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家都经常写复习计划吧,复习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拿到更满意的成绩。那要怎么写好复习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下册英语期末复习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幼儿园实习总结七篇。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1
一、复习指导思想
新授课结束后,期末考试前,指导学生进行期末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提高做题能力,训练阅读与写作,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知识点与考点。
二、学生学习水平现状分析
两班共有学生66人,学生水平相当,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薄弱,做题能力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不多,成绩有待于提高的学生比较多,一部分同学学习惰性强。学习有积极性的同学大约有15人。
三、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是:12册书8至14单元,其中14单元为复习单元
1、一般现在时的运用
2、现在进行时的运用
3、代词
4、介词
5、重点句型和短语
6、话题写作:购物,描写地点、场景,表述理想,回忆童年生活等
7、阅读训练
8、听力训练与指导
9、词汇
10、一般过去时 复习中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反馈,及时检测
四、课时安排
时间为两周,具体计划如下:
20xx年6月9日(周三)
重点词组句型小结;8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
20xx年6月10日(周四)
9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阅读训练与指导
20xx年6月11日(周五)
8、9单元检测与分析
20xx年6月12日(周六)
10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
20xx年6月13日(周日)
11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
20xx年6月14日(周一)
听力训练与指导;
10、11单元检测与分析
20xx年6月17日(周四)
12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20xx年期末考试题
20xx年6月18日(周五)
13单元单词和句型训练,13单元检测与分析
20xx年6月19日(周六)
写作指导与训练,20xx年期末考试题
五、复习措施
1、单词过关。每天重点句子听写。
2、每节课都有一个环节叫做单元必背,围绕每个单元话题的一问一答的句子,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3、把每个单元出现的重要语法项目、句型以及词汇再强调一遍,让同学们做好记录,整理好笔记,为课后的进一步复习做好准备。课本前的目录设计的非常好,有本单元的基本话题,主要句型,主要单词,而且单词还根据情况进行了分类,还有拓展的内容,以及在这个单元中复习到的以前的知识、词汇等,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好好的利用。
4、每节课都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考点给学生一份学案,题目的容量要大,但是题量小,要求学生按照考试的要求,当堂完成,并且尽量当堂批阅,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学生通过做题也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再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同时增加书面表达的训练,指导写作方法。
5、每节课都要留出3或5分钟让学生把自己不懂或不清楚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6、在复习完每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开始综合复习,做与考试的题型和题量接近的套题,综合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迁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2
一、复习内容
单元课题话题语法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谈论假期生活,一般过去时)
Unit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谈论生活习惯,一般现在时)
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谈论事物对比,形容词比较级)
Unit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谈论事物比较,形容词高级)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谈论内心想法,一般现在时)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谈谈生活的目标,一般将来时)
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对将来生活的预言,一般将来时)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描述进程,祈使句)
Unit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学习邀请,作出、接受和拒绝邀请,学习表请求的句子)
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 l have a great time.(作出决定,学习if的'条件状语从句)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通过每个单元逐一、细致地复习,使学生将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2.通过讲解、默写、做练习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课前认真默写,课上专心听讲,考后积极反思,寻找缺漏等良好的习惯。
三、复习重点:
本册单词、词组;英语短文阅读
四、课堂复习安排:
每单元2课时复习(1课时单词过关,1课时读书。包括复习短语、笔记、作文,完成基础练习题),每3单元一次进行复习检测。
五、复习的主要策略:
1、加强复习课的备课和研讨。讨论重点、难点、写作。
2、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每三个单元根据复习的内容让学生课后完成一张练习卷,给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3、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六、复习时间和安排
1、第14周
第1--2课时(Unit1)
第3--4课时(Unit2)
第5--6课时(Unit3)
第7--8课时完成期末试卷(一)
2、第15周
第9--10课时(Unit4)
第11-12课时(Unit5)
第13--14课时(Unit6)综合复习卷(一)
第15-16课时完成期末试卷(二)
3、第17周
第17--18课时(Unit7)
第19--20课时(Unit8)
第21--22课时(Unit9)
第23--24课时完成期末试卷(三)
4、第18周
第25--26课时(Unit10)
第27--28课时完成期末综合练习(一)
