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已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学生会很感兴趣。本节课中,学生进一步经历列方程解决销售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加深理解,又是今后学习其它应用问题的铺垫。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并能用借助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理解进价,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相关概念含义及它们的关系;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

二、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理解进价,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寻找等量关系。

难点: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三、 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本节课同时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于多媒体展开教学。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学习;练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一) 复习旧知

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未知数,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求解其他未知量,答题。

设计意图: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程序化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阅读本小节开篇引例,引出本节课课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学习销售问题中的关系式:(通过设置三个小题,借助于题目得出公式)

问题1:某商品每件进价是120元, 售价是150元,每件利润是______,利润率是_____

归纳公式: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问题2:某种品牌的彩电进价2000元,商家要获得20%的利润,每台售价应为 ________元

归纳公式:利润=进价×利润率;售价=进价×(1+利润率)

问题3:某种品牌的彩电按标价打八折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标价应为________元

归纳公式:售价=标价*n/10(打n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打折销售中常用销售术语的含义,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公式,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 探究学习

学习了销售问题的一些基本关系,回来探究本节课的引入问题:例一

读懂题目,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猜一猜

2、如何用数学方法判断?需要求出那些量?

3、依据计算结果,能对总的盈亏情况做出说明吗?

4、回顾反思: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有哪些体会?

设计意图:问题层层递进,通过猜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例2: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

分析:

(1)销售问题中的基本量有哪些?

(2)根据已知,如何用数字或代数式表示基本量?

(3)你有几种方式表示售价?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小题主要训练学生对折扣问题的处理,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解答,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练习巩固

练习1:某小家电的进价400元,标价600元,打折促销时的利润5 %该商品是按几折销售的?

设计意图:依然是销售问题,所用关系式和前面练习相似,只是问题稍作改变,要引起注意!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2: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 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针对例2的配套练习,通过练习,熟练等量关系的表达以及公式的使用。

(五)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体会?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

作业:目标检测

板书设计

课题: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

销售问题基本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教学方式灵活化,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教与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弄清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如学习问题探究时先让学生猜一猜总的盈亏情况,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把问题引向深入。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2

一、课题名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比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慨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分母解方程。

难点: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项会漏乘公分母,及没有对分子加括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编的又快有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xx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2、探索新知

(1)情境解决

问题1: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度,下半年共有电_____度。

问题2:教室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xx)=150000.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xx)=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xx)=150000.

(学生自己进行解决)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率和去括号法则化简。(见“+”不变,见“—”全变)

去括号时要注意:

(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

(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1)解下列方程:

(1)10x-4(3-x)-5(2+7x)=15x-9(x-2);

(2)3(2-3x)-3[3(2x-3)+3]=5;

(3)2 (x+1)+3(x+2)-3=-4(x+3).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3)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的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4、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本节主要学习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②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

③注意的问题: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在实际问题中,要会找等量关系。

5、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98页习题3.3第

1、2题。

(2)选做题:

①解方程:3x-2[3(x-1)-2(x+2)]=3(18-x)。

②杭州新西湖建成后,某班40名同学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逐步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

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在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尝试得到解决,归纳出去括号解方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

从设计上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4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销售中的盈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一的内容,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我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部分来说说我的备课设想。

一、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涉及的知识较多,所以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为我们以后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本节课的重要性,结合初中数学现行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的含义以及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2、能根据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3、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阅读理解能力和有关商品销售知识有限,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不够,而盈亏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解决销售问题列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确定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 “售价”、“利润” 、“利润率”的含义以及这些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方法 :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相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策略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策略上分为两步:

(一)问题——在生活中产生

根据初一学生活泼、好奇的性格特点,课程一开始就创设了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一节课我提前给学生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他们作一个市场调查,了解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在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先认真分析各自的调查情况,再结合多媒体图片和老师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总结出“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关系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社会知识有限,往往弄不清销售问题中的有关概念,理解不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不适应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完全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四、教学过程

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分为七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二)提出问题,归纳公式

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下面概念的含义。

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

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价格(有时叫卖出价)

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利润:在销售过程中的纯收入。即:利润 = 售价 - 进价

利润率:在销售过程中,利润占进价的百分比 。即:利润率 = 利润÷进价×100%

(设计意图:为了解同学们的调查情况,设置几个概念性的小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进行总结,既可以让学生知道销售中的一些日常用语,增长知识,又可以为新课的展开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请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一双双星运动鞋打八折后是100元,则原价是多少元?

②进价为80元的一件上衣卖了120元,这件上衣的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已有理论经验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交流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有获得新知的喜悦感。问题①讨论原价、售价、打折之间的关系;问题②探求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进一步突出、强化本节的重点—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它的变形公式。)

总结出公式:

利润率= ×100% = ×100% 售价=进价×(1+利润率)

(三)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例:某商店在某一时间内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还是不盈不亏?

