学发展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它蕴含着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对今天乃至未来仍然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挖掘这部历史文献的时代价值,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篇11

***xx大学大学生读书报告

姓名:所在院系:

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书籍摘要

《论十大关系》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已有三年多的实践经验。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警示,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到中国共产党面前。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所谓民主,不再是旧范畴的民主,不再是旧范畴的民主,而是新范畴的民主,而是新民主主义。

可以说,所谓中华民族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所谓中华民族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所谓中华民族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

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2、 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定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成功地把改革开放推向21世纪;

3、 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同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以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发展更为迅速,日益取代传统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两极格局开始松动,尤其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东剧变,受到严重挫折,转向低潮。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强调要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强调发展经济,主要应依靠科技和教育;强调应对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例,总结了中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动员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鉴戒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

它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一、何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二、当时的基本国情

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由于国内外、主客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们借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来建设我国。但毛泽东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前车之鉴,但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他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证明毛泽东态度的最好例子是,中国走了一条不同于苏联镇压和剥夺的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越来越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体现在: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三、主要特点

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贯彻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方针

产业包括以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体制上,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

三。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实行国家行政手段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中不包括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

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明显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同苏联一样,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统一、以行政管理为主要任务的计划经济体制。

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四、《论十大关系》突出贡献

《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并对改革的性质作了界定。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改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毛泽东讲;“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毛泽东大胆地向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依据,即改革就是解决矛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

矛盾归纳为十对,并逐一加以解决。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处理好十个关系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蕴含了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

特别是1957年2 月,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更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性质。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像“资本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它不是对抗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十太关系》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基本原则作了说明。

改革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基本是是照抄苏联模式,“尽管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能是边照抄、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党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注重搞调查研究,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论十大关系》就是1956 年2-4月.毛泽东连续听取了党**有关同志和国务院30多个部的汇报后写成的。

苏共20大的召开,又为我党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以苏为戒,总结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论十大关系》的开篇,毛泽东就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1956年3月19日和24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讲到赫鲁晓夫“揭了盖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

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更合理

地调整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权利义务关系,提高人们意识表达的自由程度,从而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苏为戒,毛泽东总结苏联体制和某些制度中影响人们积极性发挥的弊靖:

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搞高积累;在**和地方关系上把地方卡得过死;民族关系上的大民族主义;党派关系上的大党主义等等+结合我国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革这一基本原则,对今天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序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实心球加油稿十一篇

实心球加油稿 10-07

中秋节日记100字(汇集八篇)

中秋节领导短语 中秋节幽默短信 10-07

早恋的内容(汇集7篇)

重视的作文 邻居的作文 10-07

感恩作文500字六年级(通用9篇)

尝试六年级作文 爸爸六年级小学作文 10-07

过年啦主题活动方案

下雪啦作文 过年诗歌 10-07

减肥自律励志说说75句

减肥自律励志说说 自律励志说说 10-07

重阳节活动方案和总结(优选13篇)

重阳节贺词 重阳节祝愿句子 10-07

一分钟演讲稿范文100字(优质12篇)

一分钟演讲爱国 童年三分钟演讲稿 10-07

作文读后感600字

10-07

跳高的加油稿(通用七篇)

跳高加油稿 10-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