第29--30课时完成期末综合练习(二)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3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除了个别同学因种种原因学习基础较差以外,大部分同学他们聪明活泼、勤奋好学,这些学生曾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初步接触了英语,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课堂尽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差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8、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着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三年级我所教的几个班的学生普遍英语程度较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同时,有个别同学却基础非常差,家长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很不够。在本学期,我将对这几名同学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在课堂上,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争取在本学期取得进步。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4
为了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期末重点复习7—12单元,1—6单元课后复习。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每天复习一个单元。注重基础知识及综合能力。教师认真总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具体复习计划如下:
一、狠抓字词。要求掌握单词,将每单元的重点词组有比较好的学生归纳出来,再由同学们抄在本子上背下来,然后进行听写检查,争取每个同学都过关。
二、通过每个单元逐一、细致地复习,使学生将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自己来梳理,总结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
三、通过讲解、默写、做练习等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课前认真默写,课上专心听讲,考后积极反思,寻找缺漏等良好的习惯。
四、加强重点句型演练。结合课文内容总结重点句型,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操练。
五、巩固语法知识。在复习每一个单元时,将本单元的重点语法总结出来,突出重点、难点,配合单元测试题,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六、强化作文与阅读的练习。按照每单元的`话题写一篇作文,力求面批面改。在综合复习当中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七、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八、及时做好“单词听写”“词组背诵”的督促工作,鼓励学生勤背、多背英语单词、词组及句型,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九、利用早读,检查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具体由六个小组长全权负责,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和督促。十、利用课堂十五分钟,把单元测试读二至三遍。针对易错题目加强记忆。
小编推荐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热门七篇)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1
1、名词的复数
(1)、一般的直接加s,如desk(desks) 、pen(pens) 、ruler(rulers)
(2)、以x 、s、ch、sh结尾的`加es如box(boxes)、class(classes)、watch(watches)等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要变y为i加es,如family ,comedy,documentary等
(4)、以0结尾的名词,有生命的加es如:tomato(tomatoes) 、potato (potatoes );没有生命的加s,如
photo(photos)、piano(pianos)、zero(zeros)
2、名词所有格在名词的后边加’s ,表示后面的名词属于前面的名词所有,如LiLei’s bag Tom’s desk 、her mother’s brother
3、专用名词的大写
如English、Brown 、Rush 、Sunday 、January 、December、 Beijing Opera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2
一、表示时间的介词
时间介词有in , on,at,after,since,during,by,before,after,until等,前三个介词用法有个口诀:at午夜、点与分,上午、下午、晚用in。
年、月、年月、季节、周,之前加上介词in。
将来时态多久后,这些情形亦用in。
日子、日期、年月日,星期之前要用on。
其余几组常见的时间介词辨析如下辨析如下:
1、时间介词in与after的用法辨析
介词in +一段时间用于一般将来时。如:We’ll go to school in two weeks.
介词after +一段时间用于一般过去时。如:My mother came home after half an hour.
介词after +时间点常用于一般将来时。如:We’ll go out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2、时间介词for与since的用法辨析
介词for表示一段时间如:I have been living here for 10 years.
介词since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以来如:I have been living here since 20xx.
3、时间介词before与by的用法辨析
介词before表示“在…之前”如:He won’t come back before five .
介词by表示“到…时为止,不迟于…”如:The work must be finished by Friday.
4、时间介词during与for的用法辨析
当所指的时间起止分明时用介词during如:He swims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如果一段时间不明确则用介词for如:I haven’t seen her for years.
5、时间介词till与until用法的异同
till和until用在肯定句中,均可表示“直到…为止”,如:I will wait till(until)seven o'clock.
till和until用在否定句中,均可表示“在…以前”或“直到…才”。
如:Tom didn't come back till(until)midnight.
till多用于普通文体,而until则用于多种文体,并且在句子开头时,用until而不用till如:Until he comes back,nothing can be done.
注意:在last, next, this, that, some, every等词之前一律不用介词。
二、表示方位的`介词
常用的表示方位的介词用法及辨析如下:
1、方位介词on, over, above的用法辨析
介词on表示一物放在另一物上面,两者紧贴在一起,如: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介词over表示一种垂直悬空的上下关系,即“在…上方”,如:Is there any bridge over the river?
介词above表示一般的“高于…”,“在…之上”,如:There was an electric clock above his bed.
2、方位介词under与below的用法辨析
介词under是over的反义词即“在…下方”,如:They were seen under the tree.