在学习这道例题时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一

(1)你能从大体上估算卖这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吗?

(2)如何说明你的估算是正确的呢?

(3)如何判断盈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先估算,后准确计算可减少判断错误,同时引出要利用方程模型来解决问题。)

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二

(1)这一问题情境中哪些是已知量?

(2)哪些是未知量?

(3)如何设未知数?

(4)相等关系是什么?

(5)如何列方程?

(设计意图: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逐步解决问题。)

第三个环节:提出问题三

盈利25%、亏损25%的意义?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让学生准确理解盈利和亏损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展示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步骤

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售价=进价×(1+利润率)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x(1 + 0.25) = 60,解得x=48 。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它的商品利润是 - 0.25y元,列出方程 y (1- 0.25) = 60 ,解得 y =80 。(亏损就是负盈利,即利润为-0.25y元)

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 + y = 48 + 80 = 128 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是60 + 60 = 120元,进价 大 于售价,可知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情况是亏损8元。(将结论与先前的估算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前面三个问题,学生掌握了一些销售知识,在此基础上,我针对例题又设计了这道填空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建模”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突破本节课重点。)

(四)新知应用

1、巩固练习

新华书店出售A、B两种不同型号的学习机,每台售价为960元。A型一台盈利20%,B型一台亏损20%。该书店出售A、B型学习机各一台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拓展延伸

商场将某款服装按标价打9折出售,仍可盈利10%,已知该款服装的标价是330元,那么该款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 为了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培养学生类比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方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五)总结升华

让学生谈谈收获:

1、本节学了哪些知识?

2、商品销售中的盈亏是如何计算的?

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式交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六)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习题3.4第3题、第4题

(七)板书设计

销售中的盈亏

1、基本概念: 2、公式

进价: 利润率= ×100% = ×100%

售价: 售价=进价×(1+利润率)

利润:

利润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3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同时也为下节课探究问题做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找出最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十分重要,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下面再从学情分析谈一谈。

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还可能存在分析问题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法: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自己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我将讲解华罗庚的生平,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际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县,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初中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但经过顽强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20岁时进入清华大学工作,6年后前往剑桥大学,他一生的1/5的时间在国外学习。此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将余生的34年献给了祖国。

(1)提出问题。

你能算出华罗庚活了多少岁吗?

(2)探究问题。

a.他的一生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b.如果设他活了x岁,各个阶段如何表示?

c.你能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关系吗?

(3)解决问题。

他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

国内求学工作+出国学习+归国工作=他的一生。

2、例题讲解。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xx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个多少名?分析:

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时,它们刚好配套。

螺母的数量=螺钉数量的2倍是本题中特有的相等关系,是解决本例题的重点所在。

每天每人的工作效率x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产品数量),是工作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列出方程。本题有两个未知数,在此可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设其中哪个为x都可以。

通过对例1的讲解学习,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引导学生体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突破找相等关系的难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及自我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下面安排了例2。我认为例2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己写出分析过程,从而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基本相等关系两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2、使学生理解在工程问题中把全部工作量简单表示为1,那么人均效率是个平均值,它。

表示平均每人每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工作量=人均效率x人数x时间。

下面让学生由以上三道题的过程,自己试着总结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归纳总结。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巩固练习。

接下来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两道问题,第一题是例1的配套问题,第二题是例2的工程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我可以及时进行补充,也起到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易错点进行纠正,并再次强调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反思。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6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对话探索设计】〖探索1〗(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_________.(2)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设计(1)是让学生感受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根据关系: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关系式: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得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探索2〗(1)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2) 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3) 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 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 设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根据第二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列方程。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归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练习〗1.(1)同样大的实验田,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吨,则改用喷灌只需_________吨。(2)灌溉两块同样大的实验田,第一块用喷灌的方式,第二块用漫灌的方式, 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两块地共用水300吨。每块地各用水多少吨?解:设第二块地(漫灌)用水x吨,根据关系: 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关系式是:喷灌的用水量=漫灌的的用水量×25%),得第一块地(喷灌)用水________吨。根据关系: 两块地共用水300吨,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p79.练习,p84.1,6〖补充作业〗1.按要求列出方程:(1)x的1.2倍等于36;     (2)y的四分之一比y的2倍大24.2.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求前年的产量。解:设前年的产量是x吨,根据关系: 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得去年的产量为______________,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2、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教学难点: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3、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创设埃及古题问题情境,列方程解决该问题;发展利用方程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之一?教育大全