介词below是above的反义词即“低于…”,“在…之下”,如:They live below us.
3、方位介词across,、through、over,、past的用法辨析
介词across着重于“从一头或一边到另一头或另一边”,强调从表面穿过。
如:She went across the street to make some purchases.
介词through着重于“穿越”,强调从一定的空间内穿过。
如:The sunlight was coming in through the window.
介词over多表示从“上方越过”,如:He failed to go over the mountain; he had to go round it.
介词past表示从“面前经过”,如:Someone has just gone past the window.
4、地点介词at与in的用法辨析
介词at表示较小的地方,如家、村、乡村等,如:He lives at a small village.
介词in表示较大的地方,如大城市、国家、洲等,如:He lives in Beijing.
5、表示东南西北的时候,地点介词in、on、to的用法辨析
介词in表示“包含”如: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介词on表示“紧邻”如:Canada lies on the north of the U.S.
介词to表示“没接触”如:France lies to the south of England.
三、表示方式、手段、或工具的介词:by,in,on,with.
1、by,in,on,表示交通方式。用by时,交通工具前不用任何词;用in和on时,交通工具前用冠词或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例如by car=in a car,by bike=on a bike.
2、表示手段或工具,with后跟具体工具,如I write with a pen;in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墨水、颜色等原料,例如:in English.
四、介词的固定搭配
across from在对面
look for寻找
look after照顾
get on with与某人相处
agree with同意(某人)
arrive at(in)到达
ask for询问
begin…with从……开始
believe in相信
break off打断
break out爆发
bring down降低
bring in引进
bring up教育,培养
build up建起
burn down烧光
call back回电话
call for要求约请
call on拜访访问
care for喜欢
carry on继续开展
carry out实行开展
check out查明结帐
come about发生,产生
come out出来
come to共计达到
compare…with与……比较
compare to比作
cut off切断
date from始于
depend on依靠
devote to献于
die out灭亡
divide up分配
dream of梦想
fall off下降
fall over跌倒
feed on以……为食
get down to专心于
get through通过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3
动词不定式:to +动词原形+sth
做主语的时候:
It is good to study English well学习英语好是很好的事情=To study English well is good
做宾语的时候:动词词组:动词+to do sth
I want to do housework我想要做家务
做补语的.时候:
I ask you to do homework我叫你去写作业
I believe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相信学好英语是很好的
I think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认为学好英语是很好的
I find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发现学好英语是很好的
I discover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发现学好英语是很好
I feel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感觉学好英语是很好的
I make it good to learn English well我使得学好英语是很好的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4
1,一日三餐前:I have lunch我吃中餐
2,球类,棋类,I play chess我下象棋,Iplayfootball我踢足球
3,星期I go to school on Monday我在星期一去上学
4,月份:Children’s Day is in June儿童节在六月
5,年份He was born in20xx他出生于20xx年
6,节日前:On Teachers’ Day在教师节
7,学科前:I have math class我上数学课
8,语言:I speak English well我说英语很好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5
1,一般加s,例如:pen---pens
2,以s,sh,ch,x结尾加es,例如:bus—buses,brush—brushes,watch—watches,box—box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去掉y为I加es例如:baby---babies
4,以f,fe结尾,去掉f,fe加ves life---lives,leaf---leaves
5,以有生命的o结尾加es例如:hero---heroes,tomato---tomatoes,potato---potatoes,mango---mangoes
6,复合名词遇见man,woman两个词时,两个名词都要加复数A man teacher---two men teachers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6
1. …as soon as…一…就…
Mary一见到她弟弟就会告诉他这个消息。
Mary will tell her brother this message as soon as he sees him.
我们一到那儿就去爬山了。
We went climbing as soon as we arrived / got / reached there.
2. as + adj./adv.+ as… …和…一样(的/地)…
not as(so)…as… …不如/不比… ….
李雷和吉母跑得一样快。
Li Lei runs as fast as Jim.
约翰和你的年龄不一样大。
John is not as (so) old as you.
这部电视剧不如那部有趣。(TV series)
This TV series is not as (so) interesting as that one.
3. as +adj./adv.+ as possible尽可能…的/地…
我们在英语课上应该尽可能地多讲英语。
We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in English class.
你能不能尽可能慢一些读这个句子?
Can you read the sentence as slowly as possible?