活动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学生已有的关于等式性质的数学知识基础,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3"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的事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提升观察与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从实际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过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提问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想到算术法和方程法。

(二)讲解新知

再出示两个问题: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组织同桌合作列方程,并说明等号两边的意义及列式依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组织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并讨论三个方程的共同特点。提示学生从式的角度思考,关注项、次数、字母种类等。

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引出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特征后,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注意解释元的含义。

组织学生总结从上述实际问题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过程,归纳得到: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能力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境感受数学文明。

教学重点:

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教学难点:

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教学关键:

找最简公分母、合并同类项

二、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能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分析、观察、归纳出用等式基本性质二,让学生进一步解答方程中系数为分数时,如何使其“整数化”,从而化归到上课时见过的方程类型上去。

纵观这三节课的安排,在内容的呈现顺序上让我们感觉到了:

(1)数学知识的阶梯性。新内容的学习解答过程,总是借助一些已知的知识与方法,将其转化,让旧知识服务于新内容;

(2)数学知识的规律性。解方程中方程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它的解法过程,有一个常见的规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a(a为常数)的形式。”

(3)运算过程的技巧性。如解方程时,解法有:

①可以先去括号,整理后去分母;

②可以去括号后,不去分母,直接求解;

③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经检验,三种方法都很好。

④运算过程的合理性。

如:解方程时,去分母要计算正确,就必须清醒地知道,“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意义是什么。

总之,本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将“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

②可以去括号后,不去分母,直接求解;

③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经检验,三种方法都很好。

④运算过程的合理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学生自学,独立自主;第二环节:教师讲解,示范作用;第三环节:讨论研究,深入理解;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六环节:小测

第一环节:学生自学,独立自主

先创设问题情境: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了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板书)

(1)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

1、利用列方程、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方程的优越性,提高学生主动使用方程的意识

让学生自学课本P178例题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教师讲解,示范作用

(一)例5解方程

解法一:去括号,得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除以(或乘以),得

X=—28

解法二:去分母,得

4(x+14)=7(x+20)

去括号,得

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84

两边同时除以—3,得

x=—28

(二)讲解课前提出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列出方程

经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到去分母能够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加便捷,明白为什么要去分母,这是"去分母"这一步骤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同"去分母"是科学的、可行的,明确为什么能去分母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参与探索去分母的一般做法的活动,从而发现"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一方法,也首次由学生自行突破了难点。

第三环节:讨论研究,深入理解;

内容:本课时的想一想、例题6及练习题1、(3)、(5)、(6),分析它们的解答过程

目的:

1、进一步体会规范做题对解题的严谨、准确的积极影响作用。

2、对于较复杂的方程,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自觉发现解方程的方法,是他们体会解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其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

实际效果:

1、学生在分析例6:解方程的解题过程时,认为采用上课时的解题的方法——先去括号,再求解的方法,运算量比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求方程解要大的多,且容易出错,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去分母的思想与方法。同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去分母时,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二,要让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同时乘以方程两边的每一项。

如:上例去分母以后得

6(x+15)=15—10(x—7)

此过程也显示了学生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2、在对方程的解题过程分析中,有的学生认为不去分母直接写成:x=8也比较方便。学生转化代数式,合并同类项等方面的运算能力较过关,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较灵活。

3、教学过程学生讨论热烈,尤其是每一步解题过程的正确,增强了自信心,肯定了自己的许多想法,形成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目的:

1、小结本课时的知识点

2、使学生理性地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思想与解法思路

3、在生生、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欣赏别人的优秀之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实际效果:

学生们不仅将近几节课学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给予适当的小结归纳。而且对例6解题的每一步都说出它的变形依据,充分看出了他们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还提出其他类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P178,习题5.5的知识技能(1)、(2)、(4)、(5)、(8)及问题解决1

第六环节:小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解下列方程:(5分钟)

五、评价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参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成绩的喜悦,从而激发性的学习动力。在这节的数学课,如要获得最直接、真实的反馈,就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并随时观察解决,评价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这节课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的运用,节省出尽可能多的时间,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数学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中获益。通过随堂练习和作业来激励其学习。同时做练习时,将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并在课后作成长记录,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总结(7篇)

春节走访慰问活动总结 走访慰问活动总结 09-20

3.8妇女节活动总结(13篇)

3 8妇女节活动总结 09-2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内容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09-20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教案 09-20

幼儿园美术篮球教案精华4篇

幼儿园美术篮球教案 幼儿园篮球教案 09-20

中班美术手工教案

中班美术手工教案 中班手工教案 09-20

袋鼠跳幼儿园教案

袋鼠跳幼儿园教案 09-20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推荐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 09-20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总结500字范本(十五篇)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总结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 09-20

全部分类