4. ask sb for sth向某人要求某物
当你迷路时,你可以向警察需求帮助。
When you get lost, you can ask the police for help.
一些学生经常向父母要钱去玩电子游戏。(video games)
Some students often ask their parents for money to play video games.
他向父母要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
He asked his parents for a bicycle as his birthday present.
5. ask/ tell sb. (how) to do sth询问/告诉某人如何做某事
许多学生经常问老师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Many students often ask their teachers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让我来告诉你如何发邮件。
Let me tell you how to send an e-mail.
6. ask / tell /want sb (not) to do sth.要求(让)/告诉/想要某人做(不做)某事
护士告诉我服用此药需一日三次,饭后服用。
The nurse told me to take this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after meals.
老师经常告诉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The teacher often tells me to study harder.
他让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He asked me not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 again.
7. make/ let /have sb. (not) do sth使/让某人做(不做)某事
他使得孩子哭得很厉害。
He made the child cry loudly.
昨天他使我在影院门口等了很长时间。
He made me wait for long (for a long time) at the gate of the cinema yesterday.
直到我们做完了作业,妈妈才让我们去玩球。
Mother didn’t let us play football until we finished our homework.
那个老板迫使工人们每天工作10小时。
That boss made the workers work (for) ten hours a day.
8. be afraid of doing / to do/that害怕/不敢做某事
这个小女孩不敢晚上出去。
The little girl is afraid to go out in the evening / at night.
他害怕独自呆在家里。
He is afraid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许多人担心他们会失去工作。(be afraid that)
Many people are afraid that they will lose their jobs.
9. be busy with sth. / doing sth.忙于某事/做某事
现在学生们忙于准备考试。
Now students are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s.
昨天下午妈妈都在忙着做家务。(两种)
Mother was busy with housework yesterday afternoon.
Mother was busy doing housework yesterday afternoon.
10. be famous / late /ready / sorry for sth.
因…而著名/ (做)…迟到了/晚了/为…准备/为…而抱歉
如果你不快点,你就会上班迟到。
If you don’t hurry, you will be late for work.
杭州以丝绸而出名。
Hangzhou is famous for silk.
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奥运会了。
We have been ready for the Olympic Games.
我为我的错误而抱歉。
I am sorry for my mistake.
11. be glad that很高兴…
我很高兴你能来参加晚会。
I am very glad that you can come to the evening party.
老师很高兴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The teacher was very glad that our class was the first / won the first prize.
12. give/ show/ bring/ lend/ send/ pass/ tell / offer sth to sb
buy/give/ show/ send/ pass/ bring/ lend/ tell sb. sth
给某人某物;给某人看某物;给某人带来某物;借给某人某物;送给某人某物;递给某人某物;把某事告诉给某人;主动给某人某物
请递给我一张纸。
Please pass me a piece of paper.
=Please pass a piece of paper to me.
请把你的画给我看看。
Please show me your picture.
=Please show your picture to me
他借给我一辆自行车。
He lent me a bike.
=He lent a bike to me.
别忘了下次来给我带点儿钱。
Don’t forget to bring me some money when you come here next time.
= Don’t forget to bring some money to me when you come here next time.
13. either…or…或…或…,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不是你,就是他是对的。
Either you or he is right. V.就近原则
每个周末,我们要么去公园,要么呆在家里。
We either go to a park or stay at home every weekend. (at/on weekends.)
要了解世界,人们既可以读报纸,也可以看电视。
People can either read newspapers or watch TV to get to know the world.
14. neither…nor…既不…也不…,两者都不…
我和他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Neither he nor I have ever read this book. V.就近原则
这个女孩已经十岁了,但她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
The girl is already ten, but she can neither read nor write.
15. enjoy/ finish/mind/ keep/ practise/go on doing sth.
享受做…之乐;做完某事;介意做某事;一直做某事;练习做某事;继续做…
我们应该经常练习讲英语。
We should often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我奶奶一直坚持早晨锻炼身体已经有十年了。
My grandma has kept doing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for ten years.
16. find /think / feel + it + adj. (for sb.)to do sth.发现/认为/觉得做某事如何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吃太多汉堡包不利于健康。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found it unhealthy to eat too many hamburgers.
很多大学生发现在大学中交友很难。
A lot of students have found it very hard to make friends at college.
17. get + adj.的比较级+ and + adj.的比较级变得越来越…
地球变得越来越暖和了。
It gets warmer and warmer on the earth.
春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了。
Spring is coming and it’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北京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Beij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18. The + adj./adv.的比较级,the + adj./adv.的.比较级。越...,就越…。
天气越冷,人们穿得就越多。
The colder it is, the more people wear.
我们种的树越多,空气就会越干净。
The more trees we plant, the cleaner the air will be.
英语,我们练习得越多,说得就越好。
The more we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the better we can speak.
你越强健,患感冒的机会就越少。
The stronger you are, the less chance you will catch a cold.
19. It is +序数词+ adj./adv.的最高级+ n.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他是我们班跑得第二快的。
He runs the second fastest in our class.
20. one of the +最高级+ n. (pl.)是最…之一者
姚明是世界上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Yao Ming is one of the best basketball players in the world.
三亚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Sanya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China.
初一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篇7
七年级英语重要知识点
一、48个国际音标及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
要熟练掌握元音和辅音,5个元音字母(a, e, i, o, u),字母的正确占格及单词间距。
二、be动词的用法
be动词有三种变形,分别是:am, is, are。记忆口诀:
“我”用am, “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单数全都用is,复数全部都用are。
三、人称及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主格和宾格)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I, we),第二人称(you, you),第三人称(he, she, it, Maria)。
2、人称代词的主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主语位置时的形态:I, We, You, You, He, She, It, Maria。
3、人称代词的宾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宾语位置时的形态:me, us, you, you, him, her, it。
4、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5、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6、反身代词:myself, ourselves,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themselves。
四、基数词(表示数量多少的词,大致相当于代数里的自然数)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seventeen, eighteen, nineteen,twenty, twenty-one, twenty-two, twenty-three,twenty-four, twenty-five,twenty-six, twenty-seven, twenty-eight, twenty-nine, thirty, forty, fifty,sixty,seventy, eighty, ninety, one hundred,one hundred and one。
五、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句。一般疑问句句尾读升调。
2、特殊疑问句:不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句。特殊疑问句句尾读降调。
初一英语重要知识点
◆短语归纳
1.what time几点
2.go to school去上学
3.get up起床
4.take a shower洗淋浴
5.brush teeth刷牙
6.get to到达
7.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8.go to work去上班
9.go home回家
10.eat breakfast吃早饭
11.get dressed穿上衣服
12.get home到家
13.either…or…要么…要么…
14.go to bed上床睡觉
15.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在上午/下午/晚上
16.take a walk散步
17.lots of=a lot of许多,大量
18.radio station广播电台
19.at night在晚上
20.be late for=arrive late for迟到
◆用法集萃
1.at +具体时间点在几点(几分)
2.eat breakfast/ lunch/dinner吃早饭/午饭/晚饭
3.thirtyhalf past +基数词……点半
4.fifteena quarter to +基数词差一刻到……点
5.take a/an +名词从事……活动
6.from …to …从……到……
7.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
初一英语上册语法重点总结
1、名词
A)名词的数
我们知道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而不可数名词它没有复数形式,但可数名词却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复数的构成如下:
一)在后面加s。如:fathers, books, Americans, Germans, apples, bananas
二)x, sh, ch, s, tch后加es。如:boxes, glasses, dresses, watches, wishes,faxes
三)1)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变y为i再加es如:baby-babies, family-families, duty-duties,comedy-comedies, documentary-documentaries, story-stories
2)以元音字母加y结尾的直接加s。如:day-days, boy-boys, toy-toys, key-keys, ways
四)以o结尾加s(外来词)。如:radios, photos,但如是辅音加o的加es:如: tomatoes西红柿, potatoes马铃薯
五)以f或fe结尾的变f为v再加es(s)。如:knife-knives, wife-wives, half-halves,shelf-shelves, leaf-leaves, yourself-yourselves
六)单复数相同(不变的)有:fish, sheep, deer鹿子, Chinese, Japanese
七)一般只有复数,没有单数的有:people,pants, shorts, shoes, glasses, gloves, clothes,socks
八)单词形式不变,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的有:police警察局,警察, class班,同学, family家,家庭成员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精华7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1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2.(1)凡能写成
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提分数学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正、负分类: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正整数整数零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提分数学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⑵a提分数学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当a>0时,-a0,那么|a|=a;②如果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
提分数学
|a|≥0;注意:|a||b|=|ab|,
abab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或者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5)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a|=a;②当a≤0时|a|=-a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2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上面内容是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总结,想必大家都已经做好笔记了,接下来还有更详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尽在哦,希望同学们关注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3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4.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0); a-n= ,(a≠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5.(1)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a2+2ab+b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a2-2ab+b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c)2=a2+b2+c2+2ab-2ac-2bc
6.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
注意: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
7.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8.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平面几何部分
1、补角重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余角重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①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有关垂线的定理:(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比例尺:比例尺1:m中,1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m厘米.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 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
7、第三边取值范围:
a-b< c
8、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14
9、相关命题:
(1) 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 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 。最大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 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9)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4
(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0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a0)aa0(a0)
a(a0)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5、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a”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2)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n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3)一元一次方程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
abcc
(3)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b=a
(4)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
二、解方程
1、移项的有关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要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
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变号,注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
(4)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
(5)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
(6)检验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2)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并作答.
2、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日历上数字排列的规律是:横行每整行排列7个连续的数,竖列中,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日历上的数字范围是在1到31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几种常用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a为长,b为宽,S为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S=a2,a为边长,S为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S=1(ab)h,a,b为上下底边长,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面积;22圆形的面积公式:Sr,r为圆的半径,S为圆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公式:S1ah,a为三角形的一边长,h为这一边上的高,S为三角形的2面积.
(3)几种常用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L=2(a+b),a,b为长方形的长和宽,L为周长.正方形的周长:L=4a,a为正方形的边长,L为周长.圆:L=2πr,r为半径,L为周长
(4)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当体积不变时,底面越大,高度就越低.所以等积变化的相等关系一般为: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5)打折销售这类题型的等量关系是:利润=售价成本.
(6)行程问题中关建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化关系.
(7)在一些复杂问题中,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若干个较直接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列表可帮助我们分析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8)在行程问题中,可将题目中的数字语言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9)关于储蓄中的一些概念:
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利息:银行给顾客的酬金;本息:本金与利息的和;期数:存入的时间;利率:每个期数内利息与本金的比;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本金+利息.
(4)图形初步认识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1、基本概念
图形直线射线线段端点个数表示法作法叙述无直线a直线AB(BA)作直线AB;作直线a一个射线AB作射线AB反向延长射线AB两个线段a线段AB(BA)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延长叙述不能延长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
AM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β范围锐角0<∠β<90°直角∠β=90°钝角90°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5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6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整数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 篇7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4.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0); a-n= ,(a≠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5.(1)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a2+2ab+b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a2-2ab+b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③ (a+b-c)2=a2+b2+c2+2ab-2ac-2bc
6.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
注意: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
7.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
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8.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平面几何部分
1、补角重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余角重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①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有关垂线的定理:(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比例尺:比例尺1:m中,1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m厘米.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4、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5、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6、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 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
7、第三边取值范围:
a-b< c
8、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14
9、相关命题:
(1) 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 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 。最大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 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9)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1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庇bì护
塞sài上
遽jù
髀bì
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 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父子相保 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2
《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合集五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地理课程,能够培养自我学习、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把地理课程跟生活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XX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如何学好初中地理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土耳其海峡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泰山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第六、我做题实战,是骡子是马,到题目上见。题目浩如烟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环节所设计的题目,做题当中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翻书抄袭等,自欺欺人害得还是自己啊!老师讲解完题目后要学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呢?是粗心大意还是真有知识漏洞存在呢?粗心大意失荆州,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再犯此低级的错误!真有漏洞的话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整理,比如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那就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自然条件又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农业技术、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如果答题丢了某一点,要在笔记本上有所体现,后不再犯。
第七、自己要经常我做阶段性总结,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周考或者月考等考试结束后,要针对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所总结,分析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从而进行调节和完善。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2
政治文化中心
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3、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具体措施:
1、精心备课,结合实际定教案。
2、认真上课,面向课堂要质量。
3、注重学法,培养学生主动性。
4、辅优补差,因材施教齐上进。
5、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积极性。
6、及时反馈,知识一定要过关。
四、进度安排: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4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等;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域,如广东省、广州市等,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这个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即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也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这个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5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
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
(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3)分布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3.严重的水土流失:
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名师点睛】
(1)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